整個秀的片段被反反復復截過很多次出現在我的首頁,于是我重復去搜索看過很多次但每次撐不到30分鐘,實在太無聊了,不明所以的壓力喜劇風格,過多的保守派政治觀點,有這個時間不如看看崔娃。
但是今晚上耐住脾氣完整的看完之后,壓力喜劇風格一如既往,政治觀點還是貫穿始終,涉及的話題似乎也有些陳詞濫調,但是確實我看過的最好之一的Ted talk。(standup還是要去看崔娃和老錢)
在女權,精神病污名化,權力與人性,藝術史的犧牲品之后,對憤怒,娛樂,恐懼的邊界的劃分那段的討論振聾發(fā)聵!
話說,加入公司和業(yè)界的女權和亞洲人權組織,已經整整三個月了,也參加了無數次論壇和networking,微博上對女權運動的污名化,讓越來越多的人現實生活中更加沉默。我們被警告少討論政治,少討論觀點,但是每一次被點名代表亞洲人或者亞洲女性或者跨文化工作人都感覺自己實在是隔靴搔癢,反反復復重復著“海蒂或霍華德”當作自己的觀點遮羞布。
想到了亞洲人權會議上澳大利亞ED的話
1. 坐到桌子前,把這群白的黑的人拉著領帶拽過來,聽你講話,聽你告訴他們你們需要什么,權力(權利)這個東西你不說別人不會主動過來問。不要總想黃色人在海洋另一端,美國總部永遠不可能主動來聽你的聲音。
2. 你們不是覺得白人老頭坐滿了會議室的老板椅嗎,那么,利用他,利用他們,利用他們達到你的目的,讓他們?yōu)槟闼?,然后知道你坐上來的那一天,幫助更多的亞洲人做上來?/p>
很早就知道Hannah Gadsby,幾年前看LGBTQ題材的澳劇Please Like Me的時候就對她頗有印象,只是才了解到她已經是講了十幾年stand up comedy的老藝術家了。這一期單口,是Hannah在悉尼歌劇院的告別演出,Netflix放出的中文版本給出了‘最后一擊’的標題。的確,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內,Hannah對于喜劇的本質、邊緣群體的處境、父權社會的問題和女權、以及最重要的,對自我的直視都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和質問。
整個表演看下來,覺得Hannah是一個特別聰明而深刻的人,在這場個人表達欲極強的告別演出中,她始終把telling jokes 和making a speech平衡地特別好。前半段的埋梗和后半段演講式的掏心掏肺也銜接地毫無痕跡。從形式上來看,她把營造笑點的tension和引發(fā)思考的anger,不多不少恰如好處地融合在了整場表演中。
特別精彩的地方在于,整場演出中穿插著非常多的藝術史知識,她用梵高來駁斥人們對于“藝術家就應該感受痛苦”的錯誤認知,為精神疾病去污名化。就像Eat Pray Love的作者Elizabath曾寫道,“too many artists still believe that anguish is the only truly authentic emotional experience”(太多藝術家仍然認為痛苦是唯一真正真實的情感體驗)。
她也用畢加索的misogyny(厭女癥)來打擊直男霸權,用藝術史的角度來抨擊藝術與權力的密不可分,來批判人們看中名聲而大過保有人性。
作為一名西方藝術史的學生,她說,藝術史讓我懂得了生存之道,那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我沒有一席之地,因為整個西方藝術史,就是一本直男霸權。
她反思單口表演中常用的self-deprecating humor(自嘲式幽默)對于社會邊緣人士的傷害,以及造成self-loathing(自我貶低)的根源。
在表演的結尾,她通過講出自己的故事,來重申多元化的力量和女性崛起,以及‘feel connected’(共情)的重要性。
其實除此之外,Hannah還講了很多很多,反刻板印象、精神創(chuàng)傷、教育環(huán)境、惡意的內化...一個小時的內容豐富而深刻,金句迭出,發(fā)人深省,看完真的有種想說很多但是又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上面所提到的只是我看過一遍之后印象最深的片段,其實在找素材截圖的時候又發(fā)現了很多深刻的點,如果全都寫出來的話可能得把整場都以截圖的形式展現出來了。
特別推薦大家去看一看這期單口,或者是將其當作TedTalk來看,一定能找到引起你共鳴而去思考的點,即使沒有,這期單口也一定能為你提供另一個看世界的角度。
漢娜·蓋茨比的思考讓我突然意識到“幽默”“開自己的玩笑”確乎不是一個對待自己傷口的好辦法,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上。她讓我看到“拿自己開玩笑”也許可以緩解一時痛苦,卻也讓自己停滯不前。一個故事要有三個部分——開頭,過程和結尾,但是脫口秀只有兩個——開頭和笑的過程。創(chuàng)傷并沒有在這個過程中畫上句號,反而在心中壓抑。感受自己的感情比起在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去笑,也許是更好的解決方法。
作為同/xl,她也將諷刺用在恐t人身上。位于澳大利亞宗教保守的小島上,70%居民認為同/xl是罪行,漢娜至今沒有跟姥姥出/柜。
她同時運用了卓越的智慧徹頭徹尾地諷刺了社會普遍的yan//女現象,不僅是最zz/zq的“bai直男”,女性自身也會感染著種病癥。當你的家人親戚朋友都染此惡疾,你也漸漸受其影響。然而血緣難斷,鄉(xiāng)情難斬,唯有自己也厭惡自己的身份起來才能讓自己不那么被這矛盾傷害。這些輿論社會的影響使她在面對b力的時候產生出“咎由自取”的念頭,認為自己才是錯的,在明明是對方的無知被揭露,惱羞成怒仗勢欺人的時候卻把錯誤歸結在自己的身上。
對于人們把藝術與藝術家分離的事實,她也犀利地指出。畢加索在已婚四十多歲的時候跟年僅17歲的未成年少女發(fā)生x//關/系,為自己開脫罪行稱“緣分來得剛剛好”,并稱“我們都處在高峰期”。一個少女的17歲被認為是高峰期完全將女性的價值等同于其外貌和純潔無知,絲毫沒有考慮到她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的思想,成就,性格,美德。她的身體就被蝻/人物化。畢加索以及所有的在他以前的蝻/人,都在“Painting fl/esh vases for your d‘’k flowers.”(再次被她的精妙的諷刺比喻驚艷到)所謂“別把人和作品混為一談”是荒誕的笑話。畢加索推崇多個視角看待事物,然而沒有一個視角是女人的視角。其yan女之深,止增笑耳。
bai直男對名譽的追求早已使他們遠離了人/性(各界明星均屬于這一類別:政界,演藝界,樂壇),罔顧女人兒童的感受和想法,而我們卻對他們視而不見。是時候發(fā)聲,奪回那些本該就屬于我們的權利。
最后以一句漢娜·蓋茨比震耳發(fā)聵的金句結束這篇觀后感:
女人和男人都容易被quan力吞噬,假如你無法接受批評,經不起被人開玩笑,或者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釋放壓力,那么你得自省能否勝任這份quan力。
我們太容易受困于那些大家都知道的、都認為理所當然觀念,所以即便背后是赤裸裸的壓迫和不平等,即便我們可能正在承受這些壓迫和不平等,我們依然認為這是應該的。我們對自己不符合那些觀念的想法和行為羞愧,所以很難真正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愛護自己,甚至變成這些觀念的擁護者,將其施加在別人身上......無法改變世界,但是可以試著對自己和別人都更好一點,無關性別。
看了Hannah gadsby的告別秀,無疑,她是絕對優(yōu)秀的。前半段的大部分讓人捧腹,但從她開始提起她的母親,在百貨商店里對她說出“很后悔把她像普通女生一樣養(yǎng)大”的時候,我整個手開始發(fā)抖,我開始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場脫口秀,這是一場“METOO”,是一陣吶喊。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正經而憤怒的表達已經成為了一種old fashion,有的時候我覺得可以理解,因為生活本來就已經水深火熱,人們只想要一些戲謔的,有趣的共鳴,而非更多的沉重。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也開始把一切的憤怒情緒封存,因為意識到,當社交媒介中的所有人,都開始有意識地把生活中光鮮亮麗的一面展現,那些過于嚴肅的文字就成了無形的壓力,顯得異常格格不入。
脫口秀中的每一句話我?guī)缀醵枷虢貓D,尤其是在網絡環(huán)境已經差到,在當劉強東爆出性侵案時,評論區(qū)仍舊有一片不堪入目的聲音,在對受害者進行蕩婦羞辱的現下,諷刺的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還有無數人想強行灌入女性社會地位已經大大提高的思想。
而你知道更可笑的是什么嗎?是當男性表達憤怒的時候,人們會覺得事態(tài)嚴重,但當女性發(fā)聲的時候,人們會覺得她小題大做是個女瘋子,當然現在不是了,現在女性只要一發(fā)聲,人們就恨不得大喊“你看!這里有個傻逼田園女權!”
我們對男權至上表達憤怒的時候,常有人反擊,難道你的爸爸不是男性嗎,難道你的親人中沒有男性嗎?那么當他們對陌生女性進行詆毀和羞辱的時候,你有想過你的母親和你的女兒嗎?我猜當然沒有。
因為但凡有想過一秒,他們就不會忍心打下那些話,不會忍心對陌生的女性乃至自己的戀人進行施暴,也不會在一個擁有極大權利的男性向女性施暴的時候,對“他人陷害”這種空穴來風的說法深信不疑,更不會說出“男人永遠愛20多歲的女性因為那是女人最好的年紀”,我放你他媽的臭狗屁!
作為一個普通的女生被養(yǎng)大,我人生經歷過最嚴重的傷害是失戀和親人去世,那些所謂的家暴、性別歧視、性別認知障礙和其他諸多傷害都離我很遙遠。
但我仍舊有很多痛恨自己作為一個女性的時候,我痛恨的原因是,當身邊,或者說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位女性收到傷害的時候,我沒有辦法盡自己的一丁點綿薄之力,我痛恨的原因是,當我單獨和陌生男性站在電梯里的時候,乃至當我獨自走在街上的時候,我都努力讓自己的表情看起來兇狠一些,因為我害怕男性。
但我也很愛女性,因為我深知,20歲絕不是一個女人的巔峰狀態(tài),一個受傷后不斷強大的女性才是她們的最佳狀態(tài)。這是metoo的意義,是“梨花女子大學事件“”的意義,是girl power的意義。
在Hannah的脫口秀中,她提到她所表達的憤怒不是為了宣泄,而是為了傳遞,是為了歸屬感,正如在梵高的整個故事中,提奧才是那個最重要的部分,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這樣的橋梁,顯得多么的溫柔而有力量。
我很開心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看到了越來越多像Hannah這樣,愿意振臂高呼的女性,或者說,是人類。
“假如我們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就能創(chuàng)造出更美好的世界,越多角度越好。畢竟多元就是力量,差異是我們的老師,害怕差異的人無法進步?!?/p>
共勉。
最開始我不太耐心,我不理解她時不時的笑聲,那個笑聲讓我覺得這個人縮著,有點討好,不太自信。我不喜歡這種狀態(tài),脫口秀演員處于這種狀態(tài)會讓我沒法笑出來。我?guī)缀跻顺鲞@個視頻。
但我在洗澡,騰不出手,并且沒法立刻找到恰當時長的視頻來填補這段時間。感謝我是在洗澡的時候打開的,否則會是我的損失。
即使如此,她沒有一句話是‘過分’的。她調侃的時候會用包袱或者笑聲調節(jié)自己的攻擊性,她憤怒卻記得告訴觀眾那不是她想要倡導的。她明明有充足的理由憤怒,但她卻做了最正確的發(fā)聲和引導。
我好喜歡她憤怒的時候連珠炮一樣輸出,更喜歡她撫摸著自己胸口隨便丟兩個笑話調節(jié)憤怒與氣氛。
我喜歡她退場時放的那首歌里唱著:But you'll fight and you'll make it through.
還好我沒有因為自己的狹隘錯過這場秀。
難過,這么坦誠這么vulnerable,字字血淚,還是有人追問為什么不好笑。
Hannah Gadsby : Angry white lesbian. 前面糖衣,后面見血 。以梵高和畢加索的野史來拆解男權話語下的正史,重新詮釋私人敘事學以及知識考古學。后Louis CK時代的Anti-Louis CK,宣告不再靠自貶來引人發(fā)笑,真是激濁揚清。IMDB 8.5分。
如果只能用自貶自嘲制造段子和笑料,那對不起,愛笑笑不笑滾。姐累性戀,累不覺姬。Art history也“高眉”不到哪去,拿開art還是history,高人早說了,我翻開歷史看...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直男霸權。
句句含淚,字字泣血…如此赤誠,完完全全都是掏心窩子的話!…活活把單口說成TED,刷新認知……當年追《請喜歡我》的時候就覺得漢娜的那種低落有種莫名的壓迫感,這種感覺是根本沒有辦法演出來了,今天才知道背后藏著這么多的痛苦……哭崩了好幾次,真心控制不住……值得一看再看、一哭再哭,多種層次、多種角度,反復觀賞、反復解讀……
很少見到在藝術史上有不錯的延展的脫口秀,對于脫口秀自身的批評恰如齊澤克對于犬儒主義的批評,當我們憤世嫉俗地展開反諷的時候,其實只是內化了自身的恐懼,甚至包含了對批評事物本身的承認,能夠見到一位能夠站出來嚴肅、認真地進行批評的人真是太少了。
第一次看澳洲單口竟是謝幕之作,這場憤怒控訴幾乎摧毀了所有對Louis c.k.式的崇拜啊
她告訴我性少數不一定要張揚外放整天Party, 大家都是人,It is ok to be a quiet gay. It is ok to be yourself. 五顆星。
4.5 壓力喜劇法,對喜劇本質的又一次剖析。思考非常嚴肅和有力道,最打動人的不是受害者的故事和女權式憤怒,而是喜劇本身的局限性和悲劇性。雖然表達夠私人和原創(chuàng),但仍然逃脫不了“意義、深刻與真理”等男性詞匯的審視,一審視又假了。女性創(chuàng)作真難,尤其這里選了最難的一條路,最直接的路。
我不希望通過笑或憤怒來團結民眾。憤怒沒有建設性,笑也不是良藥,故事才是解藥。你知道我們?yōu)槭裁茨芸匆娔切┫蛉湛麊??不是因為梵高飽受精神病折磨,而是因為梵高有一個愛他的弟弟,這才是我們應該講的故事。
看完真的是說不出話來……又想很多話想說,甚至想寫信給這個演講的人……聽她說到她自己曾受到的傷害時我心里一直在哭著對她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這個世界這樣對你。比起你來我為我們的群體做的太少了,我以后會努力去做。你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我不會讓你白白講出你的故事。
"There is nothing stronger than a broken woman who has rebuilt herself."
The socially conservatives in Ontario opposing the new sex ed curriculum should all watch this. Hannah Gabsby, empathetic, courageous, brutally honest, and such a tender heart.
只想看一場脫口秀收獲一點快樂,結果卻聽了一場內容極其沉重的女權演講的觀眾瘋了
塔斯馬尼安靜老拉拉的良心
Witty, sharp and appropriately philosophical. "Comedy" of pain. Extremely well done.
這是一部“反單口喜劇”,當作TED TALK來看可能更好。選擇不再做這一整個話語體系里的一環(huán),而是去過自己的人生,這非常需要勇氣
六星。太精彩,超出了我對 stand-up comedy 的認知。"Laughter is not our medicine. Stories hold our cure."
當脫口秀看,4星。演講的話,5星??粗安恢朗歉鎰e秀,反復地講“quit”喜劇界,以為是開玩笑。直到看到她直接在臺上憤怒到崩潰……有點兒嚇到了。還有那些一口氣說出的人生悲劇……
頭一次看單口哭成傻逼。每一個字都打在臉上,講遍差異認同和文藝怪象,但更重要的永遠都是愛與理解。Hindsight is a gift. Can you stop wasting my time?
第一次聽comedy難過到大哭不止,愛她的敏感細膩和堅韌理性?!癟o be rendered powerless does not destroy your humanity. Your resilience is your humanity. The only people who lose their humanity are those who believe they have the right to render another human being power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