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林心如 飾)盡管雙目失明,但內(nèi)心卻十分明亮,樂觀開朗的她是電臺的DJ,用她的聲音在世間傳播快樂。云翔(霍建華 飾)熱愛畫畫,然而,卻常常被逼著去畫一些自己并不喜歡的題材,這讓他十分苦惱。一場意外讓這對個性迥異男女相遇在地下鐵之中,只是一瞬間,單純善良的晶晶便吸引了云翔的注意。
三番五次的接觸之后,晶晶和云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最終,兩人走到了一起。然而,就在此時,云翔意外得知,導致晶晶雙目失明的罪魁禍首,竟然就是當年尚不懂事的自己。之后,云翔又發(fā)現(xiàn)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癥,悲痛之中,他決定留給晶晶一份只有他才能送出的禮物。
1 不知道作為導演的呂克?貝松究竟有多么熱愛生活,他的片子總能讓我感受到對生活濃濃的愛。那種愛,是把欺騙、背叛、殺戮、死亡等種種殘酷都作為生活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承認與接收的愛,是即使經(jīng)歷過孤獨、憂郁、心碎、絕望種種感情之后仍然會對生活抱有孩子般天真與執(zhí)著的愛。即使在看似隨意地抓拍下的場景里,一個晨練的老人、一條狗,甚至一個充滿張力的臀部,都能折射出導演對生活無微不至的愛意。
2 地鐵,在漸漸成為現(xiàn)代城市日常交通工具的同時,也成為電影中頻繁演繹經(jīng)典場景的選擇。還記得《完美盜賊》里的最后一個場景吧,地鐵一掠而過,女主角(澤塔瓊斯)絕望地發(fā)現(xiàn)對面的人無聲無息地消失。但是好萊塢沒有讓它這樣惆悵地結(jié)束,消失在軌道的對面,再現(xiàn)于軌道這邊,然后又一輛地鐵載掠過,載走一對完美的戀人,觀眾們心滿意足的眼神定格于空曠的車站。呂克貝松的《地鐵》將鏡頭從茫茫公路一直延伸到地鐵系統(tǒng)的內(nèi)臟,展示了從地面轉(zhuǎn)移到地下的喧囂和頹廢。導演以他獨特的張揚風格——看似好萊塢實則是法國式的,撩開了狹窄的地下鐵站內(nèi)豐富而另類的畫面:飛馳在輪板上的地鐵慣偷、沉迷音樂而懶散隨意的鼓手和他的樂隊、隨時策劃犯罪交易的賣花男子……正是現(xiàn)代社會通透的墮落和最大限度的隨遇而安的狀態(tài)的一個側(cè)面。
3 他悠哉游哉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憂郁無奈的心。因為無奈,所以單純,所以用盡所有力氣追求夢想,毫不遲疑。我們生活的世界沒有Fred生存的空間,貌似世外桃源的地下鐵也只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可這樣的人能讓我們一點點屈服于俗世、仿佛被壓抑在暗無天日的地下鐵中的心看到一絲希望與光明。是對生活的整個理解與詮釋。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深藏不露的警察局長,滑稽愚蠢的蝙蝠俠警官,來無影去無蹤的滑板小子,古靈精怪的賣花人……每個人都在地下鐵這樣狹小昏暗而壓抑的空間中一如既往地生活著,一如在地面上生活著的我們。我們需要水和面包,需要酒和鮮花,需要音樂和舞蹈,無論在哪里,只要我們愿意去爭取,我們就能從生活那里爭取到。
4 他用槍讓同伴明白,殺人是不應該的。但他最后還是死在另外一個人槍下。他面對著他的兩個最愛,樂隊和海倫娜,背對著死亡。幸福總是擦肩而過,而死亡卻如影隨形。從兩個人的狂喜到令人落淚的生離死別,也只不過是一瞬而已。每一個特寫都那么戀戀深情,我們看到Fred的欣喜無限、中槍、笑容凝結(jié)、然后慢慢倒下……主題曲的絢爛和張揚與男主角的沉著憂郁和深度頹廢的風格融合在最后他靜靜的哼唱聲中。他是那奔向幸福的追夢人,在幸福近在咫尺的時候夢想被粉碎,一如十年后《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萊昂宿命般的悲劇一樣。
呂克·貝松的第二部電影《地下鐵》(1985),金毛弗萊德,搶了洛倫娜老公的保險箱。殊不知,這位亮麗女人的老公是有錢的大咖,手下馬仔怎會善甘罷休。一路追尋,金毛無路可逃,只得跑進地下鐵。金毛從保險箱里,翻出洛倫娜的靚照及一些物品。對于她本人的興趣,顯然大于其它,按捺不住的金毛斗膽給她打電話,答應歸還她的物品。
二人如約在地鐵見面,可謂一見鐘情。金毛說我愛上了你。看似無感的洛倫娜,當然對金毛的人生也大感興趣。后來,在得知金毛被警方通緝后,越發(fā)引起洛倫娜的好奇。于是,她沒事就來到地下鐵,四處尋找金毛。
而此時從警方手中逃脫的金毛,認識了慣偷滑輪小子洛拿,繼而認識了窩居在地鐵的一個樂隊。健美黑人比爾,幫金毛掰開了手銬。有趣的是,這個樂隊可謂來自五湖四海,各色人都有,但他們自得其樂。
工夫不負有心人。拿著槍的洛倫娜終于找到金毛,如此這般,二人就慢慢好上了。地上的世界,跟地下的世界,本就是兩個世界。驚艷的洛倫娜,猶如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尤物。而金毛他們只能抱頭鼠躥般于地下鐵過活。
洛倫娜問金毛以前做什么。他說以前搞了一支樂隊,沒錢就散了。此時的她,一直處于矛盾中。愛與不愛,始終是洛倫娜的心結(jié)。一邊是財大氣粗的老公,一邊是激情四射又落魄無比的比爾。她不時還要與警探周旋。有趣的一幕,老公帶她參加政客家宴,因聽不進政客妻子的叨叨,她回應對方“我對你所說的一點兒也不感興趣”,惹得政客妻子傷心哭泣。老公讓她道歉,她反而起身傲氣地離開。通過這一段,也讓我們知道,原來洛倫娜也不屬于地上的世界。她只有轉(zhuǎn)入地下。
有趣的是,影片對啥事辦不成的草包警探,可謂用盡挖苦之能事。如杜蒙的《小孩子》的警探那樣低能。原來法國電影對警察的搞笑刻畫也算是傳承有緒。他們在地上玩不轉(zhuǎn),在地下鐵更是黔驢技窮,除了警探喝令手下不停地倒咖啡,或者不停地讓被搶乘客填一張無用的表格,再或用“蝙蝠俠”之類虛頭巴腦的命名之外,根本就是啥事也辦不成。牛逼哄哄的陣勢,只是嚇唬人的假把勢。與之對比的,則是無所不能來無影去無蹤的金毛和滑輪小子的他們。他們有情有義,有難共擔,且痛快可樂。
金毛和滑輪小子,決心為樂隊渴望的登臺演出籌措金費。說起容易做事難。他們得手后,卻被追捕?;喰∽颖蛔?,金毛倒安然無恙。他拿著一沓錢,終讓樂隊如意安心登臺。就在樂隊演出正酣時,洛倫娜正欣喜趕來,臺下的金毛,卻被洛倫娜老公的手下槍擊。洛倫娜原以為能撲進他的懷抱,卻不料這是永別。洛倫娜摟著倒地的金毛,痛徹心扉。但金毛微笑了。他得到了所愛之人的擁抱,也實現(xiàn)了樂隊登臺演出的愿望。他滿足了。而漂亮的洛倫娜,終將在痛苦中迎風成長。此時美好的樂聲淹沒了洛倫娜的嘶啞聲。
年輕亮麗又心性高傲的伊莎貝爾·阿佳妮,與外表沉靜而內(nèi)心熾熱的克里斯托弗·蘭勃的聯(lián)袂出演,亮煞眼球。初登銀幕的雷阿諾打著爵士鼓,雖無一句臺詞,也算是酷斃了,這也為他多年后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關地下鐵的電影不算少,但如《地下鐵》如此讓人酷炫精彩,著實難得。關注點停留在一幫蝸居于地下鐵的人。慣偷犯、樂隊與賣花男,五光十色。配上一幫無用的搞笑警察,更顯滑稽有味。雖不能說活色生香,至少絢麗多彩。強權(quán)世界下最底層的人,并非只是一味乞討的無用人。他們有著各自的喜好,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切實追求,只是為了生活,被逼無奈之際,他們鋌而走險,走上了與地上有序世界的對抗之路。
顯然,當時還算年輕的導演,有著自己的深度思考,似乎意在提醒當權(quán)者對底層人士的關注。對于電影拍攝本身來說,同時也是一種極有難度的挑戰(zhàn),但呂克·貝松做到了。片中對地下鐵的用鏡可謂精妙至極。被人們忽視的地下王國,原來有著別樣風情畫,令人擊賞叫絕。時光匆匆,不覺影片出品已三十年,在此涂鴉點點,以此紀念,也算是了卻一樁久違的心事。
2015、10、2
可以說我完全是沖著女主角顏值來的。
男主角Fred乍看之下是一個相當怪異的人。一頭淺金色的頭發(fā)雜亂豎起,總是皺著眉頭,怒氣沖沖,但是后來會發(fā)現(xiàn)他有很多萌點 。聽到好聽的音樂會張開一個萌萌噠的笑臉。他的夢想是做樂隊,但他自己不能唱歌。因為5歲的時候出了車禍,躺了五個月醫(yī)院,五年不能講話。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極度簡單單純的人,也許和小時候車禍有關。地下鐵有很多有個性的人在里面生活。嬉皮士一樣的溜冰人,他的雙腳就是溜冰鞋,在地鐵各個角落穿行,也搶包。一次次從追趕他的警官眼前溜走。無名氏鼓手(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里昂)不說話,但是有種莫名的灑脫。大力士一身扎實肌肉,能徒手扒開手銬。
地鐵里面乞討的賣藝的各式各樣的人,被Fred找來組了一支樂隊。組合起來的樂隊能演奏出不輸于任何地面上主流的樂隊的音樂。Fred用搶來的的錢打發(fā)了真正要演出的樂隊,讓自己的樂隊上臺表演。
然后自己欣慰落淚。
他們生活在地鐵的角落。地面匆匆來往的人們不知道地下還有這么一個卑微卻宏大的世界。
那個美麗的女人Helena,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Fred。Fred趁幫她搬東西撬了她的保險柜,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Helena。但是Helena的老公是個厲害角色,找了一堆人來追蹤Fred。
這里才知道電影一開始是怎么一回事了。美女找人追蹤這個壞蛋。直到美女進入到了壞蛋的地下鐵的生活空間,才意識到這里有前所未有的真實和快樂。自己所生活的上流社會光鮮亮麗但是虛偽而無聊,自己只不過是自己有權(quán)勢的老公的一個花瓶。
最后,樂隊在臺上表演,F(xiàn)red在人群之中看著,Henela跟老公鬧翻不再愿意配合那虛偽的世界,向Fred奔來。但是Helena的老公找的人抓住機會向Fred開了槍。倒在地上的Fred跟著音樂,吐了幾個字吧吧吧吧吧,仿佛自己也參與了樂隊,Helena給他一吻,也許Fred生命的盡頭算是實現(xiàn)了夢想。
整個風格也是一本正經(jīng)又給人oops的法式幽默。又調(diào)侃了一下法國警察,公職人員傻里傻氣的,懶散的工作態(tài)度還有一點人情味,有一點可愛。
表達了呂克貝松那悲壯的青春夢。做最瀟灑自由的事,泡到最好看的女生,死在成長來臨前。在黑黢黢的地下城,試圖用無政府和烏托邦吸引眼球,但也不過是一些晃蕩沒有身份的人,偶見一些圖形符號,干著不知所謂的事。除了提氣的音樂和令人疲累的視覺元素,剩下的只有無趣和空虛。
整個故事在一個極端自我的敘事氛圍緩緩展開,開門見山的激勵事件隨著情懷的擴散漸漸失去了步步緊逼的意義,電影似乎在用一個童話視角將巴黎地鐵站打造成了一個詭異而迷人的世外桃源,一切風格化的元素都在這里被放大,隨著故事的淡化,觀眾漸漸被這種莫名的真誠而感動。
阿佳尼又害死一男人……
連Adjani都非常cult
大愛,攝影,音樂,造型,氣氛,都是我喜歡的80年代的味道。
這是一種對于生活改變的渴求,而這種轉(zhuǎn)變就像是一場重生……就像FRED被槍擊倒下……然后嘴巴合起音樂……阿佳妮阿姨您真是美女啊~~~
貝松這片拍的散而無神酷而無味,各個橋段就像豆腐塊一個接一個羅列上去彼此之間缺乏內(nèi)在貫通的情緒脈絡,只靠蘭伯特和阿佳妮的偶像造型氣質(zhì)是撐不住全場滴!……要說亮點就是開場法國警察組團下樓梯那段,踩著八零年代美國電子搖滾的節(jié)奏點,如果不是杰克遜經(jīng)典兩年后才發(fā)行,甚至認為貝松這一幕的主題就叫做《BAD》。兩星半
好酷,殺手之外最喜歡的呂克貝松的作品。其實我女神也加分啦
Luc的電影永遠是節(jié)奏感十足。他面對著他的兩個最愛,樂隊和海倫娜,背對著死亡。所以他才可以笑得如此光明。
“那是誰?” “灰姑娘?!?“你的灰姑娘,在包里放了這么大一把槍。” “那是她的魔法棒?!? I love it.
具有新浪潮音樂的感覺,我說的只是主人公的形象,當年電視臺總在深夜播出!~
節(jié)奏贊。一直到,警長捉滑輪仔的方式太沒意思了;之后就失去了節(jié)奏感和力度。喜歡Christopher Lambert的各種表情和阿佳妮的各種妝~
哇,里面有一張Adjani小時候的照片!地鐵、輪滑、樂隊...所有這些元素都使得電影動感十足,兩人的發(fā)型是絕配。
很有Luc個人風格的一部電影,獨特的視角,緊湊的節(jié)奏,好聽的音樂,有趣的結(jié)局
阿佳妮參演的片子真的需要導演有相當?shù)墓α托拍睿拍鼙苊饷榔G蓋過劇情,尤其商業(yè)片,那一雙攝人心魄的藍色眼眸太喧賓奪主,只要出現(xiàn)在畫面中,其它一切都黯淡了,都不再重要了——說來還是<著魔>這部邪典氣質(zhì)濃厚的cult片最和阿佳妮互相成就。
男主現(xiàn)在殘的程度堪比Mickey Rourke 。海報里為何是黑發(fā)?。。原聲好
呂克·貝松最好的作品就是他前三部長片,這部算個人最愛了。巴黎地下世界里的叛逆與不羈。深具搖滾氣質(zhì),每首配樂都深得我心。阿佳妮的朋克造型酷炫到?jīng)]朋友,讓雷諾的鼓手略搶戲,兩位男主也各有千秋。稍顯凌亂的敘事節(jié)奏也正契合了頹廢青年漫不經(jīng)心揮霍青春的生活。PS:引體向上與邦邦邦+1。(9.0/10)
你沒有水晶鞋,但卻是我心中的灰姑娘,就連你包里的槍,都像是充滿魔力的魔法棒。我沒有金嗓子,但卻有著絢爛的搖滾夢,就連我搶來的錢,都像是譜寫人生的新樂章。宿命般的相遇和離別,夢幻般的追逐與隱藏,來自地上的純潔和生于地下的無畏終于緊緊親吻在一起,我的寂寞死而無憾,你的孤獨黯然神傷。真想不到當年的呂克貝松是如此的輕柔,整部電影流露出散漫自由的氣息,明明是迫在眉睫的當口,前有追兵后有狼的關頭,fred卻不緊不慢的和helena跳起了舞,他似乎從來不害怕什么,他只怕眼前的女人不愛自己。當法國大張偉愛上渴望自由的灰姑娘,不管是警察,黑幫,子彈,死亡,都無法毀滅這份深入骨髓的純粹與浪漫。這是邊緣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碰撞,也是屬于夢想的大逃亡,陰暗潮濕的地下,總是有著最旺盛的生命力。最后我總算是聽見你說你愛我。配樂滿分。
一個小品式的故事,以為是說一對落難鴛鴦,實際上說的是地下文化與表面文明的碰撞,擺脫黑白兩道,諷刺道貌岸然,迷幻的地下鐵,藏污納垢又帶著真實情緒,音樂太棒了
“那是誰”“灰姑娘”“灰姑娘的口袋里有那么一桿槍”“那是她的魔法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