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藝謀執(zhí)導、陳宇編劇的電影《最冷的槍》立項成功。該影片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背景,講述了狙擊手張大弓與美軍斗智斗勇并成功擊敗對手的故事。
《狙擊手》是張藝謀指導的第25部長片,是我們這兩年在電影院看到的第3部,前兩部是2020年的《一秒鐘》和2021年的《懸崖之上》。三部風格與故事都迥然不同,怪不得不斷有影迷感慨其工作生活的自律和無限的精力。
這是張藝謀第一部“純戰(zhàn)爭片”,也是首次參加春節(jié)檔。其實對于張藝謀來說,這個時間點非常特殊,因為這部電影出現在影院大銀幕的三天后,他將導演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成為“雙奧”導演。
我想,張藝謀在試圖通過《狙擊手》探索中國主旋律的另一種表達,他將自己的戰(zhàn)爭情懷、人文關懷和主旋律戰(zhàn)爭電影的類型化進行交融。
大與?。褐餍呻娪翱梢跃劢剐∈录?/p>
學生時代的習作中我們常被要求以小見大,從小處挖掘并升華,但是在近些年的主旋律中,我們仿佛已經看不到這個了,我們能看到的是鋪天蓋地,是狂轟濫炸,是一個又一個特效堆起來的“大片”。這固然是有效的,吸引眼球的,但我們卻遲遲沒有看到另外一種選擇,在這個方面,《狙擊手》是有想法且有勇氣的。
它將視角濃縮到最小,小到只有一個場景,兩支小隊,幾把槍。為了一份事先不知道的情報,一個不能拋棄的戰(zhàn)友,智斗廝殺,圍困突圍。
但這個小不意味著內核的弱,相反的是,這里的精神是偉大的,在這場普通的戰(zhàn)斗中,我們依然能看到在冰天雪地中燃燒著的赤子之心。
一個在戰(zhàn)斗中還會掉眼淚的愛哭鬼,一個并沒有出現在報道中的神槍手,他通過血與火的成長,變得堅毅,這不就是在抗美援朝這場戰(zhàn)爭中所體現的民族精神嗎?
“我的戰(zhàn)友都犧牲在那個無名的山坡上,只留下了一個個普通的名字?!彪娪爸械倪@句旁白的目的就是在提醒我們,這一個個普通的名字背后的血肉,背后的精神。我們追求的不是戰(zhàn)爭場面虛假的“大”,而是戰(zhàn)爭精神真實的“大”。
露與藏:空間的有效利用
“狙擊手就是要藏起來,不藏起來你就是戰(zhàn)場上的活靶子,畢竟人人都是神槍手?!睆埶囍\在接受采訪時談到狙擊手對戰(zhàn)的最大特點。
會藏的神槍手才是真正的神槍手。
影片圍繞著“露”和“藏”做了很多空間變換上的文章,融入到每一次“回合戰(zhàn)”中,清晰有效,這也是張藝謀和張末“沙盒對戰(zhàn)”的結果。(張藝謀負責中國部分,張末負責美國部分,互相會實時交流對戰(zhàn)情況)
影片里一共有四次明顯的“露”——佯挖戰(zhàn)壕、翻滾對射、交換班長和一勺殺敵。其中班長(章宇)作為這之中非常具有魅力的一個角色,既斗智又斗勇,迎著陽光走向敵方陣地的一刻,這個角色真正的升華了:當一個神槍手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射程之內,當一個老獵人扔掉獵槍成為獵物,他是抱著必死的決心的。
這一段,影片放棄了任何的音樂,只有班長因緊張而粗重的呼吸,刺眼的陽光下是悲壯的死亡,他憤怒,戰(zhàn)友那近在咫尺的戰(zhàn)壕卻猶如天塹,他遺憾,自己還未真正帶領五班走向戰(zhàn)爭的勝利。
所以張譯所飾演的連長在最后一段點名的時候才會讓大家熱淚盈眶,而班長之前的兩次點名都是在為最后的這次積攢情緒。
冷與熱:方顯英雄本色
在最初立項時,影片的名字是《最冷的槍》,一是對應影片中所提到的“冷槍冷炮”運動,一是“冷”的雙重含義——即環(huán)境的“冷”和狙擊手特質所需的“冷”。
“冷槍殺敵,熱血護國”,這是我看完電影的最大感受。槍是冷的,血是熱的,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對照,一句空喊的愛國口號,它其實讓我們關注到了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最應該關注的點———我們在展現愛國的時候,聚焦的不應該是無敵的角色,而是一個個真實的個體,那些有血有肉的,被稱之為人的瞬間。
偵察員亮亮雖然都是“躺戲”,但這個人物身上卻有著這部電影最根本的精神內核——即冷與熱。他的冷靜體現在隱藏情報的方式,他的熱則是撕裂的傷口,是充滿空氣的針管,是那份堅韌意志。
結尾我們看到了中國主旋律電影少有的克制,沒有泛濫的配樂,在一聲聲有力的“到”之后,影片銜接到韓紅的片尾曲《回家》,屏幕上出現了一段黑白的長鏡頭,隨著音樂,鏡頭掃過戰(zhàn)士們一個個布滿傷痕和疲憊的臉龐。
我們見慣了戰(zhàn)爭英雄,他們高喊沖鋒,他們無所畏懼。但他們應該像這樣,像大永,會哭會笑,會努力堅強,會為國奮戰(zhàn),會思念家鄉(xiāng)。
“……天上星星排成行,在目送孩子回家鄉(xiāng),林木健朗,風雪逐浪,年輕的生命在路上。人間歲月山水長,是熱血讓青春閃光,天涯滾燙,落日金黃,孩子的牽掛,永遠是家鄉(xiāng)?!薄痘丶摇?/p>
ps:影片原型“冷槍英雄”、“上甘嶺狙神”張?zhí)曳嫉慕洑v更加夸張,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張?zhí)曳荚?2天內以436發(fā)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chuàng)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沒看之前,我也曾充滿期待,畢竟是國師作品啊。
買票之時,我也曾為排片不平,排得也太少了。
但是真等我看到《狙擊手》時,卻是難掩的失望。
緩慢糟糕的節(jié)奏,采訪片段與戰(zhàn)斗主體內容的脫節(jié),想看班長笑一下的包袱被無情遺忘。
(這里不是說他沒有笑,而是包袱沒抖出來。這個笑的渲染和開頭所花費的筆墨完全不對稱。大永想看到的笑,很大一部分就是班長平時太嚴厲,他們總被教訓的緣故,所以根據劇情發(fā)展,如果是在班長遇險命懸一刻的時候,大永神奇地救下班長,班長發(fā)現大永已經成長的超乎自己想象了,對他滿意的笑笑,我覺得這才是大永期待的笑。實際行動的效果肯定要比班長評價他霸道的話更直接。然后因為這個肯定的笑,大永后續(xù)的神勇發(fā)揮才說得過去,班長也會放心將剩下的局面交給大永來收拾?,F在的笑更多的是班長要出去赴死了,不全是滿意的笑,更多的是慘然的笑 。)
說是根據真實原型改編卻各種無厘頭的安排,說是冷槍,卻明擺著對狙。
電影對冷槍冷炮運動的詮釋太過差勁,并沒有把握住精髓。冷槍冷炮就是最小犧牲換取最大戰(zhàn)果,本片可好,可直接拍成拯救偵察兵亮亮了,任務很重要,情報更重要,但不是狙擊手該干的活兒!更難展示出冷槍的冷峻與風采!
章宇演的劉文武和最后活下來的大永,原型是張?zhí)曳蓟蛘哙u習祥吧?要知道張老可是高壽77歲。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537高地,張?zhí)曳紕?chuàng)下?lián)魵?14名聯(lián)合國部隊官兵(主要是美軍)的擊殺紀錄 。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束后的第二年(1954年),張?zhí)曳紙竺麉⒓恿酥驹杠姂?zhàn)斗機飛行員,后來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成功入選,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戰(zhàn)斗機飛行員。 ”
鄒習祥在朝鮮戰(zhàn)場的上甘嶺陣地上,他用206發(fā)子彈擊斃203個敵軍,在上甘嶺537.7高地北山那條狹長起伏的山嶺陣地上,演繹出中國狙擊史中最精彩的神話。據記載,在整個一三五團駐守的上甘嶺537.7北山陣地,鄒習祥與他的戰(zhàn)友們共計冷槍殲敵3558人,因此,美國軍事史上稱上甘嶺537.7高地北山為“狙擊兵嶺”。 ——百度百科
我想看到的狙擊手,是真實的神話,是消滅了眾多對手全身而退的戰(zhàn)斗英雄,不是扛著炸藥包沖向敵人同歸于盡的班長,如果突出英勇犧牲,那隔壁的《長津湖之水門橋》比你可壯烈多了,如果說催人淚下,那口碑不佳的《金剛川》里人橋也是讓人過目難忘。
再說說《狙擊手》的硬傷。
劉文武在對方眼里最大的價值就是被消滅獲得榮譽,怎么抓他的活口成了美軍的第一要務?
好,假設你說對方有充足的理由不直接殺他,那么他和戰(zhàn)友重疊站位躲子彈就純屬來搞笑了吧!
假如美軍背信棄義,只需一槍就可以直接消滅兩人!
再說說葫蘆娃救爺爺式的救人行動,任何看過狙擊片的都知道這就叫白給,就算亮亮非常重要,在弄清楚對面形式的情況下,這種戰(zhàn)斗行為在戰(zhàn)術上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真的非常重要,那只派一個班去,連長就是最大的失職。
再說說美軍的王牌狙擊手,突然就開起了坦克,這真的是強行給對方降智。對方知道在坦克下作假,卻只在假靶不遠的地方埋伏。
美軍炮兵來晚了,被罵得狗血淋頭,連長等人死光了帶著人才趕來,還玩了把催淚,怎么不檢討一下自己支援晚了?
說個笑話,《狙擊手》我的豆瓣關注評分比《兵臨城下》都高,哈哈哈哈哈。(我關注的影評人較多,他們對其他電影的評分常年低于豆瓣評分1分左右,現在卻這樣。)
所以,最后我來解釋下,為什么《狙擊手》不能叫《最冷的槍》?
因為這是純對狙,一點都不冷。這么庸俗的狙擊場面,只能叫《狙擊手》。最冷的槍?它不是??!
為什么《狙擊手》之前一而再地撤檔呢?
技術原因?明白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我說完了,并且準備好挨罵了!
————————————————————
2022.3.31 有很多人贊我,也有很多人罵我,但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黑誰也不是為了噴誰,更不是為了嘩眾取寵。這只是我2月2日凌晨,對于春節(jié)檔最佳口碑電影的個人反饋,出于對本片高期待結果盛名難副和本片輿論環(huán)境難容差評的憤怒,我拿出自己理由組成的長評,你完全可以認為它立不住腳。但我認為這種在不違法違紀的前提下發(fā)表的評論,不應該與一些高層面的大帽子綁定,而且本人也不是什么大V,人微言輕,帖子討論激烈更是證明大家的觀點存在分歧。大家可以盡情在不違法違規(guī)的情況下發(fā)表個人看法,我很樂意看到每個人的觀點,因為這一定是不同的聲音組成的。
當然,太難聽太直接的罵我我可能會還回去或者拉黑,網絡不是你無成本施加語言暴力的地方,最起碼我不接受!
人間歲月山水長 ,是熱血讓青春閃光。
天涯滾燙,落日金黃,孩子的牽掛,永遠是家鄉(xiāng)。
這是最近我看到的最生動、最完整、最清新、最純粹的愛國題材影片,它誠意滿滿,尊重生命、尊重英雄;它讓每個小人物都鮮活起來,同時也包含了無數抗美援朝志愿軍的精神所在。伴隨著狙擊五班戰(zhàn)士唯一一張合影的定格,那一張張笑臉背后的故事又再一次翻騰起來,米老二、小徐、胖墩、陳大永、劉文武……多想在聽一聽你們爽朗的答道聲,看一看青年人的朝氣與豪邁,另辟蹊徑的張藝謀,這次將一步“險棋”走活了!一群青年演員撐起了一部國產戰(zhàn)爭大片,逗趣的四川話讓我們第一次知道了,當年有135萬川軍入朝鮮,讓我們了解到“冷槍冷炮”運動,那種靜待時機,上手絕殺的感覺,太酷了!但戰(zhàn)爭也是殘酷的,川軍歸來之時只有15萬,很多人留在了那里,留在了那個冬天。記得電影里開始還在討論家書里提到老家房子漏水的事,但最后胖墩他就再也沒法歸家了,兒子的名字也還沒說完……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仇敵。
狙擊五班的故事很感人,小小年紀踏上背井離鄉(xiāng)的路,到遙遠的地方去打仗,說他們是穿著軍裝的孩子也不為過,但是在他們穿上軍裝后,他們肩上所抗的責任促使他們成長,變成無所畏懼的狙擊手,他們與敵人實力懸殊,但又要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機警反應來克服這些問題,全隊只有一個望遠鏡,狙擊全靠機瞄,這是電影里的故事,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情。電影里我方的戰(zhàn)術條理清晰,邏輯縝密,對敵人方向、位置判斷的交代也很細致,如果軍迷來看,勢必會被“直擊爽點”!
年輕人,總要回答,這年華為什么無價。
九十多分鐘的時間,我們看到了好多抗美援朝戰(zhàn)士的一生,他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們的生命卻是璀璨的,為了祖國的榮耀,為了守護和平,他們將熱血拋灑在異國大地上。張藝謀將戰(zhàn)爭與青春做了完美的融合,讓觀看的人了解到,戰(zhàn)場上除了激情與熱血,還有希望和青春。希望在這個假期里大家能選擇這部電影,也希望萬家燈火能迎先輩回家!
從我個人的觀影體驗來講,這部可以媲美紅海行動和功勛-李延年單元,是非常高質量的戰(zhàn)爭片。用幾句話高度總結:有笑點有淚點,就是沒尿點;劇情好節(jié)奏棒,國師品質有保障;小戰(zhàn)斗制作精,素人演員也很行;實景拍效果真,白璧微瑕可原諒。 為了押韻舍棄了一些邏輯,下面我具體講講我為啥要吹爆《狙擊手》 其實我覺得一部電影,最重要的部份在編劇在劇情,演員、鏡頭、配樂、節(jié)奏、特效等等一切一切都是為了劇情和人物塑造服務。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一點在于它沒有過分夸大志愿軍的英勇,也沒有過分貶低美軍的無能。隔壁某片實在有些喪心病狂,我軍主角光環(huán)太盛節(jié)奏飛起,怎么打都打不死,好像戰(zhàn)神附體,而敵軍則弱智一般節(jié)節(jié)敗退不堪一擊??墒钦沁@樣的弱智劇情才讓沒有顯示出真實戰(zhàn)場上志愿軍取得勝利的不易。這部劇很好在于美軍狙擊手不僅僅裝備精良,手握誘餌搶得先機,本身實力也非常棒,智商在線甚至很強。我軍也沒有主角光環(huán),也是肉體凡胎,被槍打中就是會流血會受傷會死。就是因為這樣,兩軍對狙才很燃,是真正的棋逢對手,我們才會為每一次對狙緊張流汗。笑點布置地很自然,淚點也不是強行煽情,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一點也不會感到無聊。其次,我一定要夸一下這部劇選的非常妙,選取了一個很小的戰(zhàn)斗,這樣才能從開始到結束很細致地展開戰(zhàn)斗的鋪排,也能將時間壓縮到適合的長度,不會過份長而犧牲觀眾的注意力。這時候又要拉踩隔壁某片了,野心實在太大,想表達的實在太多,結果感覺什么都沒講好,全程轟轟轟,我的注意力都轟沒了,耐心全無。 第二,我一定要夸夸這部劇的演員。除了客串的張譯和我本來就很關注的章宇這兩位公認的實力派演員外,其他的演員我都叫不出名字來。但是,但是!演技真的特別質樸無華,是真的眼睛里有光的那種,笑的時候滿臉褶子,哭的時候撕心裂肺涕淚橫流,真的很有感染力,很牽動我的心。必須補充一下,就算是美軍的幾位外籍演員也挺不錯的,是有認真選角,漢語是認真練了,哈哈哈哈看了就懂了。這個時候我又想拉踩隔壁了,忍住忍住。 第三,我夸一下實景拍攝,演員們凍得臉都青了,眼睫毛、胡子頭發(fā)上都掛著冰霜,還要在雪地里長時間趴著或者滾來滾去,真的很敬業(yè),就是這樣才能給大家?guī)碚鎸嵏?,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有演員傷口的效果做的特別逼真,每一次子彈“打到”戰(zhàn)士身上的時候,大家都倒吸一口氣,為戰(zhàn)士懸心。不過,美中不足是這部劇的子彈發(fā)射的特效,每次出現子彈的慢鏡頭就知道一定會射中,而且特效有點重復,有一點點審美疲勞,但是白璧微瑕不影響大局。 最后,我一定要夸夸導演。最開始在導演名單里看到國師女兒的名字,我還以為國師要為女兒刷簡歷,或者干脆只是掛名,非常擔心影片質量??赐曛笪乙钌钕驀鴰煹狼福俏彝圆聹y了。國師真的最近出品特別穩(wěn)定,懸崖之上就是我的去年國產十佳之一,今年這部不出意外也會擠進前十強,不愧是被任命為北京冬夏兩屆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能扛大事,質量有保證。
總結一下:
1、討厭電影阻擊手,長津湖和水門橋原因,看不出任何戰(zhàn)術安排,猛打猛沖,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感覺。
2、內行看門道,接觸的美軍沒有那么蠢。尤其詬病吳京最后炸橋的那一段。
3、片名的錯誤,在對越南反擊戰(zhàn)之前我軍是沒有“狙擊手”這個稱謂的,只有“特等手”。
4、雖然細節(jié)還有待推敲。但是,那個是軍事專業(yè)范疇,普通人不易看懂。這片子,基本合格。美軍狙擊手的狡詐,武器的精良。才能襯托出我軍“特等射手”們,在裝備全面落后的情況下,擁有何等的勇氣和智慧!才能在整個“冷槍”戰(zhàn)斗中,打得美軍不敢露頭!
5、最后擊斃美軍“王牌狙擊手”的戰(zhàn)斗,細節(jié)還可以更好,專業(yè)處理得有點草率。但是,瑕不掩瑜,這部“狙擊手”在專業(yè)軍人眼中,碾壓“長”和“水”。
我可以接受美軍的大意,但絕對不是蠢。如果美國人是“蠢”輸了戰(zhàn)爭,那我們的戰(zhàn)士……是什么?這種片子以后少拍,要不又要成抗美神劇了。
2014年,伊斯特伍德執(zhí)導了《美國狙擊手》,第一次看不是很滿意,電影標尺一如既往是西方對于戰(zhàn)爭的思考和厭惡,場面其實也就那樣,不過那段沙塵暴里撤退的橋段看得我心里一陣陣發(fā)毛,男主角的每一步奔跑都是和死神的競速,這種場景,中國導演沒人拍得出來。后來奧斯卡大賞,《美國狙擊手》有六項提名,但是只拿了一個最佳音效剪輯的獎項。原因在于那年的《鳥人》實在是太強了:一座美國電影史上并不出名的巔峰!
2022年,張藝謀執(zhí)導的《狙擊手》上映,我在電影院第一遍看完,肯定說不上滿意,苦思冥想問題出在哪里,于是回家后把《美國狙擊手》拿出來又看了一遍,突然發(fā)現伊斯特伍德和他的《美國狙擊手》不是一般的好,同時也發(fā)現了中美電影一個最本質的區(qū)別:美國電影是圍繞人物的塑造去講述故事,中國電影是講故事的時候順便去塑造人物!
感情的輔助線要不要穿插在戰(zhàn)爭電影之中?
第一次看《長津湖》,開局的十五分鐘很令人驚艷,其內容是伍千里回家探親,這在中國的戰(zhàn)爭電影里太少見了。通過那一段描述,我們會發(fā)現我們的英雄和普通人一樣,也有爹娘和兄弟姐妹,也有回家之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打算,也有對于兄長犧牲無盡的遺憾……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英雄的底色!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戰(zhàn)鼓敲響,我們的戰(zhàn)士們離開溫暖的家庭、毅然決然地奔赴戰(zhàn)場就更讓人肅然起敬了!
在《金剛川》中,導演一樣細膩地表達了劉浩和女報務員之間呼之欲出的情愫,但在中國人的價值體系中,家的位置是必須排在國之后的,所以這些小情小愛在國家大義面前一樣是不能過度表達的,至多只能是血色中一抹亮色而已!
中國戰(zhàn)爭電影的天花板毫無疑問是2007年的《集結號》!和我們以往熟悉的充滿槍林彈雨的戰(zhàn)爭片不同,影片中的主角谷子地既可以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也可以在和平年代為了戰(zhàn)友的名聲不懈奔走,這其中貫穿始終的是谷子地對于戰(zhàn)友們的深厚情誼。當觀眾看完全劇,絲毫不會覺得谷子地的堅持是矯情的,反而他的遭遇贏得了很大范圍內的共情!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充滿反思的戰(zhàn)爭電影,僅僅也就是曇花一現……
相比國內戰(zhàn)爭電影,歐美戰(zhàn)爭電影中對于感情線的描述更為直接更為深刻,這種描述首先在電影的節(jié)奏上做到了一張一弛,緊張刺激、血腥慘烈的戰(zhàn)爭場面和模糊又溫暖的家庭回憶交替出現在熒幕上,讓觀眾自然而然產生了厭戰(zhàn)的感受,繼而升華了主題。2001年上映的《兵臨城下》是我印象中較早以狙擊手作為主要人物拍攝的戰(zhàn)爭電影。這部電影對于神槍手瓦西里和女青年坦妮婭之間的戰(zhàn)時愛情做了毫無顧忌的描述,而這種愛情的描述絲毫沒有影響瓦西里的英雄人物塑造,反而讓他更加鮮活立體。也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當戰(zhàn)爭階段性結束后瓦西里和坦妮婭在戰(zhàn)地醫(yī)院重逢,那溫馨與殘酷并存的畫面才會讓更多的觀眾痛恨戰(zhàn)爭和渴望和平!
《美國狙擊手》繼承了《兵臨城下》一樣的價值觀,劇中的感情主線就是男主角和妻子的相識相愛,兩個人相處或通話的片段占了整部電影的約四分之一,成為這部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男主角對于戰(zhàn)爭的厭惡和因此留下的戰(zhàn)后創(chuàng)傷是逐漸累積的,整部電影從醫(yī)學角度來看其實就是男主角的患病史,觀眾通過導演的鏡頭可以感受到那種緊張壓抑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男主角不得不日復一日殺人的痛苦,而與之相對,回歸家庭的舒適感就更加吸引人了!
單純就中外戰(zhàn)爭電影的立場來說,無所謂對與錯,國情不同目的不同觀眾不同,以人為主還是以戰(zhàn)為主其實都沒有問題,但是就電影藝術來說,以戰(zhàn)為主的國產戰(zhàn)爭電影短板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劇中人物的扁平化:因為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戰(zhàn)爭場面的描繪中去了,對于人物的刻畫就很難做到完整了。此時很多人可能會質疑:什么叫人物扁平化?和戰(zhàn)爭有關系嗎?我在這里隨便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在老電影《紅日》中,楊在葆飾演的連長石根生就是一個塑造得很有味道的人物。比如下面這個鏡頭,發(fā)生在團部組織的總結會后,在會議上,有戰(zhàn)士們對于石根生在戰(zhàn)斗中的魯莽指揮提出了意見,石根生非常后悔自責,一個人生悶氣。但是當他看見自己的戰(zhàn)友傷愈回歸之后,他馬上又像孩子一樣快樂地去擁抱戰(zhàn)友。而劇中人物的塑造就是在這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中完成了!
這種前后富有沖突的戲劇安排,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戰(zhàn)士:也許他脾氣急躁,但是對于客觀的批評完全接受,也樂于反思;他對戰(zhàn)友和自己的信仰無比忠誠和熱愛,對于敵人毫不容情……所以一個優(yōu)秀演員出演的優(yōu)秀電影角色,一定是難以替代的,因為留給觀眾的人物是多面的、精致的、可信的。而人物的扁平化,就是剝奪了這份細致,使每個角色不再獨一無二,另外找一個演員來替代也變得未嘗不可,而容易被替代的角色說明觀眾心中并不認可的觀影體驗,準確地說這不是演員或導演的失敗,而是整部電影的失敗!
《狙擊手》在人物塑造上的蒼白是出乎我意料的,幾乎扁平化到了極致。相比張藝謀在上一部作品《懸崖之上》中對于人物的刻畫,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稇已轮稀分袕埶囍\成功地將每個主要人物塑造得各不相同又真實可信(劉浩存除外),所有觀眾都震撼于那些角色在生死之間的選擇,尤其是張譯飾演的張憲臣,雖然沒有一句豪言壯語,但是人物的高度牢牢站在全片的首位。老實說,我以前印象中革命者的那些堅韌不屈的形象,只有看到張憲臣已經被虐待成血肉模糊、卻仍舊選擇犧牲自己保全戰(zhàn)友的那一刻(關鍵整個過程毫不做作,且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托孤周乙),才第一次覺得有了內心升華的感覺。
故而,相比《懸崖之上》中各色人物層巒疊嶂般的復雜,《狙擊手》中的人物幾乎都是一馬平川的簡單。而一旦人物失去深度,這次戰(zhàn)場上狙擊手之間的對抗就變得簡單粗暴起來,唯一的意外就是作為美軍誘餌的我方情報員身上的情報,這在電影后半程成為了故事推進的主要動力,而這種略顯復雜的動機現在看起來是對于人物不真實的一種補強,卻明顯用力過猛,其結果是沒有符合普通觀眾的預期,甚至造成部分觀眾觀影的一種障礙。
說了半天,回到我們的主題。首先,《狙擊手》是一部合格的作品,無論是官方和民間都有肯定的聲音,拍攝上也有新意。但是僅僅就電影藝術來說,我覺得至多也就是個中等水平的作品,如果這部電影在10年前公映,我可能會給出75分,但是今時今日,我至多只能給出65分的評價。其原因在于我也成長了,我的所見所聞讓我對于戰(zhàn)爭有了新的看法,我始終尊崇那些為國家拋灑熱血的英雄,如果有機會,我自己也愿意去為國犧牲,但同時我也發(fā)自內心痛恨戰(zhàn)爭、渴望和平——因為我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普通人!
言盡于此,豆瓣給了三顆星,不能再多了!
一家之言,難以概全,拋磚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討論!本文插圖來自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果因為版權問題需要刪除原圖,請第一時間通過私信聯(lián)系本人,我也將盡力配合一切維護原作者版權的行動!
全是子彈時間,不知道的以為我在看赤井秀一
沒有一處動容 以前是抗日神片 現在是抗美神片
婁燁離不開雨我知道 國師現在咋也離不開雪了
坦克開始有點手撕鬼子那勁兒了
這不是戰(zhàn)爭片,是煽情片,就不能煽的含蓄點嘛。
張藝謀太可怕了,到了這個年紀,保持這樣的創(chuàng)作力,還能一直去繁從簡,還能保持自己的態(tài)度。
孩子糖,筆畫太多了
看來軍事法庭對美國大兵陰影太大了。。。
起碼把美軍當成真正的人來寫,把朝鮮的寓意化作孩童的善意,就已經勝過其他了
影片本身水準可以,想去電影院的完全可以看看,值回票價完全沒問題。不過還是要說一下,有些人一口一個“把美國人當弱智”這種言論的,可以自個查查張?zhí)曳嫉氖论E,自己的主頁拿《現代啟示錄》當十佳卻容不下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戰(zhàn)爭片,真是搞笑到家了。
國師這部新片其實挺普通的,但是放在國師身上顯得很有意思,因為我們會發(fā)現,相對已前些年的那些大片的繁復,這兩年的片子一直都在做減法,劇情上,攝影上,講故事上,都在越來越內斂。相對于早期的大師氣象,越來越像匠人了,在不同類型的影片中做嘗試,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經驗。
——兩個狙擊手合而為一,五班精神永不死去。集體由個人組成,個人因集體而長存。當主旋律片終于學會調整焦距,講好一個故事,收斂多線敘事、囊括群像的野心,不走廉價煽情的捷徑,大故事里真實的“人”的形象才終于能放大、立穩(wěn)。
《狙擊手》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克制??酥谱×藨?zhàn)爭題材的宏大敘事結構,克制住了多線群像的野心,克制住了煽情的沖動。轉而將視線聚焦于一場狙擊戰(zhàn),去繁從簡,干凈利落。沒有刻意貶低和矮化對手,戰(zhàn)爭是沒有選擇,但尊敬可以是互相的。雖然有一些鏡頭自己不是很喜歡(比如采訪結束突然轉向張譯那個鏡頭的速度過快、子彈特效過多且失真等等),但瑕不掩瑜??酥浦g情緒感染力極強,靠一個眼神、對周遭的描述帶出的情感,這樣的視聽邏輯非常喜歡。
當大部分戰(zhàn)爭片以充斥視覺垃圾為榮時,老謀子選擇化繁為簡,這是他的勇氣。越是簡潔越考驗功力,老謀子向其他戰(zhàn)爭片示范了什么是張力。放一堆煙花并不嚇人,打火機對著引火線要點燃的瞬間才最讓人緊張。用最簡單的劇作——一場狙擊戰(zhàn),刻畫出最細膩的人物心理與狀態(tài)。把每個人物放大,這一場戰(zhàn)爭,對于里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高光時刻。當鏡頭懟到演員面前,表演就會變得嚴格,影片節(jié)奏好,演員也演得好,特別是章宇,情感拿捏、性格把握都很到位。春節(jié)到處都很吵,一部能讓人看進去的電影真的很難得
如果子彈那個特效少一點就好了,我方拿人頭每次都出現那個特效有一點點尷尬
短小精悍的電影,舞臺劇風格的設定,受限空間回合制的故事,若干個短劇用亮亮的身份這個麥高芬串起來,用近景正反打撐住一部電影時長的緊張感,難度較高。背景同樣是冰天雪地,肅殺感和節(jié)奏把控的難度比《懸崖之上》要高得多。最好的部分是剪輯,節(jié)奏把控提升了整體觀感。中方故事重點是班長的領袖氣質傳承和戰(zhàn)友情,美方個性表達也沒太丑化。
這樣小視角多好,不用喊口號,不用打雞血。偉大的犧牲不會矯情。
跟《懸崖之上》同是置身冰天雪地,打趣說前作是劇本殺,這部就是密室逃脫版真人CS。個人更愛這部,穩(wěn)、準、狠。不復雜不“燒腦”,沒有人海也沒有大排場,甚至只有山坡的唯一場景,雙方陣營都不過十人,“勢均力敵”地斗智斗勇,就把故事講得扣人心弦。張藝謀難得做一個純男性群戲,演員都不錯,特別是章宇真好!有勇有謀,有情有義;有血有肉,有信念感。他最終投向他始終望向的對面山坡頂上的燦爛陽光貢獻了全片的最高光時刻。班長總跟大永說「不許哭」,可張藝謀總有讓人哭的能力,這次甚至是使用配樂到毫不收斂的地步,他精準拿捏此類型影片的情緒套路,達成一次蠻精致的小試牛刀。Ps:片尾韓紅《回家》的歌聲里畫面中復刻了「一條大河波浪寬……」
這是我看過的主旋律電影里,最像電影而不是獻禮片的,展現了一部電影的本質還是“講好一個故事”。
建議所有執(zhí)著于拍3個小時的導演們都學學怎么在96分鐘里講完這么完整的故事的 人物群像拍的好好 被驚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