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乎知曉了一切,似乎又遺忘了一切;她似乎知曉了一切,似乎又遺忘了一切。 所有的弱勢群體都遭到了草率的對待,他們的利益是不被重視的,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也只能依靠直覺來解決這些不公平的事情。 迷案發(fā)生時的陰雨綿綿,以及結(jié)尾的溫暖夕陽,智障,腐敗,沉重的情感。奉俊昊的獨特元素已經(jīng)讓人如此熟悉了,因此劇情不豐滿的時候難免會讓人覺得是這些元素的堆砌,導演的自我復制。個人感覺元彬演的不好。 母愛,究竟是瘋狂的,還是偉大的,還是既瘋狂又偉大的呢? 瘋狂,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還是既褒義又貶義的呢?恨由愛生,惡由善生;殺人并不是單純的善惡爭端,這其中摻雜了太多情感意志人性,甚至母愛。
奉俊昊出生于1969年,1988年考上延世大學。注意一下這個時間點,對理解他的電影有很大用處。1979年樸正熙遇害身亡(對,就是樸槿惠的爸爸),全斗煥政變上臺,絞死了金載圭,逮捕了金大中,光州事件爆發(fā),韓國政府在美國授意下對民眾進行鎮(zhèn)壓,政局動蕩到什么程度呢?1987年6月國際奧委會明確表示,如果韓國政府再不改善狀態(tài),將撤銷漢城1988年的奧運會舉辦權(quán)。結(jié)果是全斗煥和金泳三會談,盧泰愚發(fā)表6.29宣言,全斗煥辭職,金大中獲得特赦,在其后的總統(tǒng)選舉中,金大中和金泳三決裂,導致盧泰愚漁翁得利勝選。全斗煥和平移交總統(tǒng)權(quán)力,遁入深山寺廟,閉門思過,承認光州事件是一次大屠殺,并為此道歉。在《請回答1988》中,金正鋒跑去寺廟吃素,撞見的那個神秘的禿頂人,就是全斗煥。
盧泰愚上臺之后,民眾的主要訴求是清算光州事件,釋放當年被抓的民主人士。但政客哪有清白的,一旦清算,盧泰愚很擔心必然會清算到自己頭上來,而他僅僅36%的當選得票率權(quán)威性顯然不夠(對比1992年金泳三88.4%的當選得票率),因此盧泰愚不打算清算光州事件,導致社運團體將他的政府當作威權(quán)政府的延續(xù)來進行抗議?!墩埢卮?988》中成寶拉作為首爾大學的學生多次參加游行示威,說得也是這件事。另外,成寶拉在第一集,痛打正在備戰(zhàn)奧運舉牌小姐的成德善,萬能的網(wǎng)友考據(jù)出來臺詞被改過,導致姐姐成寶拉看上去像瘋子。原來的劇本臺詞是成寶拉說:你得意什么,當奧運小姐了不起啊,知不知道為了開奧運會建場館,有多少老百姓被逼遷?所以她才拒絕觀看奧運會開幕式。后來改了臺詞了,畢竟八點檔合家歡電視劇,沒必要。
《請回答1988》為什么選了這一年,說到臺面上的理由是這一年舉辦了漢城奧運會,更深刻的理由是從這一年開始韓國民主化進程開始走上大道,老百姓的生活總算安穩(wěn)一點了,直到1997年,全斗煥被判死刑盧泰愚被判17年,光州事件才正式在法律上得到平反。奉俊昊的少年時代,青年時代都在是動蕩不安中度過的。理解了他的青年時代,理解了他的現(xiàn)實關懷,就能理解奉俊昊幾乎所有電影?!稓⑷嘶貞洝吩褪录l(fā)生在1986年,是政局最為動蕩的那一年。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反類型片,講得雖然是一個連環(huán)強奸殺人案,但和標準類型片不同,最后沒找到兇手??催^懸疑探案類型片的觀眾都知道,哪怕最后抓不到兇手,也得讓大家知道兇手是誰至少做成《老無所依》那種,否則你的重心要放在哪,故事和情節(jié)的向心力在哪?但《殺人回憶》中大量的細節(jié)描述的都是偵破過程,而它的軸心,簡單說,就是處在新舊世界之間的痛苦的人們。死了人,整個警察系統(tǒng)都是腐敗、癱瘓的,現(xiàn)場隨意破壞,證據(jù)保存不住,警長玩忽職守,兩個警察一個刑訊逼供一個糊弄大師,這是舊世界的警察形象。從首爾自愿來了個年輕的警察,專業(yè)、科學、文明、正義,像是新世界的代表,但又怎么樣呢,這兩伙人先把一個底層傻子打得不成人型,后來把一個工人無辜者刑求到爆發(fā)民眾抗議,最后差點給掏槍把一個書生氣的無辜者打死在涵洞里。
宋康昊是壞人嗎?不是。他是病人,女朋友老來給他打針吊點滴,但他得了啥???一直沒說。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隱喻。刑求的警察最后被他打得最慘的傻子廢了那條慣于踐踏人的腿,截肢了,這顯然不可能出于偶然,作者意圖在這里太明顯了。金相慶某種程度上還可算成好人,但影片里特別明顯地插入了民眾示威時他血脈噴張、揮舞警棍毆打示威者的鏡頭,最后掏槍說“我一槍打死你都沒人知道”這種暴徒言論的人也是他。
打最底層的傻子,傻子家人也只敢客客氣氣對待這兩個警察;打教友,就生了民變;打一個書生氣質(zhì)的人,此人可是會單槍匹馬堅定地抗議和反抗。天下滔滔,時局動蕩,大家都不知道為什么會陷入這樣的境地,美好的人死在陰溝里,無辜的人在地下室被吊打,而警察也疲于奔命毫無成就感——日子何以變成這樣?每個人怎么都這么痛苦?而最后的結(jié)局,是造成這一切死亡、不公、痛苦、挫敗的兇手始終沒有被指認,始終活在你我之間。宋康昊最后穿越第四堵墻那個鏡頭,可以看做寂靜的警報。
奉俊昊能不能選一個抓到兇手的真是案件來做呢,當然可以,他一樣可以做出超強懸念來。他為什么選了這么個題材呢? 《漢江怪物》豆瓣歸類科幻片。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漢江里出了一只怪物,抓走了小女兒,一家人去救孩子,最后消滅了怪物。漢江是韓國境內(nèi)最重要的一條河流,從上世紀60年代起沿岸的出口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韓國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被稱為“漢江奇跡”,所以“怪物”生在漢江這個設置要認真體會。
這個怪物是哪里來的呢?是一個美國人命令一個韓國人把有毒的液體倒進漢江,最后滋生了一個怪物。又是一個美國人幫著江邊的韓國人逃生,被怪物咬傷了。韓國政府抓了宋康昊,在一個美國人的主導下開顱取病毒,最后電視里還是美國人在胡說八道。只要看看二戰(zhàn)后朝鮮半島的歷史,也確實很容易理解奉俊昊要說什么:這一個美韓合謀搞出來的大怪物來搞我們老百姓了。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的設置。弟弟是個搞社運的大學生,片中他說我把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這個國家,而且扎起燃燒瓶來輕車熟路,但他找不到工作。妹妹我印象里沒開一槍,武器是射箭。怪物被淋了汽油,弟弟要去扔燃燒瓶結(jié)果脫手了,是姐姐像點圣火似的一箭射過去給干倒了,雖然實戰(zhàn)還是槍好使,但韓國傳統(tǒng)強勢項目是射箭,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國人用乒乓球干倒大怪物,這里面多出來的那點意思。
最奇特的是宋康昊這個人物的設置。就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而言,他是典型的臺燈人物,你把他換成一個臺燈也不影響故事發(fā)展。試試把這個人物刪掉:一個小女孩,父母雙亡,跟著爺爺在漢江邊開了個小賣部,有天被怪物抓走了,爺爺,姑姑和小叔三人合力把她救出來了——故事幾乎可以原封不動的進行。宋康昊貢獻了哪些不可替代的情節(jié)呢?就是被韓國政府抓走,被美軍開顱。只有這里。
這個情節(jié)甚至跟抓怪物的主線都不挨著,刪掉它故事甚至更緊湊:爺爺拿著手機,接到小女孩電話,去救孩子被怪物殺死,叔叔去找人定位手機地點,小姑去救孩子,把怪物趕到江邊,搞死怪物救出倆孩子。為什么一定要寫宋康昊的這個角色呢?他懶,無能,遲鈍,偷奸?;?,很不像個男人,留不住媳婦連累弟弟害死了爸爸,但就是善良,一心一意愛孩子,女兒奴,為了孩子怎么都行。就是這樣一個人,就想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遭此橫禍,女兒被抓走,爸爸被摔死,自己被抓去開顱,唯一一次用強也只是為了救女兒————這不就是勤勞善良愛好和平的韓國老百姓么?宋康昊演技實在太好了,這么個討人嫌的人物居然可愛的不得了。
《雪國列車》就不多說了,完全的極權(quán)隱喻,看得時候難免把戰(zhàn)后韓國民主化過程與之一一對應,卡司大,野心也太大,感覺沒完成。但在雪國列車里,奉俊昊對空間的把握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列車的“頭尾”和后來《寄生蟲》別墅的“上下”一樣是很直白但有效的用法。但這也不能算新鮮,《高斯福莊園》和《唐頓莊園》(同一個編?。臻g“上下”和階級“上下”的關系就做了描述。從《母親》開始,奉俊昊對現(xiàn)實的關照進入了具體而微的層面,我感覺《母親》是奉俊昊最重要的電影嚴重被低估了,即便劇本毛刺一如既往的多。我看豆瓣上在批評什么畸形的母愛,覺得是不是邊刷手機邊看電影了。理解這部片子的核心,是理解一個孤女如何意外死亡的。這片子和李滄東的《詩》幾乎是處理了同一個性質(zhì)的題材。
在《母親》里,一個女孩,沒有父母,還得贍養(yǎng)奶奶,只能依靠出賣身體來換大米吃,最后意外被一個傻子砸死了。在《詩》里,一個在校女孩,被一群不良少年強奸最后投水自殺。兩個電影都是通過老年人的視角展開的?!赌赣H》中兒子意外被卷入兇殺案之中,為了救兒子她展開了一系列洗冤行動。《詩》里奶奶得知了孫子的罪行最后將孫子送給警察。這兩個故事都有刑事案件要素,但都沒有大肆渲染案件本身?!赌赣H》跟女孩交易過大米的男人從未成年人到老翁,從流氓到智障人士,觸目驚心。母親對兒子的愧疚感來自于活不下去帶著兒子喝農(nóng)藥,結(jié)果沒喝夠,沒死成,把兒子腦子搞壞了。再多想一步都覺得胸口發(fā)緊:遭遇了什么樣的艱難,讓一個少女可以這樣活著,一個母親可以帶著孩子去死。對社會底層的盤剝、忽視,底層之間互相的傾軋,對光天化日下的罪惡之無動于衷,讓《母親》這部電影有一種特別陰郁的基調(diào):活著就無法忘記,忘記就喪失自己,可不忘記又活不下去。
《寄生蟲》反應的現(xiàn)實就更當下:貧富巨大的懸殊,毫無尊嚴的生活,全無可能的將來。李滄東和奉俊昊先后拿出《燃燒》和《寄生蟲》兩部反應貧富巨大差距的被撕裂的韓國社會,應該不僅僅是巧合。奉俊昊的影像確實沒話說,調(diào)度,速度,力道,節(jié)奏感,運鏡,剛猛有力教科書式的好看,一力降十會,有時候劇本毛刺多得讓人搖頭也會被快打慢得蓋過去。把嚴肅的主題放進一個刺激的故事里說清楚說好看,雖然難得圓滿,但確實是條不跌分也不丟觀眾的好路子,然而潛在存在的問題也挺明顯的,就是…..我們…..始終……還是……要回到……李滄東……
步步懸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個細節(jié)的呈現(xiàn)都可以推動故事的發(fā)展,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個細節(jié)、一句話卻都可以與后續(xù)發(fā)展的劇情相對應,光從推理懸疑的角度來看,奉俊昊的導演功力也是非常出色的。但縱觀全片,導演要闡述的并不僅僅是親情與犯罪,顯然,他關注了更多更廣的東西。 從《殺人回憶》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奉俊昊對于社會不公、古板教條、冷酷機制等進行過不遺余力的諷喻。顯然,我們在本片里看到了更多,社會對于弱勢群體的漠視與不公、腐朽不堪的法制體系、血淋淋殘酷的真相、恐怖的記憶。。。等等無不滲入到影片的敘事發(fā)展中去。開頭便喻示了這個社會的不公平待遇,高貴階層撞了人揚長而去,揭不開鍋的低層人物卻還要負責賓利車的損壞賠償?弱智的兒子與母親處處受人岐視,但弱勢群體卻可以欺負更弱勢的人,兒子用石頭砸死了賣身女孩,低能兒的母親只能通過殘殺另一個弱勢人物拾荒老頭,最后還要依靠一個更弱勢的無親無故的低能兒才能還兒子的“清白”,太可怕了,太冰冷了。而這個社會中所謂的精英們在哪里呢?警察胡亂定證判案,律師摟著小姐說法律,買藥的光鮮太太既要命又要立牌坊,正義只能用暴力來體現(xiàn),友情也只能依靠金錢來維系,所以說,他們,也就象冰冷的鏡頭,冰冷地注視著這些不公與不幸罷了。
《寄生蟲》讓奉俊昊一戰(zhàn)封神。戛納金棕櫚,奧斯卡最佳電影,商業(yè)電影圈、藝術(shù)電影圈同時買單,夸張一點的廣告詞,“亞洲版希區(qū)柯克、庫布里克”呼之欲出。遺憾的是,影人歷史地位的獲得從來不純依賴獎項、票房,只有時間以及持久的影響力才能證明一切。
并不需要把奉俊昊放在世界范圍比較,降格一層,在亞洲電影圈,他有沒有獨樹一幟的形式風格?在敘事藝術(shù)、場面調(diào)度層面,他有沒有顯示出明顯高人一籌的能力?奉俊昊的同胞洪常秀,經(jīng)常以重復與差異的敘事結(jié)構(gòu),來折射記憶的不確定,情感的曖昧,生活的可能性直至自我的反諷。泰國的阿彼察邦,以佛教的無常不定、似曾相似的輪回式時間結(jié)構(gòu)來構(gòu)筑幽冥空間。日本的北野武,以動靜對比強烈、剎那間生死轉(zhuǎn)化的場面調(diào)度藝術(shù),予生命體驗以澄明之感。即便與藝術(shù)片導演比有錯位,那香港的杜琪峰則算是相當契合的對象。舉凡看過銀河映像電影的影迷,都不能忘懷其過于鮮明的形式風格:復雜的敘事詭計、無限放大靜態(tài)空間張力的場面調(diào)度、多人之間不可捉摸的關系矩陣、黑色宿命的母題。
在《殺人回憶》、《漢江怪物》、《母親》、《寄生蟲》這些奉俊昊拍攝的韓國本土電影中,以作者化標簽來說,奉俊昊確實構(gòu)筑了一個非常奉俊昊的世界:罪案類型、游戲化敘事、階級對立、反抗強權(quán)。他在敘事和場面調(diào)度層面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反轉(zhuǎn)敘事。但反轉(zhuǎn),實在是不能算什么高明的敘事。其感官效果簡單形容,即是一時爽。這有點類似近年國人飲食口味的嗜辣特色。辣,本就不是什么味道,只是痛感,但卻有即時到來的爽感。辣,不需要精雕細琢。簡單粗暴,即時即出,瞬間滿足。這與傳統(tǒng)的淮揚菜、粵菜耗時耗力打造出的回味無窮的鮮味風格大相徑庭。
杜琪峰銀河映像團隊可以動作片的節(jié)奏與母題拍出即時爽的《孤男寡女》、《單身男女》,在《槍火》、《PTU》、《暗花》這樣的電影中,他們又能集體腦力激蕩,炮制出需要觀眾不斷回味、解析才能體會妙處的無限余味,而這一切又都應和了江湖社團世界看破不說破、臺面下運作黑色政治的內(nèi)蘊法則。
在《殺人回憶》中,奉俊昊使用的反轉(zhuǎn),密度頻次已經(jīng)很高。不過倒是與整部電影的母題有關。不斷的搞錯兇手,其反轉(zhuǎn)帶來的一驚一乍效果,根源來自案件發(fā)生年代韓國社會低下的人治、人情社會的運作機制。愚蠢低智的辦案方式帶來了反轉(zhuǎn),不斷的反轉(zhuǎn)成為一種諷刺?!赌赣H》中的反轉(zhuǎn)則是與影片設置的角色認同機制有關,不斷的反轉(zhuǎn),使得觀眾對母親的認同感發(fā)生變異。但問題在于,認同感變異對角色本身的塑造以及母題的拓寬并沒有帶來實質(zhì)影響。到了《寄生蟲》,則完全降格至為了反轉(zhuǎn)而反轉(zhuǎn)。
奉俊昊在無數(shù)次采訪中,都坦誠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導演是希區(qū)柯克和夏布洛爾。審視其作品,夏布洛爾的影響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階級對立的母題,而實質(zhì)性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懸念電影一代宗師希區(qū)柯克。《母親》是奉俊昊作品中所獲贊譽頗高的一部電影,有大量的影迷為母親主角的夕陽之舞所沉醉,以至于賈樟柯后來讓趙濤在《山河故人》結(jié)尾起舞的原創(chuàng)性打了很大折扣。而以《母親》為案例分析,我們可以明顯見到奉俊昊使用希區(qū)柯克法則所遭遇的尷尬以及錯位。
《母親》對于希區(qū)柯克的借鑒不是僅僅停留在幾個小場面。開場母親用鍘刀砍藥材的鏡頭與兒子陶俊耍玩鏡頭構(gòu)成的交叉剪輯,構(gòu)成強烈懸念感,但這剪輯中有特別意味的母親凝視鏡頭,這是非常希區(qū)柯克的手法。在母親潛入振泰家中尋找罪證的一場戲中,母親躡手躡腳逃走,不慎碰倒水瓶,水緩緩流出,眼看就要碰到振泰手指,觸發(fā)危機。用博尼策的術(shù)語來說,這是污點的擴散,在調(diào)動知覺注意力,嬉戲觀眾的同時,嵌入了罪行的母題。這場戲的歷史性源頭是《驚魂記》──女主瑪麗昂的白色轎車被諾曼·貝茲推入沼澤地,車沉到一半突然不動了,凝視的貝茲和觀眾一起陷入驚恐,未曾想到幾秒之后,車又沉下去了。這場戲,希區(qū)柯克在調(diào)戲觀眾的同時,讓觀眾與諾曼·貝茲產(chǎn)生了可怕的認同感。不過《母親》這場入室盜竊戲的調(diào)度過于簡陋,和希區(qū)柯克《艷賊》里瑪爾妮入室偷保險箱里錢財那場戲的繁復、驚魂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西方電影學界對希區(qū)柯克的研究汗牛充棟,其規(guī)模之大、強度之高、影響之深遠,早就形成一門堪比莎士比亞學的希區(qū)柯克學。但不論各家各說如何爭奇斗艷,有一些基礎性的共識是早已達成。希區(qū)柯克電影美學的軸心原理,是控制觀眾的機制。戈達爾的說法是,“凱撒、拿破侖和希特勒失敗的事業(yè),希區(qū)柯克成功了,那就是統(tǒng)治世界”。但希區(qū)柯克控制觀眾的目的并非僅僅是為了票房。他控制觀眾的方法是利用懸念,讓觀眾對角色產(chǎn)生認同感,在此基礎上挖掘出人性深處潛藏的普遍性恐懼與罪惡。以《驚魂記》為例,女主瑪麗昂在開場的時候,類似換車、警察跟蹤等一系列細節(jié)性很強的動作,都是為了強化觀眾認同感。一旦認同感產(chǎn)生,一系列希區(qū)柯克的母題,罪與非罪,罪行的轉(zhuǎn)移,所知太多即危險等等就開始滲透出來。在希區(qū)柯克登峰造極的《迷魂記》中,對死亡、性、幻覺的迷戀與拒絕的母題正是在認同的基礎上慢慢表達出來。希區(qū)柯克是以認同為基礎,凝視為依托,制造出關于人類普遍性的罪惡母題。如侯麥、夏布洛爾早年所總結(jié)的,這確實是天主教的藝術(shù),是人面對一個超越性的外在客體發(fā)出的告白與懺悔。也是在這個意義上,羅賓·伍德會看似不可思議地把《驚魂記》、《迷魂記》與莎士比亞《麥克白》、康拉德《黑暗之心》、濟慈《拉彌亞》、《夜鶯頌》放在一起相提并論。
再來看《母親》的內(nèi)核。影片講述的是母親(沒有名字)在弱智兒子陶俊被抓捕后,竭盡所能地要找出真兇,解救兒子的故事。影片的懸念在于母親能否解救兒子,真兇到底是誰(“兇手是誰”是最被希區(qū)柯克唾棄的懸念)。
奉俊昊在整部電影中,都成功控制住觀眾,整個敘事機制、視點都圍繞母親展開,對母親的認同感貫穿整部電影。與此同時,影片有好幾個反轉(zhuǎn)點。振泰洗去懷疑是一個反轉(zhuǎn),接著是撿破爛的老人被懷疑是真兇,最終發(fā)現(xiàn)真兇就是陶俊。尾聲處再來一個反轉(zhuǎn),另外一個弱智兒童被當做替罪羊被捕。弱智,奉俊昊的標簽式人物,其功能不外乎是無法覺醒的愚昧個體的隱喻。
幾個反轉(zhuǎn)中最重要的反轉(zhuǎn)當然是饒了很大一個圈子發(fā)現(xiàn)真兇就是最初的懷疑對象兒子陶俊。當這個反轉(zhuǎn)被揭示出來后,之前大量劇情鋪墊形成的對母親的強烈認同、同情的機制,在這里也會產(chǎn)生變異。但這種變異并不會像希區(qū)柯克電影中的認同機制那樣所導致的復雜化。觀眾對母親的認同,在反轉(zhuǎn)之后,造成的結(jié)果不過是更加的同情,強度的提升罷了。
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小個體,反智、愚昧,被強權(quán)勢力侮辱,每日的生活不過是茍且偷生,當生活突然出現(xiàn)嚴重危機時,在源自血緣的本能性的母愛驅(qū)動之下,能做的不過是瘋狂的掙扎求生。為不少影迷沉醉的結(jié)尾,母親的夕陽之舞,渲染的是凄迷哀婉的華麗抵抗。而整部電影的真正內(nèi)核,就是在控制觀眾的認同機制驅(qū)動下,讓觀眾對母親這樣一個弱小個體瘋狂抵抗的舉動產(chǎn)生情感共振,繼而對韓國社會的不平等結(jié)構(gòu)進行批判。這其實就是韓國電影的國家主義美學,弱小個體自我悲情化的、一味死扛、扭曲至猙獰變態(tài)的抵抗。絕大部分韓國商業(yè)類型片、藝術(shù)片都無法跳脫這個美學怪圈。
這種反超越性、向心力極強的儒教威權(quán)系統(tǒng)在韓國畸形變異之下催生的局部的、特殊的、具體的、實際功利的美學敘事、政治倫理,與希區(qū)柯克天主教機制下對人性普遍性、整體性、超越性的自我反芻與懺悔,完全是兩重境界。
這是奉俊昊學希區(qū)柯克真正的荒腔走板之處。
(首發(fā)于虹膜公眾號)
母愛,究竟是瘋狂的,還是偉大的,還是既瘋狂又偉大的呢?瘋狂,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還是既褒義又貶義的呢?
吹毛求疵一下吧,那個女孩連拾荒老頭都接?以她的姿色,拾荒老頭根本就排不上隊。
一頭一尾兩段舞蹈,改變了我對廣場舞大媽的既定偏見。如果她舞得足夠快,她的記憶就追不上她。
28/12/2018重看加滿五星
既要避免打人痛處,自己也要小心不要暴露。以前經(jīng)常覺得自己作為純粹的放養(yǎng)長大的小孩,能長得這么上進、善良、健康真是天賦異稟、運氣非常(。),現(xiàn)在看來沒準就是因為放養(yǎng)。人生的浮沉幾多激烈,你可知廣場舞大媽心底的負罪與傷悲:如果她跳得足夠快,她的孤獨就追不上她。青春期的混混最危險。
開篇不久,母親喂藥、兒子撒尿,母親盡力遮掩那流淌一地的尿漬,而后來當她砸破拾荒老人腦袋時,她又忙不迭地拼命擦拭地上的血液,她的所有習慣動作都在示范如何抹去,她一定會扎下那一針。
當你所不愿意接受的事實即是真相時,該有多絕望?
終了,一針扎下,一場舞,但面對不是兇手的兇手時撕心裂肺的痛楚是否就此抹去?
母親用愛心澆灌下的惡之花,前后的舞蹈很詭異卻很貼合心境,奉俊浩沒有讓我失望
金惠子飾演的母親讓人毛骨悚然。兩個犯罪嫌疑人的寓意再明顯不過:先天智障的孩子作為弱勢群體,其被犧牲的命運一開始就注定了;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個有著瘋狂愛他、會為他付出一切的母親。
所有的弱勢群體都遭到了草率的對待,他們的利益是不被重視的,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也只能依靠直覺來解決這些不公平的事情
為什么那個老頭也會出現(xiàn)在那個手機里呢?
A / 構(gòu)圖、運鏡皆蘊含著極端殘酷的浪漫??酥频臄⑹鹿?jié)奏達到了極佳的反類型效果。和《殺人回憶》比很難說哪部更優(yōu)秀。沒有后者廣闊的維度,更專注刻畫畸戀般入骨的親情與痛不欲生的底層。最精彩的隱喻莫過于高處“晾曬”的尸體:他們自以為向世界伸出了求救的手,最終不過是徒勞的示眾。
金惠子獨角戲,結(jié)尾挺厲害的,元彬長得帥也不是什么都能演,尤其是大傻小子,不如車太賢演的入味
敘事更見功力,但還是封閉起來的世界;題材較《殺人回憶》少了些內(nèi)涵,所以很多地方雖然處理得很微妙但卻欠缺力量,回頭再看就顯拖沓了
兩次震驚,一次是在母親殺人,二次是在兒子遞給母親針灸盒。
《殺人回憶》之后又一次邏輯的崩潰與常識的顛覆。最不可能成為殺人犯的弱者,卻做出驚天駭聞的事,只是因為荒誕。但這種荒誕更像是這對母子的命運本身。開頭與結(jié)尾兩段母親的獨舞,是一個人與世界無緣的狂歡(《山河故人》結(jié)尾是否受本片影響。。。
比弱勢群體更弱勢的群體,是沒父母的弱勢群體....這所謂的“母愛”真的太諷刺了....
他似乎知曉了一切,似乎又遺忘了一切;她似乎知曉了一切,似乎又遺忘了一切。
迷案發(fā)生時的陰雨綿綿,以及結(jié)尾的溫暖夕陽,智障,腐敗,沉重的情感。奉俊昊的獨特元素已經(jīng)讓人如此熟悉了,因此劇情不豐滿的時候難免會讓人覺得是這些元素的堆砌,導演的自我復制。個人感覺元彬演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