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豆瓣發(fā)這不是影評的影評,本該有很多前言的,想想還是算了。
已是中年人,再回首,只有再回首這三字。
祝君過好每一日,吃好每一餐,喜樂憂愁皆自在。
1.
客戶送了一箱海鮮,冷凍室像俄羅斯方塊一樣疊得滿滿當當后,還多出來一盒虎蝦和兩條中小型黃魚。不得已,只能盡快吃掉它們,以示對食材最大的尊重。于是在一個霧氣蒙蒙的雨天,穿上圍裙戴好袖套,嘗試著刮魚鱗扯內臟。雖然經由過去城市封控期間,已有過一次殺魚的經驗,但對于我這種希望盡量簡化廚房工作的非典型性主婦來說,這種事情還是屬于硬著頭皮上的非必要不發(fā)生事件。
兩條黃魚一大一小,大的一條打開來一肚子魚籽,小的一條看上去是公的。和我之前殺的淡水魚不同,黃魚的內臟集中在上胸腔靠近魚鰓處,所以只要找到魚鰓中央三位一體的橋梁位置努力一拎,就能整片扯出來。我還特別留意到了那個小小的絳紫色魚膽,不曉得觀察的對不對。小心翼翼處理好,洗干凈水池,才發(fā)現40分鐘倏忽而過,但做事的過程——原本硬著頭皮上,而真正去做了以后,反而專注、平靜、五感也似乎隨之放大,霧雨蒙蒙中遠處的鳥叫也聽得悠然祥和。
加斯東·巴什拉對此早有分析:這是一種高于那些冷漠無情的對象——處理黃魚、清洗水池,而體現出了一種全新的存在的現實性;在家務中,在一個對象與另一個對象之間編織起統(tǒng)一古老的過去和嶄新的日子的連線。(《空間的詩學》第二章:家宅和宇宙)。
夸張一點形容,這是沉浸于己,靜觀內中的超自然體驗。
只是不常遇到。
如同冥想時的入定狀態(tài)。
當然,冥想或是禪宗入定,那是更為意識化的追尋,我們常人便也不必刻意牽強附會。
通常時候,我們在做手上一件事情的時候,腦海里要么開始焦慮于下一件尚未發(fā)生的事情,要么憂心于昨日之事,如奔騰不息的野馬,很難做到物我兩忘?!督裉炜赡苡悬c辣》中韓石圭飾演的男作家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便于模仿的樣本,他形容在剛開始進入廚房做菜時:(要)確信自己在廚房里有一段美好的時光,因為你必須保持冷靜,與原料同步。
一旦我們承認微不足道之事的重要性,便賦予了微不足道事物的創(chuàng)造性甚至起源性,那將是一種謙卑的壯舉。
2.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禁止引用
今天可能有點辣 美食人生
第二篇 記憶中的味道
當一家人的心逐漸靠近,命運的考驗接踵而至。這樣看來,講述為去日無多的患者做飯的經歷,其實不是治愈,而是一點一滴地記錄和忘記的過程。
面條一遍又一遍地煮,湯頭在更換,配菜也在燉煮,為的就是重現那一天的味道??墒?,想要找到一種難忘的味道,僅僅只是上網,或是查找食譜,那是不行的。最終讓他找回的,是那一片土地因失去而擁有的堅持,那種堅決的做法,帶來無可比擬的美味,如此深刻,如此清新,也就格外難忘。
執(zhí)著尋找味道的丈夫,還有帶病堅持品嘗美食的妻子,都在以記憶和愛作為指引,創(chuàng)造人生最重要的回憶,最好的是,這樣一段對于家族和家人來說,格外珍貴的回憶是由韓石圭和金瑞亨這樣兩位慎重又有生活經驗的資深演員來詮釋,因為他和她出色的演繹,讓悲傷的文字變得溫暖,讓痛心的路,變得沒有那么痛,就在鏡頭之下,這一家人還在慢慢地走向另一端,一步又一步,痛楚,但是有力。
回到家中既然是為照顧生病的妻子,姜作家老師的主要任務當然是按照妻子的心意做飯,之前曾經提到過的講座,就成了生活中的調劑。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劇中場景較為有限,家庭成員日常生活中去的地方,就成為劇中主要場景。
先要看到的是本劇男主人公姜昌旭,人們稱呼他為:姜作家老師,由于擔負了給家里買菜的任務,除了買菜,還得做飯,此外,他是一名專職作家,也應邀開設了寫作培訓班,擔任講師,因此他去的地方,通常只有這么幾處:家,培訓班,生鮮超市,還有購買灶具和食材的地方。
然后就是我們這位生病的鄭代表,鄭多情女士,她除了最關心出版社之外,就是在家休養(yǎng),再不然就是去醫(yī)院復診,偶爾也會去看看文化界的朋友,再不然還會去給自己找尋最后的棲身之所,因此去的地方也就那么幾處:出版社,家,醫(yī)院,林惠英作家的住處,墓地。
跟著是這家的孩子姜宰浩,之前在上學,考上大學之后還是在上學,因此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除了在家待著,還有出門跟女友約會,去的地方其實也不多,就是家,學校,小飯鋪,咖啡店,再不然就是攝影系學生的工作室或是出外景的地方。
這樣看來,本劇主人公去的地方不多,劇情也不復雜,看起來還真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故事,其實不然,就是因為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挖掘出與眾不同的意義。
為什么看起來簡單的故事可以深入挖掘?
那是因為寫故事的人看似普通,卻不平凡,水準有可能高出普通編劇一大截,光是以文字,就可以打動很多讀者??赡苡^眾已經發(fā)現了,總是默默尋找各類食材,挖空心思找出妻子和孩子想要吃的東西,呈現不同味道的這位作家老師,就是本劇的原著作者。是沒錯,原著作者就是一位已經成名的作家,因此在劇中,人們都稱呼他為:“姜作家您”。
那么,在想辦法促進妻子的胃口之后,還有什么會成為姜作家老師努力呈現的味道?
度假的味道,一家人難忘的回憶。在他的記憶中,那次度假他沒有跟著去,是妻子帶著兒子,和娘家妹妹一起去的海水浴場,她們說在那里吃到了很好吃的面條,言談之中,很是開心,讓他也跟著記住了那件事。說起來,他脫離家人單獨行動,真的有段時間了。所以,這一回努力找回妻子記憶中的美味,不僅只是找回海邊小吃店的鮮美味道,也是在共享家人之間難忘的回憶。
不嘗不知道,姜作家老師創(chuàng)造的,原來是離別的味道。
今年觀影最佳《今天可能有點辣》。
我其實在網站首頁看到過很多次這個片子,海報上是一個端著盆子的大叔,看起來像開了一家店,大概是關于飯店的小故事吧,我心想著,卻沒有打開。昨日無意中想看看最近有什么好片子,就打開了豆瓣查首頁上幾部劇的評分,結果這部劇竟然有9.0分,雖然是豆瓣評分只是一個指數,但我也會因為分高分低而有自己的判斷,于是我打開了它。
每一集大概30 min,不是很長,節(jié)奏緩慢但讓人平靜。突如其來的疾病讓本來準備離婚的夫妻重新住在一起,為了照顧妻子的飲食,平日里連米飯都懶得煮的丈夫,仔仔細細地研究每一道適合病人吃以及妻子提出想吃的東西,而在這個過程中,往日里失去的感情悄悄地回到了這個家。
我挑一些非常觸動我的點寫一寫,但以下內容涉及嚴重劇透(雖然結局早已注定)。
第一集 雜菜的眼淚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不明所以,妻子吃了一口丈夫做的菜就很難受的出門了,我還以為丈夫手藝很差,后來才知道,因為聽說病人需要無油無鹽的飲食,所以所有的食材都只能簡單調味,淡而無味的拌菜,誰也吃不下吧。丈夫還是盡力去菜場找各種食物,雖然不知道哪一種吃了有益,多些花樣總是好的。
第二集 瞬移的奇跡 砧板湯面
我一直都認為,音樂、氣味還有味覺都帶著記憶。妻子一直沒辦法想起濟州島之行去的海水浴場的名字,于是想再嘗一嘗曾吃過的濟州砧板湯面。丈夫沒有吃過,去濟州料理餐廳嘗試,詢問菜場老板,第一次做出的湯面兒子說“很像,但不同”,再聽取了博客粉絲的意見后,再次學習傳統(tǒng)湯面的高湯熬制辦法,這一回,妻子吃了一口,便里面回到了那次旅行的海邊,她高興地跳了起來,說自己想起來了???,這就是味覺帶來的記憶。
第三集 做道黃魚干料理吧
新年將至,學生們知道老師(姜作家,劇中的丈夫)在寫料理博客的事情,也從博客文字里讀到了悲傷,雖然老師沒說,但大家都知道老師的妻子生病了。于是大家送給老師黃魚干,這是他在講課中提到的,黃魚干的漢字代表不屈不撓。黃魚干不怎么需要料理,蒸十分鐘,再兩面煎黃,被稱為"白飯小偷”的美味就可以上桌了。
第四集 想念的新年年糕湯
妻子作為出版社的代表(類似于社長),準備交接自己的職務和出版社,想讓跟隨自己十年的編輯接手,編輯很慌張,說自己還沒準備好,代表說,我知道,但事情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才發(fā)生。
“我很餓,今天一起吃吧”“看來是饑餓或想念引發(fā)了她的渴望,誰才能戰(zhàn)勝想念帶來的痛苦,極度想念,卻可能再也無法體驗,這種不安感會讓人變得脆弱,光是想念,也足以殺死一個人,然而,我們卻一點一滴持續(xù)累積著未來每一天都會想念不已的回憶。”
第五集 大家都需要甜蜜的安慰
丈夫有課,妻子獨自去醫(yī)院化療,本來準備回家的她,想去看看墓地,行走途中看到一位和自己同歲的逝者墓碑,她大哭了起來,這一刻我也想到了很多,是目前為止哭的最兇的一個點。
雖然媽媽說不需要兒子擔心,但兒子很想做點什么幫助媽媽,他擔心日后會因為什么都沒有做而后悔,旁聽自己聽不懂的生物系課程,網絡查找有益的藥草。和父親一起吃昨日剩菜拌飯時,兒子問父親,您聽過三白草嗎?父親問,聽過,怎么了?兒子說,聽說三白草和龍牙草一起服用會有好處。父親問,你是否見過三白草?兒子說,我在網上查過。父親說,龍牙草現在不是季節(jié),過一段時間我會訂購的,三白草,我們正在吃啊,雖然入口會有麻麻的味道,但是拌在一起吃,我似乎吃不出來了。兒子愣在一旁。
第六集 七零八落的糖醋肉
丈夫問妻子今天想吃什么,妻子提出想吃糖醋肉,丈夫認為妻子的身體狀況不適合吃,最后還不是會倒掉,惹得倆人都不高興。結果到了晚上,丈夫再次問妻子明日想吃什么,答曰糖醋肉,丈夫一副真拿你沒辦法的表情,但畫面轉到冰箱,里面已經備好了做糖醋肉的所有食材。
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丈夫買了中華料理鍋(圓底鐵鍋),學習了顛鍋技巧,將面糊熟成了24 h,但卻在準備制作的時候,因為妻子突發(fā)疼痛而去了醫(yī)院。兩天后,回到家里準備衣物的丈夫,想要繼續(xù)完成這道菜,才發(fā)現面糊早已熟過了頭,他很懊悔,要是自己不要那么貪心,早一點制作,會不會妻子就能吃上一口糖醋肉呢?
第七集 昨日沒察覺的事
今日妻子想喝芒果汁,書呆子的丈夫準備了六瓶,芒果、火龍果、西柚、卷心菜、羽衣甘藍、蘋果和西紅柿汁。結果還沒來得及嘗一口,因為嚴重的腸梗阻,妻子被轉入重癥室,正式接受鼻胃管治療,日后都只能靠鼻胃管獲取營養(yǎng),也就是說,日后再也不能吃丈夫做的料理了。昨天還以為妻子能六瓶果汁,今日已不敢自信地說“明天見”。那么多沒察覺到的事,今日再看,已成定局。
第八集 五花肉薄片的神奇功效
本來已經做好做人造腸道口的準備,卻被告知暫時可以不用做造口,只需要疏通梗阻即可,等待表示下腹通暢的放屁也變得令人期待。討厭豬肉味的妻子突然想吃烤的焦香的五花肉,兒子買了肉,女朋友借給他露營裝備,小心翼翼帶進醫(yī)院,一家三口在露天停車場偷偷地烤肉,原本以為吃不完的一大盒五花肉薄片,卻成為記憶里的美味。
第九集 喜悅是被訓練出來的
哈密瓜網紋越密越好,它是具有后熟期的水果,如果想要馬上吃,可以按一按哈密瓜的底部,按得動就是已經熟透的,可以立馬吃。
做飯總是這樣得,哪怕類,聽到他人說好吃,就放心了。
為了別人做些什么,并看著對方喜歡這東西所感受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會某一天突然降臨,需要花時間通過反復的訓練,慢慢領悟。料理的實力也好,我也好。
第十集 活在當下與海參羹
妻子和丈夫因為是否買更適合的藥以及把家里的車是否賣掉的問題爭吵了起來,明明都是為了對方,卻各執(zhí)己見。
妻子不愿意拜托別人做事,但對于丈夫,總是有很多事情想要拜托,“也許她知道我無法拒絕她吧”。
第十一集 你就像你做的果汁
妻子和丈夫本來是準備離婚的,但卻因為疾病又重新相互了解,如果沒有這場病,也許會變成另一個結局。讓我想起了最近看的書《獅子之家的點心日》,“將不幸一口氣吸入肺腑,再化為感激呼出” 我們不要去想為什么總有這么多不公,它發(fā)生的同時,我們也獲得了許多。
第十二集 是這樣嗎?
丈夫去濟州島講課,來到了當初妻子和兒子吃過的面店,終于吃到了那家砧板湯面,怎么說呢,好吃,但也很普通。原來丈夫做的飯已經和店里一樣好吃了。走過妻子走過的路,看過她看過的風景,妻子在離開前,是否已經了卻了所有遺憾呢?
“上了年紀,經過了25歲的年月,才終于相互理解,但其中一個人卻先離開了,相遇和結束,就是這么回事,明明彼此相愛,確是如此艱難,但最后至少有好好道別了吧?,F在開始要習慣不熟悉的生活,但我不會害怕。“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禁止引用
今天可能有點辣 美食人生
前言 推
“我看到一部特好玩的劇,推給你看”
是,就因為讀者留言,本該繼續(xù)寫開篇的我,跑去看了韓石圭和金瑞亨主演的新?。航裉炜赡苡悬c辣,然后,看完第一場戲,就開始感到,韓版孤獨的美食家,應該讓韓石圭來演,這種歷經滄桑之后的淡定和無奈,真是無人可及他的氣魄。
為什么會這么肯定?
理由很簡單,雖說演技分很多種,韓國演員的歷練也都不盡相同,可是要是比起來,放眼整個業(yè)界,還真沒人能比得上韓石圭自然隨性的演技讓人看得打心底里覺得舒服。
通常說來,自然流暢的演技,如需觀摩,直接看全道嬿(全度妍)的作品即可,而且可以推薦她的兩部電影作品,一部是與李秉憲主演的:我心中的風琴,另一部則直接可以推:人魚公主。是,都不是高難度的得獎作品,但都讓人看得感慨不已,認定她就是有做影后的素質。
但是,如果真的開始論及資格和水準,韓國雖然已經有拿到奧斯卡最佳女配的演員,但演技最具特色,最能體現演員特質,最應該拿獎的人,應該是韓石圭,他才是真正的演技之神。
好了好了,吹爆男一號的演技,女一號又如何?也是倍受關注和贊賞的女演員,前面還得加兩個字:性格,金瑞亨的形象和演技真是太有特色了,讓人過目難忘,而且無人可以取代。就是這兩個步入老年的演員,為年輕后輩奉上了一臺精彩的小品,哪怕只是日常做飯,都讓人看得心滿意足,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家人之間有深厚感情的普通家庭,靠著做飯和美食,重新連起家人之間的羈絆。
怎么樣?這樣的劇,要看嗎?我先看為敬,還想補上幾篇,如果還來得及的話。前言的最后還是要說一句老詞兒:
本系列文字不定期更新,感謝關注,謝絕催文。
今天可能有點辣 美食人生
第一篇 開胃菜
影帝級別的演員和個性女星主演韓劇,會有很大的陣仗嗎?
哦不,什么都沒有,劇中只是一對普通夫婦帶著孩子過日子,過著樸素的生活,如果非要說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健康狀況,原本打算離婚的兩個人,因為妻子查出罹患癌癥晚期,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決定。
在解釋劇中種種細節(jié)之前,還是先來回答讀者提問:
“你說的這位大叔,為什么聲音這么好聽呢,比韓國標準語的錄音帶還要好聽”
理由很簡單,韓石圭在成為演員之前,原本是KBS的配音員,因此擁有柔和悅耳的聲音,聽上去很舒服,不僅如此,作為配音員,他的韓語發(fā)音非常標準,可以當作標準韓國語來參考。是沒錯,練好臺詞的最高境界就是成為韓語發(fā)音參考。
看,還是觀眾最好,可分辨臺詞水準,也有鑒賞力,所以作為觀眾中的一員,我深深為此感動且自豪,只有繼續(xù)回答另一個問題:
“如果要學韓語,看什么劇管用呢?”
答案是看韓石圭演員主演的連續(xù)劇,戲份越多越好,直接參考他的臺詞發(fā)音。這不,趕緊給新劇打個廣而告之:
請看金師傅系列劇,參考發(fā)音。
很快就要有新?。豪寺t(yī)生金師傅播出,這回已經是第三季,這一季又一季,如果沒有演員的毅力跟堅持,還有全體演職人員的努力,就堅持不到現在這個好光景。在這其中,只要聽到自稱是“金師傅”的夫勇周醫(yī)生的聲音,就會讓人莫名安心。得了得了,答個問題,說了這么多,到底是在說什么?噢,其實是在解釋為什么本劇畫外音解說是由韓石圭擔任,這不僅是因為藝人臺詞功底過硬,也是因為他是一位出色的配音演員,能夠準確地把握氛圍,僅僅只是解釋劇中各人情況,就已經讓觀眾動容。
為什么畫外音解釋會打動觀眾?
因為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妻子是一位事業(yè)心很強,輕易不肯低頭的人,由于事業(yè)心太強,夫婦二人都想要努力開拓事業(yè),久而久之,家務無人打理,工作中又產生分歧,這就產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面對這樣的問題,丈夫的態(tài)度是一走了之,退出就得,沒想到的是,在退出之后,突然得到了妻子罹患晚期癌癥的消息,面對醫(yī)生的囑咐和告誡,他留了下來,按照兒子的話來說就是:
-有一個壞消息,爸爸搬回家來住了。
咦?這是對家長說的話嘛,父親搬回家來住,難道不好嗎?
從兒子的角度來看,很不樂意,從他別扭的態(tài)度來看,早已習慣沒有爸爸在家,突然多了個人,會覺得很不適應,哪怕是親爹。
是,這就是喪偶式育兒帶來的后果。如果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父親參與,在長大成人之后,努力融入家庭生活的父親,就像是外人,讓人感到不自在。哪怕有緊密的血緣關系,也還是需要時間來適應。在本劇當中,男女主人公和唯一的兒子相處的情況,已經算是很好的結果。因為,這也是一個將要長大成人的青年,在第一集當中,這位年輕的學子正在等待高考結果。
那么,要在最后的日子里照顧罹患絕癥的妻子,還要努力跟即將獨立成人的兒子緩和關系,究竟該怎么辦?
別著忙,本劇一共花費十二集篇幅,都在講述陪伴,照顧和融入的過程,看起來很難,但也不麻煩,就是要耐心,拿出十二萬分的耐心和真心,更重要的是,不能著急,也不要氣餒,默默付出,然后,就會在某一天,看到妻子吃著放了烏眼辣椒的超級辣味炒雜菜,辣到直吁氣,然后鎮(zhèn)定下來,放下裝冰水的杯子,來一句:
-到現在還不回來,罰他吃爸爸做的雜菜~
…………
雜菜還是吃了,考試結果也拿到了,順利考上了,在書房里寫博客文章的爸爸,看到客廳里,欣慰擁抱兒子的媽媽,心里有說不出踏實。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跟炒雜菜一樣,如果一成不變,沒有耐心,就會讓人厭煩,甚至想要逃開,可要是耐心整理,仔細地做好,再調整味道,就會做出讓人喜歡的口味來。如果,如果肯多用一點心思,想要讓生病的人多吃一點,加特別的辣味,就會成為全家人難忘的一餐:
仔細摘好的菜,花費時間用心發(fā)開的菌子,還有為了患者吃得下,特意放入的配菜,都是美味,強烈的辣味就是神來之筆,這一切都象征著作為家長,丈夫和父親的心意——
雖然不是必須,卻是無法離開的味道,正如父親和丈夫對家庭的意義,是支持,是守護,也是促進。
以上。即是是人們尊稱的“姜作家老師”與家人的日常生活,作為一名照顧患病妻子的家庭煮夫,他是耐心的,也是真誠的,就這樣,意外收獲了家人的信任和愛。辣椒炒雜菜,真是一道特別的開胃菜。
開年看的第一部電視劇,需要力薦。
剛開始是看到推薦 一看是金瑞亨和韓石圭主演的 瞬間就心中默默加入了想看的劇集。
看了下介紹 不是兩位開始演美食劇了,又是一部演技和故事性兼?zhèn)涞膭〖?/p>
一、像韓國版的《昨日的美食》,但生活本身的樣子更貼切。
《昨日的美食》在一道道呈現美食的時候,也在呈現相處之道,在回味和齟齬間釋然。
《今辣》更實在也更純粹地將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種種不順攤在眼前,讓人更有代入感。
因為帶著情緒對話,導致明明都是為了對方好變成彼此針對的辯論。
因為有著慣性思維,導致很多事情不會換個角度或者再轉個彎多想一下。
時間一長,羈絆變成了糾纏,深情變成了厭倦,在眼前哪怕多一分鐘也讓彼此心生惱火。
而就是生命的最后一程,原本準備離婚的夫妻重新居住在了一起,從不做飯的丈夫變成了料理
能手,妻子發(fā)現了丈夫的用心,兒子發(fā)現了父母的深情。
二、像溫馨的家庭劇,但希望你能多和自己對話。
每一集都是戀愛時vs當下的講述,從前的你和現在的你的對話,串起了一幕幕家庭的故事。
丈夫對兒子說:回到家中 照顧母親,不是同情,也不是義氣,而是發(fā)現你母親深愛著我。
妻子對丈夫說:你做的水果汁和你一樣,清淡,但什么味道都不缺。
妻子對兒子說:抱歉啊兒子,媽媽也是第一次面對死亡,也在學會告別。
而最開始,兒子的高考禮物是要搬出去住離開這個家,只差簽完名字就可將離婚申請書提交。
不會做飯的丈夫從最簡單的料理學起 買菜、配菜、掂鍋、擺盤,帶著思念和執(zhí)著生活
兒子從怨恨到喜愛,和父親有說有笑,整個人也變得穩(wěn)重。
很多時候 認真做一件想做的事情,真的很快樂,很有滿足感,若和最珍惜的人相關
這份快樂 又會成倍增長,也會讓自己更有干勁 人也會變得柔軟、快樂、自信。
慢慢的 你會發(fā)現喜歡的事情 喜歡的人讓你內心發(fā)生了一些些變化 也讓你發(fā)生了變化
三、一些題外話
1、韓國現在確實越來越會拍,也越來越敢拍,雖然很多時候都是斗財閥、斗政權、斗財閥+政權
的模式,但很多題材呈現,也把這個國家呈現得更立體,哪里都有家長里短、生老病死。
2、時間把握地正好,比起原來一集5、60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一集30-40分鐘的時間剛好,
集數也控制在10-12集,一口氣刷完毫無負擔。
3、哪怕是這部劇,都有在認真做求證:海參怎么挑選、五花肉應該如何烹飪、辣椒的品種
及分類等等,是有認真在考證的
從連皮打的胡蘿卜蘋果汁,到去皮細膩無渣的純色果蔬汁,再到過濾多遍無纖維的果蔬汁,顏色逐漸變淡,生命也逐漸走向盡頭,韓劇《今天可能有點辣》用細膩的日常,講訴短短幾個月的抗癌時光。 這真的就像是一個抗癌實錄,從妻子的痛苦,到丈夫的陪護,兒子的理解,再到小姨的臨終照顧,從豐富的家常便飯到逐漸吃不了的美食。 工作忙碌時,一家人沒有多么溫馨的日常,生病后,為了照顧日常生活反倒多了家庭的溫馨,丈夫對妻子的陪伴,更像是在尋找一份支撐,既是妻子的支撐,也是丈夫的支撐。 當我們真的快走到生命的盡頭,我們能想到的依靠的人會是誰呢?即使以前有多重疏離,病痛苦難面前,由婚姻牽系的是親情和信任。我想,這大概就是婚姻和家人的另一個意義吧! 平鋪直敘的描述,做飯的材料介紹,步驟講解,在一天一天的日子里記錄,丈夫也終于發(fā)現了生活里的細節(jié),關注到可能曾經忽略了的平常。日漸精進的廚藝,無一不在體現著他的成長。 最后,妻子離開了,生活中好像再也找不到可以好好做飯的人了。各地旅行工作后,每到一個地方吃飯,也終會想起這個美食,妻子吃起來會怎么說。 最后的最后,它大概是說,好好吃飯,生活還在繼續(xù)!
很好看,不是說里面的飯菜有多吸引(畢竟是做給病人吃的),而是演員和導演很好地呈現出了情這種東西,平淡,真實,好的演員確實是對一部作品很重要。
難得有日劇感覺的韓劇。韓國人不要生氣。
當生命走到盡頭,曾經的愛又回來了,用食物做告別,也是修復關系的方式之一。金瑞亨幾近素顏,和角色很搭,韓石圭也是一樣,中年的滄桑在他們的臉上,沒有造作,沒有粉飾。淡淡的,淡淡的。
#是也乎,( ̄▽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這種只有讀者文摘才有的故事,也只能真實事件才提煉的出來,演員選的好,鏡頭又克制,反而無限心痛又治愈...韓國電影藝術真的有了自己的格調...
還有四集,我甚至不愿意看下去了,這是烹飪片里,看得人最難過的一部,我這才注意到英文名:Recipe for Farewell
日常向的劇就是很難非常好看,又很難不好看。。
“味覺有喚醒記憶的力量”。果然是饞了,最近都在追美食番。
完美詮釋“想要抓住一個人的心必要先抓住她的胃”,挽回一個人同樣如此,也許烹制平淡飯菜時飽含的愛意那個人就是可以嘗到的吧
突然就想起去年過世的姥爺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么殘酷 絞盡腦汁的想讓重病的老人多補充點營養(yǎng) 但奈何抵不過死神帶走他的速度 那些四處搜來的菜譜 最后卻只能被鼻飼營養(yǎng)液一一取代 別說喝果汁甚至連喝水也變成了奢望 看到爸爸幾番努力打成的果汁卻一口都沒能喝到直到被遺忘變質然后倒掉 為了美味而反復練習而妻子卻在品嘗的當日被急救車帶走的那盤糖醋肉 還有因為并非當季而買不到海參的懊惱 人生的滋味而大概就是并非事事順意的五味雜陳
我喜歡這樣節(jié)奏,雖然只是兩集,但是人生就是悲傷與快樂交替著的,唯有慢,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味道,跟食物一樣。
為了金瑞亨點開看,原本以為這種完全日常慢節(jié)奏的劇我會一集棄掉,出乎意料,非常好看啊,很舒服。想夸一夸優(yōu)點,但又一時間想不出來哪個非常凸顯的加分項,總的來說就是好得很均衡,劇本和演員也非常合拍。//另,再次感慨,韓劇太多了。有好劇也有爛劇,有傳統(tǒng)風格的,也有好萊塢的,有快節(jié)奏爽劇,也有慢節(jié)奏日常。什么都能拍,什么都能嘗試。//完結撒花,期待金老師的下一部作品。//OST太好聽了,最喜歡Our Farewell
主演韓石圭 / 金瑞亨,詮釋了演技好的人,怎么演都能感受出質感,不管故事多么平淡,人設多么平凡,整體舒緩,不需要大起大合的戲劇張力,也一樣動人。屠龍刀來做菜,也不是不可以。平淡的故事,但卻意外地吸引人,很舒服的美食治愈系短劇。為自己罹患癌癥,不久于世的前妻安排一日三餐,沒有任何負面情緒的過多鋪墊和刻意煽情,就像臺詞說的:他明明什么都沒有說,但就是讓人感受到那種悲傷。生活的底色是蒼涼吧。世事無常,尤其在死亡和病痛面前,其他的一切都顯得不重要,任何都可以不再重要,除了你真正關心在意的人事物。我也想抱著這種心態(tài),洗心革面,換種活法試一試。
關于情感的一切藏在飲食的日常之中
想要傳遞的不止是悲傷 但悲傷卻一直存在
天啊,7、8集光看都感覺好疼,太會演了。/ 那些日常不起眼的小事叫愛情。內娛有這種內秀又笨拙的男主嗎。
太好看!一開始做料理有點看金師傅做手術的感覺~看完6集,沒吃到的糖醋肉好可惜...
演員、劇本、BGM,幾乎無可挑剔。雖然時不時看得眼睛發(fā)酸,但這家人彼此間真摯的情感讓這寒冬變得不那么冷,是部真正能溫暖人心的劇。演員方面,金瑞亨證明了沒什么她不能演的角色,韓石圭的臺詞和旁白聽起來就像散文朗誦般舒服,兒子演得也很好。就是一集才30分鐘太短了,不夠看。更新,太愛這劇了,用OST做了個MV,準備再被??一次的來↓【【今辣MV】【韓石圭 x 金瑞亨】|那樣的夜晚-嗶哩嗶哩】 https://b23.tv/Gz1SkQw
韓石圭本人極具療愈效果。
明知道故事最終的結果會很傷感,劇中也不少多令人落淚的情節(jié),但劇集很好地利用美食與家庭里的小確幸,平衡了陪伴親人走最后一段路的悲傷程度,讓人覺得分外溫暖和窩心。這是一段必然傷感的道別,但也可以有更多滋味讓在世的人往后慢慢回味。韓石圭和金瑞亨演得太好了,把家常故事演得平淡卻有滋有味,讓人隨著他們又哭又笑,真希望能繼續(xù)追看他們的相處日常。
文學翻拍的簡潔小劇難得的果真帶著一股書本的氣息,在最近心態(tài)浮躁的日子品味著這部劇,竟有了閱讀的代替滿足感。文本與孔枝泳的《親愛的女兒》有異曲同工之妙,食物承載的是情緒、心態(tài)乃至以這些油然而生的生活哲理,當然更有一種愛的責任,料理過程不旨在教予他人料理方法,而是淡然而認真的處事態(tài)度的展現。具象化的干凈整潔的料理和生活環(huán)境讓人感受生活簡單的美好而又不脫離現實,告別的主題讓人在對珍惜將要離去之人的感傷中受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