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60歲的情書》,日本人拍的,講的是三對年近六十的老夫妻,遇到各種人生的坎,外遇,手術和過世,總之就是人生里的那些事吧。其中被外遇的那個阿姨,為丈夫默默付出了三十年,希望丈夫最終能喜歡上自己,做飯帶孩子的時候,心里裝著的卻是一片薰衣草花田。終于在三十年后,自己年近六十的時候來到了心心念念的花田,田里卻只剩草不見花,也不知是一直都平淡如水的性格作怪,還是上了年齡什么事都看開了,阿姨臉上竟一點失望的表情都沒有。她的丈夫,那個為了和另一個女人在一起而跟她離婚的男人,終于因為三十年前妻子寫給自己的信才發(fā)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是他帶著連夜畫好的畫,趕到妻子會出現的這片花田,很笨拙地把畫架在兩根立著的瘦弱的樹枝上,那是一副用窗簾拼起來的薰衣草花田。妻子坐在車里看著這一切,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傻瓜一樣",然后眼圈就一下子紅了。很奇怪,覺得這句"傻瓜一樣"說的特別貼切。后來她下車了,走到她面前,他問她"重新開始吧",她先是吃驚,又猶疑了片刻,然后只是點了點頭。家長里短,絮絮叨叨,可就在這樣的劇情里,還是感覺到暖暖的小清新,恐怕這就是我喜歡看日本電影的原因吧。一個女人,在第一次答應一個男人要嫁給他的時候,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了,誰會指望她兩次嫁給同一個男人呢?這里面的種種情緒,無論是三十年中的那些委屈和心酸,還是懷疑和不確定,還是第一次找到夢想中花田的那般甜蜜欣喜,都寫在女主角那幾個點頭的動作里。我想,導演的意圖也就是這樣吧,探索著愛的可能性,哪怕是人老黃昏后,還能拍地這么寫意動人。哪怕人會在關系里經歷著這樣那樣的委屈和無奈,哪怕此一時彼一時的心境似乎從來都沒有停歇過,我們似乎都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默默想起藏在心中的那片薰衣草花田,然后在生命里每一個流水般的片刻,去把最動人的暖留在心間。
愛情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哪怕是六十歲。即使是一個被冷落了三十年的女人。等男人六十歲回過頭來發(fā)現自己錯了還能原諒他。后來才發(fā)現女人是多么柔軟的動物,即使男人犯了很多的錯誤,也能給予原諒。這需要多么隱忍。像魚店老板這種平平凡凡的人家的愛情又何嘗不讓人覺得很溫情呢。像翻譯作家與醫(yī)生這樣到了六十歲遇到了愛情,可以稱得上是奇跡了。
(寫於2014年5月30日)
每個人對愛情都是充滿著憧憬, 但它或許只是存在於自己的幻想中, 自己的夢中. 如果真的要到60歲才能找到真愛的話, 放棄一切又如何, 但是, 如果這個真愛就是跟自己生活了三十多年并曾經背叛過自己的丈夫呢? 還值得愛么? 這個問題在我觀看<60歲的情書>時一直遊蕩在我的腦海中.
片中剛滿60歲即將退休的桔孝平在離開公司后直奔情婦的懷抱, 而髮妻千尋一日往昔地在家里煮飯澆花等丈夫回來吃飯, 只是這一次他們知道彼此要離婚了. 千尋對離婚這事已有心裡準備, 或許說沒有太大的感覺, 因為她知道丈夫從來沒有愛過自己, 他們的婚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 但千尋還是按照命運的安排好好扮演著一個賢妻良母. 面對如此荒唐的婚姻, 千尋女兒的"反叛"態(tài)度就很容易理解了, 她不想步自己父母的後塵, 所以, 她跟她的男朋友一直過著很自由的生活, 不理會父親的反對.
千尋經常去一個魚店買魚, 魚店有一對經常吵吵鬧鬧的老夫妻, 妻子總是稱讚千尋的老公是個有本事的人, 自己的老公就是個有糖尿病的魚販. 但最後, 這對平凡的夫妻才是整部電影最讓人羨慕的一對. 老公年輕時是組樂隊的, 老婆就是當年迷上他們樂隊的一個可愛小粉絲, 最後大家成了夫妻, 只是小粉絲婚後變成一個啰嗦的老太婆, 其實很多夫妻都是這樣慢慢走過來, 雖然表面上沒了年輕時的可愛, 但細細琢磨后會發(fā)現這樣的啰嗦才是一種窩心的關懷. 老公愛上一把吉他, 老婆偷偷用私房錢買了回來打算送給老公做生日禮物, 只是還沒到那天老婆突然生病要做手術, 在昏迷的時候老公在家發(fā)現了這份禮物, 裡面還寫了個卡片說"這點私房錢我還是有的, 祝你生日快樂", 當時老公抱著吉他痛哭著.... 之後幾天, 老公抱著吉他在老婆病床前重複再重複地自彈自唱The Beatles那首<Michelle>, 就為了能喚醒昏迷的妻子, 最後當然大團圓結局啦.
說實在, 有點不太適應這種煽情的結尾, 特別是千尋的老公回心轉意, 用一大片薰衣草來挽回老婆死去的心, 難道真愛真的能通過一封三十年前的信能換回來么? 我覺得并不是, 果真如此的話, 這樣的感情也不見得是真正的美好, 如果老公的小三沒有拋棄他, 如果他退休后的事業(yè)沒有收到打擊而一蹶不起的話, 他還會想起那個在後面默默為他做飯的髮妻么? 當髮妻改頭換面不再是黃臉皮, 並且出現了高富帥的追求者時, 我能不說男人的自尊心也會受到挑戰(zhàn)么? 其實他們最後能在一起是有很多偶然的事件催生而成.
相比之下, 我更欣賞裡面的魚店夫妻和千尋女兒跟自己的小丈夫之間的平淡生活. 當千尋的女兒生了孩子時, 她靜靜地依靠在小男朋友的身邊輕輕地說:"我現在覺得結婚也是件不錯的事, 我們結婚吧". 沒錯, 父母離婚后重燃感情這事讓女兒突然覺得其實婚姻不再是這麼恐怖, 但僅僅是這一刻, 她的婚姻是會幸福的, 因為決定因素是她有一個木呆但全心為她付出的男人.
女人一生圖什麼呢? 不就是能找到一個懂自己, 愛護自己的人, 這個人可以不是富翁, 可以不是帥哥, 只要他有一顆責任心一顆能真正把你碰在手心的意願, 就夠了. 曾經有人跟我說, 如果一個男人只有一百塊, 但他願意把這一百塊全給你, 那麼, 就是他了.
如果橘平是我認識的人,我肯定一個嘴巴抽死他。這個男人活到六十歲,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要命的是,他的迷茫還連累了兩個女人的青春。出軌都出不好,看到前妻活得風生水起又不甘心,他以為他終于懂了愛,其實只是贏回了自尊心而已。什么三十年后的戀愛啊,自欺欺人,如果男女之間真能產生愛情,還用得著等三十年嗎?
三對?四對?黃昏戀?還有一對年輕人,很讓我感動,夫妻、戀人、婚外情、老夫老妻,安安靜靜的生活著,愛著。那個唱給妻子的I love you,好難聽(感人)。結局很理想化,可能是不忍暮年的傷感吧。
人這種東西,就是要失去后才會驚醒啊,哎!魚店老板那段看哭了T T
人一生至少要坦誠一次吧,這點太難了。。。
故事真俗,煽情瘋狂,演員真棒……最后,你哭了。所以,普世雞毛,俗世男女……愛情這味五彩斑斕的迷幻藥治愈全人類。
魚店老板的愛情真的好動人。夫婦之間,是要“一生懸命”地支持和陪伴的,這才是夫婦之道吧。日本人的溫情真的好溫情。
To不夠相信愛情,但堅信感情的你我他。
好幾段都看的眼淚嘩啦,好感動,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感情就好了。
醫(yī)生和翻譯家在電梯道別的那一場戲有被感動到。但是覺得最后的結局不應該是這樣,還是各自踏上各自的人生更現實。否則一定會回到原先的軌道。
其實也煽情,其實也俗套,不過還是那句話,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高傲的男人,失去以后慢慢才體會到珍貴。結局部分用了特效吧!
三對情侶從身份階層到愛情境遇皆拉開了距離,雖為純粹原創(chuàng),卻表現出了原作書信集的魂魄:即便人到老年,愛情仍有各自模樣。旁白串聯形式有趣,人物交集點有《真愛至上》式的愉快。醫(yī)生女兒的人物功能有點損傷人物,難免讓人覺得過于任性,還好是未成熟的少女,給這條線一個輕盈的解答。
中年人的愛情
中年生活原風景
結尾夫妻雙方讀自己很多年前剛結婚時候,在旅館留下的信件,回憶當年對感情的憧憬,以及丈夫畫了一副巨大的薰衣草油畫拉開在妻子坐車的必經之路上給妻子看(滿足她想看薰衣草花田的心愿),以及最后薰衣草真的是盛開了,兩人在花田中相擁,鏡頭很美。
一個人沒死,但是我卻哭得一塌糊涂
好看
如果是作文老師來改的話,這篇應該是切題了。三個將近60的男人,三封不一樣的情書。
看見那幅薰衣草畫時淚目了
人生過百,生活狀態(tài)不外如是。恩愛的,貌合神離的,相看兩厭的,孤身一人的。只是啊,60歲也不要放棄熱愛生活。畢竟剩余的時間還那么多,那么空,如果沒有熱情來填滿,得要孤獨成什么樣子啊。如果最后千尋沒有和橘孝平和好,而是和暢銷書作家一起追求美好的人生,電影就完美了。畢竟沒有人有義務在原地等另外一個人30年。這一點都不令人感動,反而有些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