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冬日里的小麥
讀研后一直都喜歡看日本的廢墟電影。廢墟電影這個名詞,內(nèi)容有點類似于中國的傷痕文學,是對災難時代的記憶與思考,針對這個話題,日系電影的選材基本就是圍繞著廣島核爆與東京大轟炸展開的。
對于現(xiàn)在的中國人來說,抗日戰(zhàn)爭更多的是有關仇恨以及暴力的記憶,說的通俗點就是關于鬼子與八路的故事。在20世紀那些瘋狂的歲月里,霓虹給tc人的傷害可謂刻骨銘心,無數(shù)的屠殺和花姑娘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了鬼子為自己帶鹽的最好例證。即使過去了70多年,這股怨念也隨著口口相傳的八嘎,八格牙路等這樣的話語一代代的保留了下來。戰(zhàn)爭傷害最大的永遠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對于日本同樣亦然。我們的記憶里有南京大屠殺的三十萬,而日本同樣在核爆與大轟炸中死亡了超過了50萬的平民。也許我們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他們這是咎由自取,可作為同樣的一般大眾,在戰(zhàn)爭面前他們同樣有選擇的余地?一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戰(zhàn)守土之責,3000w人因此化作灰煙,同樣一首步兵的本領,讓250w人從此再也回不到故鄉(xiāng)的土地。戰(zhàn)爭的殘酷只是用無數(shù)無名的華盛頓成就一個有名的華盛頓,無數(shù)無名的岳武穆成就一個有名的岳武穆,戰(zhàn)爭成就了他們,成為了政治家口中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脊梁,而幕后的無數(shù)人的悲劇卻只能在歷史書上的一串串蒼白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里尋到答案。這也是有時候我比較反感tc的某些抗日劇,其中的原因并不是諸如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的風騷劇情,而是某些人從來不知道暴力只能引發(fā)更多暴力,仇恨只能激發(fā)更多的仇恨的道理,弄得中日之間必有一戰(zhàn)的叫囂依舊大有市場。當然這里面背后的邏輯很復雜,也比較敏感,所以就不過多的討論了。
言歸正傳,上面提到的日系電影的兩個選擇維度都有自己最好的代表作,尤其是后者,東京大轟炸題材的《螢火蟲之墓》成為了沒有之一的催淚瓦斯級作品,虐心程度我甚至都沒好意思看完,相對而言,后者影片雖然很多,但是名氣跟宮崎駿的電影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了。除了50年代的《廣島》之外,基本上核爆題材的電影紀錄片我算都看過了,唯美的當推《廣島昭和20年》,寫實的當推《白光黑雨》。前者我看的比較早,當時主要抱著看美女心態(tài)去了,而且00年后日本二戰(zhàn)電影基就是哭喪,絕望的死戰(zhàn),我們真尼瑪好慘的節(jié)奏,所以片子里雖然美女多,夏川美里聲音也蠻甜的,但是故事深度終究有限。而后者應該是最好的災后紀錄片之一,我至今都不知道這片子哪里該被和諧,害的我還是從某驢拖的片源。因此相對而言,我更喜歡另一部《白光黑雨》中提到的動畫片《赤足小子》。
《赤足小子》比同時期的《螢火蟲之墓》要早了5年,知名度也不能跟吉卜力的作品相提并論,但是整體感覺要比螢火蟲之墓好上很多。作為最有代表性的反戰(zhàn)電影,螢火蟲最大的問題,除了某些道學家堅持的關于戰(zhàn)爭本源的追問外,關鍵的還是這部片子太虐心。在痛苦面前,除了兄妹情母愛外,一切的真情全部隨著戰(zhàn)爭與現(xiàn)實的殘酷灰飛煙滅,最后一個又一個的希望破滅,再然后只能用賣火柴小姑娘式的結尾收場達到虐心的最高境界。不過螢火蟲這個題材本來就是帶有女性鬼靈的意味,比如《戰(zhàn)爭與青春》中女主角的孩子也是以瑩子命名,結果也是掛掉了,所以這種題材也只能一路不回頭的往煽情虐心的路上狂奔。相對而言,赤足小子的故事好上了很多,故事劇情其實很簡單,在戰(zhàn)爭期間艱難生存的小元一家,彼此有愛開心的生活,然后隨著核爆的到來一家6口就剩下小元母子兩個人。在接下來的故事里,為了生存,小元和母親收養(yǎng)的弟弟在苦難面前沒有服輸,雖然打擊依舊接連不斷,但是希望卻從未破滅,他們向大雪過后的冬小麥一樣茁壯成長。當然虐心的地方的確有很多,比如核爆后寫實的還原,看著父親、兄弟、姊姊燒死,母親剛生下的孩子夭折,到了第二部甚至母親也掛了的地步,但不同的是,中村啟二在塑造悲劇的背后最重要的就是給人們以希望,比如為了母親去偷魚得到大叔的原諒,照顧被輻射失去雙手的富家公子最后從新拿起了畫筆,讓親人死絕失去人意義的爺爺又尋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被輻射毀容katsuko因為友誼再次微笑。親情,友情一直縈繞在作者心頭也將一絲絲的溫暖滲入到了整個故事的每個細節(jié)里。雖然核爆給廣島的每個家庭都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作者也刻畫了各種人間慘劇的煽情內(nèi)容,但是兩部作品卻幾乎尋找不到仇恨的影子,希望,拼搏,友誼,成長,這種《少年jump》座右銘式符號化的表達成為了故事精神的核心。在故事開頭,父親口中“向雪中小麥一樣成長”的主題一直貫穿于整部影片始終,這種精神同樣也同樣成為了廣島、乃至日本戰(zhàn)后重新復蘇,成為世界大國的最好的注腳。另一方面,中沢啟治也非常明確自己的反戰(zhàn)以及對于戰(zhàn)爭責任的追問立場,他讓母親在廢墟上詛咒日本早該輸?shù)暨@場毀滅一切從的戰(zhàn)爭,對于政府在救治災民的低效,以及對窮人孤兒照顧上的無能也充滿了痛斥。中村啟二這種有冷有熱,態(tài)度明確的價值觀,讓整個影片的架構非常豐滿,中心明確,所謂的政治正確不過如此。當然這也是因為小元的故事本來就是作者的自傳,他自己最能體會出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傷害。老頭在白光黑雨中的采訪也是態(tài)度明確,畫小元故事的目的就是讓每個人能夠記住戰(zhàn)爭是怎樣讓一個孩子由笑轉哭,而只有依靠拼搏、努力、成長,才能讓每一個受傷的靈魂重新站立起來。
68年前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去了,我們一提到戰(zhàn)爭,想到最多的就是各個紀念館門口的那句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墒菓?zhàn)爭的目的真的就是只給我們留下各種警鐘,各種仇恨,以及各種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下的自尊感么。很多東西確實值得人們思考,也許廣島和平廣場上的那句銘文其實才是對于那段歷史最好的注腳:愿靈魂得以安息,過去的錯誤不再重演。對于戰(zhàn)爭,不是所謂的糾結誰對誰錯,而是真正的能夠讓戰(zhàn)爭不再重演。很多時候糾結過去的同時也是對于現(xiàn)在的不自信,死者已矣,過去的事情,本就該過去,只有真正的放的下過去,也許靈魂才能真正的站的起來。
最后用昭和二十年夏川美里的歌詞作為結束了
翻開歷史,翻開相冊,小聲說聲謝謝你。
無論晴天,無論下雨,只是期待著你的笑臉。
盡管遠處是退色的回憶,
盡管想你的時候已是淚水連連,
可我還想見你
因為你的笑臉
讓我可以再對你說一聲謝謝你
歷史本身,其實很簡單,并不是有著滿肚子的春秋大義,讓亂臣賊子局,或是為尊者諱,他只是想讓我們記住一些笑臉,一些陽光,一些美麗,讓我們在回憶過去,思念先人同時,會被感動,會流淚,然后小聲對他們說一聲:謝謝你。
小元長大了(MadHouse家不可復制的文學性)
基調(diào)輕快了不少,第一部是人間煉獄,第二部則是頑強重生。但工具人角色較多,篇幅較短,無法完全展開,有些可惜。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267677/;槽點太多了,最后抱著母親的骨灰滿街跑真的好嗎?
-元:你們做小偷嗎?要是做了壞事可不會有好報應!-遠光:隨你怎么說,但是我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依靠,每天過著或生或死戰(zhàn)爭般的生活,沒有時間去講大道理!—— -元:我是麥子,我會變得像麥子一樣,不畏懼寒冬,不依不饒地,在這片大地上生根發(fā)芽結出豐碩的果實,然后用自己的腳緊緊地抓住大地,繼續(xù)前進。父親,母親,我可不會輸,我充滿了力量,我會努力,我會努力的?!?第二部開頭沿用了第一部直面描繪原子彈爆炸后周遭環(huán)境和人群慘狀的部分鏡頭,而后講述他們?nèi)旰笃D難困苦的生活,這部續(xù)作于我的整體觀感還是沒有前作強烈,但也值得一看…… —— 赤足小子1: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95831 —— 赤足小子2: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95832
女豬腳蠻漂亮的 第二部反思戰(zhàn)爭比你一部深刻多了 但是充滿了正能量 同時也可以看出作者對政府對美帝的不滿 頂這樣的好電影 良心電影
第二部是1948年,黑市、廢墟、流浪漢,這些都是日本戰(zhàn)后真實的存在。這一部雖然也很慘,但是總體上表現(xiàn)的是戰(zhàn)后重建走向未來的精神,這種勇氣大概就是昭和時代的日本人不同于現(xiàn)在日本人的地方吧。
心酸的故事,就像余華的《活著》。母親真是偉大而又讓人心疼啊,元是個堅強懂事的孩子
想起了手塚神也曾說過,戰(zhàn)后的廢墟邊死尸隨地可見,路人熟視無睹,以及黑市上各種物資價格奇高,連一碗干糧都很難買得起。走過昭和無比艱難歲月的人們磨礪出了建設舉世矚目新日本的昭和精神。雖然有些復雜的情感,但昭和精神會是我一生的養(yǎng)分吧。
續(xù)集總算沒有了強烈的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tài)問題,估計不會再招很多人的反感了,核爆的三年之后,孩子們依舊很懂事,像冬麥一樣頑強的生存,很多幸存的成人卻慢慢的死去,而生命才剛剛開始。我在想這真是原作者中村啟二的自傳嗎?那些童年與母親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真的太催人淚下了?!铩铩铩?/p>
比第一部多了很多生存的艱辛,更多的是戰(zhàn)爭帶來的無盡苦難??芍鹘菦]有仇恨,只有堅強活下去的信念,太贊。
原子彈落下后的慘烈實在慘不忍睹~~不過作者的態(tài)度倒是怪正確的~~想一想。。有時覺得日本是咎由自取。。但是民眾是無辜的呀~~~
好看好看,兒童視角,但比螢火蟲那個好多了
觀感一般。對比第一部多了更多作者個人對美方的怨恨,積極樂觀得到了解釋和不突兀的表現(xiàn)。比第一部更具有鼓勵的意義。
戰(zhàn)爭是過去了苦難仍在延續(xù)。
沒有中文字幕版的,只好勉強看英文字幕的,挺吃力的。片子不錯,反戰(zhàn)主題,戰(zhàn)后的孤兒們生活好艱辛。孤兒團體中一個孤兒的死和元母親的死,看得人好難過,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生活雖異常艱辛,但孤兒們依然樂觀積極,令人動容。
以前我總希望一些大片能出續(xù)集,看看災難后人們是如何走向光明,現(xiàn)在我看到了卻很不是滋味。這之中有很多失控的舉動:因原爆喪子的母親想扔掉別人的孩子、流浪漢嘉津子撕掉了元的教科書、嘉津子被認同后喜悅的眼淚……有悲有樂,樂的源頭也是悲,一切都是戰(zhàn)爭帶來的,太心碎了。
核爆的三年之后,孩子們依舊很懂事,像冬麥一樣頑強的生存,很多幸存的成人卻慢慢的死去,而生命才剛剛開始
8 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這部優(yōu)秀的作品 傳送門: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5493/
開場重演了一遍第一部的核爆鏡頭,然后就一路奔著相反的方向去了。拜骷髏13和OVA的革命性影響所賜,鏡頭運用明顯較第一部出色許多。劇本方面摒棄了第一部中過于泛濫的悲憫意識,轉而尋求以完整的兒童視角構筑起較為可信的廢土社會。
(7/10)很久以前看過第1集,這部是續(xù)集,也繼承了前作的地圖炮。中澤啟治和森村誠一等左翼作家一樣,極其厭惡日本政府的惡行,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美軍的恨。這部動畫本身也是中澤治啟的情緒宣泄,當事人的痛,也就只有當事人能明白了……雖然續(xù)作也還不錯,但總體上個人覺得單看第一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