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樺偉1981年生,肢體殘疾,香港人,香港傷殘人田徑運動員。4屆殘奧會、獲得6塊奧運金牌的香港“神奇小子”蘇樺偉是目前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級殘疾人世界紀錄保持者。以蘇樺偉為原型的電影《12秒58》放映后獲得一致好評,令觀眾非常感動。
中文名稱
蘇樺偉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81年生
職業(yè)
香港傷殘人田徑運動員
我想起在和協醫(yī)院遇到的一些孩子們,聽覺受限導致發(fā)音不清的孩子們會去那里找專家就診,樓道里經常能聽到他們傳來的聲音,起初不明真相的我很害怕,當明白狀況后才意識到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的群體。他們需要我們對他們更多的理解與關愛。因為他們活下去都是拼盡全力的,勝過十倍百倍的。
『媽媽的神奇小子』
改編自殘奧會冠軍蘇樺偉真實事跡,
從小到大選的三位演員表演的都很到位,
整個影片節(jié)奏把控也很不錯,
主要聚焦其五次奧運6枚金牌的歷程,
有熱血、有溫情、有幽默,
同時也不乏夢想與現實的碰撞,
勵志之余也留給人不少的反思。
【7或8分】
『媽媽的神奇小子』改編自殘奧會冠軍蘇樺偉真實事跡,從小到大選的三位演員表演的都很到位,整個影片節(jié)奏把控也很不錯,主要聚焦其五次奧運6枚金牌的歷程,有熱血、有溫情、有幽默,同時也不乏夢想與現實的碰撞,勵志之余也留給人不少的反思?!?或8分】
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觀後感應該都會朝著“成長、母愛、殘障人士、堅持”這些字眼來表達自己對影片的感受。撇除這些固有的觀感,其實這套電影還讓我挺生氣的。
1、神奇小子的弟弟,還沒出生,父母就給予他天壓下來的壓力,希望擁有正常身體和思維的他長大以後能照顧哥哥。故勿論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社會,對“弱者”伸出最多的援手,也是正?,F象。但是過分的偏愛,從來都沒有人問弟弟願不願意。就算弟弟願意,也沒人問弟弟可以承受多少。
2、既然要對社會上的“弱者”伸出援手,一個普通家庭是難以支撐的。那麼為什麼政府不能做更多?四年一次的奧運會非常矚目,電視臺都會不斷播放賽事,電視劇這些都會過後播放。為什麼殘奧會沒有這種待遇?更別說裡面的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絕不可能,但是待遇也不要相差太多,政府的資金如何合理分配,應該多幾番考量。
3、不成名的普通運動退役後要轉崗,殘障人士也無一避免。其實這個對於一個普通市民來說,生活也可能不盡人意。所以影片內母親的憂慮,內心的複雜,我估計很多母親都身同感受。她們想要為孩子做更多,不斷嘗試,不斷溝通,是真的很感人。而且溝通失敗是每個家庭在進修的溝通課程中的試驗,而影片的母親更是糟糕事一直圍繞全身。一些入耳的輿論足以壓得她透不過氣。為什麼她那麼累?是因為人性,過分地站在自己的道德高點去批判別人。隨意地給人立標籤、隨意地把不該說的話從口中吐出來。這種行為簡直是惡毒,我是非常心疼這個母親。
其實這部電影題材很好,細節(jié)也很多,就是不夠細膩。每次剛投入感情思考,就馬上換場景了。每一段故事都覺得表述得不夠,鋪排的太緊。
看媽媽!催淚與催勇并存的一部好片子。
分別在床上,洗碗池旁以及書桌上把這部電影看完。去百度了每一個主角,想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physical challenged.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你是殘疾,別人不會怪你,只會怪媽媽;你是殘疾,你應該說話不利索,不應該把頭高高揚起。以及很多細小的片段,顫顫巍巍從滾帶上站起來,拖拖拉拉去送快遞,觀眾臺上被告訴不喜歡自己,套上塑料袋去體驗高原訓練,我實在無法想象五個人是如何撐起來一個田徑隊的。
這部電影突然讓我想起吳君如拍的另外一部電影,歲月神偷,一樣的質感,一樣的溫馨家庭。雖然爸爸媽媽生下老二是為了照顧老大,雖然媽媽一而再忘記自己二兒子是在足球隊而不是籃球隊。但是看著媽媽陪著老大一遍一遍“追火車”,倒時差鼓勵老大,同時打很多份工,以及“蠢蠢的”看媽媽,set mark。
同工同酬??!這是多少人的困境!努力,與不放棄。
set mark!
豆瓣6.3分,我看完之后覺得有8分,吳君如角色太好哭了,年紀大看不得這種電影,嗚嗚~一個母親的用一身去陪伴孩子,不放棄他,愛他,為人母都是為了孩子,再心酸辛苦,也講訴了殘奧,就算得到金牌也無可是一身光榮,現實生活總是要繼續(xù),理想跟現實也難兩齊全,希望國家能多留意底層人民,能過上小康生活,
為什么小明會跑得比火車快 是因為 他有一個神奇媽媽
與生俱來的東西,我們不能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接受它的平庸;不妥協,不隨遇而安。如果走得比別人慢,那就跑得比別人快;堅持不懈,日復一日,終有所得
追求夢想的路上荊棘滿布,認清自己想要的,一鼓作氣,即使走些彎路也不會多說。只要做好當下,剩下的交給時間,看似遙不可及的,也不過近在眼前
因為有了神奇小子 才會有神奇媽媽
17/8/2021 @ CC Victoria。在今年奧運年看關於香港運動員的電影確是特別有感覺。故事著墨在香港運動員的現實困境而不是單純賣慘/雞湯值得一贊,雖然劇本仍有砂石(Locker的弟弟和鍾雪瑩的方Sir妹妹兩個角色的作用完全就是工具人),另外三姑並未有因為同時擔任監(jiān)製而刻意把戲份放在蘇媽上也是值得加許的。其實中段少年版蘇樺偉的故事比較感動,後段成年版雖然拍出了運動員面對經濟負擔和前途問題,但又開始跌入拋出大量金句的煽情手法令感動位不夠自然。
大概是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在朋友身上過,感觸更深。但是相似的孩子沒有出現在世界上。如果當初朋友做了不一樣的選擇,這部電影就可能是她的生活。痛苦和快樂總是相伴的,無論如何選擇,人總是要活下去,痛苦的生活也是會開出花來的。我想大家不必強調這是母親還是父親,我們都是人,不論是親情還是友情愛情,都是人與人的關系而已,善良堅韌的靈魂不分男女,種族,國別,從電影里汲取營養(yǎng)去照亮現實,難道不好嗎。
跟《了不起的老爸》一樣,音樂從頭鋪到尾,每一秒都跟大高潮似的。一個為了孩子如此犧牲奉獻的母親當然比父親更可信,可也實在是沉重。不想再看國產煽情家庭片了,父愛永遠像虛假宣傳廣告,母愛則是一份難以償還的債務書。父母既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也不允許自己擁有獨立的生活,然后說:這就是東方的愛啊,感動嗎?
意外略掉了蘇個人從站不起來到走到跑的過程,而把重點更多放在了香港殘疾運動員整體面臨的困境,格局蠻好的,只是也讓每次視角轉回個人時顯得有點為煽情而猛煽情
表演很扎心,開頭小孩子的微笑能把人融化。國語配音效果很差,吳君如的配音甚至讓人出戲。電影有些煽情,但真正讓人感動的地方并不多。整體工工整整也平平淡淡,沒什么起伏。金句和雞湯式的臺詞沒什么必要。好在不是熱血的體育精神,而是拍出了現實中運動員的窮途末路。
「媽媽的神奇小子」20210821和「了不起的老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佳作。節(jié)奏掌握得很好,對兒子的執(zhí)念和媽媽的辛酸都刻畫的很深刻。金錢與榮譽之間的抉擇拍的很棒,反映出運動員普遍要面對的困境,“一剎那的閃耀不等于永恒”。吳君如的演繹很傳神,有時候抱著好的想法卻總要做著一些兩邊不討好的事情,當從媽媽口中說出“他們只會怪我”的時候真的讓人心酸。蘇樺偉的演員選的也很棒,很好奇是如何在香港找到兩個如此相像且具有演技的演員。不過電影拋出的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每每到了快要展開群像的時候又收了回去,但還好,瑕不掩瑜。
1、【On Your Mark(望著媽媽)】積極正能量的體育傳記片。剪輯使敘事節(jié)奏行云流水,還義正言辭地拋出殘奧與奧運獲獎運動員待遇不對等問題;2、【Set】-“聽外公說你嫁來時沒有一件金器,那我就多拿點金牌給你做金器”-“我只是擔心將來誰給你剪腳趾甲”港式煽情、催人淚下;3、【Go!】他快過了火車,行行行(De De De)!
蘇媽媽其實比蘇樺偉辛苦好多。金jer歌聲係戲院到聽係好入心入肺架!
膠袋不是用來裝垃圾而是用來練憋氣,獎牌不是用來換鈔票而是用來當金器。他怕跑步讓母親太辛苦,母親因他不跑才辛苦。既然起跑時的人生時已經慢了,更要在后半程發(fā)力沖向終點。履帶運送了母親的絕望,跑道證明了兒子的不凡。這條路不是簡單的路,他也從來不是普通的人,她卻是簡單普通卻有神力的母親。
在港隊剛剛奪下東京奧運會「一金二銀三銅」戰(zhàn)績的夏天,聚焦殘奧運動員窘境的影片來得更有意義。影片改編自殘奧冠軍蘇樺偉的故事,但更多的筆墨不是賣慘他身體的不如意,而是聚焦呈現他對跑步的熱愛以及現實生活的窘迫。跟隨主角一步一步走到領獎臺,也讓大部分觀眾第一次知道,原來不是一枚金牌就能改變命運,原來奧運冠軍需要送快遞補貼家用,原來金牌和金牌不一樣。尤其是今年正值奧運年,各大財團紛紛給獲獎運動員送房送車,我們才更理解殘奧運動員的「同工不同酬」。所以電影在完成了人物故事的基礎上,還想讓觀眾關注、思考殘奧運動員的處境。導演本身和彭浩翔合作多次,又有多年廣告底,在腳本和鏡頭上都很成熟,節(jié)奏也不錯,讓觀眾又哭又笑。選角成功,少年和成年的蘇樺偉,惟妙惟肖,舞臺劇出身的梁仲衡功底的確扎實。金像獎最佳男主期待一波。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不過分煽情卻真摯感人,三姑很贊。@曹楊
發(fā)育不健全的兒子+嘔心瀝血的母親,前半段幾乎就是港版的《阿甘正傳》,塑造了一個為奔跑而生的天才-有的跑就盡情跑!非常煽情又勵志的催淚大片,在這個時間點上映 ,借點東京殘奧會的光,是希望大家能夠更多地關注一下殘障運動員的困境吧。雖然一剎那的光輝不代表永恒,但是有得跑就盡情跑,有得拍就盡情拍,想必這也是香港電影人的心聲吧。蘇媽一直被忽略的二兒子,大概就是澳門吧~
#FEFF 2021#世界首映。我曾經期待《奪冠》能開啟國產體育題材影片之路,但其讓我失望無比,講好一個故事太重要了,背景、發(fā)展、挫折、崛起、高潮,本片沒有其他雜念,將拼搏精神貫徹到底,節(jié)奏絲滑如德芙,有笑點有淚點有燃點,在國產體育類型片連基本故事都講不好的時候,本片就如同一位模范生,更何況還是真人真事改編,最后北京奧運會的決賽現場很難不讓人起雞皮疙瘩。
對殘疾人運動員的內心和訓練發(fā)掘較深。上映時間恰逢東京殘奧會臨近。吳君如表演比較優(yōu)秀。我個人認為可以四星。
不是「媽媽的神奇小子」,也不是「神奇小子的媽媽」,而是「小子的神奇媽媽」,孩子的意願並不重要,爸爸依舊總是缺席,媽媽做錯了也是一切為了孩子好,近乎綁架的「世上只有媽媽好」,透露著一股強烈的「沒有XXX就沒有XXX」的單向因果,孩子的自身努力被抹殺,其他人的犧牲與幫助也被無視,真實的故事也許並不如此,只是電影本身實在令人失望。
-十幾年來,你拿了好多好多的金牌,我跟我自己說,我兒子是個天才,我兒子是一個不普通的人,但是你跑完這一屆,還能繼續(xù)跑嗎?很快就沒有人記得誰是蘇樺偉了。我跟你爸走以后,誰來照顧你?還不是要靠政府津貼?-我可以回去送快遞。-那不是你朋友幫你嗎?不然誰會請你啊?如果我是老板的話,我都愿意請個正常人。-就是你整天提醒我不是一個正常人,從小到大你做任何事都是因為我殘廢,你當初生小弟也是因為我殘廢,小時候你叫我跑步是因為殘廢,…… -阿偉你是個殘廢我知道很慘,但是我有個殘廢的兒子當媽的也很慘。從你出生的那天開始,所有的人都怪我,我?guī)闳ヅ懿?,你老爸說為什么硬要帶兒子去跑殘障?你小時候走不了,我逼你走,街坊鄰居指著我罵,“你兒子哭成那樣了你還逼他,你還是不是人?” 阿偉,你殘廢是天生的,沒有人會怪你,只會怪我。
想起了艾什諾茲的《跑》:艾米爾跑不過國家機器,蘇樺偉跑不出生存困境(一如白銀越野馬拉松的遇難者)。著力點不在于體育勵志,明線是母子情,暗線是運動員的賽后境遇——從“同工同酬”的呼吁到速遞員的轉型,是什么在阻擋神奇小子跑下去?創(chuàng)作者在發(fā)出質詢,盡管還是太溫柔了。用力過猛之處在于安放了太多戲劇沖突,例如弟弟那條線不了了之,沒能處理好全片的情感密度。在這個市場低迷的年頭,華語電影卻悄然迎來了跑步題材的并噴,和《超越》《了不起的老爸》同一起跑線,《神奇小子》絕對是領跑者。尹志文在彭浩翔手下磨練出了扎實的編劇技藝:故事、人物、主題,而不是讓虛張聲勢的視聽喧賓奪主;也慢慢發(fā)覺自己對電影的評價體系回歸了傳統(tǒng)。但話又說回來,最喜歡的一場亞特蘭大接力賽,又幾乎是純靠視聽建構的,奔跑的姿態(tài)本就有摧枯拉朽的能量。
母愛太沉重了,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量。 你是天生的殘疾沒人怪你,他們只會怪我,一語道盡為人母的辛酸
7/10821提前場,作為一套家庭片嚟講佢無疑係好能夠令人動容嘅,但如果作為一套傳記片嚟講就拍得有些少甩漏。特別係淡化咗蘇樺偉由細到大艱難嘅經歷,一路睇落嚟未免太過順了,覺得唔似睇緊一套傳記片咁,或者香港新導演都面臨呢個情況(原因費事講),冇機會去拍所謂嘅大片,對一個咁大嘅題材拍得有多少縮手縮腳(都關能力事)。不過有幾幕戲依然可以睇到喊,吳君如奉獻咗《歲月神偷》之後最精彩嘅表演。香港政府對待正常運動員同殘障運動員嘅公平性,呢個問題導演亦都有點出,呢個群體有人識去同情但冇人識去關注,比賽就知道要公平,咁對待人呢? PS:阿jer唱嘅片尾曲好好聽!
偉仔從阿媽背后為她戴上??那一幕真的好感動。演員很出色,偉仔直到真人出來我都在想演員是不是真的就是殘障人士來演的,而且怎么能三個年齡段都找到這么相似的演員,太厲害了!吳君如演的我一直想到歲月神偷,然后腦里就一直在“一步難一步佳”,這部片我也是因為吳君如才去看的。四星里最少兩星半要給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