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我大概是在第五分鐘的時候喜歡上它的。瓦倫丁頭靠在車窗上,深眼眶、綠眼眸、高鼻梁;透進來的陽光配著法蘭西弦樂,還有窗外暖色調的油畫街景,明明明媚得不行,靜謐溫柔,卻是有些難過的情緒,像是想到分手很久了的前任的感覺,自然到不行。到后來,發(fā)現(xiàn)越來越喜歡。
《藝想巴黎》是法國電影人Joseph Morder執(zhí)導的一部實驗風格電影,年輕畫家瓦倫丁在失去自己的戀人后喪失了繪畫靈感與能力,本是趕來巴黎安慰孫子的奶奶妮娜,卻不想回憶起自己陳年往事,揭開了猶太大屠殺的歷史塵封。影片劇情薄弱,但靠著大膽創(chuàng)新的形式設計以及獨具匠心的布景及音樂,一開始就滿滿新鮮感,曲意盎然,再加上巴黎浪漫的愛情及猶太屠殺的歷史兩層主題,富有哲思的臺詞,讓影片更具深度,不至過于浮華,雖有些取巧、口味小眾,但對我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電影最為吸引人的是充滿藝術氣息的布景。開片既是瓦倫丁來到巴黎火車站接妮娜,整個火車站的布景都是偏暖色調的油畫,配上瓦倫丁和妮娜黃色、棕色、紅色的服裝搭配,很像是幼兒園演話劇的道具場景,人和景有一種脫離感,但還是覺得養(yǎng)眼和諧,就連妮娜的行李箱也用涂滿顏料,繪成了和火車站一樣的油畫風格,細膩由此可見一斑。整部電影的布景都是這樣的形式,包括盧浮宮蒙娜麗莎前拍照的游客(隨人物進入鏡頭時還配上了快門聲)、公園里的噴泉(水流則是利用鏡面反光及幕布抖動來表現(xiàn)其波光粼粼)和真實吊燈在墻上繪畫出來的電路及開關等等。這些設計也參考了亨利·馬蒂斯、皮爾·波納爾和維亞爾·愛德華等二十世紀前期色彩畫家的作品。
彌漫著這種油畫味兒的氛圍一直進行,直到瓦倫丁來到了Le désir Club(欲望夜店),那種陌生感、抽離感才變得強烈,讓你起一身雞皮疙瘩,卻又笑不出來。瓦倫丁一個人在舞池里隨著嘈雜的電子音樂跳舞,但說是舞池實際上就是一塊黑色幕布,旁邊圍著的人全是油畫紙牌,就連頭頂?shù)牡纤箍茻艄舛际呛竺娌刂鵁襞莸挠彤?。這時上來一個人搭訕(一塊油畫紙牌),從身后環(huán)腰摟住他,而瓦倫丁撫摸著對方的“手”,轉身,開始親吻,但最后面對對方“到后面去”的邀請,他還是拒絕了。其實,每個人的世界里都只有你自己,除非你想讓某個人進入,不然其他人也都只是紙牌。
《巴黎》運用了大量的人物特寫,特別是在瓦倫丁和妮娜兩人的對話中。通常當對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鏡頭會開始輪流特寫兩人的面部,而且畫面都居畫幅正中。感覺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是正對著屏幕前的你。尤以妮娜回憶集中營往事的時候,藝術效果最佳。 “尸體越堆越高,我們開始吃尸體,我們實在是太餓了。。?!薄拔覀儽环譃閮闪?,一列去勞動,一列被送去毒氣室。。?!薄拔覀兪稚媳淮蛏侠佑。珹開頭的一串數(shù)字,從此你不再是一個人,只是一串編號。。?!薄澳抢镏挥兴劳?,再無其他。。?!蹦菽鹊拿恳欢螖⑹龆际窃诤谏谋尘扒?,慘白的燈光打在臉上,像是對著鏡頭自白,每一段之間都會淡出淡入,仿佛導演要讓你有那么一小段黑幕空白時間來吸收上一段的內(nèi)容,讓你有時間去想象,然后再開啟接下來的敘述。而整段猶太大屠殺的歷史就通過這樣一個波蘭遺民的老婦人自白的方式展現(xiàn)出冰山一角。
在這樣的特殊歷史背景下,跨國主義(transnationalism)的一些理論也不適用了。如在Gish Jen的《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里,Mona Chang作為華裔移民,為了獲得歸屬感與身份認同,會努力表現(xiàn)得異域化(exotic),得到一種表演身份(performative identity)。但同為波蘭裔的法國新移民妮娜則是盡力忘掉了自己的姓名、口音、記憶等等,不許任何人問起,只在乎如夢如幻的巴黎。不禁讓我想到那其他幸存者呢?“我沒有國家,什么都沒有?!币苍S他們更像遺民,而非移民。
其實在劇情簡介里的戀人前還要加“同性”二字,但沒有也無傷大雅。不管異性、同性,愛情應當都是有性愛與藝術氣息的,不一定美滿,但會是浪漫不可缺少的。不落俗套地將同性元素和集中營放在一起,想必不僅僅是為了迎合“同性戀更富浪漫色彩”的標簽化審美。至少客觀效果上,讓這樣一個容易留于表面、矯情做作的主題,又合上沉重嚴肅的猶太歷史,讓兩者互相牽制。但真要說影片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全片只有80分鐘,新鮮感尚存就響起了片尾曲。不然畫面再美,臺詞再浪漫,薄弱的劇情恐怕也撐不住一個半小時。這也是評價容易兩極化的原因,但作為一部法國的實驗風格電影,如同其他歐洲實驗電影一樣,很看個人口味。
試圖以小格局來表述大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命運,結構簡單,但故事略顯牽強,至后半部分時已給觀眾力不從心之感。全片只有兩位演員,飾演奶奶的亞歷山德拉·斯圖爾特經(jīng)得起特寫的考驗,配角均以二次元替代。影片以大幅色彩斑斕的畫為景,有觀感上的悅目,但也難逃匠氣之嫌。
明明可以很有料,但奈何形式大于內(nèi)容。要不是男主這么帥,早就看得眼皮子打架了。。。
另類 文藝 男主帥!!
從此封殺馬走日和K渣
整部片子就兩個演員,其他都是畫出來的布景,形式感很強,更象舞臺劇。男青年苦惱于自己的性取向,怕此生得不到真愛;奶奶則苦惱于二戰(zhàn)歷史留下的陰影,不想直面過去。我旁邊的大叔睡過去了。
舞臺劇感很強,布景確實費了一番心思,劇本上再下點電影功夫才好。
形式感滿分,傲嬌的氛圍和悲涼的情緒滿分,對生活的希冀和未來的幻想滿分。
個人偏愛,沒辦法,必須5星。好久以來唯一一部沒看表看完的,再看兩個小時也看不夠。我們說的美麗的電影,都是拍成了它的樣子。緩緩移動的樓房,一閃一閃的鐵塔,還有塞納河畔孩童玩耍的聲音。太美好了??吹竭@樣的電影感覺會值過2015噠。15.11.29 法國文化中心
沒開場之前看到我這一排坐的都是老阿姨??赐赀^后鄰座的阿姨和她的老伙伴說:臺詞我很喜歡,都是內(nèi)心戲啊,所以它隱去了街景,還有突出孫子的畫家身份。嗯,您喜歡就好~
形式大于內(nèi)容。以及淋浴梗真的被用爛了。(男主的顏很加分就對了...
畫面色彩不錯,但是格局沒有展現(xiàn)出來。故事很悲劇,但是也僅僅限于悲劇,而已。
#SIFF 太匠氣了,跟《縱情一曲》形式上類似,不怎么喜歡這種舞臺劇硬要說自己是電影的風格。音樂不錯,以畫為景做得說實話毫不敷衍相當精致,打光也非常漂亮,但故事好差,對白毫無亮點。
在臺北光點看的 畫中的鏡頭很美 但也僅限于此 男主美而僵硬 故事不美也僵硬
我覺得還是挺棒的嘗試,有點像廣島之戀,繪畫布景又和觀眾刻意拉開距離,氣氛很和當今后現(xiàn)代回歸后的流范。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法國電影,太開心了??
好好把故事講好吧,再多新花樣都沒用
形式主義強,加上超現(xiàn)實主義。全片就兩個主演,其他的全是繪畫。所以整體敘事偏弱。女主最后那段如果不是一幕一幕的形式,而是用連貫的話,就可以名副其實四星了。女主能沖金爵影后。
錯過開頭好可惜
最後的鏡頭讓我看到,一個歷經(jīng)苦難的老人最後還能有那樣的笑容
前半段背景全為手繪圖畫表現(xiàn) 我一度在想主創(chuàng)是不是看過幾米繪本改編的電影哈哈 還不如那些動畫做的好看呢 男女主角就在這種硬梆梆的氛圍中表現(xiàn)的更為僵硬 后半段有面對鏡頭的大段獨白 亦是暴露演技短板 因身體不舒服提前退場了 今天看的兩個參賽片都令人失望 哎
上海電影節(jié)#6#,SFC上影(上海影城店)。手法非常前衛(wèi),油畫中的巴黎,真美。前后風格有些脫節(jié),不過依然是我心中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