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政治化、純粹的性早已下沉到海面以下,更何況作為交易的性。性交易中的商品也不僅包括身體的租賃時間和性行為本身,隨之附帶的情緒情感,很難不被視為其中一部分。Leo 敲開門的瞬間,一筆買賣成型。「專業(yè)」約等于「逢場作戲」。比利·懷爾德的《花街女神》中,賣春姑娘Irma 給每個主顧都能講出全然不同的背景故事,讓提上褲子的男人放低最后一筆不菲的小費。這個故事也是Irma 生意經(jīng)的一部分。同理,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同樣專業(yè)的Leo,他的一切放松引導和情緒按摩,不是服務的一部分。
電影里骯臟而巧妙的性交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燕尾蝶》。 恰拉扮演的妓女固力果樂于和嫖客打賭,在她的「金手指」之下,若是客人能一定時間不繳槍,就可以不付錢,否則就要付雙倍。這是赤裸裸的,競技體育一般對賭的性,野蠻,凌厲,張牙舞爪。當然,這也和故事對應的底層流浪漢和移民社區(qū)有著強關聯(lián)。
相比之下,星級酒店房間里的性交易,其實性只是交易的最后一環(huán)。整個pack 中,包括了各種非性行為元素:除罪感,安全或隱私感,假性情感交流甚至角色扮演,等等。資本邏輯里,這些都可以打包進服務環(huán)節(jié)。
這就讓我很期待兩人「圖窮匕見」的時刻(并不指物)。當購買者的需求與演員表演不夠對口,是不是一切溫情脈脈都會瞬間坍塌到最底層的交易。老娘才是付錢的那個,照我說的做。我希望Leo 演砸,因為演砸的那一刻我們才能知道前面真的都是演戲。可惜沒有,這是一段專業(yè)而順暢的相處,一次成功服務業(yè)范本。最終消費者和服務人員各取所需,皆大歡喜。齊澤克老師對此肯定有幾萬字的吐槽要說,不過估計他不太看得上去噴這個電影。
插入一段豆友@wuli韜韜 的回復:
我不理解,片中有交代有的顧客僅僅是要他陪著看電視,有的需要他扮演一只貓,莫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被滿足就是一次成功的服務。單說南希,很多時候女性需要的就是情緒價值,溫柔和體貼本身就是最好的春藥了,那些脆弱自卑壓抑孤獨等等,被看見被撫慰哪怕沒有性,這才是本片要傳達的女性視角……
其實,這也是布爾喬亞對性行為侵蝕的一部分。 在把「性」去貶義化,認為它是個不好不壞的東西的前提下,「情緒價值」不存在任何的特殊性。Leo 是一個提供性服務的人,而不是提供服務的人。不論是陪看電視,或是貓的角色扮演,不過是性的變形。顧客所要求,正是在這些行為之中,對完美男性軀體的凝視和消費。不然,為什么要叫個貴價的頂級鴨子來陪你看電視和玩角色扮演游戲?這些顧客要的性,只不過是剝離了性交之后純粹的性凝視,它一樣是性。
這讓我想起齊澤克在《事件》中的一個有趣的說法。前提:人類的制造業(yè)已經(jīng)做出了針對男性和女性的、性快感遠遠超越傳統(tǒng)性交的高科技性玩具,于是——
面對這個打破了社會生活與內在的自我認識之前提的勇敢新世界。我們該如何與之相處?誠然,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就是把女用自慰震動棒塞進「耐力訓練單元」里,打開開關,讓這對「理想伴侶」盡情享受它們的美好時光,與此同時,我們人類則成為這出機器情色片的冷漠看客。
未來的色情圖景,didol 去不斷進出于飛機杯,而勞累疲乏的、生活在資本主義中的人類則坐在一邊冷眼旁觀。沒錯,被變形的性就是這樣。它可能和傳統(tǒng)的性沒有絲毫關系和連結,變得無比陌生和景觀化。
但這并不意味著Leo 和一眾性工作者的服務就和性本身無關了。恰恰相反,這種服務不論距離傳統(tǒng)的性有多遠,它依然只和性相關。只是孱弱的布爾喬亞們,已經(jīng)對《燕尾蝶》里骯臟、野蠻、直接的性無福消受,而不得不讓渡了自己身體在性行為中的核心地位。
另外。本片引發(fā)無數(shù)「女性身體自由」相關的正面評價,讓我挺震驚的。這部片子分明應該觸怒女性主義者才對。這幾次性事中,沒有一次涉及到身體政治中,男女權力關系的天然不對等。電影表述的這場服務雖然小有坎坷,但大體美好,過于「絲滑」。這種「絲滑」讓「男性賣春」這個事情顯得太——我只能用一種最曖昧的說法——缺乏細節(jié)。
Nancy 實際上是在性生活之中被長久地剝削的女性,也是父權社會里大多數(shù)女性的常態(tài)。叫一位高端牛郎,則是試圖尋找到?jīng)]有剝削存在的、自然而美好的性。可惜這幾乎不可能。本身買春就是對性工作者身體的剝削,而Leo 所謂的「專業(yè)」無非是淡化這種剝削,或者說,讓Nancy 體會到了一個「非政治的男性身體」。而這種「專業(yè)」我倒是覺得含有了另一種情緒壓制。Leo 的身體與情商過于強大而完美,完全可以主導Nancy 的感官和情緒,讓她放下「消費者」本應具有的主導權,軟化在兩個小時中,完美男性主導的情緒里。這一切是性服務的一部分,但這何嘗不是對Nancy 的情緒情感的剝削呢?畢竟,片尾我們才知道他所謂的真名實姓,而這一切往回看,都可能是生意經(jīng)的一部分。
小到(大多數(shù))異性性行為中男女的不平等,大到整個社會(本片中還有宗教)對性的粗野定義,性很難擺脫政治獨立存在,遑論作為交易和買賣的性。本片柔軟而療愈的調調,更像是一條鋼絲。兩人歪斜恰好平衡地走完了這幾個小時,但其他各處,仍然都是苦惱而惶惑的深淵。畢竟,所有甜膩都在資本邏輯之下運作。你忘卻自己身份享受的每一秒鐘,都被一旁敬業(yè)的時鐘一刻不停地計費。想到這個,一切浪漫不攻自破——你和一輛計費停車場里的車,并沒什么卵差別。
「嬌婆遇見脂粉客」的敘事,來自穩(wěn)固男權社會里,偶爾自由反抗發(fā)出的閃光。但人人皆自由的世界里,真正與一個他者全然無礙地享受不被打擾的性,卻幾乎不可能。資本邏輯里,所有身體的快感都危如累卵。
題外話。我特別喜歡彭浩翔《破事兒》中第六個短片《增值》。這是一次典型的、東亞社會的、「極簡」式的性交易——聯(lián)系,談攏時間地點價格,進門打量,做事,等等。過程簡單務實,消費的,被物化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都在低情緒級別的地方各安其分。臨結束時,卻被一件無關小事打斷——大陸來的女孩聽不懂粵語,要杜汶澤幫她充一張手機卡。這短暫瞬間,二人原本身份消弭于無形,其間夾雜的曖昧情緒和搖晃的不安全感,非常耐人尋味。在我看來,《增值》的劇本比這一百分鐘的「布爾喬鴨」式心靈按摩,要棒多了。
比預告片的感覺還要好太多。
它用非常自然的節(jié)奏展開了一種新與舊碰撞的氛圍,在這里人和人逐漸卸下防備構建的真誠連結,還有一位一輩子循規(guī)蹈矩、一生只有過已故丈夫唯一一個男人、偽裝了一輩子高潮的女性探索自我的磕磕絆絆的旅途和人生中第一次冒險。
它擁有簡單的場景(幾乎只有一個)和密集的對話,對話中你能感覺到兩個人之間自始至終保持的尊重,在此前提下的關系流變,各種失敗的成功的試探,成功地將“性”以一種非常美好又輕松的形式展現(xiàn)了出來。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隨著對話不斷轉變,可以捕捉到各種對話不那么絲滑的瞬間——我在想,其實人與人想要靠近一定會有這樣的瞬間的,剝開偽裝、卸下防備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那么美好,如果沒有受傷、沒有不安,也沒有修復的努力,就不會存在親密。Emma的演技讓整個過程充滿了說服力,好像她就是我認識的某個人,甚至是我自己。
這部電影非常核心的表達依舊是,愉悅是一種力量,將自身的愉悅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帶來一種非常解放的生命體驗。不是很革新的觀念,但貴在真誠細膩,細節(jié)到位。最可貴的是,經(jīng)過了各種的嘗試,女主角第一次高潮的體驗是她是自己主動的探索、獨自達到,這讓整個片子一下子更有力度了。
我想這部電影也許會讓許多人有所觸動……至少,我覺得女主角就像是不久前的我自己,過往的大部分時間里,內心的那個監(jiān)視的批評的聲音一直完全蓋過了自己的欲望和渴求,終于決定想要全方位打破它的時候,緊張、擔心、害怕,時刻想要退縮。同時又想要逼著自己去冒險,想要重新感受那種十幾歲時候的野心勃勃又滿不在乎,可內心又有新的聲音在說新的關于不夠解放的嘲笑和批評——只不過最后我的故事發(fā)展的方向跟這個不一樣罷了。
可能我最喜歡這部電影的一點,在于它很溫柔、很有說服力地娓娓道來,就好像是在窺視一個人的日記和內心獨白,聽見她內心最真誠的聲音,見證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轉變。在這里,性并非是跟Romantic的情感綁在一起的,有了“愛”的存在它的確會更美好、會讓人在各種層面經(jīng)歷新的探索發(fā)現(xiàn)、會更享受整個過程,但是“愛”在這里并不必要是某種定義,而更類似于一種親密,一種坦誠和尊重共同構建起來的情感聯(lián)結——可它不必要被任何社會關系捆綁。
似乎一下子就如釋重負了,這真的是部好電影,雖然各種問題都很老生常談,可真的能讓人平和且自由。下次會做更好。
ps. 男主的好好看,還有Irish口音
人們低估了性高潮對人生的影響。羅素寫過一本給大眾看的哲學書《幸福之路》,在這本書里他回憶自己青少年時期宗教帶來的消極影響:那時的生活觀念受宗教影響很大,他說當自己開心時覺得是有罪的。在那種壓抑之下,人很容易過分自我關注,因為你不能關注別的東西,而自我關注是一切不幸的源頭。
正如本部電影里艾瑪湯普森演的南希小姐,她教宗教課,估計還是女校。她認為女孩兒穿短裙露大腿是罪惡呢,為什么呢?她說的原因是:會令男教師坐立不安,想入非非。性工作者里奧溫和的告訴她,你知道嗎,女孩兒穿短裙和那些男老師一點兒關系都沒有。她們根本不是為了影響男老師。南希大為震驚。
羅素接著寫,一根香腸不會過分關注自己是一根香腸,它最重要的意義是是否好吃,被人吃掉。人如果能減少對自我的關注,多關注別人,從而培養(yǎng)開闊的心胸擁抱一個更大的世界,他肯定不會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也很少會對月傷懷下雨落淚,這種外向的生活是幸福的重要保障之一。
我十九歲時讀到《幸福之路》,受益終生。十九歲的我,正是一根自我關注的香腸,我的自以為是傷害別人,同時也被別人的誤解傷害。我天資魯鈍,真的學會傾聽和觀察已經(jīng)是五六年之后了。我要說一句從此之后人生大不同了也不為過。
人們有時低估了性(跟誰不是過,不就一哆嗦?),有時又把性看的太重,把它作為征服的象征(處女情結)。弗洛伊德的理論頗有道理,他認為人類作來作去,百轉千回,要死要活,要革命要階級斗爭,砸爛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都是性欲作怪。(雖然中國歷史已經(jīng)證明閹了一樣會鬧革命)。性未必有弗洛伊德分析的那么重,但性欲得不到滿足和暢快淋漓的人生,總會有些不同。
我震驚于艾瑪湯普森對南希這個角色的演繹,她以六十之年出演這樣一個角色的確是才女本色,憑她的才華,把這部只有兩個角色的室內性交易電影演的如行云流水,讓人感到慈悲。
南希是一個壓抑自己感情和性愛三十多年的五十多歲女性,兒女都大了,丈夫也去世了,她覺得要探索一下人生的可能,首先解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她五十多年來都沒有過性高潮。電影沒有明確交代她是不是得到了高潮,但我們從她溫柔的笑靨,勇敢的對昔日學生道歉,可以明確感到的確如她所愿,她回到了十六歲,并且是十六歲她開心的時光(她原話是十六歲is awful,except that part),十六歲時她跟隨父母去歐洲旅行在酒店看到一個年輕小帥哥服務生,一見傾心,晚上睡不著在公園又碰見他,他的手指觸碰她裙下,而她春情蕩漾,這是她前五十年人生里最接近高潮的一刻,一輛車發(fā)動,車燈照到她們,他們逃走了。這是她的心結。后來她結婚,教學,養(yǎng)育兒女,度過三十年平凡的婚姻生活直到丈夫去世。
從第一次叫鴨時的緊張,興奮,欲言又止到最后翻云覆雨三十六式,觀眾看到一個人從心靈到肉體的重新怒放,最后她對里奧說,再見,感謝你的優(yōu)質服務,我不會再約你了。
她應該不需要再約里奧,因為她的人生開始綻放,會有更多不需要付費的性生活了。
沒有性高潮只是個隱喻,弗洛伊德覺得一切行為都是性的隱喻。但文藝作品里,性經(jīng)常作為其它行為的隱喻。沒有性高潮的南希不僅沒有性高潮,也沒有對造成她困擾的生活的反思,她從未嘗試從別人(比如自己子女)角度思考過問題,比如,她從里奧這里得到了五星服務,不光是活兒好,他的善解人意,總能說出恰到好處的恭維,南希感到由衷的開心,但她遮遮掩掩的總想指出從事性工作是低賤的工作,你這么優(yōu)秀為什么要做這個?(“嫖客”都喜歡勸人從良,無論男女)。
里奧說,你快樂嗎?
南希:我很快樂,你簡直一流
里奧:我也很快樂,這不是挺好嗎?
南希:是嗎?你不嫌棄我老?你遇到過最老的多少歲?
里奧:82歲。
里奧遇到過各種人,有人要他陪著看電視,有人要他陪洗澡。他說,我的服務是滿足你的范特西(fantasy)
同樣的,當她遇到自己昔日的學生在酒店做服務生,女生認出她,她下意識的說:看來我教的不怎么樣,不然你怎會在這兒工作。(其實她是教宗教課的,對女孩兒的未來職業(yè)可說影響甚微)。
正如買春也要列表一樣,她的人生被太多規(guī)范約束,思想從未打開,在里奧嘴巴的幫助下,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得到了一場洗禮,獲得了新生。她對里奧說你真是性工作者中的圣人,絕不是浮夸的贊美。
什么是圣人?朝聞道夕死可矣。
看預告片的時候就開始期待,應當說年老色衰的老婦人與青春無敵的男妓在斗室中交流人生、性體驗確實是個吸睛的題材,更何況男妓這么養(yǎng)眼,服務水平一流,女主是公認的知性才女艾瑪湯普森,反差越大越是讓人有興趣。
然而看完全片,我感到有一些失望。預告片里呈現(xiàn)的確實都一一兌現(xiàn),但也就是這些,沒有帶來更多的驚喜。影片給我最大的感覺是過于工整,情節(jié)設計有些刻意,以至于全片看下來說教的意味重了些。觀眾象是在讀一本干巴巴的自由宣言,而不是在看一部妙趣橫生的戲劇故事。
影片立意明確,旨在引導人應真實生活,打破陳規(guī)舊俗與不良人際關系的桎梏,真實地面對自己的需要,勇敢地嘗試生活的可能,活出真我。以寡居老婦人買春尋找性高潮為切入點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野心。然而創(chuàng)作者們有一種急于出售價值觀的心態(tài),整個故事編織地過于理想化,以致于完美而近失真,反倒削弱了故事的可信度。首先,女主保守平凡,一生活在無趣丈夫的陰影下,獨身后終于邁出嘗試的第一步,這樣的人設本身就讓人同情。賣春小伙則形貌俱佳、親切友善、技巧純熟,這也讓人易于親近接受。所以兩個人雖然是性交易,但觀眾并沒有多少厭惡感。這多少有些不符合實際,而且存心是在拉近讓觀眾認可的距離。其次,為了讓交易雙方達到平衡,有意設置讓男主有原生家庭的苦惱。本來是來尋求解放的嫖客反客為主成為牛郎的心靈導師,最終兩個人都在這段關系中達到了心靈的升華,打開了通往自由的心門。這在現(xiàn)實中萬中無一的情節(jié),就更讓觀眾出戲。再有,女主是來尋找性高潮的,四次約會都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最終還是女主在完全釋放之后,手沖找到了自己的至高境界。導演意圖很明確就是講只有解放了自己才有通向高潮之路。這又顯得矯情了,性高潮是一種身體本能的條件反應,當刺激強度足夠大高潮必將如約而至;而且片中牛郎業(yè)務能力強,客戶好評強烈,怎么可能在此處折戟沉沙。究其根本,還是創(chuàng)作者意圖賦予性更多的意義,布道的痕跡太重,反倒沒有了觀賞的樂趣。整部影片看下來,噱頭十足,真實欠奉,多少有些嘩眾取寵。
其實這類題材的電影以往有過很多,在《鐘點情人》中丹尼爾奧圖飾演一個受生計所迫而做牛郎的作家,在輾轉于名利場中漸漸感悟生活真諦;《斯通夫人的羅馬之春》海倫米勒扮演一名過氣的女演員在羅馬買春,在極力渴望抓住青春的掙扎中走向墮落。故事的切入點可以新奇大膽,甚至小眾,但情節(jié)一定要經(jīng)得起推敲。如果這部電影拍成:年老女教師在與知心賣春郎的幾次交易后,享受到性高潮,感悟到人生的意義在于嘗試的勇氣,只有經(jīng)歷才可賦予其價值,最后在生活中重新收獲愛情。結尾是當某一天與賣春郎在街角相遇,相視一笑迎向燦爛朝陽。至少讓人覺得真實有趣,潤物無聲。
艾瑪湯普森在本片中有大膽表演,讓人尊敬,印象中上次她有祼體表現(xiàn)還是1995年《卡琳頓》。看得出艾瑪也是性情中人,而且現(xiàn)在已至臻化境。但出色的表演還是救不回尷尬的劇情,以至于男女兩人越是要表現(xiàn)出投入我卻越是難于共鳴。
都說要“悅己”,人終其一生取悅自己、討好自己才是正經(jīng)事。想起大學時看《悅己》雜志,還吭哧吭哧摘抄,不過終歸都是紙面上的道理?,F(xiàn)在想想,年輕時候無法做到“悅己”,不只是因為不自信,不愛自己,總想迎合他人,而是因為年輕時候的“己”的范圍超出了個體本身,你潛意識里總把外界的人和事納入自己的領地,覺得那些都是“己”的一部分。
新生兒無法區(qū)分自己和世界,沒有自我意識,覺得世界都是自己的,然后慢慢發(fā)展出個體意識,知道自己是自己,媽媽是媽媽,他人是他人,經(jīng)歷了一個過程。我想,這個過程并沒有在一兩歲時終止,而是一直延續(xù)到青春期、成年期,甚至老年期,我們一直沒有完全理清自己和外部的領地界限。不管是刻意地討好,還是想要控制外部的反應、主導他人的想法,總之就是認為【我想/我要/我應該對外部有一定的責任】。
只有年紀漸長,看見世界真相,才慢慢死心——你沒法對他人負責、沒法改變任何人、沒法改變世界;你能控制的只有自己,能做的也只有讓自己滿意。當你不想再去控制誰之后,生活才開始變得可以掌控。
最后艾瑪·湯普森對著鏡子,扯掉身上的睡衣,露出用世俗標準來看不夠完美的身體,下垂的乳房,松懈的腰部,膨脹的小肚子,臉上一抹坦然的笑,似乎宣告與自己和解。其實哪有什么“和解”,所有解放都是經(jīng)歷過血的教訓、淚的洗禮、心的痛擊、時間的代價,換來的折中和妥協(xié),都是在無數(shù)次失望、打擊、自我懷疑、自暴自棄后,一種沉痛的放手。
接納。算了。無所謂?;沓鋈チ恕J澜绯抑舛疾荒敲粗匾?。
——可就算這句話,也只有過了60才有底氣說出來。唉。
把向一位朋友解釋這部電影到底有什么問題的話整理出來,在這邊也發(fā)一下吧。
女演員本身的演技非常好,可以說無可挑剔的完美了。但是這個故事特別像不懂情欲的人的性幻想,而且還是非常保守生活經(jīng)驗很匱乏的那種……
故事一方面想講一個女性如何正視情欲,探索情欲,另一方面又回避了她是如何通過情欲層面的互動,去接納真實自我。女主本身的背景如何四平八穩(wěn)且不計較了,最后居然是通過讓她幫一個非常性感的男性解決自己的親情問題、完成職業(yè)出柜,來確認她的自我價值。這個想想就是對主旨的背離。
真正合理的講法,是類似威尼斯之死,那個故事是很極端、絕對有道德爭議(迷戀未成年人、同性),但是恰恰因為這樣,呈現(xiàn)的才是情欲本身的意義和力量。真實的情欲是主觀的、物質性的、可能反常的、有失控風險的,它是一種牽引的力量,如此它才能讓人突破社會期望的束縛,觸及真心。
而這個過程中欲望對象甚至可以是無言的、遙遠的、不知情的(比如威尼斯的小男孩),但欲望的存在會推動一個人行動和進行自我探索,通過行動和探索再去修正自己的認知,被欲望充滿的人才得以活得誠實。
可是這部電影都已經(jīng)決定呈現(xiàn)演員的身體和互動了,卻仍然跑去編織他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親情困擾,簡直像在OOXX過程中上關于如何解決親子關系創(chuàng)傷的網(wǎng)課,課程大綱還特別套路,像某種奇怪過時的“心理學”例子。這讓后面男主的爆發(fā)和最后第四次見面時對弟弟的職業(yè)出柜,都顯得非常缺乏說服力。
所以我才認為這個故事劇本很軟弱,缺乏勇氣,是用一種逃避挑戰(zhàn)、回避爭議的方法,試圖講一個當下仍然有爭議的問題,還居然想說服人——最后怎么說服的呢?竟然是通過觀看女演員為了這個角色,勇敢地呈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不夠完美的身體,來讓觀眾產(chǎn)生同理心。我們在看女演員的身體時是能夠感受到欲望流動的嗎?顯然只是感動,欲望仍然很困難,所以女主的自我探索實際上根本沒能像故事承諾我們的那樣得以“完成”。
仔細想想,我們完全可以把劇里的男主變成一個不說話只是在網(wǎng)上色情直播里演獨角戲的人,或者一個被窺探的鄰家男孩。而所有互動對話,都只發(fā)生在女主對他的性幻想中。通過這樣的幻想(自己和對方是“患者”和“性心理治療師”的關系),她完成了對自己的接納。這樣去建立的故事,才可能是接近現(xiàn)實的。
然而編劇卻連承認這個故事只可能是“幻想”的勇氣都沒有。
Emma的表演大師課,鮮肉“鴨王”也貢獻了驚艷的亮相,傳說中的行業(yè)標桿真的令人震撼…一室之內,調度的設計都好精準,導演沒有讓這部舞臺劇模式的劇本真的變成毫無電影感的戲劇錄播,體驗清爽。整個故事真的踩在當代人普遍的心靈癥結上了,身體自主、原生家庭、女性高潮…不一而足??谔柺降膬热萏顫M了文本縫隙,卻也不令人討厭,因為這對組合真的太有火花了。是一部可以輕松推薦給所有人看,在結尾笑淚相望的那種電影~
快請科林費斯拍一個gay版!
首映完導演 編劇 和emma對大家說 今晚看完電影后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回家作業(yè) 就是find your pleasure, and honor it. yeah 我照做了。
看這部電影前需要了解一點,性解放不等于性開放。
但是她們一直不拉窗簾讓我很是困擾((
鞏俐演出《奪冠》有什么值得吹的呢,技術而已。俺媽湯普森大姐驚天一脫,表率了女演員在性別與性議題上的探索與表達可以走得多么深遠廣闊。
通往幸福的路不是一張都能打鉤的清單,成為母親不能阻止騎馬穿過沙漠。我是被無聊忽視的母親,你是被偏見憎惡的棄子。肌肉是讓你得到選擇的偽裝,噴嚏是讓他得到自信的迎合。希臘花園里的撫摸是此生最大的出格,說穿短裙的少女是蕩婦并非真正的保護。直視鏡中自己的身體,衰老不必焦慮,性愛并不可恥。
本來以為是個可愛精巧的romcom,結果是探索人性的劇情片。我一開始是比較同感南希,到后來會比較同感里奧。我覺得如果我是里奧,第三次會面之后我絕不會再見南希了。她越界了,但是劇情表現(xiàn)的好像是她推到里奧的成長。愛瑪湯普森的表演絕對是影后級別的,但是我覺得編劇對南希太寬容了。
看完沒別的感受,就是想急著包鴨。如果鴨都這樣的話……
居然是個話劇電影。悟了,只有鴨才有耐心去懂一個女人。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我的本屆圣丹斯最愛片沒有之一,科幻都得往后稍稍!一個60+女性招嫖20+小鮮肉的故事,整個影片幾乎都發(fā)生在一個賓館套房內,幾乎全程大段對話,但一點都不無聊,反而充滿了真誠的、敏感的、互相尊重的接納和認可。艾瑪湯普森和男演員的化學反應讓我一直面帶笑意,兩個人都善良和尊重彼此,但又完全沒有落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窠臼,而是因為彼此年齡與觀念的不同拉扯出了別樣的張力。他們從情欲談到彼此,談到兩對母子關系,談到欲望,人生的盼頭,還有遺憾。兩個角色之間的關系一直不斷地在流動,實在是太難做好了,但是真的完成得太好了。片子結尾,艾瑪湯普森全裸地站在鏡子前,我們看到她爬滿皺紋的眼角,下垂的乳房,不再曼妙的身姿,但正是在這一刻我覺得她美得發(fā)光?!拔业拿恳坏腊櫦y里都寫滿了故事?!?/p>
借用Q&A中觀眾的一個問題:why do we have to wait until 2022 to see a film like this? Sex should always be a negotiation of soul.
就是說女的好不容易嫖一次要從性原型心理一直談到legalize sex work才能完成全套self found心理建設,男的脫下褲子就差不多了。累還是女的累。感覺這電影雖然看著是挺人文,但是細枝末節(jié)都透露著predictable………………
對這份工作太理想化了。不過我也相信,高端的鴨,應該是半個心理咨詢師。
女人連買鴨的時候都在幻想親密關系??
艾瑪湯普森把我約炮時的內心活動全演出來了。??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大喜歡這種借一個情欲故事來探討親子關系或者別的什么所謂精巧的劇本,除了有些撩人的情欲之外,其實沒多大意思,因為這些探討充滿刻意的“假”,這是不真實的,并不存在這種探討和后來的醒悟,不過是種文藝的幻想
這男的多少錢???我先預定一個禮拜?? 完了又想戀愛了???♂?
姐姐們醒醒吧,世界上哪有這么會聊天的鴨??!
無聊版的state of union,毫無電影感,看似以單刀直入談性色變社會癥結的巧妙角度討論中年女性廣泛面臨的性羞恥和性壓抑,實則還是那套乏味至極的弗洛伊德陳詞濫調。第三幕的強行沖突盡顯編劇的能力不足。第四幕收尾我們似乎認識了Nancy,但對Leo的塑造遠未達到劇本預期的身心彼此探索「療效」,他依然是個提供歡愉的圣人,僅此而已。作為年輕演員和表演大師在戲劇空間互動的教材仍有意義,但除非對演員感興趣否則可以直接跳過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