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家精神病院。
他們,只接收女患者。
他們,會把病人扒光了做身體檢查。
他們,還將抵觸治療的女性全裸放進裝有冰塊的木桶里懲罰。
這是什么人間煉獄?
來,讓派爺帶你看一看——
《瘋女人的舞會》
《瘋女人的舞會》,改編自法國一部年代小說。
故事背景:19世紀法國。
那時候,父權主義還在盛行,女性地位依舊低下。
這部電影,運用細膩的敘事手法揭露了當時女性承受的不公待遇。
撕開了那些所謂知識分子的丑惡嘴臉。
最主要的,它角度清奇,講的是瘋人院里的女人們。
瘋人院怎么了?
眾所周知,早年間的瘋人院,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牢籠。
它陰森,混亂,且骯臟不堪。
醫(yī)生采取的治療手段殘暴至極。
他們關注的是讓病人完全服從,而不是讓他們痊愈。
于是乎,誕生了很多極端的治療方式。
比如,電擊。
比如,腦前額葉剔除手術。
比如,水療。
那么,這間全是女精神病人的醫(yī)院究竟有什么秘密?
答:她們會變成醫(yī)生的實驗品,也會變成男人發(fā)泄欲望的工具。
女主尤金妮,一位特立獨行的法國姑娘。
她愛鼓動弟弟幫她逃出家玩。
愛讀詩集。
向往自由。
面對其他女性期待所謂的上流舞會。
她總是十分不屑。
更是直言不諱:
“像個傻子似地顯露牙齒、頭發(fā)和臀部嗎?”
最為致命的,她能和逝去的鬼魂對話。
盡管憑著這個特異功能,她幫奶奶找到了丟失很久的項鏈。
這個家仍然沒有人愿意相信她。
認定她是精神出了問題。
于是,她被最親近的人送進了當?shù)赜忻寞側嗽骸?/span>
被迫入住了精神病院后。
尤金妮,每天都精神緊繃。
但相處下來,她卻發(fā)現(xiàn)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善良美好。
而她們進來的理由也千奇百怪。
她們中有人是因為不愛說話。
有人是因為性格憂郁。
有人脾氣暴躁。
而路易絲,是因為向家人陳述了一個事實。
一個被姨夫打,被姨夫騷擾的事實。
而在這個地方,你只要發(fā)上一個數(shù)小時的呆。
你就會被認定為有病。
而就算真的有病,在這里也得不到什么有效治療。
因為醫(yī)生只是想拿這群女病人當小白鼠。
這里被迫害最深的,還是性格單純的路易斯。
他們催眠了路易絲,讓她跟著指示做動作。
中途發(fā)生癲癇,他們不想著救人,反倒冷漠的看著她。
因為這也是實驗的一部分。
他們還會不懷好意的盯著路易絲痛苦扭動的身軀。
一個個道貌岸然的,沒半點醫(yī)生該有的樣子。
他們中還有人蒙騙路易絲。
以愛之名,以婚姻為諾。
他就直接強吻了路易絲。
甚至將路易絲的手放進自己的褲襠里。
請問這不是衣冠禽獸是什么?
在又一次催眠失敗后,路易絲半身癱瘓。
尤金妮看不下去了。
她發(fā)聲指責這群男人。
揚言要將他們曝光。
公然挑戰(zhàn)男性權威?
很好。
他們會重重的反擊。
第一步,用乙醚迷暈你
第二步,告訴大家你是危險人物,直接帶進地下監(jiān)獄關押。
你以為這就完了?
并沒有。
第三步,帶你玩日食游戲。
什么是日食游戲?
簡言之:太陽和你捉迷藏。
每天只給你幾秒陽光,剩余的時間就把你放置在無盡的黑暗中。
試圖摧殘你的意志。
他們還定期給病人拍照片,查看病情變化。
看了沒,半點人權沒有
讓你干啥你就要干啥。
而在這里,最臭名昭著的還要數(shù)一年一度的舞會。
對于這群與外界隔絕的女病人而言,這是一個能被上流社會看見的機會。
于是,她們被允許精心打扮。
但她們并不知道,這才是噩夢的開始。
先來聽聽舞會曖昧且迷惑的開場白:
“她們在很多方面,十分有意思,甚至令人著迷?!?/p>
再看看舞會請來的都是什么人?
是巴黎的青年才俊,社會精英們。
那么,舞會的目的是什么?
它對外是慶祝醫(yī)生新研究的成功,感謝病人對醫(yī)學的付出。
實際上,是給了這群男人“做壞事”的機會。
于是,他們帶著這群女人把酒言歡。
看上誰,就直接當著別人的面動手動腳。
更有甚者,直接硬上。
那場面,堪稱一場上流人士的低俗狂歡。
真·惡心至極。
悲哀的是,這群女性是沒的選的。
比如,尤金妮。
送她進來,是父親做的決定。
進來以后,被告知必須聽醫(yī)生的安排。
總之,自己的命運,可以在任何男性手里,就是不在自己手里。
可悲不可悲。
而這,在當時而言太正常不過了。
在那個年代,女性不需要有思想。
言行得體,能嫁出去就行。
所以弟弟要去參加辯論沙龍,就是鍛煉思維,成為理性青年。
全家人都支持。
自己想跟去看看。
父親想也不想的拒絕了。
你要是想反抗。
人家還受法律保護。
“《拿破侖法案》第376-377條強化了父權,規(guī)定只要父親提出要求,即可將不順從自己的子女判刑入獄?!?/p>
而就是在這樣畸形的父權社會里。
我們看到了女性間美好的友情。
在這個陰暗的地方,這群瘋女人沒有互相對抗,而是相互鼓勵攜手共進。
比如,剛來就接受冰水懲罰的尤金妮。
被病友抱在懷里傳遞溫暖。
比如,當不愛說話的女病人突然在教堂唱起了歌。
病友們發(fā)自內心的開心與激動。
比如,當路易絲被傷害的時候。
她們聯(lián)手痛打人渣。
再比如,護士長珍妮薇芙幫助尤金妮重獲自由。
這是一對神奇的組合。
一個是體制里的執(zhí)行者,一個被體制深深束縛。
但出乎意料的,她們成為了朋友。
一開始,珍妮薇芙是為了和死去的妹妹說話。
后來,珍妮薇芙漸漸明白了尤金妮所向往的那個自由世界。
于是在舞會上,她幫助尤金妮逃出了瘋人院。
尤金妮想帶她一起走。
而她卻說:
“你自由了,我就自由了?!?/p>
影片的結尾。
珍妮薇芙一席白衣成為了瘋人院的新病人,卻滿臉的坦然。
其實,她又何嘗不是蜷縮在父權主義里的那枚棋子呢?
在這一點的塑造上。
導演巧妙的用女人脫束腰傳遞出了尤金妮和珍妮薇芙的共同之處。
那么,什么是束腰文化?
它和中國的裹小腳一樣。
是一種陋習。
一種以男性審美為主導的惡臭產物。
而它出現(xiàn)在這里,更像是捆綁在女性身上的父權枷鎖。
你看,她們兩個人一個在明一個在暗。
一個優(yōu)雅,一個殘暴。
在某種意義上講,這也側面寫出了珍妮薇芙的服從和尤金妮對命運的反抗。
所以珍妮薇芙逃不出去,成為了病人。
尤金妮,獲得了自由。
最值得一提的,還有影片對自己的定位。
它全程沒有過分的營造恐怖氛圍。
但派爺卻發(fā)現(xiàn),它說自己是一部驚悚片。
或許它的恐怖在于超越了鬼神之說,直擊了那個年代的黑暗歷史。
直擊了比鬼魂更可怕的人性。
試問,瘋的真的是這群女人嗎?
又或許還有更恐怖的:
“這種事情現(xiàn)在依然在發(fā)生....”
最初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為梅拉尼羅蘭導演的。關于怎么喜歡上梅拉尼羅蘭這位女演員,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2013年看《驚天魔盜團》,那時候才12歲,羅蘭在里面演一位國際警察,第一眼看到就覺得驚為天人,顏值、氣質都超級超級吸引我,第一眼就愛上的感覺!后來因為實在是太喜歡她的顏值和氣質,也看了她的一些電影,演技、感覺什么的都很喜歡,這種“一見鐘情”的經歷也是很神奇。后來她開始做導演,看了她導演的《呼吸》,講述了女孩之間非常細膩和真實的情感,覺得能和她找到共鳴。(關于這一點我也感到很神奇,有幾位我第一眼就愛上的人,后來隨著深入了解,發(fā)現(xiàn)她們的價值觀和言語行為都能讓我找到共鳴,可能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磁場?) 這次看到她導演的新作品《瘋女人的舞會》,同時她還是編劇,先敬佩一把!看了簡介是一部以女性為主導的電影,立刻就被吸引??赐曛螅窍矚g,而且找到共鳴。 第一, 這部電影是一部很用心的電影,演員演技在線,尤其是羅蘭,雖然比最初看見的時候老了一些,能看到歲月的痕跡,但還是很好看、很有氣質!布景、氛圍都很好,讓人有深處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感覺,無論是舊時代的壓抑,還是精神病院的禁錮。 第二, 涉及了我最感興趣的心理,當時應該還處在弗洛伊德剛剛興起的時代吧,歇斯底里癥被視為是女性疾病,使用的治療方法也并沒有實效,而是給病人帶來了很多痛苦,感性上很想要譴責給她們帶來痛苦的醫(yī)生,理性上卻又覺得這或許是科學發(fā)展的必經道路,而且她們也確實有某種程度上的精神疾病,不過她們的生存環(huán)境以及被對待的方式還是太殘酷了。 第三,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確實是很應該實現(xiàn)的了,其實她們很好,只是所謂的正常人在孤立排擠她們。就像最初,女主尤金妮被帶進去的時候,也不敢接近她們,但是隨著跟她們相處,她能夠感受到她們也是真實的人,也很可愛,給她帶來溫暖,幫助她,她也開始接受她們,與她們融為一體。到最后,尤金妮逃出精神病院、尤金妮臨床的女生被強迫,都是別的女性去出手相救,女性也是有力量的,女性是可以互相幫助的。 第四, 很真實地反映了在舊時代、舊社會男女的不平等,電影的開頭爸爸對于尤金妮和弟弟的區(qū)別對待,到后來的精神病院、學術界都是男性掌握著權力,所有的教授、醫(yī)生都是男性,而女性只能甘居其后,像珍妮薇芙這樣的女性,其實可以看出她是很有能力的,她很了解各種精神疾病,對病人也是有溫度的,但因為女性的身份就只能做護士長,沒有決斷權。 第五, 我并不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我相信人有靈魂。而對于尤金妮這樣聲稱自己能看到鬼魂的人,很多人會覺得她瘋了,我想在這里可能有隱喻,就像尤金妮說的,為什么看到圣母瑪利亞不是瘋,而看到鬼魂就是瘋呢?鬼魂為什么不能是一種信仰?是不是在諷刺,人們永遠在排斥違反社會規(guī)范、與社會主流背道而馳的人?尤金妮無疑是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的女性,她說著爸爸看起來不成體統(tǒng)的話,私自出行去“體察民情”,買路邊小車上的面包,坐在咖啡館邊抽煙邊看書,一切都并不符合她的身份。社會總是在排斥不符合他們的認知的人,他們覺得這是有病的。希望有一天對于少數(shù)人的偏見能夠慢慢消失吧。 對于結尾,我很感動。我想,珍妮薇芙之所以選擇幫助尤金妮,第一,是她選擇相信尤金妮,她接受突破自己和社會認知的存在,而尤金妮也讓她能夠和妹妹布蘭卡對話,消解了她的心結;第二,珍妮薇芙知道有很多像自己一樣有心結的人,她想要讓尤金妮去幫助更多人;第三,她為什么不和尤金妮一起逃走,我想她放下了布蘭卡,就是心靈上獲得了自由,而這種自由不在于肉體繼續(xù)身處何方,所以她選擇留下,而通過和尤金妮通信,也能夠知道她對別人的幫助、她自由的生活,這也讓她感受到心靈的自由。珍妮薇芙用自己的自由換取了尤金妮的自由,尤金妮得以離開,而珍妮薇芙則永遠地留在了精神病院。但她們之間建立起了永遠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很深的,就像是為對方而存在,帶著對方的靈魂生活。
2022.2.22 昨天讀弗洛伊德的個人經歷,他在1889年曾到法國的salpêtrière醫(yī)院師從沙可醫(yī)生學習,反應過來,這不就是電影中提到的醫(yī)院嗎?書里寫道,沙可醫(yī)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醫(yī)生,提出了男性也會得癔癥,打破了當時認為癔癥是女性病的言論。他每周都會開會診,現(xiàn)場展示各種病例,這也是電影中的情節(jié)。怎么說,我們不能否認沙可在發(fā)現(xiàn)疾病、治療疾病的道路上做出的貢獻,書里側重講弗洛伊德的個人經歷,必然不會和電影一樣的角度去展現(xiàn)女性的悲哀。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電影中所展示的情節(jié)更是真實的,畢竟在男權社會下,似乎一切都合理化了。
Eugénie是生活在19世紀一位光芒四射充滿熱情的姑娘。她有一種特殊的天賦:聽得到看得見過世的人。當她的家人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以后,她就被爸爸和兄弟送到神經病診所薩爾佩特里爾醫(yī)院,這讓她完全沒有可能逃脫她的命運了。這個診所是由著名的Charcot教授管理,他是著名的神經學專家和精神病專家先鋒,收容被診斷為歇斯底里、瘋狂和癲癇以及所有類型的軀體和精神障礙女病人……
Ma très chère Geneviève Je pense à vous chaque instant. Ici, la liberté est belle, mais elle a un go?t amer, celui de votre sacrifice. Aussi je m'efforce de vous faire honneur, et comme vous me l'avez demandé, de faire le bien. J'aide, je transmets, je témoigne, je réconforte. On viens à moi avec une confiance, c'est un amour qui me bouleverse chaque jour. Ici, je ne fais pas peur. Ici, je suis comprise. Geneviève, ma douce amie, hier soir, votre Blandine est venue me rendre visite. Elle vous protège. Elle vous accompagne et comme moi, Elle vous aime. Si votre corps est toujours là-bas, dans ce dortoir que je connais si bien, sachez que votre coeur et votre esprit sont ici, près de moi. Je vous imagine assise à me lire, mais je vous laisse pas finir. Non, je vous prends la main, je vous prends la main. Nous faisons quelques pas. Le vent est frais et salé. L'horizon est loin, si loin. Le sentez-vous ? Nos ames dansent sur la mer. Nos douleurs s'envolent, tourbillonnent et disparaissent dans un nuage d'écumes. Nous rions. Nos pieds dans les vides. Nous dansons, nous dansons, nous dansons. Et ainsi, ma Geneviève, nous sommes libres. Nous sommes fortes. Nous sommes éternelles. Votre Eugénie
如果要我選今年看過的幾部好片,裡面肯定有Oxygène和Le Ball des Folles。碰巧的是,第一部的主演和第二部的導演/編劇/女配都是同一個人,Mélanie Laurent。
André Brouillet的A Clinical Lesson at the Salpêtrière,真實的展現(xiàn)了當時倍受讚譽的神經學家,Jean-Martin Chabot,的工作方法和場景。此人最喜歡對大眾(包括業(yè)內和業(yè)外人士)開放治療過程的參觀;其中最高潮處,是邀請上流社會來和女病人一起舉辦一個化妝舞會。電影基本上還原了這些場景。
1885年的巴黎,一位上流社會的年輕女子,Eugénie,因為叛逆(和具有和死者靈魂溝通的能力),被父親送進了到Chabot門下接受“先進”的治療。包括但不限於,放血、灌藥、冰水浴、當眾催眠、關禁閉和性侵。
甫一入院,被怪笑與嚎叫包圍,Eugénie不由自主的感到恐懼和絕望;但是稍微安定下來,她卻發(fā)現(xiàn),“病友”們其實大多數(shù)是普通人。她們有的是忍受不了丈夫的家暴進行了反抗,有的被自己的親人性侵和遷怒,有的和男性顧(嫖)客對毆,有的僅僅是因為被家人嫌棄。
當然,這其中也有因為諸如情緒暴躁或者癲癇之類的問題而入院的,被送來當做精神病治療。非常自洽的是,無論是否真有精神疾病,一旦進行了“治療”,頭上的精神病帽子就算戴穩(wěn)了。
Eugénie開始不由自主的喜歡和同情她的病友們。當一個病友在教堂里歌唱自己想像中的母親(不是聖母),她感到了難得的平靜和歡愉;她同時也想保護她們。當她的好友,Louise,被再次捆綁住,以便通過催眠進行癲癇激發(fā)的時候,Louise恐懼而又迷惑的望著她:我怎麼了(Qu'est-ce qu'il m'arrive)? 這時Eugénie的憤怒回答就呼之欲出了,她對著男醫(yī)師們吼道:發(fā)生在她身上的是你們,是你們!--- 當然,這樣的爆發(fā)不是沒有代價的。她被關了一個月的禁閉。
這是Laurent導演的第五部長片。BTW,她自己在其中也扮演了護士長Geneviève。這個角色,粗看以為是Nurse Ratched(對標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其實卻更像一個缺席的母親(形象)。
總體來說,Laurent保持了一貫的克制手法。如果查一查Chabot的黑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她在本片中的描述基本上沒有什麼偏移。除了一點。
片子的最後,Eugénie在Geneviève的幫助下逃出了醫(yī)院。這點在真實的歷史上估計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這其實是創(chuàng)作者在借用創(chuàng)作的自由來一澆胸中塊壘。真實的歷史應該毫無疑問更接近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那就是沒有誰可以真正逃脫。娜拉出走之後還是無路可逃。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片中展現(xiàn)的也的確如此:象徵自由精神的Eugénie逃了出去,而象徵沉重現(xiàn)實的護士長Geneviève還是被當做精神病入院治療。
片子有一些很有意思的Motif。比如,當Eugénie被關進地庫的時候,鏡頭在她瘋狂的試圖解開束身衣(Corset)和同時在家中的Geneviève用工具有條不紊的解開束身衣的場景之間轉換,暗示她們倆,儘管一個是“瘋癲”的病人,另一個是理性的醫(yī)師,其實在共同的壓力下,沒有什麼區(qū)別。(這裡不禁想起來貴國……
另一個比較點是她們的父親。Eugénie的父親端嚴保守,對女兒祇有可見的壓迫;而Geneviève平時和同為醫(yī)生的父親關係良好,兩人會親密共餐和交換觀點??瓷先ニ坪跻慌珊椭C平等。但是當Geneviève偏離父親首肯的路線,試圖用自己的理解去勸說父親時,他卻叫她閉嘴,自己又“失去了個女兒”。而從後來Geneviève能夠“順利”入院來看,他的確衹是另一個企圖控制女兒的父親而已。
女性在歷史上受過的苦難,讓她們變成了一種奇特的生物。片子的護士Jeanne,在找到了自己的悲劇根源之後,仍然不遺餘力(而又高效)的迫害其他女性,就是一個例子。
這部片子的一個成功之處就是,它沒有宣傳口號式的輸出價值觀;它還避免了通過塑造面目不清的聲勢浩大群像來完成宣傳的目的。它像記錄歷史上真實女性一樣描繪她們的個體。她們在脆弱中暗藏堅韌,她們被縛而又嚮往自由,她們短暫的存在同時孕育了永恆。
我喜歡這樣有血肉溫度的女性主義。
觀看地址: //znlove.net/index.php/art/type/id/5.html
Mélanie Laurent把女人悲慘的境地用很美的方式表達出來,著實驚艷了一把。作為導演和編劇,Laurent功課做得很足。鏡片的色調以及取景都達到了油畫的效果,其中真實還原了精神病學家Charcot的一堂課。片中Louise的穿著都真實再現(xiàn)Brouillet這幅畫中的場景。
開片便是女主角Eugénie去參加維克多·雨果的葬禮,暗示了她熱愛自由的天性?;氐郊遥职謱λ偷艿艿牟煌瑧B(tài)度,也是見怪不怪的老生常談。結果,因為“天賦秉異”,女主角被送進了當時著名的精神病院la Salpêtrière。
精神病院都是可怖而可憎的,但這里有比恐懼更多的東西。同伴之間的互相照顧,比家里的所謂親人還要強。
Eugénie幫她奶奶找到了祖父母訂婚時的禮物,奶奶抱著孫女說:“你跟我說實話是對的。”結果,轉身她就出賣了孫女。女主角的媽媽在聽說她的“怪異”之后,以去鄉(xiāng)下為借口跟她道別,雖然她哭了,但她并沒有勇氣告訴她女兒真相并避開了她父親和弟弟送她去瘋人院的不快經歷。
女主角在精神病院的日子,本來可以平平靜靜的。她本來就不瘋,加上又取得了護士長Geneviève的信任。只要她”乖乖的”,很快就可以被放出去。但是從關進去的那天起,被扒光衣服檢查身體,她就不再是一個“人”了。智力不足的Louise給了她姐妹般的情誼。最后Louise被治療到癱瘓,激怒了女主角。她為女友打抱不平,被罰關小黑屋,并由完全沒有同情心的Jeanne看管。
整部電影有隱藏了很多對比。比如上面提到的家人和病友的對比。有科學與迷信的對比。
科學與荒謬的界限在哪里?Charcot是當時最有名的精神病學家,但他給人展示催眠術,導致Louise倒地抽搐不止。而冰水療法、關小黑屋等通過孤立使人失去精神人格的異化手段,本質上跟中世紀的驅魔并無區(qū)別。
今時今日,宣告一個女人瘋了仍然是控制她乃至毀掉她最快捷、最方便的做法。本片可以同F(xiàn)raming Britney Spears《陷害布蘭妮》一起看。布蘭妮的爸爸滿天下發(fā)公告說她精神不正常,一個“精神不正?!本脱谏w了所有問題。精神失常的臟水潑到當事人身上多方便,還是親爹潑的。這盆臟水比網暴她的那些污蔑都更可惡。
女性應激也不可以發(fā)怒。發(fā)怒就是歇斯底里。歇斯底里就是一個莫比烏斯環(huán),是異化、污蔑和戕害女性的無限惡性循環(huán)。歇斯底里的詞源στερικ,意思是子宮受損的。拉丁文寫作hystericus, 演化至法語是hystérie, 英語是hysteria,反正至今“歇斯底里”的詞根仍然是“子宮”,發(fā)病的器官。
一個無解的話題,Laurent可以把它拍得悲傷而優(yōu)美,已經超出預期了。《燃燒的女子的畫像》通過奧維德的《變形記》來暗喻男權社會對女性的異化,但表達得非常膚淺。全片打藝術牌,但在藝術上的把握實在是糟糕,最大的bug就是18世紀根本不會有那幅肖像那樣風格的畫,這種風格要到19世紀后半期才出現(xiàn)。相比之下《瘋狂女子的舞會》更具美感,僅僅看看好看的人也夠了。
閣樓上的瘋女人從來都沒少過。
掀開黑暗章節(jié)的沉重一頁,被壓迫、傷害、監(jiān)視與利用;“瘋女人”不是結束,是“塞勒姆”之后的上演,更或許為“得州心跳”的前續(xù),所以這是個跨越數(shù)個世代并始終回蕩著聲量的故事。Mélanie Laurent在改編時做到了這一點,也始終去聚焦作品的特殊性。印象深刻的還包括病院以及監(jiān)禁的生活片段中,絲毫不諱于對“抓狂”的尺度呈現(xiàn),以及觀感上的挑戰(zhàn);但這之外,它同樣去關注難得的女性情誼與絕境下的相守。力量與溫柔并存,有著難得的氣質。
〈三星半〉法國女人拍這樣的戲太得心應手了。不用賣姬,不用在看見鬼神的特效上作文章,本身就夠味。
4-,看清別人,也就看清自己。影片中看不見的靈魂,便起到這個作用吧,由此帶入溝通與情感,對主題和沖突來說,是因也是果。但最后以自由做結,還是簡單了點。雙女主氣質迷人。
女權主義挖歷史的墻角
關于女性覺醒,古典氛圍營造得不錯。
看到圣母就是神跡,看到鬼魂就是瘋子?還是控訴男性權威,探討瘋的界限,還有老調重彈自由的價值,舞會整場戲在高調的音樂下非常出彩,但是結尾我沒看懂,一換一的意義在于什么?其他悲慘女性就不管不顧了?女主要如何面對出去后的世界?沒做成雙女主的情感基礎,也差了一口氣
3.5 整部電影看得很壓抑,但完成度還不錯,盡管前面節(jié)奏過慢導致最后的高潮一閃即過。Mélanie Laurent作為導演來說,算是一份不錯的作業(yè)。
和金獅獎獲獎作品《瑪?shù)律弶櫬渖倥废嗨频念}材,中規(guī)中矩吧,沒太多驚喜,膽顫心驚肯定是有的,畢竟這樣的事情現(xiàn)在還在發(fā)生。
這種類型搭配法語就是氛圍掛的
(最可怕的是這種事現(xiàn)在依然在發(fā)生...
情感,事件比較寡淡。唯有主題算是亮點,但是表現(xiàn)精神障礙的古典電影也不是沒有??偟膩碚f發(fā)揮的不夠好。
意識覺醒。畫面唯美。
實在的控訴,攝影不錯,劇本后半部分猶如懸崖一跳而下的結束了,這…………兩個女主都還不錯。laage成熟了很多。
當你的女性意識覺醒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很多時候成了別人眼中的異類,但是哪怕忍受孤獨,你也不會愿意再回到單純無知的年代,自由的靈魂無比可貴。
現(xiàn)在不也是常罵女人瘋女人嗎?前幾天還聽鄰居男大罵老婆瘋了,攤手。
好處是對于Charcot內部和當時精神病治療手段的呈現(xiàn),非常鮮明和仔細地拍出了當時種種精神治療史上的荒唐和黑暗,男性凝視下的“瘋女人”自古有之且綿延至今,這是壓迫和馴化的極端表現(xiàn)之一。但同樣的,本片元素也未免塞得太多太雜了,靈異削弱了現(xiàn)實,對男權進行背景化處理的結果就是過于臉譜,雖充滿力度,但控訴內容的表現(xiàn)則有些淺白,劇本再打磨一下會更好吧。
It's the world that is crazy, but it's us who are taken into asylum,
故事看得令人心疼,流淚。父權/男權社會離我并不遙遠,像導演開篇說的,讓我們一起記住如今的自由從何而來。
很容易明白這個古典故事在當代的意義和指涉,但超現(xiàn)實元素的重要性又在一直消解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