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霧風誌,歡迎關注!)
乍看之下,這個分手理由就和劇名一樣令人感到荒唐無厘頭,但其實是一個非常細膩、寫實,能反觀自身戀愛,并且思考親密關系的現(xiàn)實向故事。
從《禹英禑》篇幅不多的感情線中,我思考著親密關系中的孤獨、平等和尊重,不可否認英禑因孤獨癥的關系,戀愛時明顯表現(xiàn)出自我中心的特點,有時也會讓另一半孤獨和失落。
但在普通人的親密關系中,令人孤獨、缺乏尊重、強烈自我中心的另一半,也是非常普遍的。這部獨幕劇中的男主車民載,就是一個典型。
女主吳珍從一次彈腦門事件醒悟過來,男友民載總是很隨意地對待她,只顧自己,絲毫不會關注女友的需求,總是理所當然地被愛,被分手也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還反過來質問女友是不是有了別人······
吳珍的失望是一點點累積的,她在這段關系中開始感覺孤獨,愛意逐漸消耗殆盡······而彈腦門只是一個導火索。
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小時的篇幅,但是男女主人物塑造很真實立體,包含吳珍的原生家庭、心理轉變都有跡可循。
而民載雖然表現(xiàn)出的都是“討人厭”、“渣”的一面,但是從一些細節(jié)中充分能明白,吳珍喜歡并與他交往三年的原因。
第一個鏡頭是雨夜,吳珍打著傘來到民載家。雨的意象在這個故事中反復出現(xiàn),關于下雨淋濕的那一方,以及最終在雨中離別的場面。雨伴隨著每一次情感的轉折。
鏡頭一轉,民載正在家中安坐,聽著音樂、喝著咖啡,悠閑地看著平板,等待著吳珍的到來。
這一段看點除了吻戲,其實還有其他值得琢磨的細節(jié),比如,從民載家中的布置,可以看出這個人物的性格。
他有生活品味和藝術氣息,看房子大小,物質條件就不必說了,還喜歡音樂、電影,注重浪漫(圖2畫面左邊墻上的海報羅列著各種浪漫電影名字,標注的一行是“a moment of romance”)。
鏡子上的一段英文:“愛情的開始和結束從來不是我們所能預料的,愛是一場搏斗,愛是一場戰(zhàn)爭,愛是一種成長。”結合后面劇情,有隱隱點題的暗示味道。
最有意思是,重要場面“彈腦門”的背景,以及海報中都相當搶眼的——紅唇掛畫!一個男生家里為什么要掛這個?不僅掛在客廳墻上最明顯的地方,還這么大幅?
首先,這部劇的美術設計整體很不錯,顏色搭配、服裝造型、布景道具以及海報都看得出十分用心,并注重細節(jié),甚至啤酒瓶顏色和民載家中沙發(fā)的顏色都有呼應。
所以,我傾向于紅唇掛畫也不是隨便選的,而是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重要道具。
紅唇掛畫,紅色在視覺上就會給人一種強烈的初印象。紅唇中伸出的舌頭的意象,再結合他的身份地位(廣告公司代表)和行為表現(xiàn)。
給我的感覺是,車民載是一個各方面都有著強烈意欲的男人——無論是強烈的自我中心、勝負欲、事業(yè)上的野心,占有欲···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強勢的鮮明性格。
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是會有吸引力的吧?至少事業(yè)方面,會給人強烈印象,而不是平平無奇的類型,用“普信”形容就不太適合。
再加上外貌、身材加持,不難理解吳珍之前那么喜歡他,甚至從她和媽媽的通話中得知,媽媽也很喜歡這個準“女婿”。
如果忽略這些人物性格的隱藏信息,車民載就只是表面上這樣自私、幼稚、暴躁的渣男形象罷了,吳珍這里說“和你繼續(xù)交往會如何”的話就無法成立,民載這一人物也會變得扁平、臉譜化。
第一次看時我也覺得車民載就是渣男,第二次看的時候才覺得他的性格不只是表面那樣,是個復雜而豐滿的人物。
比起車民載的性格,吳珍的性格和心理就更明確,篇幅更多,一定程度上,吳珍會吸引來車民載這種人,并且交往三年之久,忽略自己的情緒去包容對方,是在復制媽媽在婚姻中的悲劇。
吳珍因為從小沒看過爸爸尊重、珍惜媽媽的模樣,就像爸爸對媽媽很隨意一樣,當車民載一開始隨意對她時,她沒有那么敏銳地意識到那是錯的,潛意識里還會模仿媽媽的態(tài)度去包容、照顧對方,后知后覺才知道那種孤獨感,和媽媽經(jīng)歷的本質一樣。
吳珍在親密關系中深受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感覺這也是很多人在現(xiàn)實中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沒有意識到。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可能會無意識地、系統(tǒng)地模仿父母的行為、觀念,形成一種習慣,吳珍冥冥之中會吸引到像爸爸一樣的男人,然后去模仿媽媽。
這里吳珍由身體的疼痛(彈腦門)才察覺到了內心的疼痛,終于在這段不對等的關系中覺醒,并找到根源,嘗試糾正自己還有媽媽。
比起身體的疼痛,內心的疼痛往往是不易察覺的,仔細想想“彈腦門”的設定真的很有趣,就像是把吳珍給“彈醒”了一般,她開始思考對于自己來說,愛情是什么?
從原生家庭影響的方面,確實體育老師會更適合吳珍。
不僅性格溫和,也很體貼會照顧人,也從他父母那里學到了良好的關系模式,更重要的是他很注重吳珍的感受,也許那就是她想要的珍惜吧。
結尾和開頭也有對比,和民載一開始坐等吳珍來找自己的態(tài)度不同,體育老師的態(tài)度是“你站在那里吧,我過來。”
至于民載后來如何,是否能“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從雨中離別,終于把傘傾向她來看,他似乎是真心悔過了?但是后來又和女同事說:“我不能再因為不會表達而失去了······”
所以他最終理解成自己是因為不會表達愛意而被分手的嗎?難道不是因為太自我中心,缺乏愛別人的能力而讓對方孤獨嗎?
要改的不是表達,而是真心地多愛惜、尊重另一半,為對方著想啊。
就像一直活在自己世界的禹英禑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能讓李俊浩幸福、會不會讓他孤獨,這種“覺察”,才能真正的成長呀~
車民載怎么反省也沒反省到本質······不還是自我中心地在理解嗎?女同事的“和稀泥”式回應怪怪的,感覺這里處理稍微有一點牽強了。
按照他這個覺察的程度,讓我感覺后人也很難“乘涼”······
其實吳珍和民載的感情問題,也不是無解的,就像辛睿恩在電臺里說的那樣:“有不舒服就說出來,我就做個敏感的人吧,就想做是我學到了保護自己的方法,戀愛本來就是這樣,不是我了解了對方,而是發(fā)現(xiàn)了我曾經(jīng)不了解的自己,讓我自己能夠活得通透?!?/span>
雖然吳珍和民載已經(jīng)說得太晚,沒法挽回了,但是從戲劇反觀現(xiàn)實中自身經(jīng)歷的親密關系,也許會是個不錯的小提醒吧?關注自己的情緒、創(chuàng)傷、渴望和需求,哪怕敏感一點也無妨~
前兩天看了這部獨幕劇,意外的很有意思。喜歡看韓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某些韓國編劇對人生對情感有深刻成熟的思考,并且這些思考能通過他們的作品很好傳達給觀眾。
究竟什么是愛情,我也曾經(jīng)很困惑,有時候哪怕在一起一年兩年,心里也會困惑自己是不是真愛這個人。
看豆瓣上也經(jīng)常討論分析,自己的另一半這樣那樣條件,要不要在一起,要不要分手。
我想如果對一個人一二三四條條分析透徹再決定要不要愛,這應該不是愛情,這是利己主義的權衡利弊。如果有天遇見一個人,無法自控的受他吸引,眼里總是關注到他優(yōu)點,哪怕他有這樣那樣不足,也總會為他找各種理由忽略不計,這是愛吧,愛應該是instinct引導。
當然現(xiàn)在都管這叫“戀愛腦”。
但是愛一個人他也喜歡我就該在一起嗎?就可以一直幸福的生活嗎?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這部劇里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就在于,愛情只有在相互珍惜相互愛護相互給予的環(huán)境下才能長久健康的維系,才能給雙方帶來幸福。
所以對于那些自己愛過,卻無法珍惜愛惜自己的人,跟他們好好道別吧
世界上真的有直男嗎?“珍惜”是一個學生教會老師詞語!他珍惜你嗎?直男會對自己珍愛手辦、游戲機下手這么重嗎?都是胡扯,沒有什么直男,真的只是愛的問題!他為什么來復合,女主不給他機會?因為女生對于他而言只是一個玩具,雖然不是最珍愛的那個,但失去了(他認為是被別人奪走了),他怎么會甘心!一個內心驕傲,從小到大都以自我為中心的高富帥怎么會甘心?其實他的發(fā)小才是“人間清醒”,而女主只是被他表面的“高富帥”所蒙蔽。男主和她在一起三年了也沒有考慮過將來,此時還不撤退更待何時?
看到7.9的評分,于是趕緊下載來看一下,畢竟一部愛情電影能夠上8分,那是接近于經(jīng)典的存在,看了之后只能說雖然是一部不錯的愛情電影,但是遠沒有到8分的程度,7分也許是較為中肯的評價。
女主角因為一次腦瓜崩,開始由此反思兩個人的愛情關系中一直不被珍惜的錯位,從而意識到是彼此都不愛了,然后堅決分手并迎接珍惜的自己的新愛情。劇情極其簡單,貴在彈腦門的設定,如同一次醍醐灌頂?shù)挠X醒,讓得過且過的情侶意識到愛情出了問題。當然,這應該是一部女性觀眾感同身受遠多于男性的電影,在戀愛久了的情侶中,應該不乏這種忘記無微不至關懷心疼女友的男友,理由諸如在一起久了、習慣了、工作忙等等。
作為男人,我也在反思,其實我也僅僅比男主好那么一點點而已,而大多數(shù)男人看了以后也會覺得似乎女主有點過于理想化或者吹毛求疵了,畢竟兩人在一起久了,平淡隨意會代替剛戀愛時的無微不至和小心翼翼。
對這影片的愛情觀我不置可否,我只能說愛情從無定式,兩個人認可的關系就是好的關系,無微不至有時候類似于客氣,而心里有對方的表現(xiàn)其實不僅僅是女主要求的那些,女人關注細節(jié),男人關注結果,特別是戀愛轉向婚姻時,我也不知道哪種算好。很多人說,愛情到婚姻以后就是親情,也有人說,兩人能過好一輩子是因為合適,我還沒到那個階段,但對我來說,不折騰不內耗的兩性關系應該是最適合我的,畢竟生活已經(jīng)很累,如果兩人一起還要勞心費神操心如何才能好好相處,那一定不是合適的一對。
性格從不是兩性關系最重要的,性格和外形可能決定兩個人能不能在一起,而觀念卻決定了能在一起多久,大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小到愛情觀、消費觀、婚姻觀、育兒觀,每個觀念的不合都意味著沖突,就像電影里的男女主一樣。男主和女主截然不同的觀念導致他們對愛情的期望是不同的,而女主一次次的郁悶失落累積成了積怨,在壓抑以后因為一個腦瓜崩而爆發(fā),她想起的是男主每次吃飯時從不問她的喜好,是男主下雨打傘時從不多往她的一方傾斜雨傘,是彈腦門是無比用力的毫不心疼,是很大的事兒嗎?似乎也不是,但就是這些讓她逐漸不愛了,而她也覺得這是男人不愛自己的表現(xiàn)。這是他們愛情觀的分歧,而在性格上,他們一直覺得相處挺有趣。
而那個體育老師的出現(xiàn),小心翼翼的表白,不打擾的追求,時時處處的保護,正是她期望的心疼自己的男人,只是,我會不自覺的想,幾年以后,兩人熟悉得像自己的左手右手,是否還會如此相敬如賓,至少我覺得現(xiàn)代人很難做到。
好了,說回電影的總體請假,值得一看,但遠不及日本那部《花束般的戀愛》深刻而寫實。
「愛情」是韓國電視劇非常擅長的題材,無論是現(xiàn)實主義還是奇幻類型,韓國編劇對愛情題材的切入視角總是十分獨特。
最近看了一部韓國獨幕劇《彈一下腦門對分手的影響》(以下簡稱《彈腦門》),內容是非常簡單的愛情三角戀的故事,但由于加上了「彈腦門」的噱頭而顯得不那么俗套。該劇僅有一集,60多分鐘,豆瓣評分8.2。
獨幕劇是戲劇作品的一種形式,全劇的情節(jié)要在一幕內完成,結構緊湊,戲劇沖突要求迅速展開,形成高潮后戛然而止,沒有分場也不換布景,著名的獨幕劇有約翰·沁孤的《騎馬下海的人》等。后來電視劇興起之后,獨幕劇的形式也應用到了電視劇中,一般就是一集,像我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就是獨幕劇。
電視劇領域的獨幕劇與影視短片的區(qū)別在觀感上并不大,是在電視藝術新興時期的一種嘗試,后來當我國的電視藝術愈發(fā)成熟,長篇電視劇興起,獨幕劇逐漸消失了。不過,韓國還保留著拍攝獨幕劇的傳統(tǒng),KBS、MBC每年都會播放大量的獨幕劇作品,甚至KBS2在周末的時候還有《特別獨幕劇》的節(jié)目,每周末的晚上都會播放各種獨幕劇。
獨幕劇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需要有一條清晰明確的主線,非常集中的人物關系?!稄椖X門》雖然只有60分鐘,發(fā)生在三個主要人物之間,常用的場景也僅有兩三個,但許多觀眾在看完之后竟然覺得非常治愈和感動,也有人能夠在其中清晰地看到愛情的意義,那么該劇是如何做到的呢?
「彈腦門」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彈腦門》講述的是女主中學保健教師吳真與男友在一起多年,但卻突然和男友提出了分手,而在學校內她卻被體育老師車民在追求,與未被愛情開化的車民在產(chǎn)生了一段現(xiàn)實共鳴羅曼史。
或許是由于時間的限制性,吳真與男友的矛盾并沒有非常明確的鋪墊,因此吳真突如其來的分手不僅讓劇中的男友措手不及,也讓觀眾不明所以,而她的理由更是讓觀眾摸不到頭腦。
任誰都會覺得一定是女主愛上了別人,尤其是在學校還有帥氣的體育老師小奶狗追求,同學們也很喜歡磕體育老師與保健老師的CP。
不過在出片名之前,一些細節(jié)都映射出兩個人的這段關系是錯誤的。
因為男友經(jīng)常彈女主的腦門,女主提出了分手,乍一看感覺女主很「作」,但細品之后卻發(fā)現(xiàn)。女主離開男主并非是因為一次簡單的「彈腦門」,而是讓她想到了兩個人相處的很多細節(jié),她的離開無非是因為失望攢夠了。
劇集開篇這對情侶還是很甜蜜了,女主下班回家開始與男主親熱,不過事后兩個人躺在床上,女主跟男主分享她在學校的事情,男主卻背對著女主假裝睡覺,對女主說的事情毫無回應,之后又突然看了一下時間稱足球賽開始了,接著就去客廳看球。
女主迎合男主,也過來客廳一同看球,女主也非常興奮,看來看球似乎是二人的共同愛好。隨后,男主喜愛的球隊贏了,便要求女主履行約定。以球賽打賭似乎是二人的小情趣,賭輸了的人就要被彈腦門,可是男主毫不手下留情,彈完后女主的腦門紅了一片。
女主從這件事情中得出了結論——你不愛我。
愛與不愛都藏在細節(jié)里,相比之下,學校里的體育老師似乎給了女主想要的關愛。兩個人走在路上的時候,路邊的廣告牌掉落了下來,體育老師很自然地守護了她。當女主與體育老師吃飯的時候遇到了前男友,前男友還想著要把女主欠下的彈腦門還給她,體育老師在沒有任何立場的前提下替女主挨了好幾下彈腦門。
兩個男人對比之下,女主選擇體育老師自然是更好的選擇,前面所謂的「作」人設也不復存在了。可是在該劇結尾,女主與體育老師的結局也并不明朗,導演采用了開放式的結局。
女主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態(tài)度又讓觀眾開始迷惑了起來,不過這樣的「作女」人設卻沒有遭到觀眾的不解,反而有許多女性觀眾表示理解。女主對待愛情的果決態(tài)度,讓許多迷失在愛情里的觀眾更加看清愛情的本質和真諦。
韓國獨幕劇十年發(fā)展史
韓國電視劇中除了長篇電視劇之外,還有日日?。ㄖ芤坏街芪迕刻於疾コ觯考?0分鐘),還有特別企劃劇(為紀念某個人、某個節(jié)日而特別策劃的劇集)、迷你?。▉碜杂趪獾囊环N劇),還有特別獨幕劇。
特別獨幕劇的集數(shù)未必只能有1集,但一般不會超過5集,還有許多是同一主題下的系列獨幕劇。由于其低成本、時長短等特點,已經(jīng)成為了許多新人導演、編劇和演員進入行業(yè)的試金石,現(xiàn)在活躍在熒屏上的許多知名電視工作者都是從特別獨幕劇中走出來的。
比如2013年播出的《天狼星》,其女主嚴賢京是第一次擔任女主角。
不過韓國獨幕劇大爆發(fā)是從2016年開始的,許多知名導演、編劇開始進軍獨幕劇,KBS開始制作獨幕劇的特別欄目,制作成本也開始增加。在類型方面,獨幕劇的題材與一般電視劇并無兩樣,關于愛情的獨幕劇數(shù)量是最多的,其次也會輻射到許多其他的類型,比如懸疑、音樂、醫(yī)療等。
2016年KBS企劃的《翻頁者》共三集,講述了曾在鋼琴比賽中獲得冠軍的天才少女在遭遇一次意外之后,人生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即便只有三集,但是該劇也邀請到了非常知名的編劇樸慧蓮(代表作品有《匹諾曹》等)執(zhí)筆,劇集中也有不少的反轉和跌宕。
音樂題材的獨幕劇在韓國是不少見的,另一部高分獨幕劇《給珍妮》只有兩集,卻獲得了豆瓣8.3分。
在獨幕劇日益受到重視之后,很多明星也會參演獨幕劇,可以說,韓國獨幕劇已經(jīng)愈發(fā)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系統(tǒng)。李鐘碩、申惠善在2018年共同主演過一部傳記獨幕劇《死的贊美》,講述的是韓國最早的女高音歌唱家尹心悳與劇作家金祐鎮(zhèn)之間的悲劇愛情故事。
去年韓國推出了一部GL題材的劇集《你好,德古拉》,可見韓國獨幕劇在題材的選擇上也是與時俱進的。
電視劇的發(fā)展在全國都具有一致性,都經(jīng)歷了「由短及長、由長到短」的過程。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及短視頻APP興起之后,短劇已經(jīng)成為了電視劇行業(yè)的新風口,而對于韓國來說,電視臺設立專門頻道播放獨幕劇是頗具特色的。
「內容為王」的口號已經(jīng)喊了太多遍,劇目的長短只是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根本上還是需要有優(yōu)質內容的支撐。獨幕劇由于篇幅短小,實際上對劇作會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是為何韓國獨幕劇的數(shù)量即便很多,但優(yōu)質內容較少,評分超過8.0以上的更是鳳毛麟角,更別提會有9.0+的高分劇。
獨幕劇的存在是適應于市場變化的,現(xiàn)代觀眾的時間更加有限,《大長今》這樣的長篇巨制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下的年輕受眾了,觀眾們更喜歡節(jié)奏緊湊、劇情集中的劇目,因此獨幕劇更需要編劇的功力,這一市場的狀態(tài)會吸引更多有實力的劇作者入局。另外,除了資本的吸引力以外,獨幕劇可以發(fā)揮更大的腦洞,切入點可以更加奇特,也便于編劇進行一些新奇想法的嘗試,而且這種嘗試即便失敗也不會浪費太多成本。
國內實際上也有兩三集的精品迷你短劇存在,比如優(yōu)酷的《女孩們在那年夏天》,不過這一市場并沒有更好地得到開拓,而且這種劇集的企劃幾乎是平臺主導的。韓國的獨幕劇創(chuàng)作模式是值得國內借鑒的,基于抖音等平臺的豎屏短劇之外,我國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形式還應發(fā)揮出更加多樣的可能性。
彈一下腦門對分手造成的影響
首先我覺得這個題材是有意思的,因為彈了一下腦門,才讓女主回想在這段三年的愛情中,其實沒有被好好地珍惜過。但是后來的劇情就有點拉胯,我是沒看懂。
女主跟男主說,“我愛過你,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不愛了。一直以來我以為只有自己不被愛著,但其實我也不愛你?!保ㄊ裁匆馑??深深疑惑:愛是什么?女主怎么確定的?)
男主真的不愛女主嗎?后面他說他只是不會表達(人設的一種美化?)
包括體育老師說他媽媽那段,他媽媽很漂亮,爸爸是很普通的人,是媽媽提的結婚,然后爸爸把她當成很珍貴的人……(在表達什么啊???)
后面女主媽媽又出來說,雖然你爸爸隨意地對我,但他又看不得別人隨意地對我,這些都是我的膽怯,我的選擇,我不后悔。但最后一個鏡頭,女主媽媽還是受到女主的影響,跟他爸分開了一段時間。
真的沒有太懂導演想表達什么(等下去看看別人的評論)。好像有控訴,又有合理化,模模糊糊。所以,女主就要找體育老師那樣的,把她當成很寶貴的人?emmm
但我覺得,自私?jīng)]有那么嚴重,可以溝通的對吧?同時又覺得(影片女主的觀點),真正愛一個人是會發(fā)自內心地去愛護她,而不是要求你做什么才去怎么做……但我又想說,也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要怎么去愛一個人的。
好叭,我當時也是這樣為他辯解的……但其實,他知道的,對吧,只是因為是我,才這么隨意……
女主所控訴的男主,跟他很像,只考慮自己,只點自己愛吃的菜,不聽我說話,忽略我的負面情緒,不愿意我影響一點他的日程安排……現(xiàn)在想為什么我會和這樣的人在一起這么久,但是當時,事情正在發(fā)生時或者說我正愛著他時,是沒有辦法辨別的,或者說是,不愿意承認和接受的。直到某個契機,比如疫情長假,比如對另一個人的期待,讓我回頭去看這段感情,才發(fā)現(xiàn)有多不對勁。
突然get到了,女主說的“不愛”:因為以前我愛你,所以不在意你如何對我,但是現(xiàn)在我非常清醒,不愿意再受這樣的對待,是因為,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
不懂,也許作者也是懵懵懂懂,在記錄當下她自己的一個決定而已。
體育老師真的是我的天菜 他竟然說自己不好看?甩前任十條街好吧!??真誠直白坦率 現(xiàn)在真的還會有這樣的男人存在嗎?多數(shù)男的都是Ex那種自私且不知吧??演員演的真好 短小又溫馨治愈的小短劇 一個小時 如沐春風~
啊…體育老師太可愛了??
被標題吸引,是個筆觸細膩的編劇,也是個不經(jīng)意間探討親密關系本質的好本子(不虧是獲獎本),能找到那個愿意傾聽自己的話且珍惜自己的人會不會很難呢,而一旦發(fā)現(xiàn)兩個人不合適而選擇分開是否更難呢?希望在生活的某一次彈腦門事件后,理智思考,勇敢抉擇。
喜歡你跟喜歡跟你在一起是不一樣的
女主前男友就是那種很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從不在意別人也從不尊重別人的類型,從來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還會反過來指責女朋友小題大做太能作,問就是你說的對我改我改你還要我怎樣?還好女主最后堅定離開沒有搞舊情復燃的戲碼。有些獨幕劇短小精悍以小見大比電視劇好看太多了。
是的,沒有一個男孩兒會使勁兒彈自己喜歡的女孩腦門兒。
當你感覺不到愛意就是要分開 愛勉強不來
哪里可以看哦
因為我愛你,所以你說,我可以改。不,我不要你改,我要的是你發(fā)自內心地去做這些事,而不是因為我想要,所以其實你并不愛我。這件事,有些人這輩子都不可能想得通。
女生真的都是顯微鏡和記錄儀,多小的事情都會一直留在腦子里,被荷爾蒙沖昏頭腦誤以為喜歡你的時候可以放下不提,一旦清醒之后,一下子在腦海里爆發(fā)的時候,想起他沒那么愛你的瞬間的時候,發(fā)覺他比起自己根本不在乎你的時候才會意識到之前的所謂的愛都是錯覺。人與人之間,還是沒那么自在好,習慣擁有的東西,不會去珍惜,但是失去失去又不甘心,并且察覺危險的時候會變成自己也不曾了解過的壞人,妄圖推卸責任,最后也只能黯然離場。會有例外的吧,極少數(shù)的例外,一定要有才行啊。
不得不說,獨幕劇真的都挺優(yōu)秀,短而精,還有一定的共鳴。兩個人三年的感情沒有鋪開講,卻在對話和回憶中體現(xiàn),三言兩語給出重點。愛情會有,但是也會死去,只是當事人察覺不到罷了。于是,又變成兩個獨立的“我”,而付出多的那一位,則感受到了孤獨。最終明明沒有第三者,關系走到了盡頭。這就是“彈一下腦門對分手的影響”。結尾更傾向于破鏡重圓,然而想了想,又覺得立不住腳,秉性難移啊,誰又真的能做到為某個人改變性格呢?體育老師自述時就說了,他和父親一樣,不善于表達,然而卻跟著心走。所以,他注定是珍惜女主的那個人。這樣,果真完美了。
3.5星。體育老師好溫柔,男主雨中的樣子真的很容易讓人心軟
原來劇名真的就叫這個啊哈哈哈有點可愛,還挺短是電影吧。細節(jié)這個東西,我說了你才做,它就會變得很廉價,我說了你還不做,我自己就變得很廉價。所以有心的人不用教,沒心的人教不會。所有的離別都是蓄謀已久,攢夠了失望就離開吧~
愛情里的種種從彈腦門以小見大,韓國人還是很會寫劇情的,其實這個故事復合也可以。辛睿恩演技有進步,??是動了嗎,最近ins依舊很美,估計是尷尬的恢復期????。支持妹子走出網(wǎng)劇再創(chuàng)高峰。
如果早點出這部劇 早點看到這部劇 我應該就不會把2020年的難過帶到2022年了吧
人會因為失望攢夠了而離開,也會因為被細節(jié)感動而喜歡。
誰會那么用力彈喜歡的女孩腦門?。?/p>
還挺好看的。演員也都不錯。我是覺得,這個電視電影拍得比什么寄生蟲都要好。
我想現(xiàn)實里男主這樣的人看了這部戲大概也不會想到:啊原來我是這樣的嗎
意外好看不錯的中體量片子,通過彈腦門這個看似無關痛癢的小行為,延展出分手的決心以及延伸出來的男女相處間的“自我”與“自私”。編劇還是比較溫柔的,沒有絕對的壞人,每個人在結尾都有了成長,每個人也都嘗試去真誠積極的溝通,沒有落入狗血俗套,這一點很好,并且諸如女主和怒住母親的對話戲,都擴展了一些新的角度去解讀兩性關系,女主的分手也大方得體,理性不失溫度,是一個非常有“內容”的劇本。幾個主角都非常養(yǎng)眼,表演也松弛自然毫不做作。小巧有味道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