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欲睡與酣暢淋漓。
該怎樣用一種潑墨般肆意的手法去繪制一幅關于青春的膠卷?汽水罐被狠狠捏扁的質感,汗水順著臉頰流下的焦躁,純粹到發(fā)燙的笑容與毫不真實的,關于離別的黃昏?青春是一個最俗套也最簡單的作品題材,但是關于它的故事卻少有人能真正講得驚艷。藝術的欣賞是否存在門檻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觀眾到底能通過哪些細節(jié)和指標來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出色?但我相信“不明覺厲”的體驗是大多數(shù)人都經(jīng)歷過的,有些故事乍看之下無法讓你準確地說出它到底牛逼在哪里,但你就是知道它是如此狂拽酷炫——比如《FLCL》,就是這樣一種故事。
平凡而羞澀的少年直太,與整天黏著自己的小姐姐真見美平和而默契地相處著。然而真見美只是直太哥哥的前女友,哥哥則是他們共同的偶像——那個已經(jīng)遠赴美國的,完美而優(yōu)秀的大人。真見美就像一只慵懶的小貓一樣,喜歡蹭著直太撒嬌,整天嘮叨一些不明所以的曖昧話。傲嬌的直太雖然總是擺出一副抗拒的臭屁臉,但內心其實十分在意和享受這種氛圍。除了一座巨大的熨斗形建筑整日彌散著蒸汽,讓被籠罩著的小鎮(zhèn)顯得如夢境一般不太真實之外,在這里你看不到任何超出常識的意外狀況。直到某一天,出現(xiàn)了一位看起來就不像是正常人的大姐姐晴子,這個瘋狂又漂亮的女人徹底打破了小鎮(zhèn)的平靜。她先是騎著摩托狠狠地撞到了直太,讓他的腦袋上出現(xiàn)了一個無法消除的大包,晴子把這個后遺癥稱為“FLCL”,即“思春期心理因素皮膚角質癥”。
每一次直太的FLCL癥狀發(fā)作時,他的腦袋就會開始疼痛。先是從額頭里生出了一個長著電視臉的機器人健次,后者在一次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之后并沒有消失,而是成為了直太家的保姆。這之后直太的生活便開始了無窮的麻煩和意外——額頭上的角時不時地生出,甚至有時還會長出貓耳,而最終發(fā)作時總會從他的腦洞里誕生出各種巨大的機器怪物。接著晴子會從他的額頭里取出一把吉他作為武器,或是直太被那個電視機器人一口吞下合體,然后開始與這些獵奇的大怪物展開激戰(zhàn)。再后來,真見美收養(yǎng)的小機器也長成了吞噬一切的大怪獸、追蹤晴子的神秘組織出現(xiàn),領頭的是一個貼著海苔當做粗眉毛的男人、毀滅世界的太空襲擊開始威脅小鎮(zhèn)、而直太發(fā)現(xiàn)住在家里的晴子居然與老爸發(fā)生了不可描述的關系......
光看這段簡單的介紹,也足夠讓人領教到本作莫名其妙的劇情了。事實上,即使花費更長的篇幅,《FLCL》的劇情也基本無法用文字解釋清楚。它最大的特點在于,作者從頭到尾就壓根不屑于去解釋任何設定和背景,伴隨著大量激情帶感的搖滾人聲BGM,劇情就像真正意義上“信馬由韁”一樣瘋跑著前進。作畫一會兒是幀數(shù)爆炸的特寫鏡頭,下一秒就變成了配音的漫畫線稿。全程棒讀的聲優(yōu),變來變去的畫風,以及核潛艇都拉不回的劇情發(fā)展。在每一集都爆炸的信息量面前,觀眾根本沒有余地喘口氣好好梳理一下這個故事到底在講什么鬼東西,但卻又不由自主地跟著這股帶感的節(jié)奏,根本停不下來地繼續(xù)欣賞著直太那被攪得雞飛狗跳的生活。
其實,《FLCL》是一部只有6集的OVA動畫,如果你愿意,只需花上兩個小時就可以一口氣補完它。它誕生于17年前,也就是那個未知的朦朧與迷惘的現(xiàn)實交錯的世紀之交。前后不著調的情節(jié),狗屁不通的展開,隨心所欲的畫風,莫名其妙的主題......這些表象的背后,是一群天才們不受任何束縛,肆意發(fā)揮的前衛(wèi)實驗,它確實是一部被低估和埋沒了的絕妙佳作。
還是來看看它的創(chuàng)作者到底是一群什么家伙吧——鶴卷和哉、小倉宏昌、庵野秀明、夏戶洋司、今石洋之、貞本義行、光宗信吉......如果對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還不夠熟悉,這群人之前參與過的作品有:《EVA》、《攻殼機動隊》、《王立宇宙軍》......這下你該明白我的意思了,世紀之交時的GAINAX就是這么牛氣沖天的存在。這幫天才們并不滿足于用晦澀深奧的科幻啟示錄把唬得觀眾們一愣一愣的,而是又選擇了一個特立獨行的故事來迎接新千禧的到來。
《FLCL》真的那么難懂嗎?不,比起那些在科幻和宗教元素上裝神弄鬼的前輩,它的主題簡直不能再親切了。當我們不去糾結細節(jié)設定,不再局限于情節(jié)本身,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就這么毫無保留地出現(xiàn)在眼前。一個懵懂的少年,在被一個成熟大膽的性感姐姐狠狠砸了一次頭之后,長出了突起的巨角,然后幻化成機器人開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而狂放的戰(zhàn)斗。把這句話再好好讀一遍,告訴我你想到了什么?
熨斗狀的巨大工廠象征著腦中荷爾蒙的閥門; 煙霧彌漫象征著青春期性意識覺醒前蒙昧的精神世界; 真見美的縱火癖象征女性渴望被愛的欲望; 電視機器人象征直太成人的理性; 怪物機器人們象征直太的原始欲望與沖動; 睛子象征外來的性刺激,推動直太進入青春期的直接動力; 電吉他象征男性生殖器; ......
事實上,所有這些隱喻是如此的明顯,讓解釋本身都顯得多余。其實看起來亂七八糟的故事,充滿了可以考據(jù)挖掘的細節(jié)。只是如果要這樣去一個個還原出所有含義和象征,反而會成為一種本末倒置的舉動了。動畫的中文譯名叫做《特別的她》,所以這依舊是一個“boy meets girl”的命題。故事里至少有三個關鍵的女性——青梅竹馬的真見美、天外來客晴子,與一直暗戀直太的女班長。這個“她”指的到底是誰呢?其實三者皆是。一切荒誕而熱血的情節(jié),都是直太的性意識與成長的具象化。真見美是直太的第一個女神,她可愛卻懶散,抽煙,逃課,甚至喜歡縱火。她整日黏著直太親昵,但在直太經(jīng)過數(shù)次戰(zhàn)斗開始膨脹之后,主動想要親吻她時,卻選擇了拒絕,讓后者突然意識到自己所謂的變得更加成熟和強大,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原來她真正崇拜的,一直還是直太的哥哥。真見美自己也只是個在成長中的、缺乏安全感的天真少女,同齡的女生總是會比男生早熟那么一點,可也就是那么一點點。
晴子是個全身上下都魅力爆棚的女性,沒有任何一個思春期的小男生可以在這種人面前移開目光。她的武器是搖滾范兒十足的貝斯;她第一次見面就給直太來了一次毫不客氣的人工呼吸;她主動搬進直太的家里并試圖占領哥哥留下的床位;她喜歡穿著護士裝玩制服誘惑;她騎著摩托到處飛奔,用貝斯把巨大的機器怪物們砸回原型;她毫不掩飾對于直太的肯定和夸贊,就像她同時也毫不掩飾地強調直太始終還是個孩子一樣;她與直太那個窩囊猥瑣的父親當面調情......就是這么讓人又愛又恨,正如我們十幾歲的年少。第二性征的發(fā)育,狂躁心緒的懵懂,我們第一次覺醒了某種意識,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某些東西的吸引力。無論是愛情還是夢想,無論是對于身體變化的困惑還是對于渴望成長的無力,晴子只不過是少年們那個仲夏之夢的代言人。而憧憬著晴子的少年們,也不會想到身后同樣會有女班長那樣的女生,以一模一樣的表情在憧憬著自己的背影。
至于那些大人們,他們的外強中干統(tǒng)統(tǒng)在這個故事里被暴露得體無完膚。作為成熟大人的父親得意地與晴子調情,讓直太嫉妒無比,但事實上卻只是一個被控制的傀儡皮囊;女班主任整天強調著“禁止下流!禁止下流!”,卻根本壓制不了直太FLCL癥的當面發(fā)作;追捕晴子的特工頭頭,看上去威武的濃厚眉毛其實是兩片海苔。而相較于直太那把威力無窮的神器,晴子從他腦中取出來的,只不過是一根鉛筆大小的迷你吉他......這些給少年們施加禁欲與壓抑的成年人,原來一個比一個更虛張聲勢。
所有的狂妄與肆意,終究還是屬于年輕的力量。這一次,拯救世界的又是少年。觀眾可能會發(fā)現(xiàn),如果把那些定時出現(xiàn)的、奇形怪狀的怪物機器人稱做使徒,簡直毫無違和感。可是這一次少年不需要被逼著坐進紫綠色的巨大機器人里面,這一次沒有令人惱火的頹廢和糾結。盡管其實這二者都是真實的成長,但直太不是碇真嗣。他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去經(jīng)歷,一種陽光燦爛的方式。最終,面對從天而降的衛(wèi)星,直太在晴子的幫助下,就像當初崇拜的哥哥一樣,打出了“最完美的一擊”,成為了拯救世界的主角。可是這回,曾經(jīng)被迷得神魂顛倒的他沒有答應晴子的邀請,沖動地跟著她去宇宙中冒險,而是選擇穿上校服,回歸平凡的日常。就像敏感傲嬌的女班長終于戴上了眼鏡面對真實的自己,懵懂隨性的真見美也逐漸擺脫對直太的依賴開始了新的生活,在故事的最后,這群少年少女終于漸漸長大了。一切喧鬧荒誕的傳奇過去后,平凡小鎮(zhèn)一切如故,但其實一切都已經(jīng)改變。
無論電影還是小說,總有人說青春題材太過矯情爛俗,但或許是因為大多數(shù)作品壓根沒有觸及真實的青春。這大概就是《梔子花開》、《匆匆那年》與《陽光燦爛的日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最大的不同。所謂青春,不是靠著白襯衫、單車、香樟、撕逼、畢業(yè)、分手這些矯情意象簡單粗暴的堆積。而是看這個故事是否真正觸及到了成長本身,真正展示出了那一段人生中最寶貴的迷惘、苦悶、快樂與驕傲。無論是真實改編還是天馬行空,故事是曲折離奇還是不明所以,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每個人的自己的故事都不一樣,所以《FLCL》不是靠著可以代入自己經(jīng)歷的寫實劇情去打動觀眾,真正讓我們產(chǎn)生共鳴的,是這一種情緒和回憶,是這一段時光本身。
不是平淡的開水,也并非醇厚的老酒,《FLCL》更像是炎炎夏日里,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一罐可樂。伴隨著窗外單調而聒噪的蟬鳴,你能清楚地看到瓶壁上細密的水珠,就那么靜靜地在陽光下閃爍著。一切靜止著是那么地完美,昏昏欲睡??芍灰乱幻?,掀起拉環(huán)——
呲啦——
肆意奔放,酣暢淋漓。
符號和隱喻,實驗性和搖滾范,無厘頭與荷爾蒙,天馬行空卻有情有義。這是一群才華橫溢的動畫大神們的實驗性先驅作品,也是他們獻給二十一世紀的少年少女們的青春贊歌。每一個正在經(jīng)歷著青春期,亦或是已經(jīng)處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年輕人,都應該親自去體驗一下這個故事。本作無論作畫、分鏡還是BGM,都非??季?,藝術感十足。至于故事本身,不同于晦澀的科幻或深刻的人性,為了挖掘所謂的內涵而裝逼在此處變得毫無意義,只要看到了那些共鳴和內核,每個人都能從中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成長。即使最終你也是一臉茫然,也無妨就單純地釋放自己的壓力,跟著這天馬行空的劇情high上一把。
畢竟,這就是GAINAX自己用行動做出的表率。沒有拍不出來的青春張揚,只有自甘墮落的平庸諂媚。這群瘋子腦袋里燃燒著創(chuàng)新的火苗,眼睛里閃爍著夢想的靈犀,永遠不滿足于舊日的輝煌,永遠不向愚昧的社會妥協(xié)。在可樂的飛沫和吉他的喧囂中一往無前,向著熱血和藝術頂禮膜拜并身體力行。沒人氣就沒人氣,看不懂就看不懂,當一群創(chuàng)作者以完全不迎合任何人的態(tài)度來進行創(chuàng)作時,他們的能量才是最可怕的。沒錯,我們是不可能用吉他打出一記本壘打來拯救世界,但卻可以用一次刻骨銘心的成長來拯救自己。就像小鎮(zhèn)中心那個巨大的熨斗一樣,每當直太發(fā)作時都會噴薄出的唬人的蒸汽與白煙,但高壓終究無法熨平所有年少的棱角,就像白霧無法永遠包圍住這個混沌的伊甸園一樣。
“一直待在這濃霧的城市里面,就會讓人忘記外面的世界。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事物,在這個理所當然的世界里面,我會慢慢的習慣,用一生去搏取死亡的每一日。但是晴子就在我身邊,所以我不會忘記,除了這里以外,還有外面的世界存在?!薄碧?/span>
FLCL到底是什么意思?Furi Curi?揉捏女孩子胸部的擬聲詞?略顯狂放而幼稚的性啟蒙?First Love Cyber Love?象征初戀和啟蒙的真見美,與對應網(wǎng)戀與臆想的晴子?——其實就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罷了。自命不凡、胡思亂想、春心懵懂、渴望認同......這不就是每個人十幾歲時自己主演的故事嗎?誰都會有想用吉他給這個操蛋的世界狠狠來上一記的時候,但是最終只有少數(shù)人能找到能夠不卑不亢地跟這個世界好好談談的方式。事實就是,每一個慕名而來被無厘頭的劇情弄得不明所以的觀眾,無論他們看懂了多少,最后都不會對這個暢快淋漓,荷爾蒙十足的故事感到失望。周杰倫在《晴天》里這樣唱過——
沒想到,失去的勇氣我還留著。
觀眾遲早會在某一瞬間看懂這個故事,在這個喧鬧荒誕而晦澀含混的外殼里面,在大費周章卻良苦用心的折騰之下,是這樣一個純粹而真誠的主題——成長。這時,我們才大概終于能體會到一種眼角發(fā)燙的感動,和嘴角控制不住弧度上揚的莞爾。在你以為自己已經(jīng)不回去那個被霧靄籠罩、荷爾蒙彌散的小鎮(zhèn)時,在你已經(jīng)不相信自己還能記起那個天空清澈、濕熱懵懂的夏天時,一個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單詞卻向你證明并非如此。無論經(jīng)歷了怎樣的草木拔節(jié),物是人非,你曾經(jīng)歷過最酷的成長,其實一直都刻骨銘心。
我們至死都是少年,所以,請熱血到最后一刻。
不同于許多將這部動畫解讀為青春的觀點,在我看來這部動畫在青春的表象之下運行著一種彌賽亞與謊言的結構——這一結構不僅潛行在這部動畫之中,還潛行在我們青春的妄想之中。就在第一話開篇就提到的“不會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有理所應當?shù)氖虑樵诎l(fā)生”,正是這句話構成了彌賽亞的起點。
第一話開篇是直太與麻彌美的互動,在這一互動中表明了二人的親密關系,并且提供了兩個貫穿全篇的隱喻——哥哥和棒球。哥哥在全篇中(尤其是在前四話)反復出現(xiàn),但是并不存在任何關于哥哥的直接敘述,他僅僅存在于直太的充滿崇敬的話語中。哥哥作為一個奇妙的人物參與到了動畫的運作之中,他既是動畫之中顯現(xiàn)他的位置,又常常表現(xiàn)為一個缺失,換句話說,哥哥是一個“空缺的意指”。這里意指承載了直太的欲望,他以哥哥作為自我形象的替代,并且享受麻彌美對直太-哥哥形象的混淆。而棒球這個意象主要在第四話中集中出現(xiàn),這個意象既是哥哥在場之顯現(xiàn)(哥哥是一個優(yōu)秀的棒球手,第一話麻彌美登場第一幕就是揮舞棒球棒),又成為直太欲望的一個表象,即想要像哥哥那樣揮舞棒球棒。這一意象意涵的其實是對于我成為哥哥那樣人的想法的轉喻。
回到第一話,我在和麻彌美的互動中點出了“我不喜歡喝酸飲料”的信息,這個信息在這里還未發(fā)揮作用,所以姑且不論。緊接著就是晴子向我的額頭進行了一次擊打,正是這次擊打使得直太頭上出現(xiàn)了角。
這一轉喻在后面的敘事中逐漸擺脫了起初的形象,成為了一個更廣闊的意指——欲望。這個欲望在第一話結尾時擺脫了創(chuàng)可貼的壓抑,以機器人大戰(zhàn)的畫面呈現(xiàn)了出來。
但奇怪的是這個欲望的能指總是在片尾時以一種拯救的姿態(tài)出現(xiàn),這種姿態(tài)在第二話結尾時達到了頂峰。伴隨著麻彌美脫口而出“ かみ ”,這個欲望好像不再是對象小a的追尋,而成為了一種別樣的東西,這個東西以基督教中的彌賽亞來稱呼是最為恰當?shù)?。彌賽亞并不是一個欲望的“大寫之物”,而是一個顯現(xiàn)卻同時消隱的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我們得到了一種類似于“得救”的情緒,這個狀態(tài)其實才是直太追尋的核心能指。
我們似乎可以在片中的人物關系中(麻彌美-直太,直太-晴子,麻彌美-哥哥,晴子-atomusk)發(fā)現(xiàn)人物的欲望關系,然后說這些切實存在的對人的欲望并不是一種彌賽亞。然而我們必須發(fā)現(xiàn)的是片中的每一個人物的欲望都沒有指向某一個人,或者說他們和欲指對象之間存在著一種恒定的不可能性。他們時常以那個切實存在的東西當作自己的欲望,但比起說這是欲望對象不如說這只是一個殘留的對象小a(他們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欲望對象是存在的,相反是一個對象化的精神體,這是一種“典雅愛情”),真正的欲望總是超出其外的,并指向一個幻無,這只能用彌賽亞來代指。
回到文本本身,與彌賽亞相關最明顯的顯然是麻彌美,第二話集中講述了她的故事。在第二話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麻彌美由于過去的創(chuàng)傷和得救,一直期盼著“神”的來臨(神顯然也是一個能指),這個“神”的形象由哥哥的能指來填充。第五話中直太自以為自己拯救了小鎮(zhèn)(第四話的情節(jié)),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大人”,麻彌美對神的期盼也應當降臨在自己的身上。然而事與愿違,他發(fā)現(xiàn)無論他是什么樣的,即便他可以成為麻彌美曾經(jīng)認為的那個“神”,也無法成為麻彌美的欲望對象。這種結構在片中呈現(xiàn)為哥哥和哥哥的替代品的關系,但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到了,哥哥是一個空缺的能指,因而這其實就是一個對于虛空的欲望。這一虛空的欲望之所以無法取代并不在于哥哥,而在于欲望對象本身就不存在,因為欲望對象本身不存在(這一空無的所在在第六話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所以無論那個能指填充到了空無之中,都無法成為他本身。換句話說,麻彌美的欲望是超乎其外的,她所向往的是一種時刻,在那個時刻空無將具有實在的能指,而這種向往其實是一種“得救”,是一個彌賽亞結構。
再看晴子,晴子是全篇占據(jù)篇幅最多的一個人物,也是最重要的人物,她連結著非常多的意象。直太的欲望從第一話開始就處于一個被壓抑的狀態(tài),他的情感總是通過謊言的欲蓋彌彰和蠢蠢欲動的欲望之流來體現(xiàn)——這得益于全篇的整體的風格。他對晴子的感情在許多地方表現(xiàn)得近似于愛情,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其中流動的永遠是我與對象物的關系,換句話說,晴子在直太那里也是一個幻想之物。晴子這個形象不僅僅是直太的幻想之物,也是讀者的幻想之物,她連結著諸多意象(貝斯、摩托車、外星人、機器人),以一種神迷且超然的姿態(tài)成為了聯(lián)系作品和讀者的人物——讀者借由晴子這個飄忽不定的形象構造出了一個幻想之物。而讀者所作的和直太所作的其實是一樣的,或者說讀者將其所作的東西賦予到了直太身上,這也是閱讀得以進行的假設。晴子作為一個幻想之物在直太那里無疑是具有非晴子的意涵的,晴子在直太那里一個“得救”的轉喻。
早在第一話中,晴子的初登場就已經(jīng)暗示了晴子和哥哥這兩個形象之間的聯(lián)系。
在第四話中,晴子和哥哥一樣具有高超的棒球技巧,并且指導直太進行棒球訓練
第四話的結尾充滿了一種類似于“少年的第一個全壘打”這樣形式的隱喻,在第一話中再普遍不過的棒球到了第四話中卻因處于幻想結構之中被賦予了奇妙的涵義——“我”成為了“哥哥”。
但是又必須明確的是,直太認為自己成為了“哥哥”還僅僅是消滅了那個幻想的壓抑,但直太的欲望并沒有因此而消失。哥哥的形象使得直太擁有了一種喪失的感覺,從而始終以一種我之非我壓抑自身。但哥哥在形象在第四話之后并非是消失的,而是如同往常一樣在場,這樣,真正的壓抑并非哥哥的想象,相反,哥哥的形象是作為逃離壓抑的幻想而存在——當這個幻想不存在時,“得救”的欲望才會愈加迫切。
直太對麻彌美的欲求和對晴子近乎偏執(zhí)的向往都是這一情形的轉喻,幻想結構被更大的幻想結構所取代,曾經(jīng)化身為哥哥的希望和彌賽亞的召喚融為一體。無論是“哥哥”還是那個“想要和你一起走”的夢想,都是這種召喚的產(chǎn)物,這種召喚讓我們不斷尋求一個無定之天,不斷在當下感受著它的在場和缺席。彌賽亞不斷地在當下顯現(xiàn)自身卻又不曾來臨,它作為一個臨近的召喚結構統(tǒng)攝我們的時間。
第一話中提及的“不會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有理所應當?shù)氖虑樵诎l(fā)生”在第六話中得到了更全面的重讀,這其實隱藏著的并非是對當下的認同,而是對當下的不滿。正如同樣在第六話中直太表示感謝晴子讓他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這種更大的結構并非是“哥哥”可以比擬的,而這個結構的逃逸之線被直太賦予到了晴子身上。換句話說,晴子此時此刻并非是一個對象化的欲望對象,而是一個幻想之物,是一種“得救”的希望,是一個彌賽亞的召喚。最后直太的拒絕即是一種對彌賽亞的放棄,是一種極其可悲的“成長”。
正如許多人所說的那樣,《特別的她》是少年的幻想。但在這種幻想之中運行著的是一種在謊言的表象下被不斷移置的彌賽亞。彌賽亞作為幻想的起源和幻想的對象,它身處在一個在與不在的領域之中,它不僅僅是這部動畫所具有的,也潛行在妄想的海洋之下。正也是我稱之為“妄想的神様”的原因。
動畫配樂指南,,,
其實這種東西大人不愿看,小孩看不了,最適合大齡中二癥患者和早過了青春期卻仍然執(zhí)念滿懷的人士服用。簡而言之,就是給御宅們看的。所謂世界都是愛啊。ps:看的時候就覺得eva既視感滿滿啊
好片!意識流闡述青春就是暴走的性欲,6集幾乎內有一分鐘斷過朋克搖滾的bgm簡直就是叛逆的放肆!正在進入青春期的乖巧男孩對性與愛的慌亂,最終他進入了這個充滿叛逆和性沖動的青春期。另外作畫簡直是一群大神,第五話今石回印象最深刻
風格讓人想起《落葉》,內核卻仍是EVA那一套——青春、成長、少年、世界系,只不過這次換了一種更加荒誕、無厘頭的前衛(wèi)風格。G社+Production I.G絕對不可能搞出一部正常的動畫,沒看到一半都無法接受它奇特的風格,三分之二才揭示主題,最后一畫又牛逼閃閃得讓人淚流滿面。神動畫神原聲。
混亂不堪,后悔看了。居然豆瓣給了8.8的高分,(#‵′)靠。
從最開始直太和真見美在河邊的交流動作,BGM是枕頭的《one life》,這片子在我心中已經(jīng)有很重的一個分量了。接下來是不斷襲來的枕頭的音樂,高速的機車和戰(zhàn)斗時用的琴,各種沒法抗拒的因素,青春啊搖滾啊愛啊正太啊科幻啊,人設節(jié)奏酷得一逼。FLCL是什么,who cares!
OTAKU向的大沒譜動畫,一群人在一起胡說八道自說自話絮絮叨叨。鏡頭很前衛(wèi),情節(jié)很瘋狂,角色都很彪悍!。。。第一集就被小學生和女高中生的H情節(jié)震撼,我服了!宅叔叔們請用邪惡動畫拯救世界吧!!
6卷ova,2000年發(fā)售。代表舊世紀gainax最高制作水平的作品,監(jiān)督是eva的副導演和原畫——鶴卷和哉,大才子?。∵@是一部集合了gainax最優(yōu)秀和最有活力的人才制作出來的天馬行空的天才作品,沒有可以與之對比的類型動畫,憂傷而瘋狂。
新世紀青春期戰(zhàn)士
如何省錢?拍原稿
“‘再見了,直太’,說完這句話,真見美就退學了?!]有什么大事情,這都是一些平時發(fā)生的事情。和平常一樣在橋上走著,季節(jié)也照樣慢慢的變換著,為了成為攝影師而離開的真見美之后究竟變成怎么樣了,我也不知道。”放在墻角的吉他獨自發(fā)出了聲音。
一個關于青春期騷動和不安的故事。日本的小孩子發(fā)育的好早啊。各種符號都很有趣。
實在界崩潰,想象界作為感覺資料出現(xiàn),又被扭曲的社會認知整合為全新的形式,生活在無深度的分析止于關系的社會中總需要一個大他者來承認給予合形式的意義,宇宙也好六十年代也好……上帝曾生活在我們中,祂已經(jīng)走了,就是這樣。隱喻是小的,因為這就是生活其中的現(xiàn)實,上帝曾就在桌邊…油膩的悲哀。
內容比較空洞 但是2d動感表現(xiàn)力方面的確有出眾表現(xiàn)
第一回的奇怪的角和壓倒,第二回的大變身,是到第三話才徹底喜歡上這片子,每一集里面的吉他真是讓人嗷嗷嗷啊,恰到好處的配樂也是,GAINAX果然是GAINAX。雖然到頭來也沒明白FLCL到底是什么,foolycooly的卻是真正的青春,迷惘焦躁不安,爆發(fā)然后得以真正流淌。還是那句話說的最好,請用少年的愛和電吉他拯救世界
一句話:比起蜂蜜與四葉草,這部片更接近青春的本質!最喜歡的動畫作品。
華麗的惡趣味與科幻外衣下 還是關于愛與成長的青春劇碼
或許難以想象, 但這樣一部誕生于世紀之交, 充滿Gainax主創(chuàng)們個人喜好天馬行空的作品, 真的把近20年來99%的動畫按在地上摩擦. 作品講述了一個關于青春的欲望, 成長和愛情的故事. 在我看過的與青春有關的動畫中, 很少有比FLCL更酣暢淋漓的. 各種象征和意向的運用, 起初讓人覺得很難定位作品的受眾. 短短6集不到150分鐘卻好似幾天那么漫長. 不過仔細一想, 主創(chuàng)們其實壓根沒想我們理解故事, 而是讓我們去感受故事. 那種“不是很懂, 甚至莫名其妙”的感覺, 不正是“青春”本身嘛. 或許真正的成長并不是獲得越來越大的力量, 甚至不是越來越多的成功, 而是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成功時也愿意去揮棒的勇氣. 時?;仡^看看那珍藏在內心角落偶爾響起的吉他, 太美好了. The Pillows賽高.
8/10。神作和神經(jīng)病作僅一線之隔,無邏輯又情緒激昂,毫不相關的情節(jié)直接相疊加而不用任何過渡,把觀眾置于云里霧里。畫風的巨變在短鏡頭較多的部分體現(xiàn)明顯(比如漫畫腳本的插入),頭上角長出變形金剛是鋼鐵嫁接于人肉體的后現(xiàn)代式荒誕,棒球、摩托、貝斯、TV機器人,所有能想到酷的元素都組合進來了。
一部由日本動漫史詩級鼻祖半壁江山揮霍eva賺來的錢洋洋灑灑整整寫了120min可讀性為零的青春戀愛夢想主題曲。作畫神級,劇情負分。當作eva同人看心態(tài)會好一點。粉毛薰,紅毛香,男主嗣,機器麗,班長美,秘書律,海苔堂…無論在哪個世界里再見到你們,只要能再見到你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