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本來只適合慵懶的午睡和休閑的冰棍,但我實在是太喜歡《雨中曲》了,就來隨便寫點東西,像是喜歡《天堂電影院》那樣,兩者都是致過往與電影的一封情書,詼諧而曼響,恰如其分地輕。
無聲默片到有聲電影的跨時代轉(zhuǎn)折是一個無法言盡的話題,《singing in the rain》便以詼諧幽默的格調(diào)描畫了那個時代風涌變化下的潛流,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有聲電影取代無聲電影的歷史進程,其中暗含著關(guān)于電影工業(yè)變遷的明指與暗喻多如牛毛(比如當Don面向粉絲說出自己的座右銘“dignity,always dignity”,不知怎地,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柯達膠卷的衰亡史等一系列變遷,命運,永遠是命運),觀者自能會心,概不必說,本片如同一封寫給過往電影的情書般那樣意味深長。
于我而言,最令人動容的不僅是金·凱利在雨中快活浪漫的載歌載舞,更是影片中無處不在的對于舊日默片時代的懷戀心緒,它并不陷于狹隘自艾的憂愁,而通過忘情的歌舞與肆意的雜耍作為歡欣的紀念,這種舉重若輕的美德令人感激。
感觸之余,我也時常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自問,本片為什么要叫做“雨中曲”?這個名字的合理性在哪里?“singing in the rain”這首歌曲固然好聽,金·凱利的雨中踢踏舞也固然出色得那么有說服力,戴比·雷諾茲的歌聲如夜鶯婉轉(zhuǎn)……但是這些還是不足以說服我,電影的名字是揭示內(nèi)核的題眼,如果它不能作為進入全片更為恢弘圖景的鑰匙,那么它的存在便理應(yīng)受到質(zhì)疑。
直到我想起之前讀過的斯威夫特在《木桶的故事》里的結(jié)語,恍然間,我對于“雨中”有了一些全新的領(lǐng)悟。
在我結(jié)束本文時,我想懇求讀者一件事,求他不要指望從這篇文章的每一行或每一頁中都可以得到同樣的樂趣或知識,求他稍許酌量到一點兒作者的及讀者自身的壞脾氣和一陣陣短暫的單調(diào)遲鈍,求他鄭重地捫心自問,倘若他在惡劣的天氣或者在陰雨的日子里在街上行走,是否會承認,人們從窗子里安安逸逸地評論他的步態(tài),嘲笑他在這種時刻的衣著,是公平交易。
——斯威夫特《木桶的故事》
確實,在惡劣的陰雨天氣里,櫥窗內(nèi)的人安安逸逸地評論雨中人的步態(tài)是極其不厚道的,那些處在櫥窗內(nèi)的人衣著整飭,伴著溫暖的爐火,無法領(lǐng)受他人在雨中忘情漫步的歡欣或憂愁,雨絲在傘角如帷幕般披散下來,一場從未停歇的大雨分隔開櫥窗內(nèi)和雨霧中兩個時代,全然不同的身體經(jīng)驗與生活環(huán)境使得他們無法互相體認,無法彼此同情,在永恒的暴雨之中他們的聲音互不相聞,嘗試言說溝通的努力被連綴的雨聲所混雜打斷,因而難以辨認,所以斯威夫特指出這樣的任何評價(嘲笑也好,贊美也罷)都是有失公道的,并沒有多少合情理的參考價值。
在斯威夫特的語境中,這場雨是有關(guān)時間的隱喻,逝者如斯,連綿不絕,文本的觀看、環(huán)境的變異和時間的推移都構(gòu)成了觀看者與雨中行人之間的厚窗壁,它在一歲歲的變易中逐漸加深,一寸寸的改換中逐漸厚實,我是在2021年的7月20日觀看這部電影的,我所面對的玻璃一定比半個世紀以前要來得遠為深厚。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揣摩斯威夫特話里“雨中人的步態(tài)”在《雨中曲》里的對應(yīng)的話,便可以發(fā)現(xiàn)它是有關(guān)于Vaudeville(20世紀初歌舞雜耍表演)傳統(tǒng)的隱喻。
在默片時代,可以想象演員若是要向觀眾傳達情緒與表現(xiàn)情節(jié),只能通過體態(tài)和動作這些表現(xiàn)力有限的表達媒介,無法用聲音和對白,最多只是在字幕上寫幾句簡單的話,于是默劇為了充分言說復雜的內(nèi)容和自身的表現(xiàn)力,必須借助夸張過火的動作表情和接近雜耍的戲劇效果,這種默劇的表達受限一方面使得動作表演內(nèi)卷化的精益求精,形成了Vandeville的表演傳統(tǒng),另一方面又促成了有聲電影的誕生。
同樣,我們想起《貓和老鼠》中夸張過分的動作表演,Brown在片中小丑式的娛樂雜耍和即興表演,這些都是默片傳統(tǒng)Vandeville在有聲電影時代存留變遷的痕跡。
這些體態(tài)在如今更加克制的表演體系和電影理論中未免顯得俗套而可笑,但是正如斯威夫特所說,櫥窗內(nèi)的我們是無權(quán)評價嘲笑雨中行人的步態(tài)的,他們才是真正身處于雨中的行人,他們真正感受到傾盆的雨水(時間變遷的隱喻),而非旁觀者對于雨水的想象,默片時代的他們在雨中高歌對白,談情說愛,singing in the rain,只是聲音被永恒的大雨覆蓋,身處窗內(nèi)雨外的人無從聽到罷了,他們的行為或許顯得古怪而反常,只是因為在雨外的旁觀者無法領(lǐng)受他們的歡欣或者絕望罷。
Singing in the rain,連綿無間的雨聲是獨屬于一個時代的浪漫,無謂于沾衣的灑脫與忘情,它賦予Vandeville的瘋狂一種現(xiàn)實的合理性,鋪墊了一種極端戲劇性的表演氛圍與存在可能。
誰的聲音能穿越秋之子夜,長久喧響?
無所謂了,真正重要的是在四下無人的雨夜之中,因芳心暗許而收起雨傘,忘情起舞的勇氣。
歌舞片當然要來一些經(jīng)典時裝秀和絕美舞姿。
怎么少得了經(jīng)典的雨中起舞?
作為傳統(tǒng)戲劇演員的女主和作為電影大明星的男主起了爭執(zhí),其實這也映射出一些電影工業(yè)和正統(tǒng)戲劇的較量,相信哪怕今天,戲劇和電影的比較還在繼續(xù)。
明晃晃地對比了電影演員的輝煌和戲劇演員的落寞。
也暴露出電影圈的問題,放到娛樂圈同樣成立。
現(xiàn)在很多演員只是經(jīng)紀公司的牽線傀儡。
同樣是經(jīng)典的一幕,三個男的達成一致:既然你不服管,那就毀掉你。
我覺得電影里的每個角色都超級可愛,一點都不招人煩! 先說說男主吧,愛也不扭扭捏捏,大聲說出口,雨中那段舞太絕了!后期護妻狂魔愛了愛了! 女主別扭又樂觀真的頂頂?shù)目蓯??? . ??)!唱歌吼吼聽!而且善良有原則有自尊才不是隨便的瑪麗蘇呢! 男二,三人行中的科斯莫,我們樂觀聰明的男二,還記得找老板討論加薪,不錯不錯,男女主忙著談戀愛,他還記得事業(yè),好孩子(*?′╰╯`?)?,男主,女主,男二那段早上起來的舞俺也超級愛!“熬夜的感覺真好~” 女二也蠻可愛的,俺最喜歡的就是她用法律的武器去威脅制片人那里,可愛死俺了!不過現(xiàn)實中要用法律保護自己這點思路很對,但不要這么狂嗷,要悄摸摸的,不然你看老板很可能背后揪你小辮子的! 制片人:說是老大,誰都不聽他的,自我打臉第一人!???
還有那個導演就和我們制片人作個伴吧,誰都得罪不了,慘慘子!
最后,讓我加入三人行吧,我們科斯莫多孤單啊,我是來加入這個家的!?(?^o^?)?
《雨中曲》的觀感十分順暢,因為鏡頭在剪輯時利用觀眾的視覺心理,消除鏡頭間的跳動感,讓觀眾忽略剪輯的存在。這種“看不見的剪輯”目的是讓畫面運動流暢,關(guān)鍵在于尋找前后鏡頭中的重復元素。
1.1 運動連續(xù)
運動連續(xù),指人物的動作由不同的鏡頭組成,但組接的兩個鏡頭在剪輯點上時人物的運動相同,從而營造連續(xù)性動作的視覺效果。在唱段《Make 'Em Laugh》中,Cosmo從地上爬起的動作被由兩個不同景別的鏡頭剪輯而成。在剪輯點上,兩個景別中Cosmo都是單膝跪地、單手撐地,鏡頭組接后沒有視覺上的停頓,動作一氣呵成,順滑流暢。
運動連續(xù)還指人物在畫面中的出現(xiàn)位置、移動軌跡等能夠與上一個畫面相連,即人物能在觀眾預(yù)測的地方入畫,并按照觀眾的預(yù)測運動。Kathy失手砸中Lina后,Don追趕Kathy的過程由三個鏡頭組接而成。第一個鏡頭Don從畫面左側(cè)跑到右側(cè);下一個鏡頭他從左側(cè)入畫,保留向右奔跑的動勢,跑到畫面右側(cè)出畫;第三個鏡頭的角度雖有所不同,但他依舊在畫面左半邊出現(xiàn),人物行動方向的邏輯是順暢的。
1.2 視線匹配
電影中,演員的視線對觀眾的心理預(yù)期有引導作用。當鏡頭中人物視線的關(guān)聯(lián)符合觀眾的邏輯預(yù)期時,能增強觀眾的代入感。在《雨中曲》里,視線匹配主要出現(xiàn)在人物對話中。Don和Cathy互訴心意的片段是典型的正反打鏡頭,Don站在右側(cè),視線看向左;Cathy站在左側(cè),看向右。這一剪輯遵循180°軸線規(guī)則,于是當鏡頭出現(xiàn)時,觀眾能夠明白他們在看向?qū)Ψ?,期待對方的回答?/p>
1.3 元素相似
如果兩個鏡頭中有相似的元素,那這個元素成為剪輯點的可能性將增大,這對連續(xù)性剪輯而言十分重要?!队曛星防脦捉M寫有字母的牌子進行轉(zhuǎn)場,過于自然,往往讓觀眾忽視剪輯點的存在。
剪輯是對時間和空間的重新組織。《雨中曲》既有對時空的連續(xù)性剪輯,也有許多創(chuàng)意性的時空顛覆。
2.1 時間:壓縮與延伸
《雨中曲》大部分是連續(xù)性剪輯,唯獨在開頭時進行插敘。當Don回憶自己和Cosmo的職業(yè)經(jīng)歷時,影片使用平行蒙太奇,快速敘述從兩人相識到Don走上巔峰的幾年。平行蒙太奇將時間壓縮,避免了冗長的前情提要,使影片結(jié)構(gòu)緊湊;同時給觀眾帶來驚喜,增強趣味性。
《雨中曲》的剪輯還能罕見地延伸時間。Don在戲中的酒會上遇見心儀的女子,幻想著和她共舞。然而,這兩分鐘幻想的舞蹈在現(xiàn)實中只是短短一瞬,劇情時間大于故事時間,由此打亂觀眾的節(jié)奏,特別是在虛實切換處打破舞臺幻覺。
2.2 空間:交叉與顛覆
《雨中曲》在場景變化時大量使用交叉淡入淡出(cross-fade)效果,將一個鏡頭的畫面延伸到下一個鏡頭中,過渡性強,保證畫面的連續(xù)性。而在Don想象的內(nèi)容中,將不存在的夢幻空間搬上熒幕,產(chǎn)生不真實的虛幻美。
雖為保證舞蹈表演的完整性,影片采用了較多的平視長鏡頭,但鏡頭運動靈活,景別豐富。景別選用的標準是人物運動和畫面重點。當畫面中人物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時,攝影機會對應(yīng)地拉或推,在將所有人物嵌入畫面的前提下,盡可能大面積地布滿畫面,以提供最大量的信息。
特寫和全景常用于轉(zhuǎn)場,特別是在歌舞片段的開始和結(jié)束。兩極鏡頭轉(zhuǎn)場給觀眾極大的視覺落差,不適合用作敘事鏡頭;但在歌舞片中,兩極鏡頭能分割歌舞部分和敘事部分,增強歌舞部分的獨立完整性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學術(shù)垃圾搬運完畢
感謝看到這里的您 (T▽T)
大雨的夜晚,與戴比·雷諾茲分別后,男主角陷入捕獲芳心的無比快樂中,索性收起雨傘,在雨中載歌載舞!
“從此以后,我只在乎一個影迷”、“你是我的歌,春夏秋冬”…于是以后,見到這樣的路燈,就想扶著燈柱起舞。
歌舞片之王~~
除了那個多余的”百老匯旋律“的唱段,這部片兒簡直完美啊。重看時發(fā)現(xiàn)劇作上有一處頗具匠心,片頭唐講述自己的從藝經(jīng)歷時的現(xiàn)實與故事的反差,結(jié)構(gòu)性地提示了本片最重要的有聲電影/配音的劇情。(不得不說那個音畫不同步的梗實在太好玩了?。?/p>
C+ / 詭異的劇作,拋出很多有趣的點幾乎無深入挖掘,倒是電影史的部分說得實在。聲音這個點的伏筆完全浪費,卻又成為唯一可能的劇情走向。歌舞極富美感但是很多段落無法融入整體。溫習拉拉藍的致敬梗成為額外一大樂趣。BTW戲里可以接受戲外卻無法理解電影作為視覺為主的媒介卻將配音形容為主角。
雖然下著大雨,心情卻不潮濕,因為有她—— 一個與彼此相愛的女子。漫步雨中,收起握在手中傘,在雨中盡情的歡唱與起舞。配樂滿分,舞蹈滿分。那些搞笑的舞蹈動作讓人看著心情不自覺的輕松與愉悅起來。如果你傷心難過,如果你郁郁寡歡,如果你失落空虛,那么就在雨中高歌一曲吧。
老電影總是快樂得那么純粹
無聲電影向有聲電影過渡時期,著實廢了一批無聲電影明星,一部分是因為嗓音,一部分是因為表演,無聲電影演員的表演,效果夸張,類似戲劇,而在有聲電影里,這種浮夸的表演顯得十分的刻意和做作;這部雨中曲,一直都是影史的經(jīng)典,擱在今天來看,也只剩下精彩的歌舞了。
不只是經(jīng)典的歌舞片,還有好萊塢電影工業(yè)無聲變有聲的歷史躍進。這也許就是我對《藝術(shù)家》始終無感的原因:看過了真跡,誰會喜歡一個仿造的贗品?那樣的星光,那樣的雨滴,哪怕再過幾十年都會一直定格在我的腦海里...
幾乎是最早的一批使用彩色膠片而非后期染色但又能有良好質(zhì)感的彩色片。所謂的歌舞片之王,也……就那樣了。
戲外賞戲,電影里窺電影??梢宰屓魏稳硕疾蛔杂X地、微笑著看完。→2018.7.23二刷。和記憶有落差。
(7/10)很久以前從《殺手萊昂》里看到了雨中舞曲,經(jīng)典不用多說了。不過如今來看,這片是不是對女二琳娜太刻薄了?前半部鬧出誤會后,男主完全沒有勸女主向琳娜道歉,只是一味片面地指責琳娜。后半部雖然琳娜也有過錯,但這是因為主角們不尊重她在先(沒有詢問過本人是否同意),才引來了琳娜激進的反應(yīng)。從頭到尾男主都只顧著吵架、完全不想講理跟琳娜緩和矛盾……另外看了下百科,本片兩個女主說話的聲音,其實都是來自琳娜的演員簡·哈根(但女一的歌曲大多是她親自唱的)。
我曾無數(shù)次從《發(fā)條橙》、《AI》、《如果愛》、《WALLE》里看到對《雨中曲》的致敬 今日終于承認:這就是人類歌舞片的巔峰,超越《音樂之聲》,秒殺一切,無與倫比。當然 刻畫、節(jié)奏、布景等等有著非常多的毛病 還是擱置下來 好好看看吉恩凱利俘獲美人心時的那副小樣吧 這絕對是影史最珍貴的片段之一
最喜歡片頭金凱利接受采訪那段,諷的那叫一個犀利
這也太牛逼了,直接看傻了。牛逼之處不僅在于喜劇,在于歌舞,在于主配角的肢體表現(xiàn)力,更在于這部片子對默片衰落和明星、制片廠制度有著這么清晰的認識,對聲音的出現(xiàn)到底如何改變表演系統(tǒng)、觀影習慣和電影發(fā)展有著這么強烈的認知,這真的是現(xiàn)在人都拍不出來的!
美國歌舞片的代表作。Gene Kelly初獲芳心后在雨中歡快地載歌載舞,此段情節(jié)堪稱歌舞片歷史上的永恒經(jīng)典!我都不記得我把這段看過多少遍了。
經(jīng)典到無話可說
故事差點意思但無比有趣,默片以歌舞的形式進化成talkie,就如幕后真正天籟之聲最終走上臺前,一組華麗的“百老匯旋律”將表現(xiàn)主義默片的怪誕視覺和有聲片的獨有魅力完美融合,簡直可愛啊,拋開這些只看看這影史最強悍的歌舞就已經(jīng)足夠了,吉恩凱利的魅力是天王級的。
歌舞以長鏡頭表現(xiàn)出來,好聽、好玩、動感、美麗,莫可名狀。電影人的電影,關(guān)于電影的電影,套層結(jié)構(gòu)運用嫻熟。模糊了歌舞劇和電影的界限,讓人知道藝術(shù)從無分類、唯有好壞。《雨中曲》實在太好聽了,各場的編舞也讓人大開眼界。讓人覺得生活的動作怎比得上唱與蹈,它們當是電影不可忘記的靈魂之一。
永遠記得他在雨中高唱“I'm singing in the rain...... ”,一下雨就常常不由自主就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