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垃圾新聞有時是種消遣,但多數(shù)時候是浪費時間。 但愿我能送出的不只是昂貴的玩具,還有世界和平和無條件的愛。 咱倆都被視為怪物,只不過你受人尊敬。 你摒棄的,我珍惜。 親愛的,我回來了!……唉,我又忘了我未婚。 沒必要對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人如此殘忍吧? 出手輕點,這是我第一次見義勇為。 過年之前,除了盜賊,大家都想放松點。 “你不像是那種會跟許瑞克做生意的人?!?“你也不像是那種會聽命于他的人?!? 女人做出任何事我都不會感到驚訝。 她若敢勒索我,我就從更高的窗戶再將她推下去! (保安撞見作案的貓女) 保安:我不知道要開槍,還是墜入愛河。 貓女:可憐的男人,總是把手槍跟老二搞混。 保安:別傷害我們,我們的薪水不到300塊。 你怎能打我?我可是女人啊! 我救了市長的寶寶,但我拒絕拯救如嬰兒般束手無策的市長! 你還沒上任市長就已寫好黑名單了…… 電視上居然說“貓女重達140磅”! “當(dāng)一個‘富有的單身漢’不覺得很無聊嗎?” “那感覺跟當(dāng)‘寂寞的秘書’一樣?!? “我得走了?!?“不,是我走。這是你家?!? “能否幫我編個借口?” “我正好想到一個?!? “你若吃槲寄生,會致命?!?“如果你是認真的,一個吻會更致命?!? 你是這禮拜第二個殺我的人,但我還有七條命。 你是最性感的圣誕禮物。 (飆車中)現(xiàn)在說這話或許不太合適——我的駕照過期了。 為什么總有人帶著雞蛋和番茄來看演講? “我已厭倦戴面具了。” “我也是。” 我是個原生怪物,而你得戴面具才像怪物,你嫉妒了。 法律對他這種壞人,還有超級英雄,都是無可奈何的。 我想留條命過明年的圣誕節(jié)。
蝙蝠俠,老版系列我看到了滑稽可笑,動作僵硬,也看到了城市的罪惡。
這個企鵝人是我看到印象最深的,電影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把這只企鵝身上的矛盾放大出來。一方面,他看到漂亮女孩就產(chǎn)生邪念,一方面如果遭到拒絕,他那可憐而自卑的心靈變開始扭曲,直到殺掉那個人為止。
貓女是我覺得比較戲劇性的一個人物,性感又瘋狂,在米歇爾的扮演下,將原本身上那種遲鈍直女的樣子活靈活現(xiàn)的展示出來。后來的蛻變是反差極大的,不過我始終搞不懂,為什么最后那一下非得來個電擊之吻,也許這就是她的風(fēng)格吧。
劇中我最贊嘆企鵝人那嘴里噴出的黑色口水,以及吐出來的黑血,這樣的手法潛意識引導(dǎo)了觀眾,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怪物。
片尾總是那么出人意料,拿了把傘,卻是玩具傘,然后倒地死了。這種黑暗式幽默,我覺得更吸引人。
前半部分感覺有點無聊,從布魯斯與貓女宴會相遇的時候開始覺得精彩了起來,當(dāng)宴會上所有人都戴了面具,而只有蝙蝠俠和貓女沒有戴面具,說明平時的他們一直都戴著面具,只有穿上自己的戰(zhàn)服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自己。相比第一部,企鵝人這個反派給我的感覺是并不是天生的惡,而是從小被父母當(dāng)作怪物拋棄長期在地下生活孕育出的反派,而第一部的小丑一出場本身就是一個惡人的角色,只是小丑的身份更加釋放了其惡。感覺第二部除了一如既往地展示腐敗、虛偽、充滿黑暗的哥譚之外,也想表達一些關(guān)于人身份平等之類的東西,無論是天生畸形的孩子還是男女之間在身份地位上之類的平等吧。依舊是舞臺劇的風(fēng)格,相較第一部的驚艷,第二部的反派魅力感覺稍微有點弱,不過依舊是一部好電影。DC與漫威的區(qū)別就是,DC的超英電影終究不是完全的商業(yè)爆米花式電影,他總是想反映些關(guān)于社會、人性之類的東西,兩家各有各的優(yōu)點,對于觀眾來說,其實各有看點,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6.5/10 分。初看,重制版藍光。老版蝙蝠俠的第二部。畫面修復(fù)得不錯。。。劇情感覺還是好幼稚。。。道具一如既往的粗糙,除了那幾座雕塑很有特點。。。想不到如今才過了三十年,電影技術(shù)就進步了這么多。。。本片褒貶不一,藝術(shù)性非常不錯。。。故事性極其垃圾。。。
“韋恩,你干嘛打扮成蝙蝠俠?”“因為他就是蝙蝠俠,你這個低能!”
不像一部蝙蝠俠,更像黑暗童話。企鵝人和貓女的角色表演很好。部分場景完全不是電影,就是舞臺劇。
也許換個心態(tài)沒那么難看,但我看了三遍都沒看完,蒂姆·波頓啊,是說你有才呢還是就會玩那點東東
看多幾次之后,姐居然有點喜歡Max這個人物——嗯,人渣。在企鵝人意圖綁架他兒子的時候,這個人渣果斷要求以身相替(明知此去有死無生),且全無死不活哭哭啼啼的作派,極鎮(zhèn)靜(and邪惡地)說服了企鵝人,后者詳述殺他的細節(jié)時也不驚不乍,還挺有魅力的(姐的M屬性哥特魂暴發(fā)了滅?)
黯淡無光的下水道滋養(yǎng)了蒼白無助的癲狂,燈火通明的摩天樓跑出了邪魅入骨的慘烈。映照在烏云中的天之驕子,肩負著正義使命,卻為情所困。跳躍在夜空中的暗之女王,腳踏著血海深仇,卻因愛生恨。被拋棄的發(fā)誓要毀滅被寵愛的,被吞噬的決定要擁抱被欺騙的。三個善于偽裝的夜行動物,三個霓虹燈下的謊言。蒂姆波頓畢竟是藝術(shù)學(xué)院出身,在燈光布置與色彩調(diào)配上面很有一套,但缺點和第一部一樣,還是在劇作層面沒什么耐心,貓女是如何與蝙蝠俠結(jié)怨的?兩人又是如何愛上對方的?這些核心的戲份竟然交待的模糊不清,更別提企鵝人稀里糊涂就當(dāng)上市長的事兒了,簡直是胡鬧,哥譚市民如果就這種智商,蝙蝠俠早卷鋪蓋回高老莊了。當(dāng)然,米歇爾菲佛的表演確實為本片增色不少,邪魅,妖艷又充滿矛盾的貓女大概是本片最大亮點。而蝙蝠俠一如既往的成功塑造了黑衣廢物。
遠比第一集要精彩, 同時Burton的風(fēng)格也要濃些。
tim你能不能把放在美術(shù)指導(dǎo)方面的心稍微勻一點到其他方面來?能不能?能不能?能不能?硬要挑優(yōu)點的話,貓女造型還是挺好的。企鵝人也棒。
“回顧這兩部(蝙蝠俠)電影,我認為波頓的確有自己的觀點,也試圖將其整合到素材中,但總是難以吻合。無論你如何努力,超級英雄與黑片到底走不到一起去。黑片的真正核心是:沒有英雄。我感覺直到本片的結(jié)尾,蝙蝠俠才開始明白這一點?!薄敛?/p>
貓女很特別 令人印象深刻 企鵝人也是
蒂姆·伯頓這次直接祭出了企鵝人和貓女,內(nèi)容更加豐富,也更加黑暗。而華納不要伯頓拍攝蝙蝠俠的第三集是因為他將這部電影拍成了一部不適合兒童觀看的電影。雖然這一部內(nèi)容豐富了,還請來了像克里斯托弗·沃肯這樣的大牌,但與第一集相比娛樂性倒差了些,主要是蝙蝠俠不夠犀利了,被配角蓋過了風(fēng)頭
貓女真的銷魂?。。?/p>
一星給演員,我覺得早期的蝙蝠俠電影都能被稱為走火的馬戲團電影,鬧騰,情節(jié)幼齒,整體感覺卡通,幸好有諾蘭。
我認為蝙蝠俠最好看的一部,一直覺得貓女應(yīng)該和蝙蝠俠在一起.
蝙蝠俠系列的第一個高潮,高潭市是波頓的玩具。貓女的懈寄生之吻:你若吃懈寄生會致命,但你若認真一個吻會更致命。
蝙蝠俠愛貓女,貓女也愛蝙蝠俠。蝙蝠俠是貓女的爸爸,貓女是蝙蝠俠的媽媽。蝙蝠俠和貓女結(jié)過婚。蝙蝠俠和貓女親嘴過,而且兩個人還抱得很緊,蝙蝠俠還把貓女的衣服tuo掉。
印象最深的就是貓女一邊揮著鞭子一邊說,男人總是搞不明白生殖器與槍的區(qū)別。蝙蝠俠系列最愛這一集了,畫面最陰郁古怪,故事卻最多鬼點子,也難怪會丟票房。
可以吐嘈蒂姆波頓電影的劇情、道具、演員,甚至他所有的電影都是統(tǒng)一的風(fēng)格,不過,絕不能否認蒂姆波頓那摧枯拉朽的想象力,再加上其特有的B級片風(fēng)范,蝙蝠俠由之前的惡搞英雄片徹底轉(zhuǎn)型為陰郁英雄系,甚至說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也逃不出蒂姆波頓“玩“下的圈子。
波頓的蝙蝠俠,貓女,企鵝,個人心目中的系列最高作。漫畫人物的影像化既要塑造能被認可的面孔符號比如基頓和現(xiàn)在的貝爾,也要保留原作的漫畫特征和直來直去的故事風(fēng)格,波頓的奇詭風(fēng)格正好合二為一。
導(dǎo)演蒂姆波頓第二部蝙蝠俠,剛好在《剪刀手愛德華》之后,個人風(fēng)格形成,在本片的美術(shù)和化妝,也可以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個人也非常喜歡本片,無論是正方還是反派人物,都塑造的非常成功,。最高潮的就是當(dāng)蝙蝠俠撕掉頭罩的時候,實在是太帥了,這一幕也對后續(xù)的超級英雄電影產(chǎn)生了影響,比如《蜘蛛俠2》等。……對游戲的影響也非常大,和第一部一樣,非常多的元素在后來的《阿卡姆》系列游戲中,都有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