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捉弄的高木同學#
把整個三季又看了一遍,好久沒有寫劇評了
我看高木同學也有三年了,從漫畫到動漫我都有細細看過好多遍
很簡單的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不像其他純愛故事一樣撕心裂肺,就是簡簡單單的兩個人
兩個膽小鬼跌跌撞撞的,在一次次的捉弄里反復確認著彼此的心意
雖然每次都說想贏過她,但還是一直仔細的觀察她的一舉一動,西片每一集都在慢慢成長。
在西片心中,高木早就是很重要的人了,每一次害羞和拒絕承認,都是西片蒙在心上的一片霧
而高木并沒有因為西片遲遲不開竅而著急 她還是一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向西片表達心意
而我最為感動的事情 不同于其他劇情中的“你就是我的光”這種感情,西片的感情是進化的過程,從拒絕、羞于承認到敢于正式自己的心,再到說出那句“我想見你了”
西片是一個略有些自卑的溫柔小男孩,他害怕同學知道他看少女漫畫,喜歡恐龍和一些中二漫畫。
他害怕在穩(wěn)重的高木面前展示這樣的自己,盡管每一次被揭穿之后,高木依舊待他如初。他開始不再害怕在高木面前展示自己的愛好,開始去主動對待高木同學
西片這樣的感情給我一種沖破霧霾的感覺,像被鎖在囚籠的心,一次一次去認清自己的情感,在每一次捉弄中,他們的感情也被一點點的拉近,直到近到彼此眼中只剩下對方
故事雖然一直從西片內(nèi)心視角出發(fā) 并沒有太多的太太內(nèi)心獨白,對太太的情感波動描寫,主要看五官細節(jié),看起來大膽主動的太太,正如她自己所說“總是在最關(guān)鍵的時候提不起勇氣”她又何嘗不是在等待西片的感情呢?
最后的日劇跑到那句“我想見你了”
制作組真的很棒,這樣的“告白”真的要比直球告白好很多,特別是考慮到西片靦腆的性格。
總結(jié)好第三季,劇場版的完結(jié)更讓我感到一點空虛,整個劇場版與其說是電影不如說是前三季的總結(jié),像很多校園戀情一樣,他們也迎來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雖然只是初中,但生活圈的改變是無論如何都需要面對的。
不會再有比這更好的結(jié)局了??日久生情的朋友如何捅破最后一層窗戶紙,成為不需要理由也能見面的關(guān)系——這是高木和西片橫跨第二季、第三季的重大議題,想要刻畫得自然、不油膩且符合兩位主角初中生的設(shè)定太難了,在第二季的心動鋪墊下,第三季總體來說完成地很好,僅是偶失水準,而劇場版在吊了觀眾三季胃口后還能完美收束真的太不簡單。
或許有更多比失去心愛的小貓后同行的小路上還適合表白的場合,也有比“我會讓高木同學幸福的,永遠”更貼切年紀的、更有趣的語言joke來表白,但讓高木等待三季,西片猶豫三季的只能是這份發(fā)生在心愛的女孩第一次在自己面前哭泣,原本預想好的能夠初中畢業(yè)后順理成章再見面的理由破滅,付出全部心血的小花與自己失之交臂,三重打擊與刺激之下,這份早該發(fā)生在林中集會、夏日祭、情人節(jié)、驅(qū)蟲祭等各種重要場合的表白,已經(jīng)不再是簡單的“表白”,更多是因為眼前這個人,而積累起來的這么多美好回憶,與之共生的酸澀——林中集會沒有牽到的手,驅(qū)蟲祭沒有看到的螢火蟲因為;前者的存在讓西片想要共同彌補后者,更是有信心二人的愛絕不是短暫會消逝的夏日煙火;至此,“我會讓高木同學幸福的”才合情合理地成立了。
多年后帶著孩子再去驅(qū)蟲祭看到了螢火蟲,和家里養(yǎng)著的“小咲”(也是花朵的意思),白頭偕老經(jīng)久不變的愛情傳說終究是實現(xiàn)了??????
斷斷續(xù)續(xù)終于看完,總體上來說,沒有達到預期,甚至可以說有點失望。
說是劇場版,其實就是大號的TV版,一個多小時的電影砍掉op和ed,其實也就三集tv的時長,這還不包括中間大段不需要聲優(yōu)配音的擼貓插曲。。而且整個場景灰蒙蒙的,跟第三季不能說非常相似,只能說是完全一樣。我對第三季這種場景處理手法簡直吐槽不能,沒成想在劇場版這種大制作也搞這出,弄得就像是當?shù)仂F霾沒治理好,難道團隊換了?前兩季那種干凈明亮的畫風上哪去了?你要拍不了劇場版那種電影風就別拍,不求你搞得像柯南那種好萊塢風,但是和TV版作個明顯區(qū)分度都做不到嗎?畫風不合格也就罷了,劇本還不咋的,感覺這劇情甚至都不如水滑梯那種ova版。
電影一開頭就是跳到了初三快畢業(yè)那會兒,單是這故事背景就直接給我看得一臉懵逼,好家伙,居然還是那種人均正太蘿莉的人物畫風,我一親戚家的孩子上了五六年級了感覺都比他們的個頭要大,這么處理也不知道主創(chuàng)是想表達什么?人小鬼大?
然后就是找熒火蟲,男主哄孩子那段我至今沒看懂他是怎么哄好的,感覺就是全靠編劇開金手指,不哄好也要把她哄好,不然男主如何能進一步獲取女主的好感度?經(jīng)驗包了屬于是。
但似乎沒啥用,因為女主比起對男主貌似更喜歡貓,丟了只不知是從哪來的野貓,跟丟了魂似的,連男主的表白都不想聽。那可是男主的表白哎?。∧愕攘巳静痪偷戎@一刻么?他跟你說他想給你帶來幸福,你卻仍然一動不動,內(nèi)心毫無波瀾,就只會哭自己的貓被其他人先領(lǐng)走??
我看了高木同學三年了。從一開始當作泡面番,用來打發(fā)時間姨母笑,到今天終于品味出來些什么。這是一部神作,一部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任何超自然現(xiàn)象,更沒有超能力,沒有宏大世界觀,沒有生死別離義薄云天等元素的、可能讓人覺得有些無聊的神作。而這部電影,則是這一系列神作的收尾。
這部電影是對前三季的收尾,精妙的故事結(jié)構(gòu)、精心營造的氛圍、并不點破卻又無處不在的主線,都使得這部電影成為神作。如果說在漫畫里,故事只是單元劇式的瑣碎日常;那么在動畫化里,這些分開的片段融合在一個時間軸下,終于在劇場版里面迎來了最完美的展示,高木同學和原高木同學也得到了完美的聯(lián)動。
青春是充滿了遺憾的,是永遠不會知足的,是過多少天都不會嫌棄的。說青春像單元劇那樣其實更合適??墒?,青春卻是必然會結(jié)束的,必會有時間軸加進來的。高木世界是一個偉大的世界,是人類精神史上的杰作。這個世界屏蔽了太多的算計,沒有那么多的骯臟,而只有純情和美好。這種純情和美好并不是我們?nèi)粘@锍R姷降摹凹兦楦咧猩?、“純情大學生”這些符號所指向的那種猥瑣的、對成人世界里的“不純情、兩面三刀反復無?!钡呐懦馑斐傻?、實際上是虛幻的形象,而是本身就是純情與美好,就是“思無邪”。而今日之初中生也好、高中生也罷,更不用提大學生,早就不可能是思無邪的。社會的丑惡博弈終于會蔓延至它的每一個角落,而這種背景下的純情,看起來就是一件很值得懷疑的事情了——他們的評價將會是:如果是裝的,假的,虛偽;如果是真的,天啊好蠢啊,這都什么年代了。而在這里,這個仿佛是與世隔絕的島國的小島上,保留了這些天真、美好與浪漫。
故事的背景顯然就是當下,畢竟智能手機用到飛起。而這群孩子們的純真,恐怕可以媲美我們的六十年代。故事發(fā)生在小豆島這個風景如畫的島中島里面,沿海的高速公路、看得見海的教室、島中心的小山,山上的森林,一戶建組成的經(jīng)典日本小鎮(zhèn)布局,山上的神社、鳥居……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給人一種清新溫暖的感覺。主角們是初中生,當然沒有我們常見的初中生那樣的早熟、叛逆,所有的只是友愛和天真爛漫。在這里所有人性的惡都打上了濾鏡,做了減毒處理,變成我們所長提的傲嬌、害羞、不解風情。種種美好元素的交織,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浪漫的畫卷。
不過這部電影的主旋律其實是遺憾。這條主線是一條潛流,被夢幻得如同囈語般的一次次遺憾的補償所掩蓋了。事實上,青梅竹馬常常走不到一起,高中分班,大學異地,往后就互相只記得兒時的瑣事,甚至連這些都記不得了,只記得模糊的名字;初中時的好朋友小團體要面臨解體各奔東西,去不同地方求學;有些事情當時沒有做過,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一起做了……種種,但是這部電影將這一個個遺憾都補上了,算是二次元世界對現(xiàn)實世界的安慰吧:有原高木同學的故事,這是告訴我們這個故事有一個happy ending;有早苗放棄去大城市,胰島素三人組一起去上高中;有少年時沒看到螢火蟲成家后一家三口看見螢火蟲;好不容易可以養(yǎng)的貓卻又被人撿走,但最后卻又養(yǎng)了一只貓;以及最后花火大會上全世界為他們開道最后他們互道愛慕。這一切,看起來是那么輕描淡寫,但在現(xiàn)實世界中是那樣的難。
故事其實蠻濃縮的,梳理至此我突然感覺難以置信,在短短一個小時里面竟然塞進去了那么多故事,加入了那么多元素——神社、花火大會、泳池、傳統(tǒng)習俗送蟲……但并沒有倉促的感覺,一切的取舍都是剛剛好。這真的是美妙的一個小時。
但是故事都是有結(jié)束的,我們這群姨母笑的看客總是喊著“西片,A上去??!”,結(jié)果到最后人家也沒有kiss,弄得我們干著急。我們不妨展開想象的翅膀,問一句,“再往后呢?”——高中開學,他們是一個高中的,然后應該是上大學,最后我們都知道,高木同學成了西片太太,還有了孩子小千。但是,我們細細想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位青年人,雖然中間可能有出去上大學的經(jīng)歷,但最后竟然一起回到那個面積153.30平方公里,人口三四萬的小島上。我們可以簡單算一筆賬,假設(shè)每一歲的人數(shù)為500,乘以70就已經(jīng)35000了,所以這個小島很可能只有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雖然這個島上有兩個町??梢韵胍妽u上的人們應該是相互十分熟悉的。從生下來到快30歲一直呆在這小島上,在這個大城市化的時代太夢幻了,這個小島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當然,作者本意就是想畫成世外桃源),沒有地方黑惡勢力,沒有工業(yè)污染,沒有貧困,這可能是由于當?shù)芈糜螛I(yè)發(fā)達吧。就這樣我們可以看到西片夫婦在這個小島上共度余生,撫育兒女,兒時的朋友們也在島上工作,孩子的老師就是美奈,這樣夢幻的生活配置真的是想想就讓人難以自已。
我不禁開始想,如果我和我的青梅竹馬,在一個小島上出生。從小學一直念到高中,如果這個小島上有大學還在這個小島上念。然后結(jié)婚生子,周圍的朋友也都不離開小島,長大后各自踏上工作崗位,到哪里去都有朋友。小島上家家戶戶都很熟識,屬于那種或多或少有點交情的關(guān)系。然后在這個小島上和她共度余生。這簡直是人間的極樂。個體太小,地球看起來太大了,地球村到底不是村。甚至于一個市對個人來說都有點大了。
我在這里歡笑我在這里哭泣
我在這里活著也在這兒死去
我在這里祈禱我在這里迷惘
我在這里尋找在這里失去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倒是不錯的,可能是我的心太小了吧??梢赃@樣說,我就喜歡著小城市那種熟人社會,雖然這遠非小豆島上那夢幻般的生活。而上面所提的極樂的生活其實太多圣人,或者說,太多人想過了——老子的小國寡民,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德國古典哲學家向往的鄉(xiāng)村共同體,Peter Pan的Neverland,甚至是人們心中的天堂……太多幻想,都只是夢境,都太過于遙遠了。
于是,在放飛想象,想象到自己累了的時候,睜開眼睛,看向周圍,我們會看到什么?我們終于回到了標題。我們所看到的,其實就是滿目的遺憾。青春是少不了遺憾的,但如果只是把目光局限于青春,甚至造出什么早年好好讀書現(xiàn)在就不會吃這些苦頭的安慰劑,是將青春當了替罪羊的,對青春不公平的。整個人生,其實都充滿了遺憾。遺憾小到早上忘了帶打火機,只能再破費,大到錯過重要的人重要的時刻,或者直接就錯過了重要的人。這部電影是安慰我們的,她將遺憾都變成了小遺憾,然后用長遠時間內(nèi)的更大的補足來滿足我們的遺憾??墒乾F(xiàn)實生活中,錯過了的人就是錯過了,沒學的習就是沒有撿起來的機會了,沒去過的風景就是沒有機會再看到了,種種。我們常常一廂情愿地說,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我們看著剛出生的孩子,總覺著他們有著無限的希望;我們看著小學上學時的人潮,總覺著看見了祖國未來的花朵的海洋;我們看著大學生的開學典禮,總覺得這些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但是,稍微了解下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一冷酷得讓人絕望的事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近年來“小鎮(zhèn)做題家”、“社畜”、“985廢物”等詞條熱度火爆,就是這些夢想泡沫破碎的聲音。人生仿佛就是一條不斷失去所有可能而走向必然命運的道路,而更加令人無助的是,這個開始的所有可能,也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說是極其有限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比人和狗都大。這其實也是在說明,我們必須有取舍,而且注定遺憾。某種意義上,我們生下來就是會遺憾,活著就會遺憾。但就像青春盛不下這么多遺憾,我們這些小小的個體也承載不了這么多。
欲而不能,是謂遺憾。我們不禁會想,我有什么欲望?我為什么會有這些欲望?我為什么實現(xiàn)不了這些欲望?我們又是經(jīng)過唯物主義教育的,這些很可以做些唯物的解釋。比如,有欲望是神經(jīng)元的自組織、自發(fā)放電和激素的調(diào)節(jié)。實現(xiàn)不了是條件不足,比如永動機是因為能量守恒定律造不出來、光速恒定不變而且是世間最快速度等等。客觀世界處處制肘,精神世界卻看起來自由自在。但稍微進行一下反思,精神世界里面的混亂簡直能把人逼出病來。這些都源于我們太過于我執(zhí)了?!拔摇边@個小個體是承受不住世界的混亂復雜的。但我們又總是通過“我思故我在”回歸到這個“我”?!拔摇本秃帽仁鞘澜绲拿艿挠^察者,還是強制觀看的。當然,等到要你下線時想看也不能續(xù)哪怕一秒。
既然個體不能為這個遺憾負責,誰來為它負責?恐怕只有世界。是世界自己的遺憾,卻將遺憾背到人身上來。我們可以問,如果遺憾普遍存在,那么可有沒有遺憾的,完美無缺的?恐怕只有神、上帝、圣人之類虛無的概念了。我們從來不見他們的痕跡,雖然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活在神跡之中。那么,為什么會有沒有遺憾的?為什么會有遺憾?答案呼之欲出。恰恰是我們的遺憾,讓神沒有遺憾;恰恰是我們的弱小,成就了神的全知全能;恰恰是我們的缺陷,使得否定這缺陷的神成了完美無缺。相當詭異的組合,而神恰恰需要信徒忘卻,或者說,世界揚棄了這一層關(guān)系,而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這個充滿了遺憾的世界。
所以什么是世界的遺憾?或者說世界的遺憾是什么?
世界的遺憾就是自己的割裂,不一致。世界的遺憾就是自身內(nèi)部矛盾的不可調(diào)和。世界的遺憾就是自身的僵死性與那克服這種僵死的欲望。這個欲望的載體是生物,最高表現(xiàn)形式是人類。生物皆有無限增殖的傾向,在這種無限增殖中,這種欲望得到了實現(xiàn),這種矛盾得到了緩解和轉(zhuǎn)移,得到了轉(zhuǎn)嫁。而人們,就是這種割裂的犧牲品。二次元,被認為是與現(xiàn)實生活隔離的,任何想著將二次元帶入人間的,都無例外會失敗,而沉浸在二次元里面的,在現(xiàn)實社會中也常常被叫做loser了。因為二次元就是這種世界的割裂的一個展現(xiàn),一種完全的割裂,一種靡靡之音,一種只可遠觀的流俗藝術(shù)形式。它隱去了太多世間的無奈、蒼涼、血腥、殘暴,留下都是美好的或至少是無害的、似人間又不似的畫面流。這種割裂是一種運動,于是可以想見這么一個道理——二次元越美好,現(xiàn)實就顯得越難以忍受。這個巨大的造夢運動裹挾了幾億甚至幾十億人的精神,而且注定在我們可見的未來繼續(xù)裹挾著,成為大家的精神寄托、生活慰藉、情感調(diào)料和夢之所在。當然,如果整體看,這就是一場集體的夢,是注定到不了的彼岸。人們就是在這樣的割裂中,在二次元的另一邊度過他們的一生。而至于身后之事,無論賢愚,都只能或懸置判斷,或胡思亂想胡言亂語,說了和沒說一個樣了。畢竟,這就是——對不可言說的,我們必須保持沉默——一種高級的,絕對的“沉默”。
二次元太美好了,給了痛苦中的我、無聊中的我、平凡的我、自卑的我很多快樂。尤其是我這個月失戀了,高木同學給了我很大的安慰。而在看完這部電影后,回顧我十幾年看動漫的歷史,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動漫不過是幾個維度的感官刺激的合成,它們就是這樣被制作出來的。每秒多少幀,到什么時間該配上什么樣的臺詞,每一幅畫上的布局、用的顏色搭配,要致敬的元素和常有的BGM……這些被分開存成比特流,又在終端上解析為我所看,我為之感動。二次元又何嘗不是對世界的遺憾的補足?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二次元中的這般美感,無論是角色顏值、風景、服飾,都比不上。甚至于,還可以做一些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背叛,就是我們彈幕常刷的牛頓定律不適用的地方。
倒也算是幻想鄉(xiāng)了。
先說結(jié)論:現(xiàn)象級神作
作為動漫節(jié)XX同學熱潮的鼻祖,原本看的時候以為挺普通的,在看完1季后便深深喜歡上這部作品,特地買了全套漫畫天天看
制作組很用心,ED基本是一季一換,各種經(jīng)典曲目十八般武藝樣樣齊全,聲優(yōu)深入的情感、小清新的畫風和溫暖優(yōu)秀故事給我平凡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鼓勵
全劇的內(nèi)容都是圍繞“捉弄”展開,正如高木和小千同桌——鬼瓦所說,因為喜歡所以捉弄。全篇給人的感受是:給到西片的鏡頭明顯更多一點,心理活動永遠只有西片的,沒有高木的,讓我無時不刻猜測體會高木的少女心。西片無意中的話語卻時刻打動高木的少女心,貢獻一個個糖分爆表的高能畫面。正是這些小細節(jié)鑄就了這部優(yōu)秀的作品
全篇都時時讓我感受戀愛酸臭(甜)味的洗禮,無時不讓我向往這種可望不可求的生活
在看劇場版之前憋了一周等到周末下載Moozzi2的BD高碼率版本在家里看(看高木の儀式感要有),看之前還低估了它的表現(xiàn)力
看劇場版,最先體會到的是初三那種分別的真實感和無力感,尤其是日日野美奈那句:難道今后會變嗎,更是引發(fā)了我對摯友離別和再見的思考
小花在劇中的象征便是連結(jié)高木和西片的紅繩,它飛快拉近二人距離,慢慢讓二人不再需要它的連接。暴雨天回到神社找小花那段雖然很短,讓我看見了西片的漸漸成長的責任感及他與高木的默契,眼淚很難忍住。雖然小花離開了他們,但是他們的心中多了成長和彼此
“兩個人一定在閃耀著花火的夜空之下,墜入愛河,結(jié)為連理,然后一起祈愿了永恒的愛吧,多浪漫呀,真好啊”——天川友加里
也不愧是擅長捉弄的高木同學,發(fā)刀子也只是微創(chuàng),刀完就發(fā)糖。無論是三人組的學業(yè),還是二人與小花的成長故事。都會以早苗回歸和小千出生的完美團圓結(jié)局收尾
果然,高木同學的故事,想一直一直繼續(xù)下去呢~
期待了這么久的劇場版,現(xiàn)在終于有了資源,看完后也是一言難盡,本片分為四個部分,劇情基本可以說是相互獨立,給我的感覺就是在看一個大號的單元劇,而且每個部分的節(jié)奏完全不同,節(jié)奏稀碎,而且每部分的內(nèi)容都很少,讓人感覺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高潮部分也更不用提了,感情輔墊太少,看到西片對高木告白那段更是沒有一點感情波瀾,隨后就草草結(jié)束,這段告白甚至顯的有些突兀,而且這個新人物更是沒有一點作用,我現(xiàn)在都快忘了她長什么樣了,整片就是制作組草草完工的產(chǎn)物,我甚至懷疑他和第三季是同一個制作組嗎?
最后,在這里感謝不辭辛苦為我們漢化的大佬們
你我逢于伊始之春,而非傷寂之秋,戲劇已然落幕,當下的奇跡屬于我們。
高木同學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呸呸呸呸呸,革命事業(yè)天下第一!才沒有破防呢??,哼,兒女情長??????)
作為結(jié)局還是略草率,但看完只想打五星。主題曲中雖然唱著“我們的故事還未完待續(xù),我們的夏天才剛剛開始”,但多少人的青春止步于那個夏天。高木和西片,會一直幸福下去的吧!
很完整的電影,沒有拋卻主題完成度還這么高真是太好了呢。
理由なくても會える関係になれればいいんだよね。
【A-】這個系列只要一直出就會一直看,雖然體量限制了劇情的單薄,部分情節(jié)銜接突兀,但還是一樣的味道一樣的捉弄,一樣青春的甜蜜,甚至一樣胖爺?shù)闹?,音樂在烘托悸動的氛圍,在高潮戲的演出處理還是足夠打動人與挑動觀眾的心弦,劇場版中兩人的感情外化為了貓咪,注入的喜愛與呵護,鈴鐺聲在喚起離別的號角,珍視之物的拱手相讓難以割舍,不愿分離的不僅是貓咪,更是相伴的對方,在夕陽下做永遠的約定,對初中時的螢火蟲相視一笑,而“ただいま”是最美好的收尾與見證。
真好
圓滿的結(jié)局,不舍告別了一部完美的戀愛喜劇。以前就有感觸“養(yǎng)貓方知父母心”,用共同養(yǎng)貓作為夫妻預演的情節(jié)設(shè)計非常不錯
把我殺了給西片太太助助興吧。
腦內(nèi)已經(jīng)設(shè)想好西片內(nèi)心大聲OS:Takagi Sang Me后開始放片頭曲和大標題。本人從頭哭到尾,或許是我的學生時代和青春愛情也快走到了盡頭,看到這樣想牽手又收回的小心翼翼,瞬間眼淚繃不住了。其實收尾很急,大概男生都是會在一些明明大悲傷的場面說一些不合時宜的會給你幸福吧。祝愿每個人都能遇見屬于自己的Takagi桑
高木同學完結(jié)啦,有不舍但沒遺憾,非常圓滿的結(jié)局。劇場版很短,就像青春一樣,碎片化的回憶拼湊出一個不完美的夢,但好在有高木同學能給我最多的姨母笑
嚶~勾起失散的美好回憶了。最后的小貓咪項圈真是把我擊中。過去的遺憾沒有飄散在風里讓時間去為它辯護,實實在在被放在心里,被現(xiàn)在接住。但愿自己也能不囿于自身痛苦,能夠多珍惜一點眼前的時光。遺憾一點點彌補回來。只有這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口氣追完了兩季,看著感情逐漸升溫,高木與西片的成長讓我淚目,小心試探、一點點靠近,純粹的校園時光,朦朧又確定的心意,讓我真的沉浸其中。想起了小明,生活瑣碎、各種壓力,但是不能失去愛的能力,我要和她一起去小豆島,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的。
她他舌尖纏繞才準說話胸口畫著圓的回答左腳右腳臉紅的像蜷縮縮的基圍蝦放肆的心軟心塌世界 世界 世界 不在意除你 除你 除你 都是屁我童年的基地,坦白全告訴你一起戳著星星,戳完之后逃命感謝高木同學和西片同學,給我們一個又現(xiàn)實又童話的世界,暫時躲避
可惜國內(nèi)沒有上映,好像去電影院看?。?/p>
從一個擅長捉弄的人到兩個擅長捉弄的人
其實吧,感覺這種漫長日常以任何靠譜形式收尾都將毫無特色,但毫無特色、平平淡淡進入Happy Ending在此刻看來是如此珍貴。西片甚至沒有一個下決心的“掙扎”,在夕陽的海邊,好像純粹是為了安慰失去小貓的高木,自然而然說出了一輩子的承諾。因為心底里想不到其他可能的選擇,明明已經(jīng)準備萬全又心有靈犀,這里是動人的?,F(xiàn)在明白了“養(yǎng)寵物是養(yǎng)孩子的預演”的說法。除了小貓這個契機,開場與結(jié)尾呼應的驅(qū)蟲祭典和螢火蟲也讓整個故事更完滿。穿插的三人組做100件事挑戰(zhàn)莫名有些感動,只是稍微想象著孩子們成為大人后的情形,就好像穿越了漫長的銀河。
少了曖昧與捉弄,多了直球與承諾。他們沒能在火圈牽手,沒能送蟲時見到螢火蟲,也沒能一起將小花撫養(yǎng)長大,但是他們一起走到了最后,并且在許多年后一個流如璨的夏夜,和許多年前一樣,一起仰望著絢爛的星空,并且身邊還多了一個小小的身影,以及家里一只乖乖睡覺的小貓。
高甜預警!劇場版把三季的糖一起撒了!看的時候嘴角不斷上揚,這是高木和西片帶給我們的甜蜜與回憶。希望《原高木》能動漫化吧,他們的故事我真的百看不膩!
初三最后的夏天,螢火蟲,神社,小花,和花火大會。除了有情人終成眷屬以外也很羨慕胰島素三人組之間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