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力扣殺:教練我想打羽球
不知道為什么,《全力扣殺》特別像是一部郭子健執(zhí)導、鄭伊健主演的周星馳電影。
隨著新生代電影人開始逐漸成為市場的中堅力量,不可避免地,我們會看到《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的鄭保瑞,有一天還會去拍一部“動畫電影”《大鬧天宮》。而另一位發(fā)跡稍晚的郭子健,也在通過《野·良犬》《青苔》《打擂臺》等影片的鍛煉之后,成為了《西游降魔篇》的聯(lián)合導演。
寫下這兩句話才發(fā)現(xiàn),我們對“西游”真是愛得深沉,呵呵。
然而,這一代的電影人,顯然對自己的工作有著更為清醒的認識和理解。這種理智一半是出于多年來從底層開始摸爬滾打,依然不改的對電影的純粹熱愛,而另一半,怕是要謝謝貴人了。提點鄭保瑞的杜琪峰,挖掘和信任郭子健的泰迪羅賓曾志偉劉德華,這些良師益友的幫助,要比任何投資人的支票管用。
和風頭更大的彭浩翔,甚至是梁樂民陸劍青比起來,郭子健和鄭保瑞的身上有一種難能可貴的低調和謙遜。如果論才華,二人與彭浩翔比起來可能的確是有些距離,但在作品之中,我們很難看到創(chuàng)作者對市場和觀眾的那種諂媚、挑逗和不屑。
當陳嘉上這樣的老前輩們一個個義無反顧投身迷醉于大投資之中,當王晶自《大上?!分笤俣确艞壦囆g追求時,有些人還是能夠好好地立足本港,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單純而又愉快地制作電影。鄭保瑞的《殺破狼2》,郭子健的《救火英雄》和《全力扣殺》大概皆是如此。
在《全力扣殺》當中,如果我們暫時擱下犯罪線的話,我們能找到許多熟悉的錯覺:邵音音似乎是20年前的朱咪咪,林敏驄似乎是20年前的吳孟達,何超儀似乎是20年前的吳君如,而鄭伊健,似乎是20年前的周星馳。
雖然吐了鄭中基一身的鏡頭語言有著明顯的舶來痕跡,但在其他的無厘頭段落里,很是有當年的風范。
《全力扣殺》和《破風》并不相同。畢竟不是pro的運動電影,而更貼近《金玉滿堂》、《龍的傳人》和《少林足球》那種稍稍有些離譜和夸張的揶揄風格?!洞蚶夼_》也好,《救火英雄》也好,關鍵的不是形式,而是這種形式之下代表的香港精神。
而和《打擂臺》類似,雖然名字和劇情設定,都像是要大干一場的樣子,但一路緬懷昔日榮光一路找回今時榮光,走到最后,輸贏才是最不重要的。
贏了不一定會開心,輸了更不一定會不開心。重要的是要去搏,搏就一定行。
至于鄭伊健一直在說的“不想再做賊,只想打羽毛球”的背后,有沒有對香港電影工業(yè)更深一層的寓意與解釋,就見仁見智了。
以其制作規(guī)模來看,劇本依舊顯得平庸和缺乏亮點,犯罪插入稍嫌僵硬,而人物動機也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男女主角在地位上的平分對等,是同類影片中的一大進步。在過去的作品中,無論是運動電影還是無厘頭喜劇,女性都是作為男性角色的附庸和調劑,顯得相當不尊重。以上提到的《龍的傳人》和《少林足球》,甚至是《破風》都是如此,即使男女角色在能力上旗鼓相當,甚至是關鍵時刻的救場,也不愿在其身上多耗一秒。
女性擔綱英雄,男性是廢柴,拼到最后的也是女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全力扣殺》是一部非常值得尊敬的電影。
最后簡單聊聊鄭伊健。和陳小春類似,兩人都屬于被《古惑仔》耽誤的一代。本該拓展演技的時候,卻因為市場原因長期定型。而市場熱度過去之后,一同成長的影迷們卻不一定原因繼續(xù)接受這種缺乏層次的舊日偶像。桎梏于受限的表現(xiàn)力,其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是令人感慨的。
不能總靠《飛砂風中轉》來沉醉昨天。偶爾,鄭伊健也要跟劉丹一樣,就想打個羽毛球。
http://i.mtime.com/cydenylau/ 2 ) 《全力扣殺》:一部偽武俠假體育的鬧劇,娛樂致死扣殺明星
爛片!這個月又一部大爛片,屬于香港制造的一貫無聊喜劇。你說你爛就爛吧,卻又爛得不是很徹底,但它一定是不及格的。
是的,這片爛得不是很徹底的原因在于,第一它似乎在販賣雞湯,第二它似乎又在制造喜劇,因為它想講競技,想講武林,想講隱世大師傅。結果在這兩者漂浮不定的搖擺之中,徹底的自取滅亡了。
它還讓人物說人,要有火,這部片就這樣被自己的人物活活燒滅了。所以你或許會被迷惑,但它還是很爛。所以,我是看了十分之一時間,就決定確認是爛片這件事。
剛開始,我還是本著看娛樂片的心情繼續(xù)看的,只是越看我我越氣憤?。?!和《萬萬沒想到》的低俗惡趣味不同的是,這部電影是一部演員沒有演技,劇本七零八落,又正兒八經(jīng)拍出來的明明想娛樂的娛樂片啊。
高能劇透黨卻不影響觀影,來襲?。?!首先就是氛圍,氛圍處理得莫名其妙,開篇陰暗冷峻的色調讓人不寒而栗,卻又特別恐怖,嗯,導演肯定想先抑后揚。開篇就想拍鬼你能拍出什么鬼????隨意的特寫,隨意的慢鏡頭。隨意的劇情。
第二就是邏輯,將競技節(jié)目扮成娛樂,一定要注意尺寸,否則是很吃虧的。鄭伊健和女豬腳何超儀,應該是香港地區(qū)演藝明星里羽毛球技術好的。所以,找他倆搭配來拍這片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問題就是,顯然導演自己本身并不了解羽毛球這項運動,無論是訓練方法,還是專業(yè)理論都顯得特別滑稽可笑,這是極其可悲的一環(huán)。比如,1.沮喪的羽毛球運動員之間,為何一定要升華出曖昧朦朧又可有可無的感情線?2.再比如,獨臂和盲人也參加比賽,你究竟是要搞笑,還是要勵志?你要勵志能不能別搞殘角色?3.人物的矛盾可以產(chǎn)生戲劇沖突,這誰都懂,但安插內(nèi)鬼的用意何在?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將娛樂最大化的和嚴肅的競技結合呢?
我們可以看看星爺拿到金像影帝的《少林足球》,無論怎么娛樂。無論趙薇如何扮丑,無論多么無厘頭,他的煽情和淚點,永遠和個人奮斗牢牢捆綁,僅僅這一點,就端出一碗值得喝的雞湯。區(qū)別在于,第一周星馳的競技電影至少是在苦難中勵志,僅僅這一點就是很多同類型運動電影里做不到的。第二用心和專業(yè)才能真正的娛樂,而不是為娛而樂,我都被你逗樂了??赡愦_定你不是在逗樂我吧,導演。
最后,嗯,該說說導演吧,郭子健,拍出《打擂臺》的郭子健拍出這樣的電影,實在讓我不敢恭維。一部搞笑又詭異的電影,還要再安插一個大師進來,真心是醉了,拍武俠片嗎?或許郭子健導演真的想拍一部武俠體育電影,可你來來回回扣殺了憑借《第一誡》獲得韓國“富川國際電影節(jié)”影帝的鄭伊健,又扣殺了憑借《豪情》獲得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何超儀。整部電影表現(xiàn)得最好的是憑借《低俗喜劇》里夸張表演拿到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鄭中基,而他也只是延續(xù)著那樣一種流里流氣的夸張。郭子健在風格的把控上完全失控,是這部電影的又一大敗筆。
看完整部電影,我是生氣的。看了《萬萬沒想到》我失望悲哀,但我沒有生氣!因為后者從創(chuàng)作到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沒有用心,而這部電影確實是認真的失敗,才是好失敗。它堂而皇之用脅迫你看體育電影的暗示,娛樂了自己,殺死了明星,是爛片,是鬧劇。
3 ) 《全力扣殺》:廢柴來勵志,正宗好港味
雖然九七后,港片之港味越來越淡,但還是有著一些香港影人專注于本土電影的創(chuàng)作,證明著港式電影依然具有生命力。例如導演郭子健。他執(zhí)導的很多影片都在講述香港小人物的生活,盡管格局不大,但情懷不小,難得地保有真實的社會、生活的質感、人性的溫暖。這部《全力扣殺》亦是如此。影片將勵志和羽毛球題材相互融合,鮮明的喜劇元素與緊張刺激的動作戲相得益彰,并在對香港精神的詮釋方面很有想法,且呈現(xiàn)出原汁原味的港味電影的魅力。
即便是打著動作喜劇的旗號,但《全力扣殺》在實質還是屬于體育電影的范疇。而體育類題材的影片總是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積極向上的精神與奮斗的態(tài)度更多的讓人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夢想與輝煌,讓我們感受著那份激情與自豪?!度蹥ⅰ繁憷糜鹈驗檩d體,展現(xiàn)了一個敗部復活的故事,幾個Loser臨時組建羽毛球團隊,經(jīng)過刻苦訓練與比賽拼搏,完成了對苦悶人生的逆襲。影片的故事不錯,無厘頭笑料和勵志情節(jié)也很容易讓人入戲,給人最大的感慨便是它不矯情、充盈著滿滿的誠意,姿態(tài)很低、立意卻很高,雖有商業(yè)氣味卻不嘩眾取寵,嬉笑之中擁有著動人的溫情力量。
影片首先在旁白的敘述之下,用退役的羽毛球天后吳久秀過往的賽場叱咤,來反襯她當下生活的狼狽不堪;不修邊幅的她猶如邋遢的犀利姐,遭到昔日陪練的羞辱,受盡人們的白眼相待;以劉丹為首的出獄混混三人組,雖以兇神惡煞的面目登場,但極力想融入社會,試圖獲得人們的接納。當這兩組人物在陰差陽錯相遇之后,共同把打羽毛球作為對生活翻身的希望與寄托。他們所組建的“同好”羽毛隊更像是一個活脫脫的廢柴聯(lián)盟,但這群貼滿失敗者標簽的人,卻借助羽毛球的訓練與比賽,用他們的堅韌的勇氣與毅力,來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于是落魄的退役羽球女選手,從自暴自棄中解脫出來,努力找回了生活的自信;有殘障的出獄罪犯,堅定立志改過自新的決心。
當有聽障的劉丹、高度近視眼的林坤、殘缺一只手的林超,都是毫無羽毛球基礎,可卻從零做起,只為克服世人對他們的偏見?!霸绞遣簧瞄L,越是被取笑,就越是要做”。劉丹所講的話語,聽起來勵志爆棚。而他們的所作所為也給人提供了,邊緣小人物如何面對社會不公和歧視的應對方法,那就是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和務實做事的精神才是對所有歧視的最好回擊。而影片最為難得是,不已冠軍為獲得成功的唯一標準,沒有糾結于競技中的輸與贏,而是用“成敗沒有關系,最重要是全力去拼過”這種熱血精神,來彰顯成功的價值是什么,那就是要有勇氣面對人生的黯淡,并努力去改變之。就如同片中的“同好”羽毛球隊雖然未能在比賽中獲得冠軍,但誰又能說他們不是成功者呢。他們都是在全力扣殺里,拼出了自我的力量。
從實質上來說,《全力扣殺》講的是逆境自強,并用此來隱喻香港精神。片里幾個落魄者的的身上,都帶有在逆境中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而正是整個香港人精神的真實寫照。而片子之所以看著叫人感動,就在于有著濃郁的港味。這一點不僅體現(xiàn)在參演者是鄭伊健、何超儀、鄭中基、梁漢文等清一色的純港星班底,還在于故事有著注重細節(jié)、節(jié)奏較快、噱頭密集、追求情節(jié)吸引力的風格特色,包含有功夫片中的拳腳動作和“無厘頭”喜劇中的嬉鬧搞笑,以及在充沛的娛樂下對生命個體的關注。
4 ) 平庸的扣殺
文/夢里詩書
除開勵志的情懷,《全力扣殺》與命題近乎背道而馳,那癱軟無力的演繹,就一如何超儀飾演退役多年的羽毛球運動員吳久秀這個已盡頹色的身份一般,而這部關于羽毛球競技的作品令人詫異關乎羽毛球專業(yè)知識的傳遞卻猶如一場白紙般匱乏,使之終僅是場平庸的扣殺。
從立意來看,這是一部因為曾經(jīng)犯罪而被世俗所歧視者給予關懷的作品,電影以喜劇夸張的模式,以羽毛球競技為媒介,將人性本善的美好彰顯而出,出獄混混“三人組”與退役的昔日羽毛球女將,他們互為依托,相互激勵的呈現(xiàn),使這部電影是一個真正能獻給當下失敗者的故事,激勵著已經(jīng)真正從新改過的人們在生活中,努力去擁抱新的未來,鼓舞著在失敗的人們,重燃自我的希望,另一面電影在成功與失敗的定義上,并非是以輸贏一概而論,而是要鼓勵失敗者去做一個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中完成自我成功的人。
作為一部體育勵志片,電影僅只是單一的完成了立意,卻全然忽視了羽毛球這項體育運動的存在感,劇情與體育,二者間是全然斷層的,這是一個放任所有競技運動皆為可行的藍本,他并沒有將羽毛球的專業(yè)性與這項運動所包涵的文化底蘊體現(xiàn)而出,反之近乎玄幻式的呈現(xiàn),使這部電影僅只是將羽毛球作為了一個博人眼球的噱頭,而這種類如《少林足球》的感觀,喜劇功力亦又并不充沛,電影將一場本自體育勵志的溫情電影以喜劇的手法拍成了玄幻片,風格的飄忽不定,是其最為嚴重的詬病。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何超儀,鄭伊健,鄭中基這些香港電影的老戲骨, 更有著中肯的立意情懷,但對于電影風格無法篤定的演繹,最終使其走向了平庸,作為觀眾,你無法確定導演郭子健究竟想如何來呈現(xiàn)這種情懷,電影有著體育,勵志,溫情,玄幻,幽默等等電影元素,但多重元素的組合卻顯得雜亂而無序的,這種雜亂最后令這個本自美好的故事,全然失真變成了一個鬧劇,那體育電影本應有的熱血激情,亦變的無以為繼。
有佳段無佳作,過多不合理元素的填充使電影與羽毛球運動全然偏軌,如此這般所謂的《全力扣殺》,如何會不會是一個平庸的扣殺?!
5 ) 鄭伊健時代的寂寞遠去?
鄭伊健、吳鎮(zhèn)宇、梁家輝、張耀揚是我最喜歡的四位黑幫片演員,而鄭伊健可能最為大眾所熟知,但卻是里面黑幫片戲路最窄的。
甲辰年出生的鄭伊健對于女性擇偶的對象一直為人詬病,說到電影上,其實他只能演剛進黑社會或者剛被放出來兩種角色(剛,是時間短,或指資歷淺)。吳鎮(zhèn)宇、梁家輝、張耀揚不同,他們屬于戲骨級別。
對于這種角色的把握其實沒什么多大本事,完全靠天賦,完全靠個人的演員直覺反映,也只有他配上一頭從銅鑼灣到尖沙咀人盡可知的長發(fā)適合演陳浩南這個角色。
隨著現(xiàn)在電影政策的限制和老一輩黑幫片電影制作者的離去,黑幫片越來越難以讓人下咽。再也沒有一個古惑仔會心平氣和地去西貢找大傻要偷車賊的信息,然后把大傻治得心服口服;再也沒有一個古惑仔敢對靚坤動手動腳,以抱殺“父”之仇;但也還能看到大B活躍在這些電影中,總是那個腔調,但已不再是陳浩南的心靈導師了。
是時代離我們遠去了,但鄭伊健搭上了好的命途,去瞧瞧現(xiàn)實中東興那幫人,看看張耀揚最后落寞地出現(xiàn)在朝陽群眾的舉報單子里,以及最后以最自然的在警方視頻里本色演出;看看洪興靚坤除了演活了一個足以載入影史的倪阿孝以外接的那些垃圾電影。
鄭伊健接的電影不算差,也不算好,就是出道的那個形象走到了底,沒什么大不了的,世界上那么多人記得陳浩南、趙山雞,一般人誰會知道陳永仁。時勢造英雄,識時務者為俊杰,古人一言以蔽之。
我們需要一種人,他總能帶給我們驚喜,他總能以繽紛的色彩、多姿的樣貌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叫這樣的人,天才;我們也需要一種人,他不變初心,總以一種格調給我們美好的印象,這種人我們稱作匠師。許多人對于鄭伊健的想法就是這第二種,沒有人想他變出其他樣子,沒人接受得了。
《全力扣殺》中某幾個回光返照的洗心革面的瞬間頗有《天行者》里鄭伊健的滋味,有成熟男人的渾厚美。但是這電影雜糅太多東西了,郭子健把拍攝魔幻電影的風格的調子帶了過的,帶的不合時宜與故作浮華。
運動電影,需要的僅僅是干凈和干脆,是直接,是無可指摘的一條線走到底,這種本來很適合鄭伊健這類一個形象貫徹始終的演員,可惜在出現(xiàn)天外飛星的情節(jié)后,什么美好的東西都毀了,毀的一塌糊涂:人生頓悟,黑幫斗毆,運動的反敗為勝,冠軍比亞軍失望,失敗者獲得尊重等每一個方面做不到干脆有力,“同而不和”,郭子健為了票房什么都可以做。
鄭伊健只有在鄭伊健時代是最好的,“天真的聲音已在減退/彼此為著目標相距”。勸你喜歡的偶像不要接爛片是沒用的,不是他們想接,事事能為他們所掌握的太少,大家都是時代的塵埃。唯有“讓眼淚已帶走夜憔悴”,才能真正明白“所有故事像已發(fā)生/飄泊歲月里”。
6 ) 配角救世界
怎樣糟蹋一場比賽
當我們偷懶時,我們喜歡分類;當我們顯擺時,我們喜歡分類;當我們不知所措時,我們喜歡分類。分類給了我們“效率”“滿足”和“安全感”。以外的純屬意外
運動勵志電影——《全力扣殺》,顯然不是一場意外。一切都按部就班、井井有條、步步為營:就像它的同名小說一樣。除了不像一本小說,它已經(jīng)足夠努力有誠意了。
接下來,就讓咱們重溫一部電影是如何通過多方努力把它拍出非電影的效果。
一、開頭
通常作為一個電影導演,除非太過無知或者自信,總會把開頭設計的精彩一些。無論故事上的鋪墊或者鏡頭上的凸顯再或對白里的沖突。不求《偷搶拐騙》那么面面俱到,有一樣讓觀眾感覺與眾不同、耳目一新,乃至有一點點不太像電視劇。都是可以另觀眾把屁股繼續(xù)坐暖凳子的。但是從從開始到影片四分之一,行進是按小說思維走的。然后用了正常思維三分之一,之后又換成了廣告思維和小品思維。看場電影過山車一樣被繞來繞去,滿眼的土肥圓胡茬嘔吐生豬肉。
對,靚點是又切豬肉又嘔吐的歐巴,吐得雖假,但火很真。
最后才看預告片,總算明白。所有視頻該都是導演一人所剪。東方不敗的金剪刀——一下去勢(穩(wěn)準狠)。
二、標簽
動漫改編成電影,往往需要標簽化、風格化,這無可厚非。但次序是動畫或者漫畫已經(jīng)取得了成就,照搬這份成功別太掉分掉粉就好。一部先貼羽毛球簽、再貼鄭伊健簽、然后再通過此拉贊助找渠道的電影,先手已失。但如果能把標簽用好用活,依舊有復盤的可能——比如講羽毛球的特點和人物命運多做聯(lián)系,把酷大叔鄭伊健調動起來、文戲多制造幾個不那么爛大街的“TVB模范橋段”,把哪怕一小半道具擺得不那么片場模型。。。。。??赡芏紩钩善樍鲿巢蛔鲎?。
還是歐巴人字拖戲謔登場、反拍跳殺扳回一城(戲內(nèi)外)。不單調侃了所謂紳士運動精神,一本正經(jīng)們;還誠實告訴觀眾,公平的勝負只與實力相關、顏只是附著。
然并卵
三、冠名
香港是個好地方,無論小食或者球館都是令人向往流連的?!遁p羽飛揚》后我近一個月沒打球,然后聽說了《全力扣殺》。心想,尤尼克斯可算憋不住了。
YY這個品牌在羽毛球界的地位比籃球界里的耐克那是牛逼多了,它幾乎壟斷了中國外世界所有好手——但還是個小公司。小公司的本分就是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事,以外的不管??偤眠^自己沒有任何真正擅長的,還成天貼錢露臉玩兒高調。一個連LOGO都沒能設計好看的公司,操縱了一場不倫不類的比賽:竟然還是自己來花大錢大肆宣揚。武大郎拿喇叭宣揚西門大官人又入府啦。
(從社會企業(yè)角度,沒有社會擔當企業(yè)文化的公司無論上市與否銷量如何,都不過是個賺錢的機構。小項目小心思小理想,本身沒問題??傁氤鲱^表露自己的“大”,則永遠都是最沒文化最沒底氣的表現(xiàn))
影片結尾由戚冠軍娓娓道來羽毛球項目的起源,依舊荒誕不經(jīng)、但多半觀眾該已經(jīng)忘記他一分鐘前拿什么拍和鮑春來對打了。
四、年齡
《足球小將》影響了日本一代職業(yè)選手,《灌籃高手》影響著亞洲大多數(shù)現(xiàn)役籃球選手,《排球少年》正在感染著排球界的未來。當然不是巧合,運動和青春的組合可以說是快銷的王道。做個低成本類型片,要么老實順著趨勢潮流、要么擰巴老實多下功夫磨好本子。
可能是投資來得太容易,而冠名品牌又有具體要求——比如瞅準中老年市場。新導演要么極有風骨,要么極聰明。香港導演么,自然是后者。以前我們說王晶,是個聰明媚俗的人。媚的還是大眾、觀眾的俗;尚可忍。如今新導演們已到要靠媚某個人的俗上位的程度了,果然是長江后浪更加浪。
這條上,無論戚冠軍、鮑春來、王琳還是鄭伊健乃至外星人都委實幫忙不上。任何的自以為是在少年的揮拍聲中都乏味如爛豬肉。這種道理,配角哪怕知道也不能說出口來。
當主角內(nèi)定,結果提前告知,拍子和球都早已被冠名妥當時,所謂職業(yè)的比賽就只能靠細枝末節(jié)們支撐。比如一個看起來很牛逼的配角。
配角舊事,配角救市。加分不出錯。港臺導演們深諱此道,的確值得大陸完全沒有才華還妄求吃飯的同行們好好借鑒。
打擂臺、僵尸等懷舊類型流亞,林敏驄玩了把多年不見的屎尿屁,難得這么老神在在自玩自high。鄭伊健和郭富城可以拼一下中年顏值了,伊面下半截臉,有點戴立忍
今年真是見識了若干一丁點狗屁都不通的電影??從頭到尾都是胡來,打羽毛球和打劫有什麼關係都有個打字嗎!為什麼要搞羽毛球呢!羽毛球招你惹你了?。∨魉缈赡苁亲钫5慕巧说x生和Ronald那土到掉渣的圍頭話喲??(不過客串的車婉婉和谷祖琳出來的時候突然想站一秒她倆??
只能說對導演失望,完全是失準之作。罕有的題材,原版應該是熱血勵志的路線,硬要摻雜些屎尿屁進去(如果是棒子來做必定是兩樣),放在這樣的題材里面真是惡俗不堪。片子的節(jié)奏控制的很差,不知道是不是在有意識的在惡搞大陸人。毀了我愛的何超儀。
什麼鬼。。謝生在裡面負責賣萌麼
外星隕石激發(fā)熱情,烏合羽毛球隊對決村霸隊。戚冠軍很搶戲,其他人物就太沒有存在感了,曬鮑魚麥克風之類的還挺搞笑,但大部分時間都挺難笑,最后的體育精神居然有點感人是怎么回事?
近幾年的港片,看到有鄭中基就不要看了,妥妥的爛片??赐暌院?,我恨不得摔耳機,明明我知道會爛我為什么還要看!好好的勵志片偏偏要用屎尿屁隕石這種元素,夸張低俗,不忍直視 。Emond基本沒拍過什么好片我就不說了,謝生你這些年是有多缺錢啊摔!
是無厘頭喜劇,但基本的常識必須要有,這片子簡直就是侮辱羽毛球。認識王琳和鮑春來的觀眾應該都會看羽毛球,他們看到演員在電影里的天花龍鳳肯定會大翻白眼;對那些不看羽毛球的觀眾來說,請他們來客串又有何意義?對港產(chǎn)片根深蒂固的熱愛害我看了一部又一部港產(chǎn)爛片,再這樣下去,我就要爆炸了!
以前類型港片是小人物奮斗史,現(xiàn)在是遲暮英雄翻身記,應景。謝君豪真好啊,何超儀的小雀斑也很靚。澳門體育館里的觀眾明顯是大陸群眾演員。。。。
開始很惡心
呵呵...我艸!
本片和郭子健前作《打擂臺》相似,都是講失敗者如何站起來的故事,區(qū)別是把硬橋硬馬的真功夫換成羽毛球運動。只是主演的鄭伊健,何超儀等人的羽毛球技巧平平無奇(靠剪輯和特技補救),和《打擂臺》的陳觀泰,梁小龍有真功夫不同,而且《打擂臺》的成功之處在一種強弩之末,拳怕少壯,卻依然努力去打的阿Q精神,這種浴火重生,最後一拼的末日感在本片完全沒有看到,反而該片大半都是一種悠然自得,放下勝敗的心態(tài),這也是本片不如《打擂臺》過癮的原因,儘管郭子健在造型,美術和特技都比《打擂臺》進步許多(主要因為《打擂臺》是低成本之作),但故事主題卻氣脈不通,頻頻抓不住重點,使得敘事過於混亂,簡化,幸好演員們的表現(xiàn)還算出色,尤其林敏聰半醉不醒的姿態(tài)帶些幽默感,笑點還算拿捏得當,不然整部電影會更加失控過火。
大師話齋:"沒火?做人點可以冇火啊?" 將一套本土港產(chǎn)片以日本熱血電影手法拍攝.郭子健同黃智亨兩個熱血佬果然做得到.搞笑得離又非常認真.熱血得離又非常感動.大師下屆金像獎絕對有能力問鼎最佳男配角.
怪雞片就不要走通俗路子嘛
港味挺濃,演員也懂羽毛球,還有鮑春來和王琳的客串,雖然夸張算是悅目。獻給不懈努力的失敗者。
除開勵志的情懷,《全力扣殺》與命題近乎背道而馳,那癱軟無力的演繹,就一如何超儀飾演退役多年的羽毛球運動員吳久秀這個已盡頹色的身份一般,而這部關于羽毛球競技的作品令人詫異關乎羽毛球專業(yè)知識的傳遞卻猶如一場白紙般匱乏,使之終僅是場平庸的扣殺。
理倒是那個理,就是表達太粗糲
二星半,郭子健玩票之作,畫面質感和情節(jié)都可以,但故事實在是太差了,連邏輯都不通,同樣的故事對比一下少林足球和破壞之王就知道差距了。優(yōu)勢在于如武俠片一般的競技場面,快慢鏡和打球氣氛烘托精彩,林敏驄的大師笑死人,最沒存在感的就是何超儀
勵志片一旦混入低俗元素基本玩完,費力不討好的形式,且有鄭中基的的片子基本離不開低級趣味,本來是標榜loser重新振作的主題,結果敵對的陣營搞的那些花哨噱頭和冷死人的幽默真是毀片子。影片雖然有一貫港人團結作戰(zhàn)的情懷連接,但蒼白無力的羽球扣殺和毫無專業(yè)素養(yǎng)的球場競技,還是讓人覺得乏味無比
運動都還拍不好,就拍運動喜劇,於是運動不夠熱血、喜劇不夠好笑,各種意料之中的老梗,令人昏昏欲睡,只有結尾的處理讓人有些意外。從角色設定,到情節(jié)編排,從分鏡,到敘事,都是漫畫式的,可惜表演不是,各位演員試圖演得誇張,卻不是漫畫式的誇張,怎麼用力都顯得太過正經(jīng),只有林敏驄和鄭中基偶爾幾刻會在正確狀態(tài)。現(xiàn)在好煩人海戰(zhàn)術,找了那麼多明星來客串,還沒能讓觀眾入戲,就先讓觀眾出戲了。
5個字,十分期待十分失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