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少女日記2015

劇情片美國2015

主演:蓓爾·波利  克里斯汀·韋格  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  克里斯托弗·米洛尼  奧斯汀·利昂  瑪格麗塔·列維耶娃  奎因·納格  艾比·韋特  約翰·帕森斯  米蘭達·貝利  戴維·克萊門茨  大衛(wèi)·芬恩  

導演:瑪麗埃爾·海勒

播放地址

 劇照

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1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2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3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4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5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6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13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14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15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16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17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18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19少女日記2015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5-03-29 04:01

詳細劇情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15歲少女Minnie因陷入與媽媽的男友Monroe秘戀,而逐漸迷失自我的故事。

 長篇影評

 1 ) 你若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在青春期的時候,總有那么一些少男少女,并不是幻想自己是一個受萬人寵溺的幸運兒。而只是在想,是否我足夠奇怪,我就足夠特別?

這樣一些人,往往是心里自卑又缺乏情感關(guān)愛的一些人。當然,簡單來說,自卑就是來源于缺乏情感關(guān)愛。

Minnie恰好就是其中的一個吧。

從小缺乏父親的關(guān)愛,而母親并不是期望中的獨立并且堅強。甚至于正常都算不上。她依賴男友,玩樂上癮,夜夜與女友買醉歡歌。再看看自己,一點算不得漂亮不說,身材還有些肥胖走樣。朋友不多,僅有的那一個也稱不上什么好貨色。

可偏偏人以群分?!拔摇焙尾槐人鼔母趴v呢?

“性”總是青春期里一個永久性的話題。它總是含著羞澀,又讓人在羞恥里興奮不已。就像花蕊想迫不及待綻放自己的身體,管它驕陽還是大雨。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越是情感關(guān)愛缺失的人,越渴望被愛,更渴望身體的每一寸肌膚都得到觸摸。就像春雨滋潤每一寸土地上的小草般,在這看似潤無聲的細膩里,暗自蕩漾。

Minnie并不是真的愛誰。但確是真的渴望被愛,渴望被觸摸,渴望有人可以感知到她的存在。

如果孤獨,就請孤獨到塵埃,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不去徹底的經(jīng)歷一次錯的,經(jīng)歷一次痛的,就永遠無法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值得珍惜的。Minnie終于最后喊出了那句“I'm better than you ,your son of bitch ! ”可比第一句“I had sex today, holy shit”爽多了。

你要相信,最后能夠戰(zhàn)勝孤獨的東西,只有才華。你可以理解為理想與信仰,但那太空洞了。讓人覺得并沒有多少意義。真正的意義在于,你有別人所無法擁有或者難以擁有的東西。

所以我是羨慕Minnie的,我們很多人都會自卑,都會孤獨,都會情感有缺陷,都會被性愛迷失,都會深陷成長的沼澤。卻練就不來一身怪人的“本領(lǐng)”,并不知道奇怪也是一種性感。

最后只有極其少部分人,可以在極端奇怪的同時,引以為傲自己是如此的特別。


別說每個人都是特別的,holy shit .

 2 ) 《少女日記》:青春站在腫脹的性欲背后

從《BJ單身日記》(沙朗·馬奎爾,2001)、《戀戀筆記本》(尼克·卡索維茨,2004)等直接落在紙面的日記,到《藝妓回憶錄》(羅伯·馬歇爾,2005)、《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1999)等為代表的回憶性敘事方式,再到《海街日記》(是枝裕和,2015)、《壁花少年》(斯蒂芬·切波斯基,2012)等日常生活的日記般記述,廣義上的日記體電影在影像表現(xiàn)、文字書寫、聲音陳述之間靈活穿梭,對記憶、青春、情感和各種體驗進行罐頭式封裝,以使每位觀者觀看之際都能體會到生命鮮活的質(zhì)地并報以強烈的認同。

或許我們可以借由《少女日記》這部獨立影片,在闡述形而上的青春困惑之前,先來探討一下觀看這類影片的心理機制?!渡倥沼洝冯m然借用日記這種常見的敘事推進工具和人物內(nèi)心外化方式,但使用了一種在電影表達中更為討巧的方式——聲音媒介。與普通的紙質(zhì)日記不同,錄制聲音日記一方面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和特殊的儀式感,另一方面影像擺脫了記錄過程的乏味和觀賞性不佳的通病。

仔細追述歷史,文字媒介和聲音媒介較之影像媒介有著更為濃郁的權(quán)力意味。迄今為止歷史上最早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漢莫拉比法典被用楔形文字雕刻在黑色玄武巖石柱上;中國古代權(quán)力象征玉璽以文字與物質(zhì)載體的合一蓋印在圣旨之上傳達天子心意,被宣旨者恭敬奉讀;現(xiàn)代人在法律文書、合同契約上尋找安全感和公正感;求職的簡歷,成績證明的試卷,日常所用的教科書,我們首先通過文字來了解一個人,去獲取對世界的認知;日漸式微的報紙媒體和廣播媒體仍在充當著信息發(fā)布的權(quán)威身份,較之影視媒體有著令人信服的慣性,廣播電臺門外依舊有重兵把守。以上陳述自然與各種信息方式出現(xiàn)的早晚歷史有關(guān),越是久遠的神話似乎越是令人深信不疑。而如今充斥在電視上和網(wǎng)絡(luò)視頻上的廣告與娛樂節(jié)目,也在消解媒介權(quán)威性和嚴肅性上“貢獻”頗多。文字和聲音的權(quán)威性與嚴肅性,似乎正出于其可見的曖昧性。我們看到的文字背后有無數(shù)的想象空間,且因人而異,越是具體的文字,越可以呈現(xiàn)不可僭越的抽象性思維和所指事物;我們無法看到聲音發(fā)出者的樣貌與表情,人們根據(jù)語音語調(diào)以及語言修辭去揣度信息背后的含義,這是一種持久不殆的神秘性。當我們面臨不可挑戰(zhàn)的權(quán)威時,心理往往轉(zhuǎn)為崇敬與信服。這也許是日記的神圣所在,在一個巨大的隱私世界之中,夾雜了人們對于文字和聲音的虔誠。進而解釋了日記體電影能夠在具象的影像表達中不喪失活力與認同權(quán)威的心理機制之一,就是這種窺視欲之上對隱性權(quán)力的順從。我們觀看《少女日記》,除了傾聽15歲少女Minnie的青春困惑和成長歷程外,還親身參與并驗證了一場文字、聲音與影像的權(quán)力分配。

《少女日記》在呈現(xiàn)日記的方式上,體現(xiàn)了經(jīng)歷青春比印證青春更重要的觀點。Minnie在錄制聲音日記的同時,在創(chuàng)作漫畫的同時,我們看到她對人生的迷惘,對愛情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在私密的房間中,她睜大洋娃娃般的眼睛,去思考,去回味,去記錄;在公交車上不顧他人的眼光,去描述自己愛的人,想要的性生活。記錄本身就是她青春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青春的見證和蓋棺定論的那根封條。觀者有幸成為她青春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事過境遷后的聆聽者。幾乎從未有一部電影如此直接細膩地完全從女性視角闡釋了她們青春的困擾,包括性、家庭、愛情、夢想,在男性權(quán)威統(tǒng)治的電影世界中,在小妞電影符號化地淺顯表達中,《少女日記》幫助人們真正深潛少女的內(nèi)心,去理解女性情感豐富的背后有那么多天馬行空的新奇想法與內(nèi)心期待。

觀看本片時筆者聯(lián)想到另一部描述青春傷痛與成長的電影——格雷格·阿拉基的《神秘肌膚》(2004)。《少女日記》充斥著青春的荷爾蒙,無法滿足的性欲,男人的下體和女人的胸部都是腫脹的;《神秘肌膚》滿載末日般的欲望沖動,在一次次性體驗中追尋性啟蒙時糖果漫天的錯覺。前者是女兒與母親男朋友的不倫之戀,后者是戀童癖和同性游戲的沉溺,雖然都有倫理色彩和道德沖破,但依舊美好純凈,不因為性張力而顯得色情與污穢。如此想來,青春的迷人正來源它的混亂:模糊的性取向,無法安定的內(nèi)心,對自我從懷疑到肯定,對家人從埋怨到體諒,對夢想從樹立到破滅再到堅持。性只是表征,所有的一切都腫脹了起來,帶有莫名的悸動和勃勃生機,可能性蘊藏在一切不確定中。性悸動后隱藏了青春的孤獨和空虛,性高潮只是短暫的慰藉。性是青春所有困難的承擔,性充當了一個具有粘合作用的助推器,真正青春奧義都隱匿在性表征之內(nèi),腫脹的性欲背后,那是破裂與傷痛后的重生。就像Minnie與Monroe吸食毒品后出現(xiàn)幻覺,Monroe表現(xiàn)出的孩童般的脆弱一樣,長大成人依舊有無法解決的痛苦,金錢權(quán)利以及性都不起作用,這是伴隨一生的癥結(jié)。青春不是要徹底解決這些癥結(jié),而是要看到這些癥結(jié)。

當大多數(shù)人還在觀看《我的少女時代》,用盛大的意淫去試圖掩飾這種人生之痛時,《少女日記》已經(jīng)用一個羽化飛翔的Minnie告訴世人,主體性的確立正是青春傷痛后的收獲,而真正的人生之痛,才剛剛開始。我們無所懼怕,我們依舊向前。

 3 ) 不敢相信我居然歡呼著干了這碗雞湯(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有劇透,應(yīng)該不算?)

I can't believe how a messed up life story turns out to be a bowl of hot chicken noodle soup and, somehow, it's convincing. 四星半, actually.
雖然我想說女主的三觀扭曲至極,但是she's such a cool girl!
永遠的一姐Wigg在里面表現(xiàn)很不錯誒~終于徹底抖下了諧星包袱。
女主演技贊,如此沒有包袱對于一個年輕演員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m然女主真的不好看,但是我到后面竟也被說服了,覺得她美美的。
還有就是開頭的一段自白看到了太多自己童年的影子,真的很寫實,也很接地氣, 也許這才是這碗雞湯我愿意喝的原因。
在幾個月內(nèi)比一個porn star整個職業(yè)生涯的經(jīng)歷還要豐富,這孩子將來怕是要徹底對這檔事失去新鮮感了吧。這樣的經(jīng)歷也只有放在70年代的美國才說得過去了。

 4 ) 少女日記

《少女日記》
一部超乎想象的獨立電影,演繹了一個十五歲少女的青春成長記,這種成長在我們的社會體系,跟地下?lián)u滾一樣,屬地下成長,可以說是少女墜落成長記,可如果沒有墜落迷茫的青春狀態(tài),做為畫家的少女,如何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世界。激情與新鮮都是藝術(shù)家的靈感來源,痛苦與失落都是藝術(shù)家的深刻體驗,所有的悲欣交集,都是令人成長的一種過程。本片的女主角一臉酷勁,戰(zhàn)勝了諸多大牌演員,獲得了第25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吧倥閼芽偸窃姟保陔娪暗纳倥?,她的世界幻畫出不同的彩畫之花,用圖畫構(gòu)建她的世界。故事發(fā)生在70年代的美國,顛覆不完整的家庭成了她成長叛逆的理由,她與母親的男朋友發(fā)生了關(guān)系,又做了一些離經(jīng)叛道的事,比如還跟她好朋友跟母親的男朋友上床等等,然后磕藥喝酒,她總有理性的一面,既自省又自責,她把所有的事件用錄音帶錄下來,做為成長的記憶。不料,有一天被母親發(fā)現(xiàn),她離家出走,但親情大過天,矛盾沒有進一步升華,母親原諒了女兒,再有一天,她的畫作得到了編輯的鼓勵,她決定拋去以前所有的荒唐,拾起畫筆,開始成長后新的生活。在人的生命個體面前,那些經(jīng)過欲望成長的恩恩怨怨,有時候需要隨風飄逝,希望永遠都在前方。

 5 ) 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小事集(8件)

(以下可能含劇透)

1. 漫畫小說

本片改編自同名漫畫小說,作者Phoebe Gloekner(1960-),美國漫畫家、插畫家、小說家,像女主一樣15、6歲開始畫漫畫,也就是本片的背景時間1976年。當時她認識了一名漫畫家(母親男友),從此打開了美國地下漫畫Underground Comix的大門,并深受Twisted Sisters等作品的影響。本片中的女主Minnie就買了一本Twisted Sisters,封面是坐在馬桶上的女人。美國地下漫畫多與sex、drug、暴力有關(guān),不過Phoebe的女性視角畫作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就像這部小說,勇敢、真實又柔軟。

她的許多作品帶有半自傳性質(zhì),她15歲時就和自己母親男友發(fā)生親密關(guān)系,之后對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坦白了,結(jié)果對方過于震驚的反應(yīng)讓她沉默很久,直到2002年才以此為題材創(chuàng)作出來這本漫畫小說。她書的主題常引爭議,在一些地區(qū)因為被認為與pedophilia相關(guān)而被禁。不過導演非常喜歡這部小說,8年前就找到作者,希望能買下改編版權(quán),被拒了好幾次以后終于獲得同意。其實在她之前有三位導演都有過這個想法,但都被拒。

Phoebe還客串了本片,就在母親發(fā)現(xiàn)Minnie的錄音日記后,在酒吧讓Monroe娶女兒,Minnie氣得離開時,鏡頭里有位抽煙女性,就是她。

Phoebe表示本片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導演Marielle Heller主導的。




2. 導演+編劇Marielle Heller

Marielle Heller(1979-)曾是一名演員,和本片母親演員Kristen Wiig共同出演過《百戰(zhàn)天蟲》(MacGruber, 2002),當時導演正是她后來的老公Jorma Taccone(The Lonely Island成員、前SNL編劇)。Wiig姐也是她最早定下來的演員。

本片為她的導演處女作。

片中女主演演員Bel Powley今年23歲。導演在采訪中表示,她并非要通過電影肯定或否定Lolita或者pedophilia,而是想真實地反映一個少女初次探索sexuality和love時的感受,讓其他人知道少女是怎么想的,讓少女知道其實有人也是這么想的,而不是自己壞掉了、只有自己有這種奇怪的想法。導演在讀小說時(28歲),就在想自己怎么沒有早點兒讀到。而且她認為很少有電影講這個話題,《畢業(yè)生》《美國派》這些都是拍給少男的,而不是少女。Minnie這個角色雖然好像在很多人看來不知羞恥,但她在導演心中是勇敢的女英雄形象。而且更棒的是,經(jīng)過一段迷惘后,Minnie在結(jié)尾終于明白了外界對她的需要并不一定是愛,自己的價值也不一定通過滿足外界的需要來體現(xiàn),以及自愛的重要性。

雖然wiig姐演的母親是個配角,但導演認為Minnie和Monroe的關(guān)系,其實都是為了反映她和母親的關(guān)系。Minnie缺少母親的關(guān)懷和愛撫,所以很缺愛和關(guān)注;不像其他青春期少女的哭鬧,她反抗母親的方式是去找Monroe。

電影在美國最終評級是R級(17歲以下在監(jiān)護陪伴下觀看),導演表示正合她意,之前非常擔心定位NC-17(17歲及以下禁止觀看)。不過,在英國被定為18歲以下禁止觀看,導演有些失望,希望英國少女們偷偷看。




3. Patty Hearst Trial

除了日記變成錄音形式以外,電影和原著的另一點區(qū)別在放大了Patty Hearst審判在電影中的作用。書中只是簡單地提到這個現(xiàn)實中的事件。

1974年2月,一位19歲的富家千金Patty Hearst被美國左翼激進組織SLA綁架。Hearst家族是報業(yè)巨頭,現(xiàn)旗下有包括COSMO、嘉人、芭莎、Elle等多個品牌;Patty的祖父正是《公民凱恩》的原型。SLA綁架Patty是為了博得廣泛關(guān)注。結(jié)果2個月之后,Patty持槍協(xié)助搶劫銀行,公開支持SLA,并且成為后者宣傳冊上的代言人。1975年9月FBI逮捕了她,在庭審上,她聲稱自己受到虐待和洗腦,一開始被判35年,但當時的卡特總統(tǒng)宣布減刑至不到兩年。后來2001年克林頓赦免了她的罪行。出獄后,她又恢復了之前的生活,她現(xiàn)在的名媛女兒還是Gossip Girl里Queen S的原型。

本片中,Patty Hearst事件是用來類比主線劇情的。比如Minnie一開始詫異:什么樣的人會愛上綁架她的人?但之后就與母親男友、一個成年人Monroe發(fā)生不倫戀;母親覺得Patty就是一個受害者,這和她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guān)——從小富足,但后來離家,落差較大;而Monroe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不確定(Patty是否是受害者)”。導演自己的看法是:如果自己都不覺得是受害者,別人也不能直接認定她就是。任何人都可能以各種方式經(jīng)歷這種情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出最理智的決策。

另一方面,影片利用對Patty的審判,來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到底是誰應(yīng)該對Minnie負責——Minnie?母親?還是Monroe?現(xiàn)實中的Patty既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服了刑,又因SLA對她的操縱而獲得了減刑。




4. Sundance Labs

圣丹斯協(xié)會(Sundance Institute)是由知名奧斯卡獲獎導演、演員Robert Redford于1981年創(chuàng)立的非盈利組織。圣丹斯國際電影節(jié)是最有名的獨立電影節(jié)之一,許多新銳導演都將其視作進軍好萊塢執(zhí)導大制作的跳板。而圣丹斯的Labs項目就類似短期培訓項目,旨在幫助挑選出的獨立電影創(chuàng)作者(Fellow)完成作品。比如Screenwriters Lab只接受新人的申請,內(nèi)容是為期5天的workshop;Directors Lab沒有公開申請,只有通過邀請,而且每屆只選8名Fellow。

導演Marielle Heller于2012年被選為Screenwriting和Directing的Fellow,帶著本片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Lab,作為新人,她從中獲得了許多幫助。比如劇本的改善;她還提到當時對電影開場有過專題研討,從《少女日記》的開頭可以看得出她獲得了不少啟發(fā)。




5. 學校

上課場景是在加州阿拉米達一所中學拍攝的。其實鑒于本片表達的主題不被學校認可,劇組只能在沒有學生的夜間進行拍攝,從窗外打光,照得像白天一樣亮。




6. 歌曲

由于本片設(shè)定,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年代的熱單,比如The Rose garden的《Next Plane to London》、Heart的《Dreamboat Annie》、T.Rex的《Precious Star》、The Stooges(海報上的Iggy Pop)的《Down On the Street》。

除此之外,還有兩首新曲,都是導演的兄弟Nate Heller寫的,包括好聽的《Dreamsong》。




7. 洛基恐怖秀

女主和閨蜜一起去看午夜場電影,在外面遇到兩個Drag Queen,其中一個是舊金山電影人Joshua Grannell,當然本人現(xiàn)實中就是異裝癖。

她們看的電影是《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1975),剛放映時并沒有那么轟動,在一年后(本片中的1976年)午夜場放映后,突然名聲大噪,成為美國最有名的cult電影。它的粉絲喜歡盛裝前往,并跟隨片中的臺詞和情節(jié)進行模仿和互動,整個影院非常熱鬧,直到現(xiàn)在都一直如此。




8. 真愛如血

女主母親男友的扮演者Alexander Skarsg?rd,和女主繼父演員Christopher Meloni,都出演美劇《真愛如血》(True Blood)的吸血鬼。

E大Alexander Skarsg?rd的父親也是一名演員,1973年主演過一部瑞典電影《Anita》,女主也是生活在70年代的16歲問題少女,而且據(jù)說電影有個別名《Anita:From a teenage girl's diary》。




Source
IMDB: 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
screenprism.com Q&A
stamps.umich.edu Interview
tcj.com Interview
npr.com Interview
interviewmagazine.com Interview
slate.com Interview
NDNF Interview
sundance.org Introduction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TExNzcyMA==&mid=402331525&idx=1&sn=c50cc3176fea49c78854bd44aa615f99#rd

 6 ) 少女情懷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好久沒有這么認真的看過一部電影了,還是蠻慶幸自己可以找到這么一部好電影的。

都說少女情懷總是詩,這位少女的心中卻是除了性愛和充滿情色意味的漫畫之外就再沒有什么別的了。

她的生活中缺少父親這么一個角色,小小的家里目光所及只有自己的母親。向往著自己的母親便希望成為像她一般放蕩不羈的女人,但是她沒有她那么美。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少女,她陰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一個朋友。她還有些胖,時不時為其而自卑。

自卑而又迷茫,少女迫不及待地渴望著成熟,于是從性愛下手,從母親的男朋友下手,獻出了她的第一次。

大概心理上的空虛與迷茫可以用性愛來填滿吧,至少少女是這么覺得的,可是生活畢竟不是性交,心不是陰道,理想也不是丁丁。

背著母親與母親的男友各種纏綿,時不時還和學校里的男生打上幾炮,甚至扮做妓女在酒館里尋歡作樂,但她一直認為自己深愛著母親的男友。

直到和母親的男友一起嗑藥,男人在藥物所導致的混亂之下對自己說出我愛你,她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并不愛他,他說出來了,她也就不想要了。

于是抗拒,于是逃離。她不愛他,他不過是她迷茫時候被消耗的物品罷了,就如同在她母親那里一樣。

只是他也不一定就深深愛著她。

心中的空虛再次被曝光,原本日日夜夜占據(jù)腦海的情情愛愛到頭來都是自己的想象。

在她要放手的時候,事情因自己的錄音日記而在母親處敗露,被逼的離家出走,與自己的女友過著糜爛的生活,充斥著酒精,毒品,還有性愛。

在終于意識到被女友賣了之后回到家中與母親和好如初之后故事就來到了結(jié)尾。

女主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她終于明白自己與母親是不一樣的,與母親不同,她的生活里男人并非是必需品,她有自己的理想,她不需要依賴男人而活。

所以這部電影除開青春的迷茫之外,大概還意外的提到了女權(quán),雖然也只有一點,但是體現(xiàn)在這對母女身上的兩代人之間不同的觀念就對其有所表達。不過我見識太淺,就不發(fā)表什么意見了。

看到最后被這個胖胖的女生迷住了,盡管她不算漂亮,然而她大眼睛里的憂郁與迷茫還有面對情人時的嬌俏與固執(zhí)卻為她增添了許多分性感與嫵媚,使得她在某幾個瞬間突然從十五歲的少女蛻變?yōu)槌墒斓呐?。也難怪母親的男友會愛上她,當然還有她年輕的身體。

看到最后突然覺得,空虛與迷惑并不會僅存在于幾個固定的年齡,每個人一生能找到自己的意義的時刻大概分布在不同的時間點,也有些人說不定根本就不會有那個時刻,于是他們開始學會適應(yīng),并漸漸習慣了迷茫,最后則樂于沉醉于其中。

畢竟每個年代,都有空虛的大腦與空虛的身體,當它們成對出現(xiàn)時,就會淪為女主的母親,或是母親的男友,亦或是除了女主之外的所有人。迷茫,掙扎,卻不自知;自以為快活,卻不過是在下墜,永遠觸不到底。

最后再說幾句,BGM很棒,電影的色調(diào)就像老電影中的一般溫暖。

 短評

簡單粗暴的青春期過去了,都成了故事,而不是回憶

7分鐘前
  • jj73淺之
  • 還行

濃濃的70年代復古味。美術(shù)大贊! Bel Powley這孩子每次裸體胃都是漲漲的,也挺不容易……/ keep things in check / 看來處女作拍青春,已成為國際通則

9分鐘前
  • 桃子
  • 推薦

因為電影拍攝的地點在舊金山正好在舊金山就去看了。因為上次買了兩張票被趕出來的經(jīng)歷特意準備好護照照片結(jié)果沒人關(guān)心??催@種日記改編的,會覺得自己不是唯一的神經(jīng)。有些話還是很戳人心的。附上的手繪粗糙而精細,讓整個電影生動不少。編劇略弱,情節(jié)上可以說并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但是這就是青春

12分鐘前
  • 扔鐵餅的羅丹
  • 力薦

having threesome with ur best friend and stepfather ,woowoww that doesn't happen much in ordinary girl's teenage hood.

14分鐘前
  • Rose
  • 還行

古靈精怪的插畫風格,加上大膽的少女性事,就像一顆青春的怪味胡豆,女性主義者會覺得正中下懷。PS四哥飾演的種馬感覺蠢出天際啊~~~

19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這正經(jīng)的是對應(yīng)了「我厭倦了貞節(jié)又鬱悶的日子,又沒有勇氣過墮落的生活」。

21分鐘前
  • 林觴
  • 推薦

性愛版《成長教育》,自省版《魚缸》,輕松版《女性癮者》。一個絕對女性的崛起,大寫的女上位,政治無比正確,讓每個女性主義者通體舒暢的電影?,F(xiàn)在好萊塢年輕女演員的演技真的太驚人了,都沒有足夠好的電影配得上她們的演技了。

22分鐘前
  • 哪吒男
  • 還行

這經(jīng)歷尼瑪簡直太酸爽了,女孩身上散發(fā)著一種古怪的靈氣,有點喜歡。有點像《魚缸》,但是更喜歡這部,插畫好評。

27分鐘前
  • 罐兒圖樣圖森破
  • 推薦

I had sex today。Holy shit!

31分鐘前
  • 故意相信謊言
  • 推薦

拍給女孩子的電影,青春的好處就是無論怎樣迷失都有找回自我的機會。其實每次看這種coming-of-age的故事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從來沒有過青春期=,=

32分鐘前
  • a little mark
  • 推薦

3.5;身體迅速成長而心靈極度荒蕪的年代,笨拙的樣貌和孤寂敏感的內(nèi)心無法匹配,野草般迅猛蓬勃的欲望讓她看起來既生動又粗魯,她以貪婪的探索方式發(fā)現(xiàn)自己,以勇敢近乎荒唐的勁頭試圖找到溫暖的觸摸,何須指責青春的浪蕩;Television《See No Evil》配得真應(yīng)景。

36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還行

女主浪蕩又無辜的氣質(zhì)真可愛

41分鐘前
  • 三七
  • 推薦

三星半。邪惡少女的成長故事。青春題材的另一種解讀。愛過恨過都不算長大,終于釋然過才是真的成長。敘事節(jié)奏漂亮,情感表達很現(xiàn)代化,影調(diào)風格歡快明朗。以及,我要是有這么個繼父我也和他睡!

42分鐘前
  • 華盛頓櫻桃樹
  • 還行

波西米亞性愛狂想曲~一切美式青春都殊途同歸,幡然醒悟、做自己、與世界握手言和,就在END的時候,你有了一種主角被盜號的錯覺。

45分鐘前
  • 墊底賽亞人
  • 還行

要不是為了四哥,我真是看不完這片子。漫畫部分的處理是亮點。

50分鐘前
  • 匡軼歌
  • 還行

即使是交代了年代,還是真的理解不能。。。。少女最后找到自己,落腳點在女權(quán)??我也是醉了!??!

55分鐘前
  • Dita
  • 還行

天吶,怪少女,腦海中的漫畫,因為LSD而自己變成鳥。我也曾和Minnie一樣,因為性而誤以為與對方attached。人生就是慢慢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重要與重要。配樂都合時宜,少女畫出的畫都cult又動人。2016第二哭。

58分鐘前
  • 我不是盆栽啊
  • 還行

就欣賞了下E大的高大肉體

60分鐘前
  • 還行

大膽叛逆的青春少女性事故事,有點亂倫,有點嬉皮式的態(tài)度。但整體而言,也只是一部充滿噱頭的流水賬故事。

1小時前
  • 方槍槍
  • 還行

優(yōu)點和缺點大概都在它的天然去雕飾,偶然出現(xiàn)的動畫很點睛也解決了許多真人畫面展示不了的問題。和《洛麗塔》的男性視角、少女為主人公的凝視、幻想對象不同的是,電影完全是從年輕女孩自己的角度出發(fā)的,她的欲望、放縱、和誰在一起、甩了誰,都是她自己的事。演員都不錯,70年代的三藩美

1小時前
  • 米粒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