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最近看了很多關于寬恕你的仇敵,或者在遭受患難之后還能不能再相信神的電影。比如Julian Moore的《Shelter》,還有Jake Gyllenhaal和狼叔共演的《Prisoners》。
Shelter里,女主的老公明明是個好人卻被搶匪殺死,女主的女二和爸爸在事情發(fā)生之后變得無法相信神。如果有神,為什么這么好的人也會死?如果有神,為什么你不救我的親人?于是“撒旦”入侵了他們心和身體。
Prisoners里的大boss原來也是虔誠的教徒,可是親生兒子卻死了。他們恨神為什么不拯救他的兒子。怎么辦呢?干脆也搶走別人的兒子吧。這樣可以毀壞別人的信仰,叫越來越多的人不相信神。神你既然不救我的兒子,那我就讓更多人不信你!
這部電影里涉及了類似的主題。因此如果你不是基督徒,或者還不認識神,或者不相信有神,這部電影可能對你來說很矯情,或者很普通,或者很垃圾。
【這片文章里會提到電影的一些情節(jié),不算劇透吧。如果讓你不舒服請點紅叉謝謝】
這部電影挺冷門的。我也承認電影有點悶,警察有點無腦。不過看到最后終于好像是明白導演想表達什么了。
被拐的姐弟家的爸媽原來也是虔誠的教徒??墒钱斪约旱暮⒆颖还?,當警察沒把孩子救回來而老公也倒下的時候,媽媽憤怒的指責都是警察的錯誤,還說了句…“Why me?"
而我們多少人在遭受不幸的時候,也會說這句話。Why me?
因為人似乎覺得神應該是為我們服務的。神如果真的存在,神就應該祝福我。如果信了神只會給我?guī)聿恍?,那我為什么還要信?
可我認為,愿意接受、相信神,有信仰,不只是因為有信仰對我有好處。更是因為神的確是客觀存在的。既然神是客觀存在的,就是高于人的存在,憑什么神要為著人來服務?神并不是亞倫的金牛犢!而是天地的主,至高的神。
好的父母不會永遠只把孩子放在溫室里,他們會帶著孩子經(jīng)歷不同的環(huán)境來讓他們成長。神愛人,用祂豐富的智慧給人的祝福不是讓人凡事能如意。而是讓人學會即使在困境中,依然能仰望祂,也更認識祂,讓人能成長。
兇手最后當著小女孩的面溺死(?)了她的弟弟,然后把剪刀遞給小女孩讓她stab him。小女孩拒絕了。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如果她這么做了,她也會像兇手一樣,把自己交給撒旦。可她是一個虔誠的主的仆人,她并沒有背棄圣經(jīng)的教誨,沒有背棄自己的信仰。
圣經(jīng)的主禱文里有一句說到了赦免。在不同的福音書里的翻譯略有不同。
--馬太福音6:12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路加福音11:4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
我們都欠了神的債(因為人都有罪性)。我們赦免虧欠我們的人,神也赦免我們。而赦免,就是完完全全的讓一件事let go。即使對方根本沒有道歉甚至沒有悔意。
人靠著自己幾乎做不到。只有靠著神才可以。
小女孩做到了。
兇手在小時候被家暴的時候也是尋求神的,然而神卻好像沒有立刻救他。他最后受不了了,把靈魂交給了撒旦。在他溺死(?)小男孩的時候他叫囂著并沒有神。然而神卻將小男孩救活了。
我這么說有人也許不同意,會說,是那個警察救活的。沒錯,是警察救的,然而我們的生命氣息甚至天地萬物根本其實都是掌控在神的手里。就好像Assad對Carl說的,你不覺得我們在這起案件之前撿到了這個漂流瓶,冥冥之中有什么在指引著我們么?
你可以不信,但是你無法改變客觀存在。
Carl原來是不信有神的,他的信仰是他自己。然而最后,他在教堂里,唱著詩歌,被圣靈感動。這也是我覺得整部電影最感人的部分。
丹麥的風光很美。可惜電影里拍到的陽光很少,天氣總陰沉沉的。不知道這是不是電影里的丹麥女人看起來都挺顯老的
Last but not least, P?l Sverre Hagen 真帥啊…有點像Edward Norton??…帥的我直到他掉進水里形象變丑之前都很不忍心他被抓誒?。?!
2 ) 怪不得這一部評分這么低
兇手比成龍李連杰吳京還厲害,一把剪刀殺光所有人,警察個個像傻逼,簡直拉低了整個系列的水準了,把兇手那么神話有啥意思,兇手那么厲害干嘛不殺光所有地球人,編劇就是腦殘。。。。。。。。。。。。。。。。。。。。。。。。。。。。。。。。。。。。。。。。。。。。。。。。。。。。。。。。。。。。。。。。。。。。。。。。。。。。。。。。。。。。。。。。。。。。。。。。。。。。。。。。。。。,。
3 ) 信仰的陰謀 ---懸案密碼3(Flakepost FRA P)
05# 第26部影評 2017-6-4 親哥拜/文
這是一部丹麥的電影,第一次看這個國家的電影,語言不是很懂?;蝿拥溺R頭似乎像瓶中信一樣隨著波浪上下晃動,開始不明所以。直到信被發(fā)現(xiàn),送到Assad和Carl 在的警局。
Assad和Rose 幫忙打掩護說Carl 請假了,馬上回來上班。
Assad和Carl 是一對拍檔。
Assad 有信仰,而Carl沒有,好像Carl離婚又患了不治之癥,他不相信奇跡。
電影有兩條明線在講述,又有兩天暗線在較量。
一方面,警局根據(jù)瓶中信,斷定是一封求救信,而且求救的人確有此人但是消失了。另外一方面,超帥的年輕的變態(tài)殺手Christian有點像高司令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扮作神父,在教堂見到了他準備實施犯罪的一家人并和他們共進晚餐。(此處放一張照片)
Assad和Carl查案的時候正好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報警并且又銷案的和幾年前發(fā)生的事情很像,他們立刻趕往被綁架的小孩的家庭。Elices他們一家人都信奉上帝,女兒還被選作當?shù)氐纳袷?。然后所有的人物開始交織在一起。
暗線是信仰的較量。Assad有信仰,但是Carl沒有。特別是在Carl離婚又患病的情況下,他不信奇跡的發(fā)生。信仰包括很多東西。Assad說“……我相信有些東西比我們個人重要,并且能讓我們快樂?!?br>
但是信仰這種東西真的是沒法說清楚,它是什么樣的,能對人產(chǎn)生如何好的或壞的影響??赡軣o論你是否信仰什么,但是你總是希望往好的方面去做,但是最后會是什么樣的,誰都不知道,也沒法說。
Christian裝作神父甚至花兩三年的時間和別人做朋友后再實施綁架,但是他說自己是被上帝拋棄的孩子。他是撒旦之子,所以他一生都在對抗上帝,摧毀別人的信仰。
后來知道,他這樣報復上帝,是因為他媽媽當著他的面把鹽酸潑到他姐姐臉上,導致她毀容了。而他趁他媽媽喝醉睡著了,用家里的剪刀殺死了他媽媽。他媽媽因為丈夫不在,怨恨自己的孩子和她丈夫一樣禱告。反正就是見不得和自己丈夫像樣的任何東西,典型的得不到就毀滅的心態(tài)。
Christian從最開始信仰上帝到最后發(fā)現(xiàn)上帝根本無法救他們而開始懷恨在心,開始報復所有信奉上帝的人。利用別人對上帝的信奉而關鍵時刻上帝根本救不了他們來報復他們。
在辦案的過程中,Assad和Carl也在就其信仰—上帝的力量討論---我們是否應該接受那些驅使我們向好的方向前進的力量?甚至爭吵。Carl認為Assad那么聰明怎么會信那些鬼話。A反問他,你已經(jīng)生活大半輩子了,難道沒有思考生活的奧妙嗎?
C說沒有,然后沉默了。
這是Assad在主動解救Carl自暴自棄,其實和信仰沒有多大的關系。這只是真誠的朋友之間的幫助而已。
不管你有沒有信仰,只要你努力的并且想辦法活著,無論是遇到任何病痛或者任何難破的案子,竭盡全力去做,就算沒有上帝的幫助,你也肯定是有收獲的。
關鍵是你是否努力嘗試過?
最后找到嫌犯Christian,頗費波折。森林里打中他一槍還是被他逃跑了,醫(yī)院里他把Elices和一個警探殺死并且把C也擄走了。哎,主角之一都陷入絕境了。
正義始終會戰(zhàn)勝邪惡。Assad他們找到了他的藏身之處,并且殺死了Christian。Carl救出了被綁架的兩個小孩。
結尾處,Carl看著片頭出現(xiàn)過的圍欄內小孩踢球的場景,首尾呼應。他說“孩子們的話,愚蠢卻充滿夢想,他們對生活沒有概念,也許那不重要?!?br>
對有信仰的人來說,信仰是挺重要的。對沒信仰的人來說,有信仰的人 有時候看起來很可笑。但是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有信仰的人往往比沒信仰的人更有力量來支持他們。
但是信仰具體是什么樣的呢?信仰包含太多了,沒法用言語來說清楚。
本部影片中,大片的油菜花,海上大型的風車發(fā)電設備,讓整部影片充滿力量感。雖然最后有點冗長,但是總體還不錯,適合一個人在午后看這部電影。有一點點小懸疑,但是卻又不失美感。
4 )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愈
看到第三部了,仍然和上一部一樣,沒有懸疑可言,只是一部偵探電影了。
包著宗教的外殼,實際內涵就是 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愈 。
看了不少老外含有宗教的電影,信仰這個東西讓我覺得很可怕,可以讓人不分是非黑白,可以讓人放棄一切,可能我看到的都是負面的吧= =
回到這部片子,其實沒啥好多說的,乏善可陳,連繼子的線都沒了。一如既往的是主角渣渣一樣的戰(zhàn)斗力,還有不太能嚴謹,不能深究的劇本。
看看最后一部吧,希望能回到懸疑電影的軌道上來。
PS:反派確實很像年輕的愛德華諾頓。。。
5 ) 三星半吧
觀影感覺一般,兇手設置我是很喜歡的,只不過男主人設是真的無感。我看過很多本北歐小說的男主都差不多是這種社交障礙硬漢,毫無處理感情的能力,敢情本地人就吃這套是嗎?但是看多了不審美疲勞嗎?我就很煩。當然男主作為警察的直覺和推理能力,反應速度一直在線,就是動輒就慌得一逼這個特色很不討好。不過話說回來,這部劇里,“慌的一逼”倒還是有用的,因為要突出男主內心的善意,就不多糾纏了。
整體敘事節(jié)奏問題不大,就是沒什么很亮點的地方。唯一值得提一下的是兇手的動機,和主題融合得比較和諧。
這章明顯是關于信仰的。兇手看似神經(jīng)?。ㄕf自己是撒旦代言人),但其實他思路清晰,我看他腦子比一般人清楚很多呢。轉念一想,是不是真就是有上帝和惡魔的呢?這就是貫穿全劇的文戲核心。
兩個男主在不斷爭論信教的問題時,暖男說這個漂流瓶的時機太巧了,沒瓶子,就不會正好查到這里。這里先提出信仰的對象是否存在這個問題。這時期男主一直不買賬,堅持唯物主義。
后面兇手對男主說:你當然信教,你肯拼命救不認識的人,所以信教??吹贸鰞词謱π叛龅睦斫夂苷?,不是表面上信不信或者信哪些教,而是內心的善意和對這份善意毫無保留的執(zhí)著(所以男主才吸引了兇手的注意力),他是為了摧毀這種人間的善意而殺人的,也就是說他不是神經(jīng)病,他目的思路很清楚,就是要殺死善心,創(chuàng)造惡意,說這是惡魔的代言人倒也沒錯了。他殺人過程中也不停地在問:你們的上帝在哪里?我做這么極致惡心人的事情,為什么他不來阻止我?所以上帝肯定不存在。這個邏輯吻合了他兒時心路:善意缺席,惡意拯救了他,所以他為惡意所驅使??陀^上講其實不扯宗教的話就很簡單,無非就是一個心理創(chuàng)傷嚴重的男孩殺母,殺母的行為給他帶來生理心理上的解脫,因此長大后不斷創(chuàng)造同款,重現(xiàn)自己當年那種爽感,能制造出翻版自己就最好了(這也是一個自殺傾向,說明兇手潛意識希望能夠找個接班人,讓自己解脫,而且觀察到他殺的是男孩,留下女孩想改造,也算是有點殺死自己的味道)。但是整體拍得強加入了很多隨機性很強的邊緣超自然細節(jié),也就暗指天道輪回的隱喻。
男主最后在教堂里算是承認了自己是信教的這一事實,這里我覺得拍的有點太刻意了??偟膩碇v,討論的主題有點意思,但是不深,那“上帝可能真的存在”的玩法也已經(jīng)玩得很爛了,因此這個程度的探討只能說不砸鍋,說不上很好。
6 ) 懸案故事之下的冷艷之美
此片是《懸案密碼》系列的第三部,其他三部分別是《懸案密碼1:籠中女人》,《懸案密碼2:野雞殺手》和《懸案密碼4:64號病歷》。
就故事性來講,此片可以算是整個系列中最弱的一部(1和4可以并列第一),但按其實整個系列一貫的故事套路,因為采用的是雙線結構敘事,基本上熟悉歐美電影或者歐美小說的人,看了開頭,就基本上知道大概的劇情發(fā)展,也會知道大概結局,尤其是對于此系列電影,故事一開頭基本上就亮明了兇手,然后根據(jù)情節(jié)推進,慢慢講述兇手作案動機。
但即便如此,此系列仍值得一看,即便是這個最弱的第三部。
最大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是影片的鏡頭感。
就本片來說,第一次讓人賞心悅目的就是這個農(nóng)場鏡頭:近處的黃花農(nóng)田,遠處孤獨的房子和樹。
走近房子
之后出現(xiàn)的:
空曠的路
暮色降臨
穿越鄉(xiāng)村的火車
茫茫的海草
空曠的海平面
若隱若現(xiàn)的極光
孤寂的船屋(由遠及近)
光與影
俯拍
遠景
甚至背景純凈的大頭照
特寫鏡頭
當然,其他三部也是這樣:
比如1中的
比如2中的
比如4中的
這是這個系列最吸引我的地方,盡管這四部電影分別是四位不同導演拍攝的,可整個系列,把北歐那種空曠、孤寂和冰冷感,用鏡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實在是太美了。
Q部門最強對手出現(xiàn):惡魔洗禮連環(huán)殺人狂。剪刀開膛密林飛車,變裝潛入醫(yī)院干仗,就是最后主角眼淚太掉價。故事很一般,信仰啥的主旋律不喜歡,但是攝影太厲害,幾場交手的緊張感也還成,比第二集好看
復仇是電影亙古不變的好主題——狹義的復仇是對具體對象復仇,再大的仇恨也有限,且有始有終,對象完蛋復仇結束;廣義的則是對信仰復仇,好比連環(huán)殺手,專注某種類型,永無止境······
醫(yī)院之前的情節(jié)4星,從醫(yī)院開始就淪為好萊塢三流連環(huán)殺手片了,真心無語,導演腦子突然進水了吧?
電影有點悶,警察有點無腦。
不如1、2細膩。
2019.03.17丹麥農(nóng)村的景色真美啊,故事實在夠無聊,雖然那個BT罪犯挺帥的。
目前截止最驚心動魄的一部,非常虐。節(jié)奏太好了,雖然結尾還是有點崩了,那也是晃過神之后的事情了?!河任鳌ぐ⒌吕?奧爾森(Jussi Adler-Olsen),丹麥著名犯罪小說家,生于1950年,2007年發(fā)表“懸案密碼”(Department Q)系列小說第一部《籠里的女人》,風靡丹麥,隨后連續(xù)發(fā)表了7本“懸案密碼”系列小說,不僅暢銷丹麥,而且在英美國家也引起強烈回響,他已經(jīng)成為北歐最暢銷的犯罪小說家之一。2010年奧爾森憑借“懸案密碼”系列第三部小說《瓶中信》獲得北歐犯罪小說最高獎玻璃鑰匙獎。
反派死于太帥…男豬形象日漸豐滿
”金發(fā)白人男性”、“基督教騙局“、“堅守正義的無神論者”、“無神論者的好幫手移民小哥”。要素齊全了
漂流瓶。微生物檢測,環(huán)境線索抽絲剝繭。宗教主題言之有物。
哪怕是拿過三大的著名編劇操刀改編,在中點處就釋放高潮仍然冒著極大的風險,它既不能保證觀眾的注意力在接下來的序列中續(xù)航,也讓第三幕丟失了動能,在真正高潮來臨時萎靡不振,潦草收尾,論結構和節(jié)奏的重要性。
丹麥警方太笨了!一個兇手竟然瘋狂作案好幾年,殺死那么多人還抓不住,這要在我天朝,分分鐘搞定!
此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故事一開始就告訴兇手是誰,并一邊隨著案情發(fā)展,一邊穿插閃回介紹兇手作案動機,而主角警察幾乎每次都被擒,最后逆轉,當然,死人是少不了的。雙線敘事手法不新鮮,但很適合此系列,導演的鏡頭很棒,片中大量遠景、俯拍鏡頭可以截圖做壁紙,屏保,非常好看!
看得我著急死了……打光真的很自然很舒服??
變態(tài)家庭造就了變態(tài)殺手
第一部看彈幕罵主角廢我還生氣,看到第三部我只想跟著一起罵。面對破綻百出的對手也能送那么多人頭!但想想這個破綻百出的對手是明顯得到導演偏愛于是被拍得神乎其技美輪美奐的現(xiàn)在越來越諾頓的挪威高司令…一千字的吐槽也只能化作“為什么這次沒有他只穿內褲的畫面!”“以后也請多演演變態(tài)!”這種話
比前兩部更好,主要是火車和醫(yī)院兩場動作戲拍的很加分,拍的相當不錯,作為類型片,這一部的完成度還挺高的。
超人連環(huán)殺手,手持?對付28個警察和一架直升機,居然重傷一人脫身
宗教元素沒能展開,探案過程也較為粗糙。
就是簡單的兒童綁票案,為了吸引眼球扯上了宗教的敏感話題,這也就算了,贖金袋里沒追蹤器,受害人ICU外人隨便進的也是醉了,所以這是一部批判北歐警務人員多么雞肋的電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