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生如夢啊
電影拍的不錯,很貼近現(xiàn)實。當離開這個荒蕪的社會,進入繁華的沙漠時,一個人的思想就變了。只有在這里,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真實,而不是被社會被世俗所束縛的自己,你的思想才能變得豐富起來,同樣只有在這里,你才能看到朋友真實的一面。
我知道不少人看完電影會問,最后他們走出沙漠了嗎?以我的理解而言,他們并沒有走出沙漠,而是死在了那里,那些美好的生活都是他們的想象。如果更進一步說的話,是他們自己不想走出沙漠,因為他們在現(xiàn)實中都是“失敗者”或“不如意者”。而且最后主角不聽電話,流淚躺下可以看出,他們還是想繼續(xù)這樣的夢,即使這個夢看起來是那么的不真實。
聯(lián)系到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人是過的不如意的。不管是結婚的還是未婚,應該也會遇到主角們的那些問題:扔掉了自己的夢想,娶妻生子,平穩(wěn)的過完一生;或者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干的事情不被理解,被別人看起來“無所事事,整天瞎搞”。但真實的社會就是這么的殘酷,你無論怎么做在一些人的眼中都是不對的,都是錯的。
說實話看完電影我也有些迷惑,難道主角想過的那種生活就是我們想要的嗎?我也不知道。
2 ) 梳理下,要是瘦子沒有逃出來,是卡在哪個環(huán)節(jié)了。。。
梳理下:
1.第一天,汽車拋錨,回去60英里(96.6公里),往前100英里(161公里),男主角們體力90%,下午遇到大叔開得車,胖子戲稱線路問題錯過,再次發(fā)動徹底broken,晚上剃頭,喝清潔水,車里凍了一夜。
2.第二天,體力各60%,因為莫西干發(fā)型嚇壞老太太,錯過第二輛車,之后相互斗毆,把胖子打的半死,挖坑。晚上,兩個人陸陸續(xù)續(xù)來坑里睡覺。
3. 第三天,體力各30%,早晨錯估一輛巡邏車,一天碌碌無為的度過,晚上瘦子把睡坑里胖子的胖子叫起,說我發(fā)現(xiàn)新大陸了,然后連夜啟程。
4.第四天,體力各5%,連夜走了一半,回頭發(fā)現(xiàn)車子被耳機男拖走,又一次錯過,一天都在趕路,瘦子晚上趕走狼,吃了點meat,草原上睡了一覺。
5.第五天,胖子發(fā)現(xiàn)電線桿,招呼瘦子趕路,看到一個破舊被遺棄的村落,喝水休息,體力回到各15%。接到電話,獲救。。。
我的理解是:胖子死在了第二天夜里的那個坑里,瘦子應該是第三天白天死的,還是原來的那個坑,還是熟悉的味道。。
最后的一通電話,瘦子和胖子聊著聊著,胖子就斷線了(晚上瘦子為了不讓失血過多的胖子死去,一直和他聊天,最后胖子還是失去了知覺先走一步),然后響起電話聲音(整部電影,也只有破舊村落里響起過電話聲音),瘦子大吃一驚(常理說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電話鈴聲不至于這么驚訝的,只能理解為自從他們踏上觀光路線后,電話就從沒有響起過,那個遺棄村落和求救電話都是他幻想出來的),最后躺在床上,腦中破舊村落的樣子顯得那么不真實,最后
如夢初醒,但是不愿意接受事實,還是繼續(xù)活在自己的夢里。。
哈,以上是我的愚見,本身故事是開放式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結局。。。
3 ) 人人都是好基友
被電影海報的暴力畫面吸引,而諸多網(wǎng)站對影片的介紹也少不了“暴力相向”,實際上從開始到結束,憤怒比暴力更適合做這部電影的標簽。影片中的兩個老友,相約旅行。胖子把車子故意拋錨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沙漠公路上,本是想謀得片刻獨處、交流時光,好基友互訴衷腸。然而意料之外的真拋錨,讓兩個人由對處境的恐懼變成對對方的憤怒。開始是惡語相向,哪痛戳哪,后來是武力攻擊,打哪哪流血。
其實,本來兩個人,一條公路,日常的宣泄對白,成年男人的拳打腳踢,這樣小成本的制作,看上去并無新鮮,甚至很無聊。但正是兩人之間的互罵內容,讓我覺得這兩個主人公更像是一種隱喻,像是一人的兩面。胖子是理想,而雞冠頭是現(xiàn)實。沙漠里的公路,就像生活,同樣漫無邊際。理想和現(xiàn)實起了沖突,有了爭執(zhí)。理想諷刺現(xiàn)實過得麻木,無趣,虛偽,現(xiàn)實也承認,對婚外情的新鮮不過是一時,久了便又是一個處膩的妻子;現(xiàn)實也謾罵理想,窮困潦倒,不切實際,做白日夢,仇富嫉妒。。。我們的內心不正是這樣嗎,過著現(xiàn)實的生活,做著理想的夢,時不時心比天高,又時不時覺得腳離地太高。在矛盾掙扎中,“寄希望于他人“,“錯過機會“,不知是該狠別人還是怨自己。
關于這個開放的結局,悲觀主義者覺得,寫作、音樂創(chuàng)作、辭職、環(huán)球旅行,這一切只是雞冠頭(現(xiàn)實)的夢,是困境中的幻想,最終還是會跌進現(xiàn)實的坑中,周身布滿塵土。雖然還活著,但不過是喘著氣,等待被日子的塵埃掩埋。
4 ) 值得思考人生觀的好片
電影拍的不錯,很貼近現(xiàn)實。當離開這個繁華的社會,進入荒蕪的沙漠時,一個人的思想就變了。只有在這里,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真實,而不是被社會被世俗所束縛的自己,你的思想才能變得豐富起來,同樣只有在這里,你才能看到朋友真實的一面。 我知道不少人看完電影會問,最后他們走出沙漠了嗎?以我的理解而言,他們并沒有走出沙漠,而是死在了那里,那些美好的生活都是他們.........
5 ) 你追求什么樣的人生-----excellent
有人在用眼睛看電影,有的人用耳朵聽電影,還有人是在用心靈感受電影。暫且用內外因簡單分析一下,內因取決于個人的習慣,外因在于導演拍攝電影的目的。
我不清楚這部電影導演的初衷,很可能是在引導大家思考人生吧。誠如電影名字,人生如觀光,路線不同,經(jīng)歷不同,感受就可能相去甚遠。如果有不同人生觀的摯友,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會讓你知道人生的觀光路線該怎么選擇。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沒有噱頭,沒有光環(huán),也沒有強勢植入觀眾的理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過兩個被困沙漠的80前后的男人,傳達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視。
亮點:
1、整部電影,只有兩個人,代表完全不同的生存狀態(tài)的男人。但劇情并不蒼白拖沓,一氣呵成,順理成章,比很多國產(chǎn)電影更緊湊。
2、結尾耐人尋味,像電話里問胖子的,“你不覺得我們的故事一直太順利了?”
3、男主角辭職時,墻上掛了一幅畫,雄鷹展翅翱翔:Excellent!這會不會是導演的暗示呢?
6 ) loser的年度大戲
看了電影再看影評也覺得就那么回事,之所以厭惡,是因為覺得loser都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無病呻吟。也許我們有時候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然后去選擇是否追尋下去,不管是否如意,真的切忌太多抱怨,因為無論哪一條路,一個人若能少點抱怨,不斷去做去做去做!也許最后不是你想走的那條路都會變得如此美好,有些人總想弄明白我要什么,當你不知道的時候,那就去做??!亂做都比不做強,當然亂做并不是去做違法的事情,這種情況最差也能讓你了解這件事是否是你要的,你不做,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這萎靡不振的破電影看得我心塞,反正我就是憑心情判斷電影好壞了,怪我咯!
好困。
天知道有多腦殘
“Which is harder to believe, that things are finally going the way you always wanted them to, or that the only way it could be this good is if it's all in your head? ” 乍一看以為又是一部像唐尼和宿醉小胖Zach的《預產(chǎn)期》那樣的公路囧途喜劇,直到最后被那個細思極恐的結尾深深地震到…
千萬不能亂了陣腳。
一個單身無業(yè)作家,一個婚姻美滿的上班族前吉他手,兩個中年死黨開車旅行,談人生談理想,卻在荒漠拋錨后遭遇各種凄慘境地。結尾很絕望很好
什么樣的經(jīng)歷才能給人足夠的勇氣去改變安逸乏味的生活,即使自己已經(jīng)陷入了死水般的生活,像一只溫水里被煮的青蛙,也許只有死里逃生才行。一對老友積壓著半輩子的怨氣在荒漠中爆發(fā),暴力相向,驚悚片的劇本聰明的是讓角色在死亡的邊緣看清楚了自己的生活,在絕望中自我救贖獲得新生?!铩铩?/p>
死于美夢
當一切變的美好的不現(xiàn)實的時候 你該知道發(fā)生什么了
本來是想給2個 討厭話癆片 可是結局還不錯
前面略無聊,大段人生探討;結局很驚艷(雖然此橋段在1408兇間就見識過),加一星支持非主流片
超低成本吧...張力沖突和反轉都還不錯
是誰又提起曾經(jīng)的約定 那關于理想的課堂作文 結局的逆轉略似曾相識
這造型和七龍珠漫畫一個人物很像
the ending is worth a star. but the previous part is just the screenwriter found herself a chance to say something straight about marriage, dreams and people, very opinionated.
哦
他們最終沒能逃出來,死在了那片沙漠中。ps:喬什·杜哈明的發(fā)型屌爆了。
前半的大篇幅做的鋪墊,不斷探討的人生問題,就為了調出最后的夢幻與現(xiàn)實的迷惑以及一個“inception”式的結尾??偢杏X前期的鋪墊亮點太少,第一次拒載顯得太無理取鬧。最后懸疑式的結局還是挺發(fā)人深思的。可惜片子的casting和劇情不夠精彩。
相互指責的語言十分有力度,兩人的思考也是值得當代人思考的:關于夢想、生存和責任的話題。唯一使其成為驚悚片的無非就是結局了。
結局不錯
沒想到很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