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跟歲月一樣的魔法
閑來無事,翻開一小本剛買回來的《世界神秘文化》,看到書中介紹穿梭陰陽界的陰陽師時,突然想起了,很小很小的時候,看過那么一部動畫片,里邊的人好像就是能夠看到鬼魂,腦海里搜索了半天,一個個零碎的片段,漸漸清晰起來,一拍頭,想起來了,叫《魔法阿媽》。
要說為什么我對這部動畫片印象如此深刻,還真得把時光倒回去,電影似乎是2000年上映的,估計我也就那個時候看的,也就是讀小學(xué)的時候。還記得看得是又哭又笑,又抹眼淚又捂肚子的,小時候看的動畫片大家都差不了多少,可是唯獨這部動畫片是最深深記得的,甚至在十年后的現(xiàn)在想起來,許多畫面都還像昨天看過的一樣。
小時候都愛聽鬼故事,都對神秘的事物有著濃厚的好奇,老人家通常知道最多,卻又最喜歡賣關(guān)子,故意說一點逗著娃娃們胡猜亂蒙,等到說到鬼啊神啊,又止住嘴不讓我們胡說,好像是禁忌一樣,于是我們私底下就越是想得神乎其神了。原來的鬼片,從來都是僵尸(而且都是清朝的,還絕對都穿著官服),貼著符,蹦著僵尸步,這就是我們對于鬼最初的記憶。小小的我晚上睡在床上,從床頭看窗戶外面,正好可以透過破了洞的雨篷看到一顆星星,只要沒有云的夜晚,那顆星星就絕對會在那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試過一直看著一顆星星,一直看,一直看到實在支撐不了而睡著。我到現(xiàn)在都無法形容在夜晚看著一顆星星直至睡著的感覺究竟是什么,好像身體越來越輕,星星(也就是那顆星球,小時候已經(jīng)知道了星星就是像地球一樣的球體)離我越來越近,我好像要飄到那顆星星上去了,我似乎都可以看到環(huán)繞著星星的一圈光環(huán),我能夠看到它是一顆圓的,在轉(zhuǎn)動的球,它上面的斑紋,有坑有山……就這樣,我童年的每一個晚上,都仿佛離我自己遠(yuǎn)去,而去到了另一顆星星上,那樣寂寥蒼茫的感覺,像是死了一次。
現(xiàn)在,十年后,我又看了一遍《魔法阿媽》,還是和十年前的我一樣看得又哭又笑,還像小小的我看這部動畫片的時候,模糊地有悵然的味道。
《魔法阿媽》里邊的主人公,那個阿媽的小孫子,叫“豆豆”,阿媽是臺灣人的叫法,是外婆的意思,這部動畫片里邊包含了很多臺灣的風(fēng)土人情,尤其是神鬼一類:放水燈、七月半、做法事、通靈、投胎……雖說內(nèi)容看上去比較驚悚,其實是部喜劇動畫片,內(nèi)含著親情的暖流。十年前那小小的我,看完之后是笑得捂肚子,又邊擦鼻涕眼淚,媽媽進(jìn)來叫吃飯,看到這個樣子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等到我鬼頭鬼腦的竄上桌準(zhǔn)備吃飯了,又不住瞥眼看外婆,我的阿媽會不會魔法呢?吃著吃著,又會想到,要是我,我肯定不會像動畫片里的豆豆傻乎乎的會想到賣掉阿媽,我會保護(hù)我的阿媽,我長大了也學(xué)法術(shù),到時候阿媽就什么鬼都不怕了,可以活好長好長;可是突然又想到動畫片里放水燈的情景,我會不會以后也要給我的阿媽放水燈呢?呸呸呸,阿媽會活很長的,肯定不用。但又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想到萬一呢?萬一呢?于是又怕怕的看著我的阿媽,害怕哪一天,她會像動畫片里的金水婆那樣,那我豈不是要看著她慢慢的隨著水燈燃燒而消失在水上,無影無蹤?突然就好想跑著我的阿媽哭一場,又怕她說我毛病,無緣無故的胡思亂想,那時候,我的阿媽還好硬朗,做的黃燜雞最好了。
2008年的冬天了,媽媽偶爾會跟外公聊到三月十三那天,聽到他們說,02年就下過病危通知了的,誰知道又活了6年,眼中帶淚笑道:“是多出來的罷?!也許是積福的緣故吧!”聽了好心安哪,就像把積福的功勞歸給自己一樣,因為我知道自己肯為我的阿媽積很多善福的。她糖尿病晚期的時候,肢體開始潰爛,腳趾發(fā)出臭味,盡管千方百計的不讓它有傷口,可還是潰爛了。周末回到阿媽家,一大家人在客廳,我就悄悄溜進(jìn)房間,在混雜著腐爛味道的黑漆漆的房間里給她按摩腳,安慰我的阿媽,一定會好起來的,會好的,還要活很久呢!阿媽還在笑我,說就我最有良心。其實哪有,我只知道你是我阿媽,你會長命百歲。
你有問過我,你走了我會不會哭。阿媽啊,我從不回答你,因為我從來不去想那一步。后來高中了,功課好忙,只有周六可以見面,每次要拿錢給我,我都不要,你責(zé)備我也好,你說我不聽話也好,我不要錢,有你在,我什么都不缺。
我的阿媽跟《魔法阿媽》里阿媽一樣,都兇巴巴的,但是卻知道很多神秘的事。我的阿媽是客家人,小時候和伙伴在一起,都只有我能聽懂阿媽的話,甚至家里人有些都聽不懂,可我能夠一句不差的翻譯過來,在伙伴眼里,我的阿媽是神秘的,是啊,我的阿媽也會魔法。
現(xiàn)在,我長大了,我的阿媽也走了,明年三月十三(二月初六)就三年了,阿媽,外婆,我想你了,想你的魔法了。
一個個離去
帶著成長的歡喜
你有美麗羽翼和自己的主意
人生有聚有離
我也懂得這道理
只是你給我這輩子最美的回憶
我只怕不能把最好的都給你
風(fēng)不停地吹呀吹呀吹
像你的手輕拍我
輕地讓我心痛覺得好寂寞
我慢慢閉上眼睛等你
等你跑進(jìn)我懷抱
睜開眼,你卻說再見
————寫于2010-10-30
2 ) 再會啦~再見!
http://weibo.com/p/1001603859415143966044?mod=zwenzhang 如果有人問我,從小到大看過最感動的一部動畫影片是什么,我的回答是:《魔法阿媽》。不是童年的時候看的,也不是在電視上看的,而是在即將大學(xué)畢業(yè)之際的一堂課上看的,這部影片也為我的人生重新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課。
這是一部純粹的臺灣本土制作閩南語動畫電影,曾獲得美國芝加哥兒童國際電影節(jié)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影片被選送至全世界各地播放,也是屢獲佳績、好評如潮。然而,我喜歡這部電影,并不因為它有多么高的票房與獎勵或者多么高的藝術(shù)水平,而是單純的因了這個美麗、平凡又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些我們曾經(jīng)深信不疑的,現(xiàn)在回頭看都帶著溫暖和笑容。
畫面的開頭是一幅臺灣小島的風(fēng)景畫,本應(yīng)該是平靜祥和的生活畫面,卻配了一段令人心生寒顫的音樂,跟著房頂?shù)哪堑拦饩€投下,灰暗的小房間里四位老人縫補(bǔ)壽衣的畫面映入眼簾。再然后是主人公阿媽的出現(xiàn),口中不斷念著咒語,神情嚴(yán)肅,成串過道卻被稱之為可愛的老鼠、猛烈的臺風(fēng)、消瘦的黑貓、裝滿鬼魂的壇子,這一系列元素集合在一起,極盡渲染出恐怖的氣息,至此懸念已經(jīng)鋪設(shè),將觀眾的心瞬間提了起來。
故事的主線是這樣的:因為爸爸受傷,豆豆暑假不得不去阿媽家托阿媽照顧著。阿媽是村里面的通靈者,經(jīng)常幫村里死人處理喪事、引導(dǎo)死去的人投胎、鎮(zhèn)壓惡鬼。豆豆不小心打破一個裝惡鬼的罐子,把惡鬼放出來,惡鬼不斷吃小鬼,越來越恐怖。它還騙豆豆騙取阿媽的三顆眼淚以打敗阿媽,最終卻被豆豆的無窮力量打敗。一條主線引導(dǎo)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幫壓扁的小蛇搶中元節(jié)的食物、教大鯨魚學(xué)走路、給死去的老人燒紙房子等支線借此層層鋪開,到最后與惡鬼戰(zhàn)斗的時候達(dá)到高潮,至此也是豆豆跟阿媽的感情達(dá)到巔峰的時候,豆豆年幼無知的心靈也得到了洗禮與成長。故事用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將一個小孩內(nèi)心充滿魔幻的世界展示出來,淳樸的民風(fēng)、善良的心事、簡單的想法,這一切和現(xiàn)代社會的浮躁與繁華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平凡小事與最質(zhì)樸的親情的感人之處。在這個利欲熏心的時代,我們已經(jīng)很難看到如此可愛的影片,執(zhí)著地講述最貼近生活的故事,最觸動靈魂的親情。
記者問本片的導(dǎo)演王小棣,此前一直從事劇情片拍攝的他為什么這次有興趣制作這樣一部動畫影片,他的回答是:“我看到宮畸峻的動畫很感動,特別是他的《魔女宅急便》,還有他之前的作品《再見螢火蟲》,我覺得臺灣因為傳統(tǒng)與教育制度,令我們的想象力越來越窄,為什么我們沒有好好的發(fā)揮我們的想象力?!眲赢嬘捌闹饕嫦蛴^眾是低齡人群,無須講述多么宏高偉大的主題,而應(yīng)從細(xì)節(jié)處下手,給孩子們以精神上的啟迪與正面引導(dǎo)。本片就結(jié)合了小孩子最好奇的民間鄉(xiāng)野奇談的神秘性,進(jìn)而發(fā)揮為對自然及超自然、生人與亡靈的對等尊重,不僅適合小孩看,更給了大人一種返璞歸真的警示以及對小孩思想教育的反思。
由于資金和時間的不足,本片制作達(dá)到了最大化的效率,雖畫面、人物、故事等方面無法與美國的迪士尼和日本的宮崎駿相比擬,但其制作誠意絕不容否定。影片的人物和景色全部由畫師們一筆一劃勾勒而出,結(jié)合最真實的臺灣風(fēng)土人情,我想臺灣人看到這部影片應(yīng)該是再親切不過了。面容泛黃、溝壑滿臉的阿媽,蛤蟆一般的嘴臉,卻擁有最善良的內(nèi)心。阿媽為哄豆豆而使出各種招數(shù):彈琴、唱歌、跳舞、把章魚放頭上弄得一頭黑,最終無計可施自己都累哭的樣子,豆豆夢中阿媽奇裝異服跟怪獸戰(zhàn)斗的樣子,因為失而復(fù)得孫子感動到哭的樣子,都無比可愛。從城市里來的豆豆,大眼大嘴大頭,性格開朗、天真善良,樂于助人。光頭阿民、壓扁的小蛇、會走路的鯨魚、村里的老人、膽怯的小女孩等等,他們這些形象并不美麗,卻無比親切。本片力求敘事完整主題突出,沒有過度追求畫風(fēng)。人物形象富有特色,因為豐富的感情與明顯的性格而變得更加豐滿。畫面亦是簡單樸素,雖然算不上是精良的制作,卻也是代表了臺灣當(dāng)時動畫制作的較高水平,特別是小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各種神奇、魔幻、遐想,也是表現(xiàn)地栩栩如生、恰到好處。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大部分人物語言采用臺灣本土閩南語,還有偶爾臺灣腔調(diào)的普通話對白,人物對白配合故事情節(jié)給臺灣元素一次最好的宣傳機(jī)會,民族的東西才是最寶貴最有特色的。片中包括逝者祭祀、人物稱謂、封建信仰、景色建筑等等,力求還原那個年代的臺灣最本真的樣子。本人尤其喜愛的方言就是粵語跟閩南語,那獨特的腔調(diào)給人以別樣的魅力。電影本身就是一門大眾文化,結(jié)合當(dāng)?shù)匚幕兔褡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無須深層次挖掘,自然而然撲面而來一陣清新的氣息。
感情方面,影片從面部細(xì)小表情或者夸張表現(xiàn),都將人物內(nèi)心情感刻畫的十分到位。阿媽的三次落淚是故事的三次情感高潮,一次是孫子失而復(fù)得,一次是帶孫子騎自行車,孫子即將離開身邊,還有一次是身邊的伙伴都一個個離去,背景音樂響起,我情不自禁地跟著一起掉下了淚水。我相信看到那畫面,每個人都會想起自己最親愛的外婆,因為爸媽不在而和外婆一起吃睡,童年時陪伴外婆一點一滴的畫面如潮水般洶涌而來。每個人都是有童心的,但可能因為經(jīng)濟(jì)的壓力、工作的關(guān)系,我們必須將童心收藏起來,而此時此刻《魔法阿媽》令我們深藏的情感得到了釋放?!叭松芯塾须x,我也懂得這道理,只是你給我這輩子最美的回憶,我只怕不能把最好的都給你”----歌詞句句唱到了心坎。
動畫的結(jié)局是美好的,豆豆利用阿媽教的絕招打敗了魔鬼,拯救了阿媽和所有小鬼。作為一部動畫影片,這是一個很常見也較為圓滿的大團(tuán)圓結(jié)局。影片亦從人物的對白中講述了許多十分有用的道理:“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人哪,不能只想自己好就好,有能力的人,要多幫助別人?!睙o論再過多少年,我相信,你都可以拿出這部影片給你的孩子看一看,有些道理,他們將受益終生!
我認(rèn)為時下的中國動畫影視,在追求動畫技術(shù)的不斷進(jìn)步的同時,還要回頭尋求一些最真實最本質(zhì)的東西。不求挖掘多么嚴(yán)肅的人文主題,而應(yīng)該像《魔法阿媽》一樣,從細(xì)節(jié)著手,挖掘最真實的情感,創(chuàng)造出具有更多本土元素的動畫影片出來,這樣方能取得長足的進(jìn)展與本質(zhì)性的突破。
<圖片2>
3 ) 那年夏天我們一起過的假期
受日本動畫風(fēng)格影響的一部中國臺灣本土動畫,雖然制作技術(shù)不能和同時代的日本動畫相比,但是魔法阿媽這個故事講得太精彩了。
魔法阿媽 融合了民間鄉(xiāng)野奇談的神秘性,進(jìn)而發(fā)揮為對自然及超自然、生人與亡靈的對等尊重,即使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還是完成一部遠(yuǎn)超過大家預(yù)期、而足以成為臺灣動畫電影的一座里程碑作品。
一部集驚悚、鬼怪、親情、友情、淚點、笑點一身的相當(dāng)優(yōu)秀的動畫片。
4 ) 獻(xiàn)給每一個擁有阿嬤的童年
也許我直到九歲前都是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加上我的老家就在閩南,所以我對這部片中的一切描繪就都更是顯得親切,尤其那個叫"阿嬤"的稱謂仿佛瞬間便將我?guī)Щ亓送辏?br> 從九歲后開始的城市生活,總是提醒著我那個再也回不去的色彩繽紛的純真年代。我是高中時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魔法阿嬤>這部動畫片的,還記得當(dāng)時看到片名時還覺得阿嬤這個詞真的好親切啊。于是便忍不住的充滿期待的看了下去,在觀影的過程中那還是我第一次看超過20分鐘以上的片子可以保持著一個姿勢一動不動的,甚至到了影片結(jié)尾時心里還充滿著濃濃的不舍。對于從小在閩南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自己,在這部片中所感受到的極具閩南特色的文化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對于這樣的誠意佳作哪怕是放在現(xiàn)在也仍有著它非常值得學(xué)習(xí)借鑒的地方。尤其是影片不盲從歐美\日本動畫,獨具創(chuàng)新的畫風(fēng)以及故事中濃郁的民間傳統(tǒng)習(xí)俗實在是讓人耳目一新,這與當(dāng)下只是一味模仿抄襲的某些大制作相比真真是彌足珍貴。
5 ) 我的阿媽沒有魔法,但她是我的世界里最酷的阿媽
(溫馨提示:不是影評!不是影評!不是影評?。?br>
農(nóng)歷中元節(jié),翻出這部小時候看過無數(shù)遍碟片的動畫片。直到現(xiàn)在都對碟片的包裝印象格外深,深綠色的外殼,封面不是海報上很萌很萌的動畫人物,有點像暗黑系阿拉丁神燈,特別嚇人。對這套碟片的來歷也格外印象深刻,上小學(xué)時候不知道從哪兒聽說了,《寶蓮燈》拍了續(xù)集,吵著要買碟看,買不到就哭。音像店的老板沒辦法,就翻出一張外殼全是灰的動畫片,告訴我,這個比《寶蓮燈》好看多了,便宜賣給你。當(dāng)年傻到實心眼的我,就是這么好糊弄,將信將疑的拿著碟片,抹著鼻涕眼淚跟我媽媽回家了。
小時候看不懂繁體字幕,聽電影里面的閩南話也像聽天書,從最開始的半懂不懂連蒙帶猜,到看過無數(shù)遍之后,臺詞都能差不多背下來,什么“聽說過飆車,哪有人飆狗”,還有黑貓西羅被惡靈附身之后,陰陽怪氣的說話聲,都能信手拈來學(xué)出個模樣,可能小時候也有當(dāng)聲優(yōu)的潛質(zhì),長大之后就荒廢了。
“阿媽”應(yīng)該是外婆,也就是我們北方話講的“姥姥”。我很小的時候口齒不清,只會叫“舀舀”。我從小長在姥姥家的孩子,從我記事開始,就記得我姥姥每個星期都會給我買德芙巧克力,不是小小一條那種,是很大很大的一板。小時候身體不好,動不動就咳嗽,嚴(yán)重的時候去醫(yī)院報道比上學(xué)還準(zhǔn)時,吃甜食的份額也就全都在管制下。怎么形容巧克力對我的吸引力有多大?當(dāng)時連剝糖紙在我看來都無比神圣。
我小時候是個特別難帶的孩子,不愛吃飯,不愛睡覺。我姥姥為了哄我吃飯,把一堆玩具并排放在窗臺上,讓我排在這些熊貓獅子兔子玩偶后面,舀一勺飯菜,先從一個個玩具喂過去,小兔子吃一口,小獅子吃一口,最后輪到我。姥姥跟我說,你看小動物都吃了,你還不吃嗎?我拗不過,只好乖乖吃飯。小時候幺蛾子特別多,總要把飯搞成黑暗料理,什么香芋冰激凌配炒豆角,這么玩肯定要被媽媽罵,但是姥姥會一邊等我玩,一邊趁我不注意,多喂我?guī)卓陲埑浴?br>
不愛睡覺,就纏著家里人給我講故事,其實那些故事,我早就會背了,不過還是喜歡聽大人講的感覺。我姥姥講故事的時候,總會在間隔幾句之后,下意識的問“是吧”,像是征求我的意見,我就會糾正,沒有“是吧”,你念的不對。姥姥會問我,那怎么念就對了?幾個回合下來,我已經(jīng)聽著窗外的蟬鳴睡著了。記憶中姥姥家的涼席是棗紅色的,夏天睡在上面特別舒服。
開頭說心心念念不忘的《寶蓮燈》,就是姥姥帶我去看的,可能也是我唯一一次和姥姥一起去影院看電影。姥姥那時候已經(jīng)快60歲了,還用自行車帶我,去影院要先上橋,再搬著自行車,從橋側(cè)邊的樓梯下樓,曲曲折折很不方便。那次特別耿耿于懷,看電影遲到了十分鐘,沒有看到《寶蓮燈》的片頭,姥姥怕我不高興,還給我買了橘子味的冰棍?,F(xiàn)在回想起來,真討厭透了那個不懂事的自己。
長大了之后不會像小時候那么粘姥姥,去了外地上大學(xué),只有寒暑假的周末,才回去姥姥家,也還是像小時候一樣,脫了鞋直接爬到床上滾來滾去,知道姥姥肯定不會罵我。姥姥知道我和表弟要去,就會早早出門,買上一大袋子水果和各種吃的,每次我媽媽和小姨都會再三囑咐,千萬不要買太多東西,當(dāng)然了,姥姥從來不會聽。有一次和姥姥一起去市場,回家的時候,我根本拎不動那一車菜上樓,真不知道姥姥每次是怎么做到的。
姥姥還說過,要我趕緊結(jié)婚,趁著自己身體好,可以幫我?guī)Ш⒆???墒俏掖髮W(xué)畢業(yè),姥姥也走了。姥姥信佛,辦葬禮的時候家人也不穿孝服,我站在眾人當(dāng)中,不知道姥姥不在了,除了我媽媽,還有誰會那么疼我。
現(xiàn)在的我學(xué)會了化妝,也會在工作不爽的時候開口罵人,姥姥不在了,我心里住著的那個不乖又任性的小孩,也隨她一起去了。
我的姥姥不會魔法,但她陪我長大的時光,是我一生中永遠(yuǎn)不會忘記的,最幸福的時光。
如果姥姥還能聽得到我心里的話,想告訴她,遲一點,天上見。
6 ) 熊孩子太可怕?不如一同驅(qū)魔
【OWOM觀影團(tuán)第11周】Zen 09
【影片】《魔法阿媽》
1998年 8.9分 79min
【關(guān)鍵詞】
“迷信” 驅(qū)魔 三代親情
【影評】
熊孩子太可怕?不如一同驅(qū)魔
小時候看過的動畫,對里面被壓扁的蛇?? 、天上游的鯨魚?? 和裝眼淚的瓶子印象深刻。一直想重溫,終于找到并看了一遍。
來自臺灣的喜劇動畫,閩南語+普通話兩種。畫質(zhì)那些雖不能和吉卜力那些比,但內(nèi)容還是可圈可點。
小男孩豆豆的爸爸出車禍,媽媽需要照顧他但不想讓豆豆看到受傷的他,所以帶豆豆到阿媽(姥姥)家暫住一陣子。
阿媽是驅(qū)魔師,片名“魔法”實為為鬼魂?? 做法事。片中有鬼魂陶罐,中元節(jié),餓鬼等的場景。豆豆因誤開鬼魂陶罐而引發(fā)的事件貫穿全片——逃出的鬼魂作惡變強(qiáng)、豆豆擦上阿媽眼淚獲得看見鬼魂的能力、與小狗變身的奶奶戰(zhàn)勝鬼魂。
然鵝正因為這些民俗文化和“迷信”內(nèi)容,本片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片,卻“因被金馬獎評審指為’倡導(dǎo)迷信’,因此與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無緣”。
個人想說雖這是故事主線,但其更想表達(dá)的應(yīng)是穿插其間的親情、教育和一些友情、利他、莫作惡的價值觀。
① 媽媽認(rèn)為阿媽所為是迷信,阿媽也不停止所為,故兩代之間有代溝。后來阿媽回憶曾反對女兒婚事和豆豆剛出生時的場景,且受傷之前和豆豆加深感情,母女之間都更加有話題和理解了。
老一輩的人或許常會做一些年輕輩不理解的事物,若非影響很大(被推銷老年產(chǎn)品欺騙之類)年輕輩或可更多點寬容和理解。
更多時候可能是老人無所事事,太過關(guān)注孩子導(dǎo)致矛盾多發(fā),如若有事做或能避免。小時候看作文,作者的叔叔弄一些手工給奶奶做,說能換零錢結(jié)果偷偷倒掉。那時很不理解,現(xiàn)在看他是為了讓老人家生活中有事可做,體現(xiàn)價值貢獻(xiàn)吧。
② 豆豆原本太戀家、太想念父母而難以獨立,而后和阿媽“共事(驅(qū)魔)”以及其他經(jīng)歷讓自己有所成長。
豆豆一開始并不情愿去阿媽家,說阿媽家破舊、對阿媽假牙感到恐懼等;阿媽做法事也不會帶上他,但后來與阿媽“共事”后卻提升了感情。長輩常認(rèn)為孩子“還小”,不適宜“知道太多”,乃至“大人說話別插嘴”。而這些觀念常會扼制不利于小孩的思想與成長。如若可以,或應(yīng)平等對待,多與之溝通讓其理解甚至參與,可能能夠增進(jìn)感情并讓孩子更健康成長。
打翻鬼魂陶罐的熊孩子表面固然可惡,實則父母之責(zé)任(未能照顧周到);然而由之產(chǎn)生的問題,卻不可單純棍棒教育,更應(yīng)循循善誘。
最后分享童話大師鄭淵潔在成年童話《我是錢》的一段話——
“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只杯子。10元鈔有點兒為孩子擔(dān)心。沒想到相聲演員對孩子說:“沒關(guān)系,爸爸小時候也干過這事?!焙⒆有α?,笑得極其幸福,極其享受。不小心摔了個杯子,得到的是愛。這個杯子摔得太值了。一個杯子頂多幾元錢,花幾元錢給孩子一次愛,再吝嗇的家長也不應(yīng)該心疼。”
7 ) 不顧一切為你落淚
大概是在某天中午在中央六看的這個動畫片。最愛看恐怖片的我居然也小流淚了一時,印象中曾使我不顧一切流淚的片子,似乎只有《不可不信緣》和這部《魔法阿媽》。其實,早已過了迷動畫的生理年齡,而心理年齡卻仍止步不前,于是慶幸自己在把遙控器控板無意中播到中央六,發(fā)現(xiàn)是動畫片時,沒有繼續(xù)按下去……于是欣賞到了一部佳作。在此后一段時間,瘋狂尋找可以買碟、或是可以下載到這部片子的途徑,直到這周一,才終于在明珠5層一個動畫片合集中看到了這部作品的身影,迅速買下。
我的母親老家福建,經(jīng)過電視時無意中聽了一耳朵,于是她站住了,因為她聽到了熟悉的鄉(xiāng)音。我一直不太相信福建和臺灣話有聯(lián)系,畢竟隔了海呢……但是這部動畫就好像麥兜一樣,小孩子(把麥兜擬人……)才會有的想法、語言、眼中的世界,對于我們,曾經(jīng)是那么的親切,而遙遠(yuǎn)。
中元節(jié),放水燈。小的時候很喜歡火,現(xiàn)在雖膽小如鼠了,仍對火有一絲眷戀。從未放過水燈,慚愧的說一句,直到看過這部動畫片才知道,中元節(jié)要放水燈的,也許北方不講這個吧……
說了一堆廢話。其實,對一個已經(jīng)即將迎來第2個本命年的人來說,力薦一個電影沒有什么奇怪,但是力薦動畫片……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是幼教在吸引學(xué)齡前兒童排排坐呢。每一個有過美好童年的人,雖然印象極淺了,但不會忘記,曾有一段百分百無憂無慮的日子擺在面前(模仿的話隨口就出來了……)我們曾經(jīng)那么快樂,相信世界上有鬼魂,有動植物和我們說話……大人嗤之以鼻的我們都相信,并且是堅信。
我有一個想法,我相信人有好幾個掌管不同方面的靈魂,在不同時期只會出現(xiàn)一個,小時候有小靈魂,可以看到一些靈異而奇怪的現(xiàn)象,當(dāng)年齡長大,小靈魂離開我們走了,變成了別的靈魂,于是,只有小靈魂在時才會有的想法、視野也離開我們的身體了。就像張信哲唱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對不對…”
似乎哀傷了??墒牵徊咳丝春螽a(chǎn)生如此多想法的動畫片,一部看后還要再看幾遍的動畫片,一部在我看了幾遍后仍眼睛濕潤的動畫片,值得力薦。
畢竟,我曾不顧一切為你落淚!
小學(xué)的時候看的,印象中覺得很好看,現(xiàn)在沒有再去看一遍的勇氣,還是保留回憶中的美好吧=v=
特別可以夠難得!暑假!鬼神傳說!趕上下大雨的鄉(xiāng)下!讓你覺得身邊一切事情 都開始出現(xiàn)些不尋常的端倪 。誰小時候都有個怪里怪氣的老頭老太太 讓你覺得特別怕~都是真情淚!
太棒了!因為往生兩界的世界觀以及親子元素,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具有類似設(shè)定的Coco和千尋,但相比之下,道理講得比Coco深,又比千尋更好懂,會讓人想到旺旺仙貝上的廣告語:老少咸宜??此苹齑畹漠嬶L(fēng),配上真實日常的臺詞毫無違和感,南方的民俗,孩童的夢境,穿插著一些對岸文化背景下特有的幽默和諷刺,好看極了。
童趣不輸宮崎駿,搞笑很中國特色、很臺灣味道。迷信在影片中已化為天真的幻想,美妙動人,完全消解了其負(fù)面因素。
氣質(zhì)和畫風(fēng)特別像日本動畫電影,用小清新之風(fēng)來講驅(qū)魔鬼怪的故事,雖然題材對于動畫來講有點超綱,卻很溫情。喜歡文英阿姨的聲音。
【中國電影資料館兩岸影展展映】TFAI最新4K修復(fù)版。修復(fù)效果很棒。是老少咸宜的動畫佳作。既有溫暖的祖孫情誼,也有怪力亂神紛紛登場的臺灣民俗。又接地氣又“封建迷信”。有毛骨悚然的恐怖橋段,有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笑點,也有讓人淚奔的感人場面。很好地從孩童視角表現(xiàn)與父母分離的孤獨,與外婆相處的任性和對正義善良、“樂于助鬼”的堅守。鯨魚在空中飛舞,水燈在海中燃燒,阿媽在幫助逝者完成超度,魂魄在走向投胎的鬼門。人和鬼在通靈的作用下和諧相處,守望相助。種種奇幻的神奇意象通過精美的動畫呈現(xiàn)在銀幕上,無比美妙。融合臺灣民俗呈現(xiàn)對逝者世界的豐富美好的想象,十分療愈。從主角阿媽、豆豆到配角小扁、阿民、小妹妹、西羅狗、媽媽,都刻畫得異常生動。文英阿姨領(lǐng)銜的配音演員功不可沒。臺詞中還有些許諷刺元素。真是精彩好看!
還蠻可愛的一個故事吧,年代雖久但畫風(fēng)老少咸宜,想說還挺適合放給小朋友看的,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很好的親子教育+死亡教育,結(jié)果沒想到后面直接嚇哭現(xiàn)場一位小朋友,也是太好笑了。資料館4K修復(fù)打卡。
看過的電影不多。但也不算少。關(guān)于這一部,套用別人評論的一個標(biāo)題:不顧一切為你落淚。
#資料館留影#修復(fù)版,非常特別的夸張畫風(fēng),邪典動畫有點cult(現(xiàn)場有小盆友受到驚嚇cry了),有890年代神鬼老港片的影子,特別適合放暑假欣賞——就像《夏目友人帳》,除極少數(shù)以外,鬼怪們大都友好無害,而且主創(chuàng)有些白化白狗黑化黑貓之嫌……最喜歡的角色是小扁和大鯨魚,小男孩的人設(shè)有點蠢而且很吵,文英阿姨的配音一下就聽出來了,阿媽和善可親又很勇敢,話說閩南地區(qū)的阿媽就像是我們的外婆吧?嗯,看完竟然想起了外婆,還蠻感動的。
鄉(xiāng)土民俗,祖孫親情,怪力亂神,回歸童心。落腳在”勿以惡小而為之“作結(jié),好玩驚險又對小朋友有教育意義。與香港徐克97年的《小倩》,都涉及到死后鬼魂在投胎路上遇到麻煩,而鬼魂飄忽不定的形象確實適合用動畫來表現(xiàn)。
好溫柔的鬼故事。
這種動畫就算是微笑的眼淚,可愛有趣中又帶一絲酸楚,與之前預(yù)想不太一樣,雖然是滿滿的民俗鄉(xiāng)土氣息,但卻沒有在驚悚駭人上下筆墨,反而是祖孫兩代人的親情交流為重點,通過種種事件消除代購隔閡,一切溫情自然,尤其是到放水燈時達(dá)到高潮,一個看似簡單故事能包含種種,那當(dāng)然就是滿分作文了!
儘管畫工有限、儘管當(dāng)年金馬獎評審說怪力亂神,我們卻覺得很溫暖感人。我們這一代TW人,都是看文英的劇跟廣告長大的,她的聲音一出來就加了分。
要是我小時候我一定會很愛看 現(xiàn)在雖然長大了 覺得劇情幼稚 但電影本身還是傳承了 尊老愛幼 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公平的理念 其實動畫片對于兒童來說 這種教育意義不是大于劇情本身嗎?
小扁的聲音實在太古錘了。給阿嬤配音的文英阿姨去世了,愿阿嬤在天國安息
寄魔幻驚悚元素于臺灣鄉(xiāng)土民俗,在小朋友與阿嫲的日?,嵤轮g種下英雄主義的萌芽,奇思妙想,有著宮崎駿動畫的純真童趣,內(nèi)核是基于本土民俗風(fēng)情的塑造,最后是合家歡的美好寓意,簡單有趣又有意義但絕非說教意味。那些鄉(xiāng)土、海邊、民俗元素繁復(fù),虛構(gòu)幻想倒是簡單直接,看得出來原畫制作就非常專業(yè)。阿嫲的臺語配音太有意思了,還有不少喜劇情節(jié),滿是童真趣味。推薦這樣的兒童片親子主題,孩子不想看、覺得不好看都難。8.5
大故事很不錯,小細(xì)節(jié)卻不太圓潤。配音的優(yōu)異是一大亮點。很意外,很驚喜,臺灣曾出過這樣一個魔幻又富有鄉(xiāng)土情懷的故事。我不禁聯(lián)想起同樣富有地方特色韻味的宮崎駿導(dǎo)演動畫電影《千與千尋》,我都很喜愛~~~ —— 二刷,感覺這真是一部值得推薦給身邊聽得懂閩南語的小伙伴們觀看的動畫電影。-2013.10.06 —— 2015.02.21:果然,我們擁有類似習(xí)俗風(fēng)俗的閩南地區(qū)的小朋友們還挺適合看這部動畫電影。—— 2015.08.28:還有什么特殊的日子能比得上【中元節(jié)/七月半】更適合放映《魔法阿媽》的呢?
臺灣的動畫片, 有點日本的風(fēng)格,但故事很棒,真的很好看,好感動,好感動,真的是 。太好了
電視上看了好幾次,童年印象很好,鬼節(jié)可以很溫暖也很治愈
紅厝阿嬤家,童年多陰影,閩南鬼神天,空中鯨魚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