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Argento《陰風陣陣》(1977)早四年;淹沒在73年同年發(fā)行的《驅魔人》震驚世人的血雨腥風中;從各個層面來說,這部電影都絕對是一部被極大忽視和低估的影史佳作。攝制于曼森家族審判之后,前有波蘭斯基《羅絲瑪麗的嬰兒》,美國此時對邪教和盲眾的文化焦慮在這部電影里完完全全以一種深沉肅穆的冷感壓抑表現(xiàn)了出來。
同時,電影和當下藝術運動總是緊密相關的,最典型的恐怕是法國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德國表現(xiàn)主義電影、達達,等。這部電影就充滿了濃郁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洛杉磯波普藝術。藝術指導Joan Mocine和Jack Fisk(看完此片能完全理解為什么林奇《橡皮頭》和《穆赫蘭道》御用Jack Fisk)無疑把美國50年代到70年代當代藝術在電影產業(yè)、國民經濟和消費主義的中心地位發(fā)揮到了極致。以及,一部夏日的恐怖片,居然拍得如此讓人發(fā)冷。我們身經百戰(zhàn)的老戲骨Elisha Cook Jr. 說:“太奇怪了,這是我職業(yè)生涯里第一次被導演告訴直接看鏡頭”。
這片子打光和構圖都太美了我截圖截不過來。打光就說一處:
上圖:左側墻壁三色影子。
再看《陰風陣陣》:
手的上方紅色影子,下方藍綠色影子。
多色的影子原理很簡單: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光源。或者像歌德《顏色論》里解釋的也行(白色背景上有效的光源被背光光源疊加色彩):
"Zu den farbigen Schatten geh?ren zwei Bedingungen, erstlich, da? das wirksame Licht auf irgend eine Art die wei?e Fl?che f?rbe, zweitens, da? ein Gegenlicht den geworfenen Schatten auf einen gewissen Grad erleuchte." (Goethe, Zur Farbenlehre, §64)
對比的目的,簡單講就是,雖然很像,但是《陰風陣陣》濃艷過曝(所謂“bleeding of colors”,而這種色澤溢出人物/物體邊緣的bleeding正好是Argento和Tovoli所想要的),《彌賽亞》冷峻節(jié)制,柔和很多,兩部饕餮色彩的片子都在自己的范疇里保持著色調的平衡。
原本是抱著看一場 “靠美麗的女主角作商業(yè)賣點撐場的廉價吸血鬼/喪尸片” 的念頭打開看的,所以被這么一部有素養(yǎng)的作品驚艷了吧。但是又看了一遍之后這么冷冰冰的潮濕氣質我是真的愛了。視覺愉悅欲罷不能,適合大電視機就這么放著,下單藍光。記一下看片的時候想到的兩點:
1. “Point Dune”的海邊居所取景于加州馬里布真正的Point Dume海角。父親畫筆下深遠的碼頭和電影開頭的加油站都好像出自Edward Ruscha的藝術風格。燈光布置極其迷人,色彩繁復卻冷漠怪誕,喜歡的人(比如我)會愛到死,不喜的人簡直要即刻觸發(fā)chromophobia。一切都過分飽和:加油站的正紅,慘白面色前啃噬著的鮮血和生肉,鮮紅舌苔上黝黑的蟲子,五光十色霓虹櫥窗外空無一人泛著幽光的瀝青,覆蓋艷麗藍紅顏料的金屬剪刀,渾身鮮血摻雜顏料的藍色父親。波洛克的滴畫法和血液的噴濺,兩者邊界消失,成為徹底的暴力表現(xiàn),驚艷極了。
如David Batchelor所言,或者如我們從《陰風陣陣》所看到世人當下的震驚和被挑釁,人們對過分濃艷的人工色澤的恐懼來自于“fear of corruption or contamination is from something that is unknown or appears unknowable”,顏色本身成為“property of some foreign body – usually the feminine, the oriental, the primitive, the infantile, the vulgar, the queer, or the pathological”,或被歸于“the realm of the superficial, the supplementary, the inessential, or cosmetic”。恐怖不僅透過顏色,并且透過當代藝術影響下 荒誕、夸張、充滿冷峻棱角的室內設計(夾雜一些art nouveau)逐漸滲透在每一幀鏡頭里。
2. 片中所影射沉默的(/瘋癲的/不正常的)大多數(shù),(據導演本人表示)借鑒了1971年《Let's Scare Jessica to Death》——我真的很受暴擊,因為這部電影是我恐怖片十佳了。它不是什么廉價吸血鬼小鎮(zhèn)片,而是探討心理疾病/女性“癔癥/歇斯底里癥”與瘋癲社會二元對立的深沉莊嚴的典范。這股肅穆的哀愁,是大多數(shù)恐怖片所缺少的、絕對稀有的審美高度。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確立女性主義反抗的自傳體短篇小說《The Yellow Wallpaper》大抵是對這類議題電影最具影響力的開山之作。借《瘋癲與文明》中??乱猛箤τ凇靶沟桌铩钡恼撌觯骸霸趮D女疾病中,歇斯底里的名聲很壞,就像是人已半入地獄一般(semi-damnati),它必須承擔無數(shù)其他疾病的過失”。
事實上,女巫歷史上對附魔和癔癥的混淆也持續(xù)了數(shù)個世紀?!厄屇恕防锏哪概诮柚诮塘α恐?,也被誤診癔癥,原著花了大量篇幅描寫女性/女巫癔癥和附魔驅魔史,史料可靠詳盡。歷史上女性地位和話語權的缺失使得女性們從輕微疲倦(或者哪怕只是擁有稍許敏感的人格特質),到被身邊的男性們下定論為歇斯底里癥,經歷丈夫們的變相孤立、社交喪失、修身養(yǎng)“病”、臥床服藥、與世隔絕、長期壓抑下的神經衰弱被冠以臆想和幻覺,最后逐漸被逼到精神崩潰,也成為了大多數(shù)恐怖電影善用的題材出發(fā)點。這里所謂的“恐怖”,怕不再是懸疑和超自然了。當然,在我個人看來,這種恐怖也絕對超越了女性主義,而是根植人類本能的 對“反?!迸c“邊緣”、“失控”與“被控”的恐懼。同時導演也提及了對H. P. Lovecraft的借鑒——滲透于日常生活中松散的些微恐懼——以至于每一幀都好像潛伏著危險。(神經衰弱患者在此表示感同身受。我愛洛夫克拉夫特。)
Btw!導演夫妻Willard Huyck和Gloria Katz是真的神仙眷侶了!
這電影不恐怖的地方感覺節(jié)奏很慢,恐怖的部分到還可以。
女主來這個鎮(zhèn)上找她父親,她父親的住處屋在人空。期間女主認識了一男兩女,四個人住在一起。但是隨后發(fā)現(xiàn)這個鎮(zhèn)上的人總有些怪異舉動。比如夜晚人們經常聚眾在海邊看著海水或生火。至于恐怖的地方,一個叫勞拉的女人晚上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看到前面有個人便跟著進了超市。發(fā)現(xiàn)一群“人”在超市吃生肉,“人們”發(fā)現(xiàn)了勞拉便追來把她吃了。還有就是另外一個女孩在電影院看電影,當時沒幾個人,然后電影看著看著身邊陸陸續(xù)續(xù)坐滿了“人”。女孩發(fā)現(xiàn)這些“人”眼睛流血,想要逃離卻打不開出口大門,然后也被吃了。還有一部分,兩個警察對這伙“人”射擊卻根本打不死,然后其中一個警察發(fā)現(xiàn)同伴眼睛流血便對他開槍,對方毫發(fā)無損,然后這個警察自然就成了食物。估計變異的過程應該就是眼睛出血,但是變異的具體原因也沒說明。這個街上的變異人起源是在百年前,女主眼睛也流過血,但是到后面也沒變異
果不其然睡著了,把我?guī)У囊恍”贫己韧炅诉€是沒有醒過來
很難想象上世紀能拍出這么經典的邪教喪尸片,美不勝收!
從波普風格的色調分離,女性的神經官能癥狀,再到現(xiàn)代社區(qū)中隱藏的原始儀式,導演對possession這個概念的理解,另到這部活死人電影有著跟70年代眾多吸血鬼喪尸片不一樣的特質,這個小鎮(zhèn)的活死人現(xiàn)象,表面看是一個紅月之夜的食人族詛咒,實則來自一個荒野救生寓言,為了存活而吃了人肉的牧師,向眾人傳播這種通過肉體轉化而建立的創(chuàng)世模式,不同于羅梅羅的戰(zhàn)爭焦慮,也區(qū)別于弗爾茲的天主教隱喻,印象深刻的幾個段落,一個是超市里搶吃凍肉的村民,一個是女主角用針挑起自己手臂的皮膚,還有父親變異后那個灑滿了藍色顏料的臉。
中秋看一部與血色圓月有關的故事,也算是應景了。真的是非常復古的小鎮(zhèn)著魔片。
美工部分相當出色。
血漿四溢的開頭(以1973年的標準相當過量)之后就像進入了歐洲導演的藝術電影,情節(jié)圍繞失蹤謎團和男歡女愛打轉,游走在各種繪畫、雕塑、床單組成的帶著嬉皮風格的藝術化場景里,臺詞也各種陽春白雪“她的手就像白色蜘蛛般在我臉上游走”“整個小鎮(zhèn)就像暴露的傷口般不斷潰爛”,直到半小時后加油站搭車人重現(xiàn)才開始重回驚駭氣氛,超市里生吃猛撲剪得非常意識流,尖叫聲配的還是爵士樂,后面影院那段更是腔調十足,銀幕上西部片激烈放映與食人狂接連入場就坐形成一種荒誕詭異十足的壓迫,最后被恐懼吞噬的背景是碩大的白色銀幕,壓軸的食人狂闖入住所動作和剪輯簡直跟大型舞蹈秀一樣,整個電影就跟行為藝術大觀一樣。
用了得白化病的黑人演員,看起來的確怪異。超市里吃生肉的都是中產階級這有什么影射嗎
好強的割裂感,前半部分是lovecraft式的魔幻(黑洞頻率+仲夏夜驚魂),后半部分搖身一變變成了僵尸片。。。畫面很華麗
在歐美很出名在中國無人問津的片子… 電影院那一幕特別好,對於拍攝於1971年的恐怖片算很優(yōu)雅的了。永遠喜歡大叫的女人和最有用的男人一定會死這兩件事100年來都沒變過…我管這叫’歷史遺留問題‘哈哈,據說很多群演曾是NASA員工?哈哈哈笑了
一部特別的僵尸片 色彩、光影、美術、布景都很出色 與眾不同
開場驚艷deco美 后面編不下去換zombi了
簡單本地小鎮(zhèn)
冷感型準喪尸片,用不應答的沉默人群增加壓迫感,美國空鎮(zhèn)夜景運用得當,家里燈光詭異,劇情展開手法類似愛手藝,總之頗具風格但確實沉悶。Jack Fisk擔任美術指導。主角家滿是正常人不會畫在住所里的壁畫什么兩個自動扶梯啦一個路口啦讓人誤以為那里可以走- - 油管全片
我說怎么美成這樣呢,充滿隱喻的壓抑懸疑和極具冷感的審美哲學,光線、運鏡、構圖,一切都處在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度。每一幀都想暫停細看,又被劇情拴著停不下來。一查,果然,藝術指導Jack Fisk...(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代表作大衛(wèi)林奇橡皮頭,穆赫蘭道,魔女嘉莉,細細的紅線) 氣質絕佳,不買藍光對不起這部電影(下單去了
元素到位,張力不足。膠片拍色彩和夜景是亮點。超市的僵尸戲是亮點。
一開始是殺人狂,后面就變喪尸片了,什么鬼,節(jié)奏很慢。
7.5/10。女主來到一個小鎮(zhèn)尋找她許久未見的父親卻深陷困境:因為全鎮(zhèn)的人在紅月之夜會變成吸血鬼(她父親也變成了吸血鬼),而她最終則被這些吸血鬼活捉從此永遠活在被控制的陰影下。標題“邪魔的彌賽亞”指代的是這群吸血鬼的領袖。影片通過冰冷而又詭譎艷麗的高水平攝影美術和緩慢克制的表演/敘事節(jié)奏營造了詭異、神秘、疏冷的氣質,但至少有兩個問題:角色表演很劣質,扣1分;作為敘事導向的電影,剪輯在空間位置與時間的變化/過渡上處理地不夠清晰(雖然這也意外地營造了一種夢一般神秘的氣質),導致敘事有點亂,扣0.5。
Messiah.of.Evil.1973.iNTERNAL.WEB.h264
好喜歡影院+超市以及其他所有夜景的部分。
文藝風喪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