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寫不下。
全是眼熟的人,國土安全的偏執(zhí)狂,TBBT的社交障礙高知,水形物語的清潔工,使女故事的老媽子,讓我不出戲真的是有點難。。。JimParsons親自來IFC Center宣傳,覺得鎂光燈下的他本人其實沒有更可愛,小機靈冷笑話+沒有eye contact的狀態(tài)不太討人喜歡額。。
全程有點路人感,難以共情,仔細想想可能還是因為對小朋友的鏡頭用得太克制??梢岳斫猓虼藢е抡f服力降低,很難感受作為父母的糾結(jié)。整體感覺沖突有點少(溫情片吧)且都來得比較做作,Claire用力過猛(一貫的了,她就準備走類型角色了么?別呀),JimParsons表演缺乏說服力(尤其親密戲,可能角色限制,冷靜中立的Switzerland,但吵架那段比Claire好些)。
比起電影本身,當然議題更具討論價值,希望性別認知障礙和Gay被大部分人接受的那一天早點到來。當然,也可能使女故事的那一天會更早到來也說不定。
文 |Issac
電影節(jié)之于觀眾,當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夠在大銀幕上回顧自己最喜愛的電影,或經(jīng)典之作,或大師手筆。但之于電影人的話,這還是一個絕佳的平臺,讓他們得以向世界介紹自己的力作。
一個導演甚至整支團隊,帶著作品跑遍全球各大電影節(jié)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這甚至成為了他們的部分工作內(nèi)容。
而這一次的北影節(jié),精心策劃了“驚喜首映”單元,竭誠邀請了以下六部電影,與中國觀眾相聚在北京的春天里,其中不乏全球首映:
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愛情喜劇了,準確地來說,《脫單告急》說的是一段校園三角戀:氣筒哥何曉陽單身了整整四年,一次偶然地機會讓他和麻辣張楊的關欣成為緋聞情侶。而他真正喜歡的是女神李舒舒,在關欣的幫助下,何曉陽終于離自己的夢中情人越來越近,但他也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心里未必只有李舒舒一人。
從2013年趙薇執(zhí)導的《致青春》開始,國內(nèi)刮起了一陣校園青春片的熱風,但沒過幾年,“墮胎、出軌、出國”等老套戲碼讓觀眾感到厭倦,IP+小鮮肉/流量明星=票房的萬能公式也漸漸失靈,在青春愛情片上,國產(chǎn)片似乎黔驢技窮。不過今年的《脫單告急》也許會帶來驚喜。
劇作上是最為穩(wěn)定的三角關系,校園戀情的定位也讓電影有足夠的空間與觀眾的幽默細胞互動,演員陣容也是清一色的新生代演員,但這并不代表著零演技。比如,其中的董子健近幾年的表現(xiàn)不少觀眾也是有目共睹的。至于《脫單告急》如何把并不鮮見的“女幫男追女”的套路演繹出新鮮感,不如去影院一探究竟吧!
戴維斯·歐科依是一名靈長類動物學家,從小撫養(yǎng)了一只銀背大猩猩,名為喬治。因為一次實驗意外,喬治突變?yōu)榭癖┑木瞢F,肆意破壞,與此同時其他的動物也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我們的主人公面臨著如何從自己的好友喬治手下拯救世界的難題。
從故事上來看,小孩子養(yǎng)“寵物”,寵物突變引起滅世浩劫,這樣的模型也許略顯老套,卻也可以說是百試不爽。就算是火遍全球的《猩球崛起》系列也是脫胎于這樣的范式。不過這一次的主角換成了道恩·強森。強森最近的作品《勇敢者游戲:決戰(zhàn)叢林》是經(jīng)典游戲的重啟之作,也是他自口碑撲街的《海灘游俠》之后重振威名的動作片,而這次他又要帶著只可愛(至少曾經(jīng)可愛過吧)的大猩猩走上銀屏。如果你是巖石粉的話,可千萬不要錯過了這次他與金剛/凱撒/孫悟空(?。〔缓靡馑?,皮一下~)之間擦出的火花!
來自捷克的電影《昆蟲物語》可能是這次北影節(jié)最有趣卻又最冷門的電影之一。執(zhí)導這部電影的是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混跡”于歐洲各大電影節(jié)的楊·史云梅耶,這位老爺子目前也已經(jīng)年近九十了。
《昆蟲物語》是一部實驗性電影,充滿了超現(xiàn)實主義的味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部電影融合了故事長片、紀錄片、戲劇/舞臺劇三大藝術形式或類型,記錄主創(chuàng)拍電影的過程的同時,還展示了他們所拍的電影本身,而這電影本身又是一個創(chuàng)作舞臺劇的故事,所以是一個別致的套層結(jié)構(gòu)。電影中還穿插了恰到好處的音樂以及可以作為“有意味的形式”的動畫。同時,它也會讓你不時想起卡夫卡的《變形記》,進而揣測導演為什么會用昆蟲這個意象。《昆蟲物語》亞洲首映,捷克佳片了解一下?
獨樂老人熊谷守一是日本最有名的畫家之一,《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講述了這位畫家身居住所,三十年不曾出世的故事。導演是風格溫暖的沖田修一,男女主角也由日本影壇老戲骨山崎努和樹木希林分別挑起大梁,兩位前輩在片中的表現(xiàn)也的確流暢自然,細膩動人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節(jié)奏緩慢,敘事散漫,樸素簡單,甚至可以說其意不在于講述一個故事,相比之下,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電影清新抒情的畫面和氛圍,配上歡快可愛的音樂,以及偶爾冷不防的日本動漫式的幽默,正像片中一生相愛相敬的兩位老人。不過,看到片尾會發(fā)現(xiàn),電影也許從一開始就把文化與科技、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人與自然等議題納入考慮之中,想要啟迪觀眾,以感受人生哲理。那些你很冒險的夢,總有人陪你去瘋
《摯愛梟雄》由西班牙導演費爾南多·萊昂·德·阿拉諾亞執(zhí)導,阿拉諾亞曾經(jīng)憑借其無國界醫(yī)生題材的《看見不看見》榮獲西班牙戈雅獎的最佳紀錄片獎。這次他的新作《摯愛梟雄》是一部犯罪片,講的是哥倫比亞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的一生,劇本改編自弗吉尼亞·瓦利霍的小說。有趣的是瓦利霍是這位大毒梟的情人,而電影中的男女主哈維爾·巴登和佩內(nèi)洛普·克魯茲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夫妻。
我想這部電影應該會受到很多極客的歡迎,因為——他的男主是謝耳朵!不過與《生活大爆炸》中的天才角色相差甚遠,這次的謝耳朵當?shù)藒與之搭戲也是出演過多部熱門美劇的克萊爾·丹妮絲。
《孩童杰克》中為人父母的格雷格和亞歷克斯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杰克與其他男生不同,相比起汽車玩具,他更愛公主和童話故事,與此同時,兩人面對孩子高昂的私立學校學費也束手無策,這個家庭究竟要怎樣解決種種問題呢?
《孩童杰克》溫暖動人,被觀眾認為是現(xiàn)代家長的教科書,因為它展示了另一種異于傳統(tǒng)的多元的家庭教育觀念,而且從小孩入手,著眼于一家三口的關系,輻射到整個社會,更是引人深思。也許,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誰必須是誰,什么必須是什么的規(guī)矩。
“北京展映”活動將于4月6日至22日
在北京地區(qū)32家電影機構(gòu)、高等院校舉行
獨家售票平臺: 淘票票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策展宣傳
中國電影資料館團隊 Issac
Neflex,A Kid Like Jade
我覺得這部劇,如果不是關于這個小朋友真是存在的問題以外,我以為它是個黑童話。因為這個孩子才四歲,家長就要寫家長小論文,怎樣寫能體現(xiàn)這個孩子的特別(當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很特別的時候,當教育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自身的時候),帶他去考試,測試他玩玩具的能力?盤算如何送孩子去一個私立學校。
因為公立學校一個班級30多個人在半個教室里,還有家長問為什么嬰兒室只是一個花錢讓小朋友玩的地方,我覺得好笑,一個四歲的孩子,你想讓嬰兒房教他讀莎士比亞嗎。對幾個角色的對手戲都看的很緊張刺激,能很直觀的感受成年人在對待這些事物的敏感。
從一開始夫妻二人在說可不可以不去家庭聚餐,到四個朋友一起吃飯,到Meg和母親的一些交流,和對母親簡短的刻畫,其實能發(fā)現(xiàn),大人們身上也是一堆問題,(而小朋友Jade的問題可能是來源于大人們)。特別是臺詞里磕磕絆絆,吞吞吐吐,小心翼翼說出自己的觀點,又想表達自己,而話又offend到了對方,四個人吃飯的那個場景真是絕了,不知道的以為美國人原來那么小家子氣,他們所說的自由言論,不是思想上的自由言論(電影里,我覺得思想是傳統(tǒng),禁錮,固執(zhí)的,可能大人都是這樣的)。
挺嚴肅的命題卻被人為渲染得邊緣化。飾演父母的倆人一個在現(xiàn)實中是鐵打的gay,另一個瘋癲固執(zhí)的形象太深入人心,導致將兩人捆綁在一起時讓觀眾不帶著成見都難上加難;然后,就是讓原生家庭背起孩童過早樹立的性別認知“錯誤”的鍋,反正佛洛依德也不知道究竟為何,只能權當上梁不正下梁歪;再次,能理解和保護“a kid like Jake”的人是蕾絲邊,也只能是蕾絲邊。這一堆元素堆砌起來的關注就顯得極其偽善。明明談虎色變還葉公好龍般夸夸其談,恐懼的蔓延是因為人心狹隘而非現(xiàn)象本身吧。典型的好話不得好說。
看過一遍了 現(xiàn)在想去看第二第三遍了故事很新穎很棒,教會了很多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教會了教孩子的正確的方法,家庭和睦就得如此,也說明了做家長的一定要適量的寬容孩子,是一部后現(xiàn)代的好劇。 想起自己小時候了。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 家人也有助于教育關愛孩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相比有關父母與“像杰克這樣的孩子”的故事本身,給我印象最深的倒是電影中對于美國中產(chǎn)家庭的描繪:他們從小接受怎樣的教育,有著怎樣的醫(yī)療設施,如何處理婚姻問題,每個家庭會有哪些“難念的經(jīng)”…
其實很容易想到《奇跡男孩》,《奇跡男孩》更多側(cè)重孩子的視角,而《孩童杰克》主要以父母的角度。但二者展現(xiàn)出來的家庭生活常態(tài)卻是相似的。說實話我對于這樣的生活大環(huán)境是有一點點羨慕的。我沒有去過美國,但無論從《摩登家庭》還是《我們這一天》這樣的美劇,或者從這些電影來看,里面相似的呈現(xiàn)確實在加強我對于美國一部分人生活的認知。也許這也算是一種文化輸出吧~
當然還要說一下演員:說實話我是有點為了吉姆帕森斯來的…但吃不動生肉的我坐在第二排,字幕與表演感覺總是看不過來…不過我能感受到克萊爾丹尼斯的母親角色其實比吉姆帕森斯的父親角色更加感染我。尤其是二人的那段爭吵戲,克萊爾從憤怒到哭泣的面部表情轉(zhuǎn)變,以及臺詞的傳達真的太棒了。相比之下吉姆帕森斯遜色很多,也許是謝耳朵的形象太深入我心了吧~
和《奇跡男孩》一樣,都走溫情糖開水片子的路線,這一部爸爸媽媽“律師/在職媽媽+心理醫(yī)生/社工”的搭配就更甚了。但片子的視角不是從小孩子本人展開的,而是鎖定了parenthood的心酸與不易,以及父母想要給予孩子們的保護--所以會更容易讓人感同身受吧。選擇的“性別認同”議題也加深了這份貼切感。
堅持做自己好難,堅持給他人做自己的機會好難,和抱著同樣信念的持守者一起維護每個人小小的與眾不同好難。但這個小家庭做到了。
難看哭了,從頭到尾不知所云的夫妻拌嘴,沒有任何看下去的動力,堅持到四分之三,刪除了。
女巫尖叫療法,朋友尷尬八卦,私立幼兒園擇校艱辛而引出的兒童性向探討,感覺是那篇伍迪艾倫寫過的諷刺小說被嚴肅拍了出來。演員表現(xiàn)都不錯。最后,不管生兒生女,最佳的育兒作品可能還是Rambo和Terminator
兒童可不可以自由自在地當娘炮,父母如何坦然面對?哪怕是在號稱開明的美國,哪怕老爸是個心理醫(yī)生,這仍是個艱難的問題。性的多樣表現(xiàn)真的不是啥大事,婚姻、年齡、親密關系...專心處理這些長久橫亙在大眾生命里的頑疾和隱痛吧。
18北影。社會也許有他的規(guī)則,但愛是能包容一切的。
這個命題真的太值得講述了 也喜歡這個父母視角 底色始終是溫情的 回避了殘酷的部分
挺驚喜導演刻意避免了溫情視角,而是著力于成人間不同觀點的碰撞和妥協(xié)。Claire Danes應該是最被好萊塢低估的女演員之一了。
“真正要去保護他們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還是我們所愛的人” 謝耳朵是父親,有這樣的娃不是再正常不過?丹尼斯說你們最好一起修了指甲再回來,戳中笑點,哈哈…
標題角色只是塊背板,主要還是講這對夫婦面對和解決的過程,故事零碎松散,不過現(xiàn)實生活不就是這樣么…耳朵像根軟木,有點接不住氣質(zhì)超攻戲精C姐拋出的戲…關鍵對這倆人太熟悉了,怎么看怎么出戲:看J敲門先是別扭然后想笑,C只要走起來就覺得她在出外勤執(zhí)行任務,說話聲音稍大點妥妥躁郁癥發(fā)作了!…
追了這么多年的大國土和大爆炸的人表示看得很出戲【對孩子每個維度的關注度確實是國內(nèi)比不了的
很喜歡兩主演,但克萊爾一激動還是太國土安全了,當她說出帶著你的兒子順便把指甲也給做了時,謝耳朵的眼神就是女人好麻煩呀,這個故事和題材對他很重要,看完話劇回來改編制作成電影,所以臺詞很多和啰嗦。也許為了保護小朋友,最后男孩穿上女裙時才給了正臉。離我們太遠,成年人都不能保證呢。北影節(jié)
劇本有幾個段落寫的很不錯,特意避開了孩子的正臉,視點明確。不過謝耳朵的角色好像形婚一樣,和女主角毫無火花,兩人睡姿尤其明顯。
像是看了一集加長的美劇,沒了對白和正反打,感覺導演就不會拍電影了。在視聽方面沒什么意思的片子,不過關于兒童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問題上,這部電影的切入點還是挺獨特的,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懂這個問題,重點在家長該對如何學會應對并接受孩子的不同。
【北京電影節(jié)展映】因兒子喜歡穿裙子扮公主而引發(fā)的夫妻矛盾。該片對于探討兒童性別認知與認同有一定意義。但更多集中在父母視角,他們的生活工作與夫妻關系因此而產(chǎn)生的裂痕。該片選角有問題,男女主角一點也不像老夫老妻,爭吵戲女主演得明顯好得多。爭吵之后一副萬事大吉的樣子便草草結(jié)束,虎頭蛇尾
藝術學院的學姐是五位制片人之一,有幸看了亞洲首映。教育和性別認同的題材不錯,比較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中產(chǎn)階級焦慮。大量手持鏡頭看得有點暈,結(jié)尾收得有點突然。三星半。
真是莫名其妙的小問題一直在吵吵吵!小男孩穿裙子怎么了!怎么了!管太多!生活是不是太無聊了!
短小精干,像《朱諾》《陽光小美女》姐妹篇。故事選擇的視角很妙,著眼在成人世界對待事件的看法,避免了狗血和溫情的段落。男演員選的不合適,跟形婚似的,也有可能有意為之?#2018BJIFF#
北京電影節(jié)亞洲首映,就是那種你完全懂如果一個男孩子有點娘或者性別認知障礙的話會遇到哪些困難;特意選了女強男弱的父母,但是怎么看兩個人都不是一對夫婦...
白左中產(chǎn)階級的焦慮與矯情,一家三口三姐妹,放學回家可以一起做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