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看的我朋友老淚縱橫雖然他沒留一滴淚(可能他成年了不怎么在乎情感了),最近看的最感動的一部電影
他僅僅是個孩子卻像耶穌一樣偉大,他可能太痛苦了,想替世人承受偉大。太善良。
小男主挺識時務的,她母親故意的遷怒也是迫不得已,畢竟她不知道事實。表演那段演技炸裂。同時他也善良知道分寸不想讓朋友殺人,不過一個正在做盡壞事
那個大男孩真是又傻又壞
小女主挺好的
2 ) 活下來,不容易
很神奇的看到了這部影片,二戰(zhàn)的影片看的多,一種是戰(zhàn)爭片,大概是看的最多的,還有是描寫戰(zhàn)爭罪惡的,比如南京大屠殺和鋼琴師之類,還有描寫人性方面的,比如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大致可以劃分到第三種吧,但是還是很有不同。
一個猶太小孩,父母被槍殺了,何去何從?父母把它寄托給了波蘭的天主教神父,為此他不得不學習了天主教的很多宗教禮儀,這對他是陌生而痛苦的事情,但是為了生存,為了逃命,猶太人千年的傳統(tǒng)也只好從權(quán)吧。果然這發(fā)揮了作用,但是也讓他一開始就和收養(yǎng)他家的小公子發(fā)生了矛盾,哪里來的小雜種?我想這肯定是Vladek的想法吧。寄人籬下的滋味,小小的年級,Romek已經(jīng)品嘗了許多許多,不得不努力的做出友好的姿態(tài),還好神甫是開明的,父親是通情達理的,一個小小的猶太小孩,居然奇跡般生存,當然其中少不了Tolo的多次相助。
圍繞這個小孩子,在他身邊,在他眼中,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戰(zhàn)爭場景。猶太人是無辜的,波蘭人是被壓迫的,然而因為小小的嫉妒,Vladek居然向德國兵告密Romek是猶太人,而保羅則用非?,F(xiàn)實的手段謀求生存:搶劫逃命的猶太人,還有Kluba,殺害了Tolo的父親,僅僅可能是為了賣豬的一筆錢,而全片的最高潮出現(xiàn)在Romek被誤認為是搶劫猶太人的時候。驚恐、無助、悔恨,充斥了整個屏幕,因為Romek不得不去扮演納粹的幫兇,去搶劫他的同胞以為德國兵取樂,這是何等的悲哀。為了生存下去,他一次又一次的滑落現(xiàn)實的深淵。
影片中的Tolo是一個非常另類的角色,還有Maria,戰(zhàn)爭的硝煙,似乎并沒有給Tolo帶來什么悲傷,小小的他,心中隱藏了很多秘密,從那可怕的nightmare,到他自愿成為猶太的耶穌,搭上死亡的列車。他是純潔的,用神甫的話說是pure的,甚至比神甫更加pure,因為在他的心中,自己就是Jesus?!坝械娜怂懒耍€活著,有的人活著,卻已經(jīng)死了”,恐怕這就是對Tolo的最好寫照。Tolo在雨中狂奔,因為他不滿現(xiàn)實的殘酷;Tolo把自己綁在十字架上,以為可以讓Romek以及所有人的父親回來;Tolo在神甫面前模仿槍擊的現(xiàn)場,深深的震撼了神甫的內(nèi)心,這是Jesus復活了吧,我想神甫一定在這樣想著。然而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呢,Tolo這么小,心中卻隱藏了這么多痛苦和傷心,小小的他就要承擔起救贖世界的重任,悲苦的他如何才能生活下來呢?或許成為Jesus,是他生活下來的最好辦法吧。
神甫是片中頗不尋常的角色,他收留了Romek,同時卻不得不為德國兵捕捉小豬;他知道Kluba殺害了Tolo的父親,然而卻沒有勇氣揭發(fā)出來;在教堂中安慰著世人,教堂之外已經(jīng)烽火連天地獄洞開了。二戰(zhàn)中天主教的無所作為一直是被宗教界深深垢病的話題,也許我們都記得那句名言“在德國,他們先來對付共產(chǎn)黨人,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chǎn)黨。然後他們對付猶太人,我也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然後他們來對付貿(mào)易工會,我又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工會份子。然後他們來對付天主教徒,我還是沒有出聲,因為我是新教徒。最後,他們來對付我,到那時,已經(jīng)沒有人敢出聲了?!边@部殘忍的電影,把所有無助的人么都當作了邊角料!神父對圣體是極其重視的,而作餅時的邊角料, 他卻隨手拿起一塊來吃掉,然后這樣說: 別擔心,它們還沒有成為圣體,它們只是些邊邊(edges),我從不祝福邊邊(edges)的 。Romek問道:神會保佑我們嗎?或者,我們不過是些邊邊(edges)?…… 在他看來,他們就是上帝手中的剩余的邊角料(edges of the lord),不過Romek顯然并不這樣認為,而是對所有edges都bless了,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嗎?主的救贖是痛苦的,無奈的,面對扭曲的現(xiàn)實,徒嘆奈何!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因為他展示了戰(zhàn)爭中普通人的痛苦生活,為了生存,宗教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價值觀也是虛無的?或許我們不能苛求戰(zhàn)爭中的人們吧,想起了形形色色的漢奸、波奸、法間、荷奸……戰(zhàn)爭就是如此無情的絞肉機,把一切都無情的絞碎了,抵抗的人們是勇敢的,活下來的人們也不容易。
3 ) 人性
剛看完這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我有兩個印象深刻的場景。一個是杜路模仿神父抓豬的場景。他在之前說:神父,其實你已經(jīng)抓到豬了。然后開始模仿神父抓住了豬的腳,只不過豬又逃脫了。杜路這么做,是為了讓神父覺得自己的罪孽有所減輕,不必那么自責。加上后面他上火車,那種堅定的眼神。我始終在震撼。不知道是電影確實是拍的好還是小演員演得好。杜路的行為總給人一種耶穌形象的化身?;蛟S只有小孩的身上才能看到這種來自宗教的圣潔崇高的光芒。
另一個情節(jié)是羅麥為了生存,開始在德軍面前表演搶劫自己的同胞。這讓我想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是你覺得觸碰自己原則不能做的,或者是覺得骯臟的。但為了生存,卻不得不這么做。靈魂的臟。像是清高的人不喜歡落入世俗的酒席及阿諛奉承中一樣,為了生存,笑臉相迎。一切讓覺得自己如此臟的東西。就是因為生存兩個字。不能清高
4 ) 影片的名字——《被上帝遺忘的角落》
這個電影的名字翻譯得并不好,edge在英文中本意是邊緣,在本片中還特指神父給孩子們分圣餐時剩下的那一些邊邊角角。當神父把那些沒用邊角給小主人公時,每一片在他看來都代表一個死去的人,收養(yǎng)家庭的男主人,自己的父母,村里被屠殺的村民。他們都在絕境中求告無門,連上帝也無暇眷顧,最后凄慘死去。他們都是被上帝遺忘了的人。所以,翻譯成《被上帝遺忘的角落》我認為更貼切。
5 ) 還記得嗎?
還記得嗎?
我們在一起玩兒的那個游戲,
抓鬮選出自己的角色。
你是耶穌。而我是什么都不重要了。
只有我的主基督才是真的。
你帶上荊棘王冠,
你的母親要把它拿下來,
你沖進大雨里,
好像再也不會回來。
好像王冠上面就是那些染著鮮紅血液的玫瑰。
那顏色就像神父給我們的面餅,和葡萄酒。
我們太小,
不知道它的珍貴。
總有些莫名其妙的叛徒,
他們要告發(fā),
猶大躲在教堂后面。
被神父拖了出來,
神父沒有讓這個手染鮮血的叛徒受到懲罰。
他像你一樣原諒了他。
就像你原諒所有的世人那樣。
你原諒了我。
我半夜躲在鐵道旁,
搶那些從火車上跳下來的逃亡的我們的族人。
他們是同我血脈相連的人。
我熟練的搶他們藏在身體每個角落里的一點東西。
并且我用這種方法逃過了納粹的洗劫。
而你,我看到你向那輛通往死亡的列車走去。
我叫住你,你回過頭來。
我真怕你一轉(zhuǎn)身,就拋下全世界。
就連我也會把你忘得一干二凈。
可你還是走了。
我留不住你。
你要尋找那條復活之路。
而我,還要活下來。
我是另一個猶大,
奪去你生命的人。
我寧愿相信,
你看我的那一眼,是對世間最后的一眼留戀。
我感謝所有那些經(jīng)過我的生命的人,
是你們讓我活了下來。
6 ) 從另一個角度來闡述這戰(zhàn)爭帶來的悲哀
主角是個猶太人,為了一切,躲避在鄉(xiāng)村
這個故事最好的地方就是,環(huán)境和主人公的設(shè)計
環(huán)境是偏遠的山區(qū),但卻是靠近運猶太人火車的鐵軌,還有一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們。原本是不會被戰(zhàn)火傷害的地方,原本是還能繼續(xù)的童年生活,卻在這無情的戰(zhàn)爭中成了另一個俘虜
同時片子的片質(zhì)脫離了一般戰(zhàn)爭篇的灰暗壓抑,可以算是2戰(zhàn)篇的突破,跟著主角那雙透徹的雙眸來體會,戰(zhàn)火燎原得迫害
7 ) 威廉·達福與《戰(zhàn)火遺孤》
原載于:墨神的凡龕
http://www.thinkjam.org/mercury/archives/2006/01/post-97.html丹·布朗的小說引發(fā)了對于宗教、神的的新一輪認識和思索。關(guān)于上帝,那個叫Tolo的孩子堅信自己就是上帝,原為所有人受苦而將荊棘條戴在頭上的一幕太難以磨滅了。
Tolo是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呈現(xiàn)出的人格特質(zhì),無異于悲天憫人的耶穌基督再世,他想象自己是耶穌基督一般,頭戴荊棘做的發(fā)冠,為信徒受洗,他寧可忍受被捆綁在樹上的痛苦,猶如耶穌被活生生地釘在十字架上;他寧可光著身子不停地奔跑在滂沱大雨中,讓身體受罪受苦,嘗試與天國里摯愛的爸爸、鄰居小孩的雙親,作另類的接觸;他總覺得只要自己獨立承擔所有的痛苦,他就可以讓其它人免除痛苦;也因此末了他做了這么樣的選擇,他愿意自己是猶太耶穌基督,他可以拯救眾人。
這些場景就是出自研一英語影片欣賞課--《戰(zhàn)火遺孤》(Edges of the Lord,2001) 。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猶太小孩Romek為逃避納粹,被父親友人波蘭籍農(nóng)夫帶到鄉(xiāng)下收留。在躲躲藏藏的幾個月當中,他與這家的另兩個孩子Vladek和Tolo,目睹了成人世界一幕幕的戰(zhàn)亂殺戮、強奪豪取,稚弱無辜的孩童深深受到感染。農(nóng)夫的鄰居為了賣豬的錢騙殺了他,可孩子還在家等待著他歸來,殘忍的現(xiàn)實打擊了母親和孩子們,孩子們也在苦難的生活中發(fā)生著變化:Romek遙遙等待父母的希望落空,想趁著黑夜逃離村莊,卻無意中目睹洛巴行搶的惡行,Vladek復仇的槍聲招來大批德軍,慌亂中Romek被納粹誤以為是惡性重大足堪表揚的小魔頭,還要他當眾再行示范表演,Romek在槍桿下為了自保,十足扭曲人性,刻意迎合,總算茍活了,同時也保住了被誤為猶太孩子Vladek的性命……一個苦難童年的片斷,中譯名為“戰(zhàn)爭遺孤”,而個人感覺還是原片名“Edges of the Lord”更有味道,引人深思。
片中一個重要人物就是神父。由Willem Dafoe扮演的神父,即是孩子們精神和力量的來源,可是在納粹的槍口下,他卻那么無助。抓豬那一幕,至今也不是很理解……
聽說Willem Dafoe是從知道《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1996) ,第一次欣賞他的表演是羅燕的《庭院里的女人》(Pavilion of Women,2001)--他在里面就是演一個神父,然后是《戰(zhàn)火遺孤》(Edges of the Lord,2001) ,后來發(fā)現(xiàn)《生死時速2:海上驚情》(Speed 2:Cruise Control,1997) 、 《蜘蛛俠》(Spider-Man,2002) 《蜘蛛俠2》(Spider-Man 2,2004) 中他都以大反派的角色出現(xiàn),表演傳神,讓人恨之入骨,真不愧是演技一流的男星--不過最讓我印象最最深刻的莫過于本片中神父的形象了。
威廉-達福主要作品:
《吸血鬼的陰影》(2000)
《美國精神病》(American Psycho,2000)
《eXistenZ》(1999)
《苦難》(Affliction,1998)
《英國病人》(English Patient,1996)
《身體的證明》(Body of Evidence,1993)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1990)
《生于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密西西比在燃燒》(Mississippi Burning,1988)
《基督的最后誘惑》(1988)
《野戰(zhàn)排》(Platoon,1986)
《生于死于洛杉磯》(1985)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主角Romek的扮演者是小阿甘和《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1999)中小主人公的扮演者海利·喬·奧斯蒙特(Haley Joel Osment),他的表演也很出彩。
神父給他們分配角色,TOLO演的太認真了。
通過兒童視角和宗教信仰揭示戰(zhàn)爭傷痛的影片,演員的表演都很棒,特別是效仿耶穌的那個孩子,天真的面容下存有一顆悲憫慈世之心,Haley 憂郁的神情正如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那樣,給人以沉重壓抑的感覺,無奈而又殘酷,相比戰(zhàn)場上的槍林彈雨更加有沖擊力
Romek對父母的哀求、在谷倉里的Manka和Romek、Tolo在永久離開之前的最后一眼 ...... 以及神父與Edges of the Lord。這些暗藏于貧瘠的故事與手法之后的東西,出奇的深厚,我無法忘懷
一部描寫二戰(zhàn)時期波蘭兒童的電影,情節(jié)動人,反映的戰(zhàn)爭殘忍和給人們帶來痛苦、恐懼、無助,扮演猶太兒童的海利喬奧斯蒙表演勝過威廉達福!
電影整體格調(diào)不錯,結(jié)局反轉(zhuǎn)也很好,里面配角杜路確實很出彩。
本片是敘述11歲猶太裔的羅米克(海利喬奧斯蒙飾),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被父執(zhí)輩的友人收容并躲在鄉(xiāng)下,與他的孩子們一起生活,期間認識了一些朋友,一起上教堂,聽神父講道。但其中讓羅米克不解的是這些孩童常常在深夜去火車站,不知為啥?村中的孩童及猶太人也常遭暗殺及強暴,這種種事件都無意中讓
很喜歡這個男孩 電影中的小孩子們都很可愛
片名翻譯的缺實有問題,影片的主角其實是最小的小男孩“耶穌”,自我犧牲,承擔苦難是他自以為的責任,以至于最后選擇獻身。我覺得從人性惡的角度拍得還不夠勁,還可以更深刻一點。
在戰(zhàn)火中,又怎么能保持童真呢?活下去,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小演員的演技都不錯,不知道杜洛為甚麼最後要上車讓人誤以為他是猶太人。本片有點平淡,但是還是有一些場景讓人印象深刻,例如小女孩遭強奸,父親死后母親的絕望
兒童版Amen,同樣富有令人揪心的救贖精神。Liam Hess是神童中的神童!Haley Joel Osment第一次在孩子身邊被奪去了表演的光芒。
驚人的表演,每個兒童演員都很演得有層次,叫人驚嘆他們的感受力與敏感度竟如此高,天使般的孩子,他們是如何與同感那些復雜悲傷的情緒,又是如何忍受呢?羅麥和多路自不在說,特別想指出哥哥,那種有點討人厭的大孩子,但愛弟弟,愛爸爸,救羅麥,要成為一個有擔當?shù)娜耍恳幻嬉稽c點出來,真的很自然
通過孩子的視角展現(xiàn)宗教,戰(zhàn)爭,以及對人的扭曲,孩子的眼睛里著一些更顯殘忍和震撼 PS:那些熊孩子啊
3.5星,戰(zhàn)爭扭曲了所有人的心靈,孩子們心靈的扭曲更是令人心碎,天真可愛的托羅寧愿用舍身赴死來救贖自己的哥哥與猶太遺孤羅米克,而這小小的“耶穌”又怎么能夠救得了這世上所有受戰(zhàn)爭傷害的人呢。。。PS在主演了基督最后的誘惑之后威廉.達福扮演了N次神父。。。
#觀影手記# 1503 4.5 戰(zhàn)爭,宗教。捉豬仔的牧師。被強奸后蜷縮在水中的女孩。自認耶穌轉(zhuǎn)世的Toro。納粹淫威下凌辱猶太人的Haley。
What does the war bring to children? Nothing, but nightmare, forever.
Jan A.P. Kaczmarek,就不解釋了
宗教色彩太重。
戰(zhàn)火下一切都是扭曲的,當然包括童年。扮演Romek的小Haley是最喜歡的童星之一,從阿甘正傳到人工智能、第六感,當年都太喜歡了。不過本片里另外那位小男孩Tolo也太萌了...(好像以前在電視上看過這部電影)
最后男孩上了去集中營的火車,我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