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又是一個雨天。午睡后翻翻手機,看到有人推薦這部電影,二戰(zhàn),蘋果技術,湯姆漢克斯,這幾個元素已經夠了,于是找來,投影看了一遍。
故事很簡單,記敘了二戰(zhàn)期間,美軍驅逐艦掩護商船橫渡大西洋支援英國的故事。湯姆漢克斯扮演驅逐艦的艦長,也是這次行動的總負責人,幾經艱難,不辱使命。
我是二戰(zhàn)迷,但對艦船武器什么的并不在行,所以對場面不能夠賞析更多,簡單總結,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全程無尿點---片長只有91分鐘,不上廁所也不是什么大事,一笑。
但是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覺得還是有一些東西可以分享。
首先我注意到這本書改變自小說好牧人,Bing了一下(百度沒搜到,順便鄙視),原來是CS Fosterer遠在1955年的著作。這個書名反映了那時美國濃厚的正統(tǒng)宗教色彩。
因為任何一個基督徒都知道好牧人指的是誰。耶穌基督在福音書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舍命”(圣經約翰福音10:11)
同時,耶穌基督在死里復活以后三次囑咐彼得你牧養(yǎng)我的羊(見圣經約翰福音第21章),所以,教會的領袖(長老,牧師等)也被稱為“牧人”。
湯姆漢克斯扮演的艦長就是一個牧人的角色。他要把他的羊群(編隊)帶到英國去,他要戰(zhàn)勝兇殘而且陰魂不散的狼(德國人)。
他無愧于好牧人這個稱號,因為:
第一,他有著堅定的信仰。他任務的開始,就是禱告,影片給了特寫鏡頭:他房間里貼著圣經希伯來書13章著名的經文:“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這節(jié)經文,在片尾,他完成任務,禱告感謝后躺下睡覺時再次出現(xiàn),首尾呼應。這是他成功的保障,是他力量的泉源。
影片多次出現(xiàn)他準備吃飯但沒有吃成的橋段,盡管每次飯沒有吃上,他都做了謝飯的禱告,而且他在喃喃自語時,也往往念出圣經的話語。
第二,他的警醒與鎮(zhèn)定。他幾乎沒有睡覺,一直保持臨戰(zhàn)的狀態(tài)。而且無論什么情況下(深水炸彈耗盡,雷達暫時失靈,四處尋求他去救援的商船),他都沒有失態(tài),都是表示理解,感謝和尊重,并立刻付諸行動。這和傳統(tǒng)的好萊塢英雄的形象并不相同。
第三,他的專業(yè)(知識上的裝備)。首戰(zhàn)告捷,靠的全部是他的能力,一戰(zhàn)就獲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在幾次危機出現(xiàn)的時候,他都是立刻做出精準的反應,讓自己的戰(zhàn)艦化險為夷。躲避兩顆交叉的魚雷,都是毫發(fā)之間。
回頭看這三點,豈不是對一個教會牧者的要求嗎?堅定的信仰,警醒的心態(tài),良好的裝備。
電影里海葬的那一段也很感人,艦長在葬禮上的禱告,簡明準確的說出基督徒的生死觀,說出了基督徒復活與永生的盼望,不知道這一段在國內引進時會不會刪掉。
最后,說個花絮,影片開頭,兩個打架的水手在艦長那里,還沒來得及多說什么,敵情就來了,艦長去應對的時候,旁邊的軍官對他倆說“count your blessings”,意思是說,你倆躲過了受罰。這句話對基督徒來講,也是非常熟悉的:數算神的恩典,就是這么表達的。
Count your blessing. Be a good shepherd.
這是一部2020年的戰(zhàn)爭片,美國電影,主演是演過“阿甘正傳”的大明星湯姆·漢克斯,他也是我知道的第一個感染新冠病毒的演員,當然很快就好了。 我推薦這個電影,是因為從頭到尾的對白,幾乎都是戰(zhàn)斗指令和協(xié)作信息,沒有一句廢話。美國是個工業(yè)文明發(fā)達的國家,工業(yè)文明的特點就是流水線思維,工作流程化,團隊協(xié)作標準化。當然中國也有我們的思維和優(yōu)勢,但是在團隊協(xié)同效率方面,工業(yè)文明國家的確有優(yōu)勢。 在電影中,緊張復雜的戰(zhàn)斗狀態(tài)下,船長的指令,部屬的信息報送與提醒,決策的生成,決策的下達與執(zhí)行狀態(tài),都顯得恰到好處,環(huán)環(huán)相扣,像一個機器一樣運轉。 所以我非常建議那些管理應急系統(tǒng)、復雜項目,統(tǒng)籌團隊協(xié)作的人看看這個電影。
奧密克戎陽性后,在家調養(yǎng),翻出nas里存了兩年的電影,今天終于有時間閑下來看看了。
正如標題所說,看完以后再也沒有啥情緒波動,因為根本就不值得我較這個真,除了特效可以拉拉分,內容拍得,嘖嘖,你這主旋律,比長津湖都還要爛你知道么?
這個片子適合不帶腦子看,軍迷慎看!軍迷慎看!軍迷慎看!里面的軍事常識錯得離譜,較真了會把你肺氣炸。
因為德軍潛艇也是不帶腦子的,反正全劇就一個中心點:灰獵犬全場最佳!灰獵犬很牛逼!
和狂怒一樣,抗德靠英雄主義!美利堅萬歲!呵呵!
——對話體影評的一次嘗試
此文中的A可以假定為作者本人,B則是一名資深軍事愛好者。
B:《灰獵犬號》相當可以???
A:哪里可以了?
B:比如我想告訴你,反潛最高效的是空中力量的打擊,這部電影就很生動地表現(xiàn)了。
A:可是這個我隨便看個科普就知道了,大家都在吐槽潛艇動不動就上浮。
B:對,這個確實一個bug。但是后來我覺得有幾個因素,比如,潛艇并不知道驅逐艦這邊已經沒有了深水炸彈。在這么近的距離,如果下潛,潛艇最好就是保持7-8節(jié)水下航速,可驅逐艦有深水炸彈,7-8節(jié)的航速潛艇運動不開的情況下,是一定會被炸爆的。水下炸爆的傷亡,與上浮后被俘虜或被打的傷亡相比,還是大很多的。驅逐艦輕輕松松30節(jié)航速,可以圍著圈對潛艇扔深水炸彈,潛艇緊急下潛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深水炸彈炸不到的深度,所以上浮還可以算合理吧。
A:那驅逐艦和潛艇靠這么近,互相都知道了,潛艇那種未知的恐怖感就沒展示出來啊。
B:怎么說呢,第一是那個時候的潛艇本來也沒有那么先進,你看《末日孤艦》覺得潛艇恐怖,那是核潛艇,有一堆現(xiàn)代化的偵測設備,殺傷力也更強。第二是驅逐艦沖著潛艇去,這個是正確的戰(zhàn)術,除非我可以判斷潛艇的航跡,不然離遠了扔深水炸彈根本沒用。
A:電影里還表現(xiàn)了誘餌彈使得驅逐艦誤判,深水炸彈就沒炸到潛艇的場面。
B:對,水聽器受到的干擾很大,誘餌彈是一方面,還有船隊的其他艦只的螺旋槳的影響,所以只有在潛艇正上方的時候扔深水炸彈才有用,這時候潛艇位置已知,當然就沒有你說的那種恐怖感了。而且你注意他在沖向潛艇時,潛艇是位于潛望鏡深度的,這個時候說白了,如果高速沖過去,還可能把他的潛艇指揮塔給撞壞了,那潛艇就廢了。
A:有人吐槽說潛艇向敵軍發(fā)無線電就是暴露位置的愚蠢行為。
B:在這個之前已經有無線電收發(fā)被截獲了,人家就是明著挑釁你,互相都知道敵我位置關系已經基本明了,用的是航海公共頻道啊,就是德軍騷了一下。而且狼群、羊群、牧羊犬的這些比喻也很帶感,孤狼有一種騎士范兒,包括艇徽也有這種騎士范兒,二戰(zhàn)時期大量都是編隊戰(zhàn)斗了,那種單槍匹馬的騎士范兒,也就是U艇還保留了幾分吧。
A:(你這個就是德軍吹的私人偏好了)那我們倆十幾年前去某地拍過的那些潛艇呢?
B:你還算上道,正好就是和這部電影表現(xiàn)的潛艇處于一個技戰(zhàn)術水平的。你剛才說恐怖感,我覺得這部電影表現(xiàn)得很真實啊,比我們剪片子的時候故意要塑造什么形象用一些音樂去烘托要高級多了。你看到的就是接二連三有船在爆炸、沉沒,但是沒什么巨大的聲響。
A:對,這點很贊,爆炸聲因為隔得遠,所以很悶,很質樸,很有大海上的感覺。
B:你就只能看到閃光彈報警,但是趕不過去就船就爆炸了,其實挺恐怖的。默默地爆炸,默默地沉沒,默默地被大海吞噬,這種無形的壓力就是幽靈一樣的存在。電影只是沒有去渲染。
A:是的,克制也是一種表達風格,也不能說不好,只是只適合比較有常識的觀眾,我要是沒看過《末日孤艦》,沒拍過潛艇,我就可能get不到這種幽靈的壓力。而且你剛說了那么多海戰(zhàn)的邏輯,普通觀眾也不懂啊,電影應該表現(xiàn)得更明白一些,像《怒海爭鋒》,我對風帆戰(zhàn)艦完全不懂,但是我就能看懂海戰(zhàn)采取什么戰(zhàn)術的邏輯。
B:那如果要挑毛病的話,這個還算小毛病了。
A:怎么,還有更大的毛病嗎?
B:這艘艦一顆魚雷都沒放,弗萊徹級怎么能沒有魚雷?甲午海戰(zhàn)的時候就有了,為什么不用?就看見潛艇放魚雷。
A:某幾個場景里,放魚雷可能會誤傷自己人。
B:那也不能一顆魚雷都不放啊,魚雷是反潛的重要兵器。有一個游戲叫《戰(zhàn)艦世界》,驅逐艦這個艦種在里邊最主要的就是放雷。因為你驅逐艦那個120毫米炮,你打戰(zhàn)列艦打不動,打巡洋艦火力密度沒人高,打航母更是夠不著,你只能沖進去放雷?!痘耀C犬號》里首先就表現(xiàn)了風高浪急,那個條件那么晃,你炮怎么打得準,放雷啊。日本人的驅逐艦,那個魚雷發(fā)射器都是八管兒六管兒一組一下給你來個兩三組,一放就是一個大扇面,你根本躲不了。驅逐艦這個名字都是后來的翻譯,最開始就叫雷擊艦。就《灰獵犬號》里驅逐艦躲魚雷拍得好吧,各種擦邊過,實際上我查了那艘U艇的型號,那個是有六個艇首魚雷管的,那么根據戰(zhàn)術要求,如果真的明確要擊沉這條護航驅逐艦,就該六條魚雷相繼放,形成一個扇面,你怎么躲都躲不掉。
A:(魚雷也是要錢的,一艘潛艇載雷量也是有限的,德國能到大西洋上遛遛已經很不容易了,還想著每次發(fā)射都六枚魚雷嗎?)那你覺得這部電影有沒有過于吹美軍?
B:怎么說呢,一方面,電影刻意地在表現(xiàn)當時的美軍,特別是美國海軍缺乏實戰(zhàn)經驗,湯姆漢克斯的化妝造型表現(xiàn)出來的年齡狀態(tài),應該是超過45歲了,中校軍銜,但是這種高級別指揮官,而且是編隊指揮,都是第一次來應對這樣的航行任務,可想而知,電影想表達的是當時美軍剛剛卷入這場世界大戰(zhàn),絕大部分的戰(zhàn)斗員、指揮員以至整個美軍都處于一種經驗極度缺乏的狀態(tài)。美國海軍上一次打仗還是美墨戰(zhàn)爭呢,那都什么時候的事兒了?
A:這個感覺很明顯,英國海軍就有兩三艘艦不聽指揮,還不是因為英國海軍眼里哪里有你美國海軍的位置。
B:是的,那個涂著藍色迷彩的看起來特別破的就是英國人的驅逐艦,擅自脫離編隊,灰獵犬號也沒有什么辦法。不過呢,電影一方面承認美軍缺乏經驗,另一方面也暗暗夸大美軍的能力,這個片子里就沒有好好表現(xiàn)英國人取得了什么戰(zhàn)果,但是按道理說,1942年在大西洋上對付狼群,反潛經驗更豐富的英軍絕對不會比美軍差。而且美軍消滅潛艇數量也是在合理范圍內盡量多。
A:結尾部分,英國海軍的將軍問主角,這是你第幾次橫渡大西洋,回答第一次的意思就是,別看我沒經驗,實力就是強。
B:所以還是吹了美軍的,尤其是注意表現(xiàn)了中央戰(zhàn)情室,這個可是美軍的創(chuàng)舉。在1942年的一艘驅逐艦上就有了中央戰(zhàn)情室,相當于一個艦上參謀部,而別的海軍還是只在艦橋去做整體指揮,不會有這樣一個房間去做信息匯總。
A:美軍連B-29上都有這樣的軍情分析的房間。
B:這個戰(zhàn)情室有多先進呢?就到我們的051級驅逐艦,也就是旅大級驅逐艦的時候,都還沒有這個戰(zhàn)情室的配置,一直到96年左右,我們的二代驅逐艦才有這樣的一個配置。這個戰(zhàn)情室的作用就是盡可能規(guī)避一切經驗和直覺,不再依靠統(tǒng)帥的經驗跟直覺打仗,而是靠數據、信息來完成下一步的規(guī)劃和部署。拿破侖為什么牛?拿破侖發(fā)明了參謀部,這個部門讓大家把所有的信息、情報、數據匯總,用數字的方法去解讀戰(zhàn)爭,就有了現(xiàn)代軍事制度的意思了。
A:《怒海爭鋒》的時代還是靠艦長自己琢磨海圖,然后吃飯喝酒吵架時和其他人商量呢。
B:說到海圖,《灰獵犬號》里也是真的拿出一張海圖告訴你距離、防衛(wèi)相對角,然后去算這個賬,根據算出來的數據去做下一步的方向、角速度、航跡的調整,再布置兵力、兵器,調整編隊,這個在中國電影里根本做不到。另外就是聲吶和水聽器著兩種裝備的切換和使用的準則,也是我目前看到的,反映二戰(zhàn)時代反潛作戰(zhàn)的影視片段里最準的。遠距離用聲吶,近距離用水聽器,但是這兩個東西在早期非常容易被干擾,而且雷達早期也特別容易被干擾,所以就要不斷地切換。而且這個電影的主人公刻畫雖然比較平淡、單一,但是整個艦橋,包括戰(zhàn)情室里,各個人的眼神、狀態(tài),與他們的職責、軍銜的關系,這個還是拿捏得蠻好的,可以看出來年齡、經驗造成的人的應對的差異。
A:艦橋部分,乃至整個艦的空間表現(xiàn)都不錯,艦橋內部很容易拍亂,喪失空間感,但是這個電影完全沒有。不過群像部分我不是很滿意,我感覺人物的作用沒說清楚,你看《怒海爭鋒》,那個時代還要亂一些,艦上的人員管理制度還亂一些,可是誰是干什么的,看完基本都能明白,這個電影就不行。
B:這個確實,除了艦長,在戰(zhàn)情室那個就是副艦長,輪機長是明確了的,來報告過燃料情況和發(fā)動機情況,但是槍炮長就不知道是誰了,感覺就是一到開火就自由射擊,反潛部門也應該有個專門的指揮官,可能就是報告把深水炸彈都搬出來了的那位。可是為了政治正確,表現(xiàn)黑人的工作職責就很明確,海葬的那一幕還因為尸體已經支離破碎了差點被裹住,不過這個政治正確不算夸張。
A:對,總體來說就是海軍感很到位,不燃,但是可以琢磨的地方很多。
B:我準備二刷甚至三刷。
A:那就是你對這部電影最好的評價了吧。
看完電影以后,感慨這個電影很好看。全程無尿點,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整個故事就是從美軍的視角,全程講了美軍船隊在橫渡大西洋,遭遇了傳說中的德軍U潛艇,在生死攸關之際,是湯姆船長挽救了所有的船員和大家一起護航的物資。全程我比較感慨的一點是,這可是80年前的艦艇,很多方面在現(xiàn)在看來都好先進,在當時的國人看來和美國的差距實在是太明顯了,會覺得絕望,啥時候能趕上美國,誰能想我們現(xiàn)在的海軍也可以和美國海軍一樣平起平坐呢!歷史變化太快!
本文授權公眾號“尼伯龍根工廠”轉載并發(fā)表
關于這部電影,好友謝里登大道寫過一個很不錯的影評,鏈接是這個,//movie.douban.com/review/12723543/,他在這里提到了許多裝備和考證的細節(jié),這里我就不再贅述了。
我自己曾經糾結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一個電影的結局都已經知曉了,觀眾到底可以看什么“。這樣的問題放在歷史戰(zhàn)爭片里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歷史上發(fā)生的戰(zhàn)事結局都是注定的,這是一個無可避諱的劇透,既然如此,這樣的電影看什么呢?可能有的軍迷會執(zhí)著于裝備的考證,比如拯救大兵瑞恩里的那輛”虎式坦克“是多么的不真實。還有些軍迷會在這樣的戰(zhàn)爭片中找到宏大敘事的由頭,借機抒發(fā)自己的感懷。老實說,我對這樣的宏大敘事并不接受。在我看來過于注重宏大敘事是對個人感受的不尊重,更是對整個事件”質感“的破壞。
那么戰(zhàn)爭片為什么還得以吸引人呢?在我看來,所謂的文學和戲劇,其本質都是沖突,而戰(zhàn)爭是沖突最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置身其中的每個人都會面對同敵人的沖突,自己內心幾種情緒的沖突,在這些沖突中,人性會得到很極致的體現(xiàn)——這才是戰(zhàn)爭片吸引人的原因。
對于灰獵犬號這部電影來說,除了盟軍和德軍的沖突,以及驅逐艦官兵們內心的沖突之外,還應該再加上一個,那就是人和自然的沖突。整個電影里,北大西洋冬季惡劣的海況是所有故事發(fā)生的主旋律。電影中的取景想必也是考究的,始終處于慢慢地搖晃當中。在這樣風高浪急的情況下,美國驅逐艦就算是發(fā)現(xiàn)了德國潛水艇的潛望鏡也不能用127毫米火炮在遠處開火,而只能等到潛水艇抵近。事實上,所有發(fā)生在北大西洋的戰(zhàn)斗都必須考慮那里的”高海況“因素。這種海面不但折磨船舶設計師,也在折磨每一個參加戰(zhàn)斗的人。當然,對于德軍和盟軍來說,獵殺潛航的故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但對二者而言,這其實都是九死一生的考驗。
對于德軍而言,影片中出現(xiàn)的VIIC型潛水艇是相當寫實的。這種潛水艇是二戰(zhàn)中德軍潛艇的主力,其水面航速可以達到十幾節(jié),但水下航速也只有六節(jié)左右。這樣的水下航速不要說跟盟軍動輒三十幾節(jié)的驅逐艦賽跑了,就是追上商船隊都非常費勁。所以,德軍潛艇一般是要通過無線電監(jiān)聽和偵察確定盟軍船隊的航路,然后用狼群打埋伏。一般而言,狼群會選擇在晚上攻擊盟軍的船隊,此時受限于視界,盟軍的護航船其實并不能很好地探測德軍潛艇,而潛艇就可以乘此機會浮出水面,憑借著較快的水面航速對商船圍追堵截了。這方面一個最典型的案例是發(fā)生在1940年10月對SC-7商船隊的伏擊,德軍的五艘潛艇在一晚上擊沉了16艘盟軍貨船,己方無一損失。當然,這是建立在當時美國尚未參戰(zhàn),盟軍護航力量非常薄弱的情況下。等美國參戰(zhàn)之后,德國潛艇就很難再獲得這樣的好機會了。
但不管美國是否參戰(zhàn),德軍潛艇有一點還是明白的,那就是永遠不要去挑戰(zhàn)護航驅逐艦。在影片中,作為反派的德軍潛艇對灰獵犬號發(fā)動了勇猛的攻擊。這在現(xiàn)實中其實是幾乎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以VIIC型潛水艇為例,一次齊射最多是四枚魚雷,在這之后就是漫長的重裝填過程。所以,德軍艇長第一次齊射要保證”收益最大化“,速度慢,裝滿了貨物又沒什么武裝的商船才是最好的目標。
至于驅逐艦,航速飛快,火力強大,那是潛艇的噩夢,是唯恐避之不及的。關于二戰(zhàn)時期的德軍潛艇,有一部很好的電影叫《從海底出擊》(Das Boot),這部電影站在德軍的視角講述了二戰(zhàn)潛艇兵的生活。在漫長枯燥的巡航之后,發(fā)現(xiàn)目標和攻擊能帶來短暫的興奮,在此之后不管攻擊成敗,潛艇都要立刻下潛,躲避驅逐艦拉網巡查式的聲納搜尋和深水炸彈攻擊。在這樣的貓捉老鼠游戲中,潛艇完全是被動的,別無他法,只好期待驅逐艦趕緊遠離。倘若運氣不好,潛艇被發(fā)現(xiàn)了,等待的就是深水炸彈攻擊,整艘潛艇上的人在這種情況下絕無生還可能。
所以,電影里德軍潛艇跟打了雞血一樣去挑戰(zhàn)美軍驅逐艦是一個藝術加工罷了,決沒有艇長會蠢到這個地步。當然,這個場景里一處細節(jié)更加地藝術加工了,那就是德國潛艇通過無線電聯(lián)系上美軍驅逐艦。這在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德國海軍和美國海軍的無線電通信頻率不同且對彼此保密,在實際中并不會發(fā)生”入侵對方無線電“的事情?,F(xiàn)實中,倒是盟軍破譯了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所以對德軍潛艇的部署可以有更好的防范。除此之外,電影中盟軍驅逐艦的火力和精準度也被適當下調,這也是為了劇情需要。實際上,VIIC型潛艇的殼體用40毫米博福斯火炮是可以貫穿的,沒有哪個瘋狂的潛艇艇長會蠢到浮上水面和驅逐艦對射。
對于德國潛艇來說,獵殺潛航是一出非常危險的游戲,而且這樣的游戲在1942年之后更加危險。整個戰(zhàn)爭期間,有四分之三的德國潛艇兵陣亡,足可以想見影片里煞是嚇人的反派德國潛艇其實也舉步維艱,并沒有囂張的資本。
對盟軍驅逐艦來說,獵殺潛航的任務同樣不輕松。
1942年上半年,盟軍大西洋護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船只嚴重不足。這樣一來,一個船隊無論如何精心組織,一定會有漏洞出現(xiàn)的。而且,這部電影為了藝術化,將德軍潛艇設定成一艘一艘前來送死的弱智形象,在實際中這種情況是不太可能發(fā)生的。所謂狼群戰(zhàn)術,那就是協(xié)調一致在一個最有利的時間和地點發(fā)動攻擊。這樣的協(xié)同攻擊會讓盟軍的護航艦顧此失彼,而襲擊者也可以趁著混亂逃之夭夭。面對這樣的情況,盟軍護航軍艦并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每次橫渡大西洋,幾艘貨輪被擊沉都被當成是”正常情況“,這直到盟軍建立了新的反潛組織和采取了新的反潛技術之后才有所改觀,這已經是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的事情了。
而且當時盟軍驅逐艦反潛的最主要武器是聲吶和深水炸彈。對于聲吶來說,當驅逐艦和目標距離接近到500碼的時候,反射的聲波返回太快就會和剛發(fā)射的聲波混在一起,到300碼的時候就完全失效。也就是說在反潛艦接近潛艇的最后階段其實探測不到潛艇,只能依靠失去接觸前推算的潛艇位置和深度——電影的前半段,導演用了相當多的筆墨去刻畫驅逐艦獵殺一艘落單的德軍艇,在最后時刻,驅逐艦的確和潛艇脫離接觸了,只能靠猜。
而當時,如果潛水艇在水面下,盟軍驅逐艦能用的攻擊武器就只有深水炸彈。深水炸彈設置在軍艦尾部,只能向側舷拋射或者從艦尾軌道上投擲,這就意味著軍艦要駛到潛艇正上方才能開始攻擊,深水炸彈投出后又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下沉到設定深度上爆炸。 有經驗的德國潛艇艇長會在驅逐艦接近的最后關頭大幅度改變航向和航速,或者急速潛航。此時驅逐艦按事前判斷的位置和深度投擲深彈的時候就會炸個空。
影片開頭獵殺德軍潛艇的場面驚心動魄,但放在現(xiàn)實中看,那艘倒霉的德國潛艇艇長只能說是個新手。當時反潛效率不高,平均下來10次深彈攻擊才能有1次擊中目標。反潛是一種很需要耐心的貓捉老鼠游戲,驅逐艦投擲深水炸彈,然后低速觀察是否有擊沉跡象并等待聲吶恢復工作后再次探測并發(fā)動攻擊,不斷重復這個過程。有的時候反潛攻擊會持續(xù)十多個小時,投擲上百枚深彈——這都是建立在護航驅逐艦和深水炸彈數量充足,且無所事事的情況下,在影片中,就那么幾艘驅逐艦護航船隊等著護航前往英國,大家的燃料又非常緊張,這樣的過程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直到英國人在1942年底將“刺猬彈”引入驅逐艦,盟軍才有了第一種可以向前發(fā)射的反潛武器。電影設定的1942年2月,反潛還是只能靠深水炸彈。
影片中德軍的潛艇會使用誘餌來干擾盟軍驅逐艦的聲吶,這其中,Pillenwerfer投擲的是德國的聲納誘餌,這種誘餌從1942年開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德軍潛艇使用。它由一個裝滿氫化鈣的直徑約10厘米的金屬罐組成。。當與海水混合時,氫化鈣會產生大量的氫,這些氫會從容器中冒出,從而產生虛假的聲納目標。不過,這樣的聲納目標是靜止的,而且就只是單純的巨大聲音而已。另一種稍加改進的聲納誘餌是Sieglinde,它可以模仿潛水艇在水下以6節(jié)速度前行時的聲音,對盟軍而言迷惑性更大。影片中,灰獵犬號和其他護航船就因為在這樣的誘餌上浪費了大量的深水炸彈,從而導致在第二天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
其實對于護航兵力嚴重不足的盟軍來說,只要有一艘德國潛艇漏網后果就可能非常嚴重。所以,整個北大西洋的航程看似漫長無聊,其實充滿了殺機。電影里的鏡頭切換也制造了這種緊湊的感覺。的確,在海戰(zhàn)中,沒有太多的時間供人思考。而驅逐艦除了護航,還要負責聯(lián)絡和拯救的任務。所以在通過危險海域時,艦長是沒有休息的可能。對于德軍來說,他們看上去是獵手,但其實更加悲慘。盟軍的船隊有明確的目的地,而德軍潛艇是要在一片廣大的海域游獵,每次出航起碼是十幾周,他們要忍受無聊,食物不新鮮和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狀況,潛艇的條件也比驅逐艦惡劣許多。饒是如此,北大西洋航路對盟軍和德軍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所以雙方硬著頭皮也得在這條航路上玩貓捉老鼠的游戲。
這部影片也很好地還原了小小的驅逐艦在北大西洋的驚濤駭浪中如一葉扁舟的脆弱。但是在艦內取景時,驅逐艦的內部空間還是被還原的太寬敞了。真正的驅逐艦內部空間要比電影里小得多。這也在表明真正的北大西洋護航戰(zhàn)比電影里描述的殘酷得多。
在這樣的殺戮場上,不管是艦長還是沒一個小人物時時刻刻都在經歷生死考驗。而人在這樣的生詞考驗中表現(xiàn)出的種種,才是穿越歷史具有永恒價值的東西,也是戰(zhàn)爭片吸引軍迷之外觀眾的原因。灰獵犬號這部電影雖然經過刪減只剩了一個半小時,但這點把握的非常好,所以,這注定是一部會讓人討論許久的戰(zhàn)爭片。畢竟啊,一個凡人被拋入這樣時局和自然的漩渦當中,這樣的設定本身就具備了強沖突的所有要素,這大約就是表現(xiàn)戰(zhàn)爭,尤其是海戰(zhàn)的影片在娛樂至死,疫情橫行的2020年還可以有不少觀眾的原因吧。
作為一直關注二戰(zhàn)護航體系和大西洋之戰(zhàn)的歷史愛好者,《灰獵犬號》是十分令我期待的,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人能夠把一次完整的大西洋護航作戰(zhàn)搬上銀幕,原因首先當然是因為題材的枯燥。以前涉及這一題材的影片主要有兩部——除去廣為人知的德方視角的《從海底出擊》 (Das Boot) 外,還有一部代表盟軍視角的英國1953年拍的黑白片《殘酷的?!?(The Cruel Sea),但它們都是以個人或團隊成長史作為主線,只是在情節(jié)高潮時對破交/護航戰(zhàn)斗有比較細節(jié)化的著墨。
然后就是拍攝技術上的原因,在CG技術成熟前,要真實地呈現(xiàn)水面水下作戰(zhàn)尤其是護航船隊時常遭遇的夜戰(zhàn)是極其困難的,耗費巨資去為一個不叫座的題材打造視覺效果顯然是不值得冒險的。如今,這一障礙早已不存在,盡管《灰獵犬號》的CG精細度一般,看著難免覺得像游戲宣傳片,但它為影片的視覺表達所提供的無窮可能性不是以前的制作方式可以比擬的。
正是由于視覺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上的解放,《灰獵犬號》才敢于只拍一場大西洋護航作戰(zhàn),幾乎沒有其他多余情節(jié)。僅僅一個半小時,流水賬一般的作戰(zhàn)過程,卻通過高超的節(jié)奏設計和豐富而具有臨場感的視覺表達變得扣人心弦,將盟軍護航艦艇與德國“狼群”斗智斗勇特別是夜戰(zhàn)過程中的緊張、混亂、無奈、疲憊表現(xiàn)得十分準確,即使是不了解大西洋之戰(zhàn)的普通觀眾也會被深深感染。
對軍迷觀眾而言,影片對整個反潛作戰(zhàn)細節(jié)的精確重現(xiàn)或許是最讓人過癮的,當然這是得益于原著《忠實的牧羊人》(The Good Shepherd)中事無巨細的描寫。同時,影片中對護航船隊行動的一些深度描寫,比如救助船的行動、對高頻測向儀(HF/DF)的應用,盡管不太準確,但首次在電影中出現(xiàn)也是令人欣喜的。而把護航編隊設定為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波蘭多國艦艇(片中的Eagle原著中為波蘭驅逐艦,雖然影片中標注為英國驅逐艦,但外觀依然是取自波蘭驅逐艦“閃電”號)的合作也是對大西洋之戰(zhàn)中同盟國多國海軍共同貢獻的致敬。
然而,作為一部逃不過軍史愛好者深扒細節(jié)的二戰(zhàn)題材影片,該片的歷史忠實度是最大的弱項。對裝備道具、戰(zhàn)術細節(jié)已經有好幾篇影評做出了詳細的考證,這里不想做過多的重復。我認為該片最可惜的地方,是作為一部極其罕見的大西洋之戰(zhàn)題材的作品,對這個二戰(zhàn)中相對不太為人熟悉的戰(zhàn)場中人們一直以來存在的一些誤區(qū),不僅沒有澄清而是進一步地誤導了。
當然我不是吹毛求疵,因敘述需要或制作成本的限制而在歷史細節(jié)上做出一些讓步是值得理解的,但我希望在這里就我所知提供一些尚未被提及的歷史背景,以便大家在觀影時對真實與虛構進行甄別。
影片開始,字幕說明:北大西洋1942年2月,護航船隊HX.25,目的地利物浦,37艘運兵船和補給船,由4艘輕型艦艇護航……這個設定看似沒問題:美國正式參戰(zhàn)不久,開始向英國運送士兵和軍事物資,準備加入歐洲戰(zhàn)場,但實際上它混淆了兩種不同性質的護航船隊——貿易護航船隊和軍事護航船隊。
大西洋之戰(zhàn)從根源上來說是經濟戰(zhàn),也就是德國試圖依靠潛艇(早期也有水面襲擊艦參與)摧毀英國賴以生存的商業(yè)航運來擊垮英國,德國潛艇實行噸位戰(zhàn)的主要目標就是英國與美國、加拿大之間以及英國與殖民地之間的貿易護航船隊,尤其是前者即東行的HX、SC系列和空船返回的ON、ONS系列船隊所經的北大西洋航線是商船被U艇擊沉最為嚴重的地區(qū),僅此4個船隊系列就蒙受了多達352艘船只的損失,尤其是航線中間無法獲得岸基航空兵力掩護的“黑窟”(Black Pit)航段,更是德軍“狼群戰(zhàn)術”與盟軍艦艇反潛作戰(zhàn)交鋒的最核心區(qū)域。
編入這些船隊的都是和平時期從事貿易的普通商船,運送的基本都是維持英國本土正常經濟運行的物資如礦產、木材、石油制品、化學品、糧食、水果、汽車等等,它們派發(fā)的班次相當頻繁,幾天就有一班,美英加三國攜手為其配備了一套不停運轉的護航流程,使得每支船隊在跨越大西洋的過程中能得到規(guī)模在3-8艘不等的驅護艦艇的保護。
雖說也有少量軍火如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提供給英國的一部分飛機、坦克等走貿易航線,但運兵船是絕不可能出現(xiàn)在貿易船隊中的。運兵屬于軍事行動,因此有專門的護航船隊用于運兵和運輸作戰(zhàn)物資,由于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通常會出動包括航母、戰(zhàn)列艦、巡洋艦和多達10余艘驅逐艦的極為龐大的艦隊為其護航,北美向英國運兵、英國向北非、中東和遠東運兵、盟軍為重要登陸行動運兵和輸送物資、援蘇的北冰洋船隊、援助馬耳他的船隊都屬于這種有強大力量保護的軍事護航船隊。
美國向英國運兵的AT系列船隊(空船返航為TA系列)于1942年初開啟,最初的幾班由美國海軍提供包含戰(zhàn)列艦、巡洋艦在內的強大艦隊護航,其目的是對抗可能出現(xiàn)的德國水面艦艇,潛艇并非主要威脅。由于太平洋戰(zhàn)爭的需要,美國在大西洋的主力艦艇很快被抽調一空,因此AT船隊采取了十分不同的策略,也就是使用戰(zhàn)前往來于大西洋兩岸的豪華郵輪——如“瑪麗女王”號(RMS Queen Mary)、“阿奎塔尼亞”號(RMSAquitania)、“毛里塔尼亞”號(RMSMauretania)、“伊麗莎白女王”號(RMSQueen Elizabeth)等作為運兵船。
這些龐然大物運載量驚人,而且她們20節(jié)以上的航速是德國潛艇望塵莫及的(一般商船航速超過15節(jié)就可以不用編入護航船隊而是單獨航行),因此,之后的AT運兵船隊盡管依然按編號發(fā)班,但實際上跨越大西洋都是運兵船獨行,無需護航,只有在抵達英國前24小時為防御潛艇和Fw 200禿鷹巡邏機的襲擊可從英國方面獲得由老式巡洋艦改裝的防空巡洋艦和數艘驅逐艦的保護。整個大戰(zhàn)期間,AT/TA航線上每個方向的班次各達300余班,但僅有3次被德國潛艇發(fā)現(xiàn)但攻擊未遂的記錄,沒有一名兵員在跨越大西洋的過程中損失。這條航線上唯一發(fā)生過的重大事件是1942年10月2日英國防空巡洋艦“庫拉索”號(HMS Curacoa D.41)在為“瑪麗女王”號抵港護航時被這艘巨輪一撞為二而沉沒,巡洋艦官兵損失慘重。
影片中船頭刷有“合眾國”號(United States)字樣的運兵船雖說噸位比不了上述的龐然大物們,但目測也接近20,000噸級了,因此影片實際上是為一個軍事目的的船隊配備了只有貿易船隊級別的薄弱護航力量,或者說是把一艘大型快速運兵船毫無必要地編入了一支風險大得多的貿易船隊(作為貿易船隊快速系列的HX船隊標準航速只有9節(jié)),盡管不能否認影片最后運兵船上士兵為感謝護航艦艇的保護而歡呼的場景令人動容,但這在真實情況下是不合理的。
這一混淆雖然對劇情毫無影響,但作為表現(xiàn)大西洋之戰(zhàn)的影片,卻沒有揭示出運行在美英間的船隊的最主要屬性即首先確保英國經濟和民生的商業(yè)屬性以及德國實行無限制潛艇戰(zhàn)和“狼群戰(zhàn)術”背后的真正邏輯,而是將之籠統(tǒng)地歸結為Allied war effort,是比較令人遺憾的。
片中出現(xiàn)的4艘護航艦艇的外觀,如同不少考證貼所言,正是取材自作為紀念艦保存至今的4艘著名的二戰(zhàn)盟軍驅護艦艇:
Greyhound - 美國弗萊徹級驅逐艦“基德”號(USS Kidd DD-661),作為紀念艦停泊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美國國家歷史名勝,官網usskidd.com
Harry - 加拿大部族級驅逐艦“海達人”號(HMCS Haida G.63,戰(zhàn)后DDE-215),作為紀念艦停泊在安大略省漢密爾頓,加拿大國家歷史遺址,官網hmcshaida.com
Eagle - 波蘭雷電級驅逐艦“閃電”號(ORP B?yskawica H.34),作為波蘭海軍博物館展品停泊于格丁尼亞,官網muzeummw.pl
Dicky - 加拿大花級輕型護衛(wèi)艦“薩克維爾”號(HMCS Sackville K.181),作為與大西洋之戰(zhàn)最直接相關的紀念艦停泊于當年HX系列船隊的始發(fā)港——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加拿大國家歷史遺址,官網hmcssackville.ca
利用現(xiàn)存紀念艦拍攝的優(yōu)點是實拍場景和CG場景可完全吻合,從博物館檔案中則可便利獲得涂裝等資料(片中四艦的涂裝方案都是相對應的紀念艦曾經用過的,Eagle的舷號甚至直接涂了“閃電”號的H.34,另三艘則有更改),而且選擇這樣4艘現(xiàn)存艦還有著非凡的紀念意義,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想象力的解決方案了。但這樣選艦的缺點就是和真實歷史差距較大,弗萊徹級的年代和故事時間不吻合還不是最主要的,我覺得最可惜的一點就是該片進一步地鞏固了一個長久存在的誤區(qū),就是籠統(tǒng)地把驅逐艦塑造為“U艇獵手”。
驅逐艦擁有強大的反潛能力是沒錯,但反潛并不是驅逐艦的主業(yè),傳統(tǒng)驅逐艦最令人生畏的武器是魚雷,艦隊決戰(zhàn)中的雷擊戰(zhàn)才是驅逐艦的首要任務。弗萊徹級、部族級、雷電級甚至原著中所設定的馬漢級,這些都是二戰(zhàn)中“頂配版”的艦隊驅逐艦,一般情況下她們是不可能被“大材小用”地派給貿易護航船隊的,因為她們的超高航速(雷電級最高航速達39節(jié))和強大的魚雷武備(馬漢級是著名的重魚雷武裝驅逐艦,魚雷管達12具)在給航速不到10節(jié)的船隊護航和對付水下航速只有7.5節(jié)的德國潛艇時不僅毫無用武之地,而且在低速狀態(tài)下反而會導致燃油經濟性差、航行穩(wěn)定性差的問題。
實際上,除了少量作為護航大隊旗艦的驅逐艦是次新的但比較高配的艦隊驅逐艦(如英國的5艘原先為巴西建造但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回購的H級)外,在1942年能輪得到給北大西洋船隊護航并與德國潛艇角逐的驅逐艦基本都是接近報廢的老爺貨,比如美國的威克斯級、克萊姆森級(其中一部分通過1940年《驅逐艦換基地協(xié)議》轉手給英國以解護航艦艇短缺的燃眉之急,即城級)和英國的V/W級,這些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產物到了二戰(zhàn)時已艦況堪憂,尤其是續(xù)航力往往縮減到無法完成穿越大西洋任務的地步,因此英國的解決方案是拆除一個鍋爐和上面的煙囪,以喪失1/3的動力、最高航速減為24節(jié)的代價來換取額外的燃油空間,同時拆除一組魚雷管從而為攜帶更多的深水炸彈提供空間。由此可見,續(xù)航力和反潛武備的備彈量才是北大西洋護航艦艇最重要的指標,而航速只要有20余節(jié)對付德國潛艇也夠用了,其實當時的聲納也只有在20節(jié)左右的航速下才能發(fā)揮最大效用。
片中最真實的護航艦艇其實是Dicky這艘不起眼的花級輕型護衛(wèi)艦(corvette),這是為護航反潛任務量身訂制的艦艇,性能和武備恰好滿足所需,沒有任何多余的配置,采用商船式船體,造價低廉,可由民用船廠迅速地大批次建造??梢哉f正是英國的花級及其延伸設計——江河級護衛(wèi)艦、還有美國的護航航母、護航驅逐艦這些低端化的但專職反潛并便于大量建造的戰(zhàn)時應急艦艇,才是挫敗德國狼群、扭轉大西洋之戰(zhàn)局勢的關鍵因素,因為到了1942年下半年北大西洋護航船隊實際上已進入了消耗戰(zhàn)的狀態(tài),這時候單打獨斗的技術和戰(zhàn)術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背后的工業(yè)力量才是關鍵,即使不算被盟軍戰(zhàn)略轟炸遭受的蹂躪,區(qū)區(qū)一個德國也不可能拼得過遠離戰(zhàn)火的幾乎一整個北美洲的工業(yè)實力。
1943年開始,隨著大批量的專業(yè)護航艦艇下餃子一樣從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小船廠源源不斷地投入使用,影片中所描繪的護航艦艇既要追擊U艇又不能追得太遠從而導致船隊周邊防御空虛的窘況終于結束了。一部分性能較優(yōu)良的護航艦艇被編成數個支援大隊(美國稱獵殺編隊)在船隊密集海域待命,一旦有船隊遭攻擊,它們就像戰(zhàn)地救護車一樣趕去馳援,并且因為船隊有自己的護航編隊保護,支援大隊的唯一任務就是集中精力對付U艇直至將其擊沉。作為獵殺者的U艇由此變成了被獵殺者。
由于護航艦艇不再短缺,那些改裝的老式驅逐艦總算可以退出一線,而新造的艦隊驅逐艦就更不會被勉為其難地用于貿易護航船隊了,因此除了幾艘經驗豐富的旗艦以外,戰(zhàn)爭后期貿易船隊的護航力量中其實基本已看不到驅逐艦的蹤影。綜上所述,如影片中這樣三艘最頂配的艦隊驅逐艦被編入一個北大西洋的護航編隊并與U艇角逐這么奢侈的事情在歷史上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在1941年8月9日至12日于紐芬蘭的阿根夏灣進行的大西洋會議上,羅斯福向丘吉爾表示,當時仍處在中立地位的美國將派護航艦艇全面參加北大西洋的護航行動。9月15日,駐扎在阿根夏(Argentia)的美國大西洋艦隊第4特混艦隊正式加入北大西洋護航體制,其下屬驅逐艦隊被編成8個由5艘驅逐艦組成的特混小隊(TU 4.1.1-4.1.8),負責北大西洋航線西邊一半的護航,在航線中間與英國的護航編隊進行交接。由于美國尚未參戰(zhàn),艦艇充足,因此每個特混小隊由新式的本森/格利夫斯級驅逐艦(弗萊徹級的前一代)加老式的威克斯/克萊姆森級驅逐艦混編而成,要比當時英國的編隊強悍太多,可是說是最接近影片中配置的護航編隊了。
但當時美國還沒對德國宣戰(zhàn),所以即使發(fā)生了“魯本·詹姆斯”號(USS Reuben James DD-245)驅逐艦被U-552擊沉這樣的事件,這樣強大的護航編隊也基本是個擺設。珍珠港之后,美德才得以正式開戰(zhàn),但因為太平洋戰(zhàn)場的需求,上述的這些第4特混艦隊的驅逐艦從1942年初開始就不斷地被抽調走,到當年4月份一艘都不留,這也導致北大西洋護航體制不得不重組,無法再采取在航線中間交接的形式,而是開啟了單一護航編隊跨洋全程護航的模式。因此美國驅逐艦實際上并未與U艇大規(guī)模交手就徹底結束了北大西洋短暫的護航生涯,唯一被留在北大西洋護航體制中的美國艦艇是幾艘海岸警衛(wèi)隊的財政部長級海警船。
美國海軍首度擊沉德國潛艇發(fā)生在1942年4月14日,由老式驅逐艦“羅珀”號(USS Roper DD-147)在北卡羅萊納沿岸擊沉U-85。但這一戰(zhàn)果并非發(fā)生在護航船隊行動中,因為1942年上半年,德國潛艇的作戰(zhàn)重點暫時轉移到對北美洲東海岸和加勒比海的襲擾上,結果使北大西洋的HX、SC和ON系列船隊反倒變得相對平靜無事。德國潛艇利用狼群戰(zhàn)術進攻北大西洋船隊的真正高潮直到1942年下半年才到來,而那時在沒有空中支援的“黑窟”同U艇苦斗的已不再有美國驅逐艦的身影,護航大隊旗艦完全由英國和加拿大驅逐艦擔綱。由此可見影片在時間、地點及事件上的設定顯然與歷史相去甚遠。而到了1943年4月,剩余幾艘美國海警船也完成了使命,至此美國完全退出北大西洋貿易航線的護航任務。
實際上,美國與德國潛艇較量的主要海域是中大西洋航線——1942年10月,美國為北非登陸及后續(xù)的行動開辟了專門輸送軍事人員及物資的船隊系列UGF和UGS(反向為GUF和GUS),這是不折不扣的軍事護航船隊,因此獲得美國海軍第32至第39特混艦隊的護航,這些編隊主要由本森/格利夫斯級和維克斯/克萊姆森級驅逐艦組成,有的甚至有戰(zhàn)列艦和巡洋艦編入,還各自配備有一艘給油艦,陣容可謂強大。而到了1943年中期這一航線還可獲得由護航航母及護航驅逐艦組成的獵殺編隊的支援。這一航線上被U艇擊沉的商船為16艘,而其中只有3艘是在跨越大西洋的航段(1943年3月的UGS.6船隊)遭到攻擊并沉沒的,其余均損失于地中海。
根據老牌網站uboat.net上的數據,整理后可得到以下結果:二戰(zhàn)中由盟軍艦艇參與擊沉(包括艦機協(xié)同)的德國潛艇總數303艘,其中美國艦艇戰(zhàn)果48艘,加拿大艦艇戰(zhàn)果29艘,英國艦艇則包攬了最主要戰(zhàn)果,為230艘;由盟軍飛機參與擊沉(包括艦機協(xié)同)的德國潛艇總數290艘,其中美國飛機戰(zhàn)果92艘,加拿大飛機戰(zhàn)果16艘,英國飛機戰(zhàn)果170艘。再細化一下,可見在美國艦艇戰(zhàn)果48艘中于1943年前取得的只有5艘,并且均非在護航船隊行動中取得;同樣在美國飛機戰(zhàn)果92艘中于1943年前取得的只有12艘,并且有32艘的戰(zhàn)果是由獵殺編隊中護航航母的艦載機取得。
由此可見,美國在挫敗狼群作戰(zhàn)中最直接的前線功勞是無法和英國相提并論的,其主要貢獻也主要集中于空中打擊,并且美國擊沉U艇的戰(zhàn)果大部分都是在1943年盟軍工業(yè)實力大爆發(fā)并掌握大西洋戰(zhàn)場的主動權后、在強大??樟α康募映窒氯〉玫?,風險和損失遠不及北大西洋貿易航線的中大西洋軍事航線是美國獵殺U艇的最主要“狩獵場”。
當然不能因此否定美國在大西洋之戰(zhàn)中的貢獻,因為沒有美國強有力的工業(yè)和科技作為后盾以及在英國危急之時伸出援手,英國很有可能敗于德國狼群的噸位戰(zhàn)。并且作為美國的影片,《灰獵犬》從美國的視角來講述大西洋之戰(zhàn),不論是船隊的軍事屬性還是護航編隊的陣容也都符合美國對這一段歷史的記憶,可問題就在于它把美國的貢獻移花接木地套在了更艱苦更富戲劇性但實際上是由英國和加拿大主導的戰(zhàn)場上。從這個意義上講,盡管《灰獵犬》的拍攝要嚴謹得多,但它和《U-571》一樣落下了搶英國人戰(zhàn)功的嫌疑。
其實原著《忠實的牧羊人》并沒有刻意設定年份、海域、船隊的類型,作為一部從真實經歷抽象出來的虛構作品是合理的。而影片卻給了一個極不真實的1942年北大西洋HX船隊以及“黑窟”的具體設定,說明制片方并沒有認真地對歷史進行考證,成為了誤導觀眾的畫蛇添足之筆。
最后,讓我們來領略一下1942年在“黑窟”與U艇角逐的真正的灰獵犬們的風貌:
參考資料:
1. HAGUE, A., 2000. The allied convoy system, 1939-1945: its organization, defence and operation. London: Chatham Publishing.
2. ROHWER, J., 1977. The critical convoy battles of March 1943. Shepperton: Ian Allan.
3. ROHWER, J., AND HUMMELCHEN, G., 1972.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1945. Shepperton: Ian Allan.
4. HAGUE, A., 1998. Convoy Rescue Ships 1940-1945. Gravesend: World Ship Society.
看似緊湊動人心魄,實則老套文化意識輸出。
剪輯、音響都很棒,加之老戲骨壓軸,所以緊張氛圍營造得很好。雖然故事有些簡單,視點略顯單一,這個成本下能拍成這樣算不錯了。
五寸砲和四釐米砲擊中潛艇都屬於小概率事件,深水炸彈儲備告罄後標準應對程序就是呼叫駐紮格林蘭的驅逐艦隊來接班而不是讓油料都不足的驅逐艦和驅淺快艇唱空城計。最後,你讓德國潛艇依次浮出水面展示艇徽算什麼意思,這是披二戰(zhàn)皮的超級英雄片麼?
我仍是懷念20年前第一次看《拯救大兵瑞恩》時米勒上尉面對虎式坦克單槍對抗的片段
不愧是非專業(yè)人員寫的劇本,劇情極其平淡……
很難得,幾乎把所有篇幅都集中在海戰(zhàn)的呈現(xiàn)上,導演宏觀能力很強,把這么單薄的驅逐艦與潛艇的大戰(zhàn),拍出來了牧羊犬抵抗群狼的效果。細節(jié)方面干貨滿滿,從雷達聲吶到地圖定位、躲避魚雷、深水炸彈,最后軍艦潛艇對轟+反潛機聯(lián)合作戰(zhàn),一套操作配合北大西洋的狂風怪浪和漢克斯的表演,達成技術流+氣氛渲染+情緒調動三者合一,觀感很棒??上Р皇请娪霸?,巨幕效果八成會暈船
湯姆·漢克斯把士兵、上尉、列車長、船長、艦長、機長、宇航員、獄警、FBI、工程師、符號專家、報社編輯、律師、制片人、玩具、汽車……全都演了個遍,人生圓滿了。
空海聯(lián)手干掉海狼,船長如釋重負出艙仰望勝利盤旋的己方戰(zhàn)機……此時看下時長,才不過74分鐘!也就低成本B級片的篇幅,可講述的卻是驚心動魄護航海戰(zhàn)大陣仗!說明什么?影片本身存在結構問題:題材鎖定護航反潛驅逐艦封閉空間,可主旋律定位所限又不許此次戰(zhàn)事涉及封閉場所最善表現(xiàn)又最易撐開時長的內部矛盾,別指望會有草莓事件突發(fā)叛艦暗潮涌動。一片和諧之中,除船長以外的其他船員全都失去了角塑空間,影片幾乎變成漢克斯的獨角戲,從薩利機長到勝利船長。如此一來,這電影沒法不短,首次護航穿越大西洋就擊沉四艘德潛讓總部直呼不可思議的豐功偉業(yè)也只能感覺意猶未至匆匆收場……順便建議,語感節(jié)奏上似乎應該多加一字翻成——灰色獵犬號……漢克斯電影主流之中夾藏暗刃: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039483739
可以,主旋律電影是這么拍的,少一些國家角度立場,多一些人情冷暖關懷,導演和湯姆·漢克斯也很懂得制造淚點,只要把鏡頭多對準那些艦艇士兵們的臉,他們看向艦長時那慌張的、祈求希望的神情,就能讓很多人產生同理之心。
用懸疑片的方式來呈現(xiàn)一出艦與潛艇的海戰(zhàn)。3.5
緊張刺激,一氣呵成,雖然依舊是湯姆·漢克斯式的英雄主義電影,但在這場壯烈的爭斗中,又能瞥見一個艦長的智慧、責任、榮耀和信仰。只是可惜,為影院而生的片子,只能在電腦上和觀眾見面。
《U-571》的21世紀姐妹篇,《菲利普船長》二戰(zhàn)版,非常值得一看的戰(zhàn)爭娛樂片。故事的切口極小,場面也相當集中,事件為主、人物為輔展現(xiàn)50多小時內美國驅逐艦和德國潛艇的連場對決,90分鐘的電影幾乎是從頭緊張到尾,算得上是好萊塢戰(zhàn)爭片中比較少有的表現(xiàn)形式,過癮。
7分。作為戰(zhàn)爭大片,這個片長還挺少見的。不過,放在網絡上放倒是正好。基本全是干貨,從頭打到尾,期間幾場對戰(zhàn)戲拍得還是非常緊張刺激的?;蛘?,也是片長限制,整部片子有點太順了,基本就是一路下來的。
apple tv自帶中文字幕,為啥還要邊看邊翻?官翻不香么?一群人天天喊著支持正版,這時候又開始盜版資源走一波了?
《菲利普船長》后漢克斯再“出?!?,依舊穩(wěn)得不像話,他大概是唯一適合演遍所有Captain角色的演員。
故事情節(jié)未免太緊湊了一點,關注點全集中在,飯吃上了嗎?
從頭到尾都能感受到那種緊張和壓迫感,尤其是水手們一遍遍的復述命令,但是真的很干,沒有一絲一毫的人物刻畫,就算是艦長也非常單薄,而最重的性格展開卻放在圣經和祈禱上,感覺像傳教片。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打掉德軍n艘潛艇,真實的海戰(zhàn)應該不是這么打的吧?劇本原來是Tom Hanks自己寫的!一群小兵中發(fā)現(xiàn)好幾個熟臉,Lee Norris出現(xiàn)好幾次,Devin Druid露臉兩秒鐘,Will Pullen也串了一個角色!
要是《從海底出擊》10分,這幼稚的爛美國片最多4分。打仗就好好打仗,又是圣經,又是猶豫,又要在世界的拐角遇到相好的。。。。
五千萬成本,很可能是2020年最后的院線“大片”,知足吧兄弟們,頂我上去的都是在這最艱難的疫情期間和電影患難與共的戰(zhàn)友與兄弟!
還好只有9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