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子好像20年引進過一次,正好對應目前的口罩問題,今年8月23日晚上10:20央六又放了一遍,寫評論時剛關電視,簡單談談感想。 1.這個片子是災難片,主題是老生常談的環(huán)境保護問題。不過法蘭西導演手筆不大,喜歡搞一些小而美的東西,所以想看畫面特效的都歇歇吧,這不是美國大片。
2.看到十一點多點我都要尬死了,為了等結局強撐著困意看完。這里面不合邏輯的事情太多了,看片不能帶腦子。比方說為啥寵物犬吸毒氣掛了,瘋狗反而沒事,沒事就沒事吧,男主還被瘋狗追了半條街跳河了。。女主不用濕毛巾或者塑料袋套頭,跑下樓直接換電池,最后英勇就義,真是生的偉大死的憋屈。不合邏輯就不合邏輯吧,偏偏導演還想夾私貨,黑一波法國zf,男主跳房子回家時候還殺了一個搶劫的警察,這么拍要是沒鬼誰信呢,呵呵呵。
3.影片結局也夠雷人了,導演能想出來霧霾不影響患病女孩,只影響正常人的特性,真是牛逼克拉斯,影片結尾爹地住進隔離倉,女孩正常生活,想暗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還是普通人破壞環(huán)境最后都會淪為囚徒?導演給觀眾老爺出了道閱讀理解,直接給本片從倆星拉到三顆星,其實本篇要是剪一剪精華部分,保留開頭結尾,當一個諷刺短片也未嘗不可。
總之吧,這導演是不是參觀過德特里克堡實驗室,早知道兩年之后全球鬧口罩,才拍了這個玩意出來,咱不說電影本身藝術性有多高,最起碼這片拿到今天還是值得討論的。電影頻道下午重映《寂靜之地》,晚上重映《呼吸》都是能帶動話題度的電影,如今的大環(huán)境,也就六公主敢頭鐵這么玩啦,讓人佩服至極啊。
這片子真正想講的是什么我沒看出來,
但如果把它看作是一部家庭親子劇,那就很好理解了。
開畫我們就能看到三個孩子們都住在密閉倉內,與父母有一道透明的屏障。這就像現(xiàn)實中,父母和孩子看似親密無間,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世界,他們的一切只與自己的同齡人交流,就好比戀愛的 Sarah。
Sarah 的父母毫無疑問非常愛 Sarah ,甚至愿意為了她獻出自己的生命,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Anna 為了讓Sarah 能夠活下去在沒有面罩的情況下去更換電池,她對于自己的處境可以說是心知肚明——她不可能安全返回。當她換完電池后,在密閉倉前跟女兒的道別那依依不舍的眼神以及對生命的渴望交織在她的眼神中,有不舍,有眷戀,但就是沒有恐懼。如此愛女兒的媽媽,與女兒之間怎么會有隔膜呢?
答案就是,作為家長,我們并不真的清楚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就好像整部片子的主線——救孩子。但實際上Sarah 根本就不需要被救。
我們以為我們給了他們最好的,但對于孩子來說也許根本就沒必要,也不需要。這是個悲劇,更是現(xiàn)實。
所以,看了這部電影給我的真實感受就是我們都應該靜下心來想想,到底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別到最后你以為你付出了所有,卻反倒不被接受。你以為你在忍辱負重,但實際你只是沉浸在你自以為是的世界里。
影片的結尾,爸爸 Mathieu 反倒住進了密閉倉。
這一幕仿佛在講述當孩子們大了之后,有了自己的世界,他們離開了父母,自由了,可父母們,卻把自己禁錮在了一個狹小的密閉倉內,就好像那些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們。即便他們什么都不記得了,但他們肯定記得自己的孩子,然后和孩子們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
總之,這部電影與其叫《呼吸》,不如叫《輪回的悲哀》。
本文發(fā)表于《上海電視》2020年10月某期。如需轉載,請一定聯(lián)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鏈接!
------------
《呼吸》是兩年半前在法國上映的電影,在豆瓣還不到6分,最近引入中國放映,時局變換,觀眾心情亦變,虛構故事和人物心境也不再那么遙遠??春芏喽拱甓淘u質疑此片的視角局限,我意識到差評來源于人們對災難缺乏想象力。好萊塢模式化大片長期展現(xiàn)的是全方位上帝視角,我們習慣于看到災難從起因講到結尾、從普通一家講到將軍總統(tǒng)、從衣食住行講到醫(yī)療軍警,《呼吸》卻是局限于三口一家及鄰居老年夫妻五個人活動視角的電影,觀眾不習慣,但這種不見森林只見樹木的角度,正是災難中真實的人類你我他之處境。災難之下,停電停交通停通訊,人只能看見自己和房間。逃上屋頂?shù)乃耍﹣y群眾,好警惡警,活狗死鳥,都是主角們目之所及的其他樹木。導演的思路,大概是把五個各有特質的普通人放置在突降災難的環(huán)境里,看看會發(fā)生什么。導演連普通人憋氣時間都算得剛剛好,不是《戰(zhàn)狼2》水下打斗那樣超現(xiàn)實的憋氣時間。
羅曼·杜里斯,是法國影壇中青年男演員里的中堅力量,雖年過四十才憑《新女友》提名法國凱撒獎,但他的表演自然,毫不夸張,有說服力,可喜劇可悲劇,可深情憂郁可跑跳動感,像梁朝偉那樣容易讓人遐想他即片中之人。從十九歲入行,他與法國老中青幾乎所有優(yōu)秀女演員都合作過,本片也是與“邦女郎”歐嘉·柯瑞蘭寇合作。我見證他從飾演愣頭青或憂郁青年,到目前頻頻飾演慈父,從文藝片演到法國主流商業(yè)片,再到好萊塢飾演配角——非英語國家所有一流演員在美國的角色困境。羅曼的演技,是稍有文藝性的商業(yè)電影的保障。
我不擔心他演父親,他會時刻擔心患呼吸疾病而住在隔離艙內無法逃生的女兒,會在致命濃霧籠罩的巴黎執(zhí)行一個個保護家人的短期任務,讓臉部和身體呈現(xiàn)疑惑、緊張、焦慮、懼怕,這位文藝片??陀稳杏杏啵切┥戏宽?、落水、酷跑、飆摩托的戲,正值壯年的他亦能駕馭。這對十幾年夫妻的感情有遞進感,兩位演員對此都很明確,片頭他們有些隔閡,兩人在后面戲份里彼此身體相對時的狀態(tài)也說明如此,這是法國人即便在商業(yè)片里也不會放棄的、高于好萊塢的情感細節(jié)刻畫。老年夫妻在深知兒子已死之后欣然在家等待死亡,也是歐洲價值觀里動人的生命觀。
中年夫妻為女兒“白忙活”,正是災難時人最可能的處境,沒人知道事態(tài)會如何發(fā)展,這也是關于親子關系的隱喻。狗的幾次出場,都是物種不會滅絕、人類尚有轉機的鋪墊。此片有“災難元年”的意味,故事可繼續(xù)講,也可就此結束。
自然環(huán)境中的資源所能承受的人類有一個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對自然的傷害就是毀滅性的。
未來的某一天,人類中有一定幾率得一種怪病,他們不能呼吸自然中的空氣,醫(yī)學家找不到原因,最后只能給出一種解決方案:在呼吸倉中呼吸處理過的空氣。
又過了很多年,人類越來越多,城市中被一種在地上行走的霧襲擊,他到屋頂?shù)娜艘驗殪F上不來沒有事,沒逃上來的呼吸到霧以后都over了,怎么辦,也沒有一場大風把霧刮走,他們潛伏在地面猶如一只怪獸。
呼吸倉中的人因為電池耗盡,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睡了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周圍還是迷蒙蒙的,陰間難道是這個樣子,怎么還在呼吸倉里,看我穿越出去。
大街上橫豎倒著人類,動物,找不見一個活人。游蕩在街頭,前方有一個人類。
原來這個霧對患有呼吸癥的人沒有作用,正常的人類都不在了。
……
地底深處,地球元神在苦苦等待滅霸未果之下,釋放出了一種病毒,當病毒感染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又放出另一種毒霧,毒霧對感染病毒的物體無效,未感染病毒就是致命的傷害。
元神看著霧體籠罩下的世界,可以安心的繼續(xù)沉睡了。
向死看,人在自然災害下脆弱易逝,離開社會秩序很容易雪上加霜,陷入暴力混亂。影片幾個遠鏡頭提示巴黎淪為地獄,因毒氣隔離而顯得遙遠。
與警察的智斗顯示出導演的處理邏輯,讓人聯(lián)系到The Walking Dead里面為生存而爭奪的生死較量。法國人對科學的清醒態(tài)度和面對生死的冷靜睿智讓人極度舒適,唯一的刀片就是整部影片的靈魂人物——女主,死在救女返程的路上。
再度回歸生的話題。相較于這場震級不高,但危害性極大的自然災害(有討論說是惰性氣體,惰性氣體無色無味,很難進行化學反應,可見非也),當下的疫情恐怕更令人窒息。因為人與人無法隔絕,好在社會秩序利大于弊,只是讓人失望而已。
升華到浪漫與愛。是的,母親對孩子的愛可以凌駕于自己的生命!女主太完美了,從精神層面上可以說是一個理想的母親,教導她、肯定她、指引她,再殘缺的生命也可以綻放自己的意義;同老者接受自己的結局一樣,讓人在平和感動的情緒下感受到生命的濃重意義;同父母愿意為了孩子的懇求而冒險接納挑戰(zhàn)一樣,親情的世俗意義在這里可以放大;希望在兩個小朋友之間相互產生的愛意,可見我國的早戀絕對遏制不科學。
關鍵時刻,愛是挽救的力量。我以為導演會趕在女主中毒以前安排男主救下她,沒想到這么完整獨立的人格就消亡在手電筒的光芒背后。
愛也是力挽狂瀾的希望,給人生的強烈希望。不然你看男主勠殺警察時眼底的悲涼、從不愿撞上男孩時的面對意外的處置,人性的本質就是愛啊。
男主說給女主的話,你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性,沒有我,你們也會很堅強。他也反向印證了自己所說的堅強,那一聲悲呼和滿臉淚漬充血的眼睛給贊,演員羅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值得一追,女主也很有魅力,佳片3星以上鎖住。
父愛與母愛的不同,巴黎高知養(yǎng)育生存條件苛刻的子女下的堅韌和迸發(fā)的愛意,老者夫婦對住在隔街一樓已無生還希望的兒子的愛意,讓人感念親情彌足可貴,須要倍加珍惜。人格互相獨立且交融的愛情是歲月鉛華瀝盡后相濡以沫的真情,女主說她一生最大的幸運,是愛上爸爸和有了女孩。
女主死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這樣坐能在家教學、陪伴照顧女兒、修收音機,行能躲獵犬、自由導航拿航天服、狂奔在巴黎街頭,還能閉氣讓人望塵莫及的人,就這樣倒在了樓梯上的毒氣中。
我今天自然醒,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夢,有很多空氣污染災難片的相似鏡頭,不料起身一搜,竟然2年前就已經(jīng)有這樣的神思相合之作,可惜之余不禁贊嘆編劇對電影plot的鋪設,創(chuàng)意很好,一口氣看完很感動。給人力量和生存下去的希望,謹以此記記夢。
劇本主題大概是想說,源于一些老生常談的原因,上帝想洗牌地表的生物(類似諾亞方舟的故事),所以搞了一場生化危機,并在之前已經(jīng)準備好了一批天選之子及動物,打算重啟文明。線索很明顯:起霧前電視新聞說瑞典和一個啥歐洲國家地震了,很奇怪云云,說明不是一地一城,都有份;女兒說某某病友曾經(jīng)以第一個斯坦伯格癥患者身份為榮,女主跟老年夫婦介紹該病現(xiàn)在很常見,說明這十來年都在選秀,超女和快男都準備好了;天選之子們已經(jīng)開始性啟蒙,都想談戀愛了,下一步就自然到了交配繁殖的季節(jié),文明開始重啟,插一句,都是女孩主動,新文明應該還是以母系文明開始;天選之子們在陽光下的伊甸園快樂奔跑,暗示未來霧會散的,不散怎么有陽光,沒有陽光怎么種田;男主活女主死,暗示舊人類男性被留下來輔佐天選之子們生存,畢竟還小,扶上馬還得送一程,舊人類女性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留下來繼續(xù)繁殖嗎?顯然違背上帝的本意。
男主的女兒是個生活在隔離艙里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她的人際交流都是在線上和他的病友們視頻聊天,后面看得出來是個傻白甜的小圣母,生存技能為0。男主夫婦一直操心著治好女兒的病。
接著災難襲來,不知名的黃色煙霧從地底涌來,不由得讓人想起末日審判。男主夫婦逃上頂樓的老人家,走到陽臺,外面猶如仙境,但卻是致命的,仙氣般的霧中人們倒斃街頭。其實電影從談話中的只言片語知道這個世界環(huán)境污染問題已經(jīng)很久了,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在有基因缺陷,男主女兒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給女兒隔離倉續(xù)電池,媽媽喪命于煙霧中。其實影片中讓人感動的是親情和愛情,呂西安夫婦就像是泰坦尼克號里最終相擁而死的老夫婦一樣,就像曾經(jīng)參加二戰(zhàn)抵抗運動一樣,勇敢地相伴躺在床上走向死亡。父親強打精神,一次次在毒煙中奔走,為女兒找防護服。結果沒有想到女兒和她的小男朋友因禍得福,原本有呼吸道疾病的他們在毒煙中反而能生存下去,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上帝的選民。最后原本作為正常人的男主要進隔離艙生活,過起了原本女兒的生活,而女兒可以自由地在外行動,如果郊外的向日葵地還在的話,她就可以像男主一直想象的那樣自由的奔跑了。到這一刻應該是編導們的一種諷刺暗喻吧,如果人們還不重視環(huán)保的話,總有一天就像被關進動物園大猩猩一樣進隔離艙生活。
仍然是歐洲白左們的環(huán)保宣傳片,拍得很無聊,只能說歐洲人民安逸日子過得太久了,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怎么面對災難,還比不上美國那些戰(zhàn)斗力彪悍的紅脖子們,相比之下美國人的末日情節(jié)不算個壞事,最起碼也算居安思危吧,災難真的降臨,總有些人能有一定的戰(zhàn)斗力。老人呂西安就像已經(jīng)遠去的法國精神,早已逝去的戴高樂先生一樣,無論曾經(jīng)怎樣的勇敢強大,最終也只能走向末日,眼睜睜看自己的心愛的孩子走向死亡也無能為力。曾經(jīng)的邦女郎歐嘉柯瑞蘭蔻也老的不成樣了。巴黎圣母院2019年燒沒了,怎么還有啊?我最無語的就是母女倆最后的通話,明明電池都快沒了,居然還在那有心思談自己那點小情小愛。而且媽媽的結局設計實在讓人覺得糟心,她根本沒有必要給女兒換電池的,可是真放在現(xiàn)實中,男主夫婦又怎么敢去賭呢?
非常好感人,并且留有片尾給觀眾自己去反思。而不是盡是答案或一個結果完滿為句號。
劇情起伏看似平淡,但客觀地反映了人性的善惡與寧靜,沒有太作,沒有宣揚,但在愛宣揚的國度可能會認為不好看,給的評分低。
感覺就是一杯蘇打水,又或者一杯紅酒一樣,有些浪漫,有親情,有愛情,并不需要太多的話語、音樂、情境,這才是巴黎的浪漫境界,不再是濃狀上演,而是素顏相待,印正了那一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以及,當滄海都已成桑田,依然陪著我渡過長夜……;同時劇情起伏與其說是一首節(jié)奏時而平靜時而緊湊的音樂,倒不如說就像我們的呼吸。
法國為數(shù)不多的災難片,有關霧霾襲來后的應對,但是明顯的是法國人沒見過真正的霧霾,因此設定為霧霾只會存在于五層樓高度以下,所以上面依然是藍天,住在低樓層的人都因此喪命,可以理解,是環(huán)境限制了你們的想象力
主角一閉住呼吸,俺也閉住,發(fā)現(xiàn)完全撐不了那么久。
這是一場黑色幽默。兩夫妻為救呼吸不了氧氣的女兒不惜犧牲性命與毒氣搏斗,妻子還付出生命,結果原來女兒對毒氣免疫,男主最后與女兒對調被女兒關進了密封艙。而且,劇情各種硬傷,男主爬上樓頂,這么偌大的巴黎,所有樓頂居然空無一人,難道巴黎人都是SB?
法國人家的屋頂真美
沒見過這么沙比的父親,要面罩只要一個,兩個人見到狗瘋跑,tm大老遠去實驗室拿防護服,只拿一個。哦對了,還有殺人毫不猶豫,真的是毫不猶疑,nb
毒霧突至,全城盡滅。相伴赴死,相依求生。無因無果,平平淡淡。
全片都是奇怪的腦洞。這啥惰性氣體幾分鐘整個法國就完了????就男主一家懂的往上跑?防化服非要兩個人去拿?爆炸發(fā)生不檢查一下?兩人被一只不大的狗追的亡命天涯?警察殺同伴著急啥?母親憋氣換電池還要深情凝視浪費時間?走了十萬八千里想到車可以騎不用走路!這可厲害了電影都要結束了。還要想泰坦尼克致敬一波賊雞兒胡鬧。結尾來個神反轉服了,這腦洞和這漏洞,是法國人了
創(chuàng)意不錯,結局出乎意料。你的缺陷不一定是缺陷,反而可能扭轉為優(yōu)勢。
發(fā)生在自己的城市,看起來真的觸目驚心,全程真情實感的呼吸困難。如果有天巴黎變成了這個樣子,那真的是人間地獄了。看完片子趕快趴到窗戶旁邊,看到一切如常,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
50/100 在缺乏足夠且有效的戲劇沖突情況下硬撐了80多分鐘(末日題材中常用而且好用的人性之惡的展示幾乎為零),最后的反轉更是讓之前犧牲帶來的苦心營造的悲痛和傷感瞬間變成了哭笑不得和毫無疑義。科幻題材中的好概念距離好電影差得很遠。
挺一般的。。。不值得浪費時間看,有興趣的,去看看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視頻就可以了。
本片清新不造作地開創(chuàng)了“法式災難片(又名佛系災難片)”流派 即使歐洲淪陷 巴黎依然是美的是優(yōu)雅的 即使人群暴動 主角家里依然是夫妻恩愛母女情深鄰里和睦 還順便領悟了愛的真諦 這一切都如同抄襲的小學生作文般工整純真而無趣 唯一有趣的點 如果哪天災難真的降臨 法國可能確實撐不過三秒吧
表面是災難片,實際電影想告訴大家的是,很多時候,父母都在用錯誤的方式愛孩子,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父母感動了自己,卻不知一直在害孩子,使得孩子無法健康成長,無法認識真實的世界。
毒霧巴黎,屋頂迷宮,墜河躲惡犬,跳樓戰(zhàn)惡警;小成本近未來末世,沒想到還挺感人的
還可以吧,結尾比較荒誕。國內太難看到法語電影了,上映的話就去看看
有點像低成本的《天賜之女》,但是最后收尾好突兀,感覺是拍到一半忽然沒錢了……創(chuàng)意不錯,可惜國內不讓拍,不然我們這邊真是太應景了……
幾乎一定是有政治隱喻的,應該是影射五月風暴吧;被人看輕了。社會動蕩是阻擋不住的,年輕一代自有他們應對的方法。強烈推薦不屑一顧的人再看看。
挺搞笑的,忙活了大半天,老婆還丟了命,結果全是白忙活。其實細想有幾個bug,男主一家人其實都可以躲凈化艙里,等要換電池再憋口氣出去。女主也可以還換完電池后在凈化艙內換口氣或者等待丈夫救援。巴黎的屋頂上居然一個人都沒有,難道大家都不上去避難嗎......
軟科幻外殼下人文小品,基調平穩(wěn)。
跟沙馬蘭的《滅頂之災》一個問題:毫無“看點”,這片還不如那個。煙霧災難效果,隔著銀幕的觀眾無法感受到那種危機感,也不像《極限逃生》那樣融入極限運動形成新的看點,按理說可以專注極端環(huán)境下的人性,但本片也沒有這樣做,而是照著災難大片的模式硬撐了90分鐘,所以整體很乏味,反倒結尾還有點意思,反向《迷霧》,但整體還是不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