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命深處的隱痛
2011年俄羅斯電影《伊蓮娜》的開頭:一間寬敞的別墅內(nèi),晨光微照,女主人伊蓮娜緩緩起床,輕輕拉開窗簾,去廚房弄早點。固執(zhí)的老頭起來,飲著伊端來的咖啡。伊告訴他,要去看兒子,老頭生硬地說讓你兒子別老指望我能幫助他們……這是這兩個重合家庭的矛盾點,一開始就簡單明了。
影片結(jié)尾:伊的兒子和孫子都來到了別墅,兒子興奮不已的看著超大液晶電視,伊在廚房忙乎,十七歲的孫子不會再糾纏當兵還是上大學了,因為奶奶為他弄到了足夠的錢,孫子趴在陽臺上,靜靜看著遠方,而幾月大的小孫子在床上跺著腳舞蹈起來。
由俄羅斯導演安德列·薩金塞夫執(zhí)導的《伊蓮娜》,所講述的這個故事,有點憂傷,但不過度。再婚的話題,不管是中國還是在俄羅斯抑或在歐美,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話題。據(jù)說再婚的夫妻,幸福的不多,湊合過的也不少,再離的也非少數(shù)。獨自過久了,就想有個伴,一旦有了,卻因各種問題而常生糾葛,“老伴”總也相伴不到頭就中途夭折。針尖對麥芒,誰是誰非,也說不上。
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準則,帶著固有的價值觀、習慣、感情和行為方式,彌合之路是如此漫長又是如此易碎,或者說根本就是相互折磨。于是惡性循環(huán),錯了分、分了合、錯了再分,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能同床共枕的一對,多半是上輩子的冤家,生活除了冷戰(zhàn)除了不信任就是各自打著自己小九九,如意算盤,注定是末路,結(jié)果自然難以終老。
就如伊蓮娜這位老太,雖然與老頭相識不到十年,再婚也不過兩年的光景,但她任勞任怨,伺候的可謂無微不至,即或這樣,倔犟的老頭,縱有身家百萬,也不想留給伊蓮娜一根毫毛。在老頭一場大病后,他只想留給那個從沒照顧過他且整天嗑藥蹦迪的女兒。用醉生夢死來說這個女兒一點也不過分??衫项^心里只有這個糟糕透頂?shù)呐畠骸T蚝芎唵?,只因為是他的親生女兒。
老太被深深的刺傷了,激怒了。她很清楚,老頭不留給她錢,是怕她悉數(shù)給了依賴慣的兒子一家,但她的兒子又不是老頭的兒子,沒丁點關(guān)系。十年前,老太還在醫(yī)院當護士,因照顧生病的老頭而相識,后來他倆結(jié)為伴侶,但她永遠只是他的配角和附屬,他永遠主宰著老太的命運。
而這一夜,當老頭落下遺囑,老太斷然決定要做一件事,必須馬上做,不能過夜……第二天總會醒過來,但老頭不會,老頭去了該去的世界。在處理好老頭的后事之后,老太取出保險箱的錢,前往律師事務(wù)所,跟老頭的女兒一起分家產(chǎn)。律師告訴她們:“你們一人一半?!?/p>
可謂皆大歡喜,老太如愿了。她握緊挎包,里面的錢會給盼望已久的兒子,還有了老頭留下的別墅,最后,終于可以把兒子一家接過來一起住,她人生的黑暗前夜自此永遠翻轉(zhuǎn)了。
秋冬相交之際,總有無數(shù)的蟲子在結(jié)束生命前,去咬噬著我們,這是它們的最后一搏,而我們卻永遠看不見蟲子,只覺得生生的疼,起了個紅紅的包,不久就好了,這或是生命最后的呢喃,抑或是蟲子對人的善意提醒:請尊重我們。而生命最大的絕望,就是懷抱著希望卻不知希望在哪。一旦徹底絕望之后,總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老太伊蓮娜的勇氣就是如此的瞬時大爆發(fā),不是源于仇恨,而是植根于生命深處的愛,她沒有選擇。人沒有選擇,就只有鋌而走險,這是生命的悲痛之處,也是人生永遠過不完的坎?,F(xiàn)實的魔鬼,專給人設(shè)置一道道坎,哪一刻也不會讓人過得舒坦自在。或許只有認認真真的面對不堪這種絕境,正所謂絕處縫生。問題是,電影不可能從道德與法律層面去評判是非,它只是依據(jù)特殊情境下的事實去進行絲絲入扣的詮釋。
110分鐘的電影未免顯得有點沉悶緩慢,但不乏味,音樂也恰到好處。俄羅斯民族的特質(zhì)與現(xiàn)實的張力彰顯無遺,裂變中的俄羅斯,家庭處于現(xiàn)實的風暴中心,這與中國沒有什么不同。所以,引起共鳴的回想,正應(yīng)承著影片漸起的“鏘鏘”旋律。
我們每個人或都會經(jīng)歷那種沉靜而永不能爆發(fā)的撕心裂肺,卻還要循規(guī)蹈矩的過著每一天,這是何等的悲哀和隱痛??赡苤钡剿赖哪且凰?,也糊里糊涂又不明其里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哪怕你是千萬富翁,哪怕你一文不名,生命的終點總是何其的相似,人活在世上,這一點是公平的,總有一把泥土等著你,也總有一陣疾風揚起你瞬逝的塵埃。
2012、9、14
刊于《深圳特區(qū)報》2014年8月26日
選自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影評集《看不見的電影》
2 ) 《伊蓮娜》
安德烈·薩金塞夫 Andrei Zvyagintsev尋求自我突破之作,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迷局,不過比起《回歸》的橫空出世和《將愛放逐》最大限度彰顯掌控能力,影片顯得相對平庸了點,都算不上每年不少此類型影片的代表。
可能只是個過渡,因為將擅長的環(huán)境搬到了更具社會意義的城市,死亡只是個劇情轉(zhuǎn)折點而非具有作用性,導演在影像上選擇了更多適用于現(xiàn)實主義的鏡頭切換,而那些希望被看到充滿詩意、隱喻的只是成為了點綴。
3 ) 作者風格凌厲
這不是一部講什么“可憐天下父母心”的親情倫理劇。它巧妙地借用家庭倫理片的外殼,實質(zhì)卻隱含著貧富階層的對立,以及父輩與年青一代的觀念差異,描摹出俄羅斯當今社會的道德面目。
導演承接著自己前兩部作品的劇本創(chuàng)作脈絡(luò),仍然從家庭血緣關(guān)系入手,從平淡無奇的夫妻日常生活開始,逐漸引出兩個迥異的家庭背景,再引入糾纏不清的金錢問題。最終,這位母親選擇的解決辦法一點也不令人意外,感覺象是每天報紙上的社會新聞,充斥著肥皂劇的品味。
然而,在這個“庸俗”的故事里,卻不斷閃耀著導演的作者風格特色:固定長鏡頭、暗淡的冷色調(diào)、克制冷靜的對話、恰如其分且提示性十足的古典配樂,不經(jīng)意地滲進一點點懸疑氣氛。末段的青年群毆戲真是神來一筆,階級問題被再次凸現(xiàn);結(jié)尾一家團聚的場面明顯是呼應(yīng)開頭的一幕,但諷刺意味甚濃。
4 ) 《伊蓮娜》:冰點之下的悲觀
(芷寧寫于2012年4月6日)
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的影片《伊蓮娜(Elena)》以冷峻凄清的基調(diào)講述了一個圖財害命的現(xiàn)代故事,只是這個以他人性命和財富來填補自身空缺的非常事件被設(shè)置在再婚老年家庭內(nèi)部,格局顯得相對小了,意味卻更大,涵蓋也更豐富,其中社會階層間的隔閡、貧富分化的加劇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疏離甚至極端情緒,都浸在那冷峻而客觀的鏡頭畫面中。
影片拍得很生活化,雖說除卻中段敘事的力道十足和結(jié)尾的冷寂余味之外,整體顯得相對平淡,敘事節(jié)奏過于緩慢拖沓,伊始就花了大量的篇幅頗有耐心事無巨細地展現(xiàn)著老年半路夫婦伊蓮娜和弗拉基米爾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以及他們各自子女所存在的問題。如果觀眾沒有因敘事的沉悶而沉睡的話,便可欣賞到這種沉靜旁觀式表達所具有的特殊意義——邀觀眾安靜地思考。
在表現(xiàn)情緒上,導演顯得很克制,很冷靜,也很悲觀,而且他的悲觀是中立的,甚至不愿給觀眾留下任何可以宣泄觀影情緒的出口,在戲劇沖突達到高潮后旋即冷卻,沒有通常意義上的起承轉(zhuǎn)合,顯得不管不顧,很有個性。似乎對觀眾而言,你可以看,可以思考,但是別試圖找到好的結(jié)果。
該片具有突出的視聽形式,不論鳥鳴還是電視聲音都顯得特別吵鬧,這些嘈雜反襯著角色生活的乏味無趣。影片運用了諸多固定鏡頭來再現(xiàn)角色生活的環(huán)境,并引帶出心境,如片首的畫面長時間地聚焦于一束枯枝,似乎在暗示總有春天到不了的地方,而為數(shù)不多的移動鏡頭卻又給人寒冷凄清之感。影片常常選用在偌大的空間中人物或忙碌或靜默的場景來表明人物的孤獨和無助,也暗示著人物所持忍耐底線的迫近,一旦突破底線,將會有激烈的事情發(fā)生。
影片在再現(xiàn)俄羅斯社會現(xiàn)狀方面做得切中要害又言簡意賅,貧富兩極分化,富人自我而冷漠,窮人一籌莫展,富家子女揮霍墮落,貧家孩子啃老懶散,甚至有孫輩也得啃祖輩的現(xiàn)象。該片通過這些客觀存在揭露了社會貧富差距加大所造成的階層之間的隔絕與對立,這些隔閡和對立、冷漠和窘境,使得整個社會逐步喪失了僅有的溫情互助和原有的道德底線,悲劇的發(fā)生不可避免,而且在禍起的那一刻,讓一切說辭都跌入到冰點。
飾演伊蓮娜的娜齊達·馬奇納在表現(xiàn)一貫善良耐勞的伊蓮娜突發(fā)的孤注一擲、鋌而走險時,表演得頗有一氣呵成之感,堅定的行動、靜謐的等待、片刻的癱軟、茫然的失神、瞬間的混亂等等,都在短短幾分鐘內(nèi)被拿捏得當,而抱著一提包現(xiàn)金坐在出租車上的伊蓮娜的表情,在轉(zhuǎn)瞬即逝間便凸顯了難言心境。影片在表現(xiàn)兒子一家拿到巨款后的欣喜有加時,設(shè)置了貧民區(qū)突然停電的事件,此時的伊蓮娜在黑暗中緊緊攥著兒子的手腕,如果說,母性有時候是失去理性的,但良知的殘存是不可避免的。
改變生活水準就能改變命運、獲得幸福?片尾伊蓮娜的兒子一家搬到了弗拉基米爾的大宅里生活,可他們的行為舉止還是固有的,就像長孫在獲知自己能花巨款去上大學后,依舊去打了一場群架一樣。有時候金錢也無法在短期內(nèi)消除差異,特別是那些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事方法。金錢可以給你想要的生活,也會附帶出你不想要的東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4464300_d.html 5 ) 絕望主婦日記
X月A日
烏鴉凄涼的叫聲吵醒了我,我從單人床上起來,簡單梳洗后叫醒雙人床上的丈夫,這樣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了好幾年,我曾經(jīng)是這個男人的護士,后來變成了他的妻子,搬進了這間寬敞的屋子。窗簾是棕色的,地板是灰色的,總之家具的顏色和這個男人的眼神一樣冰涼。
早飯的時候我們照例寒暄,我說要去兒子那里看看,這免不了又被他一番責問,兒女的話題似乎一直是我們的死穴,不過除了這些,我們還能聊些什么呢?
我的確是把退休金都給了兒子,他只不過是暫時沒有工作,我現(xiàn)在條件好了買些東西去看看他有什么不對?他是我的兒子啊,是我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了。
X月B日
昨天我遇到了點麻煩,這麻煩對于我有錢的丈夫來說根本不算什么,于是我把“麻煩”寫在了便條上,期待第二天的答復。
結(jié)果我其實料到了,沒想到的是他竟然讓我的孫子去參軍!難道給我們一些錢讓孫子去讀大學就這么困難嗎?丈夫又在不停地訓斥我的兒子,我也拿他的女兒來回擊他,可畢竟有求于他,最后我只能沉默。
丈夫最后還是答應(yīng)考慮一下,我終于看到了一絲希望,連幫他倒咖啡都變得積極了很多,離開餐桌時他說“跟我來”,我當然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不過在這個時候提到作愛倒讓我有些哭笑不得。
X月C日
丈夫在游泳的時候腹膜炎發(fā),我又干起了“護士”的老本行,躺在病床上的丈夫不再那么咄咄逼人,他回憶著說“十年前我們就是這么認識的?!笔前。呀?jīng)過去十年了。
期間我還和他的混賬女兒見了一面,這討厭的女孩好像離不開煙似的,我讓她去看看她爸爸,多干點正事別再花家長的錢,可看她的樣子似乎沒把我的話當回事,真是混賬東西!
我還去教堂祈求丈夫的平安,他現(xiàn)在還不能死去,至少是現(xiàn)在,還不能。
X月D日
丈夫終于出院了,我也該再和他說說孫子上大學的事情,沒想到他竟然告訴我“我死后所有的遺產(chǎn)都會給女兒,你每個月會得到一筆豐厚的養(yǎng)老金”。
這對于我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不知道他和他的女兒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可他這樣吝嗇的人會給我多少錢?這怎么夠給我的兒孫?我的孫子怎么上大學?
我終于忍不住問“你把你的錢全給了那個腦殘的女兒?”丈夫果然照例反駁我“我沒有義務(wù)養(yǎng)你那沒用的兒子!”
他怎么可以這么說我?我作為妻子十年如一日地照料你,替你洗衣做飯,替你整理家務(wù),早上叫你起床,晚上關(guān)掉你看了一半的球賽幫你蓋好棉被,這十年里要不是我,你能有今天?這十年里,你的女兒又在哪里?她除了浪費你的錢,還會干什么?
我氣急了,爭論再多也沒有意義,我不能讓我的兒子繼續(xù)這樣生活,我不能讓我的孫子去參軍。
我得做點什么了。
X月E日
中午我給丈夫準備了他愛吃的稀飯,一些蔬菜和豬肝,胡蘿卜汁還有需要的藥物,他像是什么沒有發(fā)生過那樣吃著我準備的飯菜,然后服藥。
之后很久我都不敢再進他的臥室,他應(yīng)該死了吧,我查過書籍,他吃下的藥足以讓突發(fā)心臟病要了他的命,可誰又知道這些藥物是我搭配好的呢?這年頭誰不亂吃藥啊。
我久久地凝視掛在墻上的那些照片,照片上有年輕時候的我,有我和丈夫的合照,還有我的兒子——他那個時候可真帥。我看著他們,其實我還是愛丈夫的,但這份“愛”和我的兒孫比起來,也就不算什么了。
看到他的尸體我還是有些害怕,可我沒有太多時間,我燒掉他遺囑的草稿,把禁服的藥物放在他的床頭,沒有人知道我們的爭執(zhí),沒有人知道他的遺囑內(nèi)容,我能得到我應(yīng)得的東西。
X月F日
葬禮上我哭腫了眼睛,很快我和丈夫的女兒來到律師面前商議財產(chǎn)分割,因為沒有書面遺囑我分得了丈夫一半財產(chǎn),至于保險箱里的大筆現(xiàn)金——我也不知道它們?nèi)ツ膬毫恕?br> 晚上我照例去兒子家,兒媳婦告訴我她又有了小寶寶,太好了。正當我們準備慶祝一下時,這棟破樓房竟然停電了,是時候該搬出去了。
X月G日
兒子興沖沖地計劃著該如何規(guī)劃丈夫留下來的房子,小孫子興奮地在丈夫睡過的床上玩耍著,大孫子臉上有些傷痕,得讓他注意點了,大學生可要有個大學生的樣子。
我們一家五口,不,是六口了,坐在寬敞的大廳吃著晚餐,這一刻是多么美好,美好的讓我忘了丈夫的死,讓我忘了這房子有一半不是我的,也讓我忘了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不管過去發(fā)生了什么,這一刻的我,終于是幸福的。
6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心的殘疾和社會的缺陷
這部影片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謀殺親夫的故事,它要深廣的多,它幾乎在表現(xiàn)整個俄羅斯,俄羅斯的現(xiàn)狀,俄羅斯社會現(xiàn)實以及俄羅斯人,而其中又貫穿著人類共同的本能和本性。
看完電影的感覺很爽,以至于有點浮想聯(lián)翩,我甚至在想導演會不會是個禁欲主義者?
電影中比較明顯的一組矛盾是 貧富兩極之間的對抗,想象力若是更好一點甚至可以認為是無產(chǎn)者和資產(chǎn)者的對抗,似乎又涉及到那段歷史了。
富方代表:弗拉基米爾以及其女兒
貧方代表:伊蓮娜及其子孫謝爾蓋,薩沙
影片中的富者追求財富,然而漠視情感,弗拉基米爾的事業(yè)是經(jīng)過一生的打拚換來的,強者生存的意識也自然而然的根深蒂固,所以弗拉基米爾會好不留情的斥責伊蓮娜的兒子謝爾蓋的無能和懶惰。然而伊蓮娜呢?當弗拉基米爾指責伊蓮娜的兒子謝爾蓋時,她無奈,憤懣,苦澀的表情蘊含了太多,這里便出現(xiàn)了雙方的不理解或者抽象點說是出現(xiàn)了貧富兩極之間的隔閡和距離。而隔閡根源于什么?
我們首先要問
弗拉基米爾是真正意義上的憎惡懶惰的寄生蟲嗎?真的是以 勞動最光榮 這條準則來評判一切行為嗎? 當然不是!同樣是所謂的寄生蟲,弗拉基米爾對自己的女兒卡佳卻溺愛有加,十分寬容。所以講的通俗點就是
自己的孩子怎樣都行,都OK,要是別人的孩子咋地了,那就是寄生蟲,就是可惡的享樂主義者。同樣,伊蓮娜對自己的兒孫的維護以至于最后殺了弗拉基米爾也是來源于這種本能的愛。與弗拉基米爾對謝爾蓋的厭惡一樣,電影中伊蓮娜對卡佳又有什么言辭呢?伊蓮娜說她腦殘是個娼婦。
于是分裂誕生了。而根源竟然來自于本能的“愛”——雙方都在為自己的后代辯護,同時又都在憎惡對方的后代。而憎惡來源于人與人之間的不理解。
于是為后代而戰(zhàn)的爭奪也上演了。弗拉基米爾打算將所有財產(chǎn)留給女兒卡佳,而伊蓮娜為了自己的兒孫殺了丈夫。
這里還要注意的一點是:伊蓮娜的作案動機僅僅只是為了爭奪那一份遺產(chǎn)好解救薩沙的燃眉之急嗎?我覺得好像還不止。當弗拉基米爾告訴遺產(chǎn)全部歸卡佳時,一般人都會覺得憤怒,應(yīng)該還會有一種被羞辱的感覺吧?我盡職盡忠的照顧你,你竟然最后一點遺產(chǎn)都不留?!
這里是對富人階級,對社會的一次巧妙的指責:我們也貢獻了自己的勞動,然而給予我們這些無產(chǎn)者卻只有那么少!一方面可以認為是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公造成的,另一方面還因為人性的自私。
第二個問題 教育問題
教育問題首先一個是教育的不公平:就像電影中謝爾蓋說的 有錢就能上大學。
其次是關(guān)于家庭教育。中國有句老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
這句古話其實挺令人悲戚的,一個人從他生下來就會帶上祖父輩的烙印,認識它改變它掙脫它并不容易。卡佳繼承了弗拉基米爾的冷漠,繼承了她母親的享樂,而薩沙則繼承了他父親謝爾蓋的懶惰,不務(wù)正業(yè)。
還記得卡佳在看望父親時說出的那一番話,“臭罌生臭草,有其父必有其女”“爸,繁衍后代才是不負責任啊,你知道嗎,如果父母是失敗者和病殘者的話,他們的后代也會成那樣”“生了下一代有會如何呢?根本不存在與眾不同的人生。”
人們習慣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覺得自己的孩子會更好,會于眾不同,然而他們自己究竟又能給自己的孩子帶去什么?
在影片快結(jié)束時,伊蓮娜被告知她又添了個孫兒了,一家人都很高興,而我當時卻心頭一緊,咋地?又懷上了?
你拿什么給予你的下一代?
給予他無休無止的爭奪?無處不在的冷漠和歧視?給予他不公正的社會現(xiàn)實,不公正的教育體系以及平乏的精神影響? 夠了!
伊蓮娜以為新生命的誕生是一件完完全全的喜事,她如此單純就像單純地以為為后代爭得遺產(chǎn)就可以讓他們從此無后顧之憂一樣。電影否定了這種一廂情愿的癡心妄想:緊接著伊蓮娜爭得財產(chǎn)之后,其孫子薩沙就同他的小伙伴們一起和人干了場群架。
不安定因素一直存在著,如果社會不作些改良,家庭不真正地看清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只是一味地去愛,這種愛其實是盲目的,它會釀成兇殺案甚至更多悲?。∪绻诵赃€是如此自私,還是一貫地有你我之別,公正真的很難實現(xiàn)。
影片結(jié)尾,盡管房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還沒有定論,然而伊蓮娜的一家人顯然已經(jīng)將這個房子看作是他們自己的了,無產(chǎn)階級已經(jīng)捷足先登鳥。然而你會覺得不合理么?沒有,這是不公正所引發(fā)的爭奪導致的某種必然的結(jié)果,當然這種爭奪還會繼續(xù)上演。
因為不公正的存在,一旦不公正達到某種程度就需要通過一次較量來予以平衡。人人都在求得屬于自己的公平,然而求得的公平又是否是真正的公平呢?比如電影中律師宣布卡佳和伊蓮娜將各自分得一半遺產(chǎn),然而伊蓮娜得到的一定比卡佳多,至少她拿了保險柜中的錢,至少是她奪去了她父親的生命。所以表面上借用律師之手重新進行了一次公平的社會分配。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公正又萌芽了。法律不能維持絕對的平等和公正,因為人心。
房產(chǎn)權(quán)最后會怎么處理,電影沒有說,就像有人會問世界會變得美好嗎?不公平會消失嗎?人類最后能從自私中跳出來嗎?人類能夠?qū)e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嗎?這些都沒有答案。
你我之別,等級的區(qū)分,盲目的愛,貧富分化,貧乏的國民精神,真痛苦,然而繁衍仍在繼續(xù),生生不息的愿望從未停止,也因此相似的痛苦還在傳承,這算不算原罪,或許禁欲主義就是對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一種嘗試吧? 根除繁衍似乎還不大可能,但或許可以。。。。。。
想起孔子的那兩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己不知人也。
7,就批判現(xiàn)實層面來看,伊蓮娜才是薩金塞夫的電影里最有力的,冷靜到冷酷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一開始并不是一個格局很大的故事,但是張力十足,目光銳利,風格品味格調(diào)極高,最后停電時的一段瞬間提升了整部影片的深度,大師和一般導演的區(qū)別往往就體現(xiàn)在這種看似普通的瞬間??赐曛挥X器宇不凡,胸懷大氣,主席的片真有氣質(zhì)
社會現(xiàn)狀所造成的糾結(jié)事件,你很難說誰做錯了,但悲劇還是發(fā)生了。
受塔可夫斯基式節(jié)奏控制和時間流動的影響,,薩金塞夫的電影呈現(xiàn)如夢的步伐,仿佛醇厚醉人的河流流淌。伊蓮娜的凝視,從開場就將觀眾攬入懷中旁觀全局。若按日常生活的角度觀看,在理解上將會是個錯誤,因為他的電影更寬廣,像拼圖游戲的神秘與妙處不會自己顯露.
唯一的希望眼看這就要破滅,伊蓮娜的腦海里醞釀出了一個計劃
大家總是期想有什么能戰(zhàn)勝這種卑劣底層之惡,因果報應(yīng)甚至于是老天審判之類的,最后卻發(fā)現(xiàn)毫無辦法。還有年紀大了,千萬不要隨便來一發(fā)……
1.無所適從的不安,我恐懼著平靜的生活里每個畫面的下一個鏡頭;2.親情毀滅了愛情,親情也溺死了家人;3.觀影情緒的強烈轉(zhuǎn)折,被導演和劇情玩弄著自身的情感。
烏鴉反哺新解。這片比起先前導演的回歸、將愛放逐明顯欠缺了柳岸花明峰回路轉(zhuǎn)的收尾,這樣的處理確實更高級。
很深刻的片子
冷漠人生,冷寂黃昏。
行云流水般的鏡頭
鏡頭帶勁但表演稍顯刻意,劇本尤其欠火候:這么明顯的刑事案件居然就無風無雨地過去了,俄羅斯警方也太SB了吧?
表面展現(xiàn)社會階層分化嚴重,人心冷漠,實質(zhì)主題其實是輪回與宿命,這是導演技高一籌超越俗套表意的地方。寬銀幕之下利用各種景框再造空間的技巧非常精彩。
平淡卻冷峻到扣問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Cooking with Stella-2009". 不知道這樣以別人的生命和財產(chǎn)來填補自己的空白的故事有什么好一再書寫的...
我見過的所有家庭都是如此冷漠。 我遇到的所有人情都如此乏味。
珠玉在前,超越自身難,薩金塞夫這部作品算在水準之內(nèi),沒有太多詩意長鏡頭,整體謹小慎微的感覺,但很流暢,著重捕捉人物細節(jié)表現(xiàn)心理,故事相對淡了點,態(tài)度很中立,兩家人形象對比鮮明,優(yōu)劣自判。電影場景色彩都很喜歡,立體協(xié)調(diào),首尾兩段空鏡對應(yīng)著,像抽離出的平常,卻也是平靜中的激昂表達欲。
壓抑
美~
換做是我,也會跟她同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