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沒有比人更可怕的生物
手機敲打這些文字的時候,手機里的“愛奇藝”退出的片子突然冒出語言,沒動過的手機里自動打開了百度搜索,如果是黑夜,我定會后背發(fā)涼。
言歸正傳。
中國人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條好漢”。所以會有很多流傳說那些死不瞑目、夙愿未滿的人,在死后頻頻向生前的仇人進行報復,導致現在心有愧疚的人,每每不順或發(fā)意外,便是死人造訪,寒顫連連。
我是個不純正的無神論者,或者說是半個,邏輯學講科學定理不為真,因為只要后人提出了一個反例,之前的定理就必須修改,所以對于有沒有鬼這件事,我相信那些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我也相信科學普遍規(guī)律。
關于《剛格爾的復仇1、2》,暫且不談論片子好壞,伊可這個悲慘的孩子確實是已鬼靈的身份出現的,突然出現或消失,帶著仇恨的目光,惡狠狠地對抗那些討厭的人類。
作為一部恐怖片,他的出現伴隨著怨念、恐怖音效而愈發(fā)清晰,以不可抗力的力量有條不紊地實施報復行動。但,他會給每個人托夢,以真實的情景再現預告某人的死亡。看到這里的時候,突然想到《死神來了》,那些故意泄露給人類的鬼靈的信息,實際上想滲透給觀眾的是無能為力的孤獨感,即使團結一致,還是不能打破命運的符咒。
可是對于命運的無助感,世界上除了那些為藝術獻身(真的因為藝術而死,比如太宰治等等)的大師外,恐怕沒有人會敏感得能感覺到那種凄涼,加上電影的最終目標是賺取票房,對于恐怖電影,其實能帶給人的也就是當時的一種恐懼情緒罷了。
談到復仇電影,就不得不提到韓國導演樸贊郁,最先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親切的金子》,美麗的金子不愧是標致的“蛇蝎美人”,在那看似陽光的性格、看似溫柔嫻靜的臉龐背后,卻始終將復仇的心放在心底,一直到實施計劃。還記得片尾眾多孩子的家長對手無寸鐵的老師進行報復,手拿兇器的他們,內心摻雜著巨大的惶恐,手在顫抖,每個人都坐在椅子上等待上一個實施報復的人的歸來,帶著不安和焦躁。每個人看到這里,都會發(fā)自內心地感到一種恐懼,是直面他人死亡的最真實的恐懼,是對生命最基本的敬畏,我們喜歡把它成為人性?!坝H者痛,仇者快”,那個該死的老師,終于以一種最殘忍的方式還得了七名孩子的安息,平穩(wěn)了每個家長的憤怒,但是金子金子般堅定的心,卻可以一直延續(xù)下去。
《我要復仇》是另一個更血腥的故事,但血腥并不是重點,而是通過它,我們感受到了鮮血帶給我們的震撼、河水刺骨的冰冷,以及同情、憐憫和快感。
東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中互相滲透,東方有神鬼,西方有邪靈,但拋開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僅對這幾部影片的個人看法來看,人對于復仇的執(zhí)念要甚于惡魔邪靈,也更讓人感到窒息。
因為你能直視他的計劃,看得到死亡逼近的步伐。
2 ) 一點兒都不恐怖!!
糟糕的鏡頭切換,尷尬的演技以及毫無邏輯劇情,要不是一個妹子問我這部片講了什么,我真的不會浪費1個半小時看這樣的電影……
還有,為什么惡魔小男孩出場時自帶的音效總讓我想到迪迦奧特曼??這音效每次出現都讓我笑出豬聲。
導演,你對于恐怖片嚇人方式的理解,只有jump scare么???
惡魔小男孩應該去演喜劇片啊!長的一點也不嚇人??!差評
你所謂的正義,理想,和自以為是的救贖,都是笑話。
Sebastian Strobel
結局又是那種所謂預示著還有故事。。。
555.。。
怨念太深。
2012-12-16 第一部有懸疑,第二部等看人物如何死亡。仍然是各種cliche恐怖橋段,再次反轉。依然乏善可陳。
第二部比第一部要爛,淪為最普通的見鬼片了。片頭女主就這樣死了,也太隨便了。而且也沒交代清楚,為什么男主會在那個地方,然后又一個人跑回去。莫名其妙。
差點看睡著。。。
那個嬰兒莫非是男一與女一的結晶?
接上一部劇情,本以為結束了,可惜才是開始。女主開頭就領了盒飯也是醉了,好可惜。然后男主這次回家準備做個了斷。這部劇情沒有上部精彩,反轉到是精彩,最終男主用犧牲以我的方式結束了這場夢魘。
劇情代入感不強,氣氛可以。
I love ERIC??!但是劇情撐死3星
確實不如上部………………
劇情漏電太多
狗尾續(xù)貂第二集,拍成高科技驅魔爛片了
在標記人數這么少的電影下標記看過仿佛一個人置身世外(戲精附體)。
看了一,順便看了二,從頭到尾都沒驚到
第一次完整的看完兩部鬼片。
所以最后是寄住在男主身體里了嗎…
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