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男人四十沒什么感覺,也完全不報期待的看這部暗色天堂,從豆瓣簡評基本知道故事大概了,可是看完依舊被震撼了,就像一部明明已經(jīng)被劇透還讓你看過癮的片子,究竟為什么會想打低分??
當(dāng)然五星了。就算是哪里可能差了那么一些些,可是太震撼了以至于沒法理智客觀地評價好壞。
看這部片基本上經(jīng)歷了如下幾個過程:
1,好俗套的片頭,好俗套的情節(jié),好老的林嘉欣,好老的張學(xué)友
2,這女人有病吧
3,好想抽這女人
4,突然好像有點理解這女人了,可能當(dāng)時的她真的不懂成人世界構(gòu)成勾引的界限吧
5,還是覺得這女人有病
6,最討厭你跟她講道理她跟你哭
7,啊,終于懂了,跟男主一樣被狠狠甩了一嘴巴。
以此可見,這片子的理解視角其實是男主角為主,男主角從頭到尾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他一直嚴(yán)格遵守著作為牧師和基督徒該做的事情,從根本上遠(yuǎn)離任何誘惑,為了自己的事業(yè)遠(yuǎn)離誘惑。而最后卻敗在了一個明顯是勾引自己的女人手上。他甚至在最后都選擇犧牲自己成全這個女人,而幾年后這女人卻依然以控告者的身份控訴他的罪行,還責(zé)怪他不懂反悔。
而我在看片的時候顯然是忘記了一點:作為一個一周后就要離開香港去英國當(dāng)他的潘基文的男人,離開前單獨和仰慕自己的女生吃飯喝酒還開車去山頂,他本身并沒有和對方深入交往的打算,只是默認(rèn)了對方可能接受一夜情(不應(yīng)該有這種默認(rèn),他倆都是虔誠基督徒),這整件事情本身就錯了,他還是吃了第一口紅蘋果,最后連著苦的核一起吃完。
為什么我會忘了注意這點我想一定是當(dāng)時腦子里覺得這女人瘋了影響了判斷。一開始我一直以為這女人真的是不自知的情況下觸犯了成人社會的守則,因為腦子有病而歇斯底里,直到看到最后被現(xiàn)實無情打了一臉尷尬。
當(dāng)你覺得對方腦子有病的時候,其實是缺乏溝通和理解。
最后男主終于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了,得到了救贖和重生。而女主卻沉浸進(jìn)對自己的懷疑之中了,這點不太明白。似乎應(yīng)該從女主視角重新看一遍這片子,或許就明白為什么最后我都被她說明白了,而她卻開始自我懷疑。
改天再看一遍補充女主視角。
-----------------------------------女主視角------------------------------------
今天再次進(jìn)來的時候看到首頁好多評論罵那女的神經(jīng)病,我一開始也是這么覺得的,但是看到結(jié)尾就覺得理解她了。
然后再以女主視角看這部片,好多之前沒有注意到細(xì)節(jié)都串聯(lián)起來了,原來全劇都沒有什么廢話和冗余鏡頭,比如開頭兩次提到的mr.KO在后來的官司里起到了作用,而如是仔細(xì)看其實第一遍就可以看出來女主和Mr.KO的關(guān)系,因為之前的兩次提到Mr.KO女主都是不愿意接話立馬轉(zhuǎn)移話題,而且Mr.KO在女主辭職后立馬也辭職了,可見是真愛。
這個女人特別喜歡接近那些站在高層的人,仰慕他們,我相信一個巴掌拍不響,Mr.KO之所以會那么愛上女主,一定是女主又在有或無意識地做出一些勾引的舉動,她自己會說是無意識,可我不相信一個有前科了解自己魅力的女人會在散發(fā)魅力時不自知,她又不是嬰孩了。
而當(dāng)她接近男主后,卻是愛上了男主,她問男主愛不愛他,這很奇怪,因為她之前勾引老師和Mr.KO時,她否認(rèn)自己愛過這些人,只是這些人愛她,而事實上她在對男主做同樣的勾引時,問出這樣的話,說明其實她的每一段感情都可能是愛上的,只是結(jié)束后就立刻否定。這個電影里也提到了,當(dāng)男主問她有沒有愛過,她堅定地否定了,這個回答雷同法庭上面否定愛過Mr.KO。
在法庭上我最痛恨這女人就是在被說出這些舊事后就大聲哭,以此來博得他人的同情,她真的是一個外表純良無害但實則非常善于手段的狠角色。這個從她立馬執(zhí)行報復(fù)且會為此而撒謊可以看出。
而且當(dāng)她約吃飯的時候,一開始男主是拒絕的,她走上前一步,說了句:我真的很想私下感謝你。
首先不懂感謝什么,而這句話暗示意味那么明顯,明明知道男的馬上要離開去英國了,也不可能會娶她,還要這么勾引,這樣的喜歡,不應(yīng)該就是滿足于一夜情的程度么,這樣那男的赴約時直接帶她喝酒去山頂也沒什么奇怪的。一個約會男的拒絕五次后終于赴約,難道女的沒有做好最起碼的打算么。
哎重新看一遍后似乎明白了一件事,其實作為一個善用手段善于撒謊熱愛用上帝來偽裝自己欲望的女人,她說是因為男的侮辱了她而對他報復(fù)。而我現(xiàn)在完全相信其實她就是想找一個有錢人,想嫁給男主,想跟著一起去英國,只是欲望被看穿了,又被拒絕和羞辱,惱羞成怒,就想毀掉這個人。
還有就是明明要上班,因為這樣的事情就不去上班而哭給同事聽,而后面證實是為了讓同事陪著去報警,真的心機很重啊這女人。
她最后把一切都說出來之后,自己的意圖一目了然,自己對神說過的謊話,都為世人所知,她不再自信上帝還在她身邊,她急欲末日審判向上帝求證自己做得是對的,是神的旨意。
為什么要為自己的報復(fù),找借口呢。
真是可怕可悲又可憐的人。
我不是一個基督徒
但我也曾經(jīng)有過所謂的信仰缺失;十幾年前的時候,我第一次遇到我的女朋友,想要自殺的時候;其實我感覺到恐懼....
失去她的恐懼,以及對死的恐懼
那時候我我記得我寫給她過許多信,來勸慰她
后來,我找到了圣經(jīng),因為佛教當(dāng)中,以我那時的年齡理解,佛教其實并無所謂生死,雖說世俗的佛教,有所謂地獄這一說,但真正的佛教講的是空、是無,是唯物,在那里可以找到對生死的慰藉,卻不實用,起碼在當(dāng)時的我看來是如此
于是就讀了很多的舊約、新約
也有過宗教體驗,看著耶穌受難記時,嚎啕大哭,心里在想,多痛啊
耶穌想必是生了大悲心,才將自己的肉體奉獻(xiàn)了出去,代世人承受了所有的惡,接了這所有的果
那時候仿佛是被耶穌基督感懷了一般
高中、大學(xué)有一段時間,其實對耶穌基督是非常有興趣的,對信仰與宗教,與人多有辯論;
大學(xué)期間唯一一個所謂的女友,2個月不到,最后去了上海,卻信了基督;
但,我,卻因為職業(yè)的原因,天然偏向純理性,還是沒有信教
那段時間,兩人同居,一直在討論很多形而上的東西
回想起來,也是一段很奇怪的經(jīng)歷;
這片子很吸引人
吸引人之處恰恰就在于,兩位主角都認(rèn)為他們沒有做錯過什么事情,都認(rèn)為是對方在對自己作惡;開頭的再相識,能看得出來,兩個人都未曾放下心結(jié)
牧師那段話,令人心有戚戚
【我的人生仿佛卡在了那里】
是的,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有可能卡在了那里....
深有體會,我也是【卡在了那里】的一位
我在想,當(dāng)時我的那種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
就像女主最后所期待的【末日審判】一樣,其實,她內(nèi)心也有懷疑
告他,是對還是錯?
人生的至善是不受誘惑,所以,將愛欲曲解為罪惡,這確實是基督的核心之一;
我又何曾不受到這個事情的困惑?
對女友的肉體感興趣,吻她,卻又身懷罪惡感,這片子忽然讓我想起了那一段的經(jīng)歷;我曾經(jīng)困惑得寫信給她,她說,如果你對我的肉體不感興趣,那才是問題,如果你只是對我的肉體感興趣,那是對的,我很開心,這不就是男女朋友存在的意義?有問題的是你對我之外的女孩子的肉體感興趣;
那時,我16歲
其實牧師,也是身處于女人堆里成功男士,他在用教義時時刻刻得提醒自己;
耶穌基督的心里,早已將妓女不再視為不潔
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困惑,也是來自于自己內(nèi)心的不堅定,他害怕自己、不敢相信自己;
而女主,則因為多次愛戀上司的行為,對自己也是心生懷疑。
他們兩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是堅信自己是善良的;
愛情,有時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因為一個誤會就會彼此質(zhì)疑信仰的根基;
那時候,我也有質(zhì)疑過自己,質(zhì)疑自己小小的年紀(jì),有了這樣的一個愛人,我到底是否能和她走到最后?以至于,時隔10年之后,我與父親大吵,還在因為他早年對我的生活橫加干預(yù)而感到憤恨;
其實,那些事情,真得是因為我父母么?
也是,也不是...
我早已分不清因果和東西,如果說,我自己有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了與她分開,內(nèi)心深處的原因到底是因為對自己的沒信心,亦或者是其它原因?
我,之所為為我的原因又到底在哪里?
這個問題,曾經(jīng)困擾了十多年
其實,偶爾徜徉在街頭時,也難免會想起這個問題;
我曾經(jīng)與一個人結(jié)成了生命中至親的關(guān)系,看到她難過,我比她還難過,看到她自殘,我比她還想搶過刀子來,劃拉自己;
我換了新的環(huán)境,認(rèn)識了新的女性,她們陽光、燦爛,善解人意
可,我卻始終感到一陣陣的痛苦,那種痛苦是我在回望她的時候所產(chǎn)生的那種痛苦
就仿佛是我第一次看到《挪威的森林》時的那種解脫感
是的,就像渡邊的痛苦一樣
一個深陷其中,對生活抱怨不停,抑郁無助,我卻無力挽救的直子
與另一個,活潑、古靈精怪,卻熱愛生命本身的綠子
對生的渴望,以及對死的恐懼;
困惑了我那么多年的難道不就是這么個問題?
我覺得我的整個生命都卡在2004年的那個選擇之上,之后的時間,我全然都在試圖解答,是否有更好的選擇?我是不是做錯了?我這樣是否真得是一種逃避?那兩難的選擇之間,我到底該怎樣?
我看了《蝴蝶效應(yīng)》,沉迷于各種時空幻境片
之后又卷入了一場更為復(fù)雜的感情沖突,又足足浪費了6年;可那6年里,其實我還是在不斷的思考這些個問題;
怎樣的設(shè)計是更好的設(shè)計,我們的歷史,怎樣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不斷地折磨自己的過程中,絲毫沒有覺得更加快樂,反而覺得更為痛苦,陷入太多形而上的問題;
學(xué)習(xí)經(jīng)濟(jì)學(xué),讓我曾經(jīng)以為找到了出路
可其實不是
就像這片子里的兩位主角一樣,他們也總在為那么一時半刻的人生而互相折磨彼此,折磨自己;
我又何嘗不是?
太較真的人,不適合去看圣經(jīng)
有時候想想,是有道理
到底什么是人生的至善,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相對,什么是絕對,一元與多元,對的與錯的,好的與壞的
我那時候離開是否是正確?
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是否是正確?
遵從自己的欲望是否是正確?
利他是對的?利己是錯的?
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煎熬;又沒有答案。
追求公平即人生的至善?功利主義?亦或是自由意志?
沒有答案,所以,大家才能在各自人生的至善當(dāng)中,追尋自我的上帝;
這部戲的中心就是這兩個人,袁劍偉讓所有的劇情都為兩人心理的刻畫服務(wù),一場戲?qū)?yīng)一種心態(tài)變化,多余一筆不要,讓觀影的人在代入與猜測間徘徊,讓演員能夠在狹小的空間里集中塑造人物。舞臺劇改過來的intenseness有種歐洲片的氛圍,角色雙方與對方角力的同時,更是對自己欲望的探索和掙扎。海報上雖是兩人呼吸之間的吻,實則只是兩個世界路過彼此的一個摩擦。這部戲選對了演員,便是成功了一半。
劇情從正常的一面開始敘述——事業(yè)有成的牧師,與仰慕上司的職員,這兩者的存在都不稀奇,男人能對應(yīng)男人的野心,女人會理解女人的試探。宗教的存在為兩個角色的性格加上了一層重要的濾鏡——Marco講誘惑時,自己心里在壓抑著誘惑,他做牧師與總干事,其實都是把自己想象成上帝,他要服務(wù),他不能驕縱,他越上升便越貼近他的神。他不認(rèn)為這是貪心,因為他以苦行為代價,他過去經(jīng)歷并抵擋過去的所有不夠好的女人,都是供給他完善自己的犧牲品。Michelle對牧師的暗戀,其實混雜著她對神明的敬仰,牧師是神的使者,從牧師口中說出的理念與布道,讓她更加輕易地神化了眼前這個男人。她不是安于暗戀的人,大學(xué)時的教授、工作時的上司,乃至基督,她總能輕易被身邊權(quán)威的男性所吸引,又想方設(shè)法去接近他們的「好」,汲取他們的「好」,她享受著被「好」所青睞的滋味。這使她更加敏感,因為她自己本身不夠好,便尤其怕人指出自己的身份。我不知這是不是所有宗教信徒的統(tǒng)一矛盾,但戲中兩人,明顯都是掙扎于信神與信自己之間,因為有宗教所加的道德約束,便更加努力掩藏起自己內(nèi)心黑暗的一面,不認(rèn)可,不正視,相反將之理解成要接近神所必經(jīng)的陣痛。兩人互為養(yǎng)分,互相都只是用以自我補完的道具。
在那輛車?yán)?,Marco的矛盾觸發(fā)了Michelle的。Michelle渴求認(rèn)可,便問愛不愛她,Marco聽到后酒醒了一半,他害怕對Michelle許諾,因為她不值得。那一刻他將心里的自負(fù)寄托于神為借口——你誰也不是,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因為你站在神的對立面,不是我的。一心自我提升的Michelle即刻崩潰了,他戳中了她最難啟齒的本質(zhì),戳破了她日夜累加的幻想,戳碎了她的身份。她氣不過,想不通,無法梳理這一矛盾。Marco與Michelle都是自負(fù)的人,他們把自己心中的事實、正義、準(zhǔn)則,強托于上帝身上,在兩人兩個版本的故事背后,站著的是他們心中兩個不同的上帝。Michelle因身份破碎所遭受的掙扎,被她的神歸咎于那個說出真相的牧師,她需要通過世人的肯定來堅定她沒有錯的執(zhí)念,便將他告上了法庭。Marco至高的道德感抑制著自己認(rèn)為Michelle無價值的本心,他理想中的自己決不會因為被誘惑而接受了誘惑,他一定要是喜歡Michelle的,才會驅(qū)車帶她去山頂。他這樣重復(fù)地告訴自己五年,在那間房里被一杯紅酒潑碎了這一層假象,那一瞬間他清楚地認(rèn)識了自己,一如五年前倒在路邊嚎啕大哭的Michelle。
所以說,這部戲的宗教成分并不是隔靴搔癢,當(dāng)你選擇「信」宗教時,究竟你信的是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幾周后的追加:
每個人都有矛盾,每個人的矛盾都定義了他的視角,而一個人的視角則決定了他的選擇。他的矛盾愈深,視角便愈固執(zhí),也更難意識到自己看法的片面性?!栋瞪焯谩饭适戮€的必然性在於,男女主角各自的矛盾恰好接合了對方的(Marco的自大與Michelle的自卑,Marco與女下屬的歷史,Michelle與男性權(quán)威的舊賬),加之兩人都將精神寄托於神明,神明的旨意又全憑各人理解,從而加深了兩人的固執(zhí)。
整套戲中,男女主角從始至終立志追求一個「事實」,並試圖將自己的「視角」解釋為事實,比如,他對我說早安,他一定是我的Secret Angel。他們尋求神明對自己視角的認(rèn)可,比如看到神諭,比如選擇自辯,從而越陷越深。從男女主角各自的視角看,一切都好像合理,但誠如導(dǎo)演所講,「There's no truth, there's only perspective.」事實是不可求的,正如上帝不可求,這在各個宗教里都有相似的表現(xiàn)。佛法里的「不可說」,道家的「大道無形」,以及其他宗教里神明的權(quán)威,都是構(gòu)架在一個「真理」的基礎(chǔ)上,你越求真,越知道真不可求,就愈發(fā)敬重神明。人類的弱點,是人類永恆陷在自己的視角當(dāng)中,卻又渴求客觀道理的存在,因此人類總是需要宗教。
一個吻的觸發(fā)並不牽強,因為哪怕?lián)Q成言語互通,固執(zhí)的人始終都會固執(zhí)。Marco與Michelle都沒有做到的,是認(rèn)清自己觀點的局限性,和理解自身的矛盾,為什麼總是招惹女下屬,為什麼總想接近權(quán)威。Marco最後似乎醒悟了,而Michelle則更加困惑。但困惑是恆久的,因為誰都不比誰更接近真理,區(qū)別只在於,Marco承認(rèn)了自己無法接近真理的事實。
執(zhí)著與放下,這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輪迴。
從知道張學(xué)友和林嘉欣有合影新戲開始,足足等了兩年,終于看到這部電影。兩個都是我很喜歡的演員,金馬影后林嘉欣就不用說了,歌神、微博界紅人張學(xué)友雖說沒有拿過金馬獎金像獎,但在我心目中他遠(yuǎn)比其他同期的三大天王要高出一大截,甚至不輸給梁朝偉。無論是早期瘋癲自負(fù)的烏蠅(《旺角卡門》),
出身卑微卻愛上富家女的小職員(《我要富貴》),
驕慢跋扈冷血絕情的太子(《明月照尖東》),
呆萌搞笑的洪七公(《東成西就》),
還是最具盛名的《男人四十》,
槍戰(zhàn)搞笑文藝樣樣俱來,今年本片又入圍金馬獎,祝學(xué)友哥好運。
本片大牌眾多,一票港星客串,爭妍斗艷眾星捧月,連黃子華都露臉打了個醬油。劇情并不復(fù)雜,片名都能劇透,“法吻”。
吻是人類表達(dá)親密的一種行為,有時候能被默認(rèn)為是sex的前戲。是炙熱的,是深情的,是誘惑的。我一開始以為,他倆好歹能比十三年前那個半側(cè)面羞羞掩掩的吻更突破一點,來場激情什么的。沒想到頭來所謂的最高潮,也僅僅是一個吻。一個吻也許能定情,也許也是惡魔的誘惑,也許可以成為一段感情的升華,也許會導(dǎo)致一段曖昧的破裂。男女之間對于感情的態(tài)度大不相同,受傷害的定義也不一樣,疼痛的程度也就無法估量。
里面很多臺詞相當(dāng)有嚼頭,公司同事的勢利眼和尖酸刻薄,教友之間的日常對話,杜牧師好基友的直白坦率,律師對牧師的諄諄忠告,法庭里羅蘭咄咄逼人的一些道德拷問,都值得回味。杜牧師在布道時,對《創(chuàng)世紀(jì)》里那個吃蘋果的解釋就很有意思。誘惑如同蘋果,你吃幾口會覺得美味,但完全將蘋果連核帶肉的全吞下,就感覺酸澀噎住,難以咽下。但誘惑不會告訴你哪些是它的核梗,當(dāng)你吃下它的時候就太晚了。所以,要盡可能的讓自己不要陷入誘惑的危機里。而他,卻恰恰陷入了這種危機。
一個男人需要女人,一個女人需要男人。這似乎是一句廢話,卻很有含義。杜牧師是牧師,但他的身份又是一個商人。一個每天要和神打交道的人,如何去應(yīng)付一個商業(yè)公司,商海里的腥風(fēng)血雨?他需要在兩個身份中來回穿梭變換,所以他要和各種誘惑保持距離。杜牧師是很享受被信徒,被女性包圍的感覺的,萬綠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但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才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十戒里第七條,不可JY。他出色的商人身份讓他有了成熟男人的翩翩風(fēng)度和魅力,他需要拒絕這大量的來自于外界的誘惑。教堂里忽明忽暗的燈光,也許并不是什么神的旨意,反映的是牧師內(nèi)心的搖擺,和最終失去信念時的沉淪。
林嘉欣演這種外表看起來嬌小柔弱楚楚可憐,內(nèi)心深不可測的蛇蝎女子還真是絕了。僅僅是換了一個發(fā)型和服裝,就讓她有從單純少女往歹毒大媽上跳的大幅度變化。
從《男人四十》的《暗色天堂》,學(xué)友哥的演技愈發(fā)精湛,只可惜到頭來還是一個被女人牽著走的角色。十三年前,一夜風(fēng)流讓學(xué)友哥家庭破裂,沒想到十三年后,區(qū)區(qū)一個法式濕吻竟然讓他身敗名裂。作為一個男人的立場,也許會覺得她是否太小題大做,所以學(xué)友哥一身白西裝出場,自認(rèn)清白無辜。一個兩情相悅的親吻,應(yīng)該是回味和甜蜜的,但Michelle愛上的是那個教堂里充滿愛意和關(guān)懷的杜牧師,而不是商場里呼風(fēng)喚雨的杜先生。而吻她的那個人,那時那刻的身份,卻是杜先生。這就是一個噩夢,一顆吃到了梗心的蘋果。
關(guān)于杜牧師吻后的那一番言論,我并不認(rèn)為那是酒后吐真言,我反而覺得它是假的,只是Michelle飲酒之后的錯覺。她自己也說過,自己有喝一點點酒就會過敏的體質(zhì),亂說話,神經(jīng)錯亂。從后期各種夸張的言行舉止來看,這種可能性很大。可能對一個女人來說,最大的傷害在于破壞了她的夢想。
當(dāng)然,我最喜歡的并不是這些別扭的劇情,隱晦的宗教含義,演員歇斯底里的發(fā)狂。我喜歡的是看男女之間那種互相喜歡和試探的環(huán)節(jié)。兩個人的對白和神情都有種心照不宣,表面故作矜持,內(nèi)心竊笑不已;貌似平淡無奇實心里有著驚濤駭浪,表面在互損則在打情罵俏,大家坐船都不用槳看誰更浪的風(fēng)騷。林嘉欣在《男人四十》里是小妖精,風(fēng)情又挑逗,張學(xué)友則是揣著為人師表不可越界,保守木訥的被攻城的一方。這一次則有所變化,兩個人的互動,眉來眼去又裝模作樣的風(fēng)騷看得我甚是歡喜。雖說最終沒有好結(jié)局,但這種透著中老年版風(fēng)格的《志明與春嬌》,才是港式愛情片最吸引人,最精髓的地方所在。
最后,當(dāng)一個女人問你愛不愛她的時候,往往都是因為她早已深陷于你不可自拔,你怎么能說不愛。
主創(chuàng)的演技沒什么好挑剔的,影片還沒上映預(yù)告片出來的時候就很想看了。個人很喜歡這種故事性強的電影,還有就是沖著張學(xué)友去的,演技一直被忽略的歌神。記得上一次看他的電影是一個復(fù)雜故事,本是個可讀性很好的小說,電影因為有了很多演技派的加持,也挺不錯,原著亦舒的,師太的小說看得太多,關(guān)鍵她的產(chǎn)量實在驚人。
說回這部電影,前半段鋪陳得不錯,評論中有說有岸西的味道,調(diào)調(diào)很像,直到后面,以時間軸插播的方式把整件事說清楚了,其實事不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被告與原告兩方執(zhí)著的點不一樣。電影進(jìn)行大半,我很討厭林嘉欣的角色,覺得太小題大做,甚至有點神經(jīng)質(zhì),可到電影最后,知道了法吻過后,牧師對她說的醉話,才體諒了她。
牧師一直看低女人,就像女主說的:因為你有名譽有地位有學(xué)識,有車有樓?你太驕傲了,你以為你是鉆石王老五,人人都想當(dāng)你的牧師太太?你太自大了,你只崇拜你自己。這個就是牧師的潛意識,所以才會在法吻之后說出那些話,但是這樣又很不同于自己平時塑造出來的形象,于是,才會在喝醉之后吐露出來。
而女主所要的,不過是一段純粹的感情,對于這種純粹的追求甚至有點極端,看完電影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女主,我不會采取這樣毀滅兩個人的方式,恐怕就是打他一耳光,從此陌路。
兩個人都是上帝的信徒,其實電影的主旨就是通過法吻這樣的故事闡述宗教思想,主角的作為對于普通人看來可能會顯得極端,影片正是用這種極端表現(xiàn)了對道德的爭論與信仰批判的虛偽,在評論中看到,覺得說得很對,這兩個人都有罪,一個是過度防備,另一個是過度自尊,結(jié)果都沒逃過上帝的懲罰?,F(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兩個人其實不少,兩個人的相處,有時候就會計較,誰付出的多點,誰得到多點,她愛我是因為愛我還是其他,他跟我一起是因為將就還是愛我。。。
影片最后,牧師得到了洗禮,而女主則在等待最后的審判,畢竟非禮確實是不存在的。
現(xiàn)實就是一個羅生門,希望大家都不要成為極端的信徒,且行且珍惜。
男主犯了傲慢(superbia),女主犯了暴怒(ira)。都有罪,世人皆有罪,其實這個電影是要告訴我們寬恕。
形式感和宗教感很強烈,普通觀眾會覺得很悶。
我為林嘉欣的少女顏打五星
【拗口的來一遍--最適合張學(xué)友的女星只能是林嘉欣 最適合林嘉欣的只能是張學(xué)友】雖然舞臺劇痕跡過重,但Karena老公第一部片就還是能感覺到他有動一些小心思的。后半段開始逐漸走高,林嘉欣的情緒戲沒能殺入七月與安生都能雙入圍的金馬影后五強不開心,不多說了,我要再看《男人四十》。
謎底一直保持到最後,然後如火山爆發(fā)般傾瀉而出,結(jié)果出人意表。新鮮而敏感的題材,合情而合理,又帶出社會性,佳作!更要為港產(chǎn)片鼓掌!——補充看了評論,原來男犯了傲慢,女犯了暴怒,七原罪啊
珍愛自己的生命,請!勿!勸!酒!
看張學(xué)友這張臉,就覺得他的戲路很廣,可正派、反派,可搞笑、嚴(yán)肅…凡人皆有情,牧師也是凡人~
7.5。類似《密陽》對宗教與世俗探索類。劇情鋪排節(jié)奏感類似話劇。張學(xué)友和林嘉欣的曖昧來電感覺很強烈,眼角眉梢均成戲。一眾配角都是欣賞的人,細(xì)節(jié)逗趣,某路人甲是彩蛋式的驚喜!
國語版也沒能阻擋內(nèi)心的震撼
那么多宗教內(nèi)外的矛盾、思辨、諷刺、困局交織密密縫,身份的分裂,善與惡,神性和人性,你的神和我的神,你的真相和我的真相......故事中的兩人體內(nèi)各有兩個版本的自己,組合出四個版本的可能結(jié)局。世間那二的無數(shù)次方個混沌中同在的真相,唯有“神”才能看見吧?
“現(xiàn)代”非常舞臺劇,洗禮那場挺棒的,但還是很舞臺~張學(xué)友吃蘋果的時候,我以為他下一秒要唱歌~
整體不算是差的作品,當(dāng)然少不免有瑕疵,故事難免也有點姣婆遇著脂粉客的感覺。但欣賞這部電影的突破,首先在香港寫宗教題材的作品本就不多,電影的道德爭論與對信仰批判的虛偽挺到位的?,F(xiàn)實中香港的教會就是這樣運作,傳道人/神父的確存在性醜聞。雖然張學(xué)友在這部戲演出不怎樣,但林嘉欣的確好。
新導(dǎo)演很沉穩(wěn),電影沉靜克制,情緒慢慢渲染最后點題,張學(xué)友和林嘉欣的表演也到位。香港的宗教題材,喝酒斷片毀掉幾個人生的故事,人性陰暗面總在不經(jīng)意間暴露。[B]
不太懂張學(xué)友的一蹶不振,更不太懂的是林嘉欣的氣急敗壞。不過是酒后亂性的胡言亂語和兇相畢露而已,何必夸大成暴戾與殺戮,還要假借以宗教的名義。
女主角是神經(jīng)病。。。扭曲報復(fù)心理極強。。。節(jié)奏太慢,急死人。。。看到最后發(fā)現(xiàn)是這樣,,,三個字:什么玩意兒!
剛看完暗色天堂 很精彩 林嘉欣演技爆棚 將焦慮交托予神 靠圣經(jīng)克服恐懼 但是凡人 可以行駛神的權(quán)力嗎
在信仰裡,信徒要信靠神,侍奉神,但人畢竟只是凡人,要是私心漸起,假借神之名傷害別人,問心,還相信自己可以上天堂嗎?
抵制誘惑的最好辦法就是向它屈服,但是男人(手握權(quán)柄的人)只教女人遠(yuǎn)離誘惑卻不曾教她們認(rèn)識自己,終于反咬一口
有點小題大做,導(dǎo)演太仁慈了,刻畫人物曖昧沒有力量,沒有制造出凡人執(zhí)行圣諭的中二氣氛。一個人虛偽到可以成功欺騙自己,并希望神站在自己那一邊,這個內(nèi)核,其實可以拍得更好。
有幾場舞臺味好重,結(jié)尾一看真是舞臺劇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