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足以載入日本電影史冊的巨作,黑澤明用經(jīng)典的劇本拍出了令人震撼的故事。
全篇中華麗的造型與化妝布景,實在是匪夷所思,在當(dāng)時的年代絕對首屈一指。如果說影武者中還差些什么的話,仲代達矢的表演在這部片子中達到了頂峰,讓我們見識了真正的爆發(fā)力。
影片中對于權(quán)利與人性的剖析淋漓盡致,讓人不寒而栗,悲壯感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并且很好地詮釋了“紅顏禍水”的意義。
從時間和制作水平上來講,可以和《影武者》并稱姊妹篇。
黑澤明的《亂》,是大師一生最富盛名的作品,故事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戲劇《李爾王》,有“東方李爾王”之美譽。
雖然是改編,但黑澤明很好地結(jié)合了日本文化,所以即便是對莎士比亞戲劇非常熟悉,故事還是很有看頭。
這部《亂》是2小時40分的長片,將一個大家族分崩離析的悲劇娓娓道來,留下了很多經(jīng)典鏡頭,是黑澤明一生的最高成就,值得反復(fù)多次欣賞。
網(wǎng)絡(luò)上有人把黑澤明的這部《亂》,歸于“因為片名被忽視的佳作”,但對于一個真正的電影愛好者,絕對不會因為名字漏掉某部佳作,電影看多了,必然會發(fā)現(xiàn)很多電影之間都是有聯(lián)系的。
我們可以按年代和地域來區(qū)分電影,但最終落到實處,必然是按照導(dǎo)演來劃分更為系統(tǒng)。雖然也有很多導(dǎo)演一生的風(fēng)格多變,那是因為跨時代或者跨地域的影響,這么一綜合反而能理解更多。
比如國師張藝謀以《英雄》為分界點,之前和之后的風(fēng)格就完全不同,這在整個中國電影史上,就具有跨時代的意義,2000年以后,國師扛起了中國商業(yè)大片的大旗。
電影愛好者大約都知道,張藝謀的大片之路就是受了黑澤明的影響,《英雄》的色彩應(yīng)用和戰(zhàn)爭場面的調(diào)度,很多都是借鑒了這部《亂》,美術(shù)風(fēng)格一脈相承,包括后來的《十面埋伏》,這幾部電影的服裝設(shè)計都是同一個人 和田恵美。
鑒于這個原因,有很多人看國師的電影,認為根本不是中國的風(fēng)格,確實是很多美術(shù)風(fēng)格來自日本。那么話又說回來,黑澤明電影和張藝謀電影拿到歐美市場,別人還是可以清晰的看出來差別,說明張藝謀包裝的當(dāng)然還是中國文化。
日本文化受中國唐朝影響較大,建筑和美術(shù)風(fēng)格還保留了唐文化的影子。而我們中國反而因為歷代的戰(zhàn)亂,和近現(xiàn)代的全盤西化,丟掉了很多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以至于很多人覺得中國古代的東西都有點像日本,這就是個悲劇。
就電影來說,個人認為國師張藝謀的幾部大片,在形式美學(xué)上應(yīng)該是超越了大師黑澤明,畢竟時代在進步,影視技術(shù)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就劇本打磨和鏡頭語言上來說,距離黑澤明恐怕還有不小的差距,好在張藝謀仍然還是一位高產(chǎn)的導(dǎo)演,他還有進步的空間。
這部《亂》的劇本來自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悲劇《李爾王》,在整體結(jié)構(gòu)上當(dāng)然是天生優(yōu)秀,但要把改編戲劇的電影拍好并不簡單,畢竟不是同一時代的產(chǎn)物。
下面找?guī)讉€比較明顯的例子,來說說這部改編戲劇在電影語言上的革新。
戲劇因為是舞臺表演,人物的心理活動當(dāng)然只能用旁白來表達,而電影是鏡頭語言,能不說話,當(dāng)然還是不要說的好。
比如同樣是表現(xiàn)老三的孝心,原著就是三女兒科迪利婭的旁白, 而電影里面是用了一組鏡頭來表現(xiàn)。
狩獵時眾人看到秀虎睡著了,紛紛退下等他醒來,三郎拔刀砍了兩個樹枝,默默的插到父親身后幫他遮擋太陽。這個過程一句臺詞都沒有,但觀眾能感受到,三郎是真心愛戴他的父親,這就是鏡頭語言。
有時候空鏡也能傳達情緒,比如在秀虎分家之前,周圍風(fēng)平浪靜,天空云彩紋絲不動,而秀虎說了分家之后,天空突然風(fēng)起云涌,預(yù)示著即將來臨的暴風(fēng)雨。戲劇不可能有這樣的鏡頭渲染,還得用臺詞來表達。
原著李爾王在暴風(fēng)雨之夜,被兩個大女兒趕出家門,有一段描寫:“他扯著他的白發(fā),讓盲目憤怒的暴風(fēng),把它們?nèi)我馀?;在他個人的微觀世界之內(nèi),正在進行著比風(fēng)雨的沖突,更為劇烈的斗爭?!?/span>電影里面太郎和次郎圍攻老父親后,秀虎從大火中失魂落魄的走到曠野中,也是一句臺詞都沒有,但若是看過原著的人,肯定會自覺地聯(lián)想到這一段經(jīng)典臺詞。
對于電影的鏡頭語言理解,要是對原著非常的熟悉,必然能獲得更多的感悟。反過來也能解釋,為什么很多人經(jīng)常說看不懂某某電影,恐怕就是因為沒有讀過帶有相同情感的文字。每個人親身經(jīng)歷是有限的,不可能每部電影都能引起情感共鳴。
我們從正面去欣賞某種藝術(shù),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長時間培養(yǎng)審美能力,但反證法卻比較簡單,所以我們也可以舉一個反例看看。
比如同樣是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夜宴》,幾乎就是結(jié)合了《哈姆雷特》和《麥克白》,攝影美學(xué)和動作設(shè)計都很好,但最后國王面對王子的復(fù)仇,飲下毒酒那一段,竟然是用臺詞念出來的,而且基本就是莎士比亞的戲劇腔,語言風(fēng)格和中國古文字格格不入,感覺非常的難受。導(dǎo)致這么一部獲獎一長串的電影,在豆瓣上只有5.7分,普通觀眾雖說不上來,但他們能感覺到有什么不對勁。
之前就說過,黑澤明將日本的戰(zhàn)馬拍得極其壯美,本片同樣有非常值得欣賞的一段。三郎帶著部下越過邊境,一隊騎兵不緊不慢的騎馬渡河,水流差不多淹到了馬背,各色戰(zhàn)馬膘肥體壯,馬隊整齊劃一,節(jié)奏唯美。三郎一襲青衣,胯下一匹青驄駿馬,神氣活現(xiàn)。
狂阿彌在荒城里追隨秀虎這一段,也是值得回味。原著弄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電影里就是對應(yīng)了狂阿彌。弄人們都是表面裝瘋賣傻,實際心里非常明白,狂阿彌早就知道秀虎必然悲劇,但他地位卑微,能力有限,所做的只有默默地陪伴??癜浀呐_詞和原著弄人的臺詞有很多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原著弄人嘲諷李爾王,用的是“鳩占鵲巢”的典故,說那兩個大女兒肯定會謀害李爾王,而電影里狂阿彌嘲諷秀虎,說的故事是小鳥孵化了蛇蛋,蛇長大了必然吃掉小鳥。
太郎和次郎攻擊父親秀虎的戰(zhàn)爭場面,是整部影片里最為殘酷的片段,但這里使用了來自默片時代的表現(xiàn)方法,隱去了現(xiàn)場音,配了一段凄涼婉轉(zhuǎn)的音樂,造成一種“音畫對立”的效果。讓觀眾冷眼旁觀而不是融入其中,或許更能感觸到,從古到今這種骨肉至親之間的殘害,并不少見。
中國典故“停尸不顧,束甲相攻”,說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死后,尸體還沒有裝入棺材,五個兒子就開始相互攻擊爭奪王位了。有兒子在齊桓公尸體旁邊哭泣,另外一個沖進來射箭,兒子只好拉起父親的尸體做擋箭牌。后來齊桓公在床上躺了67天,無人收尸,蛆蟲都從窗戶里爬出來了。
原著《李爾王》據(jù)說是改編自8世紀的古老傳說,那么也可能是真有其事。8世紀正是中國唐代,最為著名的當(dāng)屬“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兩個兄弟奪了皇位,后來因為貞觀之治,唐太宗并未被后人過多譴責(zé)。
明代朱元璋傳位給孫子建文帝,他兒子燕王朱棣造反,奪了侄兒的皇位遷都北京,才有了北京城的繁華。那么到了清代,康熙的兒子們鬧得最是歡騰,四爺雍正可是中國電視劇里最忙的人。
歷史總是驚人的像似,人類總是在走古人走過的老路,但還是會迷路。原著名言:“瘋子帶瞎子走路,就是這個時代的病態(tài)。”這話超越了時代,至今適用于全世界。
末夫人帶著他那盲眼的弟弟鶴丸逃亡,逃了半天還是無處可去,只能在父親已經(jīng)被燒毀的老城廢墟里徘徊,恰巧在這里碰上了已經(jīng)落了難的殺父仇人秀虎。這是對秀虎的再次摧殘,讓已經(jīng)瘋癲的秀虎以為這就是人間地獄。
片尾主要人物死得干干凈凈,唯獨盲眼的鶴丸,一個人佇立在孤城廢墟上,跌落了手上的佛像。
黑澤明大師晚年對人性看得極為透徹,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治亂交替的歷史,過不了幾天好日子,亂七八糟的事必然就來了。
我沒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當(dāng)我能夠看見的時候,我也會失足顛仆,我們往往因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卻能對我們有益。 ----莎士比亞《李爾王》
黑澤喜歡改編莎翁的劇作,而他的電影,多數(shù)也是不多的主要人物,激烈的沖突,簡單固定的場景,符合三一律的結(jié)構(gòu),本身就有著劇的特點。 在這部電影里,人物依然簡單,秀虎和三個兒子,秀虎將帥位傳于長子,三子直言被他趕走,后家國離亂,自己也顛沛流離,太郎、次郎自相殘殺,三郎來接父親,秀虎認清錯怪三郎,不幸三郎中了埋伏,秀虎也氣絕身亡。 但是這個簡單的故事,黑澤明卻拍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這也是他的電影的一貫特點,往往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可是導(dǎo)演就能做到讓人揪心揪肺,對如何進展充滿好奇,或許,這與人物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分不開,就是人物都很出彩,所以,情節(jié)此時反退居次位,導(dǎo)演對氛圍的營造,以及人物在關(guān)口的華彩表現(xiàn),倒更加吸引觀眾。 黑澤明說,是以蒼天俯瞰眾生的態(tài)度拍的這部電影,所以為此特寫幾乎不用,近景也很少。 這部電影的主角,無疑是秀虎,仲代達矢將之演繹的栩栩如生,他既是一個剛愎自用的將領(lǐng),也是一個不乏慈愛的老父,從獨斷專行到落魄無助,其間的性格變化十分令人信服,瘋了之后,飄飄白發(fā)下,怒睜的雙眼,凄惘的眼神,還有大風(fēng)時不時吹動衣襟,露出他的為逃命來不及穿褲子的大腿,都令人頓感凄涼——人世的無常,從頂峰到谷底的捉弄,幻滅意味盡展無疑。 這里面的兩位女性也很引人注目,兩位夫人都是家城被秀虎所破,父兄盡喪,但是,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太郎的夫人阿楓,一意報復(fù),挑唆太郎,后勾引二郎,最后兄弟自相殘殺,她也落得被屠,但其死無悔,寧肯城毀,她的決絕與狠毒令人心驚肉跳。在黑澤明的《蜘蛛巢城》里,也有這么一個夫人,縱詭計多端還是見識短淺,終于把丈夫送上不歸路,那也是一個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狠毒夫人。這位夫人跟阿楓多有相像處,那時候的導(dǎo)演還有把人物的失敗歸罪于女人的短視與貪欲上的意思,但到了阿楓這里,還是給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即并非女人天性陰毒,而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阿楓,被塑造成了復(fù)仇女神的角色。 而另一個末夫人,則一心向佛,對于秀虎當(dāng)年的屠城,也以前世因果作結(jié),秀虎對此十分無奈,說,你對我壞一點我心情還會好些,但末夫人根本不與他計較,每天誦佛,在逃亡路上仍不忘攜帶佛祖畫像。冤冤相報何時了。末夫人以逃避和原諒的姿態(tài),給出了面對仇恨的另一種解決之道。 最終,秀虎一家全家覆亡,只有末夫人的弟弟鶴丸,這個瞎子還活著,他在昔日家城的殘垣斷壁上,用盲杖探著路,險些跌落深淵,此時,姐姐的佛像不經(jīng)意飄落,這也許是種暗喻,蕓蕓眾生不過是像瞎子一樣,看不清前路,如果丟掉了向佛、慈悲之心,前面就是萬丈深淵。 大概只有以蒼天俯瞰終生的心情,才拍得出這樣的慘劇吧。否則,怎忍把真相如此赤裸裸揭示于庸眾,魯迅說的鐵屋子里的人,其實是害怕這樣的慘烈的,但是,總得有人喚醒那屋里的人。秀虎最終品嘗的苦果本是他一手栽下,即使有個兒子可靠,終于抵不過因果輪回的報應(yīng)?;乜匆簧?,是成,是???是得,是失?瘋了的秀虎喃喃自語,我是誰,當(dāng)他終于意識到渺小,已經(jīng)來不及了。 蒼天看著人間的廝殺征戰(zhàn),也只有悲憫的心情吧,選擇還是要人類自己做出。
黑金這個人,在《亂》里只是個配角,但他和三郎、沫夫人、平山一樣,是這部通篇讓人感到絕望的電影中為數(shù)不多的“希望”。 當(dāng)秀虎被太郎所逼,不得不退到次郎領(lǐng)地尋求庇護時,身為次郎重臣的黑金敏銳的感覺到,這也許是讓次郎登上一文字家督位置的絕好機會,一句“主公若無能,我等也將成為別人盤中的魚肉”,不但堅定了次郎發(fā)動兵變的決心,也透露出黑金的性格特點:善機變,有權(quán)謀。當(dāng)然,或許就是在黑金的慫恿下,才導(dǎo)致次郎和秀虎父子反目的悲劇,但身逢亂世,父子相殘原本就是世道常理,事實上,這種戲碼在當(dāng)年日本各地都在不停地上演,像是著名的武田信玄和大友宗鱗,他們與自己父親的斗爭,遠比《亂》這部電影中表現(xiàn)的更加慘烈。 倘若黑金只知一味地施展權(quán)術(shù),那么他在影片中的定位充其量只相當(dāng)于秀虎的叛臣生駒。黑金真正的可貴之處在于,他能力出眾,但又對次郎保持絕對的忠誠,符合東方世界對理想臣子的要求。黑金的忠誠,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地方: 1.狙擊太郎。這是電影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幕,太郎與次郎合并一處,聯(lián)手將父親秀虎“絞殺”于山城之上,正當(dāng)太郎得意洋洋地以為自己從此就可以號令一文字家諸將時,黑金的冷槍結(jié)果了他的性命。這一槍直接導(dǎo)致的后果就是將次郎名正言順地推上家督寶座,而為了不讓次郎背上殺兄的罪名,黑金說了意味深長的一句話:“這就是戰(zhàn)爭的時運,上天也在幫助你呢!”但可笑的是,之后次郎面對一個弱智女流楓夫人的逼問時,竟然一下子就說出了“大哥是黑金殺的”,出賣自己的家臣毫不含糊。前后對比,更令人對黑金的忠心印象深刻,同時也能看出在君權(quán)社會中,靠“忠”來維持的上下級關(guān)系是多么脆弱。 2.鄙視不忠。次郎成為家督后,之前就與其暗通款曲的兩名原秀虎的家老前來投奔,也正是這兩個人協(xié)助次郎“做掉”了秀虎。對這兩個人,黑金的言辭中充滿不屑:“主公說你們身為近侍而出賣主人,把你們留在身邊實在太不放心了?!睆囊粋€側(cè)面體現(xiàn)了黑金的忠誠,就像俗話所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黑金無法容忍不忠之人留在主公身邊,就好比管寧和華歆永遠不可能坐到一起,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種類的人。 3.直言敢諫。楓夫人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她挑撥太郎放逐父親秀虎,之后又誘惑次郎,最終將一文字家業(yè)徹底覆滅,她的存在直接構(gòu)成了《亂》的故事線索。作為老練的武士,黑金一開始就看出楓夫人心術(shù)不正,因此,他對次郎交代的“暗殺妻子阿沫”的命令陽奉陰違,并用“狐貍精”的典故來羞辱楓夫人;出陣前,他告誡次郎“大將出陣前不可留戀女人”;當(dāng)次郎聽從楓夫人之言要與三郎決戰(zhàn)時,黑金大聲質(zhì)問“本國的主人究竟是主公還是楓夫人?”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次郎看透楓夫人的真實面目??上?,次郎非但沒有聽從黑金之言,反而繼續(xù)沉迷在楓夫人的溫柔鄉(xiāng)中,在自我毀滅的路上越走越遠:暗殺原配妻子阿沫、勉強進攻藤卷軍隊,全是奉了楓夫人的“旨意”,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當(dāng)影片最后,憤怒的黑金拿著沫夫人的人頭,強行斬殺了誤國的楓夫人時,觀眾感到的不是快意,而是深深地悲哀——即使殺了楓夫人,一文字家的敗局也已經(jīng)無可挽回,為什么對奸佞的懲罰總是來得這么晚呢?即使黑金有足夠的智慧看破楓夫人的禍心,但卻不得不繼續(xù)聽命于已經(jīng)被楓夫人迷惑的次郎,盡管這一切皆源于他的忠心,卻不得不使他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走向敗亡。 4.慷慨就義。當(dāng)藤卷軍隊攻入城池時,一文字家的氣數(shù)已盡。這時,終于手刃了楓夫人的黑金,對次郎留下了他在整部影片中最后一句話:“請你認命(自殺),我當(dāng)奉陪!”如果在這之前,還有人因其挑撥次郎同父親、兄弟的關(guān)系而懷疑其居心叵測,那么看到這里時,這些懷疑全都不攻自破,肯為主公死戰(zhàn)到底,即使是在講究忠誠的古代社會,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亂世的日本有句話叫“武士三易其主才配稱為武士”,而黑金能為次郎做到從一而終,仿佛是黑澤明在《亂》這部充滿背叛的影片中,為觀眾留下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黑金有其冷酷無情、狡詐奸猾的一面,但對次郎的忠誠絕不亞于平山對秀虎的忠誠。他冷酷,因為亂世容不下溫情;他狡詐,是因為他的對手都是像楓夫人那樣如同狐貍一般的人;而他的忠心,則完全是出于傳統(tǒng)社會最淳樸的“君臣”思想。將黑金與電影中一文字家中一眾臣子作比較,高下立判,即使是忠勇的平山,相比黑金也少了幾分在主公面前游刃有余的氣魄。因此,若說電影里的一文字家族是一艘船,那么黑金,就是這船的船頭。
這兩天看完了黑澤明的《亂》。電影表現(xiàn)的日本戰(zhàn)國風(fēng)貌十分恢弘壯闊,另外色彩使用也特別有藝術(shù)表現(xiàn)力,讓人忍不住想拍案叫好。這里我想記錄自己覺得電影中耐人尋味的地方,同時也借截圖欣賞大師的濃墨重彩之作。
第一幕
《亂》這部電影中場景的布置都很細膩講究,開幕就是刻意擺好的場景:晴空下的一場狩獵。士兵們在山崗上等待獵物的出現(xiàn)。大塊白云、起伏的廣闊矮丘與人的形象相映襯,人與馬都靜止,給人一種史詩的肅穆之感。
但是如果完全靜止,倒也有些無趣了。覺得這里很高明的一點就是它巧妙地把片頭靜態(tài)場景設(shè)置需要和狩獵中警戒的相對靜止動作結(jié)合起來,靜卻也并不是拍照式的靜,而士兵的一舉一動,一瞻一顧都有相應(yīng)的動因——他們確實在進行一場狩獵呀。
開幕的場景可謂是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了,廣闊的山丘草原,隨行的將士人強馬肥,天空下人獸相逐——卻總覺得這是不好的暗示,畢竟軍士之盛,兵燹之亂也。還記得后面二郎與諸軍對陣時有一句臺詞也說,并不畏懼三郎及綾部藤卷的部隊,我軍“人強馬肥”。而后的情節(jié)中的確再沒有這樣明亮的布景,整個故事的基調(diào)和家族的命運都在不可阻擋地衰落和毀滅。
大主公秀虎拈弓一箭
可以說這是全片中大主公秀虎最具英雄氣的一個鏡頭,秀虎馬上飛馳,鷹目凝神,射出飛箭。稍后我們再比較看這個畫面。
秀虎在席間正是得意,卻意外睡著過去,在大家等待時又從噩夢中驚醒突然沖出圍場,這時的大主公與之前的氣色全然不同了:驚恐,面色灰暗,雙目圓睜,頭上的帽子變得凌亂。連三郎都不可置信地說:我從來沒有見過父親這樣的表情!這里不免覺得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也太過敏感(后面也有很多相關(guān)的表現(xiàn))……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是,只有最后被驅(qū)逐的三郎在出圍場前砍了一段樹枝為父親來遮擋陽光。這個細節(jié)與其他兩位口是心非的哥哥對比,的確令人感慨。
我覺得這里的兩張圖是兩個很有意思的場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眱鹤?、臣子和盟友、對手分列兩邊。這兩個場景都很有儀式感,放大一點說,有一種秩序感——《亂》的故事剛剛開始,秩序尚得以保持,而未曾料到的巨大混亂即將來臨。
爭端初露:小兒子三郎認為父親想要退位讓權(quán)、安享晚年的想法是老朽荒謬,將來兄弟之間可能會手足相殘。而他說的話后來也不幸地被證實了:
容我陳述。你認為今之時局如何?——乃是六親不認、弱肉強食之時世,我清楚得很。當(dāng)然,過去父親是殺人不計其數(shù),為求生存,不擇手段,才有今日。但是,父親,我們也是生于亂世之兒子!怎可依賴這等兒子妄圖安樂?我認為這樣的父親已錯亂了,老朽了!
這話是整個故事的讖言。初看時我沒注意,第二次又返回來細想,這話是什么意思?前面的話好理解,關(guān)鍵在于“我們也是生于亂世之兒子!”這句,大意是當(dāng)今天下皆為虎狼,父親也曾是雄霸之虎。然而,須知虎子亦為虎,我們也是虎狼,怎么能期待依賴虎狼來享樂呢?
果然,此后大郎二郎與父親之間的矛盾越演越深,兄弟都有各自的權(quán)力和利益算盤。在大主公秀虎進入第三城后,生駒小澤兩個近侍的背叛帶來了一場可怕的災(zāi)禍。
當(dāng)真是一副人間地獄之景。
我沒有具體數(shù)過,但是大概看整個場景中的死人應(yīng)該沒有100個(?),數(shù)量的確不多,但仍然成功營造了兵燹過處生靈涂炭之感,這不得不說影片光線,色彩,燃燒等效果的運用都是極好的。在暗黑之中又透出可怖的猩紅光線,把遍地的死亡和殺戮渲染地更加具有沖擊力。
天頂?shù)墓饩€不是希望的降臨,而是光明在無情地被吞噬。
一部偉大的杰作,4K修復(fù)重映感覺是滿屋子的人在30周年的臺風(fēng)天里朝圣。索經(jīng)老總M.Barker帶著無限的崇拜和懷念說, “每一幀膠片都出自這位70+老人的手”。黑澤明的莎翁改編讓人更加領(lǐng)會到一部經(jīng)典擁有跨越種族和語言隔閡的普適性,最后一個鏡頭真是太震撼了……
4k修復(fù),徹底看傻。太狠了,大師請收下我的五體?。?!
楓夫人用刀抵住二郎脖子,然后威脅,進而要求,然后親吻他脖子上血痕,進而做愛,最后漫不經(jīng)心的一邊捏死地上的蛾子,一邊哭泣著要他的殺夫仇人給他封賞正室的位置。女人啊~
#重看#siff@大光明;父子反目兄弟鬩墻,亂世梟雄如鬼魅附身般形銷骨立,金戈鐵馬血肉煉獄,質(zhì)天疑地神佛哭泣;獵獵旌旗響,墻頭大王旗,中遠景開闊,氣象萬千,山河浩氣;顏色豐富層次分明,視覺盛宴,修復(fù)極好,“天空真美麗”聯(lián)想到《等云到》里關(guān)于拍攝的等待。
女權(quán)者萬不可看黑澤明,他鏡頭里女人形象不是蠱惑人心的禍水就是沒用的累贅,十足的大男子主義。鶴丸居然是19歲的野村萬齋,可惜幾乎沒有露臉。
“在最亂的時代發(fā)瘋才是正常之事。” 前一個小時的節(jié)奏和氣量被震撼的不能動彈,電影的顏色與敘事如此合為一體,一副完美的史詩彩墨畫卷!(第二部黑澤明,倒數(shù)第四部北影節(jié))
電影中利用遠、中、近景的剪接切換鋪排,醞釀出一觸即發(fā)的氣氛和磅礡的氣勢,是黑澤明電影中最具臨場感的一部。
Finally, we are left immensely but comparatively unmoved by Ran
【B+】簡直感覺自己看的是莎翁劇,最喜歡的角色是狂阿彌。英雄里老先生在亂箭中寫字那個場景原來是從這里借鑒過來的。
1.烽火連天,人間即地獄;2.黑澤明的鏡頭下滲透出一股強烈的悲劇感,那是無法挽救的命運。
(寫了論文的影片總是很難評價)我覺得偉大的影片有兩種,一種是以無比的力量打開你的思想,另一種是以無比的力量關(guān)上你的思想。這個片屬于極少數(shù)的后一種。
因為是日法合拍,黑澤明可能需要讓自己看上去更國際化一些,此片可能是基于對莎劇《李爾王》《麥克白》和《哈姆雷特》的整合改編,在表現(xiàn)形式上又受到日本傳統(tǒng)戲劇的影響,人物臉譜化傾向很重,肢體僵硬,臺詞文學(xué)性強。黑澤明改編的思路也還是他一貫的思路,即通過雙線并行來體現(xiàn)戲劇張力。比如片中以男性秀虎父子四人所代表的權(quán)力與倫理的永恒矛盾;及以女性楓夫人、末夫人為代表的復(fù)仇女神與圣母所產(chǎn)生的人性張力。但可能是要表達的東西過于龐大了,后半段的敘事稍微弱了一些,特別是秀虎被破城失兵敗后,那種神經(jīng)質(zhì)的瘋狂和絕望表現(xiàn)得比較蒼白,三郎的仁義與末夫人的虔誠也顯得比較程式化。當(dāng)然在所有的藝術(shù)形式中,惡的表現(xiàn)力總是強于善的表現(xiàn)力。無語問蒼天對比起那張落在泥地里的菩薩像,多少還是做作的。
流動的天空中靜止的云,浮動的花田,染血的城池,被悲傷震碎的晴空。黑澤明給莎士比亞的篇章寫下了奇妙的注腳。仇恨與野心一手策劃的天命難為,面對哀凄與良善卻依舊人心難測。要說瘋的何止是一個人而是一座城,驕傲的君王登上了絕壁。滾滾而來的是人世的酷刑,只留他孤身一人受永世折磨。
日本版《李爾王》,愛恨陰謀是分不開的。色彩華麗畫面精致確一樣非常大氣,這幾年國內(nèi)一窩蜂的悲劇古裝電影跟它比就是個蛋。
黑澤明一貫的宏大的對人性深度的思考。權(quán)位、利益、欲望、女色、人性的貪婪,在這歷史戰(zhàn)爭中最本質(zhì)而純粹的體現(xiàn)出來了。而東方電影能夠如此深刻而長久的詮釋東方歷史人性,黑澤明無疑是大師。劇本臺詞扎實有力,中遠景的風(fēng)景遼闊壯麗,場面宏達,配樂自不用說,一貫的黑澤明的驚艷!8.8
黑澤明晚年的史詩巨作。1.根據(jù)[李爾王]改編,結(jié)合日本戰(zhàn)國背景與佛家世界觀,將權(quán)力與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2.導(dǎo)演稱本片為"上蒼俯瞰紛紜的人間世事";3.中景遠景和固定鏡頭為主,保留舞臺劇的心理距離;4.濃艷的色彩與精湛服裝和布景,極具表現(xiàn)力;5.凄厲哀婉的長笛;6.滾滾濃云,血色殘陽,孤絕盲者。(9.0/10)
真是被折服了,我太喜歡電影中的色彩了,黑色、紅色、藍色、黃色,濃郁蒼勁,讓我想起魯迅小說的那種質(zhì)感,如果《鑄劍》由黑澤明來導(dǎo),再適合不過了。父王秀虎形銷骨立地站在荒原之中,大風(fēng)吹亂發(fā),我想到的不是李爾王,而是屈原。這個演員也好適合飾演屈原,感覺是形神兼?zhèn)洹?/p>
這是一部足以載入日本電影史冊的巨作,黑澤明用經(jīng)典的劇本拍出了令人震撼的故事。全篇中華麗的造型與化妝布景,實在是匪夷所思,在當(dāng)時的年代絕對首屈一指。如果說影武者中還差些什么的話,仲代達矢的表演在這部片子中達到了頂峰,讓我們見識了真正的爆發(fā)力。影片中對于權(quán)利與人性的剖析淋漓盡致,讓人不寒而栗,悲壯感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并且很好地詮釋了“紅顏禍水”的意義。從時間和制作水平上來講,可以和《影武者》并稱姊妹篇。
黑澤明的色彩、構(gòu)圖和調(diào)度之精微,是毋庸置疑的,但節(jié)奏拖沓,匠氣太重,毫無原創(chuàng)性可言,這都是喜歡此片的人必須要承認的悲慘事實。我要像罵張藝謀一樣罵他,因為他對西方的旨趣簡直就是跪舔。而他的核心價值又實在是太幼稚了。不過他為女人禍水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理由,這點還不至于被罵得很慘吧。18.12.15 重看。聲音里面有大玄機!每次提到天堂,就會有回音,設(shè)計可以說是相當(dāng)精細了。動作設(shè)計程式化,制造出很強的時代感、儀式感和寓言性。
同是史片,為何黑澤明就能拍得如此詩意如此智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