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布萊恩的一生》生活是個笑話
我發(fā)現(xiàn)自己向來喜歡惡搞的東西,無厘頭但有思想的,從文學、影視、繪畫里探尋,有時也能在別人的生活中邂逅,就像愛因斯坦的發(fā)型,卓別林的胡子,夢露的美人痣。當然,這最好不要在我自己的真實人生中排演。我可不希望,老老實實地走在大街上,一不小心中招,人生便從此天馬行空了。
不管天上掉下的是可惡的陷阱,還是免費的午餐餡餅。哪怕有了超能力,被萬物生靈膜拜著,還是要拒絕這神秘的美意,誰知道會不會像“布萊恩”一樣,到頭來只有死路一條,且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幸運兒還是倒霉蛋兒。
我所說的布萊恩,他是79年的電影《布萊恩的一生》里的主人公。小伙的名字雖說普通了點,不過他的人生軌跡可是絕對與眾不同的。因為他與救世主彌賽亞(也就是耶穌)同年同月同日生,不僅如此,布萊恩的母親與圣母瑪利亞還是同鄉(xiāng)、鄰居,住在相鄰的馬棚里,而問題的關鍵在于三位先知的“錯認”,所以必然極具戲劇性,也就自然地導致了布萊恩一出生便遭遇“飛上天后又掉下來”的戲謔了。
這絕對是精彩的片頭,再配上Monty Python的Brian Song,那種承前啟后的簡單設計,點綴上有關布萊恩母親與三位先知的大實話對白,最直接地勾起了看片的欲望。后面,隨便琢磨琢磨便可知,布萊恩的人生繞不過耶穌行走過的神跡了,詭異的巧合,這種幸福的狗屎運即將顛覆布萊恩平靜的生活,如果說布萊恩是凡夫俗子的代表,那么人類被惡搞了,而非萬能的救世主。
說到此,便要引出這部劇曾遭受的冷遇。惡搞救世主,真是罪大惡極!而事實上,這個帽子扣大了??v觀全劇,最后恐怕只能回味出我們嘲弄了我們自己的苦味,及對一段段精彩絕倫對話的擊節(jié)嘆賞。
一方面會看到人類“劣根性”無羞無臊的袒露,另一方面還會看到人無法完全探照出人性的未知黑洞。就是說,這部劇的深刻在于它嘲弄了所有的人,你我他,包括全劇的創(chuàng)作人員??傊?,人捧人,人戲人,人斗人,人吃人,這都是人干的事,與上帝無關。
若一定要推究出侮辱彌賽亞的印跡,大概要去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心里坐一坐。我把他們看做是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一群人,極度厭惡社會及人類的丑陋陰暗面。那么他們借電影《布萊恩的一生》或許對萬能的上帝存為微詞,因為現(xiàn)實中好人很難有好報,善良純潔誠實的人總會成為被欺辱,被墊背的犧牲品。
但回到問題的核心,他們的矛頭依然指對的是人類自身,信仰與精神落實到個人身上才發(fā)生了裂變,如那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罪孽都在人身上,無罪的彌賽亞是代人類受過的。
至于影片在講述故事時借用彌賽亞的身份,豈止沒有玷污他的名,簡直處處在頌揚他。這是一面鏡子,人的確不應該只尊重自己內(nèi)心影射出的私見,并放大,不如再看一看所不屑一顧的。所以,不能否認全劇如此荒誕無度中,有關真正彌賽亞講道的橋段是十分嚴肅的編排。
彌賽亞說:“傷心的人、善良的人、渴望正義的人、心靈純潔的人都將被祝福,他們會得到慰藉,會成為世界的主人,會實現(xiàn)所有的愿望,會認識萬能的救世主……”這些絕不是應景的調(diào)戲,即便這些話聽起來空洞無力,但這是全人類得以繁衍下去的基石,道理不言自明,只要有從善的信仰。而后,所發(fā)生在布萊恩身上的事情,則是從劇情的靈魂上擺脫上帝的影子,單純地講述了人類胡作非為的濁世。
我始終覺得,惡搞的言外之意便是“請不要當真”。何況這部電影出自著名英國喜劇團體Monty Python之手,特別是由怪才特瑞.吉列姆及特瑞.瓊斯操刀,必然會呈現(xiàn)各種極端怪誕的效果。認真了的看客,也無錯,不過自己別扭了而已??陀^地講,作為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必看,單單聽說此劇是惡搞救世主的創(chuàng)意,就夠讓人嗤之以鼻,勃然大怒,這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對待藝術,是應有所區(qū)別的,“集體的力量”能聚集成扼殺藝術的龐大勢力,又佐證了《布萊恩的一生》所演繹的悲哀,盲從、獨斷、狹隘、私利等等,同美好的品質(zhì)延傳至千秋萬代。這當然是被歷史證明的,當年此片的確受到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的禁映。還是那句,上帝始終是萬能的主,細思量,布萊恩的悲劇始終是人類自己骯臟隅夷的昭示。
最后簡單說回到《布萊恩的一生》的劇情上,故事并不復雜,說白了就是冒牌彌賽亞的一生,但一定是站在人的立場上演繹的,而非經(jīng)書里的精神,我這樣理解,也希望如此。不過,還得承認故事講得并不那么清晰有條理,這顯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彌賽亞的歷史是異常復雜的。同時,又要時刻幫助布萊恩擺正自己的位置?;谶@樣的考慮,電影自然而然地截取了圣經(jīng)中的幾個故事片段,或許毫無關聯(lián),僅憑依據(jù),以凡夫俗子布萊恩的肉身體驗救世主的人生。最大的樂趣還是在“人性”的批判上。從英式冷幽默的表演及睿智直白的臺詞上達到它的深度。
被親情、愛情、友情拋棄的布萊恩,整個人生的確演繹出了悲戚的現(xiàn)實主義。但中間布萊恩經(jīng)歷的一段超現(xiàn)實色彩的航天夢游,有意削弱了悲觀的意境,讓全劇始終平衡在了“惡搞”的鋼絲繩上,而起到輔助作用的則是那些似微風般峰回路轉(zhuǎn)的細節(jié)。
當布萊恩被綁在十字架上等待被赦免時,達到了整部劇的最高潮。一波波走來的人,他們給看客留下了無法遺忘的歡樂與思考。The Judean people’s Front 的自殺小分隊最驚艷,讓人笑得換不過氣來。布萊恩即便沒有了活路,看著依然歡樂,勵志歌曲“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不知不覺沖洗掉了所有憂傷。補一句,全劇棚內(nèi)景并不寒磣,沒錢也能拍出好片子。
2 ) Life of Brian
信仰的本質(zhì)無外乎是逃避自己做決定的責任。
‘Life of Brian’的智慧更在于消解和揭示,而非建構和規(guī)勸。
原來每一個人一開始都是耶穌基督,我們說的話,就像小混混Brian,他為了驅(qū)趕信眾所說的“永遠不要追隨別人,不要相信別人告訴你們的,你們是特別的一個人你們自己”,只要我們相信,我們的話就是神喻,我喜歡有人說的那句,“生命本沒有/也不需要超越于其自身意義的意義”,任何附加的意義都是荒謬的,就像我們對耶穌的解釋那么荒謬。
3 ) 從尾到頭的笑笑停停
讓我們從結尾看起吧,在影片的結尾,釘在十字架上的Brian和伙伴一起唱到“總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哪怕你只剩下最后一口氣- - - - - - - ”,二三十人被釘在二三米高的十字架上,裸露著上身,頭頂著烈日,也許明天,最晚后天就會死了,可是大家快樂地唱到“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我忍不住笑,笑了一會兒停了,鏡頭越拉越遠,山頂上,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顯得有些肅穆和莊嚴,可是他們?nèi)栽谟煤吐暢?,想了想又忍不住?-----。
再往前看,凱撒大帝本來要釋放Brian,結果羅馬士兵問“誰是Brian”的時候,一個人開玩笑說“我是我是”,真正的Brian說“我才是我才是”,于是十字架上的人全部叫起來“我也是我也是”(還有人說,“我老婆也是Brian”)。結果假的Brian被拖去釋放,他一邊還嚷嚷著“我開玩笑的”,真有良心。
繼續(xù)往前,Brian為了躲避羅馬士兵的追捕而在街頭布道,每人相信他,結果他要跑路之前,對別人漠不關心地說“我不知道”,卻并當作帶來了上帝的指示,至此,越來越多的信眾追隨著他,無論他說“滾開”,還是在逃跑的時候掉下的破鞋,都被當作神的指示。他一路跑,不愿做莫名其妙的“彌賽亞”,信眾愈發(fā)覺得他謙虛謹慎,神秘偉大,愈是深信不疑。我想起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例子,笑到不行。
如果用當初解剖周星星的論文的熱情,我們可以在這部電影身上解剖出反領袖崇拜的心,反盲目追隨的肺,以及反宗教狂熱的肝等等,但是在我看來,導演就是一個頑童,把從小到大所受的宗教教育全部嘲笑一便,誰說耶穌不會是羅馬人?誰說瑪麗亞是處女?誰說耶穌真的能治愈麻風病人?誰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不曾想過逃跑?誰說一個男人不能做洛麗塔,并且享受懷孕的權利?
繼續(xù)往前,影片的開頭,原來Brian是耶穌的鄰居,他曾在出生的時候被遠道而來的占星術士誤認為是耶穌,而被祝福。
原來每一個人一開始都是耶穌基督,我們說的話,就像小混混Brian,他為了驅(qū)趕信眾所說的“永遠不要追隨別人,不要相信別人告訴你們的,你們是特別的一個人你們自己”,只要我們相信,我們的話就是神喻,我喜歡有人說的那句,“生命本沒有/也不需要超越于其自身意義的意義”,任何附加的意義都是荒謬的,就像我們對耶穌的解釋那么荒謬。
1979年的片子,布景有些假,一看就是那種在棚里堆出來的,但是這種虛假的背景與本片處處存在的荒謬感反而特別地相襯,貌似“就讓你看到假的,這一切就是假的”。
http://blog.sina.com.cn/u/5419f9a3010007jt 4 ) 被惡搞的并不是人生
時光網(wǎng)評出的50佳英國戲劇電影中,巨蟒劇團就有兩部上榜,《巨蟒與圣杯》以及《萬世魔星》,相比前者重點突出而多線并行的敘述方式,這部電影的中心顯然就是充分惡搞布萊恩的一生。開頭煞有介事,東方三博士跟隨星星的指引來拜見圣嬰,豈料走錯房門,莫名其妙地給布萊恩許下祝福,雖然他們之后找到了真的圣嬰,但布萊恩注定要因為這放錯的祝福而成為“幸運兒”。但布萊恩是不過是一個胸無大志的普通人,眾人莫名其妙賦予他的神圣身份在他眼中只是麻煩的標志,他想要擺脫而不可得,一旦他被貼上了“救世主”的標簽,他的一言一行就不屬于自己了,這或許對他而言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原本沒有承擔“救世主”職責的義務,也不具備“救世主”的資質(zhì)。而這些瘋狂的場景也讓我們充分見識了一把英國版的莫名其妙的“宗教戰(zhàn)爭”。我們知道布萊恩的身份是“救世主”,而這個誤會已經(jīng)無法解除,自然會想知道他是否最終像耶穌一樣被釘在十字架上,而導演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卻并沒有讓布萊恩像耶穌一樣得到重生,只是用一曲“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給電影的荒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許真如歌詞所寫的那樣,布萊恩騎士并沒有從東方三博士或上帝那里得到任何實質(zhì)性的東西,利用或者不利用“救世主”的身份對他而言不過是像早餐喝牛奶還是果汁一樣稀疏平常的選擇,而他沒有選擇其中任何一個,這也就意味著任何結局對他來說其實都是合理的。巨蟒劇團或許惡搞了圣經(jīng),但并沒有惡搞人生,因為人們無法選擇如何出生,卻可以選擇如何生活,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是不會因為其他人的“惡搞”而貶值的。
5 ) 有幾個不隨時間推移而褪色的笑點。
由于親王的原因看了這部電影,之前聽說過這個班底和這部惡搞宗教和歷史的電影,沒想到三十多年前的喜劇片現(xiàn)在看來還極其有趣。有些片子的確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退色,有的反而越來越歷久彌新。
本片好像是一個英國的喜劇團體,后來他們還參與了《一條叫旺達的魚》的拍攝,影片里那兩個最出彩的喜劇角色,在本片里同時演好幾個人物,利害的就是通過化妝和表演,各個人物居然沒有重合感。而且本片的唯一女性居然還三點全露,那時候的片子尺度到底有多大啊。。。
片子的劇情完全就是為了惡搞基督教和羅馬帝國歷史,當然,用的是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演繹和詮釋,可喜也是可嘆的就是,片子里的那幾個不隨時間推移而褪色的笑點,這么多年過去了,人類中的各種偏激和愚蠢行文仍然能拿來取樂。片子里的腦殘反抗軍的表現(xiàn),實在是能讓人想起近幾年國內(nèi)的一些所謂愛國者。而那個語法笑話,估計只要語言還存在,就會永遠的存在下去。
另外,這片子是誰翻譯成“萬世魔星”的?這種濃濃的香港漫畫的味道,片子原名叫“布萊安的一生”,改成這么驚奇的名字,估計也是想吸引老百姓進電影院看。
話說,本片的宗教歷史惡搞,一人分飾多人,國內(nèi)的電影和演員要不要挑戰(zhàn)一下?
6 ) “每個男人都有權利生小孩,只要他愿意”
印象如此深刻的臺詞:
reg:“stan你干嘛保住這個話題不放?”
stan:“我想成為一個女人。”
reg:“什么?”
stan:“我想成為一個女人。從現(xiàn)在開始,我希望你們都叫我loretta。”
reg:“什么?”
stan:“這是我身為男人的權利?!?br>reg:“你為什么想當loretta???stan?”
stan:“我想生小孩?!?br>reg:“你想生小孩?”
stan:“每個男人都有權利生孩子,只要他愿意。”
reg:“可你不能生小孩?。 ?br>stan:“不許你壓迫我?!?br>reg:“不是我壓迫你啊stan,你沒子宮啊。你打算在哪里孕育胎兒?放在盒子里嗎?”
(stan低頭杵腦門兒哭。。。。)
judith:“我有個主意,假設你同意他真的不能生小孩,沒有子宮,這不是任何人的錯,甚至不是羅馬人的錯,可是,他有生小孩的權利。”
francis:“好主意judith,我們會為你生小孩的權利而斗爭的,兄弟,對不起,姐妹?!?br>reg:“這有什么用?”
francis:“什么?”
reg:“他根本不能生小孩!咱們?yōu)樗麪幨裁???br>francis:“他是我們向壓迫者挑戰(zhàn)的一個象征?!?br>reg:“向事實挑戰(zhàn)的象征吧……”
7 ) you are individuals
結局聽到游戲中熟悉的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life,才知道原來出自這部電影!必須大贊。開頭三位從東方來的智者受星相指引來到耶路撒冷,指示彌賽亞的降世,向其表示敬意,卻走錯了地方,來到brain家中。長大的brain加入people's front of judean,行動中被羅馬大兵抓。反對羅馬人要把羅馬人趕出去的brains此時聲稱自己是羅馬人(他的母親瑪麗亞說自己被羅馬人強奸),機緣巧合的brain逃出了監(jiān)獄,為躲避大兵假裝在街上傳經(jīng),結果卻被信眾狂熱追捧。他急切的想要大家不要追隨他了,“不要祈禱別人告訴你怎么做。你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人”,信眾們得到指引依然狂熱近乎無腦。最后brain被綁上了十字架,所謂的信仰者贊許他的犧牲肯定他的偉大,并支持他的死去。
brain大概是耶穌的形象,所以大概能理解為什么影片開始就被噴了。
很喜歡那一段,想做女性、想要擁有一個小孩的男士,所以男性的生育權的確是我之前沒有想過的事情。很棒了,//m.douban.com/note/710874944/?type=rec
還有一段也很搞笑,brains把葫蘆給了一個人,在被信徒追趕的路上掉了一只鞋,結果人們也會因為靠那個東西作為指引而吵架而分道揚鑣
但是羅馬大兵和brain那段關于時態(tài)主謂賓的對話點在哪里?沒有看懂,愚蠢與腐朽嗎?
宗教的狂熱,在位者的昏庸以及聯(lián)盟的分裂多方位的諷刺
8 ) 百夫長哥哥的拉丁語課堂開課啦
Rōmānī ite domum.
Romans, go home.
Rōmānī: masculine noun, vocative plural for rōmānus, rōmānī
ite: (3rd conjugation) verb, imperative, 3rd person plural for eō, īre, iī/ivi, itum
domum: feminine noun, accusative singular for domus, domī
顛覆宗教的一部電影,我不喜歡。不過顛覆地有意思。大量無厘頭的對白有點兒濫。
荒誕諷刺,無法打星,有的地方實在困惑。。。記住了一句話,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1.不若[巨蟒與圣杯]對形式與文本的顛覆來得徹底,也不夠好笑,但幾位士兵使勁憋笑的橋段(biggus dickus)與結巴助手的窘?jīng)r令我狂笑不止。2.糾正"羅馬人回家"的語法錯誤并伐刷100遍。3.只要男人愿意,他就有權利生孩子。4.尾聲的十字架群唱,媒介自嘲與推薦電影——安東尼奧尼[夜]。(8.5/10)
前半部三星,后半部五星..這居然是79年的片子啊!!果然英國佬的黑色幽默經(jīng)久不衰.....the bright side of life居然是這部片子里出來的。。我還以為是借用呢。。果然是世界級的好片啊~本片之所以輸巨蟒與圣杯就是因為基督教這個敏感的話題。。。
巨蟒神作!對現(xiàn)世是多么超前的還原,宗教愚民,暴政養(yǎng)豬,各種自殺主義和無腦黨派,一排十字架釘滿了足以自我安慰的各種邏輯
6.5 最煩這種惡搞電影,瓊斯的巨蟒與圣杯看一半就看不下去。這部電影也是堅持看完。
無厘頭諷刺大百科。開始無聊漸入佳境。諷刺了:當權者(口齒不清白癡相)、裝傻為善的當權者的爪牙、反抗者(盲目犧牲)、民眾(近乎愚蠢的崇拜,如沒有個性的復制人)。肯定了為權利而斗爭(支持變性者權利的有趣臺詞),片尾曲非常積極樂觀向上,片頭曲男人的一生正和了:潛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IMDb Top Rated Movies #174:<Life of Brian>是一部關于生命的荒謬的幽默劇?;闹囈馕吨U摚康暮徒Y果的背道而馳,“合理”的不合理性?!?事實證明,相較于影迷們口中更為權威的電影網(wǎng)站IMDb所篩選出的Top 250,還是豆瓣電影Top 250里的片子更符合我的口味。雖然它倆只是我的觀影參考對象而已。
可能當時很好看 畢竟是老片子了 很多段子不能理解或者是不符合現(xiàn)在的口味了
巨蟒的喜劇過時得很快,但[萬世魔星]則因為它敘事上的連貫性而可以長久。時至今日,電影對于基督教和信仰問題的諷刺依舊針針見血。信仰的本質(zhì)無外乎是逃避自己做決定的責任。
這部影片是喜劇團體Monty Python繼《巨蟒與圣杯》之后制作的又一部荒誕搞笑大作。這部無厘頭電影不僅和前作一樣進入了IMDb250,而且還入選了《Time Out》雜志評選的“史上最佳100部英國電影”。如果說《圣杯》是對歷史的一次惡搞,那么這部作品就是對宗教顛覆和嘲諷,宗教人士必然會反感。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
Biggus Dickus
看到百夫長給布萊恩糾正拉丁文語法的地方就笑了,想起了Eddie Izzard的拉丁文段子,Eddie說得沒錯,“我們搞喜劇的基本上每個人都從Monty Python那兒偷師?!盤ython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荒誕喜劇。本片對宗教人士的諷刺也是不遺余力,在英國,幾乎每個優(yōu)秀的喜劇演員都是無神論者。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看完賓虛, 哈欠連天, 心說, 太假了, 然后打開這個, 哈哈哈哈哈, 太淘氣了, 好提神. 世界本來是這個樣子才對嘛. 先看了賓虛也更能get到笑點.
我怎么覺得結尾那首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也是個諷刺呢?布賴恩從頭到尾都沒唱啊。
3.5 果然和《巨蟒與圣杯》是一個團隊的作品,一貫的無厘頭和搞怪以及浮夸到漫無邊際的想象力,但不如《圣杯》。這里面沒有什么不可以,就看你如何去解構這部電影。內(nèi)涵都是需要人們?nèi)ソ庾x的,經(jīng)典也是一樣,當然就如片中的布萊恩忽然間被烏合之眾奉為上帝之子一樣,既是反諷,也是自嘲。
3.2 分了兩段才耐住性子看完。Terry Gilliam還是要比Jones高!
這才是文化人玩無厘頭的樣子嘛,在這個充滿政治正確又缺乏實干家的年代看,尤其反諷。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這就是這首歌的出處 英國的賤貨幽默理解不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