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今生情未了

劇情片法國1992

主演:丹尼爾·奧特伊  艾曼紐·貝阿  安德烈·杜索里埃  伊麗莎白·布爾吉娜  布麗吉特·卡蒂永  米麗婭姆·博耶  斯坦尼斯拉斯·卡雷·德·馬爾博格  Dominique De Williencourt  

導(dǎo)演:克洛德·索泰

播放地址

 劇照

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1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2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3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4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5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6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13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14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15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16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17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18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19今生情未了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6:54

詳細劇情

史蒂芬(丹尼爾·奧圖 Daniel Auteuil 飾)與馬克西姆(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飾)是相處多年的好友,性格迥異的兩人之間產(chǎn)生的奇妙化學(xué)反應(yīng)讓他們成為了工作上的完美搭檔。兩人共同創(chuàng)建了一個小提琴工作室,提供出售和修理小提琴的服務(wù),日 子過得平靜而快樂。   作為工作室的客戶,卡米爾(艾曼紐·貝阿 Emmanuelle Béart 飾)的第一次光顧就吸引了兩位好友的目光,馬克西姆更是立刻就對卡米爾展開了熱烈的追求,可是卡米爾的目光卻落在了表面冷漠的史蒂芬身上。在拒絕和吸引中,三個人的戀情無法得以善終,多年后,當他們重新聚在一起,是否會因為曾經(jīng)的退縮和恐懼感到淡淡的傷感?

 長篇影評

 1 ) un coeur en hiver

我喜歡這部電影。我喜歡里面的女主角。這個女主角特別好看,是法國電影里女性那種獨特的美,你單獨看她不覺得多好看,但是看了別的女性再轉(zhuǎn)過去看她,就會突然陷入了愛情當中。斯蒂芬說馬克西姆輸給了她的美,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斯蒂芬是個特別的男主角。他肯定比我們更深刻的理解著女主角的美。但是他是劇中唯一一個能躲開她的美的人,這也沒有為什么,有些人就是獨具這樣的天賦。

可這顆心也是有裂縫的,雖然只在他獨處時,只有他一人可以琢磨的時刻。這顆心是活著又是死的,它沒有辦法從胸腔中爬出來給別人看,它只能靜靜的讓你聽著它的喘氣聲。因為是顆孤獨的心,所以才能保存它的完整。

這部電影的音樂內(nèi)容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多,不過它關(guān)于提琴的部分,比起solo這部電影真是好太多了。

 2 ) 愛的謎底謎面

  Emmanuelle Béart這回是習(xí)慣將絲絨質(zhì)地棕發(fā)齊齊挽起露出平滑飽滿額際的女小提琴家。原以為片名的冬之心暗指的是她,不料竟是他,道是無情卻有情的調(diào)琴師。調(diào)琴與調(diào)情,是一樣原理:過松則怠,過緊則斷。惟有曖昧,不脆不癱的火候,才恰恰好,大好。氣氛設(shè)置好了,攻略才便以按步驟展開。男主角和老狐貍李碧華有同樣默契:先是百依百順,接著欲推還迎,最后斷然拒絕。此套攻略最適合攻陷外冷內(nèi)熱的女人:即便她被最終的拒絕狠狠傷到自尊,始作俑者也不必擔心引火燒身——只要擺出一副純良怯懦的白兔嘴臉即可,她是聰明女人,不會至死癡纏。片尾,一切昭然若揭:男主最愛的是Maxime, 他的戰(zhàn)友,他的敵人。原來愛是最佳障眼道具:他是想通過他對她的注意以及她對他的注意而注意到他。還有什么形狀好似三角微妙可笑。
  然而豆瓣自有高人在,讀了眾人的討論才深覺自己理解之粗淺:愛之深為不愛,男主是極端的完美主義信奉者,把音樂與女人同樣視作夢想來愛,而夢想是用來朝圣的,不能是近在眼前的。觸碰和言語均為完美事物的一級殺手,所以在伸手可及之刻扭頭撤退,方才挽回一灘完好無損的泡影。這樣的人,無論多么具備愛的資格,注定是沒有愛的能力的,瓣友如是說。至于“我最愛的是他”這么一句,看似謎底又似謎面,如所有的悶騷法國文藝片,以低調(diào)的收梢換得悶騷文青們的高調(diào)關(guān)注。而我關(guān)心的不是他究竟愛她還是他,卻是——可不可能愛一個人?J’ai essayé de vous séduire sans vous aimer. Stéphane說,我只是想誘惑您,而并非愛您。原來大家享受的從來都不是愛,而是調(diào)情。

 3 ) 張志揚:E弦上的詠嘆調(diào)——辨析《一顆冬天的心》中的兩個音質(zhì)

E弦上的詠嘆調(diào)——辨析《一顆冬天的心》中的兩個音質(zhì)
張志揚



咖啡廳。

麥辛和斯蒂凡在喝咖啡。

麥辛和斯蒂凡是音樂專業(yè)的同學(xué),現(xiàn)在又是合伙人,他們經(jīng)營了一家專門制作和修理小提琴的作坊。麥辛負責(zé)整個經(jīng)營業(yè)務(wù),斯蒂凡只管制作與修理。

麥辛看上去就是場面上的人,英俊、瀟灑,長于周旋,而斯蒂凡寡言少語,眼色沉著而冷僻。

麥辛告訴斯蒂凡,他要結(jié)婚了,得租一間房搬出去,女友叫卡蜜,拉小提琴,正在準備一首三重奏新曲的灌制,如果成功,便贏得了歐美巡回演出的機會。

她進來了,一個中年婦女陪著,在不遠的一張桌子旁坐下。我不能描述她,因為我不知道用誰的眼睛描述,麥辛、斯蒂凡,還是我?不,我窘迫。

我實在無法分辨,我看見的是角色,還是演員?心中更有模糊的惆悵,是角色真實,還是演員真實,或者說,角色像演員一樣的真實嗎,還是演員能像角色一樣真實。它們愈是結(jié)合得像一個人,愈是表明她們分離著,永遠不可結(jié)合地分離著。這種遺憾深深地傷害著我的感覺,以致我的感覺被傷害得鉆心地敏銳。

麥辛很快起身離開斯蒂凡,向卡蜜走去,親熱地吻著卡蜜的臉??壅酒饋?,朝這邊看了一眼,同麥辛走出了咖啡廳。

斯蒂凡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左手低垂,右手挨著咖啡碟,眼光落在咖啡杯的口沿上。

斯蒂凡與麥辛的老師退休了,住在鄉(xiāng)間小屋里。他請一些朋友到鄉(xiāng)間來聚餐??垡苍谄渲?。大家邊吃邊談。一位說,我反對精英主義,但也不能容忍盲從者隨聲附和??壅f:“音樂不拒絕任何人,它有時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br>
斯蒂凡好象也說了點什么,帶著懷疑的傾向。很抱歉,我沒聽清。

他的老師堅持認為沒有人能把感情說得清楚。在離開的時候,卡蜜對麥辛說,她不喜歡斯蒂凡這人陰冷的態(tài)度。

但是卡蜜的琴出了毛病,E弦有點暗。麥辛帶卡蜜到斯蒂凡的工作室里來,請他調(diào)校一下。斯蒂凡說明天給他,并到練習(xí)室去聽。

卡蜜同鋼琴、大提琴一起反復(fù)地拉一段樂曲,是節(jié)奏上不來,還是情緒上不來,很阻塞。斯蒂凡要求把琴帶回去再調(diào)治一下。

果然,情況不同了,那種激動情緒的音準出現(xiàn)了,卡蜜興奮地拉著琴,眼睛有時向旁聽席看去,斯蒂凡不在。斯蒂凡終于在了。小提琴正拉在華彩部分,它像掩飾著又像顯露著激情的來源。即使再好的小提琴家,也不是總能找到他想要的音準,只有這種音準的出現(xiàn),才能把許多陌生的、不知道的、不能表達的感覺帶到仿佛是剛剛發(fā)生的感覺中來,於是演奏成了邂逅,成了相遇,成了你產(chǎn)生我、我產(chǎn)生你的新知。


卡蜜到作坊里來邀麥辛,麥辛在打電話,正在和人洽談一把提琴的轉(zhuǎn)讓業(yè)務(wù)。他要卡蜜等5分鐘??圩叩剿沟俜驳墓ぷ鏖g,靜靜地看著斯蒂凡在指導(dǎo)他的學(xué)生制作一把小提琴。學(xué)生走了。斯蒂凡看見卡蜜,卡蜜說她在等麥辛。斯蒂凡請她進來,倒了一杯水給她〈倒了嗎?〉,她坐下,隨便談起她剛剛發(fā)生的一點不愉快,她同她的保護人爭吵了,因為她回答一句問話時的漫不經(jīng)心。保護人是媽媽送她到巴黎時拜托的,人很好,就是心眼太死。斯蒂凡聽著,他可能說了一兩句什么,我老沒聽清他的話??塾悬c歉意,為她說了這些沒意思的話。斯蒂凡說,“不,我很高興?!薄凑f了嗎?他說了高興?我又拿不準?!?br>
麥辛進來,說他要去羅馬兩天,請斯蒂凡在卡蜜錄制時代他去聽聽。斯蒂凡表示他可以去羅馬。麥辛說,不,他去很重要。

錄制時,斯蒂凡去晚了,他的女友要他見一個求婚者。

卡蜜演奏著,很專注的樣子,但也常常抬起眼睛看門,斯蒂凡有些遲疑地在過道上聽著,向門走去,華彩部出現(xiàn)了,卡蜜已經(jīng)明白,是誰把她帶入感覺不可感覺的那個音。它像一把刀的鋒刃,只有越過它,才敞開了一扇幽暗的門,原來意想不到的音的世界竟是如此開闊和明亮。生命就是這般突然面目一新。眼睛看到了什么?為什么原來沒看見的,現(xiàn)在看得驚心動魄,兩個多么不同的世界。

卡蜜對保護人說,她不去參加為慶祝她的成功而舉行的晚宴,她有更重要的事。她走了,坐著斯蒂凡的車。她要同斯蒂凡到她的住處完成愛的使命。她以為,剛才她拉著提琴就是拉著斯蒂凡的心,一切不可說的感覺不都在弓底下傾訴出來了嗎!

斯蒂凡在卡蜜的門口,停下車,告訴卡蜜:

“我不相信你。”

“我不是你感覺到的那種人。”

“我沒有你感覺到的那種人的感覺?!?br>
卡蜜驚嚇得面無人色,飛快地下車跑去。

斯蒂凡走了。

我也驚呆了。啊,一切都要重新感覺。

卡蜜已經(jīng)兩天不出房門,麥辛回來也無濟于事。

卡蜜在鏡子前看著自己,重新盤起發(fā)髻,在嘴唇上涂了紅膏。開門。不望麥辛,徑直向外走去。她知道斯蒂凡在哪兒,在那個咖啡廳里。旁邊還坐著他的女友。

卡蜜無禮地坐下來,趕走女友,直言不諱地要求斯蒂凡同她上床做愛,還用手去抓他的下身。直到這個動作完成后,她才意識到自己的羞恥,她垂著頭,發(fā)髻散亂。她冷靜了,理了理頭發(fā)站起來,什么事兒沒有地走了。

麥辛一直站在門口,現(xiàn)在他走到斯蒂凡面前,朝他臉上狠狠打了一拳。

斯蒂凡再也不能同麥辛共事了,他單獨開了一間小作坊??鄣谋Wo人還常常給他帶來一些顧客。

生活又回到常軌,卡蜜巡回演出去了。在卡蜜離開巴黎時,斯蒂凡去看過卡蜜一次,承認自己內(nèi)心有死的東西,正是它造成了生命機遇時的一再遲移??蹘缀跏裁匆矝]說。麥辛有一次來到斯蒂凡的作坊,表示了和解。

他們的老師常用酒澆愁,排遣孤獨感,日常的瑣碎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妻子的絮絮叨叨更加不能容忍。他醉了,倒下,中了風(fēng)。不知道是一種什么樣的疼痛使他不能把這每時每刻的酷刑堅持下去,他要妻子給他注射一針,讓他死去。這種要求事實上到了不能拒絕的程度,但妻子無法執(zhí)行。老師知道,只有斯蒂凡能夠執(zhí)行,要妻子把他叫來。

麥辛也來了,陪著師母,斯蒂凡進屋,握著老師的手。老師睜開眼,安詳?shù)难凵癯錆M信賴。斯蒂凡拿起針,抽液,試射,回到床前,將針插向老師的手腕,……

斯蒂凡推開窗,拂曉的薄靄籠罩著樹林,麥辛正扶著師母向林中走去。

還是那個咖啡廳,那個座位,麥辛和斯蒂凡像影片開頭那樣坐著??圻M來了,麥辛起身,他去取車,要卡蜜等會兒。

卡蜜坐下來,問起老師的死,斯蒂凡說:“他是我唯一可以愛的人?!?br>
喇叭在玻璃窗外響著,卡蜜走出,麥辛開門,卡蜜坐進去,麥辛繞過車頭,回到駕駛位,發(fā)動,車緩緩啟動了,就在車快駛出畫面時,卡蜜突然回眸……

斯蒂凡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左手低垂,右手將咖啡碟拖到近前,手指扣著杯耳,眼光返回到晶瑩的杯沿上。

故事完。[①]





1993年11月30日,寄住海南一個月了。白天辦事,趕論文,《啟蒙思想中死去與活著的》,晚上看錄相,成為比正經(jīng)還正經(jīng)的正經(jīng)事。特別是我們?nèi)齻€人都喜歡。

凡是標明奧斯卡獎或提名的錄相,都是要看的,但真正被記憶接納為記憶的,并不多,《今生情未了》是其中之一。

看完已是十二點,三人什么話沒說,睡了。

第二天上午,我們又看了一遍。

今年6月30日,整7個月后,我在香港看到了一張影片廣告,有《今生情未了》。

法文片名:《一顆冬天的心》。

女演員:艾瑪紐·貝阿。

男演員:達尼艾爾·奧德伊。

影片說明寫著“人生難測,一個愛時,一個不覺;一個覺時,一個不愛了”。這個“說明”真絕,絕到人無話可說。只有感嘆世俗的脾胃囫圇吞棗的健康。

可惜,我有一大堆生硬感覺,就是找不到疏通它們的理解和表達,才挺在那兒成為腸結(jié)。

經(jīng)驗使我相信,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時域,你是不能強求的,只有它的時域到了,一個偶然的亮光,自會把它帶到澄明。

就故事而言,這部影片太老,早50年或晚50年,只要有男女演員,合適到這樣的程度,他們的形體、氣味、聲音、動作、表情有足夠的自主言說的品位,他們就能重演這部影片,在記憶的墻壁上又涂上一層自我命名的色彩。

歷史,本來就有一些永恒的話題重復(fù)而不老,因為有人生——有的人,生來就那樣熟悉地陌生著,像語言、語調(diào),從古說到今。

批量生產(chǎn)的小提琴不用說了,有些小提琴是有家族的,有名稱的。盡管憑著它的名聲,可能會使演奏它的小提琴家成為小提琴家,但如果不想近親繁殖而蛻化,它應(yīng)該耐心地尋找、等待,并相信,只有真正的小提琴家才能讓小提琴成為小提琴。

海菲茲所以叫海菲茲,他不是一般地能把斯特拉第瓦利琴的圣母般的柔和像拉菲爾一樣淋漓盡致地拉出來,他是用自己激情的力量把圣母的柔和拉到如陽光輝煌的沐浴之中。

話題和演員也一樣。在“一顆冬天的心”這樣一個永恒的話題中,我看見的是兩個演員,他們用活潑于現(xiàn)實中的肉感的激情使永恒的話題永恒于感覺的生動中。

我的感覺遠沒有香港那張“影片廣告”的直白。

為了真實,我先將11月30日、12月1日兩天的筆記,摘錄如下:


11月30日

“像夢幻一類的視覺。一個古老的故事,在完全不同的人那兒,把不可感覺的東西感覺出來?!?br>
“人,是不應(yīng)該把什么都放在感覺中就像放在口中咀嚼品嘗一樣,人應(yīng)該懂得保留某種東西的不可感覺性,即使這種保留也是一種感覺,但它是神秘的、禁忌的、隱忍著高峰體驗的精神性感覺,并意識到它的不可褻瀆!”

“要分辨得出某種感覺的上品、神品,是不容許感覺的,它使你不由得保持感激與敬畏,只在聆聽與靜觀中?!?br>
“這是一種很高的自由,不被欲望驅(qū)使的精神性的精微的自由?!?br>
“斯蒂凡太像我了,他說他心中有死的東西,所以他執(zhí)行死的自決,讓一位被瑣碎的生活窒息得厭倦的老人安樂死去?!?br>
“他對音樂的聲音太挑剔,永遠有對一種沒有表達出來的聲音的敏感。但那個聲音其實是趨向死寂的。我逃避這種注視中的聆聽很久了,為了深藏著對它的默許。”

“卡蜜

卡門?!盵②]


12月1日

“以為人可以想什么就做到什么,想把不可感覺的變成可感覺的,還作為后現(xiàn)代的任務(wù),這是同理性萬能一樣的僭越與狂妄。

非理性的狂妄。”

“卡蜜需要什么?

風(fēng)暴過后是沒有激情的平靜的理性,還是深藏的愛的思戀?”

“追求音準,斯蒂凡的專注能使音準達到卡蜜想達到的高度。一個成為另一個的感覺的引導(dǎo)者和激發(fā)者?!?br>
“但生活不就是音樂??垡魳芬惨?,她的感情不知道在音樂與生活之間有死的界限?!?br>
“沒有斯蒂凡心靈死的執(zhí)守,他能找到?jīng)]有表達出的聲音嗎?沒有卡蜜感性熱情地占有,她能表達不可表達的聲音嗎?

他們的結(jié)合在分離中。”

字跡潦草,我?guī)缀醪徽J得我了,但潦草的字跡所能記載的感覺,今天我照樣能感覺到,甚至更多。

有了這兩部分記憶的蘇醒,下面,我能把她說到什么程度呢?




文字的描述和感覺的記憶有某種相符。

先說明一下。

如果作一個試驗,閉上眼睛,看記憶的屏幕上能顯示出怎樣的圖像,是否連貫成情節(jié)?

不行,有圖像,很零亂。圖像閃現(xiàn)如光斑,亮一下就熄滅了。再亮出的圖像毫無關(guān)系,像黑夜中此起彼伏的螢火蟲。

所以,不能指望記憶的屏幕像電視屏幕可以重放一次《一顆冬天的心》。

這是傍晚,我在涼臺上做的試驗。

第二天上午,八點半,我坐在書桌前,攤開稿紙,一路寫了下來。如果記憶的圖像是光斑,那么文字一面描述它,一面啟示著晦暗不明的陰影。“描述”已是置換了,圖像變成文字,文字卻在“啟示”。它好像在探尋記憶的線索,但幽暗的部分幽暗著,其實是文字沿著文字自身的網(wǎng)絡(luò),自己構(gòu)成自己的意象,補充著或替代了遺失的圖像,所以“啟示”,不如說是生造。

“描述”:圖像換成文字——象征。

“啟示”:文字換成意象——隱喻。

這樣的文本化(語言化),歸根結(jié)底,是要把有形的生活儲存為無形的意義。像飲食消化,充實人的氣質(zhì)、想象與魄力,為了再創(chuàng)造生活。

回到文本。

我說當時的筆記和今天的文字有某種相符,是指我接受時的強化傾向,即整個情調(diào)的音樂性。

兩個人像兩個音符,一個音符是被表現(xiàn)音,一個音符是表現(xiàn)音。前者以難表現(xiàn)甚至不可表現(xiàn)為音準,它提高表現(xiàn)的音素、音質(zhì)和音色。它的音準恰恰是非音準的。后者力圖再現(xiàn)到感覺的音域中來,沒有它,就沒有可聽的音樂和可接觸的生活了。

哲學(xué)史上有一個刁鉆的比喻。據(jù)說肉是氮碳氫,但我們吃的是肉,不是氮碳氫。以為這個比喻可以用來嘲笑粗魯?shù)谋举|(zhì)主義而讓精致的本質(zhì)主義笑到最后,實在是黑格爾一廂情愿的聰明。那個肉叫做肉的多出的現(xiàn)象部分有一種誰也包容不了的例外性。它打破了本質(zhì)主義的界限,使表達與被表達者都成為不可表達的。你說得清卡蜜身上多出的部分有多么迷人嗎?女人是本質(zhì)主義的天敵。

感覺是這樣強烈,在短暫的空隙中,我?guī)缀踔挥浵铝怂N野l(fā)覺,它對我成為一個意象的“結(jié)”。以前在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羅伯·格里葉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柯爾維爾的《火車與馬》、《涼臺上的男人和女人》等作品的解讀中,都繞不過它。

不僅如此。

如今我還陷入無路的斷絕。人的感覺有時會尖銳到感覺那不可感覺的東西。但是,它是否直接對應(yīng)著表達和表達不可表達的表達,言說和言說不可言說的言說?

后現(xiàn)代主義要求這種表達的合法性。

而我懷疑,要在敬畏中隱忍僭越的渴望,這是不是想在個體性的開放的自律中保留一點禁欲主義?

斯蒂凡為什么對一個神秘的音域開放了又關(guān)閉?

卡蜜恢復(fù)的平靜是否接受了這一絕命的暗示?

不管多么敏銳的表達,永遠會在開放中遭遇關(guān)閉的不可表達的音域,這種僭越欲望受挫的隱忍才使肉感的音質(zhì)與音色飽含精神性的張力,成為音的誘惑!

我說過,音樂還不是生活。

再換一個世俗化的角度。

我有點奇怪,麥辛似乎是消逝著的,他像一個道具被擺進擺出。

是這樣嗎?

如果卡蜜是“我”,“你”是誰?“它”是誰?“你”是麥辛,還是斯蒂凡?

在音樂里,斯蒂凡是“你”。

在生活里,麥辛是“你”,而斯蒂凡是“它”。

但是,卡蜜可以這樣為所欲為地自我中心嗎?

她以為她可以像上帝一樣命名、指代。

“你就是你。”

“不,它是你。”

所有的名稱與代詞,都可以在我的欲望中招之即來。

“你”位,空置著,麥辛,斯蒂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欲望和需要。

卡蜜以為她能表達一切,就能占有一切。她像孩子般的任性,以為什么東西都可以、都能夠拿到牙齒中撕咬。她咀嚼了麥辛,又想把斯蒂凡拿來咀嚼一番。

這樣可以置換的理由據(jù)說是,“我”的“你”格,在升華,在游移,它游移到能指代我的豐富性的填充物上。

時代的變遷,甚至現(xiàn)代性的轉(zhuǎn)換,證明了“我”的合理性、合法性,但別忘了,“限度”,有一把刀的鋒刃,你是跨越不過的。

后現(xiàn)代性,要學(xué)著這樣說。

卡蜜的聰敏,不在于她能表達不可表達者,而在于她信守了不可表達的表達。

——一顆冬天的心。

斯蒂凡為什么說:

“我不相信你。”

“我不是你感覺到的那種人?!?br>
“我沒有你感覺到的那種人的感覺?!?br>
感覺,有的古典哲學(xué)家,人類學(xué)家,把感覺叫做人的“本質(zhì)力量”,或自然的“熱情本質(zhì)”,或“忍受著的苦惱本質(zhì)”。

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生存結(jié)構(gòu)的元素成分從最原始的動物性的感覺或官能性感覺到認識論感覺、審美性感覺、倫理學(xué)感覺、宗教性的超驗感覺等精神性感覺,它們是不可替代、不可還原的;

二是指功能性的,即感覺總是一個對象性的存在,它既是感覺的主體同時又是感覺的客體,確切地說,二者是不可分的,分離或分割意味著感覺的病態(tài)或死亡。在這個意義上,人們除了說它是本質(zhì)力量外,還加了一些準價值性的限定詞,如追求著的、忍受著的、苦惱著的熱情本質(zhì)等等。

理性原本是實現(xiàn)它的工具,或者是感覺品位的上乘定性,再加上社會性的強化,理性似乎成為感覺的靈魂或主宰,實際上,它恰恰是感覺陷入病態(tài)甚至死亡的標志。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麥辛和斯蒂凡是不同類型的人。從麥辛到斯蒂凡,卡蜜的感覺肯定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說,有的感覺是會消失的,例如,原來許諾給麥辛的。

如此變換著的感覺,怎能叫人相信,現(xiàn)在許諾給我的,不會再變?

或者說,什么是感覺比較好的,現(xiàn)在碰到了感覺最好的,什么是感覺的極限閾?感覺感覺到最好的,一點不排斥,感覺還會需要次好的,甚至不好的。問題就在于,感覺,有精神性的感覺,也有官能性的或肉欲性的感覺,有認識論的感覺、審美性的感覺,也有倫理學(xué)的感覺,感覺的層次太多了,以至我們不能指望,感覺會終止在一種感覺中,即使它是最好的。

感覺有時完全不進入價值判斷,當卡蜜從麥辛轉(zhuǎn)到斯蒂凡,完全可以不是一個道德問題。斯蒂凡說“我不相信你”,也絲毫不帶道德評價在里面。

卡蜜的行為,有“歸宿”的意義,作為一種可能;也有“任性”的意義,作為另一種可能;還有“選擇”的意義,作為一種中間狀態(tài)。斯蒂凡在卡蜜身上找不到判斷的根據(jù)。

其實,問題不在卡蜜,而在斯蒂凡,他說他心中有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既在直接的意義上,也在間接的意義上。

直接的意義,是指死亡、寂靜,一把可以演奏最美妙的音樂、但自身只守護沉默的小提琴。

間接的意義,如果一個人的感覺身位總在不可感覺的不可言說的領(lǐng)域,由此去看感覺的炫耀,它常常會發(fā)現(xiàn),許多感覺是無根的。然而生活的世俗性,恰恰就需要這許許多多的無根的感覺的緩沖,像溫床一樣,它儲存、保養(yǎng)、鈍化、造成遺忘,才能聚集突然爆發(fā)的驚訝,讓世界充滿新鮮感。

斯蒂凡因恐怖無根的感覺而對任何感覺的重復(fù)充滿警惕。

我們能譴責(zé)這些負有特殊的守護使命的人為守護神靈放棄世俗的快樂嗎?

或許,在斯蒂凡和卡蜜之間,特別是在斯蒂凡的心中,有一個聲音在說:

“啊,最好的,像夢一樣,升起來了,別驚醒它,別弄臟它,小心,千萬小心!”

我簡直不能想象,事情會是這樣:斯蒂凡把車開到門口,卡蜜看他一眼,下車,向門走去,站在門口,背影,回頭,一段華彩中短暫的休歇是可以抗拒的嗎?斯蒂凡跟上,最后兩人在房間狂吻,最流行的床上動作。

一覽無余,結(jié)果什么也沒有,什么也沒有留下。

最好的是最不能實現(xiàn)的但又必須隱含在實現(xiàn)的魅力中。

聰明的導(dǎo)演,知道怎樣利用卡蜜的回眸,不是在上床之前,像男女中慣用的伎倆,而是在分離之后的平常如故的霎那間,特別令人震驚的,卡蜜的回眸,竟是一個習(xí)慣性的、無意識動作。它和斯蒂凡的一個茫然姿態(tài)正好切成蒙太奇:

這兩個演員!

我一直忍著,不去說卡蜜的扮演者。

還是忍著吧。


1994年





[附錄]

過去都快十五年了。

當年同到海南來的家琪02年去了上海。

還有萌萌,2006年8月12日離開了人世。

我一人仍然留在“海甸”這個島中的小島上。

前幾天,忽然想起《一顆冬天的心》,又翻出來看了一遍。究竟看了幾遍,不記得了。每次看,我都想重新更正文章中記述不準確的地方,由于某些不準確,甚至應(yīng)該改變分析的段落。這都不過是看時緊接著的閃念。其實我根本不會改動的。甚至我想,不是我記錯了,人物本來應(yīng)該是像我這樣說的。

奇怪的是,每次看,幾乎都要重復(fù)同樣的心理過程。真好笑。

這次請我的學(xué)生芳寧把《E弦上的詠嘆調(diào)》打印成電子版。發(fā)給我時,她附了一則短信,提了幾個問題,連同我的回答一并附后。

現(xiàn)在是2007年7月4日,上午11:31。

[附信]

老師:

記得看《一顆冬天的心》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到斯蒂凡說“我不相信你”,我在心里說:“我也不相信你,卡蜜”。但幾乎馬上就意識到,這個“不相信”是混雜著一點道德禁忌的怯懦,既畏于道德的眼光、又驚悸于熱情的倏來倏去,下意識地躲避被熱情占有又狠狠抽空的鈍重的疼痛。這和您說的,當然不是同一層面上的事情。如果僅在這個層面上,斯蒂凡的遲疑,把卡蜜置于什么樣的境地中呢?重新回到麥辛,敏銳的感覺如何去調(diào)治最好的與次好的、精神性的與肉體性的差別?“卡蜜的聰敏,不在于她能表達不可表達者,而在于她信守了不可表達的表達”,真的嗎?

而在您說的層面,斯蒂凡又為什么要把感覺從中斷絕,分成精神性與肉體性的兩段?為什么要格外隱忍著肉體性的部分以持守精神性的部分?或者可以這樣問:感覺帶有肉體性實現(xiàn)的部分就已經(jīng)是走到了感覺的盡頭了嗎?只有把這部分切掉才可能涉足不可感覺不可言說的領(lǐng)域嗎?“因恐怖無根的感覺”對任何在面前迸發(fā)的感覺都警惕、拒絕,放棄“世俗的快樂”、即使是單純得美得刺目的熱情,這些都是“守護神靈”的絕對必要條件嗎?

老師,這些問題不是在這里作為一種解讀才問出來,而是我一直以來都想不明白的,在對《月亮與六便士》的解讀中,這個問題實際上是繞過去了。

我的問題在下面附文中以加粗楷體字標出。

芳寧

2007/7/2

[附文]


“……華彩部出現(xiàn)了,卡蜜已經(jīng)明白,是誰把她帶入感覺不可感覺的那個音。它像一把刀的鋒刃,只有越過它,才敞開了一扇幽暗的門,原來意想不到的音的世界竟是如此開闊和明亮。生命就是這般突然面目一新。眼睛看到了什么?為什么原來沒看見的,現(xiàn)在看得驚心動魄,兩個多么不同的世界?!?br>

“人,是不應(yīng)該把什么都放在感覺中就像放在口中咀嚼品嘗一樣,人應(yīng)該懂得保留某種東西的不可感覺性,即使這種保留也是一種感覺,但它是神秘的 、禁忌的、隱忍著高峰體驗的精神性感覺,并意識到它的不可褻瀆!”

“要分辨得出某種感覺的上品、神品,是不容許感覺的,它使你不由得保持感激與敬畏,只在聆聽與靜觀中?!?br>
“這是一種很高的自由,不被欲望驅(qū)使的精神性的精微的自由?!?br>
“以為人可以想什么就做到什么,想把不可感覺的變成可感覺的,還作為后現(xiàn)代的任務(wù),這是同理性萬能一樣的僭越與狂妄。非理性的狂妄?!?br>
“卡蜜需要什么?

風(fēng)暴過后是沒有激情的平靜的理性,還是深藏的愛的思戀?”

“追求音準,斯蒂凡的專注能使音準達到卡蜜想達到的高度。一個成為另一個的感覺的引導(dǎo)者和激發(fā)者?!?br>
“但生活不就是音樂??垡魳芬惨睿母星椴恢涝谝魳放c生活之間有死的界限?!?br>
“沒有斯蒂凡心靈死的執(zhí)守,他能找到?jīng)]有表達出的聲音嗎?沒有卡蜜感性熱情地占有,她能表達不可表達的聲音嗎?

他們的結(jié)合在分離中?!?br>

“這樣的文本化(語言化),歸根結(jié)底,是要把有形的生活儲存為無形的意義。像飲食消化,充實人的氣質(zhì)、想象與魄力,為了再創(chuàng)造生活。”

“兩個人像兩個音符,一個音符是被表現(xiàn)音,一個音符是表現(xiàn)音。前者以難表現(xiàn)甚至不可表現(xiàn)為音準,它提高表現(xiàn)的音素、音質(zhì)和音色。它的音準恰恰是非音準的。后者力圖再現(xiàn)到感覺的音域中來,沒有它,就沒有可聽的音樂和可接觸的生活了。”

“那個肉叫做肉的多出的現(xiàn)象部分有一種誰也包容不了的例外性。它打破了本質(zhì)主義的界限,使表達與被表達者都成為不可表達的。你說得清卡蜜身上多出的部分有多么迷人嗎?女人是本質(zhì)主義的天敵?!?br>
“如今我還陷入無路的斷絕。人的感覺有時會尖銳到感覺那不可感覺的東西。但是,它是否直接對應(yīng)著表達和表達不可表達的表達,言說和言說不可言說的言說?”

“后現(xiàn)代主義要求這種表達的合法性。

而我懷疑,要在敬畏中隱忍僭越的渴望,這是不是想在個體性的開放的自律中保留一點禁欲主義?

斯蒂凡為什么對一個神秘的音域開放了又關(guān)閉?

卡蜜恢復(fù)的平靜是否接受了這一絕命的暗示?

不管多么敏銳的表達,永遠會在開放中遭遇關(guān)閉的不可表達的音域,這種僭越欲望受挫的隱忍才使肉感的音質(zhì)與音色飽含精神性的張力,成為音的誘惑!”

““你”位,空置著,麥辛,斯蒂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欲望和需要。

卡蜜以為她能表達一切,就能占有一切。她像孩子般的任性,以為什么東西都可以,都能夠拿到牙齒中撕咬。她咀嚼了麥辛,又想把斯蒂凡拿來咀嚼一番。

這樣可以置換的理由據(jù)說是,“我”的“你”格,在升華,在游移,它游移到能指代我的豐富性的填充物上。

時代的變遷,甚至現(xiàn)代性的轉(zhuǎn)換,證明了“我”的合理性、合法性,但別忘了,“限度”,有一把刀的鋒刃,你是跨越不過的。

后現(xiàn)代性,要學(xué)著這樣說。

卡蜜的聰敏,不在于她能表達不可表達者,而在于她信守了不可表達的表達?!?br>
“理性原本是實現(xiàn)它的工具,或者是感覺品位的上乘定性,再加上社會性的強化,理性似乎成為感覺的靈魂或主宰,實際上,它恰恰是感覺陷入病態(tài)甚至死亡的標志?!?br>
“從麥辛到斯蒂凡,卡蜜的感覺肯定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說,有的感覺是會消失的,例如,原來許諾給麥辛的。

如此變換著的感覺,怎能叫人相信,現(xiàn)在許諾給我的,不會再變?

或者說,什么是感覺比較好的,現(xiàn)在碰到了感覺最好的,什么是感覺的極限閾?感覺感覺到最好的,一點不排斥,感覺還會需要次好的,甚至不好的。問題就在于,感覺,有精神性的感覺,也有官能性的或肉欲性的感覺,有認識論的感覺、審美性的感覺,也有倫理學(xué)的感覺,感覺的層次太多了,以至我們不能指望,感覺會終止在一種感覺中,即使它是最好的?!?br>
“卡蜜的行為,有“歸宿”的意義,作為一種可能;也有“任性”的意義,作為另一種可能;還有“選擇”的意義,作為一種中間狀態(tài)。斯蒂凡在卡蜜身上找不到判斷的根據(jù)。

其實,問題不在卡蜜,而在斯蒂凡,他說他心中有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既在直接的意義上,也在間接的意義上。

直接的意義,是指死亡、寂靜,一把可以演奏最美妙的音樂、但自身只守護沉默的小提琴。

間接的意義,如果一個人的感覺身位總在不可感覺的不可言說的領(lǐng)域,由此去看感覺的炫耀,它常常會發(fā)現(xiàn),許多感覺是無根的。然而生活的世俗性,,恰恰就需要這許許多多的無根的感覺的緩沖,像溫床一樣,它儲存、保養(yǎng)、鈍化、造成遺忘,才能聚集突然爆發(fā)的驚訝,讓世界充滿新鮮感。

斯蒂凡因恐怖無根的感覺而對任何感覺的重復(fù)充滿警惕。

我們能譴責(zé)這些負有特殊的守護使命的人為守護神靈放棄世俗的快樂嗎?”

或許,在斯蒂凡和卡蜜之間,特別是在斯蒂凡的心中,有一個聲音在說:

“啊,最好的,像夢一樣,升起來了,別驚醒它,別弄臟它,小心,千萬小心!”

“特別令人震驚的,卡蜜的回眸,竟是一個習(xí)慣性的、無意識動作。它和斯蒂凡的一個茫然姿態(tài)正好切成蒙太奇……”


[回復(fù)]

芳寧:

文中說的“兩個音質(zhì)的關(guān)系”,明顯帶著“古典韻味”,對現(xiàn)代人幾乎越來越遙遠了。如果它能保留在現(xiàn)代人的氣質(zhì)中,那會成為“稀有元素”,甚至成為某種精神鑒別的指示劑。

《月亮和六便士》雖然說的也是分離,但不是“隱忍的”分離,高更式的現(xiàn)代派雖然知道這種分離,他卻是什么都要“滿足”的利己主義者或個人主義者。他幾乎預(yù)言著現(xiàn)代派與現(xiàn)代人的“德性”。我說的,還是一類非平庸之輩的“高明的”現(xiàn)代派德性。

《一顆冬天的心》里邊當然是一種苦澀感。而它恰恰是現(xiàn)代人視為“禁忌”必欲破之而后快的。

萌萌太知道這種區(qū)分了,她幾乎一眼都能看出那些走過臺面的“佼佼者”。因為她就是新古典生活的苦澀本身。這就是我要你進入的“萌萌精神性情感或情感性精神”的一個較貼切的入口。

你的問題整個在問:


為什么要把感覺從中斷絕,分成精神性與肉體性的兩段?為什么要格外隱忍著肉體性的部分以持守精神性的部分?或者可以這樣問:感覺帶有肉體性實現(xiàn)的部分就已經(jīng)是走到了感覺的盡頭了嗎?只有把這部分切掉才可能涉足不可感覺不可言說的領(lǐng)域嗎?“因恐怖無根的感覺”對任何在面前迸發(fā)的感覺都警惕、拒絕,放棄“世俗的快樂”、即使是單純得美得刺目的熱情,這些都是“守護神靈”的絕對必要條件嗎?

換句話說,為什么要用“隱忍”而守住“苦澀”的,才是最好的?為了明晰,你用了非常干脆的詞:“切掉”、“拒絕”、“放棄”。

下面是要注意的思維方式:

1、對《一顆冬天的心》進行感覺分析,僅僅是對《一顆冬天的心》而言,并不能把某些東西抽取出來作為“尺度”推而廣之。

2、這又不是說,不把一個東西定為尺度,什么東西都沒有高下之分。不要用一個尺度去裁剪,并不等于不能在參照中進行比較。這是兩回事。

比如,《一顆冬天的心》中的“隱忍”的意義。我已經(jīng)把它抽取出來了,確實帶有某種一般的性質(zhì),但不是尺度。如果再貼近電影,斯蒂凡對卡蜜“浮上意識的”——“不信任感”,顯然還受著麥辛的牽扯,既有嫉妒而生的報復(fù),又有輕視而生的嫌棄,當然這些都是表征性的。我把它們都擱置了起來,為了突出主要者。除了我在文章中分析的,的確還有距離中的觀察,但是卡蜜或許領(lǐng)會得太深,或許也害怕斯蒂凡的冷漠,她把理解了的愛埋進了心里讓它成為音樂觸發(fā)的底蘊?,F(xiàn)在可以說對欲望的兩種態(tài)度:“隱忍”與“滿足”。

欲望的滿足是欲望在滿足中的固置。在現(xiàn)代社會,這種被市場經(jīng)濟打開的“潘多拉”,幾乎主要的是造成——“解放欲望”即是“非升華性壓抑”——德國的法蘭克福學(xué)派和法國的太凱爾集團其實早就分析了這種“現(xiàn)代壓抑形式”。奇怪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獲得了的眼光后來竟然忘得一干二凈。

與此相比,“隱忍”的意義才會顯示出來。在《一顆冬天的心》中,斯蒂凡是隱忍著的拒絕,還有另一種隱忍方式??梢栽O(shè)想另一種情形(注意,這種情形不適合本片規(guī)定情景),一對男女或許有了性愛,因而更強烈地體會到欲望的指引,但他們或許意識到更高者的要求而終于“隱忍”下來了。所以,不在于對“什么”隱忍,而在于“隱忍”成為“他者”的界限,由此而顯現(xiàn)出“他者”。否則,“隱忍”僅僅對“什么”(如性欲)的限制,那可能落入真正的“禁忌”了,如果不單純是“禁欲”的話。這已是另一類問題。

你當然會從中感受到,最好的或最美的,不是欲望自身的滿足,而是那個他者在隱忍中的顯現(xiàn)。我再補充一句,我的整個論述其實是模態(tài)的,或者說,或然的,只對某些人有效。

你或許再回頭去看——“人是無意指的指號”。

志揚

2007年7月2日晚


來源:張志揚散文集《幽僻處可有人行?》之《E弦上的詠嘆調(diào)——電影閱讀經(jīng)驗》



[①]我不敢寫“本事”,我知道我復(fù)述的遺漏、差錯和填補,還有復(fù)述中阻止不住的介入。

[②]我想到的是梅里美的小說、比才的歌劇、還有西班牙的電影、“卡門”,對我已成為一個精靈的名稱。

 4 ) 對片中拉威爾室內(nèi)樂的深入分析

這是一部關(guān)于愛情的電影,關(guān)于音樂的電影,片中選用了非常多的拉威爾的室內(nèi)樂作品,而且與劇情相得益彰。拉威爾是杰出的法國作曲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以下是主講對本片中的音樂的分析:
影片的開篇和尾聲都用了拉威爾的A小調(diào)三重奏第一樂章第一個主題,開始于斯蒂文在人群中的孤獨,結(jié)束于卡米爾依依不舍的眼神。這一主題是民間舞曲的主題,是安靜輕盈的,由鋼琴沉穆的引出,然后是提琴上的合奏,其后發(fā)展為慷慨激昂的音響。此樂章第二主題在影片中也有用到,在斯蒂文找卡米爾調(diào)完琴后樂隊演奏的一段,這一主題與第一主題相似的氣質(zhì),由小提琴輕盈的奏出,大提琴伴奏跟隨。這個時候兩人的感情剛剛開始,樂曲溫暖安詳,在此處用的特別恰當。
這首三重奏的第二樂章(諧謔曲)被用在了第二場錄音棚內(nèi)的戲,卡米爾剛剛遭到斯蒂文的冷落,感情前途未卜,所以演奏的極不順暢,艾曼紐貝阿把這種不安定的情緒演繹的非常細致。
拉威爾在39歲時(1914)寫下這首三重奏,當時的法國正處于一戰(zhàn)前的總動員時期,作者正在家鄉(xiāng)避暑,完成此曲后,即被征召入伍。整體來說這首曲子西班牙風(fēng)格明顯,前兩個樂章輕松,第三個樂章“帕薩卡利亞”沉重,我們在電影《鳥人》里可以聽到。
拉威爾的小提琴奏鳴曲在影片中用的最多。首先聽到的是小提琴與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Allegro),那是在琴修好后,斯蒂文與馬克西姆等人一起在聽卡米爾與大提琴的演奏,卡米爾在斯蒂文的注視下無法完成演奏,斯蒂文有所覺察后悄悄離開,演員表演細膩,非常有味道。這個曲子速度標識雖然是急速,但旋律精致,正好體現(xiàn)了卡米爾心思的細膩。這首奏鳴曲作于1922年,是拉威爾為紀念剛剛?cè)ナ赖牡卤胛魉鳎切√崆倥c大提琴奏鳴曲中的精品。
另一首小提琴奏鳴曲是他著名的G大調(diào)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BLUES)和三樂章,分別出現(xiàn)在卡米爾的另外兩次錄音棚內(nèi)的場景。第二樂章以小提琴的撥奏開始,出現(xiàn)布魯斯的旋律,鋼琴在低音區(qū)模仿低音提琴的的撥奏。這一樂章本應(yīng)是小步舞曲或是諧謔曲的形式,但這里在小提琴的撥奏下,鋼琴奏出富于藍調(diào)色彩的調(diào)子,無論在音階還是裝飾音都十足地道,在這里被拉威爾設(shè)計得更為藝術(shù)化。雖然它不是真正的BLUES(樂器配置不同,而且真正的爵士樂要求即興),但它有超越了真正的BLUES??谞栒峭ㄟ^這段曲子表達了對斯蒂文熾熱的感情。斯蒂文只是在一旁悄悄的聽她演奏,隨后兩人一起冒雨喝了咖啡,應(yīng)該說是整部片子最浪漫的一段。
第二次錄音的場景是用的第三樂章,兩種樂器都在炫技性的表演,不同尋常的律動和節(jié)奏設(shè)計增加了演奏和配合的難度,但也為這一樂章帶來更多的趣味,尾聲以活躍的運弓和熱烈的音調(diào)結(jié)束。電影里這個時候兩人已經(jīng)深陷糾結(jié),卡米爾也已經(jīng)公開了對斯蒂文的愛慕,一直躲閃的斯蒂文在馬克西姆的撮合下去觀看卡米爾的錄音,隔著玻璃,在斯蒂文的注視下,卡米爾對斯蒂文的感情產(chǎn)生了錯覺,她飽含激情的演奏了這個樂章,她的感情到達了頂點,對接下來沉重的打擊準備不足。
拉威爾這首G大調(diào)小提琴奏鳴曲與他早期的作品完全不同,完成于他52歲時(1927年),美國的爵士樂開始影響全世界,在這部作品中可以爵士樂形式和音調(diào)對拉威爾的影響,他試圖在嚴肅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混合爵士元素及調(diào)性音樂語匯,我們還可以在他的左手鋼琴協(xié)奏曲里找到這種爵士元素。在1928年,他開始在美國的四個月的演出及旅行,與格什溫一起聽爵士樂,與卓別林共進晚餐,25個城市的指揮演出為他掙得兩萬七千美金可以安度晚年。拉威爾這位謙遜的音樂教師獨身一生,是不是很像斯蒂文呢,只不過他還有他的貓伴。
最后要提一下的曲子是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的第一首奏鳴曲的第四樂章急速板(PRESTO),是由找斯蒂文修琴的一位老者演奏的。這套曲子是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的圣經(jīng),在巴赫之后,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很少有人再創(chuàng)作,是因為再也無法逾越這座峰巔,片中看到的其他奏鳴曲都是有伴奏的。
就像影片中說的“音樂也許就是一個夢”。

 5 ) 愛情到底存在與否,或許這只是個駁論

一個如此有才華,又凌厲,有著無限風(fēng)韻的女子;
一個其貌不揚,自我封閉,性格乖僻,手藝精湛的小提琴師。

這原本可以是一個庸俗的三角戀;
也可以是一片皆大歡喜的愛情??;
又或者是一個圍繞著音樂之愛的文藝片,
還是?

可是,等等,我覺得不對,統(tǒng)統(tǒng)都不對路。

他到底是假裝沒有感情,還是真的沒有心?
她到底是愛他的,還是只是想說服自己,愛的那個自己的幻想?
又或者,根本沒有幻想,他們其實是相愛的。
還是,其實,所有都其實與愛情無關(guān)?

這真的是個駁論,
我們愛的到底是真正的那么一個人,還是他所倒影在我們心中的皮相??
你感覺到的愛,到底是他傳遞給你的荷爾蒙,還是你自己荷爾蒙的幻象?
我感覺,我又要開始涉及哲學(xué)問題了,罷了。
別人都說“人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
我還是省省我的腦細胞好了。。。。。

不過,這部電影做得很好,
無論是音樂,畫面,還是感情的刻畫,都很到位。

一個如此犀利,卻又真性情的女子,
無論她是否得到愛情,她是否真的快樂
都完全不會妨礙你去欣賞這朵猶如在寒冬中的玫瑰,獨自開放。

 6 ) 冬之心的魅力

重溫《冬之心》。
想明白了幾個問題。
為何影片名字是冬之心?
為何斯蒂芬喜歡卡米爾,卻不接受卡米爾的愛?

這部影片的最大亮點就是對于斯蒂芬性格的描繪。

必需承認斯蒂芬有一種魅力,這種魅力來源于他的安靜和專注,來自于他有一個豐富的不對外開放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總會覺得他擁有一種什么,但我們看不到,又進不去,所以就有吸引力了。
我們總是討論人是偏理性的還是偏感性的,無論是馬克西姆還是卡米爾,他們都是比較正常的人,他們擁有足夠的熱情,足夠的溫度,也就是他們擁有足夠的感性,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足夠的理性。而一旦一個人擁有了足夠的理性就會像斯蒂芬那樣。他擁有我們不能擁有的力量,而這力量實際上是理性的力量。

冬之心暗指斯蒂芬內(nèi)心的理性力量像冬天一樣沉靜,肅殺。也因此只有他可以平靜地為自己的恩師注射安樂死。

他之所以不愿意嘗試去接受卡米爾的最大原因,不是因為恐懼,也不是因為馬克西姆的三角關(guān)系……而是因為他的預(yù)見性。他預(yù)感到他們的戀情不會長久。因為他們的性格截然相反,他不能滿足卡米爾的需求。

正是因為這種理性,至少是我很缺乏,真是蠻有吸引力的啊。
但是他會因此而缺少樂趣嗎?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呀。

 短評

更喜歡《冬之心》這個名字,和《沉靜如?!酚兄嗨频幕{(diào),是美國電影幾乎不會花心思去闡述的類型。講人的品格,高貴,講一種氣質(zhì)??炊嗔藙∏榧な帯?fù)雜的片子,這類如清泉一般,細膩,撫過心底。拉威爾三重奏很好聽~女主很美。

3分鐘前
  • qwfwq
  • 推薦

艾曼紐化好妝來見奧圖?!拔蚁胍?,我沒有投懷送抱的習(xí)慣,但我要告訴你?!薄拔业拇_想引誘你,但我不愛你?!薄笆怯螒蚰憔透彝娴降祝臀疑洗??!痹诓蛷d眾目睽睽之下被拒,顏面自尊無存。

8分鐘前
  • Cloud-D-Zoro
  • 推薦

1.艾曼紐·貝阿太美了,想起波德萊爾的話:有些女人你想占有,有些女人你卻只想在她目光的注視下死去。2.有時你得承認,愛情,作為一種精細的情感,不是每個人都有天賦去擁有的。via X

11分鐘前
  • 遠子
  • 力薦

“你沒有感情嗎?可你卻喜歡音樂?!薄爱斎?,音樂,是夢的材料。”另,果然是有深度的音樂電影……

12分鐘前
  • xun
  • 還行

郎心似鐵,因為郎愛的是個男人~

17分鐘前
  • NA
  • 推薦

斯蒂芬愛卡米爾,為什么卻不與她在一起?許多人看了這部影片之后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斯蒂芬在影片中所說的"我身上有一種毫無生氣的東西".他是一個自我封閉的完美主義者,他熱愛音樂,并且上了音樂學(xué)院,但是因為他不喜歡自己發(fā)出的聲音就休學(xué)了,轉(zhuǎn)而當了一名制造和修理小提琴的手工藝人.他寧愿讓別人用他制造或修理的小提琴演奏出更美麗的音樂.其實他內(nèi)心里有一種怯懦的甚至可以說是自卑的東西:雖然卡米爾現(xiàn)在愛著他,但是他沒有把握能永久擁有卡米爾的心,因為卡米爾太優(yōu)秀了.他只能選擇放棄.

20分鐘前
  • 蓑笠翁
  • 推薦

修琴的,賣琴的,和彈琴的之間的故事。修琴的冷感,賣琴的冷靜,彈琴的敏感,于是三人行,必有遺憾。貝阿真是美得讓人戰(zhàn)栗。

24分鐘前
  • 艾晨
  • 推薦

你長久以來營造的自我世界封閉,我無所謂。你不能這樣下去,你要接受內(nèi)心松緩的感覺——冬之心。

29分鐘前
  • Aubrey
  • 推薦

她這樣孤傲的女人,在同一個晚上兩次向同一個男人明示愛意,他卻只用刻意的侮辱來回避,那么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保全尊嚴。既然愛你不能言語。

32分鐘前
  • 名殘り
  • 推薦

斯蒂芬的愛深邃無形如水,一觸碰就從指縫漏下;卡米爾的愛真摯熱烈似火,一經(jīng)確定不惜燃盡一切。兩人碰在一起,難免不是悲劇?;蛘咭哺鷷r機有關(guān),更年輕一點,他還能相信;更老一點,他壓根不會去招惹。不管怎樣用頭腦戀愛的人都很苦逼,愛情本來就是一種錯覺,閉上雙眼墜入情網(wǎng)就好。有什么關(guān)系。

33分鐘前
  • 沉默の玩
  • 推薦

技法工整干凈,敘事未點到,即止,如隔岸再隔人群觀火。層次豐富的凝視。人群的頭頂所見火光是卡米爾,其他則是二手新聞。相比于故事主線,更想念身邊海琳那樣的朋友,好事程度剛好,是更不多得的友誼。貝阿的美不言而喻,布光這么柔全因有她??谞柕恼鞣?,斯蒂芬的眼神(咖啡館第一幕,錄音棚第一幕,新工坊第一幕)已經(jīng)出賣他們各自,也都并非愛情。馬克西姆優(yōu)雅處事滴水不漏??墒?,戀情?另一個病人罷了。和卡米爾打開心扉那場對話很好。愛是太主觀的感受,說有就一定有吧,我真的信,但像這樣專家級的曖昧,我無法在意其中是非、深淺。不如看看表演,都是過來人,每句話說完的嘴角弧度都控制得那么細膩。

38分鐘前
  • Superhat
  • 還行

或者,在很早之前,他就明白了,對于愛情,人生還是個印象派比較好一些。

39分鐘前
  • 眠去
  • 力薦

他們倆自始至終都用vous稱呼彼此。

43分鐘前
  • 一又
  • 還行

如果一個藝術(shù)家說要愛你,跟你走,請你千萬不要傷了她的心。劇情寡淡,但是我很愿意沉醉在艾曼妞貝阿天藍色的純凈眼眸里。

47分鐘前
  • 游牧人·芳汀
  • 還行

劇本總是那樣,命運之外,角色使然而已。她是個小提琴演奏者,懂得怎么表達自己的感情,熱情和音樂交錯在一起,完全的釋放出來。而他只是個調(diào)琴師,和音樂之間的是沉默的交道,他對她對音樂的愛都是無言的,愛的隱忍和不善表達。 “在我心里有種無生命的東西

49分鐘前
  • 安妮忘記了
  • 推薦

有那么點Kierkegaard的味道

51分鐘前
  • 點點
  • 推薦

貝阿仿佛有個遙不可及的天上的戀人,她的心早就為此燃成灰燼了;所以面對人間的一切愛恨,她既幽怨又心不在焉。我想這是由她驚人的美貌和謙卑的脖子弧度混合而成的效果。此片人設(shè)非常適合她所展現(xiàn)的這種特質(zhì)。

52分鐘前
  • 霧港
  • 推薦

凡是打動他的東西,都將是他用沉默深埋的東西。用樂匠的身份愛音樂,用拒絕的方式愛卡蜜兒。他想要的太多了,只有他自己的世界才能給。而現(xiàn)實世界只屬于像馬克西姆那樣享受生活的人。

53分鐘前
  • 麥爾斯
  • 力薦

不知道是不是我沒有看懂,我以為史戴芬愛的是馬克西姆。雖然他一直說自己和他不是朋友,只是工作關(guān)系。結(jié)合種種線索我覺得是這樣。首先當馬克西姆要與卡米爾開始新生活時,馬克西姆特意慎重地跟史戴芬做了交待,史戴芬聽到消息后的反應(yīng)不是恭喜而是有些驚訝;之后卡米爾卻莫名地被冷漠的史戴芬吸引,史戴芬一度表現(xiàn)出了仿佛也愛她的樣子,但卡米爾向自己表白后,他卻說自己不愛她,他甚至說只是為了報復(fù)馬克西姆。電影最后一幕三人又重新相聚,卡米爾問史戴芬:你喜歡他(指的是馬克西姆)?史戴芬回答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他是我唯一喜歡的人。如果是這樣就可以理解他之前對卡米爾的行為了。雖然卡米爾非常有魅力,但他喜歡的是他,而不是她。但也有點點疑問,是因為史戴芬情感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的異常冷靜甚至冷漠。

55分鐘前
  • 萱草
  • 推薦

這個故事相當于,一個讀者,相較愛上另一個讀者,他愛上作者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就像你要世人博愛,但世人卻愛上帝,因為那是一個世界體系的創(chuàng)造者,擁有某種神秘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在吸引著你。

57分鐘前
  • 惡魔的步調(diào)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