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新梳理錯亂的時間線
為了伊娃格林,我看了《罪惡之城2》,然后才看了風評更好的第一部。看完腦子里是一團亂麻,這都是哪跟哪啊,第一部掛掉的居然能在第二部復活?后來查了無數(shù)資料,理清了時間線,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That Yellow Bastard
哈迪根故事線最早發(fā)生。在南希幼年時,他把她從變態(tài)惡魔小洛克手里救出來,還把小洛克打成殘廢。當然小洛克的爹狗官洛克不干了,把哈迪根扔進監(jiān)獄并且把兒子的罪行全都栽贓在他的頭上。
監(jiān)獄中的八年,只有南?;o哈迪根寫信。當哈迪根出獄后,從酒吧遇到了成為脫衣舞女的南希。馬弗的鏡頭一閃即逝,同時德懷特也應該在酒吧里。
這時候重生為That Yellow Bastard的小洛克出現(xiàn),暗算了哈迪根并且綁走了南希。當哈迪根歷經艱難從郊外農場救出南希時,為了他將來的安全,他飲彈自殺。
電影里,吃人肉的凱文的鏡頭一閃即逝。當然這時候他沒空理會堂兄弟的死活,而是忙著讀圣經,想辦法拯救自己的靈魂。
A Dame to Kill for
這時候,德懷特的故事從此展開。舊情人伊娃來找他幫忙,他立刻帶上馬弗同闖伊娃的府邸。馬弗很給力的把看家護院的黑大個打趴下還摳出了他一個眼珠(這是第一部末尾那個獨眼黑大個的來歷)??上У聭烟刂辛寺穹?,身受重傷,被帶到老城妓女處醫(yī)治。
德懷特傷愈后,帶著妓女們到伊娃家復仇成功。幾槍把黑大個打到了水池里,并且殺死了伊娃。給他最大幫助的是冷面殺手米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The Hard Goodbye
與此同時,馬弗正驅車前往食人魔凱文的家里準備復仇(很難想像弗羅多先生會干出這種事情)。因為之前和馬弗發(fā)生一夜情的妓女歌蒂被意外害死,而馬弗一路尋找真相,終于摸到了敵人的老巢。經過一番劇斗,他終于將凱文虐殺而死,然后提著他的人頭到了紅衣主教洛克家里。虐殺了老洛克之后,他也被警方處死。
一直覺得這一段是最暢快淋漓的一段。
The Big Fat Kill
之前被德懷特幾槍打進水池子的黑大個幸運沒死,這告訴我們在罪惡之城里人的要害只有頭部。他投靠了黑幫老大。后來警察杰克來到老城區(qū)尋歡作樂,反被妓女們殺死。德懷特決定毀尸滅跡,不料中途被內奸出賣,老情人妓女蓋爾被捕,德懷特決定大殺四方。
這次米霍又一次大放異彩,一次又一次救了德懷特。最后更是用鐮刀將黑大個豎著劈成兩半,這廝死得不能再死了。
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
第一部中很短的一小部,初次看沒看明白什么意思。后來想起來,那個內奸妓女在混戰(zhàn)中中了彈。醫(yī)院的電梯里,她遇到了扮成醫(yī)生的德懷特。她會有生還機會嗎?
以上是容易混淆的部分。其余的,賭徒約瑟夫的故事相對獨立,感覺在哪段都不影響主線敘事,不過肯定在黃混蛋掛掉之后,南希報仇之前。而南希報仇時馬弗仍然在給她幫忙,必定是在劫殺凱文的前夕。
雖然觀眾對第一部給出了更高的評價,但是我仍然固執(zhí)認為擁有伊娃格林的第二部更好看,更無法忘懷約瑟夫對狗官洛克的蔑視,那是一種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蔑視。他死了,但是永遠的贏了。
所謂罪惡之城,無外乎這個城市里有很多犯罪的人,但是罪惡的根源卻在統(tǒng)治者身上。紅衣主教洛克,狗官洛克,還有他們的子弟,都是徹頭徹尾的惡棍。比起他們,殺人如麻的馬弗和德懷特根本不算什么。
2 ) 【美學作業(yè)】昆汀·塔倫蒂諾與他的《罪惡之城》
有人說,昆汀是個鬼才。而所謂“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
在現(xiàn)代電影史上,昆汀·塔倫蒂諾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導演。暴力美學、非線性敘事、美國獨立電影革命旗手……圍繞在他身上的標簽太多太多,人們?yōu)樗退碾娪盃幷摬恍?。在本文中,筆者嘗試以七個關鍵詞,淺析昆汀導演2005年與弗蘭克·米勒,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合作拍攝的影片《罪惡之城》。
關鍵詞一:環(huán)狀結構
昆汀導演在1994年就以《低俗小說》一片的環(huán)狀結構一鳴驚人。而在時隔十年的《罪惡之城》中,昆汀又大玩了一把非線性敘事。
傳統(tǒng)的線性敘事總是以事件發(fā)展為線索,按照正常的時間順序,步步推進故事。而厭膩了按部就班講故事的導演和編劇們,就開始在探索不同的結構類型。典型例子如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記憶碎片》一片,通過倒敘和剪輯手法,將一個簡單的故事講述得懸念叢生。
而昆汀無疑也是玩結構的高手?!蹲飷褐恰泛汀兜退仔≌f》都是運用多線敘事的方法,打亂時間順序,讓不同章節(jié)的主角相互穿梭,將三段式小故事講述得饒有趣味。
《低俗小說》的人物圍繞黑幫老大馬沙展開,三段章節(jié)分別講述了馬沙的下屬在咖啡店遇到的劫犯,馬沙的下屬與其情婦,馬沙與老拳擊手的故事。而在第一段為主角的下屬,在第三段中只是露了一面就被打死的龍?zhí)住_@樣的安排無疑讓人很新奇,當觀眾看完全片了解了整個故事之后,冥冥中就有了站在上帝視角俯視蕓蕓眾生的命運的奇異感受。而環(huán)狀結構的妙處在于,由于全片的時間順序是被打亂的,無論從影片的那一段開始看,都可以了解故事的全貌。而影片的收尾呼應,全片的多處前后照應,也增加了“環(huán)”的循環(huán)和圓滿感。
《罪惡之城》的結構相較之下要松散很多,三個故事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主角除了南茜也沒有直接出現(xiàn)在故事中。然而仔細看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三段長片中故事的人物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
三段長片可以這樣概括:
第一段 哈迪根&南茜 反派:小羅克(黃雜種)
第二段 馬福&歌蒂(溫蒂) 反派:凱文(眼鏡男)
第三段 迪懷特&格爾 反派:杰克(壞警察)
在第一段哈迪根和南茜的故事中,反派小羅克(黃雜種)的父親是羅克議員,羅克議員的哥哥是羅克主教,出現(xiàn)在第二段馬福和歌蒂故事中。歌蒂為羅克主教為首的神職人員提供性服務,從而慘遭殺害。
而第一段中的小南茜,八年之后長成了酒吧的舞女,在第二段故事里為主角馬福提供幫助。而此時南茜還沒有聽從哈迪根的話遠走高飛,可以看出這段故事發(fā)生在第一段(后編)之前。
三個故事的共通處是酒吧,哈迪根為了尋找南茜來到酒吧,此時背景里出現(xiàn)了馬福和杰克。第二段馬福出場時,旁白介紹馬福也提及南茜,此時是第三段的主角迪懷特作為視點人物說出旁白的,也為下一段迪懷特做主角做了鋪墊。
第一段后編,哈迪根去農場找小羅克報仇時,第二段里的眼鏡男凱文坐在農場里讀圣經的鏡頭一閃而過。
關鍵詞二:黑色幽默
即使是在如此血腥暴力的影片中,昆汀導演也沒忘了加入黑色幽默。在血漿與殘肢中,這些荒誕的情節(jié)顯得如此滑稽。
比如在迪懷特拋尸過程中,頭上還插著槍的杰克的尸體突然開口說話,甚至還會拿煙抽,喋喋不休直到迪懷特撞車才閉嘴。之后為引蛇出洞,美穗一箭射穿黑幫光頭,此人中箭后震驚的反應與周圍人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形成對比,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還有很多,緊張的觀影過程中會心一笑,張弛有度剛剛好。
關鍵詞三:邪典電影
Cult film,通常翻譯為邪典電影。意指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雜燴,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通常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
雖然市場表現(xiàn)不俗,但昆汀導演的影片無疑是邪典電影。邪典電影的幾大特征都可以在《罪惡之城》中找到對應。
1.低廉的B級片
B級片是指缺乏預算,成本低廉的影片,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興起。由于成本低,為了吸引觀眾,B級片往往是粗制濫造的恐怖片,又夾雜著怪獸、僵尸、飛碟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元素,還有色情的擦邊球。也因此有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金剛大戰(zhàn)外星人等天外飛仙的劇情是B級片導演的最愛。
很多大導演童年時受B級片的影響,在自己的片子中也喜歡放入B級片元素來致敬。比如蒂姆·伯頓導演就是一位有名的B級片愛好者。
在《罪惡之城》中,昆汀也放入了很多B級片元素,使影片有了低廉恐怖片的質感。典型如美穗和凱文出場時天空電閃雷鳴,將人物的臉照映得陰森可怖,配合扭曲的表情,分外詭異。
2.粗俗夸張
《罪惡之城》未必粗俗,但刻意的夸張是一定有的。正面人物的仰視角度大特寫和定格,符號化的女性服飾設計,使得片子有種舞臺劇版的不真實感。
3.元素雜和
背景設定在未知年代,使得影片有科幻片的反烏托邦傳統(tǒng)和社會批判意識,又有恐怖片的血腥暴力,漫畫般的分鏡頭感和黑白定格,人物持槍時的西部片感,以及不時的黑色幽默。
4.亞文化
影片中的正面人物都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邊緣人群——妓女,流氓,逃犯,他們信奉以血還血以牙還牙,通過個人的暴力手段,表面上對抗的是代表政治的羅克議員和代表宗教的羅克神父,實則顛覆主流價值觀,對抗的是整個病態(tài)的社會。
5.自成體系
Cult Movie中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獨立的世界體系,《罪惡之城》也一樣。漫畫改編使得本片有詳盡的背景設定,條子與妓女的?;饏f(xié)議、超速一樣會被交警追、被警察拷打脅迫簽下認罪書……現(xiàn)實與虛構交織,令人罪惡之城的魅力別具一格。
6.不同于藝術
不像藝術片需要正襟危坐,cult片嬉笑怒罵中自有“接地氣”的風味。不需要找尋那么多象征和意義,坐下來享受血漿橫飛的快感就好。
關鍵詞四:個性影像
《罪惡之城》的畫面無疑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幾乎全黑白的畫面有著黑白片的特殊質感,而偶爾的彩色在清一色的黑白中極為亮眼,飛濺的血液、金發(fā)女郎和她鮮紅的衣服、藍色的小轎車、黃色的變態(tài)小羅克……陰暗中又有著華美。此種手法在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結尾驚鴻一瞥,在此片中大量使用。
漫畫改編使得本片生來就帶有漫畫特質,而漫迷導演昆汀則將此點發(fā)揚光大(關于昆汀對動漫的癡迷可以參看《殺死比爾》插入的動畫片段)。定格、大特寫使得影片有著漫畫分鏡頭般的鏡頭語言,而不時的全黑白剪影處理也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
此片的西部片元素也很多。人物拔槍時刻意的pose,正面人物的仰視角度大特寫和定格,使得片子有種舞臺劇般的“做作”效果。在中國50年代的主旋律影片中,塑造英雄人物時也常用此方法。
關鍵詞五:另類英雄
傳統(tǒng)設定中的英雄往往是警察等正義角色,而審美疲勞的觀眾早就不吃這一套,他們更喜歡《基督山伯爵》、《西游記》等反叛的英雄角色,甚至是諾蘭導演的《蝙蝠俠》或者《V字仇殺隊》這樣有些黑暗的英雄。
而以小混混、流氓、殺手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壞蛋做主角,讓小人物成為大英雄的片子也不鮮見。遠的如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近的如國內導演寧浩的《黃金大劫案》。本片中,除了退休警察哈迪根是“正義”主角外,其他主角的身份都不那么光明磊落。馬福是有精神病的流氓,迪懷特是整容的逃犯,溫蒂是妓女聯(lián)盟的大姐大。
在這扭曲的世界中,靠自己雙手力量和打不死的小強精神拯救弱者、拯救愛人的“壞人”反而更可愛。他們信奉拳頭硬才是硬道理,他們?yōu)殄X做事但絕不為錢權出賣人格,他們看到這個社會的黑暗卻仍心存希望和美好,他們愿賭服輸遵守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即使放棄生命也無怨無悔。
權勢熏天的羅克家族構成了影片的主要黑暗勢力,雖身為議員、神父,羅克們卻比罪犯們更為邪惡。且比起小流氓的明目張膽的惡來說,隱藏在金錢和權力之下的黑白勾結、借刀殺人等等看不見的惡更為可怕。
關鍵詞六:女性主義
乍看下昆汀未必有多女性主義,在《罪惡之城》中女性基本扮演弱者和尤物的角色,是男主角奮力拼殺的動機。但第三段故事中,妓女聯(lián)盟這一設定著實亮眼。結尾女孩們站在高處持槍朝不可一世的黑幫爪牙掃射的畫面也相當帥氣。
細究起來,昆汀是很喜歡表現(xiàn)女性擁有力量后強硬一面的。《殺死比爾》中,無論是烏瑪·瑟曼飾演的猶如不死小強的主角,還是吹口哨的黑曼巴、使流星錘的gogo、劉玉玲飾演的日本黑幫大姐頭,都是非常強大的,所擁有的力量很多男性都不是對手。在本作中,美穗這一日本殺手的角色也同樣強得像鬼一樣,在片中佛擋殺佛,所向披靡。
也許柔弱的女性使用與嬌小身軀不相稱的巨大武器,爆發(fā)出堅韌力量所展現(xiàn)出的力與美的對比,是昆汀所熱衷甚至癡迷的吧。在日本ACG術語中,這種美感被稱為“反差萌”。昆汀深諳此道。
關鍵詞七:日本情結
毫無疑問,昆汀相當迷戀日本風情。這點在他的影片中多有展現(xiàn):
《殺死比爾》中的一段就是以日本為背景的。前文提到,栗山千明扮演的gogo、劉玉玲扮演的日本黑幫大姐頭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現(xiàn)。烏瑪·瑟曼用日本刀大戰(zhàn)黑幫百人眾的場面也十分精彩。
《低俗小說》中退役拳擊手布奇逃出黑暗當鋪又折返救黑幫老大馬沙時,在當鋪左挑右選,選中了日本刀作為武器。
《罪惡之城》中殺人不眨眼的美穗,使用日本刀、苦無,像忍者一樣輕快敏捷的身手,刷刷幾下就結果了幾個大漢再順便剁成幾段裝箱,血濺滿臉卻一臉漠然,彷如修羅在世。
即使是打醬油,也一定要有日本元素出現(xiàn),昆汀導演的執(zhí)著無人能及。也許黑澤明等日本電影大師,也如同張徹的中國功夫片一樣,給予了昆汀的動作片之路深遠的影響吧。
2013年,《被解救的姜戈》在國內上映,無數(shù)影迷得以在大銀幕上體會昆汀的魅力。而2014昆汀依舊高產,新片計劃近日也曝光。這位以“暴力美學”著稱的導演今后又將帶給我們什么精彩?讓我們拭目以待。
3 ) 紅與黑
剛看完電影<罪惡之城>。電影的色調只有兩種紅色,黑色。我喜歡。
不是喜歡它的血腥,黑暗。而是真實,可信。一味的粉飾太平自然讓人感到虛假,一味的激揚昏暗也不免令人窒息。罪惡不可怕,正如南茜最終知道要挺住不要尖叫。哈提根警察雖為一個陌生的小女孩丟掉了安穩(wěn)生活,尊嚴,直至生命。但他知道南茜“會永遠知道善惡的”,'老家伙死,年輕人活”這就夠了。
馬洛說:“如果我覺得這做的對,我會笑著去死”?!罢缥蚁衲惚WC的,唯有更好”。他替心愛的女人歌蒂報了仇,雖死不悔。
德懷特為躲避殺人罪,警察的追殺整了容,卻為了幫忙自己出生入死。“有時候選擇一個好的戰(zhàn)場是可以以少勝多的”。他贏了。
4 ) 提到暴力美學,我們究竟在談些什么——細數(shù)電影《罪惡之城》中的“英雄式”人物
暴力美學,一個關乎生死、關乎哲學的概念。提到“暴力”,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血腥”、“兇殘”、“權力”,但當它與“美學”結合在一起時,就顯得十分高深莫測,使人摸不著頭腦?!氨┝γ缹W”究竟是怎樣的呢?
《罪惡之城》堪稱暴力美學的巔峰之作,原因不僅僅在于它的拍攝技巧、剪輯手法的精良,以及它將“暴力”經過形式化的處理和改造后使觀眾觀影時不至于有不適感?!蹲飷褐恰纷钔怀龅牡胤皆谟谒墓适聝群?,在于影片中每一個角色鮮明的性格。在罪惡之城中,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影響了故事的背景,故事的背景造就了這個城市里的所謂“英雄人物”。
每個時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罪惡之城也不例外。在這個滿是荒誕、滿是不公的地方,英雄人物就顯得尤為突出。他代表的是在權力制約下,每一個還心存正義的人,他代表的是被黑暗籠罩著的罪惡之城中殘存的一絲絲光亮。影片中的唯一正直的警察哈提甘、為了女孩歌迪報仇的馬弗,甚至是浪子德懷特、女殺手美穗和維護老城秩序的女孩們,都是罪惡之城的英雄人物,他們或堅持自己的正直理念,或是為城市中的罪惡打抱不平。他們每一個角色都是令人心生糾結、難以回答是非對錯的個體,原因無外乎他們用暴力來維護所謂的正義與公平。但在罪惡之城里,法律已成為了上位者手中的玩物,不采取以暴制暴,結果就是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湮沒。
哈提甘,整部影片中唯一正直的警察,他有很嚴重的心臟病,并且馬上就要退休,和恩愛的妻子過上美好的晚年生活,但未破的連環(huán)強奸、分尸幼女案使他難以心安理得地脫掉一身警服。所以,他最終選擇去營救那個剛剛被抓走的11歲小女孩南茜,而他的這一行動影響了他的整個后半生。在強權面前,他選擇不妥協(xié),他知道作案者是城里最有權勢的人的獨子,仍然用子彈射穿那個人渣。而最讓人心傷的是,自己多年以來的搭檔竟然在背后射擊自己。哈提甘的內心一定無比復雜,我大膽猜測他在那一刻曾有過放棄追尋正義的念頭,連自己多年的好友搭檔都被罪惡同化,辨不清是非,世上還有什么可以令我相信的人呢?難道我就這樣一個人戰(zhàn)斗一個人走下去嗎?但無論他心里想了些什么,他最終還是拼盡全力保住了小女孩的平安,盡管代價是被關進監(jiān)獄,他仍然是欣慰的?!袄霞一锼赖?,小女孩活下來。交易很公平?!边@句話兩次從哈提甘的口中說出,一次是在他第一次救了小女孩,以為自己就要死了的時候,一次是在結束自己生命之前。他也許知道憑借一人之力無法改變整個城市,但無論是因為正義,還是因為愛,他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他覺得這是值得的。哈提甘是影片中相對來說最正面的人物,雖然因迫不得已殺了許多人,但他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只有正義。
馬弗是一個面貌丑陋,肢體粗硬,脾氣暴躁無常的壯漢。他曾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需要靠假釋官露希爾的藥來控制自己。一天他偶遇性感的女孩歌迪,歌迪給了他從未感覺過的溫暖和理解,卻在他面前被人殺死。馬弗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想為歌迪報仇,從此走上了一條追尋真相的不歸路。他不斷地找人詢問相關的信息,一步步挖出殺死歌迪并且吃人的黑幫頭目凱文、凱文背后的支持者紅衣教士兩個不斷作惡的人。他在與凱文搏斗的過程中,不僅自己受了嚴重的傷,還將露希爾的性命搭了進去。露希爾的死更加證明了在罪惡之城中,警察——在社會中應起到維護社會秩序與公平的角色,已然淪為掌權者手中掩蓋自己罪惡的工具。他得知自己力量的渺小,但他仍然沒有放棄,只因歌迪是他生命中遇到的最美好與溫暖。他提著凱文的頭去找紅衣教士并殺死了他,不出意外地進了監(jiān)獄遭受死刑,但他從沒有一刻后悔過,為了歌迪,一切都是值得的。馬弗是影片中比較復雜的一個人物,原因其一在于他與惡勢力對抗并非是為了維護城市里的公平與正義,僅僅只是為了一個女人。其二在于觀眾會對馬弗本身的精神疾病產生疑問,這一切究竟是真的還是只是馬弗的幻想?罪惡之城的惡勢力究竟有沒有因為馬弗的報仇行動而削弱絲毫?這些都是需要細細思考的問題,并且因理解角度不同,每個觀眾的回答也會各不相同。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觀眾不會對馬弗報仇時的暴力行為有強烈的反感,也許還會拍手叫好。這就是暴力美學的魅力所在。
老城的姑娘們,性感而可愛。她們與警察簽了長期協(xié)議,只要警察不來騷擾,姑娘們就可以自由地把皮條客和黑幫人趕出去保護自身安全。而這種平靜被德懷特和女殺手美穗誤殺了表面上十分正義英雄的副警長拉夫提打破。老城即將門戶大開,馬上就要開戰(zhàn),唯一的辦法是掩蓋拉夫提來過老城的事實。在德懷特拋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變故,并且老城姑娘之中有奸細,黑幫集中火力對姑娘們進行圍攻,姑娘們不甘示弱對其大開殺戒。最后的鏡頭充滿了隱喻,它或許想表達女性解放,或許想表達在罪惡之城中暴力比別的什么都要有效,故事的立意可以有很多種,姑娘們的樣貌性格也會在觀眾的腦海中遲遲揮發(fā)不掉。每個姑娘都是自己的英雄,這個世界容不下姑娘們的火焰,就讓這火焰把罪惡之城的一切都燃燒干凈吧。
暴力美學作品塑造了很多“英雄式”人物,這些英雄人物在追求正義或找尋真相的過程中,自身的暴力行為往往不會被社會主流觀念所認可,但故事本身設置的背景會將這種否定的聲音弱化,會使觀眾在觀看暴力美學時,內心并不會過多譴責??梢哉f,暴力美學中塑造的“英雄式”人物體現(xiàn)了暴力美學的魅力之一,《罪惡之城》的英雄人物角色和故事內核增強了整部影片的魅力所在。
5 ) 關于Mickey Rourke
費點筆墨介紹一個男人。
Mickey Rourke.
最近Iron Man2很火。但有多少人會知道他不只是里面的Whiplash,而是一個傳奇。
我是看Sin City才知道他的。
彪悍,暴力,嗜酒如命。
而現(xiàn)實中的他,也是這樣。
就像戲里Dwight形容他:
“Most people think Marv is crazy. He just had the rotten luck of being born in the wrong century. He’d be right at home on some ancient battlefield, swinging an ax into somebody’s face. Or in a Roman arena taking a sword to other gladiators like him. They’d have tossed him girls like Nancy back then.”
Exactly.這樣的男人根本就只適合在古羅馬戰(zhàn)場揮刀拼搏,而他卻存活在好萊塢。
愛上他滿臉的膠布,愛上他冷眼看著Kelvin被狼一口一口吃掉時的側影,愛上他坐上電椅被燒得焦頭爛額時的一句:“Is that the best u can do, u pansies?”
電影里的他,打不死。現(xiàn)實里的他也如此。
他的人生,也像他的一句臺詞:
“No reason to play it quiet. No reason to play it anyway but my way.”
確實,看了SIN CITY,你很難把他與《愛你九周半》里那個溫文爾雅卻鐘情SM的John聯(lián)系起來。
他放棄了一切,投入到令他身心沸騰的拳擊賽場上。
沒錯,在賽場上,他很輝煌。但最后他“鼻梁骨塌陷,腳趾頭粉碎性骨折,肋骨斷裂,舌頭撕裂,面頰塌陷”,他脾氣乖張無人敢靠近,他被控家庭暴力把妻子打得五勞七傷然后鋃鐺入獄。
他已經不可能再成為當年Rumble Fish里那個帥氣的小混混了。
可是他回來了。帶著一張傷痕累累潰不成形的臉回來了。成熟和滄桑已不足以形容他,他是一個怪胎,卻只能讓人更加徹底地愛上他。
他是一個勇士。
他是斯巴達時代的一個可以垂手與獅子搏斗的勇士。
The Wrestler這部近似于自傳式的,只屬于Mickey Rourke的電影,就是他最好的證明,證明他的過去,證明他在好萊塢的無人能及的一席位。
我很難估計他有多大的勇氣。
也很難估計他承受了多大的孤獨和痛苦。
只是看到在奧斯卡頒獎禮上身穿白色西裝的他,我會覺得肅然起敬。
又一神一般的男人。
6 ) 斷腸人,在天涯
相見恨晚。
不知道為什么,看完《罪惡之城》后,我翻翻滾滾的總想起二十六個字,很不搭的另一種意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涯遠不遠?人就在天涯,怎么會遠呢?
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的男人,婀娜多姿妖艷性感的女人,快意恩仇暴戾血腥的江湖。
還有別的嗎?也許還有一點點,末世的彷徨?虛偽的幻滅?
其實,《罪惡之城》血脈噴張的影像毫無意義,簡單凌厲的故事缺乏內涵。
不過,有的時候,有沒有那些,也都無足輕重吧。
喜歡片頭那個溫柔得不能再溫柔、冷血得不能再冷血的殺手。
喜歡那個刀槍不入、被電椅過電之后一邊吐血一邊說“就這些本事嗎”的大塊頭。
喜歡那個臉蛋比天使純真、出手比寒風凜冽的娃娃臉女殺手。
喜歡那個神出鬼沒、生活在一堆美女頭顱中央的食人惡魔。
還有那個金發(fā)美女的脫衣舞,嗯,杰西卡·阿爾巴?我會記住的,尤物在人間。
肯定會有人覺得,《罪惡之城》的道德含量太低。
我們生活的世界,總有許多榆木疙瘩。
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個垃圾場。
是的是的,誰不曾年少輕狂,一腔熱血,策馬揚鞭,以為所有的功名所有的理想都在遠方,以為孤身仗劍就可以縱橫捭闔睥睨天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再曠世再絕代的英雄,也不會是這世上唯一的一朵浪花。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然而結果無非是,所有的壯志雄心,都在疲于奔命的時光中,一點一點的麻木蠢鈍,一點一點的化為灰燼。翻云覆雨,千帆過盡,到最后也不過是心底深處輕輕的一聲斷裂。
一首濫俗的歌里面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有罪惡,這個世界的背面從來都無可救藥,詩意的棲居從來都是絕望的呼喊。
7 ) 原版漫畫里關于天臺殺手和紅衣女的故事
天臺殺手在漫畫里是一個貫穿始終的人物,沒有名字,只有稱號:“The Colone”(上校),也被稱作“the man"和”the salesman"(銷售員). 紅衣女在漫畫里也沒有名字,漫畫里叫她“顧客”。電影標題“顧客至上”里的“顧客”指的就是她。
紅衣女和黑幫成員有染,她發(fā)現(xiàn)對方是黑幫后,決定于黑幫成員撇清關系。但是黑幫成員威脅她,會以最殘忍最恐怖的方式將她折磨致死。紅衣女知道自己無處可逃,于是雇傭了天臺殺手給自己一個甜蜜的死亡。
電影里的臺詞其實已經解釋了這個劇情。殺手說“你厭倦了逃跑,你已經準備好面對你終究會面對的,但是你不想獨自面對”。殺手殺掉她后說“I'll cash her check in the morning”,這句話電影里翻譯成“我明天早上去兌現(xiàn)殺她的支票”,其實這里翻錯了,這句話說的就是完全字面上的意思:”我明天早上去兌現(xiàn)她的支票"。支票就是紅衣女給他的。
8 ) 畸戀和哈利波特(吐槽+劇透)
這是一部讓彎刀相形見絀的片(原著想必很不錯,還是因為有昆汀督陣的緣故嗎?),相較于彎刀的各種露點,笑點,罪惡之城嚴肅多了,也不是主人公上遍美女,一路屠殺拯救世界的無聊劇情,這,有劇情的重口片就完全不一樣了。彎刀就是一個所謂圈內笑話,對B級片有愛好的人,才能欣賞它。還得說一句,搞笑比嚴肅容易些吧。
罪惡之城把漫畫的感覺很好的帶進影片,演員又很好,三個故事都很精彩,有一種老套的純熟感,黑白的畫面適當?shù)叵魅趿搜榷?,看得很有感覺。
讓我注意的是三個故事里的三處類似畸戀的橋段。首先老警察與南茜那段戀情帶有明顯的亂倫性質,雖然他們本身不是親人,但是老警察扮演的就是小女孩的父親角色(片中有提到小女孩是孤兒否不記得了,她沒有父母,這一點很重要,否則亂倫的感覺會大大減弱),小女孩長大,非常性感,老警察猶豫良久的一吻明顯帶有一種撲面而來的突破禁忌的刺激。吻戲前南茜的表白完全是對戀父的告白嘛(其實,絕大部分穩(wěn)定長久的男女關系中,男方都能適時對女方成功扮演父親是吧……)。
然后,丑男與歌迪的那段,從歌迪死后,她的孿生妹妹溫迪出現(xiàn)才有了亮點。這是一個很常見的橋段,即初戀/真愛的人離開/死去以后,遇到一個很像甚至一模一樣的人。很有意思的是,這種情況下,死去的歌迪完全在丑男也就是“我”的記憶中存在了,她從另一個人變成了“我的……”,對于“我的……”的維護和執(zhí)著很大程度是人性深處的自私的功勞,而不是表面上用來騙自己和別人的“愛”。也就是說,這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成一個自戀的過程。當溫迪穿著姐姐的衣服,走向丑男,一句“你可以叫我歌迪”,是完全的屈服于“我”,也滿足了彼此心照不宣的渴望,與南茜那句“跟我睡吧,你以為這些年我是為了什么”真真是異曲同工。
最后,變態(tài)的神父和吃人哈利波特的……好吧,太勉強了,咳咳,我只是想問為了神馬那個吃人的家伙那么像哈利波特啊!!!!!
上初中的時候曾看過DVD,如果沒記錯這是看過的第一部DVD電影吧?當時就被震撼了。居然能有這么牛X的電影?對某些情節(jié)記憶深刻。多年過去重溫,依舊能被震住。視覺風格實在碉堡。這次特意對比了劇場版和所謂未分級重新剪輯加長版,后者精巧結構蕩然無存,讓人失望。給劇場版五星//20160709資料館大銀幕
上海電影展參展
烈焰紅唇點亮罪惡之城,美學比故事更醒目。真是冷靜的嗜血與瘋狂??!
6星。太喜歡了。Nancy很美。我依然那么愛Bruce。
少兒不宜
值得看五遍以上幾乎完美——我永遠不知道她在逃避什么,明早我將去領那賞金
都得死!
沒有色彩的暴力更讓人渾身舒暢,喜歡各路硬漢,喜歡黑人大妞兒
美學質感一流,赤裸直白的罪惡與暴力似乎無窮無盡,卻讓人看過只想向善。這里是罪惡之城,這里有自己的秩序和尊嚴,和以惡制惡的邏輯和正義?!疚矣肋h不知道她在逃避什么,明早我將去領那賞金】賞金情人殺手不愧是整部戲最完美的注腳。以及我最愛的米基洛克。
黑白與血紅視覺效果的沖擊,光影的運用
我一直覺得我早就看過,結果看完之后發(fā)現(xiàn)真的沒看過,這就是所謂的幻覺吧(ˉ﹃ˉ)
AlexisBledel那湛藍的眼睛
old man dies, young girl lives ,fair trade!
RECUT AND EXTENDED
摒除無止境的裝酷和紛繁的美學暴力,請給我所謂“內涵”或說…“含義”?一部看完后令人感嘆“歐文那紅色帆布鞋還不錯”的電影,除了遺忘,就是鄙視
完美!黑白風格下的罪惡都市,杰西卡女神真的美哭了!
狂拽酷炫叼炸天的暴力美學電影。黑白高反差光影,適當點綴鮮艷色彩(白血、黃雜種、紅心毯、藍眼睛印象最深,手法讓我想到[辛德勒名單][另一個故鄉(xiāng)]),簡直是視覺盛宴!漫畫場景+黑色電影布光+西部片式人物設定+Cult片的粗糲劇情,達到感官娛樂的極致。ps:看的是加長重剪輯版,JA美翻了。(9.0/10)
沒有一切絮叨的說教,只有血和殘肢..說話的死人和爆炸、斷頭、割喉、肢解..這些簡單的黑白色夜晚和冷硬場景讓我每次再看一遍都重又充滿活力..即使是腐爛的尸體和黑色的血和腐敗也沒有比殺戮的那一瞬間更讓人感到血液沸騰了,這是本能的驅使,阻止一切理智的主張:在這一刻我理解維特根斯坦為何了
嗯,屌。
比較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