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似一則清淡、靜謐的小品,它采用了涇渭分明的兩章節(jié)敘事。第一個章節(jié)為黑白影像,但有別于黑白片黃金時期所采用的高對比度和打硬光的形式,而采用低對比度和淺焦,使影片透著柔美的朦朧感,這個章節(jié)幾乎是紀錄片式的走訪和交談,對白也不像是精心設計和雕琢的,一切顯得很生活和自然,只言片語并不是為了敘事和故事的推動,更多是人物隨感而發(fā),導演沒有追求過多意義上的指涉,語言翻譯過程的間歇式交流讓影片呈一種別樣的節(jié)奏。第一個章節(jié)到第二章節(jié)的過渡令人眼前一亮,漆黑的夜空突然綻開的彩色煙花,實現了黑白到彩色的自然過渡,而且影片最后的煙花也和中間的這個轉場進行呼應。第二個章節(jié)男女主角旅途中悄然滋生的情愫,街頭的擁吻和離別,還有各自落寞地仰望星空璀璨的煙花,令人唏噓不已,如此含蓄和內斂的東方式情感的表達已屬銀幕上的珍品。 影片無論形式還是內容會讓人自然聯想到洪常秀,但個人覺得它要好于老洪的近期作品,尤其是老洪與金敏喜在一起之后的影片,這些影片早已不見了他之前的才華與靈性,唯一剩下只有自戀和自嗨,再加上戛納和《電影手冊》對其大捧臭腳,既然說到這,就跑題閑扯幾句,戛納自詡為電影節(jié)老大,選片目光越來越短淺,基本把LGBT(尤其男同)奉為圭臬,天天自吹自己選剩下的才輪到其它電影節(jié),藝術總監(jiān)福茂更多是一個愛表現的活動家而非真正的藝術家。至于《電影手冊》,從它每年的十佳就可看出,它是看上哪個導演,只要對方有作品,別管質量如何,至少幫其吹噓三年,然后這個導演不行了,接著捧下一個,年年如是,所以其十佳也就沒多大參考價值了?,F在還有一個怪象是任何一部國外影片在國內上映,無論觀眾發(fā)表什么觀點,都要被貶。如果國外一片褒獎,國內貶抑,就會被批國內觀眾欣賞水平有限;如果外國貶,國內夸,就會被說成國內觀眾的欣賞品位差;如果和國外的觀眾評論一致,也會被詬病為沒有自己的見解,人云亦云。真的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騎墻也不行,好累啊。電影的發(fā)明之初就是為了娛樂大眾的,只不過后來一些“思想家”的加入,使其變得高大上起來,在加上德勒茲曾借電影來談哲學,更讓一些人拿著雞毛當令箭,自己覺得好或壞皆可理解,偏要強迫其他人站隊就實在搞不懂了。
仲夏的夢幻邂逅 韓國最新影片《A Midsummer's Fantasia》譯名為《仲夏幻想曲》。2015年5月29日,在多倫多韓國電影節(jié)上,特別展映了這部日韓合拍的影片。預計2015年6月11日在韓國上映,之前曾在日本奈良國際電影節(jié)上展映。影片的拍攝地,位于日本奈良縣的五條市,主要場景是在一個叫Shinohara的小地方(Otocho Shinohara Gojo, Nara Prefecture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Google一下,相比奈良市里游客的絡繹不絕,五條市本身就已經遠離了旅游城市的喧囂,而Shinohara地區(qū)則更是僻靜。 影片中的故事均發(fā)生在炎熱的夏季,據說導演只用了18天,不眠不休的將整部電影拍攝完成,而整部影片被導演分成了兩個章節(jié)。 Chapter 1 : First Love 初戀 Chapter 2 : Well of Sakura 櫻之井 電影中的第一個章節(jié),通篇是黑白的紀錄片風格,講述的是一名韓國導演,帶著自己的翻譯兼助手,來到奈良的五條市,在當地不同的向導帶領下,細致的游覽并深入的了解這座小山村的采風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與導演本身的角色重合,紀實地講述了一個異鄉(xiāng)人與一個陌生城市的情感碰撞。而初戀的章節(jié)名字,既可以理解為導演與這座城市之間的邂逅,也可以理解為導演被采訪人物講述的初戀故事打動。 炎熱的夏日在黑白相間的畫面里呈現,街道白的刺眼,當地的向導忍不住抱怨著外面的天氣,讓觀眾們也切身感受到那份酷暑。而故事中的人物們,就頂著這樣的烈日,在五條市的大街小巷穿行,聊著城市的變遷,本地人的成長與夢想。 影片中自然的引入了老中青三代的向導,對這座小山村進行兒時的回憶,成長的經歷和現狀的闡述。第一天,向導是一位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年輕人,從東京學成歸來,聊著聊著,說起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演員。還談及了自己初涉舞臺的演繹經歷,后來發(fā)現自己才能不足,就另謀了他業(yè)。 而第二天,另一位當地中年的向導帶領導演和助手,繼續(xù)在村子里游走,看了水壩河流,仍在營業(yè)的Juri咖啡店,山中的養(yǎng)老院和已經空無一人的學校。期間中年向導談起自己在大阪工作時,曾有過一段戀情,恰巧是與一名韓國來的女生,兩人約會了一陣子,最終因為工作與理想不同,就分開了。 之后養(yǎng)老院的孤寡老人們,講述了相似的故事,大概1953年,在他們年輕時,靠著發(fā)達的伐木業(yè),養(yǎng)育了幾個孩子。然而,自從戰(zhàn)爭結束,這里就荒廢了,現在孩子們都搬去大城市,自己的老朋友們也都搬走了,山上大約3000多所房子,大部分都是無人處理的財產。這里的小學以前一個年級有60個人,而現在整所小學已經閑置了25年了。 最后,一行人來到了這座,始建于1928年的小學,樓宇設施都在,只是布滿了灰塵,而中年向導兒時的照片,還掛在學校的走廊中,短短一代人過去,這里已再無新生入學。 第一章節(jié)中,向導與本地人的采訪橋段,使用了典型的寫實拍攝手法,群體的中景畫面,鏡頭中,采訪者只是背影,被采訪者是正面或45度面對鏡頭講述故事,隨后銜接一個被采訪者的特寫,更加深入的講述人物的故事,紀錄片的感覺十足。而中間則穿插了幾次韓國導演和翻譯兩個人的對話,對當日的采訪進行回顧性的總結,并暢談當天的感受,兩人不約而同地提到,被大山環(huán)繞的五條市的景致和當地人的樸實真誠,還有向導們不經意間講述的故事中,充滿夢想和浪漫氣息的經歷,都讓人印象深刻。 而當故事中的韓國導演,在一次深夜獨自走回旅店的路上,見到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騎著單車,從巷子中穿過。他是驚訝的,如今這座鄉(xiāng)村里已經沒有這樣的孩子了。而在荒廢小學的教室中,他的腦海里再次出現了這個他臆想的小女孩,輕快的敲著揚琴,轉身回頭對他說:“你怎么這么慢!” 。之后的一天深夜,他在睡夢中仿佛聽到孩子的嬉鬧聲,走出旅店,被一聲巨響嚇得回頭,卻看到的是黑暗的天空中,綻放出了一朵巨大的煙花。這是夏天的煙火祭,盛夏的夜晚,導演獨自的望著煙花的稍縱即逝,也許腦海中是這座鄉(xiāng)村的興衰,也許是人們的聚了又散,影片的第一部分就這樣結束了。 以上,之所以贅述了一下劇情,是因為影片中的第一部分,寫實的紀錄片是第二部分的一個鋪墊。片名為《仲夏幻想曲》,幻想的第二部分,依托了第一部分的素材,而導演的創(chuàng)作靈感正是來自第一部分的采風感受,對鄉(xiāng)村的迷戀和人物的觸動,讓他幻想了一個屬于的夏日Shinohara的戀愛故事。 影片中的第二章節(jié)恢復了彩色畫面的鏡頭,一下子給人打開了視覺的感官。這里講述的是一名韓國女孩孤身來到Gojo游覽,想去到Shinohara觀光的故事。雖然演員與第一章節(jié)的翻譯是同一位,但是故事中的人物是沒有關聯的。 故事開始在五條地鐵站的觀光案內所中,一名韓國女孩偶遇了一名當地的手作匠人,男生主動來幫助指路,并帶女孩穿行一條捷徑到達車站。于是,二人走著走著,就開始聊天熟絡,男生對女生的一見鐘情十分明顯,步步緊追讓情節(jié)充滿了尷尬的幽默,輕松的氣氛穿插在故事中。 這個關于愛情的故事,場景與第一章節(jié)的紀錄片重合,很多故事的情節(jié)也是依托了第一章節(jié)真實人物的經歷,讓觀者好像處于夢中的游離一般。由如弗洛伊德的夢境學說,白天里發(fā)生的故事,每當夜晚,會在我們的腦海里根據自己的潛意識而形成一個神奇的夢境一樣。影片中,導演給了我們一個他自己根據訪談素材,用一點一點的靈感拼湊出來的愛情故事,細微動人,又充滿了小鄉(xiāng)村的人情。 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交談中相識,這里給人的感覺很像《愛在三部曲》的手法,人物穿梭在鄉(xiāng)村小巷或者落坐用餐,兩個人之間不斷的對話,從中碰撞出各自的故事,成長經歷,并涉及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異國的歷史文化。相比《愛在三部曲》中,導演通過男女主人公的對話,展現西方社會文化與年輕人的熱點話題,這里部電影里的對話內容,更容易令東方人感受到共鳴。 其中男生編造的“櫻之井”的故事和兩人關于奈良公園可怕的“喂鹿”經歷,無不展現了兩人的默契和情感聯系,也為影片平添了趣味。第二天,兩人也來到了荒廢的校園,這一次走廊中照片里的學生,變成了男主人公的父親,而男生在教室里,看到了女主人公敲擊揚琴的背影,從而自己也走上前去,一并合奏。 同樣的場景,同樣的道具,在第一個故事中的導演,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在第二個故事中重現,只不過這一次不再是孤單的旁觀者,而是兩人的邂逅。 而在故事的收尾,來自韓國的女孩道出了,自己其實是一名演員,一個人來這里旅游是為了尋找一些東西。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看得出女孩事業(yè)的失落和重拾信心的旅程。而男生得知女孩第二天就要離開的消息,倍感吃驚,只得匆忙展開表白攻勢,并開玩笑說,可以做她在日本的男朋友??上⑦€是以已經有男朋友而默默的拒絕了。男生遺憾地說自己還是晚了一步,沒有在她男朋友之前遇到她。入夜,二人在女孩的旅店前道別,男生再次提出如果自己去韓國旅行,希望女孩也可以做他的向導。女孩猶豫再三,還是在他手臂上寫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但卻回絕了男生一起去煙火大會的邀請。 短暫的沉默過后,男生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別離,他沒有放開女生的手臂,而是擁吻了她。鏡頭轉向路人的歡笑,煙火的綻放,而畫面中是男生獨自在煙花祭的小攤前,吃著串燒的身影,最后在河邊伴著此起彼伏的煙花聲,他的內心是孤獨的,失落的。而此時女生也獨自在旅店的小酒館里用餐,之后回到房間,從窗口遠遠地望向天空中的煙花,一個接一個孤獨的綻放。影片中,人物的悲情一直沒有得以抒發(fā),而是默默積蓄,二人都是獨自吃著食之無味的晚餐,看著繽紛的煙花,與其孤冷的內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令人不由得內心流淚。 這里沒有人物的解脫與釋然,也沒有出給明朗的未來,一切都在這個悶熱的仲夏夜晚,人物的情感變得濃郁,化不開的悲傷在這里凝聚,看著女孩的眼睛里閃爍著孤單的煙花投影,一切迷茫,失落,徘徊,等待都在不言中。 整部影片更像是一部是實驗作品,將現實中的導演創(chuàng)作過程,呈現在了電影里,而電影中的寫實記錄與幻想故事,又讓人被深深的吸引,癡迷其中。無論是質樸的黑白鄉(xiāng)情,還是夢幻的愛情故事。導演善于用極為細膩的鏡頭語言,勾勒人物的性格和情愫的萌發(fā),最后將自己在夏夜煙火下的幻想,最終變成了在同一個天空下,兩個形單影支的人物故事。 而影片最后的感人至深,來自于人物的點滴真實與朦朧的內心情感,沒有人知道女孩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也沒有人知道女孩的未來會經歷什么,沒有救贖與希望,只是記錄那一刻,女孩看著煙花,獨自一人望向遠方,也許是思念,也許是追悔,也許是暢想。而此時,同樣孤單的男生,落寞的坐在河邊。觀眾就這樣被丟在仲夏夜的悲傷里,久久不能自拔。而當你反應過來時,更會想,如果是自己,在這樣一座小山村的背景下,又會臆想出怎樣的愛情故事呢? 2015年5月31日 多倫多 小玄兒記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在 B 站或 Youtube 關注「小玄兒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觀看
#日本電影大師藍光套裝系列
#臺灣電影大師藍光收藏系列
#新老電影混剪系列
未來還有更多CC必收藍光套裝系列
感謝小伙伴們的支持!你們的每一個關注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
在十一月的第一天看了一部關于夏天的電影。十一月要開始了,今年卻又要過完了。在落滿陽光的深秋去重溫夏日,是一件令人惆悵又幸福的事情。綿密厚實的臺風云,綠油油的樹葉,炙熱的氣息,還有夜空中璀璨的煙花,夏天的光如煙花般綻放,又轉瞬即逝。
電影其實是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里是尋找靈感的導演,第二個則是導演故事里虛構的男女。它們是兩條交織的曲線。各自都輕巧,舒展,在同一點匯合后,又不斷分開,彼此延伸出不同的軌跡,之后再次相遇,分開……重合的地點,截然不同的故事。
空蕩的街道,郊外的山林,年代久遠的教室,講故事的人從這里經過,一不小心靈感從腦海中蹦出來,掉在了地上,又長成了新的故事。一段樂曲,兩版歌詞,像磁帶的A面和B面,彼此纏繞同時獨立,成為了一場更完整的表演。我喜歡電影中這種維系和呼應的方式,因為情緒是一氣呵成的,所以即使頭緒很多,神卻不散,顯得豐富又暢快。
電影的節(jié)奏,好像是一股氣息,所以電影其實是會呼吸的,讓看的人隨著它而起伏。我喜歡的電影——好像大多都是疏散而有律動的,會給人留有喘息的間隙。這部電影的鏡頭處理很細膩,在一場導演深夜獨自漫步的戲中,固定的鏡頭,人從遠處慢慢走入,再消失在鏡頭后,片刻的停留,身后的夜景虛化為斑駁的光影,是夢幻的,是夢境的。虛焦,大光圈,長鏡,空鏡,成為裝扮黑白夢境的斑斕色彩。
夏天離現在越來越遠了,當中的故事,醞釀的情緒,想念的人都隨著夏天的離開,而被定格在那時,埋在時間的細屑中,放入記憶的深處。然后又會有秋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直到明年來臨的時候,還是在這里,就在這,去年夏天的念想會重新萌芽,生長出完全不同的脈絡,結出另一個美麗的故事。
已經分不清幻夢與紀實的邊界 不過這就是遠離游客的夏日奈良味道
日本小城散步風光宣傳片,果然可以看到河瀨阿姨的游魂。分段故事不同手法同樣演員演不同角色仿佛平行宇宙的洪尚秀感,前一半對白明顯比后一半要好,但一堆黑白畫面固定長鏡頭看得各種尷尬癥發(fā)作,受不了人人都覺得自己是slow cinema大師。
平庸、無趣。比洪常秀地點要多、人物多、片子長。但男女演員的臺詞、演技蒼白。
第一章是偽紀錄片,第二章是偽紀錄片套拍的電影。結尾之前,兩個章節(jié)都過分漫無目的,像五條這個地方一樣,空蕩、無生機。但結尾兩人最終分開時,悵然若失的感覺突然來襲。終于還是要各自回歸到原本的生活里,所有的旅程雖然美,但最終都只能變成一首幻想曲。
故事有些驚人的相似,除了結尾。如果能一個人去日本看煙花該多好啊。
第二段故事,像是第一段揮發(fā)上色,升空綻放的結果。又或者,電影只是對現實的色彩填充,在異國的邂逅,始終是難以有結果的。正如游客必須像電影演員一樣,相信自己已經愛上了三天兩夜的目的地。
“現在幸福地生活,比做夢想的奴隸更重要。”
從東京回來種柿子的人安慰演員夢坎坷的女孩,“現在幸福地生活,比做夢想的奴隸更重要?!?/p>
很多人覺得第一部分比第二部分好看,我倒覺得第二部分將陌生男女邂逅并曖昧同行的過程描繪得非常寫實,那種推拉、欲拒還迎,不正是一段感情開始的時候最美好的部分么。
旅游宣傳片意圖太明顯了 第一段還行
不要學洪尚秀
第一章的紀錄片很無聊,關于日本鄉(xiāng)村的留守老人,這也許是現在東亞要面臨的共同社會議題,前幾天日本導演竹內亮在中國東北拍的紀錄片《大安學校最后的六個孩子》就是講這個的。第二章也比較沉悶,但是最后10分鐘韓國女生和日本男生的一段露水情緣蠻有代入感的。筱原男:我可以做你男朋友嗎?首爾女:可是我已經有男朋友了。那我做你在日本的男朋友吧,很美好的一段邂逅,看到這里想起了Nara。二人在Shinohara的街巷里分手后,各自落寞看了一場煙火大會。雖是一部韓國電影,但是拍出了日本電影的氣質。另外我發(fā)現整個韓國的文藝片逐漸開始“洪尚秀化”了。【GiMCHi】(PS:五條市有一家“樹里咖啡館”,其中一位??驼f:每當我醒來很早,我就來這里吃早餐,烤面包,沙拉和一個煎雞蛋,一杯熱咖啡 ,每次都是固定的套餐,每次都很好吃?!保?/p>
#釜山國際電影節(jié)# 張建宰新片在日本奈良邊的五條市拍的。電影分兩章:第一章黑白部分是游記;第二章彩色部分大約是按游記里得來的靈感拍成的電影。探討了生活如何變成藝術~ 細節(jié)的映射巧妙,但劇情太平淡。
黑白和彩色構成了兩種真實和虛幻的時空,導演想法很特別,只是完成度并不夠。
在電影院看的。一個韓國導演帶著一個女翻譯在日本一邊勘景一邊采訪當地人,這是第一個故事;一個女翻譯邂逅了一個日本男子,這是第二個故事。
仿黎明前后系列,更像寂靜美國
畫面干凈澄澈,看著很舒服。
換個女主會好很多吧
影片內容和標題非常契合,就像一首仲夏幻想曲,舒服,自在,愜意。
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