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情不是煙火般轉瞬即逝
高良健吾的作品看的不多,但是他精湛的演技,沉穩(wěn)的表演方式總是讓我以為他年紀比較大,是個很有經(jīng)驗很老道的演員。直到后來才知道,就連拍《白夜行》的時候,他也不過區(qū)區(qū)23歲,更不提14年驚艷了世人的《橫道世之介》。交出那份精彩的作品時,他也不過26歲,而這部《哥哥的煙火》,彼時的高良小哥只有22歲。那時的谷村美月,也不過19歲年紀。
高良健吾的感覺怎么說呢?用現(xiàn)在大家常愛用的一個詞,就是老干部,他除了在作品的宣傳期做宣傳之外,幾乎不出現(xiàn)在任何媒體和粉絲面前,也很少參加綜藝節(jié)目。只是一部接一部的拍片,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卻正是這種氣質和態(tài)度讓喜歡他的人特別喜歡他。
其實《哥哥的煙火》無論是從演員表演,還是導演拍攝手法以及劇本架構上,都算不上完美的作品。尤其是高良健吾的表演,在10年的時候也遠沒有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塑造哥哥太郎這個角色的時候就顯得有些刻意,生澀,畢竟那時候的他還是閱歷不夠,想要把一個自閉青年刻畫的入木三分對彼時的他來說估計是困難了些。但也正是因為這種生澀感,與谷村美月的中二相得益彰,試想一下,要是高良健吾表演出來的是一個已經(jīng)完全將自己的心封閉的自閉青年,將一切過錯都歸結到了父母對自己不關心以及妹妹身上,光憑谷村美月在片中那些中二至極的行為,把這樣一個人從自閉的泥沼中拉出來,也是顯得說服力很有些不夠吧。于是當那樣一個生澀的怯懦,其實離自閉還很有著一段距離的少年站在觀眾面前,妹妹向他伸出了手,對他說:“走,帶你去看太陽!”他就拉緊妹妹的手跟著去了,這樣讓觀眾看起來就會覺得舒服很多,因為其實太郎從一開始也沒有想過要徹底跟世界斷絕。他依然會在自己的窗口看著外面綻放的煙火,依然會在家人都出門的時候偷偷下樓找吃的,依然會在看到媽媽為自己準備的飯食之后猶豫動搖。他其實只是以自閉這種方式在偽裝,在向世界宣告“哎呀,我好痛苦啊!我好悲傷?。∧銈兛靵砭任?,帶我去光明的地方。”說穿了,太郎就是個傲嬌的死小孩,應該說出口的話不說出口,不該說的話當成氣話隨便亂說。非要等到痛過了,掙扎了,失去了,才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話該說。這一點,其實片中的爸爸跟太郎很像,也是一直死傲嬌的什么都不說,到最后放煙火的時候對太郎猛的那一抱,本來是應該很感動人的??墒窃徫蚁氲桨职帜莻€別扭傲嬌的樣子,就撲哧笑出聲來了。
雖然高良健吾的作品之中本片水準不是特別高,但這應該是谷村美月的電影作品之中的最高之作。第一次看到谷村美月是在《我們的教科書》里,那是她和志田未來、菅野美穗合作的作品。志田未來的出場只有前面兩集,后來就一直活在回憶中之中了,所以其實女演員中,除了菅野美穗戲份最重的就是谷村美月了。那時看到谷村美月在法庭上的最后一段表演,就覺得這個女孩子將來肯定很有前途。但是也不知道是運氣還是什么,到現(xiàn)在為止,谷村美月真的能讓人記住的作品好像也只有《我們的教科書》和這部《哥哥的煙火》?!陡绺绲臒熁稹饭却迕涝陆o了觀眾一個大家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形象,健氣,中二,陽光,充滿活力。和她以往那些柔弱的,謙順的,甚至刻薄的形象完全不一樣,卻實實在在讓人眼前一亮。谷村美月的形象看上去是標準的大和撫子,低眉順眼的,瘦瘦小小,感覺隨便一揉吧就能碎了,所以可能之前她總是接到一些柔弱的角色??墒琼斨@樣的形象,谷村美月在《哥哥的煙火》之中塑造的健氣中二少女,卻真的是像煙火一樣熱烈溫暖,雖然轉瞬即逝,但卻足夠讓人記住她的美好。其實如果導演能夠讓谷村美月在片中有更多一點的柔順的表現(xiàn),有一些作為少女的脆弱和青春的美好,估計小華這個角色就能夠更加打動人心。但是因為導演的局限,讓小華在觀眾面前展現(xiàn)的都是佯裝堅強的樣子,這樣子看上去雖然很美好,但是人心是會自己欺騙自己的??偸强床坏叫∪A脆弱的樣子,觀眾就會欺騙自己,哦!原來她也不是特別痛苦,你看她都不喊痛,看來也不是很有感覺。于是小華這個角色就被弱化掉了,那種原本日本文化之中生如夏花之絢爛的絕美就不見了,給觀眾的感覺就是:?。∧莻€女孩子死掉了,前面她不是很健氣很中二的嗎!怎么突然就掛掉了!其實在影片剛剛過半的時候小華就領了便當,我真的也是很為導演捏了一把汗。后面故事還有那么多,導演要怎么繼續(xù)煽情?。靠汕f別爛尾??!幸運的是,媽媽的飾演者和高良健吾好歹實在最后用表演把故事完整起來了。
媽媽的飾演者在片中戲份不多,但是每一次表演都恰到好處,不搶戲,卻又能烘托出故事整體氛圍。尤其是她看著谷村美月和高良健吾的眼神,都飽含著一個母親的深情;還有在小華病入膏肓的時候出去打工,也依然面帶微笑努力面對的表現(xiàn),這些小細節(jié)都成了全片的點睛之筆。說到點睛之筆,就不得不說里面的幾處敗筆;找不到捐獻者的時候,媽媽跟爸爸嘟囔著“我們能做的就只有這么多了嗎?我們沒辦法再幫她做點什么了嗎?”這處媽媽臺詞有點冗余,也不太適合媽媽這樣一個積極現(xiàn)實的人物性格,在全片的人設上,媽媽是一個比爸爸更能努力去面對現(xiàn)實的形象,卻在這一處的陰溝里翻了船,人設崩壞。
最后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煙火這個主題。雖然本片是由真實故事改編,但是對于煙火的處理怎么說呢,有些偏頗了。在我們的文化認知里,煙火是絕美的,稍縱即逝的事物,以自身的燃燒來照亮別人。這樣的設定跟妹妹小華為哥哥做的事很契合,其實一開始,我剛開始看這部作品的時候就覺得導演的角度抓得很好,應該能出一部好的作品,可是等到小華在全片過半的時候就領了便當活在視頻里之后,我就傻掉了。
日本的影視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都不同與其他國家,全片只有一個主役,其他人都是配角。最開始的時候我理所當然的以為,本片的主役就是谷村美月無疑了,等到谷村美月領了便當,鏡頭一切又到了高良健吾的努力轉變,為了妹妹努力奮斗這樣的梗,我才猛然發(fā)現(xiàn),我嘞個大擦,本片主役是高良健吾。于是原本屬于煙火的那種溫暖稍縱即逝的特性就猛然變掉了,成了美好的祝愿,成了為了家人努力奮斗,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熱血。雖然在看片的時候依然被故事感動的眼淚婆娑,但是看完之后再重新沉下心來批評,卻不得不說,這把熱血沒玩得太好,倒有些狗血了。如果說導演能夠縮短高良健吾最后的戲份,而把小華努力改變哥哥的過程描繪得更加細致,把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而努力掩蓋痛苦的部分展現(xiàn)的更加直接,那么本片肯定會更上一個層次的。
畢竟感情不是煙火,沒有那種稍縱即逝的特性。
哥哥太郎是因為對家人冷了心才選擇了自我封閉,這樣的變化不是說光靠妹妹中二的幾次鬧騰就能輕而易舉的轉變的。無論是深愛還是失望,都是日積月累的一個過程,不是一瞬間就形成的。哥哥的自我封閉是在搬家之后漫長的三年時光里形成的,可是片中卻只以妹妹簡簡單單的幾次鬧騰的就解決了問題,這樣的的轉變實在欠缺說服力。在妹妹死后大受打擊的哥哥,只因為妹妹生前留下的一通短信,就下定決心重新開始,也顯得有些單薄。而且爸爸媽媽在哥哥漫長的自閉生活與女兒死后兒子自我放棄的過程之中,竟然只是冷眼旁觀,完全沒有采取過任何想讓兒子好起來的舉措——直到最后煙火大會的時候,爸爸媽媽才終于發(fā)揮了一次爸爸媽媽的作用。就算是為了突出妹妹對于哥哥的重要性特殊性,這樣的設定也真的是讓人有些接受無能。而且我會忍不住想,要是我是男主,在妹妹活著的時候父親母親對我竟然無視到了這樣的地步,估計我很有可能也會走上自我封閉的道路。
其實簡單來說,我就是覺得導演的人物重點抓錯了,全片符合煙火特性的只有小華一個而已,導演卻把焦點放在了太郎身上。既沒有交待為什么太郎又要將自己自我封閉的責任推到父母對自己的不關心上,可是對于妹妹的一切舉動卻又那么在意,只因為妹妹的一句話,就可以說自己的陰郁不是陰郁而是cool這樣的話。這樣的細節(jié),都應該是日積月累的情感,被單獨拎出來看,就顯得突兀又不知頭尾了。任何愛、恨,除了愛情一見鐘情心動的那一瞬或許能夠保持三個月的熱情,都是需要在漫長的時間雙方互相積累付出的,也只有這樣的積累,才符合妹妹在自己生命最后的盡頭努力燃燒自己以照亮哥哥灰暗的人生這樣的設定。因為那些最真實親近的親情,都是平淡且細水長流的,不是煙火那般稍縱即逝。
2 ) 把眼淚流到最后
最近看了很多慢節(jié)奏的電影,大多都是以親情為主的
前半段劇情走得很慢,也沒什么新意,無非是妹妹為了幫助有自閉癥的哥哥重新回到社會,而哥哥也在妹妹樂觀情緒的影響下逐漸好轉,本來以為就此發(fā)展已經(jīng)沒有什么挑動情緒的亮點了,可是在妹妹過世后,就慢慢被一種心痛哽住了喉嚨。哥哥為了妹妹的心愿親自制作了煙花,并在成年日這天將它點燃,本是很多慣用的感人招數(shù),卻還是看得我哭了。
在黑夜里閃耀出現(xiàn)的花火也迅速的消逝,將祝福帶到將厄運和苦難帶走,人們用燦爛的煙火來告慰死者給生者以希望,總是留下這么些觸動人心的感情隨著最終煙花的綻放來將你帶動,所以,看完了以后總是長長久久的想著,想去那個日本小鎮(zhèn)。
3 ) 日本電影不懂留白
其實在看很多日本電影的時候,總有一個感覺,就是這丫的廢話怎么那么多。是的,大部分日本片的臺詞都太不精練,編劇總是把角色的心理所想直接化為臺詞,然后開始復讀。就如剛才看的《哥哥的煙火》來言,女兒白血病復發(fā),找不到合適的骨髓空缺者。母親多次在鏡頭前一次又一次地啰嗦:“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只能繼續(xù)等了嗎?真的沒有什么是我們一起做的嗎?”………………………………………………其實不用,只需要一個鏡頭寫著醫(yī)院屏幕上顯示:“XXX 合適的骨髓捐贈者 空缺”,下一個鏡頭里,夜深,母親獨坐家中,眼簾低垂。就可以了。
他們不懂留白。語言的力量其實是有限的。是的,說幾多句我愛你,也不夠“我每天幫你買早餐”。我們不需要太過講一個人的心理,因為讀者不是笨蛋,我們只需要,其實大家都可以想得到的。
日本電影的優(yōu)點是,溫馨,鏡頭美,缺點是太過啰嗦以及演員的一些表演太過公式化。正因如此,只留優(yōu)點,拋棄缺點的安達充和巖井俊二才這么可貴。
4 ) 因為你是我心底最暖的地方,所以我不怕外面風狂雨涼。
我們這些80后的孩子都是趕上計劃生育了,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我們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玩耍,自言自語這種事便是我們給予自己對外的交流,好在我們還能夠在長大以后跑出去和其他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的孩子一起玩,所以我們也交到了朋友。
小的時候總是在想,家里有兩個孩子多不好啊,要是做了小的,總會受到大的欺負,若是做了大的,又不能得到小的那么多的愛,總會被教育“你是大的,要讓著小的!”。長大了卻覺得,一個人的家庭真的很孤單,青春期時的迷茫不安需要和人交談之時卻不知如何是好,抑或有時會擔心,若是自己掛了,爸爸媽媽怎么辦。
妹妹小華和哥哥太郎的感情,就像小華說的“在我心里,哥哥是橘色的。溫柔,溫暖的感覺?!倍?,或許自己的自閉是因為父母遷就與妹妹的病而總在搬家使自己不能交到朋友而產(chǎn)生的埋怨,所以他不和父母以及妹妹說話,以至于后來的交流困難。而最終也是妹妹小華也讓哥哥走出了這個困擾,不但交到了朋友,也贏得了鎮(zhèn)上人們的喜愛。
小華的樂觀懂事是別人所不及的,也是因為如此,小華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她遇到的人,所以她善于和別人交流并交到的很好的朋友。大家心中的小華,會用自己的自信和開朗使每個人都感到快樂,她會在痛苦的時候隱藏自己的難過,在自己的白血病最嚴重的時刻,和大家說“只是貧血啦”,在自己很難過需要休息的時候還會去為哥哥做成人禮物。所以當太郎的成人節(jié)到來的時候,妹妹最后的簡訊成為了鼓勵哥哥去參加成人節(jié)煙火會最大的鼓舞。
太郎對于小華的關愛是隱藏在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的小動作中的,就如太郎如此抗拒社會卻還是聽從妹妹的話工作;就如他想辭職還是為了妹妹的陪伴而留了下來;就如太郎和小華沒有朋友的時候;是太郎一直陪著小華玩,直到小華找到了新的朋友,而太郎卻還是一個人;就如太郎把收報紙的婆婆所送的兩個暖包給了小華也給予她溫暖一樣;就如太郎一直在攢錢為了給妹妹買最好的手機。太郎一直是那樣一個好哥哥,無論小華什么時候需要他,他總會在原地等著妹妹,用自己的橘色去溫暖的環(huán)繞著妹妹。
小華不僅治好了太郎的自閉癥,讓太郎敢于在眾人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讓家庭里媽媽希望太郎下來吃飯的愿望也達成,并解除了爸爸和太郎之間的無解。其實這就是一家人,因為有愛,所以不會永遠彼此傷害。
片中對于小華陪同哥哥一起去送報紙的場景描繪的很詳細,也讓我們看到了太郎對于和其他人交流的進步。哪怕是下雨或是雪天,太郎都會認真的工作,要努力攢錢給妹妹最好的手機。當每天出門的時候,太郎會和妹妹給自己做的小雪人說“小華加油哦~”。
而家庭之中,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也讓彼此對于不富裕的生活感到滿足,彼此之間都是心底最暖的地方,所以對于困難、病痛乃至于死亡帶來的巨大傷痛,都會因為有愛的力量彼此支撐著走下去。
最終,哥哥為小華做了小華想要的成人節(jié)煙火,漫天的紅色煙火映照在小華遺像中燦爛的笑臉之上,映照在爸爸媽媽滿是期盼的臉上,映照在太郎對于妹妹的思念的臉上。對于這場紅色的煙火雨,是太郎給予妹妹最好的成人禮,而對于小鎮(zhèn)上的人送給太郎的煙火,是妹妹教會太郎最好的成人禮物。
我們總是在抱怨著自己的命運多么多么坎坷崎嶇,其實我們擁有的已經(jīng)很多了,已經(jīng)可以讓自己憑借的心底的暖,去戰(zhàn)勝以后哪怕更厲害的風狂雨涼。
5 ) 來過,愛過,綻放過
高良的哥哥怎么能那么瘦、黑、那么怯、土╰( ̄▽ ̄)╭
老套也好,煽情也罷,煙花放了又放,眼淚流了又流。
哪怕20歲才相遇,也還有40年可以一起留下美好回憶呢。
田地、遠山如此開闊,煩惱和無常卻也難免。
開始的哥哥有多忽視、麻煩妹妹和家人,多怕生和陰郁,后面就有多在乎、多愛他們,煙火的天空就有多動人、多絢麗。
因為生命特別短暫又脆弱,才活得更燦爛、勇敢,開朗又振作吧。
哪怕被哥哥一再拒絕也不放棄,哪怕被小混混推倒露出化療的光頭也不畏懼,哪怕一身淤青也要一家人一起吃飯,哪怕活不到看煙火也留下期盼的笑臉。
哪怕斯人已逝,臨終前錄制的視頻也能把深深退縮回小世界里的哥哥再生生拉將出來。
妹妹,是哥哥早起騎車送報紙的“壓”力,大雨冰雪天出門的動力,堅持打幾份工、學做煙火、嘗試與人交流、開始親近父母的所有原因。
哥哥,是妹妹短暫生命里最長久的玩伴,是在乎別人感受,有個性,酷酷的,溫柔、溫暖的橘色。
媽媽隱忍又樂觀,爸爸深沉又包容。
沒有多余的角色,沒有多余的言行,首尾呼應也不錯。
等報紙的奶奶在大會上祝壽,懷孕的姐姐在大會上為孩子慶生,搬進兄妹躲貓貓房子的夫婦祝福喬遷和愛情,20歲的成人會,60歲的花甲會......
所有的情感,都通過煙花肆意釋放、盡情揮灑。
哥哥為妹妹燃放生命之光的紅色煙火;鎮(zhèn)民為哥哥燃放被努力鼓舞的煙火。
小華,只為你而綻放,為你的笑容而綻放,一朵朵競相盛放的紅花,你看見了嗎?
彼此的惦念、守護和羈絆,來過、愛過、綻放過。
雖然妹妹不在了,哥哥還是哥哥,永遠都是┭┮﹏┭┮
6 ) 因為短評超字的碎碎念
真的沒想到這會成為第一篇評論。
不過對于這個評分8.0的電影來說,這絕不是一篇相稱的評論。
=================================================
剛力彩芽繼《大切》之后再演高中生,這次換了長發(fā)造型,但笑起來仍然很靈~
前半部的劇情讓我想到村上龍《最后的家庭》,同樣是哥哥自閉的設定。可是電影的劇情發(fā)展顯然光明太多,于是哥哥沒多久便元氣起來,營造出電影溫暖的基調。
高良健吾趴在桌上低下眉眼的樣子像極了梅蘭。他的確有如女子一般的嫵媚。扮女裝的樣子其實挺不錯。不過他真的太瘦太瘦了!瘦得嚇到我。
看到谷村美月,就想到《我的帥管家》里的腹黑惡女?;蛟S是她那部演得太深入我心,于是看電影時我時時出戲,覺得她的好人設定有些別扭。。
她的那些假發(fā)都好美。日本的煙花也都好漂亮!比中國的變化多好多!浴衣也好美!谷村美月用來撒氣的吹氣玩具好好玩~!
在醫(yī)院里設置孕婦打手機的戲碼。。似乎有悖常識。。
高良健吾如鄉(xiāng)下小伙兒般木木的宅男表情。。
結尾煙花大會里翠嶂會的熱鬧讓我很受感染。我也希望能有這么一種歸屬感。
谷村美月送哥哥的畫好漂亮!
用煙火串起一眾配角的故事,編排得很用心。
結尾為哥哥放煙花的情景讓我想要哭出來。對于油鹽不進的我來說,上一次有這種感覺,已經(jīng)不知是什么時候的事了。。
兄妹情,友情,家人情,溫馨溫暖小幽默,日本電影真的很擅長這種溫暖的小確幸。片中的媽媽笑起來真的好幸福。
催淚
高良健吾好帥!
患自閉癥的哥哥和為他擔心的患白血病的妹妹的故事,片貝鎮(zhèn)花火宣傳片,明知道是灑狗血卻還是哭的淅瀝嘩啦的~MOKA☆的原聲贊~
真想扣1分給日本演員的通病…但我畢竟不是審片員,被戳中了……
古村美月這丑逼
最后的煙花很美麗,漫天的紅色
最后的Hanabi愣是哭得稀里嘩啦,還有Kengo時不時冒出來的幾句深奧的話,即使情節(jié)再老套還是很愛很愛。最后橘色的煙花太好看了!主題曲也好聽!
欸,好想要個哥哥啊。煙花真美。
將祝福寄予煙花之中,真是個有愛的小鎮(zhèn)子啊。日式的親情催淚,那親情可融化一切。結尾有淚點,谷村美月最近總見到哦。
老套情節(jié)。妹妹得病要死了。
要不就變態(tài) 要不就落淚 日本人真極端
明年去新瀉看花火!
一邊吐槽電影里人人都是因為高良健吾是帥哥才會怎樣怎樣,還有高良健吾這個純種妹控真正家里蹲才沒這么容易走出來,一邊想這電影好一般看一半算了……但仍然看到后面發(fā)現(xiàn)越來越感動,在最后的最后等來了我知道會來的最漂亮的煙火,然后難以置信地感動+淚崩,好像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被照亮了
在我的感覺里,哥哥是橘色的。溫柔且溫暖的橘色。
煙花很好看 電影一般般 雖然我還是哭了
放煙火的意義。好想去這個小鎮(zhèn)看看。
在這個鎮(zhèn)上,燃放煙花可以治愈悲痛。橘黃色的煙火,最溫暖的親情。
無感
劇情一般,因為有這樣一個笨拙的哥哥的人設和最后的一場實在美到不行的煙花秀,這片還不至于無聊到棄。唯一感動的場景在于哥哥把暖手袋遞給妹妹,緊緊握住了妹妹的手。
煙火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