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好爛啊?。?!
如果不是電影前半部分可能5分都不到
第一,警察跟班的死除了增添警察的愧疚感沒有任何用處 而且死的莫名其妙的;第二,后半程太拖沓了 看得都無聊死了;第三,我也搞不懂為什么兇手只想要懲罰警察一個人呢?是因為他妻子正好是那個案子的陪審員所以就了解到了?動機展現(xiàn)很模糊且牽強;第四,價值觀輸出好“硬核”(貶義)想要突出日本社會的男權以及警察職業(yè)的崇高性 從警察父親開始鋪墊那么多 這份崇高除了那段獨白其他也沒有任何情境來展現(xiàn)???最后那個內因性過敏也設計得好牽強 雖然知道是想要點題 但是太太太明顯了 處理得好差;第五,人物真的好刻板印象?扁平化 警察就是不顧家、易怒,然后一個警察在開始與兇手博弈的時候居然打不過??? 我不理解;兇手的心理創(chuàng)傷也只是靠一些獨白 很難從劇情或者表演中展現(xiàn) 我看來可能只覺得“哦他好變態(tài) 是變態(tài)的” 至于他內心的真正想法 他做這些的意圖都沒有很好的解釋。
整部電影在情節(jié)上就很跳躍 莫名其妙就到主線了 前面那些案子都不交代了 然后強行點名主旨 升華主題
對了還有一個疑問就是 最好其他人趕到的時候 蛙男說不要妨礙他完成作品 那他不應該直接把人質解決掉嗎 為什么要開槍打其他警察 現(xiàn)場警察人這么多 他最后肯定會被控制住啊 那他就完成不了作品了啊 那他圖啥 還不如直接解決到人質呢
反正就是——爛!
如果把這個由漫畫改編的電影當推理小說,那么一定是硬漢社會派的推理加上一點亂步的元素與陰暗。小栗旬演這樣的角色太合適了,而且也演了不少,如果譯制引進翻譯成同一個人,一定大火。(當然本身也火) 看完之后,可能出于工作本能,馬上就想到應彩云老師常提的,「用一生去彌補童年」的話來。這是對罪犯之所以陷入這種變態(tài)的解釋。當然,我們一般人即使童年再不幸,也不至于陷入這樣的連環(huán)殺人之中,不過也難掩某種感同身受,因而各種背負某種悲哀。 殺人者固然變態(tài),可是陪審員就僅僅因為報道和輿論就定人死亡嗎?這恐怕就是在反省日本的99.9%的定罪率和陪審員制度了。忽然想到狄更斯其實也有過推理小說的創(chuàng)作,并且其實在過去的一些小說里有過一些自己的發(fā)想。在皮普去倫敦前,某日律師在酒館里當眾斥責伍甫賽先生這種不負責任的僅憑借新聞就將人定罪的做法。(當然其實這一段并非犯人的想法)所以,對于很多看不清楚的事情,「安樂椅」偵探并不合宜。 最后,不得不說,社會派和硬漢這兩種本格之后的推理小說類型真的很適合改成電影。而與謎團相關的雨的元素真的就是將答案就擺在你面前,你卻只能熟視無睹。畢竟,雨夜跟連環(huán)殺人真的很合。人性中陰雨幽暗的東西都會被激發(fā)出來。范仲淹說「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要問日本最有魅力的男星是誰,南瓜君第一個提名小栗旬。
他一直憑借漫改作品塑造經典,并不斷超越。
《花樣男子》《熱血高?!贰稛o間雙龍》《銀魂》
有的是青澀的純情少年,有的是滿臉都寫著“拽”字的熱血校霸。
不管是哪種性格的人物,都能被他演繹的十分精準。
給觀眾帶來最真實的觀影體驗。
但相比上面這些造型精細帥氣的角色,鮮少有人知道,小栗旬也參演過變態(tài)、重口的犯罪電影。
不僅造型上有突破,發(fā)型隨意、胡子拉碴。
角色上也有很大的突破,眼神凌厲、暗黑風呼之欲出。
不賣關子,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它——
《惡魔蛙男》
影片改編自巴亮介的同名漫畫。
漫畫充滿著暴力、恐怖的元素,在日本受到了極大關注。
小栗旬飾演的警察澤村,在追蹤一樁連環(huán)殺人案。
嫌疑人總是戴著青蛙頭套在雨夜出擊,令人不寒而栗。
這個蛙男殺人狂十分變態(tài),殺人手法極度殘忍。
每殺一個人,還會根據(jù)對方特點,量身訂造一套私刑。
比如第一個女孩。
男友對狗過敏,她為了跟男友同居便遺棄了自己的寵物狗,于是兇手給她設計了“狗糧之刑”。
將她綁起來,然后放幾只饑餓的大型犬,最后撕咬致死。
接下來第二個男人。
他是個宅男,整天好吃懶做,啃單親媽媽的老,兇手讓他體會了“感受為母之痛之刑”。
割掉與出生體重相同分量的肉,然后流血死去。
平分愛之刑。
死者是個法官,因為出軌,被兇手硬生生垂直劈成兩半,然后分別寄給法官的妻子和情人。
還有美貌永駐之刑、吞千針之刑……
這些作案手法,讓調查案件的警察們都驚到了,還有新人直接在案發(fā)現(xiàn)場嘔吐......
慘案一件件發(fā)生,鬧得人心惶惶。
澤村在調查時發(fā)現(xiàn):所有死者都跟三年前的一樁女童連環(huán)被害案有關。
當年這場案件也十分離奇變態(tài):女童被誘拐謀殺后,被兇手用水晶樹脂固定,然后放在玻璃柜中像標本一樣展示給民眾。
當時警方抓住了兇手,兇手供認不諱,被判死刑,而后在監(jiān)獄中自殺身亡 。
沒想到三年后,這樁案子又重新浮出水面——
如今這些被惡魔蛙男殺害的人,全是當年的陪審員和法官。
更可怕的是,澤村的妻子也是當年的陪審員之一,好巧不巧,她在連環(huán)殺人案發(fā)生的兩周前,帶著兒子離家出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所以,蛙男是在為當年的兇手報仇?
事情好像沒那么簡單。
這個惡魔蛙男跟別的殺人犯,不一樣。
別的殺人犯殺了人恨不得繞著警察走,他卻三番兩次挑釁澤村。
在澤村吃飯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給他倒水,還露出行兇時被死者咬傷的手指;
在澤村和同事討論案情時,堂而皇之的帶著面罩出現(xiàn)在澤村面前,嚇完人就跑。
當澤村跟他面對面對峙的時候,他卻別有深意地說了一句話:
我需要你。
這個蛙男到底有什么意圖?他為什么要找上澤村?澤村又和三年前的案子有何聯(lián)系?
當澤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傳來了妻子和兒子被蛙男綁架的消息……
澤村該怎么解救處于危機之中的妻兒?
《惡魔蛙男》前半部分十分緊湊,連續(xù)出現(xiàn)的殺人案、追車戲,讓你緊張到手心出汗。
更抓人的,是電影超脫于原著漫畫的驚悚感。
始終帶著面具的蛙男第一次出場就嚇得人心驚肉跳。
被蛙男盯上的啃老族宅男在家里正玩游戲,一陣門鈴聲傳來。
宅男被鈴聲吵的不耐煩,起身去開門,門把手卻自己動了起來,轉了幾圈后,打開了。
宅男在廚房拿上刀具的剎那,門“砰”的一聲被關上了。
鏡頭從宅男的視角不斷切換,營造出無處躲藏的緊張感。
讓跟著鏡頭走的南瓜君不由得屏息凝神。
人到底進來了沒有?又躲在了哪里?
諸如此類的畫面元素比比皆是,非一般觀眾可以挑戰(zhàn)。
還有人看出,無論是兇手的設置、兇手的標簽還有警匪對峙的故事線,都有一種《七宗罪》的味道。
像也不像。
像是兩部片子都同樣重口驚悚,會讓人難免生理不適。
不像是《惡魔蛙男》有進一步的野心,他所犯下的每個案子都直指社會的陰暗面。
不務正業(yè)的啃老族、為了美放棄自我的整容女,諷刺意味滿滿。
但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受害者,一個人犯錯,自有法律和道義來懲戒,我們不能讓犯罪行為因為受害者的不完美而被合理化。
就像前幾日的南京新街口的惡性傷人事件,真相沒被調查前,網(wǎng)絡上謠言四起。
被害人出軌導致的老實人情緒爆發(fā)。
暫且不論這些謠言是否真實,就算被害人真的存在出軌行為,這位老實人就有資格開車撞人、棄車逃亡又跟著連續(xù)傷害6名無辜路人了嗎?
當然不對。
這個邏輯本身就是錯誤的。
任何傷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都不應該被洗白,當起了殺心的一剎那,性質就變了,即便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是難辭其咎的重罪。
就像日劇《非自然死亡》的一句臺詞所說:
“遺體擺在我們面前就說明了,生命被剝奪,這個無法挽回的事實。
不用知道犯人的心情,也沒有必要理解你,我們對于不幸的身世不感興趣,也不管動機是什么。”
那些忙著為老實人開脫罪行,甚至與他們產生共情的人,其實是在為一些潛在的壞人制造生存空間。
善惡從來不是一線之隔,而是在邊界交融,一不小心便會從一端誤入到另一端,我們與惡的距離并不遙遠。
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人性的瑕疵,善待人性的光輝,這樣光明才會布滿人間。
因為紫外線過敏是可遺傳的,最后小孩撓脖子這個鏡頭很妙,沒想到看大家都解讀成“惡的循環(huán)”。細想發(fā)現(xiàn)時間對不上,我本來以為這一下是點睛之筆還蠻興奮。
如果暗示小孩其實是蛙男和妻子的孩子就真的是對警察的絕殺,也可以解釋為什么蛙男不殺他們母子,可以理解為蛙男偷窺中和妻子產生了感情生下了小孩,結合他們三個沒有出去玩過,那就是蛙男帶他們母子出去玩的(警察只帶他們去過便利店,但是小孩的畫是出去玩) 但是這樣的解釋是有邏輯錯誤的,因為小孩將太已經5歲了(臺詞和蛋糕上的5都有說明),而樹脂案是3年前誤判的,蛙男也就沒有可能在此之前窺探和接觸作為陪審團一員的警察妻子一家,所以將太肯定不是蛙男和妻子生的小孩。 整體來說攝影調色作品,劇本就那樣吧,實在拍得又臭又長了。妻木夫聰?shù)霓D變挺大的,青蛙男居然是《唐探》里的野田昊。小栗旬出演的中年警察不得感嘆東亞的年輕輩演技就這樣嗎,太過于用力了,一直大吼大叫。
劇情上也是漏洞百出,能從撓癢推測紫外線過敏的警探人設,從妻兒失蹤后智商直接掉線。打架打不過,出任務不帶槍,槍法爛一批。天臺上直接放倒蛙男(肯定打的過的,陽光出來了蛙男debuff拉滿,后面他也有槍走出房屋直接跪倒,而且他自己也觀察到了陽光下的蛙男動作,再不濟扯頭套看看臉也行啊,蛙男說需要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殺他的),帶回去查下身份救出老婆孩子,就沒什么后面這些破事兒了。西野都被推下去了,你靠墻哭泣有什么用?還是個警察,情緒上剛烈,行動上懦夫。
后面要變態(tài)就變態(tài)到底唄,人肉漢堡把觀眾興趣調動起來,后面又直接給觀眾潑涼水,你老婆孩子健在,我們一換一。不僅對著警察舔屏還給他槍(你要說這蛙男不是男同我是不信的),平常不練槍法,關鍵時刻掉鏈子,給你槍,你還打不中頭。
蛙男到后面人設也小崩,喜歡玩游戲品嘗別人負面情緒?游戲設計的壓根不合理,就給他老婆戴個頭套?“觀察工作之刑”為啥不把他妻兒密封在膠質里看他拼拼圖,卸個胳膊腿啥的,給他做人肉漢堡,后面再以假亂真,跑迷宮時候讓把他老婆擺成蛙男拿槍指著他的造型,你看警察轉角會不會直接開槍,這樣的誤食和誤殺才能刺激到警察,也更戲劇化嘛(我是懂折磨的)。被警察圍攻的時候說出“我怎能在這種地方倒下”(熱血起來了是吧),跑出門直接撲街,還以為被太陽曬死了,倒地之前的幾句話,我還以為有炸彈大家一起陪葬啥的,結果直接大腦宕機歇逼,又是先揚后抑,拉低觀感。后面他姐注射殺他也沒啥理由啊,而且這樣一個重大案件犯沒有人看護嗎?這種智勇雙全的變態(tài)反派屬實死的有點憋屈。
幾種刑法幾乎是為數(shù)不多的看頭,可惜筆墨太少,除了“鑒定:一眼蕁麻疹”也沒啥推理,無路賽,2分。
整部電影講述的是男人因為工作疏于對家的陪伴,沒有陪伴相當于慢性謀殺,而蛙人也是利用了慢性謀殺。整片看似破案,實則是關于愛和陪伴的撥除霧靄,層層遞進,那么先看電影里面的幾個案件,這里稱為愛的死亡藝術:
死亡藝術作品1——棄愛。往往犯錯的開始源于拋棄:因為找到所謂新的陪伴而拋棄過去陪伴的寵物狗。
死亡藝術作品 2——生育之痛。親人為你忍受身體劇痛,而你不予理睬選擇遺忘。
死亡藝術作品 3——交流。距離源于0交流,沒有對白等于死亡。
死亡藝術作品 4——青春。時光在前行,而你選擇忽略,我想留在最好的時刻。
死亡藝術作品5——平衡。人永遠會不知足,吃著碗里的記著鍋里的,又要老婆也要孩子……到底能不能平衡?不知道
蛙人的比喻很有哲學,一方面井底之蛙比喻人眼光的局限,暗喻男主人公對于家庭是井底之蛙,蛙人自以為是是井底之蛙。蛙人小時候的照片很莊嚴,酷似死神,莊重感疑似暗喻天道。
“天道”先是創(chuàng)造殺人案的同時等待時機,接而創(chuàng)造“失去”的恐懼,不斷創(chuàng)造線索,一步一步將主人公綁架囚禁,最后讓其在天平上做選擇,但最后謀殺失敗,卻完成救贖——重回家庭,生命的美好在于家人,在于一種精神的傳承。而最終種下不良的種子——給孩子埋下陰影,孩子先天不足以抵抗。正如故事所訴:只有愛能化解心中的陰雨。
幾點思考:
? 藝術可以更狂野一些,打破常規(guī)邏輯,且運用邏輯。
? 如何描述家庭?——家就是相處和陪伴,哪怕是一起迎著陽光去趟便利店;家就是互相知道彼此的承受,哪怕不能解決;如果沒有陪伴,普通慢性謀殺;家里只有愛和精神能傳承。
? 如何描述孩子應該有的成長環(huán)境?——青蛙??的原生家庭消失于一場慘案,孩子的成長夾雜著原罪,充滿反藝術和嗜血,一步一步走入深淵;警察??♀?的原生家庭毀于母親的離去和父親不可原諒的遲到,滅于父親偉大的因公殉職,孩子的成長伴隨親情的破滅、世界觀的破滅、之后人性的重拾、家人的理解、對意義的深諳,也正是這次的毀滅,卻讓孩子重生了。
? 如何描述人生道路的選擇與意義?——答案是心的指引。人生道路不可能滿是陽光,也不可能盡是陰雨,在陰雨中的人渴望陽光,而在陽光中人卻不自覺的一步步走向陰雨,當你在綿綿陰雨中習以為常你會拒絕和懼怕陽光,而陽光世界的你一個趔趄發(fā)現(xiàn)你已深陷陰雨,只有忍耐陰雨學會走出陰雨,那么陽光會格外珍貴與溫暖!人生之路即是如此。選擇充滿陽光之路,不懼陰雨來襲,擁抱陽光??!
? 如何描述命運?——命運的輪回總是驚人的相似。很多人開始不相信命運,最后開始認命;還有一些人不認命,有句話叫“我命由我不由天”,聽似對天命的對抗,認命的那群人會嘲笑此等人,認為就是無用的掙扎,而用一種佛學觀觀之則圖窮匕見,天道輪回意在歷難,掙脫所謂“天命”即是一種自我重新突破,是“新我破繭”,在一次次輪回中破萬重難,此時便可渡世間一切苦難。命運的一切相似性不是宿命,而是勇者的永不言敗,可以選擇輸,但是成功永遠無法選擇,必須經歷一次次南墻,一次次頭破血流,方可。
日本驚悚片榜14/韓國驚悚片榜16
惡魔蛙男/不可饒恕 澤村志久/姜明浩 普通人在過著普通的生活,然后某個瞬間開始,世界開始崩塌,支離破碎之后,我們才開始拼盡全力去嘗試補全彌足珍貴的美好,像只瘋狗一樣狂躁,撕咬我們看見的一切。
人可以輕易被撕碎,在親手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后,痛苦悔過折磨的自己聲嘶力竭,身體里流的似乎不再是血液而是灼熱的毒汁,心臟被捏的要炸開,連每一次的呼吸都那么困難,像在千丈深的海底,那個時候連死亡都是那么那么美好的事。
———————————————————
在我看來,小栗旬終究吃下那個痛苦的“肉”。。。
如果最后是真把妻兒的肉吃掉那就厲害了……
茍
妻夫木聰粉慎看。
各主役演技很震撼
妻夫木把小栗旬關起來喂他吃給他玩拼圖還留給他槍,又留下他的妻兒,如果這不是因為愛,也很難有別的解釋了(我還能說什么呢……)
黃暴黑暗系,泯滅人性的犯罪題材和陰暗畫風不討喜,“變態(tài)”題材島國不稀奇,但有一眾知名演員參演,意外受矚目,我只能說,這片子很一般。
演到一半時我居然以為結束了,看了眼進度條整個人崩潰中
原作后半段確實有問題,但被大友改得問題更多,“蛙男”只停留在“符號”上,很難感受到深層次的恐懼,這種作品不是畫面驚悚,主角吼兩聲就OK的
又臭又長。角色都是些神經病,因為丈夫沒給孩子過生日就很不滿意的家庭主婦——老子可從來沒過過生日啊矯情什么,其他人物也是這種多愁善感一事無成的垃圾。另外男主看著同儕墜樓就放棄抓犯人去看搭檔摔死這種傻逼設定是不是可以省了?作為犯罪電影節(jié)奏異乎尋常的差,青蛙男幾次現(xiàn)身毀了所有懸念和暗黑
一開始以為是日本版《七宗罪》,但中途又回到了日式夸張暴力CULT風,讓人有些生理不適。難道每個日本男星都要演一回被虐警察?電影基本忠實原著,因此也保留了漫畫中不少敷衍扯淡的設定橋段。妻夫木聰扮演的惡魔蛙男實在讓人驚訝,光頭+皮膚病特效化妝造型極其丑陋不堪,幾乎完全看不出來是他!三星半
家庭親情這套我還是吃的,但蛙男跟警察玩的這游戲意義何在?按照他的風格是能干出殺死母子再給男主吃這種事的,最后被警察追時莫名其妙顯得很無能,總之是到最后智力跟戰(zhàn)斗力都下降了。另外,題外話,蛙男的雨衣很像帶帽衛(wèi)衣啊。
厄運走開,厄運走開!
自小栗旬飾演的警察得知他的妻子有危險之后,智商就再也沒有上線
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
如果吃肉那段是真的,那這將會是銀幕究極變態(tài)之惡的范本,但可能考慮到觀眾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影片分級問題,鏡頭很快道出了謎底,我想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在看到母子倆還活著時都呼出了之前倒吸的那口氣,建國塑造的警察有血有肉豐滿立體,而最后的結局:心因性蕁麻疹是惡的蔓延,也是蛙男最后的作品。。
《惡魔蛙男》這個片子,期間有一部分故意的暗示,變態(tài)到我都很難接受了。不過整體劇情還是挺抓人的,未來可以關注下,一個主打血腥懸疑的罪案。
到后面三個人對戲的時候就是大喊大叫,感覺日本演員演戲全靠吼。小栗旬和妻夫木聰犧牲都好大,不過小栗旬倒是越長越糙了。
感覺日本人演生氣的時候除了大吼大叫沒有別的表達方式了-_-
這個故事稍微有點不按常理出牌,反轉來反轉去,妻夫木聰為了扮丑演變態(tài),也是拼了,毀容,毀聲音;其實,不是應該相反的嗎,小栗旬來演惡魔,他來演警察。
妻夫木聰?shù)念嵏渤鲅荩_實帶來很大突破,小栗旬也很拼。追兇過程和案件本身還是很吸引人的,但兩人之間的對峙關系設置的并不充分,節(jié)奏不穩(wěn),主題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