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這個名字的電影有好幾部,我看的這部是今年剛上映的。講的是美國一些所謂社會精英,聚在網(wǎng)上聊天,聊著聊著,心血來潮,策劃了一場狩獵大屠殺。不料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最后的結局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我這個觀眾倒是想到了。不過是否劇透似乎已經(jīng)不重要了,我的觀感里免不了要涉及其中的情節(jié)。
看了影片,有兩個感想。一是單純從影片情節(jié)看,是否是社會的真實現(xiàn)象?二是編導有怎樣的動機?是如何將自己的理念通過情節(jié)反映出來的。
先看情節(jié)。俗話說,飽暖思淫欲。實際上,飽食終日窮極無聊的時候,所思的不僅僅是淫欲了。影片中的場景,我們在現(xiàn)實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現(xiàn)象,一群富二代們(也有富一代)在金錢的支持下,創(chuàng)意大爆發(fā)。先是玩游戲,《絕地求生》玩罷,再來《英雄聯(lián)盟》,其專業(yè)造詣自然比那些業(yè)余玩玩的程序員要強許多,所向披靡無敵天下,由此也產(chǎn)生了由虛擬過度到現(xiàn)實的念頭。再就是玩車,哈雷、蘭博基尼早已過時,布加迪威龍才是正途,再向李天一同學請教怎樣去掉消音器加裝航空發(fā)動機,一騎絕塵屁股冒煙,為了不給警察叔叔找麻煩。現(xiàn)在正考慮往私人飛機上發(fā)展,機上除了一個隨時認慫的機長和一位妙齡空姐外,一定要備有奧斯特拉魚子醬和沙皇時代的白雪香檳。接下來就是玩性,能睡六十人的大床充分體現(xiàn)了工匠精神,也刷新了吉尼斯一項紀錄。上面所有這些都玩膩的時候,就該玩命了。這是更刺激的游戲。不過他們玩的不是自己的命,也沒打算進入角色,只是高高在上看著無辜的人去死。其實,玩命并非是這些人的專利,很早的時候,就有過一幫俄羅斯富豪在西伯利亞森林中獵殺故意放出的囚犯的傳說。所不同的是,這里為了表現(xiàn)出虛偽的“公平”,還給每個獵物配發(fā)了武器。帶有《大逃殺》味道的互相較量。而實際上,這游戲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這些獵物早已處于一個十分不利的位置上了,將他們放置在開闊地和小森林中,自己躲在鋼筋水泥的地堡里,任由槍彈羽箭齊發(fā)。這11個人被灌了麻沸湯醒來后,一腦門子懵懂,槍怎么開還沒學會呢。接著就是從越南學來的竹簽陣,從印第安人那里學來的一箭封喉,從橫店學來的褲襠里放手榴彈。依次是腦袋被爆,半截身子炸飛,然后是整個人就剩下一灘血。場面上是許多的殺戮和反殺戮。奇怪的是,在我們看來,視覺上很血腥很暴力,而在心理上并無恐怖的感覺。
這些精英們自然有自己的思維方式。雅典娜說:“畢竟這個國家屬于我這種精英人才,也屬于沒教育和無知的人,你的失敗,卻讓我們買單?!边@句話的前半部分是不錯的??珊蟀刖渚惋@示了他們這個群體的無知。其實這個社會的全部財富都是由精英們眼中的“下等人”創(chuàng)造的。馬克思所說的并沒有錯,富人們正是靠了從“下等人”身上榨取的剩余價值才得以致富和享樂的。沒有了這些底層人,這個社會以及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根本就不會存在。從我本人所接觸過的人中,底層人士的智商和情商一點也不比精英們差,只是由于后天的教育缺失和貧困的生活,才使他們失去了機會,遭遇失敗。精英們和“下等人”的差別,是社會造成的,社會當然有責任去解決。解決的最好方式是消滅貧困。而在雅典娜們卻不同,他們的所謂理想,卻是要從肉體上消滅整個貧困人群。
這世界上的許多人有仇富心理,不言而喻,同樣也有許多人抱有“仇窮”心理。雅典娜們口口聲聲反對種族歧視,可是在看待當今社會的根本問題上,即如何看待貧富不均,他們的理念是荒唐的。對“下等人”充滿了蔑視,這實際是一種擴大了的種族歧視。他們自詡為精英人士,自詡為貴族階層,自詡為高人一等,卻完全沒有早期歐洲貴族們的自尊自律自省精神。更缺乏平等自由民主意識?;奶频睦砟顚е禄奶频男袨?。他們將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都遷怒于這些“下等人”,他們沒有把這些人看做是和自己一樣的活生生的有頭腦有思維的“人”,觀念稍有不同,便可以像對待獵物那樣去隨意殺戮。
影片中,克里斯特爾和雅典娜在最后時刻有過一段對話。
克里斯特爾:“為什么叫我雪球?”
雅典娜:“這是個比喻,奧威爾的《動物莊園》里,雪球是只豬?!?/p>
克里斯特爾:“我知道,但我為什么是那只豬?雪球是個理想主義者,它希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所以,其它豬就造謠它,把它變成敵人,我覺得你是雪球?!?/p>
也許克里斯特爾說的是不錯的。不過這其中有兩個問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不僅是雅典娜的理想,也可以說是世界上多數(shù)人的愿望,而實現(xiàn)這理想的方式,雅典娜從一開始就錯了。此外,在《動物莊園》里,豬們趕走了農(nóng)場主,后來趕走了雪球,企圖建立一個美好的農(nóng)場,結果這個農(nóng)場比以前更糟。那么我們假定,雪球最后趕走了那些豬,世界就會真的美好了嗎?從雅典娜現(xiàn)在的所作所為來看,誰能保證上臺后的雪球不是個魔鬼?
我們再來看編導的動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殺死比爾》、《大逃殺》這類的片子就受到觀眾的追捧。這其中的商機早被編導看到了。從商業(yè)片看,這故事這情節(jié)的選擇顯然是很不錯的。聽說特蘭普對這部電影不太滿意,那就更好了,等于做了個大廣告。但這還不夠,還要加入更多的信息,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隱喻,或者是叫做”?!?,如果所加入的梗是有關政治的,尤其是針對美國當前混亂不堪的政治,就更耐琢磨了。就可以吸引觀眾看了一遍還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票房自然就猛漲了。我想這是編導的第一個想法。
此外,影片中的那些觀念或許就是編導的真實想法??磥砭帉Ш芡瞥纭秳游锴f園》。正面和反面角色都在看這本書。可惜,這本書和以往的名著相比,即沒有優(yōu)美的文筆,也沒有宏大的敘事,更沒有引起人們深刻的思考,只是靠政治隱喻來吸引讀者,我覺得挺無聊的。對這類書籍,看一遍也就夠了。如果你的頭腦中只裝下了這本書,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太貧乏太無知了?而在影片中,似乎在暗示著希拉里所代表的的精英階層和特朗普所代表的底層民眾的爭斗,那就更沒意思了。且不說特朗普這個二百五本身就不能代表底層民眾,就看那些換湯不換藥的權力更迭并沒有改變美國什么,更引不起人們的興趣。無論有多少口水仗,什么禁槍擁槍什么同性戀異性戀什么氣候變化什么種族歧視,最后仍然是殊途同歸。再往深里看,所謂民主和專制,更是個老話題了。我不想在這里說什么。用發(fā)展來說話。
耐人尋味之處是克里斯特爾所講的那個龜兔賽跑的故事。前半段和我們聽到的是一樣的,很勵志。后半段就變味了:“門突然被撞開,兔子進來了?!米佑肋h會贏?!苯Y局變成了我們早已講爛了的叢林法則,即強者永遠會贏??稍捳f回來,在這個世界上,兔子和烏龜都存在著,各自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別和我講什么天道酬勤,也別說什么勝者王侯敗者賊,社會發(fā)展無論快慢,總是在進步著。在人類這個群體中,貧也好富也好,贏也好輸也好,老天爺都在照看著。只要我們不總是怨天尤人,都會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找到快樂。世界的大趨勢是逐步走向公平,不管是克里斯特爾們還是雅典娜們都是改變不了的。
影片中的鏡頭和情節(jié)的調(diào)度很新穎。開始時,大量的鏡頭給了被綁架來的美女和帥哥,可瞬間就死了,克里斯特爾是中間靠后才慢慢顯現(xiàn)的。雅典娜的登場也是這樣,一直在她后面跟拍,讓人覺得她是個重量級的神秘人物,不經(jīng)意間轉(zhuǎn)到她的正面,才使人們感到她不過是個被趕下臺的女CEO罷了。影片中一年前的倒敘也安排的很合理,在恰當?shù)臅r候恰當?shù)墓?jié)點上插了進去。
本人評分:6.5。
本片很爽,略略不同于一般爽片的是,編劇不僅諷刺了一番當今政治,也調(diào)侃了一把精英階層的偽善和“下等平民”的無知。最為提升本片B格的,莫過于編劇鋪墊了很多《動物農(nóng)場》的細節(jié),證明自己也是個忠實的原著粉。
一、開場的豬
電影開場時,在平民們的大草地上,一位大哥不顧他人反對就大膽地撬開了木箱,里面走出來一頭穿衣服的豬。
這里其實跟《動物莊園》的劇情不謀而合——動物領袖“拿破侖”在革命勝利以后,在農(nóng)場里穿上了人的衣服,變成了“人”。
后來這只小花豬被誤殺死了,獵人女殺錯豬后大喊豬的名字“Orwell!”。
而George Orwell,正是《動物莊園》和《1984》的作者。
二、便利店的糖
第二個重要的獵殺地,加油站旁的便利店里,持槍男借著電話打完911后。
便利店老板娘來了句“革命之后還會有糖吃嗎?“
這里出自《動物農(nóng)場》第二章:snowball在給動物們演講為什么要革命的時候,母馬莫莉向雪球問了個傻白甜的問題,“革命之后還有糖吃嗎?”
這個問題拋出來后,沒幾秒店里的一個女同志剛吃完糖果,就口吐白沫倒下了。
在后面老板娘與同伴的對話中可以知道他們給這個女同志取名確實也叫“莫莉”。
就在這個時候,雪球馬上就要登場了,暗示了女主角的到來。
三、克羅地亞
第四個重要地點,女主搭上了難民火車,但被軍隊攔截了。
軍隊詢問女主時第一次談到了所在地是克羅地亞。
導演選擇克羅地亞,可能是因為克羅地亞的過往歷史,1991年6月克羅地亞宣布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lián)邦共和國,而《動物莊園》里作者也處處隱射前蘇聯(lián)和前東歐的革命歷史。
四、莊園之梗
莊園之梗最開始來自于網(wǎng)民們的陰謀論,認為富人們在某地買了莊園殺人取樂。
女BOSS在內(nèi)的幾個高管因為幾句玩笑話泄漏被民眾網(wǎng)暴之后,丟掉了工作,從而起了殺心,要好好教訓下這群“鄉(xiāng)巴佬”。
在最后決戰(zhàn)的時候,女主角問,為什么稱自己是snowball?
女boss還笑著說,這是《動物莊園》里的一只豬。
不言而喻,女Boss此刻仍相信自己抓對了人,仍然相信女主角是個沒文化的鄉(xiāng)巴佬,連《動物莊園》都沒看過。(或許編劇也在暗諷就TM你有文化233)所以回答問題時并沒有意識到女主角問的是,為什么選擇自己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而不是別的角色?
當女Boss意識到女主并不是自己要找的沒文化的鄉(xiāng)巴佬時,所以很驚訝地問,“你也看過《動物莊園》?”(臨死之前,女Boss自詡文化人的優(yōu)越感依舊溢于言表吶)
女BOSS聽完女主角答復之后很快就激動去世了。
五、結局之酒
《動物莊園》里的豬們曾給動物們設定七條戒律,其中有兩條規(guī)定了不許穿衣服和喝酒:
1.凡是兩條腿走路的都是敵人;
2.凡是四條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
3.任何動物不得穿衣服;
4.任何動物不得睡在床上;
5.任何動物不得飲酒;
6.任何動物不得殺害別的動物;
7.所有動物一律平等。
結尾處,獲勝的女主角穿上了女BOSS的裙子,喝上著女boss的酒,整個人煥然一新。仿佛從來沒得過阿富汗戰(zhàn)爭PTSD。
就跟豬首領一樣,革命勝利以后,又成為了新一代農(nóng)場主。
等待女主角的是什么呢?
個人猜測,也許回到美國后會因為這段經(jīng)歷火遍美國,會得到金錢、名利,收獲一批腦殘粉,從此成為一代名流?
《動物莊園》小說的結尾也是以一場豬和人類的宴會結束,而此時鏡頭外觀察的觀眾,已經(jīng)分不清女主角是人還是是豬了。
影片集合了黑色幽默,諷刺煽動,暴力血腥,還有對當下現(xiàn)實階級和網(wǎng)絡暴力的探討。
甚至就連美國總統(tǒng)川普,在影片原計劃去年8月上映前夕,還在社交軟件上指責這部電影,好萊塢才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
結果《狩獵》因為美國當?shù)貥寭羰录?,還有各種其他原因,一直延到今年3月才和觀眾見面。
很顯然,《狩獵》這部電影問世以后,一定會引來審美隔離,這種審美隔離并不是在于電影品質(zhì)本身,而是在于電影背后諷刺的議題,就像當初《小丑》所帶來的評論兩極分化一樣。
《狩獵》的最初的名字,也直白的叫《紅藍州大戰(zhàn)》,影片要表達的明喻和暗喻,已經(jīng)再明顯不過了。
不過當川普發(fā)聲,再加上現(xiàn)實的輿論壓力,才讓環(huán)球影業(yè)收斂一些,把原名改成了《狩獵》,不過制片人到是自信的說,除了片名,影片內(nèi)容一幀都沒有變過。
很多人會覺得《狩獵》藏著很敏感的美國階級的批判和思考,甚至引發(fā)了美國政治紅與藍之間的爭辯。
但對于我來說,《狩獵》遠沒有到那么精專,影片整體觀影下來,爽感和過癮更是影片的主打,而電影劇情之外所謂的對現(xiàn)實的諷刺,批判,思考等等,我更多的覺得是調(diào)侃和吐槽,蜻蜓點水的一筆帶過。
很多人會拿《狩獵》和《小丑》相提并論,因為兩部作品的議題都有美式階級隔閡,輿論和偏見,政治左右立場的表達。
但《狩獵》玩得更為娛樂和肆無忌憚,更貼近于不科幻版本的《黑鏡》(封面都很像)。
《狩獵》的黑色幽默和荒誕,刻意營造的不嚴肅,本身就側面告訴觀眾:“嘿哥們,別當真,這里所有你們看到的現(xiàn)實問題,我統(tǒng)統(tǒng)不care,認真你就輸了。好好享受這一次獵殺之旅的感官刺激就好?!?/p>
不過,在我的深度解析里,當然還是要認真聊一聊影片的各種嘲諷。
對于紅藍州這樣的比喻,是《狩獵》一直繞不開的爭論,這也是影片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地方。
在美國紅州代表共和黨,藍色代表民主黨。
而在影片中,非常明顯藍州代表著自由派精英階級的獵人們,而獵物則是紅州的代表,換句話說,紅州的獵物,是川普的支持者。
其中影片女老大聊天記錄打出的一句話,說的是:“沒有什么比去莊園宰殺可悲之人(Deplorables)更有趣的了?!?/p>
Deplorables,可悲之人(下等人),正是這個詞,引起了輿論的浪潮和獵殺的開端。
在現(xiàn)實中,希拉里在2016總統(tǒng)大選的時候,就用過這個詞,來稱呼當時支持川普的選民。
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美國觀眾,會把影片中像豬仔被獵殺的人當成川普的支持者代表,這也難怪影片會在美國引起巨大爭議,還直接被川普點名指責。
但這部電影調(diào)侃和諷刺還沒結束,在影片中,我們看著川普的支持者一個個倒下,但在影片結尾,女主贏了,最后女主拿著槍和香檳,坐上了女老大的私人飛機。
這樣的結局,又是間接的暗諷了大選中勝出的川普,最終在美國如此撕裂的現(xiàn)狀中,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當然,《狩獵》從中想要保持政治立場的平衡,所以在情節(jié)的設計上,有安排女老大錯抓了人也就是女主,從而最終造成了一出荒誕和自掘墳墓的狩獵。
影片中女主在決定殺向精英大本營時,講了一個我們都沒聽過的龜兔賽跑R級版。
這個龜兔賽跑的故事,前半段是我們聽過的正常版本,烏龜贏了傲慢的兔子,但結果晚上兔子去到烏龜家復仇,干掉了烏龜全家。
最后女主說,兔子永遠是兔子,兔子一直都是贏家。然后旁邊的唐問,那我們誰是兔子,誰是烏龜。
女主并沒有正面回答,把問題留給了觀眾。
先說結論,這里兔子代表著精英階層的獵人們,他們不管在這場莊園獵殺還是現(xiàn)實中,都是高人一等的兔子,永遠都在贏面。
而被獵殺的女主他們則是烏龜,贏了一時,卻贏不了一世。
女主當時已經(jīng)殺了不少精英那邊的人,扳回一局有了車子可以逃離,這代表著女主此時已經(jīng)贏了獵殺游戲,就像烏龜在比賽中贏了兔子。
但在現(xiàn)實中,女主依然沒有贏面,女老大事后還是會派人追殺她,就像龜兔賽跑故事中的兔子,會在比賽后去烏龜家干掉烏龜。
所以女主只能先下手反殺,逆行去干掉女老大(兔子),從而真正收獲勝利。
影片中提到的《動物農(nóng)場》,是英國大作家喬治.奧威爾寫的一部寓言故事,而故事中的雪球小白豬,女老大用來比喻是女主。
《動物農(nóng)場》講述的是一群農(nóng)場動物在某日,以豬群為代表的雪球和拿破侖,帶領著其他動物向人類農(nóng)場主發(fā)起抗議,在眾動物的齊心協(xié)力下,趕走了人類。
于是雪球和拿破侖兩只豬立下戒律:“4條腿是好的,2條腿是壞的(人類),每個動物都是平等的”
然后農(nóng)場進入一片祥和安定的烏托邦,但好景不長,領導者雪球和拿破侖兩只豬發(fā)起了內(nèi)訌,最終拿破侖把理想主義的雪球趕走,奪得了最終領導農(nóng)場的權力。
之后拿破侖改變戒律,在“每個動物都是平等”后面,加上一句是:“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最后拿破侖開始和人類合作,這個故事就此結束。
《狩獵》這部電影的女老大用雪球比喻女主,最后被女主反過來嘲笑女老大說用錯了,女主說雪球這個稱呼更適合女老大。
整部電影看下來,確實像雪球這樣的理想主義豬,更像是影片中的女老大。
女老大正是因為受不了網(wǎng)絡暴力的迫害,太把現(xiàn)實社會理想化,從而讓自己變得更憤怒和瘋狂。
而女主的自身,她其實也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她此前去過阿富汗當兵服役,結果回來卻是一位無聊的出租車司機。
而在獵殺過程中,她一開始就熟練用針摩擦頭發(fā)做指南針,拿起武器殺人不眨眼,在中途女主和后備軍人聊天中,我們就能窺探出女主更適應,甚至更留戀這樣的殘酷獵殺環(huán)境,女主在片中好幾次說話時不時的發(fā)呆,更說明女主似乎患上了PTSD,導致有些神經(jīng)質(zhì)。
說到這里,大家還沒想到這女主像誰嗎?!
給大家3秒鐘時間。
3
2
1
對,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車司機》的男主特拉維斯。
可以說,《狩獵》的女主身份,就是女版的特拉維斯,然后被安排到了狩獵莊園,正合女主心意。
除了上述這些各種明諷暗諷,影片還非常直接的調(diào)侃著網(wǎng)絡暴力扭曲,槍支管制,全球變暖,反種族主義,移民和反移民,LGBTQ,文化侵占,反猶太主義,墮胎法等等,幾乎任何當下美國的熱門分歧,都放在這部電影炒了一遍。
這也正是《狩獵》在美國不討喜和受到爭議的原因,因為影片得罪了幾乎所有群體和代表,但在深刻度上卻吐槽其嚴肅性,從而導致影片本質(zhì)并沒有太多可以立住的觀點。
這就很像《饑餓游戲》,看起來是在批判什么,但卻沒有完全釋放出來。
不過總的來說,《狩獵》的可看性還是相當高的,比起那些暴血漿用力過猛玩創(chuàng)意設定的爽片,《狩獵》起碼讓它的爭議性得到了大量討論和曝光,并讓影片變得不那么流水線和平庸。
如果你近期想要過把癮,體驗一下這部“美式大逃殺”,《狩獵》這部電影,應該不會讓你失望。
刷爆抖音和朋友圈,于是趕緊翻看了一下。果然不俗。這是一場人肉吃雞游戲。大家都驚異于B級片的視效和奇怪的結構。其實整個電影的黑色幽默基調(diào)從一開始,那只高跟鞋拉出那么多眼球神經(jīng)的效果和很假很愣的特效來看,電影黑色幽默的基調(diào)就已經(jīng)定好了。下面來逐步分解這個電影的主旨。
1,階層分化
這是貫穿全片的主題,獵殺下等人游戲。從故事架構上看,有點《饑餓游戲》+《人皮客棧》。影迷肯定是見怪不怪。特別之處在于,獵殺者也沒精英到哪去,都是超級白左,政治正確的化身。不殺黑人和有色人種,談論持槍權,素食主義,環(huán)保主義,女權平權等等。最后都是智商堪憂死有余辜。他們只是調(diào)查時出現(xiàn)了女主一個疏漏,就被團滅了。而殺人游戲這么大的事,調(diào)查從初級層面的工作還有失誤(報復對象一共也沒有幾個人),也足見他們沒精英到哪去。明顯美國的精英白左階層被狠狠的黑了一波。而獵物們呢?其實更加狗屁不是,她們的身份和行為已經(jīng)在劇情中有所交待了。所以這些帥男靚女再有光環(huán)也是開始就死得透透的了。這里很逗的是,我們以為的女主瞬死了,我們以為的男主也沒活多久這里導演傳達的信號就是,這不是你們想象的那種電影。
2,階層對話
最后的雙女決戰(zhàn)就是階層對話。很顯然是失效的。我也不聽你那一套,你也沒打算放過我。這就是階層分化的結果。底層全靠網(wǎng)絡意淫攻擊精英階層,然后大眾大部分都是底層,自然產(chǎn)生共鳴。這種精英的邪惡化由此變得合理且真實,沒有人愿意追尋真相,底層既沒有條件,也沒有意愿查詢和澄清。沒有糾錯,就這么地了,就冤枉你了。然后你們糟了報應,我們主持了正義而拍手稱快。你們丟了工作甚至是事業(yè),應該的,誰讓你們看不起底層。可是講真,你們鍵盤俠有什么讓人值得看得起的地方嗎?那不管,我啥也不是你也不許拿我開涮。而所謂的精英階層全片更傻,雇個殺人顧問都只是演過電影而已。裝使館人員騙你我還得喋喋不休的闡述觀點,直到你起了疑心。暴露身份跟人家說什么讓你們先跑,結果褲襠里被放手榴彈。殺人還要吃喝精品的,寧死也要搞女權,神話黑人。都是作死的形態(tài)。最后女BOSS明知錯了,也不核實了,打個電話試試也不試,自以為訓練了8個月就殺你綽綽有余了。最后死前問了一嘴,她心里一定在吐槽自己死得真荒唐。這個結果也符合黑色幽默的基調(diào)。電影就是要說,這一切拼死拼活是多么的荒唐。
3,隱喻部分
隱喻部分都很明了,致敬了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nóng)場》,對社會形態(tài)的演進和走勢做了預判。“雪球”的理想主義是豐滿的,但是現(xiàn)實確實實施不下去。最后女BOSS沒有被各種刀槍劍戟殺死,是死在了絞肉機的刀上,一半邊給你,一半邊扎我,誰也躲不過。我們在這個社會形態(tài)下都是肉餡而已,精英如你也沒高到哪去。最后活下來的人享受沉船酒和魚子醬,哪怕是沒有攪進去的空姐,也可以吃。而決定你是烏龜還是兔子的是思維方式而已。女BOSS死前驚異于女主也看喬治奧威爾,她認為底層是不讀書,沒知識,一無是處的,顯然,時代變了。
警告:本文含大量血腥鏡頭,未成年人即暈血者請離開此頁面?。?! 本文含有超級劇透,沒看過本片不希望劇透的請不要往下看?。?! 評分7分,不給四星推薦是因為怕教壞小孩子。
出場人物死的太快了,為了方便大家整理思路,特寫此文。
姓名:蘭迪
出場
照片墻
照片墻上清晰的前九張里查無此人,后兩張里這個胡子好像也“沒有”。但是我們記住他的發(fā)際線,M型。后議。
致命傷害
姓名:未知
出場
照片墻
致命傷害
姓名:出場即死亡的炮灰,也不配擁有姓名
出場
照片墻
照片墻上清晰的前九張里查無此人,后兩張里這個胡子好像也沒有。但是我們記住他的發(fā)際線,一字型。后議。
死亡形象
姓名:未知
出場
照片墻
致命傷害
姓名:死亡一波三折的女孩子
出場形象
照片墻形象
致命傷害
姓名: 拿撬棍打開箱子的男人
初期形象
照片墻形象
致命傷害
一出場就是以集體形象,圖片最右邊的是后來和他們一起翻越鐵絲網(wǎng)的第六個遇害者
第七個
姓名:金毛中年女
典型形象
照片墻形象
致命傷害
第八個
姓名: 出場形象:
照片墻形象
致命傷害
第九個
姓名:
形象
照片墻形象
致命傷害
姓名:加利
出場形象
照片墻形象
致命傷害
OK,計數(shù):死了十個人,算上女主一共十一個人,照片墻十一個人,全了! 現(xiàn)在問題來了:
這個人是誰?
他身上最大的疑問是,女主殺他殺對了沒?是受了離間計殺了隊友嗎?
我的看法是:沒殺錯!他是混進來的獵手。
強理由 一:他不在照片墻上! 照片墻11張照片,前九張給了特寫。后兩張非常模糊。
放大如下,讓我們試圖將一號和三號死者對上。
一號死者特征: M型發(fā)際線和胡子 對比第十人的照片 不符合; M型發(fā)際線 不排除是照片墻第十一人的可能,因為照片上戴綠帽子了; 胡子 臉頰兩側的黑色像素點極可能是胡子。很大可能性。
三號死者特征: 一字型的發(fā)際線 對比墻上第十人的照片 符合; 胡子 對比墻上第十人的照片 位置對,顏色不對,基本符合。
嫌疑人特征: 白胡子!下巴前面就有胡子?。ㄒ惶柺窍掳拖旅娌庞校?讓我再加一張照片讓大家看的清楚一些
對比照片墻第十一人(下巴前沒有胡子,顏色也不對) 不符合。 對比照片墻第十人(不是這種胡子,顏色也不對) 不符合。
既然嫌疑人不是第十人,也不是第十一人,所以照片墻上第十人是三號死者,即第三個死的雙槍斗士。照片墻上第十一人是一號死者,即飛機上醒來的第一個死者。
以下理由二——九按時間順序
弱理由 二:獵殺者有角色扮演的惡趣味,包括加油放毒老年情侶,褲襠藏雷移民斗士,腳踩車壓司徒雷登。因為沒進獵場就在飛機上死個獵物,很可能讓狩獵者產(chǎn)生安排一個臥底的想法——以上強行解讀,實際就是導演和編劇的想法,燒燒腦,升升B格。
弱理由 三:嫌疑人對女主敘述自己是如何逃出來的:狗口逃生(就你那胖樣能跑過狗?)。一邊說一邊在女主身后賊眉鼠眼仔細觀察女主反應。隨后夸夸其談上 《西恩?漢尼提脫口秀》(The Sean Hannity Show) 揭秘狩獵行動。這里說一下西恩?漢尼提(Sean Hannity),他就職于共和黨控制的??怂梗╢ox)電視臺,因其一貫挺川普,所以節(jié)目時間由川普上臺前的深夜變成了川普上臺后的黃金時間。是美國收聽率第二高的脫口秀。今年3月4日,特朗普總統(tǒng)還告訴他,全球確診新冠肺炎3.4%的病死率是一個很假的數(shù)字,情況沒有那么嚴重。特朗普票倉屬于藍領,那么是否是嫌疑人就是藍領呢?這里的邏輯不在這兒,而在于他出的兩本紐約時報暢銷書——《讓自由之聲響起》(Let Freedom Ring: Winning the War of Liberty over Liberalism)和《逃離罪惡》(Deliver Us from Evil: Defeating Terrorism, Despotism, and Liberalism)??纯磿蛣∏?,諷刺效果拉滿!(這條理由是我百度該脫口秀綜合分析推理而來,請大家將信將疑,也請在美人士斧正)
強理由 四:見到后備箱被害的加利后,統(tǒng)計死亡同伴,他說:醒來后出門死4個,炸死1個,加油站死3個,算上跳火車的加利——只剩他們倆個,如此可以加深彼此伙伴屬性。減少心防。同時誤導觀眾。實際出門死了3個,包括爆頭女,雙槍男,陷阱女。但是我們看電影根本沒時間跟上他語言節(jié)奏細細回憶,畢竟前面我們一直在找主角。這里最關鍵的是,身為觀眾的我們看到死了這3個,那么他當時在附近,可能看到了,但,他哪來的上帝視角看到第四個人死了,這第四個人是誰?
強理由 五:說地圖是刻意引導,同時要鑰匙說要遠離。這本來很明顯,可惜一般觀眾的注意力都會被隨后女主的龜兔賽跑終極版所吸引。
強理由 六:獵場和軍營相見胡子的變化。見上一張圖。
強理由 七:女主單槍匹馬殺入敵人營地,全部擊倒后嫌疑人登場,注意女主態(tài)度:謝謝你啊,真是幫了大忙?。═hank you for all the help),說明女主對他沒參與表示不滿。嫌疑人解釋:豬是他放的(Fuck you,I dropped the pig.)然后向女主要槍,女主說地上都是自己撿,現(xiàn)在問題來了,如果當時女主覺得沒事了隨手將槍給他,會發(fā)生什么?為什么罵人話張口就來理直氣壯,為什么滿地槍不撿非朝女主要?
弱理由 八:如果說阻止車攆單殺假使官合乎情理的話,阻止女主殺弓箭女獵手的理由就很值得玩味了:She`s a women。隨后見女主殺了女獵手后更是暴跳如雷:What the fuck is wrong with you?這已經(jīng)是老頭第二次脫口而出fuck了,是對自己無法左右女主產(chǎn)生無能為力感的惱羞成怒嗎?
弱理由 九:當語音臺說唐暴露身份,讓他趕緊除掉女主,女主讓他放下槍時,他應該放下槍。這么做的理由有很多,不這么做的理由卻很少。 這里解釋一下語音臺為什么要聯(lián)系Don?這么多人都死了,你在女主身邊就不能找機會下手?廢物,留你有何用,撕下你的偽裝,你們誰死我都舒服。
弱理由 十:Don在英語里當人名時沒意義,但在西班牙語里是敬稱表示先生,意為受人尊敬的人、有權勢的人。所以,很可能是個假名字。
綜上,我認為,這個家伙就是狩獵者。
截圖不易,有幫到你理清思路請給個贊。
影片中女主講述那則加了暗黑版《龜兔賽跑》故事的段落,最能詮釋全片的真實內(nèi)涵——就是一個善于惡搞的講述者在茶余飯后為我們來了一段諷刺流行電影中經(jīng)典套路的脫口秀。給原本正能量的寓言故事加上一個重口味的反轉(zhuǎn),原本積極的含義頓時化為絕望,這層反轉(zhuǎn)的邏輯混亂和突兀不重要,只要它符合了網(wǎng)絡正流行的毒雞湯和喪文化,迎合了年輕屌絲們“努力了也沒用,那還不如不努力”的心理需求,同時提供了強行反轉(zhuǎn)產(chǎn)生的廉價快感。
看完本片覺得有點意思,但就到“有點意思”為止了;覺得有點酷,但仔細一想又不是真酷。一直在反套路,可每一次小的反套路之后便遵循大的套路繼續(xù)下去,當反套路的創(chuàng)意不夠的時候就用惡趣味來補足。譬如一開始在飛機上的死亡,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打破正常節(jié)奏的感覺,嚴重削弱了大逃殺游戲開始時帶來的震撼,反套路了嗎?反了,但反的實在不怎么高明。獵殺開始后,一幅主角像的俊男美女和一臉正氣的紐約小哥迅速領了盒飯,這是在調(diào)侃《饑餓游戲》嗎?可是緊接著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女主出場了,這跟《饑餓游戲》的設定又有啥不同呢?獵物變成了獵人,還有比這更套路的套路嗎?
片中確實存在大量的諷刺,不但多,還挺全。宗教,女權,種族,精英與大眾的割裂,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謠言的溫床等應有盡有,但導演根本無意深挖,連淺嘗輒止都談不上,最多是成為笑料的素材和情節(jié)的由頭。譬如故事的主干,網(wǎng)上莫名出現(xiàn)的關于“MANORGATE(莊園獵殺游戲)”的謠傳,女二號為此丟了工作,出于報復的目的開始真的獵殺網(wǎng)上散布這些謠言的人。這種有著邏輯黑洞的騷操作簡直無法直視,謠言的可怕之處正是在于沒有源頭也沒有終點,無形而有質(zhì)。沒有哪一個人為之負責,又沒有哪一個人能完全免責,正所謂“雪崩時沒有一片花是無辜的?!迸磁赡軌蚩焖倜鞔_責任人是如何做到的?更不用提為了制造喜劇效果而到處充斥的刻板印象,精英階層都是一群整天打嘴炮又手無縛雞之力的煩人精,女權主義者天生自相矛盾,國民警衛(wèi)隊的武力值必然不如在阿富汗實戰(zhàn)的退伍軍人等等。最后女一女二躺著地上聊《動物莊園》的時候,生硬得尷尬癌都犯了,簡直像是《奇葩說》里的選手一樣手一揮:“大家注意,我要上價值了……”
價值是騙人的,惡搞才是真追求。譬如獵殺開始時,那個落入箭坑的倒霉女孩子,好不容易被救出后又被手榴彈炸回了箭坑;還有最后女一女二打得正歡的時候,女二突然停下說:“不要再撞玻璃了!”兩處我都貢獻了傻笑,可惜這樣的段落不但傻,而且太少!
啊哈,還挺有意思!滿含政治隱喻的激爽虐殺片。上層圣母精英vs底層鍵盤俠。兩邊都諷刺兩邊都罵了,精英們總是滿口政治正確的話顯得自個兒多么偉大牛比,可私下行為卻完全相反。而那些底層的普通民眾看似無辜令人同情成為了“被狩獵者”,卻也只是借著“言論自由”的幌子在網(wǎng)絡上胡亂造謠、口吐芬芳、各種陰謀論。電影開頭的反套路滿有趣,一開始你以為的漂亮女主角沒十分鐘就給爆頭了,而接著再沒兩分鐘看著非常男主臉的卻被炸的粉身碎骨,直到貝蒂出現(xiàn)超市反殺,完全就一個人狠話不多的主兒,你才意識到這才是真正的女主。
強制參加型真人CS,夠爽夠血腥,死人的頻率也很高。但最大的敗筆是編劇不甘心只寫一個女CEO向女鍵盤俠復仇的簡單故事,非要摻雜進一堆莫名其妙又自相矛盾的美國式左右互搏價值觀,連喬治奧威爾都搬出來了,結果并沒能提高影片的層次,反而拖累了節(jié)奏。
網(wǎng)絡不是法外之地,鍵盤俠噴子要小心嘍!說不定啥時被抓被當動物一樣獵殺!你上司要殺我,所以我把他們都殺了!錯抓姐牛逼了!1個半小時時長剛剛好,我以為是主角的15分鐘死了!剩下的半個小時之內(nèi)也都over了!看得很過癮!
8.1/10 這也太爽了吧 各種嘲諷兩黨和反套路,算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虐殺片的條條框框,要殺就殺絕不含糊,吉爾平演的角色又拽又萌。
一開始我還以為艾瑪·羅伯茨是主角呢,可以。
為女主5星,不接受任何批評
獵殺反套路,諷刺很露骨。女主膽大心細話少,下手干凈利落,酷!
我從小到大一直希望在小說中看到的反套路劇情,終于在這部電影的前20分鐘里看到了。針對美國社會的諷刺和隱喻我不關心,但是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照殺不誤這點簡直太符合我的胃口了?!芭?,你覺得我是否應該因為你是女孩就饒你不死?”“No?!肮媸鞘軌蛄穗娪袄锩鎸ε跃W(wǎng)開一面的大男子主義英雄了!結尾劇情不夠給力,不能五星
小豬叫orwell
人狠話不多的女主 愛了
前半部作為大逃殺類的純爽片非常優(yōu)秀 各種反轉(zhuǎn)讓人目不暇接完全猜不中劇情走向 后半部為了詳盡解釋前因后果反而導致節(jié)奏失控 為了格局上升至驢象博弈反倒露怯 凸顯了其缺失的內(nèi)涵
就是那種不太過腦的激爽動作片,哪怕是諷刺精英與酸民,也用了最直白的方式,連《動物農(nóng)莊》的譬喻都有種滑稽感。不過還是各種反套路,特別是以為扛大旗的,會迅速領便當。貝蒂·吉爾平莫名有種《殺死伊芙》小變態(tài)的颯與喜感。好久沒看過希拉里·斯萬克的動作戲了,一邊邀請室內(nèi)打斗,一邊心疼玻璃又碎,好玩。
又叫與杠精較量其樂無窮,黑色幽默,血雨腥風,比起某些只割喉18X的作品,這部18X誠意十足,爆頭穿刺地雷殺,感官刺激恰到好處。里面政治正確和極右互相掐,鍵盤俠和道德帝齊飛,作為杠精本杠看的很開心。
?。。。。。。。。〈虻阶詈蟾杏X兩位女主必須相愛了
梗簡直多到炸!各種反套路,你以為艾瑪羅伯茨是女主,分分鐘爆頭給你看,你以為帥氣的b級片標配美國大兵是男主?地雷踩得連媽都不認識,最后社會精英們選12個被殺對象的時候還不忘加個黑人進去凸顯政治正確真的笑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腦補小變態(tài)演了這部電影,沒想到是這種小變態(tài)的爽片!編劇反著虐殺類恐怖片的俗套來,死人的順序也是反著常規(guī)設置來,政治不正確正是他們的劇作邏輯,很快你發(fā)現(xiàn)整個故事的展開方式都是在諷刺川普時代美國的一些社會問題,從故事邏輯到角色設置都是政治隱喻的符號,非常的赤裸直白,寫這種劇本的目就是好萊塢精英對川普的一次回擊吧。
女主長得像killing eve里面的小變態(tài)
套路不是這么反的,諷刺也不是這么諷的,不是往地上放頭豬就是動物莊園了,那連豬圈都算不上。
聽到"You read Animal Farm?"時不禁作出高司令式掩嘴偷笑,連“精英”頭目都只是讀了本中學生經(jīng)典就來裝精英了(想想《利刃出鞘》里引用的至少是托馬斯·品欽),可見一斑。
一開始反套路,加分﹑接連的「黑色幽默」及「過渡」,大減分,最后兩女決戰(zhàn)前話嘮,小減分,決斗不水,加分,整體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