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收藏家,沒觀看正片的時候,還真以其影名來思索這部電影的主要內(nèi)容。
觀影效果非常棒,自然光? 自然的生命的叫喚,雞鳴、鳥叫、風聲和海水的雀躍,似乎所有的元素都定格到了我對法國浪漫和自由的幻想。畫面很樸實,雖說和部分華麗的影片相比,這里的土壤看起來似乎有絲貧瘠,但著實的展現(xiàn)了美學的內(nèi)涵,簡單、真實、有意識。
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線索設(shè)計也是挺有意思的,三位主角的性格沖突是明顯的。但在第一次觀影中,我的關(guān)注點在于“自由”上面,Adrien來這邊度假,想think of nothing , think of wind...但接踵而來的負罪感、與自己的掙扎和當然與世俗的牽扯讓他觸不及防。
對啊,想要成為一個沒心沒肺的自由人,去享受陽光和海水,其實也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是人,從一出生開始,就不再自由,與家庭的羈絆,與世俗之間的磕磕盼盼:在社會之中,更是什么逼數(shù)都有。
關(guān)于,憤世嫉俗的人,也挺可怕的,而據(jù)我所了解,現(xiàn)在的人也越來越cynical,對這個世界的吐槽從未停止,而自己卻蒼白無力的去做任何改變,對人們也失去了信任和熱情。這是挺可怕的事情,現(xiàn)在的人,無論是學生還是在外工作者,不論年齡,每個人似乎都傷痕累累,被周遭的人事折磨的體力不支,即使沒有受傷,沒有留血,但原有的熱情與真摯是不會再有了。
而關(guān)于男女之間的情愛,或是道德的論談,我也是挺感慨的。關(guān)于道德上,做為一個女收藏夾,完全上是她自己的自由,我覺得,關(guān)于道德層面,只要你對身邊無辜的人沒有造成傷害的話,那么道德是無關(guān)對錯和正確與否的。而男主卻拿自己的至高點來批判別人,這也不能體現(xiàn)出你讀的書多,你的思想足夠的正確或是前衛(wèi),你只是局限于你自己所認知的事物,和對事物僅有的了解的一個圈圈之中而已。
而關(guān)于 “越是難得倒的人,會越鼓起別人追求的欲望”:我還是認為,人,喜歡犯賤。 或是人們最初帶給你的熱情與真摯,你會把它當成是低俗、不值一文,硬是要把它定義為一段距離,這段距離的行走奔波帶給你的成就感才是你想要的東西,那你tmd不要追究戀愛了,去追逐你的名利、虛榮、和所謂的成就感吧。
有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在近代,無論東西方,年輕女性要什么社會都會遷就
侯麥挑選的女主角就恰到好處,按照傳統(tǒng)審美觀海蒂不算漂亮,也不優(yōu)雅,卻更能達到電影需要的前置:年輕就能PK掉所有的理性認知,理性在動物性面前岌岌可危
劇中兩個男主角就是這種形態(tài)的犧牲品:一方面他們壓制不了渴望得到年輕女性肉體的本能,另一方面又會陷入深深的失落感:社會推崇的他們自認為自身必須肩負的崇高的道德使命感,和社會默認的年輕女性自帶光環(huán)的特權(quán)地位對他們的價值觀的打擊
他們以為按照社會對價值的刻畫,他們理當是受矚目受尊敬受吸引的special one。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們不被重視
在與商人的較勁中阿德里安感覺到了成功,更深刻了他的盧梭強于銅臭的錯覺;在隨后而至的漫不經(jīng)心的冷落遭遇后才意識到,層次落差不會帶來感情的另眼相看,漫不經(jīng)心的感情付出也只能得到漫不經(jīng)心的感情回報
魅力缺失的認知可能是對人的存在感的最致命的打擊。
《馬德里1987》說的也是同樣一個現(xiàn)實。跟《女收藏家》相比電影的現(xiàn)代感更強而古典美感含蓄感不足。Maria Valverde過于驚艷所以印象深刻
有這么一句話,男人都有兩個嗜好:勸良家婦女下海,勸風塵女子從良
因為跟成就感征服感所帶來的存在感有關(guān)??梢岳斫獬蛇@是忽略道德觀念的純粹的隱藏的個人欲望
潛意識中 男性的存在感永遠高于道德感,永遠以beings代替being。幾千年的男性文化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影片的鏡頭很碎,開頭的幾個非常短的鏡頭,包括敘事性很強的主觀特寫鏡頭,幾乎就像在放幻燈片,無聲無息就把故事的線索表達清楚,非常高明。影片使用了旁白,但是旁白的作用是制造聲畫分離的想象空間,就像把故事講在字里行間一樣。 阿德里安的旁白在這影片中非常重要,普通電影中的旁白一般可以認為是鏡頭畫面的增補,它是在補充影像中沒有能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東西,因此它說的一定都是真話,是非常確定的東西。但是本片中的阿德里安的旁白卻不是這樣的,阿德里安是劇中的主角,他不能在這個故事中置身度外,因此他的旁白有些并非真話,觀眾如果用心聽,就可以聽到他話外之意,這也是本片中的一個奧妙之處。 本片中的主角們(兩男一女)住在一處鄉(xiāng)下的別墅中。 影片以三個序來開頭,這三個序分別刻劃三個人物,他們分別是:哈梅,一個收藏男人的女孩,她寄住在這所別墅里。丹尼爾,別墅的半個主人,一個比較憤世嫉俗的青年即憤青,阿德里安的朋友。阿德里安,本片中真正的主角,一個自認是有道德的青年人,他沒有工作,正準備與一個收藏家籌辦一個藝廊,他有一個月的時間來休息,因為藝廊的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他為此拒絕與他的女友羅道爾夫一道去倫敦的建議,而去了這所別墅,別墅的另一半主人就是他的女友羅道爾夫,哈梅是羅道爾夫的朋友,她在羅道爾夫家的床上與阿德里安見過面,那時她正與一個男子在一起。這個情節(jié)對影片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后面阿德里安的的一系列心理和行為的鋪墊。 丹尼爾: 丹尼爾憤世嫉俗的犬儒主義年輕人?;畹帽容^瀟灑,他的道德就是自由、獨立。 阿德里安: 阿德里安謙虛隨合,因為他長得很帥,所以有一種自以為是的優(yōu)越感。阿德里安看起來比較謙遜,但是這種謙遜,實質(zhì)還是一種被遮蔽了的傲慢,一種占領(lǐng)了道德的高地的傲慢。 丹尼爾和阿德里安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性格相異,但能相處融洽。因為他們可以做到互不干擾,但是因為有了哈梅,他們的心態(tài)都失去了某種平衡,與其說他們被這個女孩的魅力吸引,不如說對她的生活方式產(chǎn)生了想法,特別是阿德里安。 哈梅: 哈梅,這個女孩的性格,非常神秘。神秘之處在于沒有人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她似乎拒絕談情說愛,但也不是逢場作戲,而且很難說她喜歡這樣,她總是在換男友。她很溫順,而且善解人意,也不能說不懂拒絕。她就是走馬燈一樣換男友。 阿德里安說:如果她沒計劃和人上床,那她就是一個低賤的人,讓人厭惡的人,如果她一直這么做下去,每天加入自己的想法,策劃某些事情,就會改變這一切。即永遠魅力無比,因為人總是對他們得不到的東西最感興趣,哈梅只要能保持不被別人得到,她就對人有無窮的吸引力,而一旦別人得到了她,那她就會被當作一個卑賤之人而被拋棄。 故事: 每天晚上,哈梅總是帶一些不知到從哪兒來的在丹尼爾和阿德里安看來是非常庸俗、幼稚和愚蠢的男孩來這里過夜。這讓丹尼爾和阿德里安很厭煩。 一開始,阿德里安就發(fā)誓說絕不給哈梅任何機會,丹尼爾沒發(fā)誓,但是他也明白地向阿德里安說自己對哈梅和她做的一切事都讓他非常討厭。但是這都是他們自己的一廂情愿,哈梅對他倆的想法毫不在乎。 因為這兩個自感優(yōu)越的男人是不能容忍被一個對男人的要求不高的女孩的目光視而不見。他們嘴里說是想要拯救她的靈魂(阿德里安向她灌輸?shù)赖赂校つ釥杽t向她推薦“光的理論和收藏家理論”) 故事的主角是哈梅,但是推動故事運轉(zhuǎn)的是阿德里安。阿德里安先是聳恿哈梅追求丹尼爾,然后又叫丹尼爾把哈梅弄上床,他的目的有趣,就是想用丹尼爾犬儒主義者的棍子來抽打哈梅,然后他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阿德里安是個偽善的假道學罷了。阿德里安要扮演一個誘惑者。 道德家喜歡玩弄權(quán)謀,因為他們無法直接滿足自己。 但是丹尼爾和哈梅都不是笨蛋,不僅對他的心理非常了解而且還裝作看不見。丹尼爾直接拒絕了他,哈梅則對此不置可否,這讓他無計可施,只好賣弄斯文繼續(xù)引誘。就在他覺得快要成功了的時候,事情卻突然發(fā)生了反轉(zhuǎn)。在他去城里的一個夜晚,哈梅上了丹尼爾的床。 一切雖然沒有在它該開始的時候開始,但是卻在它會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丹尼爾最后還是給了哈梅一頓棍子,走掉了,去了塞舌爾。但是哈梅并不心傷,哈梅拒絕了哈德里安一起睡的建議。
薩姆是阿德里安的藝廊的贊助人。在丹尼爾走的那天來到了這所別墅,他買下了阿德里安為他找到的一件宋代瓷器,阿德里安從他那里得到一張支票。 阿德里安向薩姆出賣哈梅,就是用錢來羞辱哈梅,但是他的打算被哈梅和薩姆所識破,哈梅對些仍然不置可否。 哈梅是女收藏家,薩姆是男收藏家,哈梅收藏男人,薩姆收藏古董,哈梅和薩姆都非常精明。他們不僅一眼看透了阿德里安的心理,還看得透他的弱點。阿德里安的弱點也是他自認為自己所具有的優(yōu)點,即他的道德和優(yōu)越感造成的自尊和自信。薩姆將負責摧毀他的自尊,哈梅則負責摧毀他的自信。 哈梅上了薩姆的車,阿德里安則開著自己的車在后跟隨,他們來到了薩姆的家,當晚,哈梅留了下來,而了阿德里安獨自離開,他答應兩天以后去接哈梅。 在阿德里安獨處的這兩天里,他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個荒唐可笑的傻蛋。他的道德使他被他想要的美妙的應該能得到的快樂拒之門外。而且他即使得不到哈梅,他也沒有必要這樣來捉弄自己。當他驅(qū)車去接哈梅的時候,他已被他的醋意弄得難以忍受迫不及待了。但哈梅和薩姆卻故意刺激他而在迎接他的時候擺出讓他難受的姿態(tài)。但這還沒有完。在薩姆的客廳里,薩姆用他的享受生活的理論把他的自尊弄得非常窘迫,使他被迫承認自己是個沒有工作的乞丐,雖然他辨解說自己是一個象印第安塔拉胡馬拉人那樣的乞丐是高傲的乞丐,但是雖有資格高傲,但是此時卻非常泄氣。并且因為這時候哈梅一直在場,所以他的驕傲更是倍受打擊。 薩姆把他修理了一番,非常得意。哈梅走到薩姆身邊給他倒了一杯酒,并且引誘薩姆來追她。薩姆在他的勝利之后也許缺的正是這個,那可以給于阿德里安更大的輕蔑并顯擺自己的勝利。但是結(jié)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哈梅把阿德里安賣給薩姆的那個貴重的古董搖翻在地,摔了個稀八爛,把薩姆疼得惱羞成怒,從而暴露出他的看似瀟灑實際貪財如命人生觀的虛偽之處。 她是故意的,她幫了阿德里安。阿德里安終于決定向她降服,接受他本不想接受的事。他們決定回家。 侯麥在這部影片里總是讓阿德里安在想要的時候得不到,不想要了的時候又來到,覺得難得到的時候想要舍棄,但這時候卻又突然得到,然后接著就是突然失去。整個影片就是由幾個反轉(zhuǎn)推動的。 在他們驅(qū)車快要走到自己住處的一條窄路上,迎面駛來了開著豪華跑車的兩位哈梅以前認識的朋友。他們看到了哈梅,示意要與她交談,哈梅則示意阿德里安停車,阿德里安非常不樂意。但還是停了下來,哈梅走過去與他們交談,他們卻要哈梅現(xiàn)在就和他們一起去他們?nèi)チ说胤剑肪芙^了,但是她卻不堅決,這讓阿德里安非常生氣。心理升騰些暗火,正好這時他的后面又來了一輛車鳴笛摧他開道。于是他的耐性終于失控,他獨自驅(qū)車離去,把哈梅扔給了那些庸俗又討厭的人。 阿德里安失去了哈梅,孤獨和懊悔中促使他去做一串事,即打電話,訂機票,去倫敦與羅道爾夫會面。接受他以前不愿接受的那個建議。這也是一個反轉(zhuǎn)??傊@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電影。
侯麥“六個道德故事”之四,也是他的首部彩色代表作。色彩調(diào)配和諧美麗,溫暖而怡人,每一幀皆可入畫。本片也是金牌攝影指導阿爾門德羅斯(《天堂之日》《蘇菲的抉擇》)掌鏡的首部作品,不少場景都拍攝于一天中的“魔幻時刻”,殘陽余暉下的柔美自然光讓人無法不沉醉其中。當然,侯麥作品中至終少不了知識分子最愛的經(jīng)典書籍,例如本片中的盧梭、堂吉訶德,以及論德國浪漫派。
影片盡管探討的是三角關(guān)系、生活開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裝道德的男人們,卻毫無激烈的戲劇沖突或狗血的情節(jié),唯有看似云淡風輕的一場場對話暗自撩人心扉,侯麥的影片大抵是恬靜閑適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還大談懶散好處(追求虛無與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氣”)的男主角,還有永遠的暖陽、海灘、鄉(xiāng)間別墅與換不完的美麗服裝。
對美丑與愛情的探討挺有意思,只看臉的顏控和更重內(nèi)涵的人,有誰更勝一籌嗎?
盥洗室中的多重鏡像場景別有意味,在該段落之前是影片中最具戲劇性的事件。男主自以為掌握了主動權(quán),沒想到結(jié)尾卻來了一個更狠的轉(zhuǎn)折。而這一切都發(fā)生在悠遠的法國郊野之中,浸泡在暖黃色的斜陽里。
這是一篇關(guān)于兩性,人際,欲望鐘擺的美麗論文。字數(shù)不長,大約兩千字而已。邏輯嚴謹,層層推導,但難掩作者字里行間的文情。其措辭諷利,嚴肅但充滿仁慈和愛。
這是女收藏家。
三個序言介紹人物。
海迪:即身體。鏡頭如目光在身體上的逡巡,作為對海迪的介紹。海迪——女性最大的表征意即肉體(欲望的能指)
丹尼爾:煞有介事的用語言包裝一個被刀片包圍的油漆罐。,以狂放的“刀片”式言行包裝自己消耗萎縮的內(nèi)里。
男主:道德標兵,高高在上的反擊“外貌協(xié)會”言論。
關(guān)系:男人渴望掌握女人(男人觀看女裸體的雕塑),欲望的旁落(屋內(nèi)做愛的男女)
片中的人物被自由的放置在灼人的大片綠色和單落落的白色建筑中,如人類的代名詞,是亞當夏娃般的剝落至最簡,從而抵達最深。
候麥在大量的環(huán)境交代和人物位置恒久美麗的變與不變中將影片的時空延伸至無限。由此,我們自覺的將人物從傳統(tǒng)的故事情節(jié)中剝離出來,借以代表人類。
引言結(jié)束,正文開始。
在我看來,影片大大小小諷刺了很多東西:男人的虛偽,外貌的欺騙性,語言之巧言令色等等。
但其真正攤開來展示的有以下幾點:
1.一個男人需要孤獨與自由,住進白色別墅,卻開始了一場殫精竭慮的愛情追逐,當他敗后回到空無一人的別墅,得出了結(jié)論“孤獨自由是強加于我的”,打電話驅(qū)車倫敦
男人包裝自己,將“高尚的獨處”當作解藥。實際欲望的誘餌一旦到來,他便沉湎其中,不亦樂乎。最后不得不承認,所謂“隱士”般的生活于他根本是強扭的瓜。
這是人類的徒勞,錯誤的包裝自己去貼求所謂的“高尚”,其結(jié)果不過是生活對其耍猴般的捉弄。
2.三角關(guān)系在男女之間不具有穩(wěn)定性。
片中有兩個三角關(guān)系:男主、海迪、丹尼爾。男主、海迪、薩博。
每組關(guān)系都岌岌可危,終將破裂。侯麥通過鏡頭交代人物位置的同時,也有意呈現(xiàn)出幾個完美的三角形。
這樣的關(guān)系中的少數(shù)性別必然占據(jù)上風,不論其犯了何種錯誤,都會被消化,旁落給另外兩個角,從而擁有背后的實權(quán)。
3.何為真正的道德?
女收藏家是侯麥六個道德故事中的一部,它所探討的道德問題,在我看來即是否定作為固體的道德。
男主將自己視為一個“道德”的人,而海迪則是一個“不道德”的女人。這樣的定義,在片中無數(shù)次的被諷刺、推翻。
男主想與海迪發(fā)生關(guān)系,又不想成為“海迪”的“收藏品”,同時也不想“出軌”——成為不道德的人。
于是他兩次“驗證”海迪,想讓海迪主動與他交好。這樣他就是完全的“道德”。
這樣的鉆空子的“道德”未免可笑。
諷刺的是,當他迫不及待的和海迪乘車回去準備共度良宵時,海迪卻遇到朋友轉(zhuǎn)而拋下他。
男主一個人回到別墅。他被迫成為一個他所謂的“道德”的人——既沒有和陌生女孩上床,也沒有背叛女友。
侯麥這里要討論的是偽善的人如何扭曲道德,掩耳盜鈴。
同時,他也借此對道德的定義提出哲學的思辨。如開篇序曲中關(guān)于外貌的對話:人應更看中內(nèi)涵,但沒有外表就令人不想深入交往。
這樣思維的胡同,是侯麥的質(zhì)詢。
在這樣看似隨意實則嚴密,且具有寓言性的故事下。
我們無法忽視其圓熟的美感。導演無意讓人物或觀眾做道德標兵,而是借愛人物表達愛人類、愛智、愛美的內(nèi)核。
我羨慕侯麥電影中的人物。身體是自然,手指是樹枝,大腿是河流,吻是風,觸摸是云,目光是露珠。
身體與心等意,邊界擴大至整個自然。目光(鏡頭)流連于無意義的動作博弈,那是人與真理與宇宙間平衡之木的小小顫動,令人目眩神迷。
故事有兩條線: 1.女主與二男的情感角力:二男想要“收藏”女主,最終淪為女主的“收藏品”。
2.收藏品的歸屬:男主之一的艾德琳販賣古董給有錢人,有錢人收藏宋朝瓷器,最終被女主打破。
這兩條線,女主都以絕對優(yōu)勢傾軋了三位男性不容挑戰(zhàn)的權(quán)威。
三人的度假別墅是道德的競技場,在情愛道德的角力中,兩個男主都敗下陣來。兩位男士(艾德琳/丹尼爾)一直輕蔑女主(海迪)的交友模式,覺得她隨便放蕩—到處鬼混睡來睡去夜不歸宿—但同時又想要占有這個“婊子”作為假期的樂子。起初丹尼爾和艾德琳對海迪不屑一顧,想要趕走她以及她所代表的淫蕩生活態(tài)度。因為海迪的作風無疑玷污了他們這次假期的宗旨:過無欲無求無為的盧梭式生活。
艾德琳作為旁白,承擔了侯麥道德男主宿命般的個性和結(jié)局:糾結(jié)/睡不到女主(六個道德故事各有各的道德要探討,但故事走向相似)。他自信的覺得女主喜歡他,想要釣他,逼女主承認并期望女主主動向他示好,乞求愛情。但女主只是跟他調(diào)笑,不做下一步。他不能拋開自己假道學的外衣,只能蟄伏等待,而內(nèi)心的欲望開始越脹越大。
艾德琳一直“孜孜不倦”教育和改造海迪,想要她接受并過上低欲望的生活。他和丹尼爾不斷灌輸自己的想法,試圖對海迪進行“教育改造“。海迪雖沒有他倆高知,表達淺顯但堅定坦誠,兩人辯不過她,只能給她繼續(xù)安“蕩女”的帽子,試圖用羞恥心喚起她的“悔悟”。而海迪卻真誠地表示自己渴望尋得真愛,并不以收藏為樂,不是他們口中的“女收藏家“,且對這些睡過的男人都沒有太多的感情。這話可把男人們說毛了,男人作為開天辟地的存在,怎么就成為了小女人床上的玩物了呢?我們必須狠狠地教育這個狂妄自大的“女收藏家”。
丹尼爾先行一步,占據(jù)了女主的身體,但女主的思想根本不動搖,我行我素。她接受一切男人,也接受丹尼爾的歇斯底里,甚至不以怒吼來回應丹尼爾的發(fā)狂。也就是說她不以對等的情感能量來回應丹尼爾爆發(fā)的情感火山。這讓這座火山無所適從,丹尼爾把自己的墮落歸咎于女主的引誘,憤恨自己喜歡上這樣下賤的人。在演講了一大段高深的理論后,丹尼爾憤怒離開。
艾德琳想要以他認為的自身優(yōu)勢來擄獲女主,但一直處于欲推還迎的自我拉扯中,女主是墮落的象征,而他不能放棄自己高尚的道德觀念,拯救她還是輕視她,這都不能澆滅他心中的欲火。這時一個富人向他買下一件古董,他想要把海迪獻身給富人,以此來擺脫對海迪的思慕,讓自己徹底死心。他將海迪帶到富人家中,并表示自己要離開幾天。富人挽留海迪,海迪沒有拒絕。
幾日后艾德琳焦灼地重返富人家,迎接他的是富人尖銳的諷刺。富人認為艾德琳是無能之人,男性的能力在于征服,達成某事。而艾德琳辯解自己對此不感興趣,無為即有為,他縮在自己的道德框架和哲學營地,以退為進。同時他發(fā)現(xiàn)海迪并沒有跟富人上床,內(nèi)心竊喜的他帶著海迪離開。在他終于心隨所欲,帶著海迪回到別墅想要圓滿春夢時,海迪的男性朋友在路上叫住了他們。一記冷拳擊醒了艾德琳,海迪始終是他無法征服無法掌控無法拿捏無法捉摸的女人,他郁悶地趕緊逃也似的撇下海迪,安排機票飛回他的安全地—女友的懷抱中。
收藏品與收藏關(guān)系,是對女性和男女情感關(guān)系的物化。三名男性如此虛偽,口是心非。而海迪,始終如一的就是她自己。當女人不是男人口中的“女人”,脫離了他們熟悉的道德框架,他們對女人無所適從。
艾德琳與海迪辨別古董的那出戲也很有意思,指向性和寓意強烈。海迪不認識也不明白古董的價值,將一個不值錢的日本瓷器當作中國古董,艾德琳則指出他手里的才是真正的宋代瓷器。這道出了物品的價值由男性決定,女性的善惡好壞/價值也由男人決定。遵從男性話語權(quán)的便是好女人,不遵從的便是婊子蕩婦不值錢的“貨”。而海迪這樣的女性,無視男性的評判體系,這本身就是對權(quán)威體系的挑戰(zhàn)。
艾德琳將真古董賣給富人,在海迪與富人調(diào)笑時,她不慎打碎了富人剛買的真古董。男性建立的權(quán)威和貞節(jié)牌坊,就這樣輕易地被海迪推翻打的稀巴爛,而海迪呢根本不當回事地哈哈大笑還覺得好玩好笑。
最后,我最喜歡侯麥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細膩入微地表現(xiàn)人類的道德困境,卻不摻雜自己的審判和注腳。respect!侯麥的電影有如一杯醇酒,一開始入喉不明所以,但卻在唇齒間生出芳香,甚至潛入胃里泛起漣漪。余韻悠長?。heers!
侯麥首部彩色片&首部劇情長片。1.沒想到侯麥最早的代表作色彩調(diào)配就如此和諧美麗,每一幀皆可入畫,溫暖而怡人,本片也是金牌攝影指導Néstor Almendros掌鏡的首部長片,不少場景都拍攝于一天中的“魔幻時刻”,殘陽余暉下的柔美自然光讓人無法不沉浸其中。2.探討三角關(guān)系、生活開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裝道德的男人們,卻毫無激烈的戲劇沖突或狗血的情節(jié),唯有看似云淡風輕的一場場對話暗自撩人心扉,侯麥的影片大抵是恬靜閑適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還大談懶散好處(追求虛無與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氣”)的男主角,還有永遠的暖陽、海灘、鄉(xiāng)間別墅與換不完的美麗服裝。3.對美丑與愛情的探討挺有意思,只看臉的顏控vs.更重內(nèi)涵的人。4.打碎的宋朝瓷器與盥洗室中的多重鏡像。5.讀書:盧梭,堂吉訶德,論德國浪漫派。(8.5/10)
收藏男人猶如收藏宋朝古董,有大象雕花還是一樣摔得稀碎。他們聊著不能接受丑陋的人,迷戀鼻子和嘴唇中間的部位,全都是荷爾蒙作祟。男人本來只想規(guī)律作息,按時起床,每日游泳,卻責怪被浪蕩的女孩引誘。男人本來只是想讓路,結(jié)果把女孩丟下,啟動引擎就停不下來。有太多借口,都敵不過心底里的丑陋。
男人想占有女人,但當占有了這個私生活開放的女人的同時又成了女人的收藏品。是占有欲的滿足還是道德輕曼的淪陷,男主人公一直在斗爭著,開放的女人很下賤,被她迷住的男人也如此,最后男人終于一鼓作氣成功擺脫了欲望的糾纏,靜下來的一切讓人很難忍受,人生就是滿足與不滿足間的此消彼長
這一次導演直接諷刺了雄性動物的自以為是,連片名都是嘲諷。海蒂從來無意收藏男人,反倒是男人都無法招架他,所以擺出一副姿態(tài)并試圖蕩婦羞恥來表明自己的雄性地位。男主這種讀了太多哲學的偽君子,給自己設(shè)置了道德困境,并企圖拖人入套,可惜了,海蒂這種女孩就是連真正的宋朝瓷器都不在乎,何況一個糙男人呢。這個演員一看就是侯麥喜歡的那種,大眼睛,有點小男孩氣,對誰都是狡黠一笑,然后從指縫溜走。
簡直是鮑德里亞博士論文“論收藏”那一章的電影版。這里的“收藏家”是這樣一類人:他沒有辦法把他人看作真正的主體,只能把他們作為物來收藏。當然,他具有一定的鑒賞力,知道什么值得收藏。但也僅限于收藏。他沒有辦法和他的收藏真正一起生活,一起經(jīng)歷生命里的種種變化。因此他想要獨處,但又沒法真的享受獨處,而是在焦慮中尋找下一個藏品。收藏家顯得和所處的時代格格不入,他們更喜歡另一個時代。但既然另一個時代的意義也不過是一些死的物品,他們也沒法對當代做什么有力的批判。這類人自視甚高,又喜歡自怨自艾。
2019侯麥回顧展。對于男權(quán)視角下「蕩婦羞辱」的犀利抨擊。也是在「六個道德故事」中男性視角(自白)最道貌岸然的,「序言」中借女性之口闡述「外貌協(xié)會」(男權(quán)價值灌輸)與人際關(guān)系的深刻影響,而最后女性也只有用「放蕩」來反襯男性的虛偽。
“六個道德故事”之四:藏品侯麥將他的極簡風格推到極致,音樂的缺席讓觀眾得以聆聽到男主人公內(nèi)心獨白背后的聲音,侯麥只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東西。自我沉湎的男主人公過于自信和矜持——像那個被刀片包圍的油漆罐,最后連成為“藏品”的資格都沒有。
被刀片包圍的油漆罐-----被自己的想法包圍無法把握它。道德的偽善?
adrien真是典型的侯麥男主角,想了半天,最后也沒怎樣,只好去找自己女友。haydee反而坦蕩。這三個男人襯托一個女人。喲。unmitigated happiness bores me.
Bravo!漫不經(jīng)心卻又極其推心置腹的結(jié)尾堪稱是侯麥作品的縮影,典范。無關(guān)乎理性和感性卻是戀愛游戲的勝利。對(追求異性時的)男青年纖細入微的心里透視,侯麥可謂無出其右。多以兩男一女,或者兩女一男的不安定結(jié)構(gòu),電影技術(shù)(音,色,聲)決不喧賓奪主,劇情的層次遞進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心里反應最是魅力
#侯麥展#侯麥電影里的男人,嘴上道德要講,手里便宜也要占。
侯麥第一部真正的長片,成功之處不在于其主題探討有多么深刻,而在于這種通過嚴肅、哲思性的旁白與對話來建構(gòu)人物性格與關(guān)系的手法為電影表達所帶來的一種幾乎是全新的表達可能。Almendros的自然主義攝影在極度緊缺的經(jīng)費之下達成了最大的效果。Haydée那種懶洋洋的attractiveness真是要命。。。
“我要在這個假期過有規(guī)律的生活?!薄斑@捉迷藏的游戲跟我所珍惜的孤獨感實在相差甚遠,介入了戲劇化和不確定的因素,迫使我對她越來越關(guān)注。”“我最不想要的就是平靜和孤獨,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現(xiàn)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薄叭欢斘一氐侥强帐幍姆块g,我又感到焦慮,無法入眠?!?/p>
7/10。侯麥的男性都是書讀太多,行為思考方式都具有哲學家一般的優(yōu)越感,寧愿磨嘴皮也不決定到底上不上床;女性勝在對情感游戲了如指掌,當男主在海灘扶摸她時用力推開了,然后跑向男二號的懷抱激發(fā)男主的占有欲。散文化電影通常只是帶領(lǐng)觀眾走進某類人的生活狀態(tài),如果沒有自身相似的體驗便感到煩悶。
男主的欲擒故縱透著知識分子的狡黠與偽善,但跟行事如風的女主相比他其實就是個孩子,他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行為諸如嫉妒,嘲諷,推搪,甚至諷刺女主為收藏家不過是為了掩飾內(nèi)心的欲望,殊不知他已淪為女主收藏的廉價藝術(shù)品,隨時都可棄之。
女主好可憐哦 只想安安靜靜當一個婊子 卻被兩個自戀又偽善的作逼男主輪番羞辱 一個日完批滿嘴仁義道德 一個滿嘴仁義道德其實只想日批
候麥說:宗教不是道德戒律,而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套用到這一部的話,專一的道德觀似乎也可以成立。但你如果以“專一”的觀念束縛自己的同時,又希望能有“放任”所得到的艷遇。這恐怕就會成為一種道德困境。
令人留戀的原因不在于結(jié)局,而是那個與不同的人相遇的過程,那么自自然然地就能坐下來交談,海邊,樹蔭下,草地上,客廳里…… 貝蒂最迷人的吸引力在于她的漫不經(jīng)心,漫不經(jīng)心地交往。她的漫不經(jīng)心成了她的誘惑。 她想要愛,但不會刻意追求預設(shè)對象。她讓自己像流水一樣,經(jīng)過那些在她身邊出現(xiàn)的人。
3.5. 侯麥片子里的男人都是自以為是的幼稚系生物。2020.12.6 男主每次叫Haydée的名字,都是一次幼稚的企圖。書里讀到Mijanou Bardot 是BB的妹妹,還讀到芙芙看完片子給侯麥寫信。真美好。
#重看#3.5;“男人只會變老,不會成熟?!毙岬綈矍榻蹬R的危險氣息,他只能用憤怒的回擊、絕望的迂回、徒勞的逃避以求掙扎,以作說服,顱內(nèi)自導了一出自作多情的感情大戲。站在道德高地妄圖以自身局限的道德觀洗禮對方,最終完敗。較多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