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簡簡單單的愛
上高中的時候看了這部電影,過了這么多年翻出來重新看了一遍。電影就是這樣每次看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現(xiàn)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的累積。
迪士尼的動畫只要是涉及愛情的都要表達:愛很簡單。簡簡單單的劇情,簡簡單單的人物,在平平凡凡的世界中,安安靜靜生活在一起。其實愛就是應該是簡單的。
首先是親情、母愛、父愛、兄弟姐妹之愛,總結(jié)起來就是溫馨,雖然平淡卻很真實。比起國內(nèi)那些為了煽情而煽情的劇情來說。平淡有時往往更加能夠打動人的心靈。電影的開頭讓我想起了我自己小的時候,能再看電影時回憶一下童年的,感覺也很甜蜜,讓我有寫想不到很的收獲。
親情后就是那愛情了,片中的愛請就在面前不知不覺的展開了,同樣的簡單又不那么平淡,共同的經(jīng)歷的事情讓愛情更加燦爛。比現(xiàn)在這些所謂的潛規(guī)則,這個“門”那個“窗”的世界。愛情也變得很吵鬧、很煩擾。夢想照進現(xiàn)實也好,自我逃避也罷。
簡單些有什么不好呢?
2 ) 整整齊齊地過一個simple life
不想討論泰山與珍妮的愛情(對,確實不現(xiàn)實,但也是很美好很感人滴~),我倒是更有感于卡娜對泰山的愛、珍妮爸爸對珍妮的愛。尤其卡娜在溪水邊開導泰山“我們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有共同的心跳,簡直太治愈了。在泰山糾結(jié)是否返回人類社會時,卡娜忍痛尊重他作出的選擇。同樣地,珍妮爸爸看出了珍妮對泰山的留戀,竟主動開口勸她留下。片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珍妮看著泰山的畫像出神的時候,珍妮爸爸非常幽默地說:“我是不是應該讓你們單獨待會兒。”絲毫沒有介意畫上蹲著的是個猿人。寬容至此,不得不感慨這才是父母親情的偉大之處吧。
有句話說來很辛酸:“我的眼里只有你,你的眼里是全世界。”可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就是要尊重他,還要給他準備行囊送他獨立走上自己的人生路[哭哭哭]。
故事的最后,泰山回歸族群扛起首領的大任;珍妮也加入其中,各種雜技玩得666。除此之外,泰山依然能和卡娜生活在一起,而珍妮爸爸也留在了森林里。一家人整整齊齊過著simple life,是給我這樣的老母親的安慰。
最后記幾個我喜歡的亮點:
1、片頭。對泰山片頭的喜愛程度僅次于飛屋——短短一首歌交代所有背景,場景切換完全貼合two worlds one family的詞義。個人覺得這首歌比主題曲還要好聽。B站上有法語、日文、粵語各種版本,聽過就知道極其難唱,為Phil Collins的嗓音瘋狂打call。
2、中文配音。完全不遜色于英文原版。泰山、卡娜、托托等人物都很游刃有余。珍妮是科學工作者但性格又有些嬌憨、可愛,還要時不時各種呼喊怪叫。劉蓓的演繹相對弱些,但也不比原版差。
3、動作設計。難以形容的流暢、緊湊,十分好看。從卡娜救泰山、泰山拔象毛、泰山長大、與花豹決斗、解救珍妮等等一直到結(jié)束,高潮迭起。
4、泰山成長的過程和花木蘭自我磨煉的過程相似,可以看出來是迪士尼的經(jīng)典套路了。無妨無妨,還是很精彩,百看不厭。
希望大家能再看看這部老電影,也希望有人和我一樣喜歡它。
3 ) 讓群體中的異類獲得認同
自打泰山來到猩猩群里的時候,他無疑就成了這個群體的異類。在這個群體里面,盡管小猩猩都喜歡和泰山玩耍,但成年的猩猩卻總是很排斥這個這個長相非常奇怪的小家伙,即便是猩群的首領哥查看他也是非常得不順眼,只是看在老婆卡娜的面上愿意暫時收留他,而曾把泰山救下來的母猩猩卡娜,是猩群里面唯一喜愛和偏護泰山的猩猩。
直到后來有一次泰山救這群猩猩于危難之中,他才得到這個猩群的認同,而這個時候因為老首領哥查的死去,這樣泰山就成了新的首領。這部影片講的就是泰山這樣一個群體中的異類獲得認同的故事。
這樣的主題和迪斯尼以前的一部短篇作品“Lambert the Sheepish Lion”很像,這二者的思想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如果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這兩者的角色之間是有一定的一一對應關(guān)系。
本片是迪斯尼的又一部關(guān)于“成長”題材的經(jīng)典作品,迪斯尼在這種題材上的鼻祖大概是《小鹿斑比》,而本片在很多地方是能看出一些《小鹿斑比》的痕跡的。本片甚至出現(xiàn)了和《小鹿斑比》類似的動物保護思想,而且本片的這種思想顯得更為明顯,甚至讓“獵人”這個角色出現(xiàn)了——本片的最大反角克里頓。相比之下,在這個年代提這種思想顯然是能得到更多的認同。
女主角珍妮在很多地方感覺和《美女與野獸》中的貝爾極為相似,而她的家人很大程度上也是貝爾家人的翻版。
本片無論是從大的主題構(gòu)架上還是細節(jié)上都可以看出以前很多迪斯尼經(jīng)典作品的痕跡,可以說本片是本片是集成了迪斯尼很多經(jīng)典要素為一體的作品。但本作也是最后一次在票房上獲得成功的迪斯尼動畫工作室的作品了,之后迪斯尼本部的作品就再也沒有這么成功的了。
近日接連著看完了Tarzan、Tarzan and Jane、Tarzan II三部動畫電影,看完后感覺初作Tarzan雖然推出得最早卻是畫面最好的一作,其續(xù)作Tarzan II在畫面的效果上反而要略遜一籌,更不用說畫面一看就感覺偷工減料的Tarzan and Jane了。
之前我總是猶豫對本片我到底該給什么評價,但看過本片相對原著改編的資料后,我終于毫不猶豫地給了5星。真沒想到原著的“泰山”居然是這樣的人物,這也太讓我大跌眼鏡了,從這點上迪斯尼改編得確實非常好,當然如果我是原著死忠的話可能就是另外的評價了。
4 ) 滿眼顏色
如果我們將最初的原稿
和動畫大師們的寫生手稿找出來看看
就會佩服這些人敬業(yè)的態(tài)度
一個泰山的造型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修改
直到定稿
一個猩猩朋友
經(jīng)過長期寫生的對比
到最后的決定
這些都能讓我們感動
當我們看到這個像動物一樣的人的時候
會為自己像人一樣的動物感到悲哀
綠色也許我們擺脫世俗
重新找回自己的唯一顏色
而這部動畫將所有漂亮的綠色都呈現(xiàn)出來
只是故事稍顯單調(diào)
處理人物關(guān)系浪費了太多筆墨
是部悅目的視覺動畫
5 ) very good
很棒,看了很多次都想看.
印象最深的是泰山最后對壞蛋的仁慈,可壞蛋還是被自己的壞心害死了.
人還不如動物可愛.
想害別人卻把自己害了,這樣的故事太多了.
做人一定要善良.
6 ) 頂峰
迄今為止,還可以稱得上是二維動畫電影的巔峰之作。
人物,情節(jié),繪畫,技術(shù),音樂,沒有一樣不完美。
尤其喜歡那種油畫風格,細膩,清新。
還有令人熱血沸騰的移動攝影。
phil collins 的音樂簡直是沒得說。
巔峰,不知道會不會被超越。
7 ) 成人化的兒童動畫片
近幾年,看動畫影片越來越覺得這些影片的野心太大了,從只針對兒童觀眾開始將內(nèi)容改編成可以允許所有年齡段都可觀看的大眾影片,同時也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了!
其實這種現(xiàn)象,好萊塢的迪士尼早就在20世紀開始了嘗試。它們將那些童真的動物或是非人類的形象賦予了人的情感和態(tài)度,將它們擬人化,使得形象更容易被兒童們所接受,也促進兒童對于那些動畫衍生品的商品玩具等模型的購買,而迪士尼又苦心積慮的將這些形象提升更多的價值內(nèi)涵,從而讓兒童看到歡樂和多彩繽紛的童真世界,讓那些早已長大的人們看到動畫片更多的代表性。除了影片中溫情的陌陌,還有家長可教育的題材,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成人觀眾對于影片的成人化解讀,就如這去年所推出的《瘋狂動物城》,孩子們看到的只是那些多種多樣的可愛動物,而大人們則看到了更多復雜的內(nèi)容,它有關(guān)于全球國家的形象代表,也象征著種種世界人類的問題和政治傾向,動畫片早已告別了單純,它擁有了更復雜的形式和內(nèi)容。所謂的美麗善良的公主和英俊勇敢的王子之間的愛情故事,也在動畫片制作中考慮到大人的性的需求,因此才會添加許多性的暗示。
《人猿泰山》中的故事也一樣是適合多人群觀看的。對于成人來說,我們在這部影片中所關(guān)注的絕對不再是單純的泰山對于自己歸處的勇敢責任承擔,還有對于同類的各種親近的趨向,更重要的是種種社會化的問題的思考,還有人類最原始的性的解讀。所以,當下的動畫片真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單純的兒童動畫片了,所有的一切都在成人化的普及著,哪怕是那些大品牌的成人衣物也開始進行縮小版的兒童版嘗試了,這樣的發(fā)展趨勢真的好嗎?這真的是當下兒童可以接受的教育速度和內(nèi)容嗎?
我對此保持疑問。
I do not think that the romance between Tarzan and Jane is plausible.
先看1997年的真人電影版,然后才是1999年的動畫電影版,但我喜歡動畫版勝過真人版。
印象中很好看的片子,森林之王泰山——猿的孩子,小時候挺萌,里面的動物也超級可愛!
像《風中奇緣》那樣的悲劇是緣由社會的現(xiàn)實,而《泰山》這樣童話般美好的結(jié)局只存在于理想故事中。
當年小神龍俱樂部天天滾動吹捧的片子…不覺得它很碾嗎,這個男主在器大、活好、沒錢、不識字四個維度上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滿分,感覺迪士尼的編劇團隊里擠滿了被傷過心的女文青…
格局雖小,但故事真美。盡管一開始就猜出了走勢和結(jié)局,這仍然是個你愿意再靜靜聽上一遍的故事。這是世紀末這一批迪士尼動畫中,手繪與電腦技術(shù)相結(jié)合得最嫻熟、最完美的作品。而且保留著古典動畫特色的同時,電影語言也愈發(fā)現(xiàn)代化。構(gòu)圖、畫面感以及光影的運用,已經(jīng)具備了未來十年發(fā)展的雛形。泰山和珍一同度過那些日夜美得叫人心醉。愛是我們心中永恒的能量,迪士尼就是這樣,盡量溫柔地展現(xiàn)所有的殘酷,但絕對會把愛的美好無限放大。珍的配音要是能再多點少女感就更完美了。
竊以為,雖然同是迪士尼森林野人主題,但本片比《森林王子》好太多。影片開始于海難和野獸殺戮這樣悲傷的故事。愛與悲傷讓失去兒子的母猿和失去父母的嬰兒泰山注定要成為跨物種的母子,這既合乎情理,也符合自然規(guī)律。小泰山起初不被猿群接納,但他用成長的時間融入了猿群和森林,并在最后與人類的對抗中保護了家族。這種故事,主人公最后一定是要回歸人類社會的。本片處理得很好的一點是,讓人類社會融入了自然,這就讓故事有一個比較圓滿的結(jié)局。此外,我看的是臺譯版,聽到了周華健翻唱的《你在我心里面》,才知道這首歌出自這里
小學暑假看的,對主題曲印象很深,you'll be in my heart
one word, charming. two word, is charming
看的是金城武國語配音版。聲音低渾粗沉得讓我懷上了人猿泰山的猴子。
這個好看,泰山還是不適應城市的生活回到了森林里
絕對的2D技術(shù)流動畫,帶有很強的景深空間效果,森林景觀和繁復的動作場面能夠做出如此流暢的畫面,絕對的工業(yè)極致。開頭的幾個剪輯點非常精妙,特效技術(shù)還沒有普及之下,動畫的想象力和畫面呈現(xiàn)已經(jīng)超越了大部分特效大片。
故事靈感應該來自狼孩,但泰山卻成功擁有人類智識,想來原因有二:動畫片里面動物的智慧不亞于人類;泰山的母語是猩猩語。渴望多毛的泰山卻沒有胡子,倒多了護襠,有點奇怪(笑),不過很多情節(jié)設計倒是挺考究,如非洲生物、大猩猩的社會結(jié)構(gòu)。原以為結(jié)局是泰山與簡返回人類社會,一同成為生物學家后,重又回到森林,致力于猩猩與生物多樣性研究,并住在爸媽的樹屋里。不過泰山本人沒有受過教育,樹棲技巧在鋼鐵都市中無用武之地,與現(xiàn)代的部落居民進入城市一樣,他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一邊是做叢林之王,卻遠離自己的文明,一邊是在人類社會中做窮人與科學研究對象。泰山身上的這種悖論或許是電影沒有拍出來的,他返回森林的真正原因。
有些經(jīng)典片子想的是有時間再看一遍;有的經(jīng)典影片是因為人云亦云看后想再也不用看了;這對我明顯就是后者。
兒時電影院印象:第一是獅子王,第二就是泰山,還收集過泰山卡片和貼紙,一盒滿滿的都是回憶
不得不說在玩具總動員開創(chuàng)了三維動畫以前,迪斯尼的二維動畫絕對是全球第一的。童話畢竟是童話,童話中的人永遠不用考慮現(xiàn)實帶來的重重困難。
不談結(jié)局,拍攝手法挺喜歡,又很多鏡頭可以值得好好學習,喜歡剛開始前半小時的處理
配樂很感人,用心看會傷心
我永遠也忘不了第一次看泰山的震撼,我一次領悟到角色動畫的魅力,我?guī)缀蹙褪窃诋敃r確定,我也要做Glen Keane的工作。他是Glen Keane畢生動畫功力的最大體現(xiàn)。即便后來,我不再熱愛商業(yè)動畫,但泰山依舊是我個人心中的手繪動畫技巧巔峰。偉大的Glen Keane!偉大的迪士尼!
米老鼠也送過泰山的爬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