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像夢中一樣美好的畫面
19號去看了首映的。
其實電影中安娜并不是被海邊村莊的老夫婦收養(yǎng),而是去海邊的小村莊去療養(yǎng)的。看吉卜力的作品,很多時候并不是沖著劇情去的,而是因為喜歡美美的畫面,感覺作品就像一條小溪緩緩的流開來,細膩優(yōu)美,海邊村莊的場景也真的就跟自己見的海邊小村一樣,真的就是現(xiàn)實中的場景搬到動畫里了,其實福岡也是這樣一個小城,不知不覺中,海邊已經(jīng)成為生活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安娜從內(nèi)心封閉,不愿人交流,把畫畫當成唯一的寄托,有太多心結(jié),但是因為身邊溫暖的人們而慢慢學會分享快樂與不快,并且變得陽光,學會了努力的生活并接受身邊人的關心。這樣一個暖心的小故事應該時常在我心頭徘徊吧,因為貪戀著這種慢節(jié)奏的美好。
《回憶中的瑪妮》是一齣淡淡的戲。
少子淡淡的叛逆;
養(yǎng)子淡淡的孤懷;
獨子淡淡的鬱悶......
皆在兩位少女的ㄧ場邂逅中傾洩流出,彼此淨化。
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送客戲,《回憶中的瑪妮》或許不是個能令人聯(lián)想到該公司有多麼狀業(yè)宏偉的闊氣大作。
不過,拾起尾棒重擔的米林宏昌監(jiān)督,著實在本作中充分展示了自己有別於宮崎父子與高畑勳的藝術(shù)性格。
《回憶中的瑪妮》故事發(fā)生在一個都市少女杏奈暑期訪鄉(xiāng)的日子中。
動機很單純:杏奈要治療自己的自閉與隱憂。
遭遇更簡單:杏奈邂逅了瑪妮,Girl Meets girl。
其實從《來自紅花坂》跟《風起》接連兩部的吉卜力都有這個不知道是傾向還是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動畫劇本都不需要動畫這種媒介就能傳達。《回憶中的瑪妮》中,整套故事皆是鄉(xiāng)村風景駢駢,即便真人演出也絲毫沒有違和感;就連觀眾很容易就猜測出不是仙就是鬼的金髮少女瑪妮,全片中也以一種真人剪接式的處理法,讓瑪妮的神出鬼沒絲毫不介入動畫特有的線條魔術(shù)之中。令人費解的手法,可能這就是全片刻意要貼近真人電影的取捨吧。
弔詭的是,杏奈在片中不停畫著的素描,筆下的風景畫竟是三次元景緻。所以卡通人物對著卡通風景,畫出來的真實卻是觀眾存在的世界嗎?如果這是刻意為之,那還真是有點惡趣味的小細節(jié)阿.....
杏奈跟瑪妮的交往既是彼此羨慕,卻又是有些單方面的取捨。
杏奈很明顯需要瑪妮更多,因瑪妮是她-或著該說是內(nèi)向青年-夢寐以求的「幻想朋友」的典型:瑪妮很漂亮,很獨立,但同時又願意主動親近杏奈,了解杏奈沒有開口的冀望就坐球接下。想想是杏奈先邀請瑪妮當秘密朋友,還是反之?答案明顯?,斈菅埶齾⒓蛹易逖鐣?,以及玩三個互問的野餐遊戲,也是先自曝再邀請的手法,杏奈最受落的就是此處。為什麼當鄉(xiāng)村上的胖女同學主動邀請杏奈時只被杏奈臭罵死肥豬,瑪妮這陌生更甚的外國人卻能馬上讓杏奈打開心房與嘴巴與之交好,正也是如此。就連瑪妮自稱的羨慕杏奈,都有幾分讓杏奈感到莫須有的抬高的味道-哪個正常少女會遭遇雙親遺棄的不溫暖呢?即使杏奈也沒有。
她們的友情看似交換,其實還是有著幾分一廂情願的不對等。
就這點窺看,《回憶中的瑪妮》與其說Girl Meets girl,還更像幾分思春期少年遇上幻想女情人的情節(jié)!
想想,瑪妮不就好像美少女AVG才會出現(xiàn)的「連缺點很可愛的女主角」,杏奈則是典型的「一無特長只有平凡,但女主角就是愛你平凡的男主角」嗎?跟有如畫中美人(真的是畫?。┑慕痼尙斈菹啾龋行栽S多的杏奈著實有小男孩遇上夢幻女郎特有的思春反應阿。
不過,我知道這種故事軸線可以讓一些百合控喜孜孜,不過《回憶中的瑪妮》關於不對等友情在中段就點到為止。
隨著故事鋪陳下來,瑪妮的真面目也揭露而出,她與杏奈會面的意義也隨之而來。一切皆是時光機倒轉(zhuǎn)的機制。
瑪妮的問題是昔日,也是已經(jīng)無從解決的血族遺憾;杏奈的問題是今刻,只要願意踏出步伐,便能邁進。
當杏奈理解了瑪妮一生的遺憾後,與青年瑪妮相會的時刻,從血緣上與經(jīng)歷中,徹底完成了「傳承」的意義。
《回憶中的瑪妮》沒有大起大落的悲喜,沒有山盟海誓的劇烈,一切都在淡然之中,彷彿鄉(xiāng)村小鎮(zhèn)的景緻常駐一般。
這故事可以說是「親情的完成」,但也能說是「友情的今昔」,更多的是兩者重疊後的醞釀。重重起,輕輕放。這也是米林宏昌在《借物少女》與此作後最能令觀眾感到自身標籤的處劇特徵。
看完電影的《回憶中的瑪妮》,還可以接續(xù)著看鈴木敏夫的訪談錄:《順風而起》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63216/宮崎父子早已著作等身,鈴木敏夫這個製作人則少浮現(xiàn)於檯面上,也顯得此書很珍貴。
這本不厚,斷斷續(xù)續(xù)收了五年來鈴木接受的訪談稿。
內(nèi)容就像某篇訪者所云「非常隨興」,想到甚麼就談甚麼。鈴木感覺也是非常健談。
乍看之下好像這書沒說甚麼,但我倒覺得挺好的。這樣隨興說的東西總能捻來些更接近生活本質(zhì)的面相,鈴木從工作時間的問題上順口提到談宮崎駿是如何做到畫監(jiān)二工的時間管理,就非常貼近他們工作室的作息感。
宮崎駿自己則另外親撰了兩本自白書:《出發(fā)點》與《折返點》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40713/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77008/當然此兩書也很可觀,但讀來總是有幾分他在針對某某某的味道??赡苁禽浾撋系募傧霐??又或著他自己的業(yè)界同好?至少看宮崎在手塚治蟲一章時的口吻,辯白甚於自白。
總之,對吉卜力工作室的日常有興趣,不仿讀讀這本小冊子吧,我推薦。
吉卜力如今解散了,從未離開該公司的米林宏昌監(jiān)督該何去何從?
也只能看往後發(fā)展了。
這也是吉卜力諸人皆要面對的問題。
p.s.
(2014,10)
宮崎駿老早就說要退休(第三次退休!),宮崎吾郎倒是手腳很快,解散不到半年,本月就推出了自己的電視動畫《強盜的女兒》(山賊の娘ローニャ):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5822211/只撥出一話還難以評價,只是看到吉卜力畫風重返電視螢幕,有股回到當年看到他老子的《未來少年柯南》的感覺阿......
聽說是吉卜力最后一部動畫電影,女主的性格不算討喜。她不能與別人好好相處又覺得難過,可是別人友好的和她說話 她又一副誰都欠了她的樣子。各種糾結(jié)~ 而且這部動畫的百合部分也沒能戳中百合控的我的萌點……不過外婆說什么“我遇到過的所有女孩里,我最喜歡你了。”我還是有點在意?。ㄍ敌Γ?/p>
我左邊的人看得哭哭啼啼 右邊的人困得前仰后合 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說明了這部電影
回憶中的money……尼瑪啊
一個有點憂傷但又很美好。。。。復雜的故事(原本覺得百合真好最后覺得百合不了)+ +
主角大概算是吉卜力負面人格之最了,禮貌冷漠又自我厭棄。在我看來,人生中缺失的部分是一種“詛咒”,太過渴望某種東西又無法得到,于是開始自我傷害和傷害他人,從而陷入一種“被詛咒的人生”。有過這種缺失感的人或許更能體會這部作品傳達的情感。
意外的看哭了,大概因為我對親情故事淚點很低,途中一度發(fā)散把劇情猜測得很復雜,撥云見日的時候心變得軟塌塌。伏線埋得很好,旁人眼里云淡風輕,當事者獨自跨越萬千桎梏。一個人的戰(zhàn)爭,誰都不知道她心里存在過一大片泥沼。
發(fā)現(xiàn)所愛之人居然是外婆時,本應五味雜陳的感受僅化作幸福的眼淚,并不是簡單的將好感歸結(jié)于親情,而是結(jié)合杏奈先前對親人死得早的埋怨,表達出的“能重新認識你,真好”的幸福感,這種雙重意義的愛慕比單純的百合來得更甜更美。
看預告就知道吉卜力的百合絕對不輸?shù)鲜磕岬陌俸希。ǘ叶加幸粋€安娜~)看完正片才知道不是百合,是一部最不像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吉卜力作!以及讓人非常驚喜在善于進步創(chuàng)新的米林宏昌!~一陣亂想去看原著小說!
看過了,不好看。和五郎不相上下。斜前方的大叔睡著了還一直打鼾。。。
我喜歡這位導演的前作《借物小人》,而同樣是改編自歐美兒童文學、移植到日本背景的本作,敘事節(jié)奏出了很大的問題,人物的成長軌跡沒有交代清楚,“成長”的主題,不比Frozen,比《側(cè)耳傾聽》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真相很驚人,倒是有歐美文學的風范。大概是吉卜力的拙作之一了。
故事是個好故事,好到我認為交給Ghibli全年齡改編反而喪失了敘事的犀利性——而這直接導致影片前半段被當作有著嚴重社恐癥的蕾絲邊的大膽戀情故事【。如果交由今敏,恐怕更為適合。不過好在當懸疑和真相揭曉,結(jié)局傳達的力量令人十分動容。米林宏昌比借物小人時有所長進,但這一次是原作和改編的勝利
不懂日語, 一個人觀影. 原本想吐槽"這是百合片吧," 在知道如此溫柔的真相之後, 一行眼淚掉下來. 在北海道看著發(fā)生在北海道的奇妙物語, 大概對這片土地的情誼也更深了.
這樣的故事確實注定了日本本土票房和受歡迎度難以企及米林宏昌的處女作《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我都覺得現(xiàn)在不太適合推薦給上小學的小朋友們),但依然看得挺舒心,感覺挺喜歡。而且觀影過程中還聯(lián)想到好多吉卜力作品:杏奈像翔一樣體弱多病、坐車去鄉(xiāng)下路上像千尋搬家、買花的小魔女像琪琪、……
每個孤單寂寞的人內(nèi)心都有看似解不開的節(jié),說開、解開也便煙消云散了……米林的作品總是很少女心,如涓涓細流般淌著淡淡的哀傷……很有意思的敘事,很細膩感人的作品,耐心看到最后你會不虛此行……片尾曲真好聽啊……
制作還是很精良 故事說的有點差
其實我想說,小女孩真是病得不輕啊~~ (╯﹏╰)b 吉卜力最后一部動畫居然是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百合...
作為吉普力工作室的送客戲,《回憶中的瑪妮》或許不是個能令人聯(lián)想到該公司有多麼狀業(yè)宏偉的闊氣大作。這是一齣淡淡的戲:少子淡淡的叛逆,養(yǎng)子淡淡的孤懷,獨子淡淡的鬱悶,皆在兩位少女的邂逅中傾洩流出,彼此淨化。不過,拾起尾棒重擔的米林宏昌監(jiān)督,著實在本作中充分展示了有別於宮崎的觀點
一開始都以為是《花與愛麗絲》似的女生拉拉片吧,沒想到結(jié)局竟是……沒有這個結(jié)局或許只能給到3星,但是吉卜力永遠不會滿足于平庸,在一切都有了解釋的時候,最擊中內(nèi)心。片尾曲“Fine On The Outside”很好聽!
好一段祖母與孫女情
教科書般規(guī)整的女孩電影,給走不出自己圈子的未長大的困惑迷茫孤獨的女孩子看最佳。米林的感覺整體都好喜歡,很優(yōu)雅。片子缺少大眾共鳴,畢竟女孩多善遺忘和撒謊,很快就會忘記孤獨是什么了。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