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裸只是個噱頭,營銷方面起碼是贏了。
導(dǎo)演兼編劇,對于整個電影的基調(diào)和節(jié)奏把控不夠,不夠文藝、不夠現(xiàn)實也不夠戲劇性,似乎他哪一邊想都沾一點但是哪一邊都不靠,就像是大亂燉一般把一切零碎的東西鋪開,影片冗長瑣碎,拍成短片可看性會更好一些。
導(dǎo)演似乎很想營造一個在希臘發(fā)生的美國人之間情感糾葛,可惜沒能成功。就沖這個劇本,它不管發(fā)生在地球上的哪個地方觀感都會一樣的爛。主演們的演技在線,希臘的風景在線,就是導(dǎo)演不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什么,他對人性的剖析根本就不夠,浮于表面。角色塑造失敗,男女主之間沒有化學反應(yīng),兩個人都是下體連心,目測都三十多歲的人了,行為模式就像是高中生,電影中的一些橋段讓人看著尷尬,嫌沙發(fā)不好搬就不能雇幾個搬運工嗎,樓梯間搬沙發(fā)大吵架這個梗都已經(jīng)用爛了。
電影的高光橋段,可能只是一些反套路的對白和場景了,整個電影里隨處可見美國白人expats的優(yōu)越感,包括但不限于他們在國外不屑于學習當?shù)卣Z言;男女主雙方朋友在聚會上的撕逼。
個人覺得,如果電影結(jié)束在27分45秒的黑屏,這個電影可以打三顆星。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兩個猶豫的人,在尷尬的年齡,不敢放手愛,也不敢放手浪。顯然,兩位是截然不同的人,截然不同的職業(yè),截然不同的前半生,因為各自不同的心結(jié)——男方為失敗的事業(yè),女方為失敗的感情——急切地想用肉體的熱望抹去過去試圖走在一起。
生日聚會那場戲把兩個人的截然不同用朋友圈的沖突展現(xiàn)得簡直幽默感十足,但也有些刻板印象,粗魯?shù)姆爬诵魏〉谋R瑟,和精致的按部就班的律師。
看到最后,不覺得導(dǎo)演真在探討周五的如火激情和周一的回歸現(xiàn)實。而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必互相折磨。
我得說,比預(yù)想中好太多了。前段時間看到負面的短評,我想這次不會我又要為愛痛苦吧…幸好沒有。
看開頭以為又是一個(俗套的)愛在日落黃昏時激情版,但不是。非常喜歡這種講述角色不同階段的生活片段的敘事結(jié)構(gòu),從兩個人的 b 故事也可以看到各自的成長,算得上是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了。
近來我每次看到類似塞包片中的角色:幼稚、不成熟、任性、真誠、熱情但這種感情又會很快消失、悲喜無常、不兌現(xiàn)承諾、擅長找借口并因此將身邊的人整崩潰、有一技之長過去曾有成就但自己選擇放棄此刻離夢想又非常遠…都有一種認同感——啊你看看你自己不也是這么不靠譜嗎?
也許我到他那個年紀仍然會如此,像個孩子,不知道這是不是一件好事——這當然不是一件好事?。〉膊皇鞘裁唇^望的事,甚至值得慶幸至少不是個無聊的中年人?
此片中塞包真的…淦,超~漂~亮~值得在銀幕上反復(fù)觀賞并舔屏(雖然我知道這是不可能)。
不過在表演上,他真的,小表情太多了,他為什么不能不靠小動作、而是用他那會說話的漂亮的大眼睛,平靜地講超過三句臺詞?
影片后期他的表演好很多了,我喜歡最后他們兩個人的爭吵,一個簡單的長鏡頭,所有的情緒都爆發(fā)在其中。唉,遇見這種人真的很崩潰,我批評我自己。
可惡的是看片之前被片場照劇透了,時不時會想那個鏡頭什么時候來、會在什么情況下來,極度影響觀影體驗,以后我真的再也不想看到任何片場照了(我本人從來沒有看預(yù)告片的習慣)。
至于裸戲,我覺得無所謂吧,也許當代文化本身也不應(yīng)該太過重視裸露這件事,遇見一個能跟自己一起裸奔的人也是一件幸事。
由于之前被劇透了這部分,我在看到這場景的時候感覺有些別扭…符合影片的調(diào)性,但是否有必要?中性評價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片也跟希斯萊杰的《糖果》差不多。
我的喜愛程度差不多是 4 星,為塞包美貌多一星。
這片的表演、布景、故事都是 OK 的,評分居然不及格,我覺得不至于…也許表達太過私人化了吧。
—————
笑死,塞包也會說馬拉卡,我要截下來當短信鈴聲!
—————
在異國遇上同胞確實挺容易建立第一好感的,但是否能激情一下取決于個人想法和外形,遇上塞包我當然可以,遇上別人就當哥們兒吧。
記得在巴塞羅那加泰美術(shù)館遇到的比我小兩歲的男孩,紀念這次偶遇所以送給過他一個在谷歌展臺拿到的 Android 機器人徽章,當晚又冷又餓還下著雨,我們企圖混進不知道干什么的高級趴體混吃混喝(失敗了,該死的沒用的媒體證)。一起想要去山上的最高處找個點拍攝,結(jié)果找了半天都沒找到,還企圖翻墻進奇怪的地方(我確實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啊,有意思的一天。
多一顆星給塞包...雖然全程看顏,帥到我已經(jīng)無法呼吸無法思考了...
——————我覺得還是補充一些電影的優(yōu)點
情節(jié)上沒有硬傷,角色的行為和情節(jié)發(fā)展都沒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普通人放到那樣的情況下,可能也會做出一樣的事情。誰還沒為愛情做過幾件傻事啊。有相同或相似經(jīng)歷的人,看到故事的情節(jié)可能會比較有共鳴。但也正是因為角色的“常人化”,讓情節(jié)乍一看比較平淡。
以上是補充,有空會圖文梳理一下劇情故事線
——————————————————
沒頭沒尾:電影開頭結(jié)尾都很倉促。開頭感情并沒有鋪墊,可能是想表達一見面就上頭的愛情;結(jié)尾戛然而止,感覺事情還沒交代完。
劇情大致講的是在希臘相遇的兩人的(連著幾個)周末狂歡,隨著畫面中出現(xiàn)的FRIDAY大字,歡樂的時光開始,上頭。然后伴隨著歡樂而來的是周末過后,兩人都sober后,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愛情不只是美好,還有為對方的付出、犧牲。這是我理解的導(dǎo)演編劇想表達的,但是表達的并沒有多好。
選角真的很好,塞包就是設(shè)定中的那種帥的一塌糊涂,有點渣有點憨有點小傲嬌,聲音軟綿綿,性格奶里奶氣,真的太到位了。女主我個人無甚感,好在所有人演技都在線。
總之,我覺得電影本身并沒有多出彩,人是帥,但不是期待中的歐洲文藝風的感覺。觀眾可能更多的是沖著裸戲的噱頭來觀看,而不是電影的本身,因為電影本身并沒有太多值得琢磨的深層次內(nèi)容。
另一篇影評里用龍卷風式愛情來描述這樣的愛情,我覺得十分十分十分恰當。來時瘋狂熱烈,去后一片狼籍。我個人對這樣的愛情沒啥共鳴,電影本來也沒表達得很好,才有了這樣看似激情四射實則平淡的像涼白開一樣的觀感。
開篇周末狂歡派對后的 海灘 一男一女全身裸體的相擁而眠 被警察帶進了警察局 結(jié)束處 兩個人圣誕節(jié)狂歡嗨大后 裸奔街頭 再次進了局子 摩托車上的身姿 分外妖嬈 光線 影像 透漏出灑脫和魔幻的色彩,蠻喜歡這個故事,欲望隨處可以激揚,千柴烈酒,天雷地火,在無數(shù)個放浪形骸的周五,他們想要摘下世俗的面具,回歸一種野性的原始的失控的動物本能,卻仍然要在清醒后的周一,來面對世間的林林總總山呼海嘯。想要銘記住愛情的每一瞬電光火石,最終卻總會淪陷于生活的瑣碎嘈雜,這可能是任何一對情侶都無法避免的路徑。愛情是奉獻,但生活是犧牲。究竟是相互利用還是互動真情,每一次的爭吵和熱吻,似乎都在替他們作證 很羨慕這種放蕩不羈的生活和男歡女愛的情調(diào) 我們生活的目的就是不就是能夠快樂的成長 能夠快樂的生活嗎 非常浪漫的人生體驗 DJ唱片騎士和御姐春色的傳奇 當激情退去 面對柴米油鹽的歲月時 生活才剛剛開始 可愛的男人 往往也有著不太可愛的一面 快樂的背后 也許會有一些心酸 有些難過 這種難過也許只有自己一個人來承擔 快樂的背后同時也有很多的生活的難堪和意想不到的橋段 太瘋狂了 自由世界 萬歲 ……
關(guān)系的如火如荼,更加沖動的認真,戀侶身上真實的狂熱,荷爾蒙的激情瞬間,環(huán)繞彼此的心動時刻…… 突如其來的愛情生活,不盡是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翻開過往,也都有著屬于各自的滿地雞毛。 影片確實想要落入凡塵,所以優(yōu)雅總是間歇,用以烘托矛盾的自由也更加清晰,當然,整個故事開心起來也是蠻困難的,畢竟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成熟下的波濤洶涌只會更加明顯。 大概的道理就是接受現(xiàn)實的平凡苦痛,仍然選擇勇敢去愛吧。
搖滾青年戀愛電影。一開始大概是搖滾青年版愛在,后來還是女方比男方更成熟一點,再后來我也搞不清到底誰成熟誰搖滾了……家里有礦才能玩得這么開吧。
不值得男女主為此付出那么大的犧牲
2020多倫多Day3 | 祝賀384繼 I Tonya 之后再次出演渣男。DJ/musician人設(shè)還是非常帥氣的,女主某個角度看有點像Kristen Stewart。本來以為是希臘版The Holiday,但看到后半不知所云。導(dǎo)演到底想要講啥呢?浪漫的周五過了,一定會迎來狗血的周一。但如果倆人stick together一定又會等到周五么?
很無聊
但凡編劇或者導(dǎo)演能稍微好一點,也對得起塞包老師裸體一場吧。2.5星
不知道為何還蠻喜歡這個故事,隨時處在抓馬失控的邊緣,但又不乏傷感。我很喜歡導(dǎo)演前作《四十度曬》,講的是落魄孤獨的中年人試圖抓住一點青春的尾巴,渴望在虛的放縱里釋放自己壓抑的欲望。到了這一部,欲望不再壓抑了,干柴烈酒,天雷地火,在無數(shù)個放浪形骸的周五,他們想要摘下世俗的面具,回歸一種野性的原始的失控的動物本能,卻仍然要在清醒后的周一,來面對世間的林林總總山呼海嘯。想要銘記住愛情的每一瞬電光火石,最終卻總會淪陷于生活的瑣碎嘈雜,這可能是任何一對情侶都無法避免的路徑。愛情是奉獻,但生活是犧牲。究竟是相互利用還是互動真情,每一次的爭吵和熱吻,似乎都在替他們作證,好像在說,nothing is permanent,everything is permanent??赐炅送蝗挥行╇y過,真的,如果未來不可知,誰不想在沙灘上做愛到天明呢?
這不是坐實“美國人好煩人”的刻板印象嗎
主演的藝術(shù)犧牲完全配不上片子,看的昏昏欲睡,384的肉體很香,但是也就那樣吧,是裸露戲并不是情欲戲,想看成人內(nèi)容的還是散了吧
我們只做過幾次,你不能決定我的去留。愛她,就要去追她,而不是坐在沙發(fā)上邊放屁邊自怨自艾。醉酒后大便失禁的男人,額。成年父母處于穩(wěn)定而堅定的關(guān)系,才能當小孩的監(jiān)護人。你要么使自己對別人有價值,要么悲傷、孤單、變態(tài)地死去。當你遇到一個你想跟她一起死去的人,那才是你應(yīng)該緊緊抓住的人。我的愛像一朵云。喝酒,敬所有的圣人。支持刪減掉嗑藥鏡頭。裸奔一時爽,但要關(guān)三天。怎樣結(jié)束混亂的生活?孩子。
我還挺喜歡這部的,一種短暫的抽離感,在放縱與理智(或者說與現(xiàn)實)間,不斷游移拉扯。
預(yù)告給了我錯誤的預(yù)設(shè)以為是天雷勾地火愛得死去活來肝腸寸斷的愛情片,看完才發(fā)現(xiàn)是把片名作為butt of the joke的喜劇小品。不過雖然男女主一直又哭又笑又吵又叫,作為觀眾倒是看得毫無起伏,對話還是偏弱,如果只是想截取戀愛初期的瘋癲炫目的切片,幾張留影足夠又何必拍成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呢。
quad reopen第一部/本來以為是日本那部 陰差陽錯看了這個 紐約市民看完表示為自己被囚禁在城市里不能享受陽光沙灘感到自卑 情愛場面密集堪比九歌 倆人也不算自毀式戀愛 但也是瘋狂的一批了 弄出一堆drama最后當好好父母挺有意思的 我們把他稱之為生活的另一面/祝每對看完這個電影的情侶回家后都能擁有火辣性愛
4/10。全片唯一可看的是最后塞巴斯蒂安的裸體。感覺劇情想走愛在三部曲那種風格,但平淡如水。(有些演員為了轉(zhuǎn)型就會亂接片)
裸奔無罪,生命萬歲。
點進來之前還想著也許這是部類似希斯萊杰的《糖果》那樣的好片,塞包終于能有好看的男主片了(甚至特意看了海報的title確定是男主),結(jié)果一看短評心涼了半截 ?? 好的我會忘掉這些話,期待高清美貌甜心~(完了我懷疑這又是一部《銅牌巨星》那樣的尺度大但人設(shè)差的片了,哭哭??他為什么不演糖果那類的片啊,悲傷的故事,抑郁的安靜的年輕人,明明跟希斯萊杰一樣都是大額頭甜心。我不要說我本命是大額頭,但真的很多都是大額頭。
包包我盡力了,可是看了三十分鐘我就真的看不下去了。其實一直以來期望包包出演愛情輕喜劇,但是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到底演了點啥,就看看色彩和人吧
先性后愛的故事 兩位主角犧牲都很大 各種床戲各種全裸 但是不來電啊……
兩星半。以天為床地為塌,Mickey和Chloe在希臘的邂逅,激蕩出驚濤駭浪般的身體纏綿。他們循環(huán)于每周五的狂歡,卻在時間的推磨中依舊回到過往的消沉。待到周一真實互見,一個人的落寞終成了兩個人一同的孤寂。塞巴斯蒂安·斯坦和丹妮斯·高夫都奉獻了從影來身體的最大尺度,無奈導(dǎo)演阿吉里斯·帕帕迪米特洛珀羅斯能力有限,精彩也就止乎于此了。
有幾個瞬間仿佛看到了shameless無恥之徒里面的Frank和Monica... 瘋狂地破碎,掙扎著迷失...周五放縱,周一回歸現(xiàn)實,所以:“哪邊值得追求,行尸走肉,還是活得風流?” 還有,sex scenes和nudity真的和整部劇非常和諧,二位主演真的非常優(yōu)秀。
簡介:講述兩個三十多歲、有自毀傾向的美國人住在雅典,爆發(fā)出了海嘯般的戀愛。自毀傾向、美國人跑歐洲去了、海嘯般的戀愛,這么多爆款要素,還有裸奔,結(jié)果豆瓣只有5.5分,怎么會這樣!給坂元裕二隨便寫寫都能上8分! 冬兵戴著面罩穿著衣服打飛機的片段分數(shù)都會比這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