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美術門外漢普及審美,搭建一個大眾文化的傳播渠道,采取“曲線救國”的方式是可以理解的。從這個角度說,節(jié)目的綜藝式制作無可厚非,且探索可貴。2.可能綜藝賽制的設計會削弱一定的學術性,但也在普及審美方面擴大了外延。節(jié)目基本達到了目的,既可提高欣賞水平,亦可簡單了解一個群體。3.可能不同畫種在一起比拼并不科學,但幾輪比拼主題設計很有社會性,兼具深度和廣度,很考驗畫家的底蘊,這是比技巧更根本的考核。
難看度達到了自開播以來的巔峰。
會畫少年的第八期第九期,是除了第五期之外最難看的,和第五期完全沒有繪畫方面的素材不同,這兩期實際有大量素材,27位作者的28張畫,然而兩期足足三個半小時的節(jié)目,用于和作者聊作品的時間懷疑不到一小時,而鏡頭在畫面上停留的時間也非常短,用于畫面展示的時間懷疑不到十分鐘。
多數(shù)作品沒給幾個鏡頭,很難看清楚,甚至有的作品連一秒鐘都沒出現(xiàn)過。然而大量時間用于對這28張畫的三種打分的“懸念”上,問題是畫都沒有給觀眾通覽一遍的機會,一個勁看打分看排名看感想有意義嗎?就好像電影院不放電影,直接拿三個平臺打分不同來搞懸念,有意思嗎?
糾纏了一百分鐘以上毫無意義的導師給幾分(你猜猜看),選手內(nèi)評給幾分(你猜猜看),大眾評委給幾分(你猜猜看),以及和作品無關的聊天打屁,感言感謝等等。大量who fxxking care的懸念剪輯和配樂,可能節(jié)目太涼,節(jié)目組已經(jīng)瘋了,要用力假嗨來自我搶救。
第一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782860/
第二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12877/
第三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32491/
第四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43744/
第五期第六期://movie.douban.com/review/14873076/
第七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91219/
此前已經(jīng)說過,這個節(jié)目實際更像插畫比賽,我可沒有歧視插畫的意思,因為本人就是職業(yè)插畫師,只是說這樣的命題作業(yè),和自主繪畫是兩碼事,多數(shù)作者是適應不了的,如果以插畫維度去衡量,節(jié)目中出現(xiàn)的作品無疑是貧乏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都不足。另外大約是選秀類節(jié)目最需要的“成長”也很難出現(xiàn),你老讓作者閉門造車,無人指點,聽你們安排住個集體宿舍,完成作業(yè)一樣畫非自己所愿的東西,能有什么成長?當然就只有吃吃老本這條捷徑,能不大大低于自己的正常水準就不錯了,超常發(fā)揮根本不可能。
再說一下這兩期的主題
27個作者兩兩組隊畫彼此,一個落單的畫兩張,因此一共14組28張畫。即使是我,作為每期都寫評論所以看得很認真的觀眾,也對大部分選手沒什么印象,或者說沒什么好奇,那到底要如何才能對他們互相畫這件事感興趣呢?
比如說,我對陳十三賽本源等少數(shù)幾個選手有興趣,那么我或許對別人如何畫他們有興趣,但我要如何才能對他們畫其它選手這件事感興趣呢?我又如何才能對其它選手互相畫這件事感興趣呢?如果那些選手給我的印象只是一張寡淡的白紙。
實際上后來交流也出現(xiàn)了什么宿舍生活,大學生活之類,我又不是你們的同學,為什么要聽這些無聊瑣事?
誠然,我認為也是現(xiàn)在管控太嚴格了,不然這本該是一個賣腐環(huán)節(jié),在互選階段能看出一點節(jié)目組在這方面的意識,如果往曖昧了做也可以的,但現(xiàn)在明顯非不想,而是不能。但不管怎么說,主要得以作品說話的作者們,和那些載歌載舞的練習生不同,實在很難靠短短幾期節(jié)目就給觀眾留下生動鮮活的印象。
估計節(jié)目組不明白畫畫的選手在前期很難和觀眾累積感情,加上節(jié)目不夠?qū)I(yè),流量還小,到中后期離不離開的實際沒多少人在乎。而且,不成熟還談不上是個作者的學生型選手偏多,相對成熟的作者其繪畫表現(xiàn)又明顯低于自己的正常水準,離開約等于放過,比如龔旭,陳十三,說實話我完全沒有可惜的心情,因為對博如大海的繪畫之道而言,這個節(jié)目反而太狹小,連池塘都算不上。
因為多數(shù)作品確實沒畫面,也看不清,只能走馬觀花一樣速評,見諒。大致區(qū)分為兩檔:墊底和還行。
并列墊底(七組)
以上兩組都是標準的學生作業(yè)款,我無法產(chǎn)生興趣。
左邊是學生作業(yè)款,右邊像比較糟糕的室內(nèi)設計表現(xiàn)圖。本期陳朗慕離開了,他自稱想多說幾句的瞬間,我差點以為他要回應網(wǎng)上的質(zhì)疑了,結果都是廢話,但對節(jié)目的定位倒是準確的:交朋友。網(wǎng)上的沸沸揚揚于他是低谷期,卻仍然獲得其它選手的善待,確實是朋友。
我不愿稱他為抄襲哥,因為畫照片本身沒問題,只是他使用照片的方式并非用作素材,而是畫了別人現(xiàn)成的構思,稍加一點可有可無的小改動,畫面效果低于或不高于照片。但這也沒啥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是在節(jié)目上把來自別人的構思假裝成自己的想法,這很不妥,珍惜羽毛的話,其實可以就這一點致歉。
左邊也是學生作業(yè)款,寫實的人和卡通形象融合不起來,手法比較笨拙。右邊是普通網(wǎng)插,微博在這個水準線以上的沒一萬也有八千。
中間是普通網(wǎng)插,作為演員,他算是能畫畫的,但一臉茫然,覺得自己在專業(yè)人眼里不該那么差,加上回第一那個發(fā)言,真覺得自己贏了尤勇,嚴重缺乏自知之明。你看,你也會幾下螳螂拳,那就不要侮辱少林功夫。
兩邊的放大打印出來肯定是熱鬧的,但亂七八糟,依然是無需署名的素材庫水準,不明白這人為啥老說別人不懂,假裝自己很新很潮是怎么回事?二十年前有設計相關的盜版光碟賣時,里面收錄的素材庫圖案就不缺長這樣的,個性和風格都沒有,哪新哪潮了?
只要別人看不上就說別人看不懂的厚臉皮,其實在節(jié)目里都已經(jīng)被戳爆不止一次了,但還是頑強地活著。我相信這位是知道深淺的,只是天分所限,只能拿不要臉當自己的強項了。
這組其實我是真的看不清楚,無法有直觀的了解,但覺得上下的單浩翔要好一些,中間的那張,兩人體一看出來簡直low爆。
不知史老師是否得罪了節(jié)目組,這組作品連一秒鐘都沒有,包括plus版我也翻了,還是沒有,所以只能截到這樣模糊的小圖,空間和光線是吸引我的。但左邊這張(前兩期都弄玻璃的那位)過于拉胯,綜合材料又藏拙了,效果卻還是差,直接簡化山寨對方的一張畫(拾光)當成對對方這個人的印象,誠意欠奉,智商堪憂。
并列還行(七組)
這兩張并不差,無人與之組隊以及在同伴那里只拿到一票,說明不是作品的問題,而是人緣的問題,不知為何這位王東旭似乎被所有人嫌棄了,因為什么,不得而知。這組作品其實倒是所有作品中風格相對年輕的,有些新有些潮,適合立體開發(fā),制作產(chǎn)品,在藝術書展和創(chuàng)意市集上都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吧。就節(jié)目上看到的這幾張來說,在同類作品中不算拔尖,但也還行。
周名德確實有點厲害,雖然對國畫不感興趣,還是愿意細看這些山石的描繪。牟林童比上一張強,但也不是很好,還是有古早商插的問題,這種月亮軌跡很多年前就見過多次,商業(yè)插畫會弄這類把戲來假裝有內(nèi)容,但自主繪畫需要避免過于俗套的手法,山和人的融合也太普通。其實周名德這個人看起來蠻有趣的,他讓我想起丁蟹(鄭少秋),所以這么恬淡的形象并不貼切吧。
牟老師過往的作品集里,有較少商插手法,比較純粹,靈活而不呆板的作品,我很喜歡,但節(jié)目上的幾張畫都不太好,之前翅膀擋雪那張好一些,卻似乎實際是他一張舊作的改繪,這涉及到畫家上這個節(jié)目,是否最好的辦法其實是拿相對滿意的舊作改改來吃老本的問題,我覺得如果從節(jié)目可看性的角度考慮,答案是肯定的。
當然也因為這成了一檔插畫綜藝,主題如此重要,逼作者搞創(chuàng)意,那么繪畫性就在其次了,不如拿舊作湊個點子來得好,來得快,來得穩(wěn)。
我更喜歡右邊的于立洋,他對空間有些專注,左邊這張與之配合也顯得不錯。不過這組畫在視頻上很難看清楚。
賽本源畫了我毫無興趣的翟莫梵,具象的臉,偏抽象與構成的衣飾,有港漫風云的味道,相當不錯,尤其是選側(cè)臉很聰明,因為翟的臉比較寬,側(cè)面更好看。翟莫梵畫的賽本源比較令人無語,以我的標準來看,很難視為好作品,當然機械手的構思是ok的,但人的比例,畫面的色彩和構成這些,都比較糟糕。
至于什么畫筆指向自己這類小心思純屬廢話,根本不用講出來,不講的話,勉強可以忍受,講了就很蠢,就和上次蘇杭那個耳機插到面包里一樣,作為畫面細節(jié)沒問題,我可以理解為你隨便畫成這樣,搞個小變化,但不值得一想,一解釋就完蛋了,因為你逼我想,一想就覺得蠢。
徐圣倫這張?zhí)K杭讓我想起高大版的喬伊(老友記),純真和呆氣都比較到位,強壯的身體和局促的姿勢,粗糙和纖細,能傳遞出一種敏感,藍色火山很不錯,基于讀書和思索,那么噴薄出的激情也是基于理性的,我挺喜歡這張。
蘇杭這張比此前好,不過也一般,或許他是做慢工的類型,節(jié)目上難發(fā)揮,從徐的這張倒是能稍微讀解出他是什么樣的人,相對來說,蘇對徐的把握就過于表象,實際只是對“這個人干雕塑”的一種很容易想到的超現(xiàn)實處理,比較薄弱,把畫面中的徐圣倫換成任何其它雕塑家,比如李像群,也一樣可以成立的,沒有超出商業(yè)插畫的范疇。
莫里加有可能是國畫中相對異類一些的,覺得他有點意思,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陳十三,他這個貓頭鷹版莫里加有點傳神,另外也少少裝置了一把,比上一期的白鶴有趣多了。實際上我無法把陳十三視為一個畫畫的人,也就無法將他置入繪畫(甚至藝術)這個框架去評價,就好像博物畫有獨立于繪畫的科學性,陳十三的有趣之處無需在藝術的體系中找到位置,聰明人無所不能,他可以去別處。
順帶說會畫少年有些額外更新,比如每周一次的營業(yè)中這個雞肋存在,吃東西做游戲什么的,我基本不看,但有兩期比較有趣,一是狼人殺,一是辯論賽,其中陳十三都有所表現(xiàn),總體來說,我最喜歡他的思維方式。
左邊是薛大威,右邊是尤勇,怎么說呢,薛大威居然贏了。
先說右邊的尤勇,西式場景里的中式水波是敗筆,讓我覺得畫面多了不必要的迂腐,除非占更多面積以及在構成上發(fā)揮作用,否則這個水波沒必要處理成中國古畫的樣子,很不協(xié)調(diào)。其余部分的描繪中規(guī)中矩,但尤勇描繪的薛大威什么都沒抓到,完全沒有精神氣質(zhì)的呈現(xiàn),徒具其型,所謂把猴子之類當成隱喻當然可以,但起碼還是得建立在人物精神氣質(zhì)畫對的基礎上,作為錦上添花吧。如果尤勇能別這么呆板,別這么端著,多點詼諧,放松些,學學勃魯蓋爾的農(nóng)民畫,應該能比這張好很多。如我所說,這是一檔插畫綜藝,尤勇這張就是標準的兒童繪本插圖。
尤勇對薛大威的指導,我相信是薛大威需要的,結果后者說不定成了這檔節(jié)目中最有成長的選手。
但也有一點不對,尤勇讓薛大威畫地磚用尺,說他畫四五遍線也畫不直,浪費時間,恰好視頻里有這一副的畫面細節(jié)呈現(xiàn),薛大威的地磚明顯不能用尺啊,尤勇的地磚只當背景,確實可以用尺,而薛大威這張的地磚是每塊都可以看的,線直就沒意思了,這個區(qū)別尤勇老師感覺不到嗎?那看來這位謙謙君子還是有點驕傲,沒打算真從薛大威那學點啥。
與之相對,薛大威的描繪很讓人意外,那種小國王彬彬有禮又咄咄逼人,位置低低又高高在上,個頭小小卻試圖控制奔流的河水和不羈的火焰,那種滑稽又自洽的威嚴,似乎成功凸顯了某種尤勇的精神氣質(zhì),看似謙和柔軟,實際緊繃,有其剛性,不清楚是否真的如此,但還挺符合我的觀察。
謝子龍藝術影像館人特別多,很多漂亮的小姐姐穿美美的衣服去拍照,確實很出片??傮w來說整個展還是值回票價的??上]有見到在節(jié)目里作畫的那些畫家。我每個畫家的作品都很喜歡,最喜歡的是尤勇,他的作品真的很適合近距離觀賞,筆觸特別細膩。
謝子龍藝術影像館旁邊有一片湖泊和特別大的空草地,有很多人在那里放風箏,曬太陽,這是一個在長沙的好去處。
刷到他們還有線下畫展特意就出門去看了。(多圖預警)
以下按照小畫展(真的太小了)的參觀順序來寫,沒寫的就是畫展沒有的(想看的畫都沒有展出),或者路過看了沒感覺??赡苁菆龅睾彤嬜鞫加邢?,所以很多畫在這里看還不如在綜藝里有感覺,組畫拆分展出來看也太莫名其妙了。-¥30門票。
第一個是尤勇。喜歡他的鏡子畫像和家庭兩幅畫。
想看于立洋的過年,不過沒有。綜藝里當時的互動,城市窗口里大部分都被人寫的是名字和字母縮寫的名字,大煞風景。
春夏秋冬這組畫在慢慢旋轉(zhuǎn)
任剛的畫,我太愛了,然而就一張。他一直使用這兩類顏色,畫景物和人體,我感覺很有性張力啊。看到這里,就像是吃完了前面的兩頓南北中餐,路過一家現(xiàn)代奶茶店(類比茶顏悅色?sextea的那種感覺,輕松自由)
翟莫凡的組畫只拎了四張,還不如全不拿,這種看一半的突兀感像吃魚一口下去魚刺卡在嗓子里。(可能是我看綜藝知道是九張圖,受影響了)我看不懂他的畫,應該是我看不懂這類型,滿滿當當顏色豐富飽和度過高我很暈??,而且我不太理解堆砌的具象想表達什么,很有壓迫感。
轉(zhuǎn)彎是周名德的畫,真的救我狗命??家的這組確實能直接想到家。合作組畫和冰冰的都沒看出來主題(時隔太久都忘了)。最后的作品我以為能一穿九得第一名呢(是九個人還是幾個人來著),雖然局限在這,但想了一下子綜藝里的現(xiàn)場,我得到了假裝在其中穿行的悠然。
賽本源的有兩個屏幕沒開還是什么故障?遺憾沒看到。如果感覺我拍的太丑,是因為我不會手機拍照,電子屏幕拍不出來效果。其他參觀者都在夸贊畫里人物的精準生動。
張智海,可惜也是一幅。
從蘇杭的組畫里拿了一幅,在這里孤零零的。
這里徐圣倫好像畫最多,真實有視覺沖擊力。香蕉我以為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所以很難想象他們不知道的人看畫的感覺。(maybe觀眾和畫家的距離過于遙遠?我不知道我瞎說的)
李歡的一張。感覺在商場里出現(xiàn)很適合。
出口還有幾個他們的隨筆?
沒了,好早,還不想吃午飯。出門看看水,看看鳥。
節(jié)目還是不錯的。
沒想到鋪天蓋地那么多差評??赡芙o差評的都是會畫畫的專業(yè)人士,大家要求挺高。
作為普通觀眾的我來說,這是一檔繪畫的入門媒介綜藝,讓我有機會了解美術的門類,意境和深邃的人格內(nèi)里。
每一張畫不僅是畫本身,更是畫家內(nèi)在人格層次的展示。同樣,對于觀眾也是如此。你是誰,你看到的就是誰。
可以說,世界上所有最終的成熟和成功,都是人格層面的合一,成熟和成功。
今天看了芒果的新綜藝,覺得還不錯,有1幅還挺戳我的。但是發(fā)現(xiàn)參選的畫家沒有1個女生,我就覺得很奇怪,現(xiàn)在女生學美術的很少嗎?
后來刷到帖子說節(jié)目組去美院招人,第一條就是不要女生。
作為一個女性觀眾,我是感覺有點被冒犯了。女性就這么受歧視嗎?
我不會再為這種節(jié)目貢獻熱度,可能別人家大業(yè)大也不稀罕,但是綜藝受眾本來就是女生占比更大,結果都不給女性藝術家一個機會,這算什么?我不相信,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就比男生差多少,上面參賽的作品也有我覺得很一般的啊,比如那個憫農(nóng)。作為女性策展人的奶奶,愿意給這樣作品還差強人意的少年一個機會,而節(jié)目組卻斬斷了女性藝術家走進大眾視野的機會。
作為一檔熱度冰涼的節(jié)目,會畫少年幾乎沒能在我畫畫的朋友中激起任何回響,當然是有很多原因,其一就是很直觀的瞧不上,無論我怎么推薦,愿意當個樂子看的人都少,因為“看了幾張畫覺得沒吸引力”。沒辦法,畫得好的人太多了,見過的世面就更多,隨便刷刷微博或者ins,都不是這檔節(jié)目可比。某種程度上,看這檔繪畫綜藝有一種被動坐井觀天的恥感。
第一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782860/
第二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12877/
第三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32491/
第四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43744/
上周的第五期是堂而皇之愚弄觀眾的一期,或許節(jié)目組認為有話題性,實際效果卻是雪上加霜。我?guī)缀鯖]看到任何人愿意討論這個排名。先忽略觀眾投票這事有沒有意義,過程暗箱,其排名之假是一目了然的,尤其是第一名(王鈞浩)第二名(尤勇)和倒數(shù)第一(薛大威)。
值得一提的大概是尤勇老師的心情。首先,如果沒有引導或操作,普通人誰認識尤勇?當然不會真有那么些人給他投票(千萬別跟我說是沖著作品)。所以他這個第二名就很假,感覺是被特意拱上去的,目的就是為了被第一名碾壓,好買個熱搜,批發(fā)點文案。
不信請看(有點不拿咱尤勇老師當人了):
#治愈畫家贏了央美專業(yè)畫家#這個結果有點意想不到卻又在情理之中,雖然王鈞浩的作品贏得第一名,但是尤勇的作品也同樣毫不遜色!
#治愈畫家贏了央美專業(yè)畫家# 藝術沒有排名只有高低,雖然治愈畫家作品贏得第一名但不可否認尤勇的作品也不差!
進入本周的第六期,這次同樣涉及到場外觀眾投票因素,因此去留尚未最終揭曉。這期看似節(jié)目播出后才錄制的,所以有不少導師都說久違了,感覺陸奶奶心情不咋好,可能是看過網(wǎng)上的負面評價了,感覺現(xiàn)在的笑模樣都有點發(fā)冷,介于似笑非笑之間。但也可能是我的錯覺。
以目前的發(fā)展來說,這節(jié)目更接近一檔插畫綜藝。
命題A:真相與謊言(按個人喜好,從后向前排列)
注意:在視頻里看而非現(xiàn)場看,感受可能很不同,因此以下評價只是基于視頻所見的構思和構成這些方面,肯定會錯失畫面信息,比如質(zhì)感和筆觸,甚至情緒和氛圍,都可能缺乏直觀的感受。
聲明:以下不禮貌的點評,完全是將整個節(jié)目當成觀察素材,因此無法考慮素材中人的感受,娛樂為先,請予諒解。
第五,李思哲+劉亞宸。相對來說,真相與謊言的五組是優(yōu)于玫瑰與面包的,因此這兩張雖然我不喜歡,但放到另一組也算中游。李思哲的創(chuàng)作構思太保守了,手法也比較老舊,我覺得這類作品可能放到畢業(yè)展上是合適的,距離個人風格還有距離,比較生澀。右邊這張看不太清楚,但構成上也不驚艷。組畫由鏡子鏈接,左邊的各種標本在右邊的鏡中成為有生命的實物,也算用心的構思,只是距離極致比較遠??傊桨l(fā)證明了一點,那就是:你只要隨便刷刷微博或ins,就無法關注這么平凡的作品。
并列第四,史成棟+尤勇。尤勇老師的作品并沒有他老師劉小東的那種質(zhì)樸,我覺得介于某種不巧也不拙,不洋也不土的尷尬,雖然比簡陋的陳朗慕好,僅僅就視頻來看,我無法被這樣的畫面打動,解說也太無趣了。左邊的史成棟有些趣味,他對光影水波之類無形物的捕捉看起來是有心得的,我有興趣多了解一些。當然這兩張畫談不上組合,兩位畫家沒有彼此配合的想法,或許就此結伴離去是最佳的。但估計還得繼續(xù)陪跑吧?
并列第四,陳十三+單浩翔。視頻濾鏡下有點慘,我特地去截了張濾鏡沒那么狠的,稍微好一些。構思頗有智力含量,但我不喜歡這組畫本身,左邊有構成感,實際是有魄力的,右邊則有些失去平衡,主體單薄,背景寡淡,如果中心再有什么一小塊水面或云層的變化和主體仙鶴結合一下,強化一下構成,可能更好些??傮w來說,與博物畫的區(qū)別,半真半假的寫意還算有趣。
十三的腦力和單的現(xiàn)代感,原本可以比這有趣得多,如果能將有現(xiàn)代感的國畫和立體文字涂鴉結合出某種設計感,是否更好玩。這兩張被國畫的真與假這個腦洞給拘住了,我對國畫是一點興趣都無啊。雖然有所謂“走出舒適區(qū)”,但永遠都是“畫得更好”更難,比追求什么素描仿國畫、噴漆仿國畫,都難多了。
并列第二,劉宸羽+薛大威。就現(xiàn)場剪輯來看,薛大威這位奶奶的愛將似乎有點失去奶奶的耐心,可能奶奶真的不太開心,感覺沒好氣?這張薛的發(fā)揮就好多了,也就是我在第三期評論說過的“俗艷拙”。李院長指出解剖問題結構問題,顯然是對此類風格外行了,如果這種畫十分準確,那真是一點意思都沒有,看點就是不準確(解膩),或許薛大威的技術不一定能做到準確,但不準確正是其優(yōu)點。劉宸羽的表現(xiàn)沒有拉胯,這就夠了,也比他之前的作品強。
圖:薛大威之彈幕霸屏
王和王的隨從這個概念相當不錯,我逐漸感覺薛大威cos的不是臧鴻飛,也不是藝術家,或許更接近海賊王里的烏索普?這組還蠻有趣的,可以和徐圣倫并列第二,第一名從缺。
并列第二,徐圣倫+王東旭。確實是完成度相當厲害的一組,而且我很喜歡徐的談吐。但這里有兩個問題,其一,徐圣倫顯然吃掉了王東旭,王東旭的那種平滑漸變卡通風格,被徐圣倫考慮在內(nèi)了,但那張徐圣倫起底的畫如果完全由徐圣倫來畫,只會更好。當然徐很聰明,一下子抓住了這種合作的要訣,那就是分主次。這才是真正的王和王的隨從,王東旭成了徐圣倫的隨從,而且看得出來,他在這次創(chuàng)作中是很難有所收獲的,也沒有被逼出特別的發(fā)揮,只是一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執(zhí)行者。
其二,這張畫連同徐圣倫此前的兩張作品,很難被認為是有足夠性格的創(chuàng)作,確實他的想法很好,這一大堆香蕉畫得也真好,但這種將自己逼到最后一刻的作派,讓我想起貴族,有點像貴族子弟刻意去追尋刺激,好像非如此找不到生活的感覺一樣。技術上出眾,或許不費勁的天才,相應的,似乎還缺乏某種創(chuàng)作的內(nèi)驅(qū)力,因此距離“作者”還有距離。徐給我的感覺是這樣,但未必真的如此。
命題B:玫瑰與面包(按個人喜好,從后向前排列)
第五,顧天予+王鈞浩。前者的含尬量已經(jīng)超過了薛大威,直逼陳陶,這位的優(yōu)越感大概是認真的,所以估計私下人緣不會太好,畫畫節(jié)目弄個玻璃工藝就自信爆棚?是因為3維對2維的降維打擊嗎?其實挺難理解的。另外此人在plus版說自己編個框子啥的就用了兩禮拜,啥意思,別人是三天七天他卻有兩禮拜以上?不過這也不重要,總之這位的看點就是尬。另一位就是碾壓尤勇的那位“治愈系畫家 ”,我上次就懶得評,這次還是懶得評,倒退二十年剛有cg繪畫的時候,這種風格和水準在涂鴉王國都還是顯不出來,擱任何時候我都無法注意到他。
但是,后面也會夸夸這兩位。
并列第四,賽本源+黃盛帆。我不太懂右邊這位,長相老成帶點狠,說話愣兮兮的,上回有名句:你還是回去踩縫紉機吧。作品和人反差,全方位幼稚發(fā)甜,簡單到莫名其妙,我不懂他在畫什么,也不想評論。賽本源我印象是很好的,這張原本不算喜歡,比之失手未接到玫瑰,更像丟了手機空手練習打王者榮耀。plus版有更多內(nèi)容,賽對肖像畫唯一通道之說很有意思。但能看出節(jié)目里這幫人,賽本源,薛大威,陸蓉之,李冰冰,幾乎每個都有關于性別的刻板印象。就這一點來講,顧天予和王鈞浩雖然作品不太行,但在性別觀念上比這幾位進步很多。
并列第四,牟林童+周名德。在主打合作的第六期,兩位老師竟然小撕了一把,真是太好了,這種才是看點,感謝!周名德的畫也是國畫,但我看山石和樹,覺得還是有些意思的。牟林童有點讓人為難,直說吧,處處皆是過時了很多年的商業(yè)插畫年鑒里爛大街的手法,難道因為畫成架上就有所不同嗎?這呆板的造型,陳舊的元素,比上一張差很多,上一張就是勝在單純質(zhì)樸,畫的內(nèi)容一多,就俗不可耐了。但這兩張倒不是完全搭不上,如果牟這張上方留多一些空間,動作再加以調(diào)整,和兩棵樹的樹形有所呼應大約就可以。
并列第四,蘇杭+任剛。每次看到蘇杭的作品,內(nèi)心都是一句感慨:太普通了。我不知道這張畫有什么好說的,相對來說,史成棟是有一些獨到之處的,蘇杭的獨到之處是哪里?我沒看到,實在是太平凡了,呆里呆氣,感受和技巧都不出眾,耳機插進面包也能算個構思嗎?我很喜歡蘇杭對顧天予的狙擊,能不能再狙擊個誰,繼續(xù)顧天予怎么樣?場外開撕也行啊,總之光憑作品的話,微博比這畫得好的太多太多了。任剛我無法評價,這類國畫還是類國畫的一律不感興趣,但玫瑰花腦袋太生澀了,點子是司空見慣的,表現(xiàn)則不足。
第一,龔旭+張智海。這是本期唯一一張如果我在微博或ins刷到,會停下來看的作品,所以可列第一。張智海不過不失,龔旭還是比較搶眼的,讓我想起某些歐洲藝術漫畫。畫點漫畫吧,龔旭老師?
一百分鐘展示三十張畫,因此是很趕的一期。
第一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782860/
第二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12877/
第三期感想://movie.douban.com/review/14832491/
【對導師的印象】處于上位,擁有較多話語權者,證明自己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果然能走到這個位置的家伙很少等閑之輩,李冰冰開頭一番話是這個主題絕對不可缺少的。
她說了兩種假設:如果畫作和她個人很難聯(lián)系起來,如果畫出某種缺陷,不完美的自己。這兩個預設都很重要,恰恰是李誕組(討好)和奶奶組(諂媚)缺少的前提。她的感謝和鞠躬就更重要了,有著仿佛修復節(jié)目bug一樣的重大意義。
原話:我在你們的人生里被想念了三天,感謝這三天,你們都迫不得已必須得想著我,為我創(chuàng)作一幅畫。我給你們送上我最尊敬也是最敬畏的一鞠躬。
其實敬畏倒不必,尊重就可以了,能明白這件事對創(chuàng)作者的意義,就很難得。不清楚她是受到選手的啟發(fā)還是出于本心,不排除節(jié)目剪輯順序的可能,總之這種自覺令人刮目相看,和本期最末龔旭的發(fā)言可形成呼應。
相對來說,李誕是沒有這種心態(tài)的,因為李誕玩的是文化圈,大約也有不少成功藝術家朋友,陸奶奶就更沒有,他們對此都有平常心,但作為切入藝術圈的演員,李冰冰和張智霖的定位顯然更謙卑一些,張智霖還偶爾露出金主的猙容,李冰冰大約都沒有這類經(jīng)驗,顯得更素。
當然了,任何世俗界的成功人士,對作者以自己為題的創(chuàng)作,都應該明白是自己占據(jù)了別人生命中的幾天,需要心里有點數(shù),節(jié)目對創(chuàng)作的尊重其實挺不夠,李冰冰的鞠躬感謝多少修復了此處bug。
另外從側(cè)面也證明了節(jié)目留給畫畫的時間是三到四天,而不是上期透露的七天,這件事還蠻重要的,三天和七天差別太大了。
張智霖這期表現(xiàn)也不錯,在涉及自我的這一方面,兩位演員都是有自我功課的,因此有底氣拿出直覺,我認為他們?nèi)潭紱]有選錯。
【對選手的印象】因為黑師的轉(zhuǎn)發(fā),我的點評也被選手看到了,甚至有所回應,但既然我享受不到“認識的人上電視丟人現(xiàn)眼”的樂趣,請允許我保留“全都不認識所以一點面子不用給”的樂趣,避免和選手互動是暢所欲言的一重保障,已出局的除外。
李冰冰組
奶奶露出了姨母笑
1,陳十三,這位作者第一次露面,最深印象就是顏,戴眼鏡比不戴更美,連我都有點被吸引。他的創(chuàng)作主要體現(xiàn)腦力,這種程度的變化是精彩有趣的,確定其詩詞儲備不是現(xiàn)查的嗎?如果不是現(xiàn)查就更好了,似乎也合理,中文涂鴉用得上。
但是,涂鴉和嘻哈一樣屬于街頭文化,在中國同樣面臨打壓,我所知涂鴉惹事的藝術家可不止一兩個,陳十三的涂鴉可以出現(xiàn)在節(jié)目上,但不能未經(jīng)審查出現(xiàn)在中國街頭,他只能是西方街頭的中文涂鴉者,即使被詔安,刻意納入國潮,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表達在此處是禁忌。
李誕抓到了他的中二梗特質(zhì),其實包括他作為點評者的兩次登臺,一次站在正方(第三期plus版)一次站在反方(本期),發(fā)言都很夸張,接近無效,但這種夸張實際是一種智力余量,我還蠻喜歡,也能聽懂,比薛大威的尬(同樣需要智力余量)難度更高,也因個性而自然。
發(fā)卡的一幕好似戀人過招,先對視,再擁抱,短短幾秒就有主動和被動的幾輪互換,我瞧現(xiàn)場好像已經(jīng)有人嗑上頭了,連陸奶奶都露出了姨母笑。
2,牟林童,我不太喜歡他的上一張畫,雖然因為材質(zhì)特殊,可能在現(xiàn)場的觀感是會有較大加成的,但從插畫的角度看,有較多流俗之處,缺少新意。上一輪他的過關場面其實很有趣,是在第二期的plus版里,所以看過的人會比較少,他自夸是所有人中的第一,但就現(xiàn)場的人緣來看,這種自夸只是噱頭,并不真的狂妄。
這張命題作比上一張更簡單,反而因此流俗之處較少,關于人物面部始終如一,更好的例子是不是莫迪里阿尼?但我確實也覺得他歸納的這個面部,是否值得一直保持可以存疑,或許是因為和他本人面容存在相似性,這么一種感應關系?
段主席抓到的問題中,手和花和雪的處理,都比較像不假思索的商業(yè)插畫,因此有些流俗,至于其核心意向的翅膀,我覺得脫節(jié)也好脫臼也罷都沒啥關系,翅膀擋雪的構想是溫柔的。李冰冰在這期給出了自己的直覺,這一幕居然挺動人,這里說出的“我喜歡”也是真實可信的。
圖:有趣的瞬間,段主席喊李冰冰時,李冰冰卻往反方向的上空看,轉(zhuǎn)一圈才反應過來,為什么她會認為聲音來自那個方向?誤會是導播么?段主席的存在感有點弱啊。
發(fā)卡環(huán)節(jié),雖然可能稍稍失望于此刻(對方對質(zhì)疑的反彈),但她卻強調(diào)已經(jīng)決定的事反正不會改變,我的媽呀,這種對失望暫時免疫的堅定也像愛情。大概有顏就有加成,演啥都像愛情。
3,李冰冰組落選三人,被快速略過,三個選手連展示加淘汰,全部時長只有一分鐘左右,綜藝節(jié)目真是太殘酷了。其中袁珺這幅即使到陸奶奶組也很難晉級,幼稚這一點是達標了,但構圖過于土氣。
4,李冰冰組入選三人(右上右下左上),也被快速略過了,全部時長只有不到一分鐘,甚至比上面三個淘汰的鏡頭還要少。周名德和單浩翔似乎都使用了留出紙張本色的方式處理了部分山體,單的構圖看似更現(xiàn)代一些。左下的易柏霖因為涉及到另一位選手,因此在正片里獲得了更多綜藝時間。
5,易柏霖VS陳澤坤,這顯然是節(jié)目組刻意制造的節(jié)目效果,易柏霖的勝出更合理,在plus版中,段主席指出這張水墨畫有德國表現(xiàn)主義的影子,認為是缺點,但對我來說是加分項,因為比較厭煩國畫。
中國人上臺面時,往往有奇怪的心態(tài),中國學習外國是為了在該領域打服外國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外國學中國則是仰慕我中華,大大光榮,每個毛孔都舒服,臨床上又容易體現(xiàn)為一種病態(tài),那就是非常需要外國人的認同,但同時又要踩著外國人。
發(fā)卡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奇怪的對話:
李:作為一個外國人你喜歡我們的中國文化,我希望你把它更廣地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認識真實的中國,了解真實的中國文化,你要幫我完成這個推廣任務。
易:只要有平臺就可以,沒有問題。
李:這個節(jié)目就是最好的平臺。
易:對,就是。
WTF?鬼打墻了嗎這是?在這個中國繪畫綜藝里由外國人來推廣中國文化給中國人看讓中國人獲得自我滿足?不清楚這位外國友人有沒有對中國人的擰巴習以為常,那種會自動將自己歸入集體幻覺的狀態(tài)。
作為參照組,被淘汰的陳澤坤似乎是比較不服的,體現(xiàn)在微博上的賽后發(fā)聲,但我覺得比較明顯的是這位能把唐卡還是敦煌畫得有模有樣的選手,似乎并不能在模仿中消化,因此這一幅體現(xiàn)出的獨立創(chuàng)作能力并不強。
造型和布局都不太好,比較油。這么簡單的構成扯什么過去、現(xiàn)在、未來是很可笑的,當然這類畫作不現(xiàn)場看始終隔著一層,未必沒有可取之處。
張智霖組
怎么還有很爛的條漫
1,陳朗慕,因為出場比較早,上一期的印象還在,因此初看這幅的時候,觀感還是不錯的,比那些初級習作要強得多了,但看完整期后回想,這個作品實際不太好,構思和描繪都有些油膩。首先,它肯定低于攝影,因為繪畫并未賦予場景氛圍獨特的塑造,如果有一張與此內(nèi)容一致的后臺照片(很可能有),那么這張照片的細節(jié)和氛圍的魅力,一定可以超出這張畫。
強調(diào)一下,視頻是看不清楚作品細節(jié)的,現(xiàn)場看或許感受會不同。這位選手總是和尤勇坐在一起嘀嘀咕咕,不知道是真熟還是節(jié)目上混熟的。
陳朗慕的問題并不是畫照片,而是不真誠,第一期那樣把別人的創(chuàng)作講成自己的構思,品質(zhì)有問題,看了他另一些作品,也有走手不走腦更不走心的感覺,類似在照片上加點新元素,連小聰明都算不上,智力含量很低,畫作的魅力實際來自素材照片。這一套在藝術市場能吃得開是因為一般無人察覺,屬于捷徑,一張畫總共才展示給幾個藏家看,藏家當然沒有網(wǎng)友的搜索力,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是取材于已有作品,厚著臉皮據(jù)為己有,其投機慣性大約來自于線下經(jīng)驗吧。
所以和人們誤以為的相反,藝術市場里流通的作品不僅不夠前衛(wèi),還往往是落伍于時代,經(jīng)不起檢驗的,因為藝術市場本身就是賦值和投資游戲,無需面向公眾,有人接盤就行。
總體來說,因為這一期選手的作品中,有不少不諂媚不討好的,因此陳朗慕的作品相對來說,就顯得有些諂媚和討好,凡事靠襯托嘛,一個演員的后臺準備,具象到無趣(而且并不準確)的描繪,這么膚淺的立意,如果繪畫上不能有額外的發(fā)揮,那么就只能算是直接命中的馬屁了。
2,尤勇,藝術市場上的真大拿,不過藝術市場其實和普通人沒什么關系,如前所說,這實際是賦值和投資的游戲,沒人接盤就一場空。還記得前一段的熱點新聞么,汪某菲通過海外賣畫來籌錢的事,在藝術市場的層面,買賣畫作和個人喜好的關系不大,重點是得有人接盤。尤勇的作品在節(jié)目上很難看清楚,也不是我很感興趣的類型,因此無法評價,長卷以橫軸來體現(xiàn)時間的解說不錯。
圖:這位小哥對尤勇作品的解說挺在行的,但這一比較,因為耗時太短,看起來工作量很不同,反而有些暴露此作速成的缺點。按理說,好的作者賦予作品不同的時長都可成立,巧有巧趣,拙有拙趣,尤勇似乎還沒到達這一境界,畫作太工整。
另外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有趣的事,尤勇老師居然為這個節(jié)目畫了一張數(shù)字繪畫。所謂牛刀小試,一試發(fā)現(xiàn)不算牛刀。
我認為真正出色的作者是可以不被材質(zhì)限制的,就算不熟悉某種材質(zhì),也能在自己可控的范圍內(nèi)保持水準,尤勇老師沒能做到,他的數(shù)字繪畫無法和每筆都不失控的霍克尼相比,甚至比不過微博上初出茅廬,開始有個人風格的板繪畫師。但愿意接這種約稿,原本不是他這個段位的作者會做的事,可見心態(tài)開放,這一點很難得。
3,張智霖組入選三人,再次快速略過到一共只有不到一分鐘,這種操作無論如何是和作者的付出不成正比的,這幾張基本水準確實比另一些高,所以入選很合理。
圖:這張在plus版獲得了更多討論時間,其中史成棟解釋了一下光源成謎的問題(明明是頂光,卻有如此長的陰影),大致意思是我樂意。這部分對觀眾看畫其實是有用的,可以了解作者的主觀性,未錄入正片有些可惜。
圖:遲寶綠這張類似一個涂鴉頭像,正好部分進入了陳十三的射程,因此我在puls版看到了后者對他的技術性狙擊,挺有趣。如果搜索這位遲寶綠,其實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比較狂躁的畫,遠比這張好得多,或許是節(jié)目只能搞正能量阻礙了他的發(fā)揮。
藝術選秀中的作品無法更有趣是顯然的,比如裸體就無法畫,血腥也無法畫,比較壓抑變態(tài)的畫面,大約也不能有,可畫的內(nèi)容其實大大受限。如果能畫個流口水發(fā)了瘋一臉血的張智霖,會比較有趣吧。
4,陳陶,沒想到在這個節(jié)目上會看到條漫,還是畫得很爛的條漫。視頻當然不全,在微博看了個大概,幾乎沒有可取之處,聽說這位陳陶和金政基一樣都是某種基本功宗師,但他的手頭功夫顯然比金政基差得遠。這種程度的作品居然能提供給作者秀起來的底氣,有點讓人震驚。但另一方面說,選擇這種花活,或許就有畫得不夠好無法和其它選手硬焊的自覺也未可知。
一,無論你怎么用幼兒園一樣的手法(瓷磚示意什么的)假裝這是一個廁所的局部空間,首先三卷衛(wèi)生紙的并置就已經(jīng)毫無實感了,扯什么過去、現(xiàn)在、未來也太low了,只畫一卷還合理些。二,作品畫在衛(wèi)生紙上是非常普通,談不到創(chuàng)意的做法,畫面本身則過于基礎,基礎到慘淡的程度。三,內(nèi)容方面,如果你畫的是參加這個節(jié)目的過程和感受,那起碼談得到用心,但竟然空洞無物到這種程度,與真實生活的全部相關性就是跟導師握手,太過浮躁和功利。
李誕說這好像廣告公司給客戶提案的手法,屬于嚴重高看了,哪個甲方會對幼稚自嗨感興趣?這更適合公司年會,會畫幾筆的同事弄了個余興節(jié)目啥的,或者去二十年前的什么《北京卡通》作者筆會,玩這么一出,或許可以傳為佳話在雜志上登個豆腐塊。一言以蔽之,壓根上不了臺面。當然我理解其它選手的喝彩,因為這么尬確實需要勇氣。以含尬量來說,陳陶這短短幾分鐘超過了薛大威整整一季乘以二倍。
5,翟莫梵,另有兩張節(jié)目鏡頭甚少的落選作,不討論了,而這張入選作同樣沒什么討論點,普通到需要加亂碼來點睛,問題是,這些亂碼畫得歪歪斜斜,并不真實,和畫作一樣是個大感覺,我不太理解這樣做趣味何在,內(nèi)在邏輯不成立啊,思維是不是太簡單了?
這位選手看似很會聊天,但邏輯性不佳,開始說自己一直在手機找張智霖的資料,忽然頓悟,屏幕欺騙了我,我是見過真人的啊,握過有溫度的手,看過毛孔胡茬什么的,我以為他要憑感覺,寫生張智霖了,結果還是在網(wǎng)上找了個張智霖的自拍照畫了起來。繞了一圈還是畫屏幕。
從邏輯上說,如果你有這樣的頓悟,不是就應該按你所說,憑印象畫一個寫生的,有溫度的,源于真實感受的張智霖,然后加上亂碼搞得它好像來自一張莫須有的照片,那樣做,你作品的觀念才能成立,不是嗎?
因此這位選手并非口才好,而是廢話多。
6,龔旭,真正有口才的家伙出現(xiàn)了,這段展示挺充分,我還挺滿意的,陸奶奶是不是感覺到自己受了嘲諷?或許有吧,一直覺得陸奶奶似乎是那種和畫作本身的微妙之處天然隔著一層,不能領會作品之優(yōu)劣的人,當然也可能是超越了畫作本身,能看到更遠的比如市場運營可能性之類,這方面我不太清楚,但也不感興趣,因此無論她是不能領會還是已經(jīng)超越,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
講到孺慕之情還不錯,奶奶有文化。
此外有一點這個環(huán)節(jié)沒聊到,龔旭在第三期開頭不是已經(jīng)講過自己的構思了嗎,也就是把張智霖拆成:弓長知日雨林。因此別誤會,這幅畫也是切題的。
至于替換遲寶綠,其實意料之中,但我傾向于這是節(jié)目組原本的安排,因為導師提前看過所有的畫,遲寶綠的定位原本就是第七人吧。
李象群組
這組的展示也太匆忙了,走馬燈一樣,十張作品只用了大約13分鐘就完結了,有兩個作品(落選和入選各一)甚至創(chuàng)下了時長不足一秒的記錄,可能在節(jié)目組看來不夠有綜藝效果,沒有碰撞出足夠的火花。
1,賽本源,我對肖像無感,水準肯定是夠的,我更在意他對兩個提問的回答,第一個問題來自主席,暗藏兩個陷阱,其一是既然你用數(shù)字繪畫模仿油畫,為什么不直接畫油畫,其二是你的作品這么像油畫豈不是沒體現(xiàn)出數(shù)字繪畫的特點。前者令數(shù)字繪畫低級于油畫,后者則是多數(shù)不了解數(shù)字繪畫的人常有的想當然,大概只有像素畫和矢量圖才能滿足他們對所謂數(shù)字繪畫特點的想象。
賽本源的回復大意:他畫的不是油畫,而是在數(shù)字繪畫中選擇了油畫筆觸而已,他還可以用素描,水彩,什么都行,因為數(shù)字繪畫就是這樣,目前尚無法被定義?!@很高明,一舉繞開了兩個陷阱。
第二個問題來自奶奶,她問數(shù)字繪畫是該具有唯一性(高價的單張),還是按版數(shù)復制(平價的多張,利于傳播),她的意思是應該打印一張還是多張(和版畫的邏輯相同),這個問題是基于藝術市場的操作性。但賽本源的回答超出了提問所在的層面,給出了基于作者的思考,他回答數(shù)字繪畫應該是唯一的,就是他手上這個數(shù)位屏所顯示的這一張,打印出來的已經(jīng)不是數(shù)字繪畫了。這個回復相當有趣。
我也畫數(shù)字繪畫,常有人問是不是木刻版畫,我回答是鉛筆工具,黑一筆白一筆畫出來的,看著像木刻而已。我也想過自己作品最佳的展示方式,其實是需要背光,有背光透出來,才能和畫時于屏幕所見更相似。
2,李象群組落選四人,非常迅速,其中陳末這張構成有點意思,畫面不煩人,我會有興趣關注他別的作品,這四人中的景行甚至創(chuàng)下了出鏡不足一秒鐘的記錄,實在太離譜了,缺乏對作品的尊重。
3,徐圣倫,這位很有些師出名門的感覺,氣勢和其余作者不同,畢竟是場上唯一看過李院長光頭的男人。這段他貢獻了一個金句:畫得完畫不完不是那么重要。——這確實是一種值得追求的境界,如果是一個全程掌控創(chuàng)作的作者,那么在每一個階段,畫面實際都應該好看,而只要掌握好平衡,一張畫在任何階段收尾都依然可以視為完稿。這很有趣。
4,李象群組入選四人,同樣相當迅速,其中又有一人出鏡時間不足一秒,甚至在正片中連作品名字都沒出現(xiàn),就是這張于立洋,其實我有些興趣,所以特地到片尾截了圖,完全看不清細節(jié)。
李象群還是比較入畫的,因為他本人戴禮帽拿文明杖的形象更接近符號,放到畫面中不太會違和,如果替換成其余幾位導師,還要畫出辨識度來,繪畫語言就比較難統(tǒng)一,容易破壞畫面。
其余三張入選作品興趣一般,就不提了。
到第四期了,干脆預測一下這季的終局吧。目前來看,場上顏值最高的三人大約是,陳十三,賽本源,徐圣倫。除了略邪門的陳十三,后兩位再加上質(zhì)樸順眼的莫里加,是我推測這檔畫畫選秀節(jié)目最可能的勝者。此外龔旭是變量,蘇杭綜合指數(shù)還行,大約也有機會。尤勇和周名德雖然資深,但畢竟太前輩,真要得個名次擱履歷上都屬于扣分項,還不如坦蕩陪跑。奶奶組的種子選手也有兩位,李歡和薛大威,前者作品太普通,扎人堆里看不見,屬于怎么推都沒用的,后者要好一些,但還是靠表演撐場,按說都無可能。
什么垃圾,皇藝倫藝羅德島耶魯帕森斯普瑞特藝術圈畢業(yè)生都覺得這些人不配代表藝術青年。另外,搞藝術的女生比男生優(yōu)秀太多,找一群小白臉在這里選秀,簡直玷污藝術。
第一次在電視上看畫畫的綜藝節(jié)目。激發(fā)了我對畫畫的興趣。最近我找了湖南師大美院的朋友,教我學習畫油畫。我畫了一副媽媽年輕的時候在云南旅行的照片。媽媽看了以后很感動,說畫得很好,下次別畫了。
1、接近藝術的橋梁,同一個主題,多種表達;2、打一星的,可不可以說說原因?因為沒有女生?雖然也有過這個疑問,但是真的看下來,節(jié)目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
挺感動。我反思了一下,我作為一個男性一點也沒考慮這節(jié)目沒請女性是一個問題。又反思了一下我的反思。
搞藝術最惡心的就是抄襲!這是什么畫畫卡卡西嗎,直接copy人家攝影作品,然后談創(chuàng)作理念,命題作文呢。一個字惡心。內(nèi)娛有什么是自己新的東西,沉不下心做節(jié)目,還要立牌坊。
為啥畫畫的人也要選好看的??芒果致力于將所有領域都打造成飯圈的惡臭之地,不得不說一句真有你的。。
按理說,藝術背后的故事充滿意義,但綜藝節(jié)目這種抓典型故事去呈現(xiàn)的方式,故事就變得俗套。觀眾被迫從欣賞畫作轉(zhuǎn)到觀察畫家,滿滿套路,毫無真誠。作為選秀節(jié)目也是不合格的,首先體現(xiàn)在選手之間沒有互動上,直接觀畫問畫的環(huán)節(jié)實在尷尬。或許,將匿名互評改為答辯形式呢,六十人隨機分配成三十組,互評畫作,限時答辯,策展人作補充說明。如何保證專業(yè)性,是制作該類節(jié)目必須要考慮的前提,至于CP嘛,要是六十個人都沒能組起來一對,那選角也太失敗了。
我懷疑我冤枉奶奶了??吹臅r候在罵簡直是奶奶的后宮番??赐晁蚜艘幌逻@幾個人,什么華策簽約藝人,什么這就是潮流全國總冠軍,什么湖南衛(wèi)視自制短劇的男主角,什么什么演員什么人文藝術博主,全是微博已有幾十萬甚至百萬粉絲!奶奶這就是用自己的名聲保送節(jié)目組保資本送進來的幾個東西!
歡迎收看藝術綜藝《逐夢演藝圈》,“專業(yè)的首位女性策展人”奶奶選的都是會講故事愛哭泣的美少年(“你是奶奶見過最純真的男孩”看得翻白眼)、畫老虎的陳朗慕抄襲還藏著不說比憫農(nóng)更惡劣、好幾個“畫家”其實是小idol來找跳板。選(男)秀套個藝術的外殼是對藝術最大的侮辱,更“坐實”了公眾對藝術和藝術從業(yè)者的偏見。選秀如此虛偽,藝術如此污名。p.s.節(jié)目組明顯組織四五星控評了
為啥都是男的??女孩子呢。 (dy有個人點醒我了,真正搞藝術的絕對不愿意自己的作品卷入到資本的斗爭中)
看了半集,節(jié)目底層邏輯有著巨大漏洞。藝術作品的價值來源于作品本身,而不是隱身于創(chuàng)作背后的作者,因而看著這一個個美型男子講自己的悲慘故事,我真的覺得無語。另一只能“少年”的性別問題就不說了,但到底是選畫還是選idol,觀眾們則會更加錯愕。
感覺是今年可以追平張翰的《東八區(qū)》的影視作品了。讓沒有任何美術經(jīng)驗的網(wǎng)紅畫油畫,于是聽到差評只會落淚求同情、藝考考前班出來的小哥都能來參加,畫的作品是聯(lián)考風、模仿村上隆畫風的那位小哥說自己畫的是“國潮”和“不高高在上的波普藝術”,稱藝術需要“包容”......沒有幾個人是好的,人均國內(nèi)美院畢業(yè)展水平都不到,甚至還有幾個被爆出來直接抄襲名作的,很佩服。大多數(shù)人連基本的美術基礎都沒有,有一張網(wǎng)紅臉就能參與。原本看實力看藝術審美的綜藝,搞成選秀大會...真的沒救了。但凡參加過國內(nèi)高考藝考的都看的血壓蹭蹭上。
第一次參加綜藝,還是有些不太適應,直到現(xiàn)在也還在找符合心流的表達狀態(tài)。同時也發(fā)現(xiàn)公眾對藝術認識的差距,或者說如何用平實的語言讓公眾認識你的作品是很關鍵的。作為國內(nèi)第一檔繪畫類綜藝,有爭議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節(jié)目引起了公眾對藝術的思考,隨著后面一期期的播出,公眾或許會對藝術或者說畫畫這件事,有一些新的認識和理解。
太jb??了,傅申老爺子,管管你們家瘋婆子吧
好不容易盼到個繪畫綜藝,一個女藝術家沒有,u kidding me??!什么時代了,懵誰呢??這些男孩不費吹灰之力就少了一半競爭對手,贏得太輕松了也。專業(yè)層面上說,膚淺,裝逼,賣顏,畫作存在模仿?抄襲,毫無敬重。下架吧,一秒都等不了了。晚了的話女拳來錘,我只會看笑話。
我不理解,為什么繪畫這個門類也要劃分性別?我一直以為在不強調(diào)年齡的時候,“少年”是可以統(tǒng)稱男女生的。西方語言在努力弱化語言中的性別概念,一些中國的綜藝卻一直要強調(diào)語言里的性別概念。
我覺得是條道路。先有路,再往前走吧。
會講故事會賣慘的人就會被選是吧??畫老虎的那個翻車真的好尷尬
我笑了,做節(jié)目怎么可以這么難看。所以到底關注的是什么?這么古早的做節(jié)目的思維,這又不是什么中國達人秀,拜托拜托了解一下藝術行業(yè)和受眾再做吧。
是中國沒有青年女畫家了嗎?是美少年才有資格參加綜藝當藝術家嗎?是什么貓貓哥哥都能來當伯樂策展人嗎?是一堆什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