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更能打動人心的黑白電影
相對于現(xiàn)在的特效片來說,我更喜歡黑白電影,總覺得黑白電影更能用劇情和演技打動人心。《碼頭風云》反映了50年代初期紐約碼頭各種勢力互相斗爭, 講述了碼頭工人特里能夠站出來指證工會上層盤剝、殘害工人罪行的故事,影片真實的反映了碼頭工人的生活、覺醒和斗爭,看得人很心酸,黑白色的畫面讓劇情更顯凄涼陰冷。而馬龍·白蘭度的表演為這部電影增色不少,不動聲色的把握住了特里良心的反省和自責,以及對愛情的渴望和期待等等復雜的情緒。
2 ) 《碼頭風云》:抗爭黑社會暴力迫害 預破頑固的利益結構
《碼頭風云》反映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紐約碼頭各種勢力互相斗爭,由馬龍·白蘭度扮演船員,與邪惡勢力展開搏斗。影片的戲劇沖突處理得極為精彩。影片根據(jù)紐約《太陽報》撰寫的有關碼頭的報道文章改編而成,藝術風格具有半紀錄片特色,外景全部實地拍攝,幾乎所有的場面都呈灰暗調子,凄涼陰冷,與主題十分吻合。本片榮獲第2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故事劇本、最佳男主角等8項大獎。
這部影片真實的反映了碼頭工人的生活、覺醒和斗爭,是對美國工會組織內部的腐敗墮落和暴虐現(xiàn)象的激情控訴,從中可以窺見美國社會風貌的一角?!洞a頭風云》也是美國導演伊利亞·卡贊的一部力作,出品于1954年?!洞a頭風云》當中演員們的表演是如此出色,以至于影片當中的五名演員馬龍·白蘭度、卡爾·莫爾登、李 J·科布、愛娃·瑪麗·森特和羅德·斯泰格爾都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這部影片反映的是在反抗黑社會暴力的過程當中產(chǎn)生的愛情。欣賞這部影片能夠給人一種沉醉其中的感覺,這是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美國影片。
《碼頭風云》的主要內容,是講一名碼頭工人能夠站出來指證工會上層盤剝、殘害工人罪行的故事。羅斯福曾提到過人類社會的理念的四大自由,即言論的自由,信仰的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免于恐懼的自由。但影片里的碼頭工人,卻分明受到饑餓和恐懼的威脅,每天早上他們紛紛擁至工會門前,有關系的,或幸運的,才有機會被點中去做工,而剩下的一些人,就沒的工做了,沒有一天的工資,就受到一天挨餓的威脅。以我們的常識來計算,碼頭工人按件或按時計薪,將工人全部雇傭,平均下來無非是大家都少一點錢,但可以保證都不挨餓,這樣是最大限度的保證了普通工人勞動和求償?shù)臋嗬?,工人可以免于了匱乏之虞,但于那些靠這種點將的手段來控制工人的工會上層,卻會打破他們支配人的優(yōu)越感,因為既然大家都能有工作,自然不必再看工會上層的臉色。工會上層顯然是不會愿意自己喪失這種“高貴”的身份和地位的??刂乒と?,給工人頭上上一道緊箍咒,使他們不敢輕易反抗,根本的目的在于維護工會上層的齷齪的盤剝利益-他們這些上層人士以“會費”的名義從每個工人身上扣錢。本來應該維護工人利益的工會,實際上竟然像資本家一樣對工人進行剝削,而普通人也只能聽任他們的擺布。否則,稍有反抗,輕則被剝奪工作機會,重則可能因此丟命。一般人就只能生活在這種壓迫之下茍且生存,如何才能打破這利益怪圈?
影片一開始,先有一名準備向法院指證他們罪行的工人(喬伊)被誘殺。碼頭工人誰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沒人站出來。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生活,只求自己的溫飽,對于這種罪行,只覺得是窗外之事,只要照幫派設定好的一套來,按時交錢,就會沒事,幫派只會對付那些多管閑事的人,只要自己不去做那多管閑事的人就好。但多管閑事的人所爭取的,確是對全體工人更公平的待遇。這不是普遍的人性嗎?人們鮮有為了虛幻的公正道義,而有會對自己產(chǎn)生即時傷害的舉動,哪怕這種道義和公正,如果付諸實現(xiàn),能對自己產(chǎn)生切實的好處。這種保守的人性,使人們在面對不幸與不義時,習慣于麻木,習慣于走開。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勇于做首義者,而大多數(shù)人哪怕連聲援一聲的舉動都不會有。因而那愿意以身犯難,去打破利益怪圈的勇士,在多數(shù)時候只能是一個落寞的悲劇英雄。而像水門事件里的深喉,他能夠揭露真相,向總統(tǒng)開戰(zhàn),但又可以隱瞞身份,全身而退,算是好的結局了。
大眾,多數(shù)時候,只是一群因人成事樂于接受的人。倘明白這一點,還能義無反顧的去獻身,那就真是一個崇高的人了。但抗爭不光是這些稀有的理想主義者,揭開黑幕的,也可能是一些有勇氣的普通人。如果說前者是起于理智,那么后者往往是激于情感。影片里的主人公泰瑞就是后者,他本來就是一個心眼不壞的小伙子,一開始被人利用誘使好友喬伊遇害,但他知道原委后便耿耿于懷,內心掙扎,后來又和遇害者的妹妹伊蒂相戀,更加劇了他良心的自責,在神父的開導下,他打算出來指證幫派的罪行,他的哥哥查理勸阻不成,就被幫派殘忍殺害了,意欲尋仇的泰瑞最終被神父引導到法庭上指證了幫派的罪行。但泰瑞卻因為自己的背叛行為,被依然存在的幫派工會剝奪工作機會,直到他以一己之身向工會宣戰(zhàn),工會大眾選擇站在他一邊,幫派工會被拋棄為止。
在影片的最后群眾們最終還是覺醒了,典型的好萊塢式覺醒。片中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安排得極有意味,就是在法庭的那段戲中間切入了一小段,一個看上去大肥腦袋被對著鏡頭在看法庭的直播,眼看著工會大勢將去所以他關掉了電視,并吩咐手下說如果約翰尼打電話來的話就說自己不在,手下問以后呢,他說以后也不在——幕后的主腦只是少了一小塊斂財?shù)牡乇P,遠未傷筋動骨,權利和腐敗依然如孿生子一般將長存下去!影片的結局似乎告訴人們,只有建立廉潔公正的工會,工人的利益才能有保障。但是從哪里尋找動力去打破頑固的利益結構,則是影片留待人們思考的問題。什么才是代價最小而又最靈敏的手段?在沉默的大多數(shù)面前,是否只有勇士的犧牲才能張揚社會的正義?或許需要的正是批評和評議的自由,正是自由指斥時弊而免于恐懼的自由。一個理智的社會應該保障這一點,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以較小的代價祛除寄生在社會肌體上的毒瘤,使社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本片是導演伊利亞·卡贊跟馬龍·白蘭度繼《欲望號街車》之后的又一次合作,此外還有長得酷似卡梅隆·迪亞茲但比她恬靜許多的愛娃·瑪麗·森特(但后者卻只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卡爾·莫爾登以及日后非常囂張的羅德·斯泰格爾出演,在表演上理所當然是無懈可擊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伊利亞·卡贊在片中大量的運用了演員的特寫和近景鏡頭,即使是對黑白片來說里面的特寫也實在不少,尤其在拍攝兩人對話的時候簡直到了有恃無恐的地步!片中最精彩的片段當屬馬龍·白蘭度跟愛娃·瑪麗·森特在酒吧里的那段和馬龍·白蘭度跟羅德·斯泰格爾在車里的那段,前一段使這部頗為陽剛也頗為黑色的電影有了一些溫柔和溫暖的氣質,而后一段則揭示了泰瑞更多的生平,同時也使泰瑞后來的轉變顯得真實可信。
《碼頭風云》還可以很自然地令人想起《憤怒的公牛》,白蘭度飾演的泰瑞和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拉莫塔都曾經(jīng)搏殺拳壇,也同樣有著隱秘的內心世界。兩部影片對兩位拳手個性的塑造都不是臉譜化的,而像冰層的下表一樣復雜并蘊藏著力量。泰瑞郁默的氣質下,是對良心的反省和自責,是對愛情的渴望和期待,前者在神父的宣教之下得以慢慢蘇醒,后者在依荻的愛情力量之下獲得反抗邪惡的原始本能。馬龍·白蘭度的表演不動聲色,成功地使泰瑞的形象去戲劇化,卻又將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得富于張力。這又讓人想起羅伯特·德尼羅,想起《憤怒的公?!罚肫稹冻鲎廛囁緳C》,想起馬丁·斯科塞斯。所以,馬龍·白蘭度和羅伯特·德尼羅能夠成為影史上“最偉大的演員”,同樣,伊利亞·卡贊和馬丁·斯科塞斯也都配享有“最偉大的導演”這一殊榮。而兩對一導一演的絕佳組合,一前一后地出現(xiàn),又仿佛歷史的輪回,或者仿佛一部有關歷史輪回的電影。
3 ) 洗白的技巧
卡贊想給自己洗白,拍了《碼頭風云》。
陳凱歌想給自己洗白,拍了《搜索》。
一對比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洗白的技巧多么重要……
-
戲里的道具很出彩。
除了意外搶戲的那只手套,「鴿子」和「大衣」的設計也是影史經(jīng)典了。
「鴿子」第一次出場就非常融洽,把 Joey 賺到了天臺。這個計謀非常嚴謹:Joey 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險,不敢出樓,所以用他最喜歡的鴿子,把他騙到不用他出樓的樓頂鴿籠旁,再把他從高樓推下,簡直天衣無縫。
鏡頭語言上的信息展露順序如此精心,加上「鴿子」在英語里對「告密者」的隱喻,我感覺這場戲已經(jīng)把鴿子用盡了,沒想到后面還能接著出現(xiàn),還能再次升華。
我寫過一個戲,戲里的小主人公因為他照顧的一窩奶貓被壞孩子折磨至死,兼被掀起失去親人之痛,而暴走。
當時我竟然還沒有看過《碼頭風云》。
「大衣」的戲只有兩場,讓人想起《西線無戰(zhàn)事》里的那雙靴子,斯皮爾伯格那匹《戰(zhàn)馬》——它們在不同的主人間流轉,仿佛它們是死神本身。
-
神父最高光的時刻是杜根死后。(忽然想起「忍死須臾待杜根」……)
他激情傳道,解釋著 crucify 的真意。其實他當時就在被 crucify,而且完事之后,他就升往天空了。
-
影片中對工會的抨擊,我毫不贊同。它的辯駁其實經(jīng)不起嚴謹?shù)耐魄?。要了解接近真實的美國碼頭工會生活,《火線》第二季大概才是最好的虛構作品。
但即便我對《碼頭風云》的意識形態(tài)完全反對,仍不能否認它是這樣杰出的一部佳作。
4 ) 實話值多少錢?
一部好電影不需要長,只要108分鐘就可以打動人心。
《岸上風雲(yún)》述說碼頭工會對碼頭工人的壓榨豪奪,以不正當?shù)氖侄沃\取利益,並暗地除去不合作的工人。泰利無意間捲入一場由工會策劃的謀殺案,在良心跟前途之間徘徊為難,最終走上反抗工會的路。
Marlon Brando飾演主人公泰利,因故退出拳擊界,靠著哥哥查理(工會主事者強尼)的庇護,除了養(yǎng)養(yǎng)鴿子,偶爾幫強尼跑腿,整日遊手好閒。Brando收起在「慾望街車」中的張狂、野性,詮釋起窩囊、卑微的小人物泰利,不僅沒半分違和,反而讓人感到強烈的同情。舉手投足都是戲胞的Brando在此片中略顯臃腫,恰如退休而疏於練習的拳擊手,幾分壓抑,幾分故作瀟灑,被譏笑「無能」時的隱忍,總在你以為他要爆發(fā)時又沉寂了下來,最後在眾目睽睽之下全數(shù)釋放。
除了Brando有著極其精采、出色和令人心折的表現(xiàn),重要的配角Karl Malden、Lee J. Cobb跟Rod Steiger亦表演到位、精準,尤其是飾演反派強尼的Lee J. Cobb,誰能夠冷笑揉捏Brando的臉卻毫不失氣勢呢?他可以故作親切,將泰利當孩子一樣照顧,看似大方其實鄙視;他可以抽著雪茄,無情指示查理(Rod Steiger)「處置」親弟弟,彷彿他做的是多麼偉大的事業(yè)。
Rod Steiger的戲份雖不多,跟Brando一場在車內的對手戲極其關鍵而感人,那是兩兄弟長久以來的剖心之談,卻也是天人永隔的一次談話。飾演神父的Karl Malden將發(fā)生在沿岸碼頭的醜事看得一清二楚,他一方面忙於喚起碼頭工人的抗爭意識,一方面也是泰利的「良心」,就像比諾丘(Pinocchio)的良心蟋蟀,如果想蛻變,想掙脫那遭人控制的線,就要面對自身的良知,坦承錯誤,敢於反對不正義。
電影中唯一的女角兼清流伊荻雖讓Eva Marie Saint拿到最佳女配角,but I don't really buy her performance.我覺得伊荻的深度遠不如其他角色,Eva Marie Saint的表現(xiàn)不錯,但稱不上絕佳。
至於那些被叫做D & D的碼頭工人真的很D & D──deaf and dumb??!看到他們膽小畏縮、不敢出頭的模樣,著實令人生氣,卻也反映了長期受到壓抑的工人已經(jīng)社會化、體制化,為求小小溫飽而習於保持沉默,裝聾作啞。
整體來說我非常讚賞此片,但有幾個地方似乎流於「說教」,以神父這角最為明顯,雖然用神父本身抽菸、喝酒的「叛逆」來對比其人格的「正義」,但臺詞方面應該可以再不著痕跡一些。而泰利被工會一幫人痛打後,勉力爬起來帶領工人開工有點不真實,略顯英雄主義。不過看過電影的人大概會覺得我有點挑剔,因為那短短的一段路,跟隨Kazan搖晃的鏡頭,看著頭破血流的泰利掙扎、吃力地走到倉庫前,說不激動是假的。
連著看《天倫夢覺》、《慾望街車》跟《岸上風雲(yún)》,對導演Elia Kazan頗為服氣,一來是Marlon Brando跟James Dean在他的電影裡發(fā)揮出色,二來看多了虎頭蛇尾的遺珠,我特別欣賞他結局的手法,《慾望街車》以經(jīng)典的史丹利怒吼、《天倫夢覺》以病床前卡爾看護的背影、《岸上風雲(yún)》以緩緩拉下的倉庫鐵門,莫不令我印象深刻。
5 )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敢于挑戰(zhàn)強權
碼頭的工會是欺行霸市的組織,他是組織的打手。
這是個執(zhí)行家法的夜晚,他以為組織只想修理一下那曝黑幕的叛徒。結果他成了幫兇,打手們把叛徒從樓頂推下。叛徒的妹妹是他年少時的暗戀對象。他感到內疚,妹妹在教會讀了幾年書,讀成了一個憤青,她抱著哥哥的尸體對警察喊:這是謀殺!
其實全世界都知道這是謀殺,而且還知道兇手,但這不代表他們要做證人,他們有套明哲保身的哲學,他們大約常自言自語說:跟組織作對沒有好結果啊?;蛘咚麄円渤3_@樣勸吁年輕人,少年哦跟組織作對沒有好結果。組織就是碼頭上的強權,哪個工人出工都由組織話事,混飯吃就要聽話,反正總有一種強權能讓你噤若寒蟬,埋沒良知。而萬惡美帝資本主義工會就是其中一種,而常常打擊欺行霸巿的社會主義祖國就不會有這樣的惡勢力了。
但妹妹是憤青,憤青不怕死,總愛挑戰(zhàn)強權,飛蛾撲火。她要真相,這個強權絕不容納的東西,她找白蘭度,要他做證,要他講真話。這不可能,他是幫兇,他講了真話,她對他的愛豈不變成怨恨?他講真話,豈不變成另一個叛徒,不得好死?
他曾是挙擊手,在他要取得金牌的那個夜里,組織買他輸,于是他就故意輸?shù)袅?,也失去了理想和尊嚴,沉淪在體制為他鋪好的溫床上。
但神父的出現(xiàn)刺激了他,就在碼頭上又一個作證的工人遇害,神父站在那里,凜凜然,他說啞忍者的麻木與沉默組成了強權的一部分,強權踐踏在死者的身上,踐踏在每個沉默者的身上,也踐踏在基督的身上,人們向神父投擲垃圾,神父的憤怒卻如同雷電,擊中了馬龍白蘭度的心坎。
最后他選擇了向妹妹悔罪,他上法庭做證,他當了叛徒,傷透了愛人的心,對同行而言如同過街老鼠,連平時做他跟班的小孩,也恨他,哭著罵他叛徒,把他心愛的鴿子全部弄死。
他似乎要這樣悲慘的,眾叛親離的活下去,但有一種力量,這一天,忽然有一種力量,讓他穿戴整齊,帶著箱勾重新出現(xiàn)在碼頭上。
工人們避開他,惡霸們恐嚇他,他不走,他直面組織的頭頭,對他說,今天我要出工。這不締是找死,他為此跟頭頭單挑,最后自然是被圍毆。
碼頭上的工人都在看,他們又一次做了看客,組織一直如此,以暴力為無上法寶。這法寶使工人們一直充當看客,他們在看,懦弱和恥辱,伴隨著他們每天的工作,貫穿了他們如豬如狗的半生,恐懼慢慢變成了習慣,變成了長久的麻木和熟視無睹。
但此刻的白蘭度,遍體鱗傷,打在他身上的每一挙,如同強權釘在基督手足上的一口口釘。那是同一種力量,馬龍白蘭度所感到的力量,也傳遞到了他們身上,當頭頭撇下白蘭度,叫工人開工,那力量卻使大家目光如炬,一動不動,這是最沉默的反抗,而組織長久以來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恐懼仿佛就在那一剎那間土崩瓦解。
最后的畫面,白蘭度被攙扶著擁簇著走向船主,拿到了他的工票,他成了英雄,拿回了喪失已久的尊嚴,他胸中充滿著一股最單純的勇氣,這勇氣或許來自于愛?良知?尊嚴?其實,只要我們生而為人,只要我們想活在真實中,活在沒有恐懼的的陽光下,那總會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敢于挑戰(zhàn)強權。
6 ) 神性保護傘
周末看了3部電影(碟),這是近來少有的情況了:《壞中尉》《雙面維羅尼卡》和《碼頭風云》。
《壞中尉》是部冷酷黑色風格的美國電影,很有一些馬丁斯科西斯早期電影的風格,馬丁本人也給這部電影作了評價,可惜影碟是盜版自法國二區(qū),看不懂法文具體的評價是什么。Harvey Keitel,這位馬丁早期電影中的??驮谶@部電影中有很出彩的表演,很適合演這種自暴自棄的角色,尤其是自瀆那一段難度很大,他在演這部電影的大致同期也出演了另一部黑色電影經(jīng)典——《落水狗》??赐炅撕蟛榱讼翴MDB,《壞中尉》被標注為”Cult Film“,評分才6點幾,可能是影片中部分內容過分褻瀆了。
《雙面維羅尼卡》,小資們的必看電影了,我覺得此片延續(xù)了基斯洛夫斯基《十誡》的風格,還是比較“波蘭化”的,不像《紅藍白》那樣法國化。像波蘭維羅尼卡和法國維羅尼卡都看到一些同樣的場景,如艱難行走的老婦等手法是基氏在《十誡》等早期電影中常用的。
很喜歡始終貫穿整個片子的黃綠色鏡頭色調,有一些畫面像油畫一樣,克拉科夫學生游行那一段拍得很美??戳似雍蠓艘幌屡_灣遠流的基氏自傳,確實是用了濾色鏡??偟膩碚f,更喜歡影片前半小時的波蘭部分。
重點想說一下《碼頭風云》,Elia Kazan指導的黑白作品,可以看到馬龍白蘭度年輕時候的表演。這又是一部戲劇張力充足的影片,從一開始,一句廢話一個無聊鏡頭沒有,直接進入故事情節(jié)主題。
看了這部電影才明白,原來一個工會也能演變成黑幫。只要集權,就會變成暴政,用哈耶克的話來說就是“不勞動者不得食”變成“不服從者不得食”。觀看此片過程中有一個強烈的感觸,在西方國家,宗教所具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對邪惡的威懾力。無論壞人再壞,可以把不服從自己的碼頭工人推下樓摔死,用貨物砸死,也不敢產(chǎn)生對神父施以暴力的想法,壞人們不敢在教堂里殺人,也不敢用卡車撞死神父,至多是往神父身上扔爛番茄。這樣,有良知的神父(像本片中的一樣)就可以成為在極端不公正的環(huán)境下伸張正義的代言人和精神支柱,所以你總能看到神父沖在最前面而不必受其他反抗者所遭受的生命威脅。而在沒有或業(yè)已失去這種宗教傳統(tǒng)的國家中,沒有這樣的“神性“角色存在,因此我們更為熟悉的情況是,當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遭受不公,而權力部門腐敗又投訴無門時,只能咽下苦水,而不能指望向一個有神圣保護外衣的人來申冤。在這樣的社會中,無法無天的境界是可以達到的,而在有宗教傳統(tǒng)的國家,可以無法,但不會“無天”。這也可以看作是宗教的積極意義之一吧。
回到電影,馬龍白蘭度的小混混形象刻畫得不錯,《教父》中那含混不清的口音對他本人來說并不難把握,因為他正常時候的聲音本來就有點含混不清。除了白蘭度之外,我認為此片中演技出色的還有黑幫老大和神父二人。
馬龍·白蘭度的方法派演技,從男孩到男人的過程,我竟然很神奇的聯(lián)想到【神槍手之死】中的凱西·阿弗萊克。★★★★
城鄉(xiāng)結合部青年民工的窘迫遭遇
萬惡的資本主義政府下的工會是腐朽的、落后的,工人是愚昧的、冷漠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美國。3.5星
確認不喜歡伊利亞卡贊,意識形態(tài)還敢更濃點么?女主的長相完全不是黃金時代審美的標準,不過我很喜歡;最后李克布那個單手伸指威脅人的動作瞬間穿越到十二怒漢去了@_@......
1955奧斯卡最佳影片。1.馬龍首獲影帝之作,雖影響力不及欲望號,但表演更為自然寫實。2.卡贊拍此片,目的是給黑名單告密行為辯白。3.車內兄弟的經(jīng)典對話場景,"用責備而充滿愛意和憂傷的語氣來表達他深深的痛苦",明滅的光線則似內心掙扎的具象化。4.背叛與良心,烏合之眾,鴿子籠,配樂大贊。(8.5/10)
故事簡單破爛不驚 看著在有意的放大表演 各種細節(jié)各種貌似臨場
【B】當年的主旋律電影,尤其是神父的角色,簡直高大全偉光正,看得到后世許多勵志片的影子。一部片子居然提名了三個奧斯卡男配角!嚇尿!
3.5。男主矛盾的外因設置可看性強,構圖和運鏡也漂亮。腥味四溢的碼頭腐化了人心,生計為上的愚懦觀念顛倒了黑白,臨終干架之前后,旁觀者從靜默、騷動到抵觸的轉念遞進太秒速,以站位一邊倒的符號化表達也淺了些。如果砍掉正三觀結尾,如果沒有神父一角,或許就是教父成長記了。
工人們只需要一個被打得快死了還是站起來走向工廠的領導者,然后他們就能用腳投票完成剩下的所有反抗。但先有這樣一個人出現(xiàn),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個人意識和良心的覺醒,工人階級團結起來反抗罪惡強權;馬龍·白蘭度在車里反問哥哥當年拳擊比賽的黑幕那場戲真是有力度,“我本可以成名,不會淪落到這地步”;白蘭度表演松弛,道德焦慮拿捏得好,配角各種熟臉。
本片別名一定是《無產(chǎn)階級之懲戒》..對白和人物塑造還成,但鏡頭語言沒多大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個人意識的覺醒與反抗,不過工會等于黑幫的概念還是過于簡單了吧。白蘭度的表演在好萊塢真是自成一派,
白蘭度的表演是偉大的:電影一開始,角色任由等同黑幫的工會擺布,帶著奄奄一息甚至陰柔的氣質;但后來,不管是女孩、上帝還是工人應該奪回力量的真理拯救了他,整個人連眼神都恢復了神采,就算被打到趴下,也能再抬起頭。很難相信這竟然是和米勒的薩勒姆女巫直接對話的作品,兩位大師有些不可思議哈
一個資產(chǎn)階級導演對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反思與控訴,代表了該階級內思想先進分子的覺醒。Marlon Brando將一個無產(chǎn)階級群眾面對強權時的表現(xiàn)表演得令人信服而更有階級力度。
白蘭度的眉毛修得太精致了好嗎~~違和感簡直不能更強。集體覺醒動機不夠充分,過于理想化,節(jié)奏拖沓,拙見,屬于當今一年能出幾十部的電影。t100
寫實風格,外景拍攝,馬龍白蘭度方法派范本,黑名單事件,告密者的辯護。阿瑟·米勒退出之后,舒伯格的新劇本表現(xiàn)出對紐約港和天主教勢力的強烈批評,而卡贊將30年代心理影片遺風融為了社會問題劇中的人性深度。有學者認為本片帶有麥卡錫主義與無意識法西斯主義痕跡。
Impeccably shot and acted. Don't like the ending and Bernstein's music is overbearing.
一只鴿子停在天臺上,孤單、沉默的望著天空。我也站在天臺上,孤單、沉默的望著天空。如果我們早知道自己都是被啄食的獵物,你會拍打翅膀,我也會揮動拳頭,不再沉默。
攝影光照效果太贊了,繼《第三人》后讓我覺得拍得很美的黑白片,配樂很贊,和某部很相似,暫時想不起來。出頭鳥很危險,最佳策略是先私底下發(fā)展群眾基礎,而發(fā)展群眾基礎可以利用和善的公眾人物或是悲女子等人物來團結大眾。信仰與利益的交戰(zhàn)、個人與集體的沖突。逃避責任就是裝的和別人一模一樣。
白蘭度經(jīng)典的“撿手套”即興表演非常棒,看出來Eva剛開始被白蘭度的表演嚇住了。這么結尾有點獵奇啊,怎么像成功版的Breathless。影片對環(huán)境的交代不及格,到結尾才大概知道幾個地點間的空間關系。卡贊總有濃濃的棚拍感。
電影緊湊的劇情和節(jié)奏幾乎毫無贅余,大放異彩的配樂令人心顫,人物內心的悲壯和覺醒仿佛一支利箭穿透屏幕,戳中觀眾的心窩和淚腺,也許需要一支煙才能平復自己無法控制的復雜情緒。在黑白色莊重的畫面里,這部電影讓年輕的馬龍·白蘭度散發(fā)出令人著迷的魅力,而后一直銘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