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韓國電影的人們都或多或少地知道,過去十多年來,這個國家的電影人一直致力于對政府、精英和上流社會進行辛辣的嘲諷,以期撕破其正直廉潔卻道貌岸然的面具。這部《王者》正是典型的諷刺電影,如果你對過去一年韓國政壇頻出的丑聞略有印象,你就明白它并非是在唱衰這個國家的政體。只不過為了觀賞性的需要,它激化了正反雙方的矛盾,理想化了正邪對決的結局。
《王者》從故事情節(jié)到拍攝手法都像一部政治童話,在殘酷得夸張的同時,美好得失了真。這部影片高調地宣稱永遠有看不見的罪惡在為所欲為并逍遙法外,又堅信因果循環(huán),善惡有報,正義必勝,從而直擊韓國社會的痛點。從這個角度而言,類似《王者》這樣的電影是時代性產(chǎn)物,建立在亂象叢生的動蕩時局之上。因此對現(xiàn)實失望乃至絕望的人會從中找到極大的代償性觀影樂趣。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在用電影反映現(xiàn)實,尤其是針砭時弊上,韓國已經(jīng)自成一套體系。
作為一部商業(yè)片,《王者》的兩位主演明星為它增加了娛樂性和話題性。趙寅成飾演的底層檢察官樸泰洙經(jīng)歷了被鄭雨盛飾演的高級檢察官韓強植收買,拋棄再到對其反擊的曲折過程?;旎斐錾臉闾╀嘧x多年終于通過考試進入檢察系統(tǒng),在每天累死累活的超負荷工作上蹉跎度日,直到一個關系戶性侵女學生案到了他的手上,讓他親眼見證了官場勾心斗角的觸目驚心。
電影將這個案件中雙方的差距設置得不能更懸殊:一方是飛揚跋扈、明知故犯的狡詐老油條,另一方則家境貧寒,母親智力低下靠擺路邊攤為生。影片想要盡快切入正題,所以極度簡單化地處理了人物,有符號化臉譜化之嫌。在這個案件中,雙方的出身就決定了輸贏,于是受害者甘當受害者,因怕報復不敢反抗,所以只能卑微地被肆意凌辱。偏偏男主角樸泰洙突然受到內心正義感的驅動,力圖秉公嚴懲這個關系戶。
就這樣,樸泰洙得到官場前輩的“關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后,他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系,識相地放了強奸犯,并因此被引薦到高官韓強植面前,成為了他的心腹。目睹了尋歡作樂、丑態(tài)百出的眾官員,樸泰洙先是震驚于知識分子竟能墮落至此以至幾乎與混混無異,接著悲哀地領悟了即便讀了這么多書,人的本性終究是無法改變的,又或許正是因為讀了夠多的書,讓人墮落地更為徹底了。
手握重權的韓強植給樸泰洙的下馬威,就是大罵這個還有道德潔癖,自視清高的官場愣頭青“別再裝了”。樸泰洙意識到,如果放過一樁小小的強奸案就讓他像吞了蒼蠅一般難受,那他還能成什么“大事”?于是,他開始瘋狂崇拜八面玲瓏、黑白通吃的韓強植。他明白弱肉強食的官場是叢林社會,個人無法靠能力和品行被提拔,而是靠攀附權貴,投機倒把,買賣人情。因此,正義和良知就成了升官的累贅,不玩弄權術的人等于無能。
電影中的韓強植符合人們一切人們對權貴的想象——善于經(jīng)營,不擇手段——盡管這也是個簡化到無比的壞的臉譜人物。韓強植利用職權,將調查來的證據(jù)按下不表,美其名曰“熟透了才好吃的泡菜”,當需要打擊對手或者借花獻佛時再取出來大做文章。在他的帶領下,檢察部門架空法律,見風使舵,互相包庇。面對有潛在威脅的敵人,韓強植也是殺人滅口,毫不手軟。
身為政府高官,在政權的數(shù)次更迭中,韓強植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就是提前正確站隊。穿插在影片中的歷任韓國總統(tǒng)當選的視頻資料,帶來真實而粗糲的歷史質感,如今看來令人唏噓不已:那一個個曾經(jīng)人民愛戴風光無限要大展宏圖的領袖,紛紛淪落到彈劾,自殺等難以善終的地步。同時電影甚至還有一份紀錄片的用意,它想要證明爾虞我詐的權力斗爭是一場殘酷的零和游戲,要贏就得變得比對手更無情。
在影片后半段,樸泰洙為扳倒韓強植采取的一系列動作,充分效仿了他在后者身邊學到的種種,簡單來說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這樣,被包裝成污點證人與政治新星的他成功博取了公眾的同情,還有望當選總統(tǒng)。編劇大手一揮,似乎再也沒有人能阻擋棄暗投明的男主角。
然而,影片在推進劇情上可疑之處有三點。首先在復仇動機上,它太過煽情,用好基友的死來悲壯化了男主角的決心;其次,在逆襲過程中,它又顯得太云淡風輕,順理成章,男主角開掛般地突然招募了一堆人馬強勢崛起;最后,影片在打算設置正派與否上的猶疑拖到了結尾,男主角被塑造成一個本性不壞但一不留神走了歪路,后來改邪歸正東山再起的勵志小人物,當他面對鏡頭說出全片最打雞血也最灌雞湯的臺詞“我是否當選總統(tǒng)由你來決定”時,導演已經(jīng)玩得太脫,他深知創(chuàng)造樸泰洙這個象征性遠大于真實性的角色,其作用是代表對政局不滿的民眾向當權者發(fā)表抗議。但導演顯然不知道一旦真的要參政具體要怎么做,所以他干脆就來了套春秋筆法一筆帶過,讓觀眾看嗨看爽就行。影片終究還是不夠老辣,也正因此,它無法成為一部深刻的政治驚悚片,而只能停留在政治童話的商業(yè)電影層面。
更何況,《王者》作為基于現(xiàn)實創(chuàng)造的一個故事,還有幾分意淫的味道在里面。這體現(xiàn)在男主從混混一路走到總統(tǒng)候選人的開掛人生上,或許這是影片增強觀眾代入感的一種處理方法吧?!锻跽摺吩诮甑捻n國電影中實在不夠也不算出彩。不過我樂于看到像它這樣的電影保持了源源不斷輸送到熒屏前的態(tài)勢。這讓我感到哪怕一個社會再黑暗腐朽,只要還有言論和批判自由這道微光存在,它就永遠有進步的可能。
只選了韓國、政治這兩個標簽,因為別的都不太合適。短短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實際講述了太多的故事。
先說情節(jié),一個混混出身自己也是混混的人,因為看到檢察官打自己平時很牛的父親,下定決心并通過自己努力成為了檢察官,在處理一個猥褻少女案,讓他更為權力的魅力而折服,拜倒在韓部長門下,人生達到巔峰。但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自己變成韓部長一個潛在威脅后,被人毫不猶豫的除掉,還因此犧牲了自己的好朋友。之后開始反思和反攻。男主后來的表現(xiàn)完全不像上學時的霸道無理,而是唯唯諾諾,開始覺得不對,仔細一想,這不就是權力的力量么?
再說內涵,雖然有些夸張,但這個電影幾乎完整反映了韓國政治民主化進程,對政治的黑暗,對無人監(jiān)管的權力的任性的刻畫入木三分。韓部長衣冠楚楚道貌岸然,開始感覺與那個紙迷金醉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但隨著他夸張的表演,逐漸融為一體?,F(xiàn)實生活中估計這樣的人比比皆是。猜測誰能當總統(tǒng),終極辦法竟然是跳大神,和我們面臨的現(xiàn)實又是何等接近。
韓國人拍政治電影生動真實,很好看。韓部長長相很有湯姆克魯斯的意思。
鄭 雨 盛、趙 寅 成 是 兩 位 我 因 為 顏 而喜 歡 的 韓 國 藝 人,他 們 第 一 次 在 一 個 電 影 里出 現(xiàn),鄭 雨 盛 完 勝,渾 身 都 是 戲。趙 寅 成 好 像 已 經(jīng) 過 了 他 顏 的 高 峰 期,尤 其 是 發(fā) 際 線 堪 憂。????????????????
●前言:這是一部劇情連接最多韓國總統(tǒng)的韓影
《王者》的劇情故事表面上并不復雜,但細細咂摸之下,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劇本野心很大——其時間軸長達30年(1983-2012),以電視新聞、條幅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出了7名、8任韓國總統(tǒng)的真實影像,他們分別是:全斗煥、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樸槿惠。
集齊這些總統(tǒng),不僅是為了表示時間切換;相反,在《王者》中,每個總統(tǒng)和劇情之間都有著一定程度的關聯(lián),而且總統(tǒng)那些事兒是劇情推進的重要背景元素。
此坑稍深,下面我摘取坑中的6點簡單聊下,也寄希望能以此了解下編劇和導演的用心之處。
▼01︱樸槿惠:那一抹神秘的微笑
《王者》7名總統(tǒng)中,樸槿惠的出現(xiàn)最為特別——2004年盧武鉉彈劾案通過時,有一個笑意滿滿女人鏡頭,就是樸媽。
2004年是盧武鉉就任韓國16任總統(tǒng)的第二年,韓國國會以非法競選資金、政治外交關系不力等事由,發(fā)起了對他的彈劾。
韓國民眾發(fā)起了規(guī)模浩大的反彈劾集會,《王者》呈現(xiàn)出的鏡頭是市民們拉起「彈劾無效」的橫幅、口罩上寫著「國會瘋了」。
很顯然,民意不認同國會搞掉盧武鉉。
無論是當時,還是現(xiàn)在來看,這次彈劾案都是場政治鬧劇。
樸槿惠和這次彈劾什么關系?事實有些嗶狗:在鬧劇中,主導者之一,就是當時身為國會議員、在野黨「大國家黨」黨首的樸槿惠。
而當年的國會,大國家黨議員占據(jù)了多數(shù)席位。所以盡管民意沸騰,彈劾案最終還是被國會通過了(不通過才怪)。
明白為什么《王者》拿了一個笑意滿臉的真實新聞鏡頭了吧。
顛倒諷刺的是:12年后,韓國民眾開始了新一輪大規(guī)模集會,這次集會不是為了保護總統(tǒng),而是要求現(xiàn)任總統(tǒng)樸槿惠下臺。
如同《王者》最后所說:你,才是這個世界的王者。
▼02︱盧武鉉:那一腔無奈的痛苦
《王者》里,2002年盧武鉉競選成功韓國總統(tǒng)后,凡事不順的韓強殖(鄭雨盛)大怒,暴揍了一頓樸泰秀(趙寅成)。
因為,盧武鉉不是檢察官勢力扶持的政客。
電影里不是,現(xiàn)實里也不是。
和「平民總統(tǒng)」這個外號相對應的,盧武鉉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弱勢總統(tǒng)」。
電影里,檢察官在暴怒;現(xiàn)實里,檢察官在報復。
2004年,即前面提到的彈劾案時,議員們步步為營地啟動彈劾程序,檢察官們則被賦予了空前的調查行動權。平時檢察官們的權力已經(jīng)很大了,當時的權力Plus有多大,細思極恐。
雖然彈劾案最終被國會通過,但被韓國憲法法院裁定駁回,盧武鉉官復原職。
樸槿惠當年應該恨死了憲法法院,如今卻成了她最后的救命稻草——本月下旬,憲法法院將終審對她的彈劾案。
2008年,盧武鉉卸任。檢察官勢力還沒有放過他,以各種名義展開對他的所謂正義調查,最終導致他在老家山上自殺身亡。電影里呈現(xiàn)的相關鏡頭也是真實的,他在遺書里寫道:「我實在太痛苦了。」
真實的鏡頭切換到電影劇情中,韓強殖和幕僚站在窗臺前,面對參與的盧武鉉國葬的民眾,喝著咖啡,露出成功的笑意。
▼03︱全斗煥:那一團惹火的糟心事
《王者》里的樸泰秀和韓劇《請回答1988》里的成寶拉,參與的都是80年代的韓國民主化運動,它幾乎前后貫穿了全斗煥的整個任期(1980-1988)。
這場運動最終換來了三個字:民主化。自那以后,韓國總統(tǒng)換得特別勤快,全是干一任走人。
真想多聊聊這場運動,因為韓影、韓劇里還會不斷地提到它,忌憚敏感詞太多了,隨片來吧。
這場運動的起火點之一在光州,1980年的光州事件至今還是很多韓國政客心里的敏感詞。
而光州事件的推動者,就是當年在總統(tǒng)大選中,敗給樸槿惠她爸樸正熙的金大中——光州事件被鎮(zhèn)壓后,金大中作為主謀被判處死刑,當然,沒有執(zhí)行。
隨后,光州的星星之火,散落在韓國各處,成寶拉和樸泰秀這幫大學生都深陷其中,其實傷亡者眾多,寶拉和樸泰秀能全身而退,算是運氣好了。
收盤來看,動蕩不安的光州、木浦都屬于全羅南道,所以,《王者》里樸泰秀被抓時,想起了爸爸的話,不敢說自己是全羅道人,怕被人「無條件視為XX分子」。
被運動煩擾了8年的全斗煥,最終選擇躲入佛門修行,后被金泳三政府判處死刑(特赦)。
風水輪流轉,昔日的XX分子、另外一名死刑犯金大中,成了新的韓國總統(tǒng)。
總統(tǒng)和死刑犯,這倆詞,頻頻交替出現(xiàn)在韓國總統(tǒng)身上,也是醉。
▼04︱金大中:那一個叫木浦的故鄉(xiāng)
通過背景就能知道,《王者》用劇情懷念的是盧武鉉,黑化的是全斗煥、樸槿惠,當然,也少不了金大中。
先看兩個劇情點:①韓強殖們力挺金大中當選總統(tǒng)。②韓強殖扶持的野狗幫大本營在木浦。
這個梗有多黑?必須知道一個梗中梗:金大中就是木浦人!
意思是,片中的樸泰秀和現(xiàn)實里的金大中是同鄉(xiāng)。至于樸泰秀最后議員時,被幕僚指導「記住你是木浦之子」,不過是借用所謂的政治遺產(chǎn),進行的反諷罷了。
木浦和光州,至今在某些韓國人眼里,都是不安分子的代名詞。PS:2017韓劇《金科長》中,金科長埋汰從檢察官轉任公司的徐律理事時,罵他是「木浦**」。
1997年,木浦人金大中當選第15任韓國總統(tǒng)的消息,讓韓強殖們瞬間高潮,他們的勢力到達頂峰,斬敵如麻、聲色犬馬。
但這里有個問題:金大中對于韓國民主化進行是做過很大貢獻的啊,為什么黑他?
前面說了,金大中是當年的XX分子,換個說法,就是如今被贊譽的「民主斗士」、「民主之花」。
就像鄧爺爺說的「三七開」,過去是有貢獻,但金大中當上總統(tǒng)后,最被人詬病的,就是腐敗問題,不僅官場腐敗,就連自己身邊的兒子親屬,也都掉入受賄的深淵,成為他身為總統(tǒng)的最大污點。
《王者》將金大中和韓強殖邪惡勢力綁定在一起,明里暗里各種黑,和腐敗問題是契合的。
▼05︱盧泰愚:那一場與犯罪的戰(zhàn)爭
《王者》中,韓強殖的背后暗黑勢力,是通過「與犯罪的戰(zhàn)爭」扶持起來的:他利用公權滅掉了向日葵幫,扶持了歸順自己的野狗幫。
很多事情之間都是有關聯(lián)的。上面所說的民主化運動最終推翻了全斗煥獨裁統(tǒng)治,但接任的盧泰愚總統(tǒng)也得面對他留下的一堆爛賬,其中就包括各地的黑惡勢力。
1990年,盧泰愚發(fā)起對各地壞人的清洗行動,這就是片中提到的「與犯罪的戰(zhàn)爭」,目標對象不一樣,但和咱過2015年發(fā)起的「天網(wǎng)行動」一個道理。
2012年,尹鐘彬據(jù)此拍過一部電影,主片名都沒換,就叫《與犯罪的戰(zhàn)爭:壞家伙們的全盛時代》,河正宇扮演的,正是其中的壞家伙之一,后來他被搞死了。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在《與犯罪的戰(zhàn)爭》中的郭道元,還是《王者》里韓強殖們,負責抓捕壞人的檢察官,也都很壞。
快刀斬掉舊頑疾,扶植自家新勢力,大概就是當年行動的SIDE-B。
現(xiàn)在很多事兒也是這樣。
▼06︱全斗煥:那一次驚心的西南亞之行
影片開場新聞提到的全斗煥總統(tǒng)訪問西南亞,真實發(fā)生在1983年。
全斗煥干嘛去了?電影里沒提,其實和劇情中出現(xiàn)的漢城奧運會有些關系——1981年,韓國申辦成功了1988年奧運會,隔壁朝鮮放風要搗亂,為此全斗煥出訪西南亞各國,目的之一就是進行游說安撫:來支持屋里漢城大會好不啦?
結果,出訪過程中,朝鮮就搗亂出了一件歷史大案,電影里也沒提,它就是:仰光事件,包括一名副總理、三名部長在內的21名韓國官員BOOM-OVER。
對于這個事件,李敏鎬主演的韓劇《城市獵人》中有涉及,看過的親故可以聯(lián)想下。
后來的后來,朝鮮又表示想與韓國聯(lián)合舉辦奧運會……不多說了,有興趣的親故,可去戳下我之前寫的長文《1988馬達加斯加驚心丟失記》,奇葩啊奇葩。
——呃,又手滑寫長了。最后多說一句:在歷史和社會姿勢面前,很多韓影、韓劇的梗是相通的,只是用法不一樣、訴求不一樣?;藭r間看一部韓影,順手了解一些背景故事,就當多一份小收獲吧。
?文︱韓影書(微博@韓影書) ?原創(chuàng)︱著作權所有
《王者》并沒有我期待的那樣好
倔強的猴子
3月2日
《王者》這是前段時間的一部韓國片。關于影片韓語名字中準確的意思,我問過身邊的韓國人金老師,老師說的是“掌握權力的人。”這么說來,《王者》這個名字還算可以。
前段時間,此片一出,國內便有好多影評人都感到很興奮,紛紛發(fā)文吶喊,猶如一班性饑渴的中年男人終于艷遇了一場撐過一枝煙的性愛。我很喜歡韓國電影。確實,韓國電影敢拍那是出了名的。《王者》道出了一些足以讓外人好奇并為之震驚的政治內幕,這可能是很多人喜歡這部電影的重要原因吧。可是光有好料,那頂多算是深度八卦新聞。
這是影片03:22開始出現(xiàn)的一系列類似紀錄片的影片資料。導演以這樣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對政治頗具戲謔的意味。當然也隨之交代了影片的時代背景。其實我個人還滿喜歡這種風格的,如果全片都保持這樣形式呢?或者男主最后在街上拉選票時再出現(xiàn)一次呢。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都有一段冗長的旁白。畢竟它也有敘事的功能,也算可以接受??墒怯捌牡谝荒粋€人感覺頗為拖沓。男主算是一個比較神奇的物種,學生時代打架很厲害,有一天見識到擁有權力才是真正的強大,就想讀書,當檢察官。結果發(fā)現(xiàn)越是鬧騰的地方反而看得進書,于是乎,便打架邊看書,最后還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首爾大學。劇情到這,第一幕還沒完呢。
影片的結尾終于迎來令人為之興奮的反轉。男主經(jīng)歷人生低谷,誓要報仇,放手一搏,螞蟻戰(zhàn)大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后獲得了勝利,并且身居要職。這樣的結尾很有戲劇性。但我看到結尾時,頗有些失望。這樣的結尾未免俗套,也許是出于對票房的考慮嗎?這我也無從得知。就像我一開始就說的那樣,料是好料。影片具有很強烈的現(xiàn)實諷刺的根基,而且影片的影像風格也很突出。如果影片一開始就沿著現(xiàn)實主義的路子走,力量上絕對會更加震撼。對于影片的結尾,我是不太喜歡這樣的一個反轉,我個人覺得太“電影”了,因為討巧反而喪失了真正電影能夠帶來的力量。如果是我,結尾我干脆把男主角再逼上絕路,復仇失敗,家破人亡,與男主角相關的人死的死,抓的抓,只剩男主角一個人死在雨夜,眼睛死死睜開著,高聳的建筑上,是一塊碩大的電子屏幕。屏幕上是影片中大BOSS又升遷就職演說。我為什么會這想呢?我蠻贊同之前看到楊德昌接受采訪時說的話。他大致的內容是:把絕望推到極致,能帶給觀眾強烈的痛苦,痛苦之后帶來反省,帶來一些社會意義。熟悉楊德昌的觀眾應該都知道,看完他導演的影片,最后會讓你比較痛苦。痛苦是很有力量的,這是國內所謂的票房喜劇橫行霸道所不能比的。
看完電影,斗日對泰洙,是真正的義氣滿滿,但“義氣”不是他對泰洙掏心掏肺的“原因”,而是“結果”,就說一說我對斗日的理解,從這里面找出原因吧。
上映前關于崔斗日這個角色的新聞報道大同小異:“泰洙的同鄉(xiāng)好友”、“野狗派二當家”、“暗地里幫泰洙處理不能見光的事情”,只有一句讓我印象最深:“斗日以當上檢察官、為國家工作的泰洙為榮”,這句話在斗日正式出場、與泰洙碰面一起喝酒的時候得到了正面的印證。
到電影中段,斗日勸阻裴承佑飾演的檢察官不要對泰洙的妹夫下狠手,卻遭對方羞辱,斗日第一次露出了如夢初醒的表情。
隨后他向泰洙提出要他助其在首爾站穩(wěn)腳跟的危險提案,其中斗日說了這樣一句,似乎早已厭倦有苦難言的現(xiàn)狀。
從上面整理出的信息,我僅以我個人觀點將未直接展現(xiàn)的那80%的斗日填滿,那就是用淡薄、義氣、狠戾來形容他都不完全貼切,實際上他對權力不是沒有渴望。
同是小混混出身,但與只是從小混混變成了大混混、即使當上了黑幫二把手待遇也并不算好的自己不同,早早靠著真才實學從灰暗人生中掙脫、當上檢察官、手握真正權力、光鮮亮麗的泰洙是斗日十分佩服的人。但除了佩服,相似的出身、相同的痞氣、相熟的過去更讓他對泰洙有了難得的親近。我一直覺得斗日對泰洙所代表的所謂“成功人士”的世界有那么點羨慕:對泰洙說你站在光明的地方就好,黑暗的地方就由我來,我本來就是臟的,粘上了臟東西也不會被發(fā)現(xiàn)。讓泰洙當王、大喊“大韓民國有比我們更厲害的人,出來一個看看”等等橋段的安排,都可以看出這個角色對權力與地位的追求。
只是自己已沒有辦法進入到那個“王”的世界,但幫沾親帶故的檢察官朋友做事,一方面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另一方面比起在野狗派當二把手做些邊緣交易,這樣至少更加接近那個權力的世界。柳俊烈曾說韓強殖是斗日心中符合自己水準的王,因為韓強殖是從斗日立場上看可以往上走到最高位置的那個人。我覺得這也是從扮演者的角度,印證了斗日除“義氣”之外,實際還有“野心”的那一面。
之后,斗日以自己的生存與處事方式,在國家權力的中心(暫時地)占據(jù)一席之地,從一開始高官奢靡聚會上的旁觀者,變成了檢察官權力的直接受益人:他可以提早一半的刑期出獄、可以與頂層權力者們一起游玩嬉戲、可以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收攬錢財。這些最后都轉化為最最實在的東西——一捆一捆的鈔票,斗日將它們小心地存放在秘密金庫,我想那是他終于找到突破口,為自己能否謀求出路所做的打算。
斗日一點一點地經(jīng)營著從顛簸走向穩(wěn)定、從底層走向權力與地位的人生。這個過程中,泰洙與他一明一暗、一個掩護一個出手,彼此支援就這樣過了好幾年,這份友誼在那時必然是不斷夯實的。斗日那些年為泰洙掃除“臟東西”,也絕不是完全只為泰洙,其中必然有為自己的打算。
然而被曾經(jīng)一起玩鬧過的檢察官毫無征兆的毆打羞辱警醒了他,滿嘴是血卻不還手也不還口,并且第一次露出動搖的表情,那表情是在說:“早應該知道是這樣”。是啊,這些人又怎么會真的把自己當回事呢,即使從他們那里取得過再多的好處,也不代表那些東西永遠都是你的,和以前在野狗派沒有兩樣,收到的錢得全部上交給老大,在這之中你斗日算個什么東西。
因此斗日對泰洙做出了危險的提議,讓他幫助自己在首爾站穩(wěn)腳跟。現(xiàn)下的安逸只是暫時的,隨時可能被奪走,只有擴大自己的勢力,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是像鈔票一樣是最實在、最牢靠的。那一天斗日望著遠方的大海,對泰洙說:“我定居首爾怎么樣,從木浦來回也太累了,我得定居了?!睙o論是在野狗派中間、還是在檢察官們中間,斗日都覺得太累、太厭倦了,他想要休息了。
有著自己小算盤的泰洙默認了斗日的提議,對他之后的行為不管不顧,在斗日眼里那時看上去似乎是支持自己 “異心”的泰洙、似乎是為了自己與韓強殖展開對立的泰洙,應該是唯一信任的人了,因此他更加大張旗鼓地擴充勢力,甚至爆出自己有檢察官撐腰的內幕也無所畏懼。但斗日實際已打破黑幫與檢察官之間心照不宣的“協(xié)議”,失去了利用價值的他被拋棄。之后在不知道有泰洙參與的情況下第二次坐牢,出獄后才知道被背叛的真相,怒不可遏。
然而看見在雨中痛哭、承認奪走了自己的一切、卻依然頹廢到不成人樣的泰洙,那副模樣已不再是讓他引以為傲的光鮮、亮麗、神氣的檢察官,而是與自己一樣一無所有的淪落人。眼前的泰洙與自己何其相似,始終不過是被利用的工具,被玩弄于手心,怪罪他等同于怪罪過去愚昧的自己。斗日雖是有私心,卻也實實在在是個俠痞的角色,宴會結束后痛毆強奸女學生的白老師,獄中擔心自己的手下被老大殺害,對其他人如此何況是對多年相處下來、此時此刻既痛恨又憐憫的泰洙。因此履行諾言,把他守護到底,然后欣然赴死,才是崔斗日之所以為崔斗日唯一能做的事情。與其說他是為了守諾,不如說他是選擇了在被權力和貪欲掠奪掉一切之后仍要保住為人尊嚴的路,這條路上他放下了仇恨和貪欲,選擇了寬容和守護。
“義氣”是斗日這個角色將一系列事件解決后,作為結果出現(xiàn)的,而產(chǎn)生這個結果的原因,有他的野心也有他的善良,有他的心計也有他的純真。當然這些只不過是根據(jù)電影里僅有的一點信息拼湊和摸索出的“骨骼”,實際應當是由導演用“血肉”填滿,因此以上一切都只能是觀影后的閱讀理解,無法真的站住腳。這一點很可惜,受限于角色的篇幅和電影的敘事方法,熒幕里的斗日只能展現(xiàn)到這種程度,但我想只是欣賞一個角色的悲歡離合,已經(jīng)足夠精彩。
《王者》
上周看的。主演是趙寅成鄭雨盛,卡司很強。這部片子一直拿來和《新世界》對比。兩個電影唯一的共性就是李政宰和鄭雨盛倆人氣場兩米??梢哉f這部電影里面趙寅成完全被鄭雨盛壓住了。角色設置并不成功,也可能是編劇有意設置一個沉淪在官場的角色吧。但怎么說呢?男主角為了利益放棄良知,可是放棄的卻不夠徹底。人物充滿了矛盾。相反鄭雨盛的角色就很靈性,從頭壞到尾,尤其是摔杯子,去扇趙寅成那一幕,一下子給我血壓看的上來了,那種壓迫感,讓我想起高一班主任當著其他老師的面罵我的感覺了。一下子如墜冰窟,又很尷尬那種感覺,特別的不適。但是演的真好啊,身歷其境感真強。也是傳統(tǒng)的韓國政治電影了。跨越三十年,歷數(shù)各位總統(tǒng),陟罰臧否。令人感動的是男主與小混混兄弟情,還有男主角自身糾結而又平凡的人設。說起來電影里面最喜歡的還是金雅中演的尚熙,很真實而不做作,又有著一種很知性感覺。
這部電影里面真的是揭示了一些很黑暗的東西,最后的結局還是太理想化了,尤其是鄭雨盛角色宛如失了智,是敗筆。不過男女主能復合還是挺好的。
準備開始本周觀影。
鄭雨盛帥翻
回歸大銀幕之作,感覺這種游戲人間的調調很適合趙寅成啊。這部電影會火遍亞洲的,只是因為演員的話。針砭時弊力度稍弱,混淆正義,結尾反轉斗法太簡單了(輿論的力量是拯救一切的法寶?)不過韓影能有這么大的發(fā)揮空間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各位看看今天利用吳亦凡來轉移流量的方法是不是很熟悉
韓國政治本來就像笑話一樣存在于世,結果還被拿出來拍了一個接近3個小時的電影,我只能用那個最老套的詞來形容-又臭又長。集成了韓國敘事電影最典型也是最俗套的傳統(tǒng),沒完沒了的平鋪直敘,小高潮無數(shù),大高潮沒有,看到最后讓人只有乏力的勁兒。
沖著兩位男神的顏,腿,還有西裝就要8分起評對不對?
一個帶著光環(huán)登場充滿正能量的男主角,在權力的威逼利誘下站對了隊伍,卻懦弱無能、背信棄義,既沒學到韓部長的政治手腕,在被正義的女檢察官盯上后又被韓部長拋棄,淪落到人生最低谷。最后竟能憑借岳父的關系以一場新聞發(fā)布會掀起絕地大逆襲!你敢信?!你有岳父這么強大的資源,早干嘛去了?
趙寅成外形太出挑,以致演技一直被忽略,有想法有個性的演員,什么年紀什么模樣,什么年紀做什么事情,空軍退役后就接了兩個角色:騙子和神經(jīng)病,沒啥偶像包袱,這次也一樣
把韓國歷史事件和政壇更迭作為時間軸,講述檢察官們勾心斗角、荒淫腐敗的發(fā)家史。明明都是反派,但拍得無比歡樂和炫技,讓人完全忘記了是非對錯。導演這么拍韓國黨爭真不是在諷刺時局嗎?厚黑學娛樂電影。
泡菜這邊網(wǎng)友幾乎齊刷刷的10分,當年彈劾盧武鉉光化門的燭光集會鏡頭和現(xiàn)今局勢如出一轍,加上極具諷刺意味的樸槿惠特寫,naver點贊最高的短評為“所有自認為代表歷史代表國家的歷任們都該看的電影”。憑心講趙寅成鄭雨盛演技不功不過亮點是柳俊烈,以及中半趙鄭裴的三人舞我以為在看印度電影。
多給一星我們俊烈,演技好到我熱淚盈眶。忠武路好好混吧,等你發(fā)光的那一天
鄭雨盛踏入場中,開始扭動的時候,我也莫名的有點high?
囤集各方黑幕材料抓住時機權力整合,操縱輿論障眼下狠手除掉異己,能把上不了臺面說的東西如此夸張娛樂展現(xiàn),直白得讓人不適應;當然還加了些大家愛看的黑道戲,撞車喂狗江湖義氣啥的;但一頓肥皂劇渲染后,最后居然還想傳遞正能量信息:真正的王者是人民。太沒說服力了
我靠,失望透頂,真是一個又臭又長的流水賬,感覺都不用看畫面,光聽主角的旁白就好了,想走年代正劇的路子,但是現(xiàn)實的政治比影片中編寫的有意思太多了,真是浪費了鄭雨盛和趙寅成,話說,這是《局內人》之后又一部“韓國檢察官愛大保健”主題的電影了吧。
鄭雨盛在這部電影里的氣場兩米八,很多鏡頭語言和轉場都非常棒。
我只想知道,到底這部片有沒有原型。
居然能如此無趣……高分也不過是因為針砭了時事而已。整個故事還不如穿插的幾個資料畫面來得嗨啊
把丑陋到骨子里的政治拍的如此魔幻讓人啞口無言,韓在林的大膽不僅在于題材上,色彩、人物塑造、隱喻都非常大膽。用大量自白遮住了對弈的臺詞,用花哨的技巧遮住了細節(jié)的空洞,用外放的演員表現(xiàn)遮住了人物塑造的平面化……把所有政治片最易犯的缺點全都遮住,還遮的這么好,真的佩服!
趙寅成演任何角色都帶著一股牛奶味。幸而這次的韓泰修不是全片發(fā)膩,味道比較有層次感。是的,我就是來挺趙寅成的,如果說他的演技跟臉不在一個檔次上,那我就不開心了。他有時候看起來還蠻丑的!有時候演技看起來也挺好的!
第60分鐘長腿歐巴合體跳舞高能福利,原來趙寅成也是有短板的啊,舞沒有鄭雨盛跳的好哈哈。真要有這樣的候選人,用臉和腿就能拉到八成女選民的票了吧,以顏治國,以腿服人。
主旨:韓國政治就是一場笑話。全劇以光明處的趙叔和黑暗中的斗日兩條線鋪展,平行空間中的兩人最終在權利舞臺上相逢。趙叔獨白推動主線,斗日細節(jié)暗示情節(jié)。四位男主演演技沒話說,斗日選角實在太棒,救趙叔和赴死兩場戲表現(xiàn)的超乎我想象;兩大男神最后的對戲,氣場誰都不輸誰;裴叔演技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