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芳心天涯
一直很喜歡那種有力量從庸常生活中掙脫,即不因此對現(xiàn)有生活軌道中的人感到負疚虧欠,也不畏懼被未來拒絕,追逐著哪怕是看起來不切實際的夢想的人。
前天老男人拿著手機過來給我看兒子和侄女的合影。這個侄女先是央老男人在澳洲求學的兒子找一間教堂,說是“突發(fā)其想,要找個教堂結婚"。兒子只管借這個機會改善了伙食,大概他們玩高興了席間談到了移民的想法。老男人兒子就語音微信老爸把這個“不靠譜的姐姐”小小的非議了一下。老男人把語音拿給我聽,我聽了說,挺好。他問怎么好呢,我說人生好短,想做什么就去嘗試咯。
過年時我見過這一對戀人,其實她的侄女比我小不了幾歲,干脆叫我姐姐。男孩是天津人,因為姓金,被喚作“金先生”。大體上看起來,這個金先生算是這個已稱得上是"剩女"的侄女兒的心頭好了吧。膩膩歪歪。金先生始終未應侄女要求在大家面前“表演”天津話,但我想大概是因為天津話總逗得這丫頭總咯咯咯的發(fā)笑吧,女孩兒總是樂,那就什么都好辦了。
她先是從成都奔到北京,像一塊小蘇打投進了溫水,滋滋的冒著泡兒。并不計較在北京買套房子究竟要舉幾家之力,北京房子還沒影兒,澳洲玩玩就號稱要"移民定居"了。
我真但愿她不僅僅是想想而已。因為我真愿意看見生活中又一顆不甘平淡的靈魂閃閃發(fā)著光。
《芳心天涯》其實是我前天看的一部電影,只是影片的女主人公更大膽得多——威斯康辛州水牛城的一個不甘于平淡的生活的女人,帶著自己漂亮的女兒(娜塔麗.波特曼飾),毅然離開原本對自己不錯的第二任丈夫,跑到加州追求不一樣的人生。
她的女兒卻一心想念著威斯康辛老家溫良的繼父,可以整夜聊天的哥哥。她并不想像母親所希望的那樣,因為自己樣貌出眾就要成為一名好萊塢明星。她甚至偷偷投遞過領養(yǎng)信,收到了幾十封回復卻從未拆開。而她的母親,從自己的外公那里學到“如果你只有一枚銅板,先把你的皮鞋擦亮”的生活哲學。懷揣著住比佛利山莊的夢想,卻擠在加州某個破公寓、在一個三流學校里當教師、在馬里布海灘勾搭自稱牙醫(yī)的肌肉男、滿懷希冀的約會,又親眼見證自己改善生活的夢想只不過是肌肉男的消遣。滿懷希冀約會歸來的言行舉止被女兒用到了試鏡上,稚氣未脫的臉表演著成人“不可言說的秘密”,看得試鏡官瞠目結舌。而一旁偷看到女兒試鏡的母親,則失魂落魄。
現(xiàn)實不斷回應著這個女人的挺進夢想的努力,只是并不以她所期望的方式。女兒一直試圖離開“毀了自己的生活”的母親努力終于在她得到東部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后幾乎成真,只是沒拿到意料中的全額獎學金。原以為半額獎學金外的學費會將她綁在母親身邊,然而母親竟然出售了自己撐門面的奔馳老爺車,送女兒離開自己。
這不是一部討伐虛榮、告訴你“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電影。我將這部《芳心天涯》看做是對懷揣“不靠譜”夢想者的一次謳歌。她兜里沒幾個銅板開著唯一值點錢的老爺車帶著女兒去洛杉磯闖蕩,物質上沒有向前夫們祈憐,精神上也沒有人可告慰。她在海灘上勾搭牙醫(yī)意圖改善生活,失敗后還能打起精神,告訴女兒要“smile,smile,smile”,她展示了一個離過兩次婚獨自帶著一個女兒的女人,在我們看來最不可能的活法。
2 ) 愛
因為想要了解美國的母女關系去看芳心天涯,美國式母女和中國試母女看似不一樣其實是大同小異。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長大,中國的女兒順從,孝順,從小就被教育要聽媽媽的話。美國的女兒則更自我,她們會無所畏懼的打斷媽媽的嘮叨,我型我素。中國的母親從小就開始安排自己的孩子,從生活到學習,從小時候穿的衣服到長大后找伴侶母親都要插手,她們總是高高在上的不會和自己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美國式媽媽同樣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向自己安排的方向發(fā)展,可她們沒有中國媽媽那么嚴格的要求,她們更多時候是向小孩妥協(xié),她會告訴你應該怎么做但不會強迫你必須這么做。
Addle 作為一個母親她并不成熟穩(wěn)重,她做的一些事情比她的女兒Ann 還要跳脫。在她的女兒眼里她是一個自私且讓人討厭的母親。她一直想要逃離她,可卻一直做不到。Ann受不了她媽媽的不安分,她想要穩(wěn)定的生活,而不是朝不保夕。她想過和大部分人一樣的生活,做她這個年齡大家都在做的事??伤瑫r也分享她母親的喜悅,在母親遇見她認為的愛情時為她開心,在她頹廢時強迫她振作。明明不想當演員也和媽媽去試鏡。她到超市打工說是為了逃離其實更多是出于對母親的愛。她遇見的那個交警和他說他要逃離時交警和她說還不是時候,影片最后也是這位交警讓Addle向女兒表達她無私的愛。她把對她來說是希望的車賣了給Ann上大學。她們最后在機場告別的那一幕讓我非常感動。還有最后那一句話。即使你不能忍受她,你討厭她,即使她毀掉了你的生活,我的媽媽仍然是一個傳奇,仍然充滿力量,當她去世時,世界變得過于簡單,過于清楚,過于理智。母親是所有情感的來源,母女間的愛最是說不清道不明。無數次的互相傷害,因為愛,這種愛會讓人失去理智。Ann一心想要逃離,可她內心其實有太多的牽掛,所以她無法逃離。
我們現(xiàn)在也一樣希望可以做自己希望母親不要干涉自己的生活,可沒有了母親的干涉生活還能稱之為生活么。所以當你明白曾經你母親給的干涉是出于愛,是想讓你少走彎路時你會用同樣的方式去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偉大,那樣無私,有那樣無助,也許只有一方將要離開母女間的矛盾才能解開只有愛永遠不會消失。
3 ) 成長過程中那些逃離的小念頭
昨晚看完書,打開電視,中央六正在放這部電影。熟悉的娜塔莉...叛逆的媽媽+叛逆的小孩,個性如此鮮明。今天百度一下,卻發(fā)現(xiàn)關于這部電影的介紹以及影評都不多,其實這部電影感覺很貼心。
我想大部分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過那些逃離現(xiàn)有生活的念頭吧,或許是一個家庭,或許是一種關系,也或許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也許只是練琴的板凳。不管拜托了這個是不是明天就能徹底的自由,但只有一個念頭,就是逃離。
片中的警察叔叔真是個大好人。
及時百般想要逃離,真的可以離開的時候也還是會淚眼朦朧,因為一起經歷的艱難與快樂都那樣深刻。微笑就是幸福!
4 ) 我喜歡這部電影
雖然我不是一個文筆很好的人,也不是一個很會寫影評的人。
但是看完這個電影給我觸動很大,所以想來說一句,我真的很喜歡這個電影。
影片細膩的把握了母女之間的摩擦沖突,雖然這個電影不像一般的講家庭,親情那種,喜劇為主。恰恰相反,這個電影其實除了結局,我覺得一直都是很壓抑和迷茫的,母女生活困境,困難重重的生活帶來了母女之間的摩擦,爭吵,各種問題的產生。
5 ) 無題
最touch到我的
是一個背景復雜的阿姨對安說的一句話
“你總要適應新環(huán)境,趕緊適應他們吧,生活一直在變化,小姑娘”
生活的變化與復雜在電影中看似不合理的存在,于安而言,是破壞她平靜生活的致命因素,是母親的離譜愿望和生活的變異安排。
但有時候想,如何在生活的常態(tài)和變異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如何追求一種變化與不變的和諧。如何時刻準備好,
或者發(fā)現(xiàn)自己時刻都準備不好的時候,怎么應對
6 ) 有人管是幸福
不錯的溫馨小品.蘇珊扮演的母親雖然管的很寬,但是時刻關心女兒的成長,知道女兒的人生規(guī)劃后,雖然非常不舍得而且經濟很困難,但為了女兒的未來,賣掉了自己心愛的汽車湊錢供女兒去好大學讀書. 父母的肩膀永遠是留給你的.
P.S:我超喜歡娜塔利.波曼,很有氣質.
7 ) Anywhere But Here
你 我 他們
在最好最低落的時光 相遇或是錯過
然后織起溫熱的毛衣
這是她的故事
發(fā)生在千千萬萬的我們身上·
I always carry a soft spot for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何況怪母與怪女// I wanted to be anywhere but here. But here is also where I am from and find it the most painful to leave. // 原作者Mona Simpsons是Steve Jobs的親姐姐
NataliePortman 王穎 太久了, 忘了.
平靜得過于壓抑,盡管最終母女釋懷,但隱忍并伴隨互不理解是痛苦的。
補評:17年校訂了此片的字幕及國配
喬幫主親媽的故事
nothing works in this apartment || I'm a woman of leisure now || peggy也在!
與其說我愛波特曼,還不如說我愛王穎。不過,如果能把波特曼這種女生娶回家也可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兒噢…
沒拍好!糟糕程度如同海報!
很好的故事,一流的演員,可惜劇本太差!冗長 斷裂 生硬 看著人好著急。特別適合“父母皆禍害”小組去吐槽,感覺是東方人編劇,結局愛勝過一切,其樂融融大團圓,太突兀了,接受起來好為難哦。中間很多細節(jié)片段表現(xiàn)得很細膩,心都會疼的感覺。被嫌棄的阿黛爾的一生,兩個都好漂亮啊。如果是我,我會想要逃離,很早就逃離,讓人窒息的生活,漂亮、學習好,靠自己逃出生天。母親的愛真讓人窒息,自以為是的愛真的不—需—要!真的會謝!天呢,剛一搜索不得了,導演是王穎果然是華人,這個故事還是史蒂夫喬布斯妹妹和親媽!果然不同凡響!
HPC 07-17-2016. Bob, bill, Lia, sunny, Karl. Kathryn, bonny, Marylin, Douglas, tom
果然是華人拍的
母女關系含蓄表現(xiàn)激烈,激情中有安靜,暗流洶涌!
總覺得亞裔導演比較擅長處理細膩的感情 喜歡這個電影可能是有共鳴吧
孩子不是母親的娃娃,再喜歡也應該懂得是時候放手……東拉西扯的劇情 = =娜波你真不濟去演洛麗塔了
之所以不喜歡,大概是太討厭中間的束縛感。
逃離穩(wěn)定其實挺好的,樹挪死人挪活,最無奈的時候才會求穩(wěn)定,還能到處跑說明生活還有希望
如果你曾經因為看《雪花秘扇》而有砸電影院的沖動,那觀賞這本王穎的作品或許可以彌補你殘缺的心靈。波特曼和薩蘭登演技大比拼,生活的氣息細膩到發(fā)絲,沉重成墜葉。
ann回到威斯康辛參加完benny的葬禮,一段ann的旁白:“我好傷心,我失去了benny,我也在失去這個曾經屬于我的地方,街道變窄了,樹更矮,房子也變小了。”對于失去歸屬感的人來說,這段真是太細膩、太走心了。離開了老家、媽媽、洛杉磯、peter,像電影名Anywhere But Here 一樣,離開才是歸屬感的回歸
她們兩個……又悲傷又不搭 時間的力量啊
挺俗氣的,無外乎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老媽和女兒之間那道鴻溝需要靠著時間慢慢的修復,挺沉悶的一部家庭小品,不出格也不出彩,有種再看下去就要睡著了的感覺。倒是覺得蘇珊·薩蘭登很適合演這種不靠譜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