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電影里的少年少女不用念書,似乎年輕歲月哭哭笑笑就行。
1
張一白爺爺五百年前拍《夜上?!返臅r候還是個愛情片導(dǎo)演,現(xiàn)在……是一個人。
2
本片絕對是《致青春》親姊妹,每個角色身上都有使不完的勁兒,愛啊哭啊笑啊撕啊~
(而且《致青春》是姊姊,因為它至少還算一個不那么完美的青春電影,而《匆匆那年》的后綴我不曉得是avi還是gif,或者……mp3?)
3
彭于晏波濤太洶涌,前后胸厚如城墻,穿白襯衫根本沒有少年的單薄感,差評。
4
那個大學(xué)以后戲份的陳尋的小三,丫的是誰演的?。?br>小三角色在道德上站不穩(wěn)就算了,起碼要讓觀眾賞心悅目啊,起碼找個臉蛋白嫩,錐子下巴,胳臂細(xì)長的美少女茶婊??!那個背吉他的黑壯阿姨是個什么鬼?
5
彭于晏里面有句臺詞說:“做愛必須是兩個相愛的人。”
丫的,誰告訴你的???這年頭為什么要灌輸這種白蓮花觀念啊!
6
魏晨在我印象里,不還算是芒果臺的一個偶像男歌手嗎?為什么在電影里和其他男主角一比,那臉怎么長得那么砢磣呢?
他出場了多少分鐘,我在電影院就出戲了多少分鐘。
跪求所有電影屆的英雄好漢老少爺們兒,千萬別再找他演電影了。
7
我沒看過這什么原著小說,也不想看。
不過進(jìn)場前,我和閨蜜押寶說:此片男主必劈腿,女主必墮胎,必有人高考落榜,必有人出國留學(xué)。
呵呵,全中。
8
求求導(dǎo)演們了,咱們中國的青春片能不能不揪著“打架”這一光輝情節(jié)不放?。∧兄鞔?,男主打,男主打完了男配打,男配打,男配打,男配打完了大家組團(tuán)打。小菜館里打,小菜館里打,小菜館里打完了溜冰場打……
不為了女人打打架,嘴上不掛點血,你都不好意思叫青春片男主角?。?!
9
男主角是會彈吉他的種馬,女主角高中時代是悶驢,大學(xué)時代是倔驢,標(biāo)標(biāo)準(zhǔn)準(zhǔn)的婊子配狗,最后沒在一起天長地久,根本不合邏輯啊哈哈哈哈。
10
大家這么一群人紅塵做伴瀟瀟灑灑撕一場,個個筋疲力盡,顛鸞倒鳳,氣喘吁吁,淚流滿面……真的還念書嗎?
一起退學(xué)直奔義烏小商品世界開啟人生新大門得了~
[哈哈]
最后,說一下吼,給三星完全是因為里面兩首歌,一首《當(dāng)》,一首灌籃高手里的插曲《好想大聲說喜歡你》實在非常戳中我,虧我還冒雨來看了提前點映,姑且算是看了一集懷舊音樂節(jié)目吧~
2 ) 匆匆那年呵呵
我去,這個電影刷新我青春片的認(rèn)知,上床做愛什么的,根本沒有那么瘋狂,導(dǎo)演影片用的時間線可以加一分,所有演員的表演加一分,不能更多了,青春沖動的代價就是這個嗎,導(dǎo)演想表現(xiàn)什么我也是不明白了,好好的電影為什么這么拍,還不如何炅的梔子花開,雖然平淡但是沒有狗血和人流,感官上要好很多。
導(dǎo)演想表達(dá)淳樸的少年初戀,可是用錯了地方,男主+一星女主減一星還好了,也就這樣吧,主題曲再加一星,希望以后有改進(jìn)。
3 ) 我們除了沒有孩子,其他什么都有了
我是在看完電影回家的路上,才突然記起某人也曾對我說過近乎一模一樣的話,然后便在公交車上止不住的流淚。也許他都不記得了,而我若不是看了電影,恐怕也不會想到。
其實之前在看完小說的兩三個月內(nèi),我根本看不得任何與《匆匆那年》相關(guān)的東西,只要一看到,就會控制不住傷心難過。所以網(wǎng)絡(luò)劇沒看,這部電影原本也不計劃看的。但是最近實在太喜歡彭于晏了,才下定決心走進(jìn)電影院的。
整部電影刪減了很多旁支人物和情節(jié),我覺得反倒將陳尋這個角色美化了不少。按照小說來講,他就是一個地道的“渣男”,但是在電影里我卻對他沒有了那么多的恨意。倒不是因為彭于晏的原因,而是故事主線更多的突顯了他與方茴的情感,特別是那個他扔下籃球,對跑過來的方茴說“他后悔了”的畫面。只這一刻,我覺得我對陳尋所有的怨念都削減了。
看電影,就像回顧自己的青春時光。對于我們北京的80后來說,這些場景又何嘗不是我們親自經(jīng)歷的日子呢。只可惜紫龍翔已經(jīng)關(guān)張,所以輪滑的片段應(yīng)該是選擇了首鋼體育館吧?但是又有誰會不記得踩著座椅畫黑板報呢?又有誰不會高唱《還珠格格》的主題曲呢?只是當(dāng)我們漸漸從幼稚變成熟,當(dāng)年那顆躲在校服下暗暗喜歡某人的心,是否還一如往昔呢?那個我16、7歲喜歡上的男孩,因為我忘了初心,而沒能得到始終。
趙燁對陳尋與方茴感情的總結(jié)用了“命運”兩個字,但是我卻更覺得是他們沒有盡全部的努力。陳尋說過:他努力了。但是努力與用盡全部的努力卻是兩個概念的事情。其實作為一個成年人來看,如果方茴不是因為她脆弱敏感的性格,也許與陳尋的分手只不過是成長道路上輕描淡寫的一筆。沈曉棠的出現(xiàn)代表了太多人的不堅定,而生活本來就是在搖擺中不斷做出抉擇。
張一白對青春愛情題材電影的把握還是很有感覺的。很多畫面拍攝的都挺美,特別是方茴醒來走向陽臺迎著朝陽那里,我喜歡極了。而且他對于方茴的出現(xiàn),反復(fù)強調(diào)陽光下那張年輕美好的臉,也處理的很到位。那群男孩子全部轉(zhuǎn)臉看了過去,不就是少時的大家最真實的寫照嘛。
整部電影中,我對倪妮的印象最好。她可以說是最貼近原著形象的,簡單普通的姑娘,卻輕易敲開了兩個大男孩的心。而最后一個鏡頭,她回眸一笑,又像丑小鴨長成了白天鵝,完美蛻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黃飛鴻》同期上映,彭于晏在演輪滑館群架的時候,我怎么有種他黃飛鴻變身的錯覺?跳戲嚴(yán)重啊。與其他演員相比,不得不說魏晨的演技真的還需要不斷提升。也許他唱歌不錯,但是演戲方面和其他人一比就看出差距了。鄭愷和張子萱的表演都中規(guī)中矩,符合角色需要吧。但是一聽張子萱這北京姑娘張口說話就親切的不得了。至于陳赫,你真的是來搞笑的呀。話說我對蘇凱也是很有好感的好么,被你這么一演,哎,說多了都是淚啊。
王菲的《匆匆那年》著實做到了錦上添花,天后就是天后。而作為插曲的《鴨子》《想大聲說愛你》《當(dāng)》《信仰》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歌曲了。作為客觀公正的天秤座,我會給這部電影打3星,但是它帶我回顧了自己的青春,所以我不得不再給它加1星。
看完電影整理衣服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圍巾被自己的淚水弄濕了一片,但是整部電影又有好多的笑點。仔細(xì)想想,有笑有淚的日子,才是青春嘛!
那個和我說過“我們除了沒有孩子,其他什么都有了”的人,不管是后來的開始,還是最終的結(jié)束,我想說的也是方茴在課本里寫下的那句話——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4 ) 匆匆那年的青春絮語
你曾經(jīng)在你的青春年華做過哪些驚天動地,讓你足以銘記一生的事?陳尋說,他曾為了和一個女孩上同一所大學(xué),高考放棄做物理最后一道13分的大題,在周圍一群牛逼哄哄的答案里,他的話語顯得那么樸素,甚至樸素得有些怪異,有些格格不入,卻能讓人咂摸出無比的苦澀和動人。
這是一部獻(xiàn)給80年代人的青春作品,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這個年代的學(xué)生歷經(jīng)著與國家共同成長的理想與熱情,他們對北京申奧成功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喜,對國家的發(fā)展?jié)M懷憧憬和憂患意識,他們的青春除了暗暗品味著比愛更美好的感情,也心系著家國天下,他們努力爭取屬于自己的榮耀,揮斥方遒,又盡情揮灑著汗水,當(dāng)物質(zhì)生活還未成為衡量一個人的標(biāo)準(zhǔn)時,他們的精神是歡愉的、高亢的。
青春總是和愛情、友情形影不離,像透過樹葉空隙的陽光,躍動出星星點點的光圈,像是少艾時光中一絲朦朧的不確定,在這不確定中,揮灑著羞澀的喜悅與無邊的迷惘。讀書時候大體都有一個小團(tuán)體,彼此之間有著最親厚的情誼,可以像瘋子一樣笑著鬧著,絲毫不以為意,未來顯得篤定無比,大家一定會在一起,繼續(xù)快意人生,然而分別總是那么錯愕,也來得太快。當(dāng)趙燁砸碎石膏的那一刻,像是宣告著他們友情的破裂,他們再也回不到對彼此毫無猜忌的自己了。
電影中出現(xiàn)的幾個問題就像是對青春最殘酷的拷問,你還記得她嗎?你發(fā)過誓嗎?你努力過嗎?你后悔了嗎?陳尋記得方茴,深深地記著方茴,在他離開校園,走向社會以后,方茴仍是他揮之不去的沉痛,讓人感傷的是,當(dāng)一個人作別青春,理想的熱血被現(xiàn)實的冷酷浸泡若干年以后,真正懷念的是什么?陳尋記得背對著陽光的方茴的笑臉,記得中學(xué)時她留著短頭發(fā)的樣子,記得她從醫(yī)院離開時踉蹌的背影。年輕時容易輕許諾言,長大以后才覺永遠(yuǎn)難成永遠(yuǎn)。
陳尋和方茴的愛情仿佛并不讓人覺得陌生,反而有種淡淡的遺憾。陳尋就像是我們學(xué)校的校草,帥氣,陽光,有點小聰明,打籃球打得好,讓人移不開眼睛。相比起來,方茴顯得黯淡得多,她就像是一朵盛開在夜晚的曇花,清麗淡雅,安靜美好,在封閉的高中里,陳尋能夠始終追隨著她的身影。但一旦來到大學(xué),有了豐富的學(xué)校生活,出現(xiàn)了與他更意氣相投的人,陳尋漸漸被另一個人打動,林嘉茉的話讓我心酸:沈曉棠出現(xiàn)了,于是陳尋對方茴的喜歡就不再是喜歡了。
我心疼方茴,總感覺能看到她的內(nèi)心世界,她一直是自卑的,像陳尋那樣的美好,憑什么一直在她身邊停留?她從小心翼翼到依戀得不可自拔,也注定了她日后的決絕。故事到這里也許和我們經(jīng)歷的青春沒什么不同,有美好,也有漸行漸遠(yuǎn),終成陌路的遺憾。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方茴那么激烈地選擇和另一個人做愛,陳尋還會不會記她記得那么深?他聽到這個消息時是抑制不住的憤怒和痛楚,這是加注于兩個人身上的傷口。方茴是驕傲的,她不想留一個心里有別人的陳尋,但她的驕傲敵不過心底的喜歡,不然不會借著酒醉求陳尋回來,只是他已經(jīng)走得太遠(yuǎn)。陳尋說除了孩子,他們什么都有了。但他們也什么都沒有了,以這樣慘烈方式結(jié)束的青春,一輩子都會銘記在心。
《匆匆那年》里的青春有著最閃耀的地方,那就是純粹堅守的愛情,讓現(xiàn)實主義和實用主義全都黯然失色。我反復(fù)回味著結(jié)局,從原著,從電影里,試圖抓到他們未來的一絲線索。對于電影的最后一個問題,陳尋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不是對任何一個人做出這樣的回答,而是從內(nèi)心認(rèn)清了自己的心意,他想要回到那個籃球賽場,讓這一切以不一樣的方式結(jié)束,這一幕讓人熱淚盈眶,而毫無疑問的是,方茴對他的感情也不見褪色。他們能重新在一起嗎?看到最后視頻中的方茴,我又不確定了,一襲紅衣的她臉上盡是釋然的溫暖與爽朗,或許最好的結(jié)局還是默默在心底懷念對方?
人會成熟圓融,會日趨衰老,但青春在不知不覺中的美好會永遠(yuǎn)存留下來,不管是放下了還是放不下的東西,都在記憶深處熠熠生輝。
5 ) 故事是故事/你們是你們
記得這部電影剛剛上映時就拖著閨密去看了,不得不承認(rèn),看之前對它是十分期待的,導(dǎo)演是張一白,演員有我青睞的彭于晏。
但也不得不承認(rèn)這部電影的確讓我們失望了。也許是劇版過于出色,讓我們無法再接受全新的陳尋方茴,又或許是劇本不夠精致,劇情的沖突顯得過于突兀。
誠然,我們沒有那樣的青春,這部作品刻畫的青春過于張揚與瘋狂,而我們都是那樣平凡的人。但在這里我不想過多批判,只想分享一個故事。
記得兩人在路邊攤爆發(fā)矛盾,石膏碎了一地時,閨密哭著湊過來摟住了我,我與閨蜜之間的相處關(guān)系很微妙,大多是我在分享她在聽,她不愿意分享她的感情細(xì)節(jié),也怕我說她幼稚。
但是我卻清楚地記得,她說,我不想要和他分開,我不想和他分手。這是我第一次和她一起看電影她哭得比我還兇。
閨密的男朋友是我的小學(xué)同學(xué),嚴(yán)格算的話也算得上我第一個有好感的人。我們的城市很小,翻來覆去就那么幾個人,但也沒存在小說里驚天動地的姐妹反目。
都說畢業(yè)了就該分手了,看著高中時與班主任家長斗智斗勇的情侶們一對對分手,我也倔強地認(rèn)為他們會存在于常理之外,閨密和她男朋友高二在一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第五年了,也是異地的第三年。我很開心,無比為她開心。
我一直沒敢跟她說,我希望你們好好的。
故事是故事,而你們是你們。
6 ) 誓言堅如鋼鐵,可你卻如此脆弱
當(dāng)你三十歲,站在人生的風(fēng)口浪尖,往前看是不再有驚喜的人生,往后看是充滿遺憾的青春。那一刻,你是否會想起那個人,那個人還是不是身邊人?
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喜歡《致青春》系列的電影,大概因為青春還在自己身邊,就被逼著開始懷念。所以對這樣的電影不抱好感,不懷期待。然而整部電影看下來,從一開始的槽點滿滿,到中段的搞笑,看到最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笑不出來,心中詩千首,唯有淚兩行。
無意去討論已經(jīng)被濫用的元素和略顯狗血的劇情,這樣一部電影,只在被戳中的人心中值五星。
很不幸我是被戳中的那一個,原諒我單身太久淚點太低。
戳中我的不是錯過的愛情,也不是逝去的青春,而是導(dǎo)演借電影之口問出的那幾個問題。
你喜歡過一個人嗎?
你發(fā)過誓嗎?
誓言兌現(xiàn)了嗎?
直到最后那個——你后悔嗎?
這些問題,被放在每一幕的間隔,以文字的形式直接又鋒利地打在大屏幕上。很少有電影以這么一種方式赤裸裸地拷問觀眾,然而它問的每一個問題卻那么地戳中痛點,讓我身邊一對對看電影的情侶啞口無言。
這是一個不相信愛情的年代,承諾變得膚淺,背叛習(xí)以為常,就連發(fā)誓時的【永遠(yuǎn)】也變成了【一輩子】,因為下輩子搞不好喜歡上別的人了。
可是,當(dāng)你回歸到內(nèi)心深處,愛情最本質(zhì)的地方,你會發(fā)現(xiàn),你曾經(jīng)發(fā)的每一個誓言,都在腦海里變成了匕首,抵住咽喉。
這種情緒,無關(guān)乎感動,只關(guān)乎善良。
當(dāng)然,你也可以毫不在乎,大方地說情話都是騙人的,然后放下節(jié)操,立地成佛。誰在乎呢。反正情話和電影都是一樣的,戳中就能討好,戳偏就是毒藥。
可是,我想,會有那么一小撮人,他們在乎。
看電影之前先去聽了主題曲,天后悠悠地唱到:【如果再見不能紅著眼 是否還能紅著臉】
那一刻,我意識到?jīng)]人比王菲更適合唱這首歌了。
當(dāng)你五十歲,你的人生突然多了一次后悔的機(jī)會,那是上天的恩賜。
對我而言,我很討厭這部電影逼我這么懷舊——懷舊沒什么不好,只是太傷人。
我還討厭這部電影前半部分過于拖沓和刻意煽情的劇情——后半部分情懷得到節(jié)制,敘事就變得好多了。
但我不得不承認(rèn),電影確實戳中了我。我愿意給五星,因為生命中總是遺憾多過美好,理應(yīng)對每一個觸點保持寬容。
當(dāng)你二十五歲,站在人生的拐點,往前看不知道有什么人在等你,往后看愛過的都變成回憶。那一刻,有這樣一部電影,它問了你幾個問題,你心里在哭,卻笑著說:
hey,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人物的認(rèn)同感還是有的,就是逃脫不了國內(nèi)青春片老氣橫秋的表現(xiàn)方式,真是三而竭。如果我們回憶青春真是如此沉重的話,那為何還要懷念它?
張一白從將愛(片段集錦)開始就無法完整拍電影,這次以最Low不堪的VCR主題問答來作為“影片”結(jié)構(gòu)。試圖照《同桌的你》畫嫖,堆砌流行音樂MV集錦,加以標(biāo)致面癱化表演和鬼哭神嚎式對白,最終迷失在婦科醫(yī)院手術(shù)桌上,還不用麻藥!大概這年頭不開房不墮胎都不好意思叫(青)春片。
當(dāng)一部片子只剩一群沒演技的當(dāng)紅小生談著不著調(diào)的愛情,這樣毫無內(nèi)涵的青春片還有什么意思嗎?我的青春是淡淡的且充滿正能量的,是偶爾迷茫但認(rèn)準(zhǔn)方向就絕不回頭的,不是一大堆慢鏡、虛焦和懷舊金曲拼湊成的無病呻吟的青春。那些沒事兒就懷舊、看個爛片也淚流滿面的成年觀眾,你的青春是有多幼稚無聊。
如果這是一部3D電影,那最立體的大概是彭于晏的胸。
比網(wǎng)劇版差那么多也好意思圈錢?
這部關(guān)于回憶的電影卻僅剩了些許年代符號的拼貼。何況,這些符號出現(xiàn)的機(jī)會甚至還沒有廣告多。高中時期演員與角色年齡差距過大讓影片缺乏基本的認(rèn)同感,大學(xué)時期則只剩作死與瓊瑤劇。這是一部對電影缺乏基本尊重的圈錢片,反復(fù)慢鏡、抒情音樂與莫名其妙的傷感。打開廣告,還是廣告,不曉得在干什么
“永遠(yuǎn)不是以前,也不是以后,我們在一起的那些時光才是永遠(yuǎn)?!?攢SK的錢、沒聽到的那首歌、愛上一個名字筆畫多的人、被安在一個車上的兩備胎、好吃的套套泡泡糖、寫滿名字的石膏、說不起的對不起、物歸原主的《會計學(xué)原理》…課表不一樣,怎么在一起?“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感覺電影制片公司之所以能一部接一部地販賣青春,就是因為有一大群剛過二十幾就在豆瓣、微博、人人、QQ空間呻吟感嘆青春已不再的偽文青買單!
青春可以肆意揮灑,可以無悔,但不要狗血好嗎,跟他們的青春比起來,我仿佛過了一段漫長的童年
為什么青春電影里的女生都在墮胎?《致青春》里的阮莞墮胎,《同桌的你》里周冬雨墮胎,到了《匆匆那年》,方茴也毫不意外地墮胎去了。表達(dá)愛情的代價只有流產(chǎn)這一種選擇方式么!
并無特別之處的回憶,常常在回想之時被賦予了太多太多。就像電影里一樣,調(diào)了色調(diào),加了配樂,放了慢鏡頭。然而只有一件事是不變的,它們都會過去,全部都會。而且關(guān)鍵在于,你也不會在乎了。
致我們終將墮胎的青春....
我總算明白為什么有人說看完哭了,因為心疼票錢。此劇一出又提升了同名網(wǎng)絡(luò)劇的水平。
現(xiàn)實中的女一女二是反過來的吧;中學(xué)生的你很傻很天真π_π
其實真的很一般,情節(jié)支離破碎的,可能因為電影沒法承載長篇小說的故事?但電影《致青春》改編得很好啊,這部《匆匆那年》的改編其實挺失敗的。雖然如此,我看的時候還是流干了眼淚,再次證明我只要在電影院里看悲傷愛情故事時聽煽情配樂就會如條件反射般流淚,就像巴甫洛夫的狗……
在豆瓣風(fēng)低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一個販賣情懷的電影。而你們還沒老到有情懷的年紀(jì)。
還不錯。灌籃高手和還珠格格的插曲不錯,安西教練cosplay超贊。說真的,不喜歡方茴這種擰巴的性格。林嘉茉很漂亮~曾小賢你是負(fù)責(zé)來搞笑的吧,總感覺下一句臺詞就該是“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賢”
先看的劇版,真心覺得影版沒有劇版好,好多人都說不看劇版看不懂影版,稍微過度的商業(yè)化是我的感受,
陳赫一出來,這電影的基調(diào)就成了搞笑了。
匆匆那年;三男兩女;三個備胎;兩個分開;全都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