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血腥復(fù)仇 詩意解脫
看這部電影純粹是對TOBY KEBBELL的喜愛
豆瓣對其的類型標簽 讓我覺得會是一部節(jié)奏快 動感強 畫面色彩血腥的片子如《殺死比爾》一樣 結(jié)果卻出我意料
片子的開頭是種種的家庭幸福 哥倆好的無限和諧溫馨畫面
片子的結(jié)尾也用了大筆的時間和鏡頭來描述田園風光的美好
片子的主體部分還用了很多類似圣歌和鄉(xiāng)村音樂來給情節(jié)加氣氛
腦中一閃而過:這算什么驚悚???!坑爹!明明就是一部詩意的文藝片!!
但不得不說英片總比美片更有發(fā)人深省的東西 比如它,說的不僅僅是復(fù)仇 而是人性 人性的解脫
片頭哥哥的獨白和幻想中弟弟的如影隨形其實就已經(jīng)開門見山的點明了這一主題:要復(fù)仇,要解脫
導(dǎo)演多次將哥倆小時候的彩色鏡頭和哥哥幻想弟弟的如影隨形是手足情深
癮君子與弟弟的“快樂”日子的回憶卻用黑白鏡頭來表達 給人沉重
是哥哥痛苦的回憶和心中隱埋的痛苦也是癮君子組合內(nèi)心的恐懼和愧疚
哥哥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復(fù)仇鋪墊 和對癮君子組合友善的舉動 感覺是影片中最精彩之處 癮君子的無限惶恐被表露無意 人的恐慌和接近奔潰是智商最低之時 殺之快然~
復(fù)仇的腳步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
在我看來也許哥哥是看到最后一個人的一雙親密無間兒子而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他們是從前的自己 而復(fù)仇的腳步不能停止
到弟弟死去的小屋是為自己的選擇也是善待那對雙胞胎的選擇
沾滿血腥的雙手洗凈了癮君子對弟弟的種種羞辱 卻無法改變自己的罪惡更換不回弟弟的重生
唯有死亡才能解脫 唯有用那被復(fù)仇的最后一人的雙手賜予自己死亡讓其生活在無限的痛苦之中才能終結(jié)報復(fù)
電影的最后圣歌和空曠美麗的田園風光 是哥哥的解脫 安定 淡然 無遺憾 像是抒情詩的最后將自己的所有憤怒 懊悔 夢想 渴望的徹底抒發(fā)。是悲劇 也是 喜劇。
PS:toby的戲份雖不多 但演技可見一斑 白癡要不要演那么像啊
2 ) 妄想狂的報復(fù)
影片的開頭,穿著破軍裝的退役的哥哥在前面走,智障的弟弟遠遠跟在后面。
其實我一下子就猜到這部電影的結(jié)構(gòu)——弟弟其實早就死了,兄弟相依為命的場景只是神經(jīng)有些錯亂的哥哥臆想出來的。這反倒說明劇情沒有做作地刻意隱藏。
哥哥為枉死的弟弟瘋狂復(fù)仇,殺死所有迫害者,最后選擇讓一個有1/2罪過的人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死在弟弟死去的地方。
酷愛在電影里出演小配角的Buckcherry主唱Josh Todd在里面演了一個出場兩次的小角色——就是那個有一對花臂的瘦子。
之所以沒有懸念,是因為我先看過《薔花與紅蓮》。
3 ) Hunter&Karma
我認為標題里的這兩個詞是電影的核心。
在故事上,這是一個凌駕于敵人之上的復(fù)仇者如何無敵般地施展復(fù)仇的經(jīng)歷,福爾摩斯般的精彩、冷酷,獵物無從躲避,幾場報復(fù)的戲都使氣氛幾近恐怖片。
在意義上,復(fù)仇者象征著讓人被迫償還的宿命,展現(xiàn)命運的有序和人類的渺小,之所以這么說,因為這部電影的主角并不完全是復(fù)仇者,故事很大部分是由受害者(癮君子們)來推動的,是由他們的懼怕、可悲、和最終不可避免的死亡來驅(qū)動懸念向前走,在復(fù)仇的幾場戲里,主角出現(xiàn)的相當少,和恐怖片里的鬼怪一個頻率,影片給人的啟發(fā)就只能來自觀眾將自己代入被害者的心境,也就自然有了Karma的感覺。
正如《無間道》里倪坤所說:“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將過往的惡行與現(xiàn)時的惶恐交錯,很深刻地展現(xiàn)的人在惡面前的無助,惡是一個打開關(guān)不上的盒子,一旦與其交錯,便難以再分黑白,關(guān)于這些癮君子的死可以這么說:這些人是被自己的惡行而吞噬的。
關(guān)于結(jié)局,為什么主角要讓最后一個被害者殺了自己,我本是這樣覺得:Karma對于有過惡行的人自然是以死和恐懼相懲罰,但對于有惡行而惡行未滿至死的人怎么辦呢?就只能讓這個人進一步地接近惡,讓他知道為保護妻兒而將自己推向惡行的自我分裂之痛、因懼怕而行惡的悔恨之惱,這樣比簡單地殺死他更有說服力。
但我后來因臺詞聽不清去看了別人對臺詞糾正,發(fā)現(xiàn)復(fù)仇者是因為對自己的復(fù)仇行為悔恨而選擇了讓獵物殺死自己,我覺得雖然也解釋的過去,但多多少少讓前面整部電影建立起來的獵殺者的萬能前功盡棄,讓復(fù)仇者淪為了一個復(fù)仇者,而不是一個宿命的執(zhí)行者,當然了,創(chuàng)作者本身極有可能就沒有想過所謂宿命的代表這一說,作為一個復(fù)仇者來說,這也是有根有據(jù)的。
4 ) 英式復(fù)仇
沒看之前以為是恐怖片,剛開始看以為是講述兄弟情的英式文藝片,看了一會兒以為是心理驚悚片,到最后才明白原來這是講血腥復(fù)仇的犯罪片。事實上在第一個人被殺之前的幾場惡作劇讓我一度以為男主角不會使用暴力解決問題,而是更高級的通過心理折磨讓那幫混混生不如死??磥硎俏业男奶屏剂耍瑢?dǎo)演編劇或者說英國人歐洲人還是喜歡用暴力解決一切。這部電影多少讓我想到了《七宗罪》,不過這也只不過是因為他殺了七個人,包括他自己。
5 ) 只是一個玩笑
大家只是尋開心混日子,一個一幫小混混老混混又是充滿毒品的封閉世界里,表現(xiàn)出更多的是負面的本性。自我成了體驗毒品的工具,那個弟弟也只是被當成寵物。從教唆他呼葉子到最后導(dǎo)致那家伙上吊的惡作劇,沒有人想到一個鬼點子會給自己帶來報應(yīng)從而變本加厲。
當渾身麻痹精神異常時,沒有道德也沒人知道做什么。只清楚周圍的歡笑是對自己行為的認可。越是百無聊賴有時越是想進入這種環(huán)境。也許他們其中早就有人想殺人了。也許是太軟弱,軟弱到甚至不敢想到死亡。所以只能用褻瀆生命來維持生命。
那個哥哥帶著將近失控的復(fù)仇心態(tài)出現(xiàn)時,顯然光是殺死他們遠遠不夠。哥哥要以牙還牙,讓所有人嘗嘗被玩弄的滋味。讓他們看看笑聲的另一面。也許人類天生就喜歡玩這種給個糖豆,在給個嘴巴的游戲。糖豆會把一個單純扇嘴巴的游戲帶向高潮,讓你在一個時段近乎瘋狂。不會去在乎對方的臉。這就像精神的酒精或海洛因。
哥哥最后停止了這一切,這種游戲太危險。結(jié)束它在哥哥看來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但人們卻只是用玩笑稱呼這種游戲。。。
6 ) 擱淺的船,童年的路
我不能,為我所說負責
因為我只是,一艘擱淺的船
我不能,為我所見負責
因為我只是,一艘擱淺的船
海上不見船,般上沒名字
要記起,我所丟棄的人并不困難
此刻,他們都站在我身邊
他們大多都微笑著
我的理想,讓我奔向,我的血脈,與大家一起
對于一艘擱淺的船,是多么自由的片刻
膠片里的童年掠影
舒緩中的民謠歌曲
靜謚里的小鎮(zhèn)風景
就這樣追隨著兩個人的背影,緩緩展開
他們是兄弟
安東尼,懦弱無能,處處被人欺凌
理查德,冷峻兇狠,展開復(fù)仇之旅
這是一個簡單又干凈的故事
他離開,為了心中無法解開的結(jié)
他回來,為了完成一份自我的救贖
如影隨形的弟弟與他相伴,時時提醒著他曾經(jīng)的無助,和他的拋棄
他大肆殺戮,在每一個完結(jié)的生命里讀出他們的麻木不仁和自以為是
以及自己的逃避
追隨著死人的腳印,追尋著生者的墮落
然后他找到了最后的終結(jié),我們看到了所有的真相
雖然早已了然于懷,卻傷情于他對最后一個兇手的指認
他是白癡,我是怪物
社會的認定,注定了所有的羞辱與欺凌
人心的冷漠卻構(gòu)不成傷害的罪證
內(nèi)心的認定,決定了一定要完結(jié)的宿命
自我的覺醒痛悔于往昔的抉擇
鮮血浸染了大地,那是帶我們回家的路
回到天真無邪,單純快樂的童年
7 ) Anti-Gang
Shane Meadows拍這部片子意味深長哇
類似金庸的鹿鼎記
前15部都是英雄主義,最后一部反英雄主義。
Shane Meadows一貫玩Gang,
玩光頭仔Skinhead,玩英倫痞子青春,
最后來一部Anti-Gang。
這么說起來Shane以后是不打算再拍同類題材了么?
========================================
小青年們總是覺得英倫青春很頹廢很美
任何生活都需要建立在經(jīng)濟基礎(chǔ)上
不賣藥哪來錢?買藥的人錢哪來?
你賣藥人也賣藥,你不殺他他就殺你。
裝逼裝老大,你狠我也狠。
瘦窄外套硬朗光頭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呢
8 ) 英國小鎮(zhèn)
話說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復(fù)仇的電影,后來又感覺這是個小鎮(zhèn)的故事,再后來覺的是個人性的世界。其實并不矛盾啊。殘酷的復(fù)仇發(fā)生在這個平靜的小鎮(zhèn),而后人性像烏云背后的陽光射穿出來。最后徒留彩虹做陰雨的美麗墳?zāi)埂?br> 故事主線毫無疑問是哥哥rechard回鎮(zhèn)報仇。小鎮(zhèn)還是那個樣子。那個樣子呢?平靜但有著陰暗的一面,地痞在任意的兜售毒品。曾經(jīng)的兄弟一起在這里親密成長,如今哥哥從軍隊歸來,弟弟已經(jīng)在毒品的刺激和混蛋的玩弄下自殺。冷酷的復(fù)仇就這樣在緩慢地音樂中不徐不緩的進行,沒有阻力,沒人說不。片頭哥哥的第一句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他們會進入天堂,上帝會原諒他們,但我不能釋懷。故事進行下去,因為毒品和惡毒的混子在肆意踐踏弱者的尊嚴和生命。故事由rechard和頭子sony正面對話進入高潮,雙方開戰(zhàn)。松懈的被擊殺,忠實的同伴被誤殺,懦弱逃跑的被追殺,負隅頑抗的被灌入毒品,他們沒有意識,行動能力,像當初他們欺凌的羔羊一樣,被欺凌,被懲罰,被殺戮。復(fù)仇者戲弄他們,藐視他們,最后殺死他們。有人問“是耶穌嗎”他說不是,他顯然不是來拯救的,他是來復(fù)仇的;那人又問“是魔鬼嗎?”,他還是搖頭,他帶著受傷滴血的心而來,他懂得愛。那人又另問,你會走嗎。他說,你會我不會。
故事像一張大網(wǎng)已經(jīng)漸漸合攏。最后一個目標,他卻松手了。他首先遇見的是罪人的雙胞胎兒子,一定讓他想起了自己。兒子母親的出現(xiàn)又讓他看到海岸一樣的依靠。他載最后的目標到故事的起點,弟弟死的地方。弟弟簡單的葬禮上,家人哀悼。鏡頭的遠處,還有更多密密麻麻的的墳?zāi)埂S卸嗌偃讼竦艿芤粯颖皇褟娏枞醯钠廴枸`踏致死。家人哀悼后離去,是不是和兇手一樣冷漠,或是無知?哥哥無法離開,更不可能忘懷。當他看見人性的光芒,他忽然知道自己雙手沾滿鮮血并且已經(jīng)停不下來了。他用最后一個目標的手持刀通向了自己。當兇手還未從殺人的恐懼,兒子被威脅的憂慮,以及多年前的血債一起混合而生的顫動靈魂情緒中解脫出來時候,他戰(zhàn)栗的身軀,僵硬的胳膊,半舉著的沾滿鮮血的雙手,不正是已經(jīng)死了的rechard內(nèi)心的展現(xiàn)嗎?
鏡頭最后跳轉(zhuǎn)到整個小鎮(zhèn)。這樣的小鎮(zhèn),留下了這樣一個故事。死人別哭,死亡不是結(jié)束;死人要勇敢,你會得到救贖;死人請相信,你得到救贖了。
祥和的小鎮(zhèn)自然而疏于管理,毒品和恃強凌弱把純潔無知的孩童害死。我以為這是核心,其實這只是個引子。更重要的是人類的救贖,在耶穌與魔鬼之間,從魔鬼到耶穌
代價
7分。結(jié)局處的反轉(zhuǎn)相當驚人。
簡單明了的故事
2009-07-09
英產(chǎn)就是粗口+暴力~屌
希望有個這樣的哥哥!要仇人變成魔鬼——心靈永不得安寧,是最殘酷的懲罰!
說實話我不理解為什么最后理查要讓那個壞蛋殺了自己。復(fù)仇是個古老的命題,我本以為到現(xiàn)在人類可以用所謂理性來達成更好的協(xié)議,但沒什么比這原始的以牙還牙更能解釋人類內(nèi)心深處對至親對良知的渴求。我覺得惡就像癌癥一樣,原本是隱性基因,只是被誘發(fā)的。但我們只能不斷切除,阻止不了它的擴散。
英雄主義 or 反英雄主義
嗯,軍人大戰(zhàn)城管。ur in the dead man's shoes.
喜歡這類敘事的片子,要是有更多此類風格國產(chǎn)片看就太好了。
動機不足,難以認同。
這就是以前較老的那種為了后面二十分鐘的包袱去演繹前面六七十分鐘的沉悶,受不了!
過癮?。?!
這個懸念……一老早就被看出來啦!
他哥幫智障弟報仇來了,英國味挺好
沒那種做噱頭的GANG的彪悍豪情,大叔們混混的寫實啊,導(dǎo)演不愧是原來有混過的,不用太夸張的演繹也可以找到復(fù)仇的共鳴,結(jié)尾真贊!愧疚又如何,袖手旁觀和直接殺人又有何分別呢?那就再殺一次吧!我把罪孽告訴你。
略爽 略假
被殺死是Rich最后的也是最綿長的復(fù)仇計劃,他把罪惡感永久地烙在唯一一個尚有良知的罪犯身上,讓他一輩子都備受折磨。這比用一刀捅死罪犯更殘忍。
其實這片應(yīng)該四星 但這個劇情設(shè)置實在太出彩了! 開始覺得有點荒謬的復(fù)仇 后來合情合理 最后一刀看得我特別揪心 原來弟弟早就死了 哎 很多橋段都很值得玩味 比如最后那人家里的兩個小孩 不錯不錯 果然很Shane Meadows
第四頻道的小成本電影,畫面和音樂都很有罪與罰的象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