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的劇了,2018年看,應(yīng)該算是懷舊了吧。之前對于這段歷史的了解就僅限于徐崢和張庭主演的《跨越時空的愛戀》。
是啊,這部劇真的很悲,如果真的能穿越,朱允炆穿到現(xiàn)代社會,似乎倒是個比較不錯的選擇了。
我寫這篇影評,想換個角度,談?wù)剮讉€年輕人的教育問題。
這部劇里一共有四對親子關(guān)系,按照成功程度依次排列,沈玉娘荷花第一,方孝孺朱允炆或者馬皇后皇太孫第二,華師傅華大柱第三,沐王鳳凰公主最差。
在沈玉娘與荷花的相處中,沈玉娘能做到處處為荷花考慮,如荷花上吊后為顧及荷花的聲譽和日后在皇宮如何自處,去求馬皇后準(zhǔn)其二人出宮。在荷花得知朱允炆出事,心神恍惚后沈玉娘做到不拋棄不放棄,一直照顧和陪伴荷花。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在宮里,還是在宮外,沈玉娘都教給荷花很多道理,同時也以自身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荷花。不管是在該劇的明朝初年,還是在該劇的創(chuàng)作年份1998年,到現(xiàn)在2018都很久很久了,即使如此,沈玉娘的話,放到現(xiàn)在來看仍是三觀非常非常正,值得品味的。沈玉娘教給荷花的不僅僅是謀生技藝,更多的是自立自強、樂觀從容的心。
朱允炆算是排第二位吧。父親早逝,母親沒什么存在感,奶奶馬皇后、老師方孝孺、爺爺朱元璋三人貫穿在他的生活中。
奶奶馬皇后,算是那個時代女人中的翹楚了,即使是在老年,她也給了朱允炆慈愛和鼓勵。老師方孝孺,在朱允炆父親朱標(biāo)去世后,給朱允炆以啟迪,講了很多人生道理,開啟了施行仁政思路的可能。朱允炆也是在這兩人的影響下,以他懦弱遲疑的性格還能夠在他在位的短短幾年間施行仁政,贏得民心。
但是,作為一國之君,甚至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永遠是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人,朱允炆并不具備這個能力,從很早開始,他就是以退讓來作為他唯一的保護的方式,這顯然與他所在的地位和身份不符,換句話說,退讓不應(yīng)該是當(dāng)權(quán)者保護臣子和百姓的方式。更多的,應(yīng)該是制衡。所以說,朱元璋作為他的前任,作為把皇位交接出來的人,他做的工作不夠。他這個前任就只是作為一個爺爺,想著要疼愛孫子,把一個光滑的權(quán)杖交給孫子,讓他治理國家的時候更容易些,基于此原因,朱元璋在剛立了皇太孫的時候,就抓緊時間將那些開國老臣找各種理由一個個清除掉,他以為這樣就不會再有老臣在朱允炆繼位后倚老賣老給他找麻煩,朱允炆的執(zhí)政生涯就暢通無阻了。他卻沒有想到,真正的真空是不會存在的,一派被鏟除后,其實就是給另一派壯大和一家獨大的機會。與其鏟除一派,不如留兩派力量同時存在,兩股力量互相較量,在此期間皇帝作為幼主正好可以掩人耳目并發(fā)展自己的勢力。比如唐明皇時期,安祿山和楊國忠斗法的時期,正是太子黨李亨養(yǎng)精蓄銳蓄勢待發(fā)的時候。
第三對和第四對,華師傅和華大柱,沐王和鳳凰公主,這兩對很像,都是很失敗的例子。相同點是都被長輩認為還是個孩子,2018常聽到的一句話“他還是個孩子啊”,所以華師傅之前不教給華大柱武功后來教了,為什么不教為什么教,并不曾告訴華大柱原因(如果是沈玉娘對荷花,早就會把道理講給人聽了);所以華師傅得知朱允炆二人身份并決定送他們?nèi)ツ戏揭膊桓嬖V華大柱,從頭到尾都瞞著;所以沐王收留了朱允炆卻不告訴女兒鳳凰公主他的身份反而說是表兄,沐王決定助朱允炆復(fù)位起事也不告訴鳳凰,只是簡單安排她去峨眉山游玩,朱允炆的身份從頭到尾都瞞著。這兩個被從頭到尾都瞞著的可憐人?。P凰甚至到底都不知朱允炆的真實身份,到死都不知父親為什么要讓她去峨眉山游玩只是以為不被疼愛了人生不值得所以自殺了),你說他倆是不被愛嗎,誰能說華師傅不疼華大柱呢,華師傅本來還打算把人送去南方后和華大柱一起去找荷花,誰能說沐王不疼鳳凰呢,鳳凰說不嫁,沐王哪怕冒著欺君的風(fēng)險也同意了??墒?,為什么還是釀成這二人的慘劇呢,原因其實就是,雖然他們被愛,但是他們感覺不到被愛。是的,感覺不到被愛,華大柱鳳凰都是單純的人,一個自幼失去雙親一個自幼喪母,他們的人生中也沒有方老師沈玉娘對他們講道理啟發(fā)人生,在華師傅稍有不如意就對華大柱非打即罵的時候他感覺不到愛,在沐王得知鳳凰對朱允炆表露情意后對鳳凰惡言惡語予以責(zé)難并要求她上門道歉的時候她感覺不到愛。愛,真的不僅僅為他著想,庇護他就可以的,更應(yīng)該有如沈玉娘之于荷花,方孝孺之于朱允炆一樣的講人生道理,灌輸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奶奶馬皇后之于朱允炆一樣隨時給予鼓勵與支持,還有,不可或缺的是,想要孩子成人,就首先要把他們作為一個成人來看待,保護他們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訴他們實情,教給他們看清形勢,和家里人一起承擔(dān)分擔(dān),過程中也就學(xué)會了自我保護,擁有了保護他人的能力。
?0?0?1;?
小時候看了一點,覺得很沉悶,年幼的我不是什么過人之人,沒學(xué)習(xí)過這些知識前,對古詩詞根本沒有任何興趣,自然云卷云舒花開花落也吸引不了我。
草草回顧了一下,發(fā)現(xiàn)能找到與大明宮詞,少年天子順治里類似的感覺,人生的虛無縹緲。
對女主荷花的塑造,與大明宮詞的成年太平公主一樣,讓我無法忍受,為什么要把自己所有的精神寄托在一個男人身上?
少年朱允文的新婚之夜,那個臉圓圓的妃子是金銘嗎?她好美啊,新婚之夜懟太子,這段看得挺爽的。成年的太子妃演員妝容,有劉詩詩那種清冷寡淡幽怨之感,就是看起來就知道她很苦,就知道她沒法再懟人了,沒了攻擊性,沒意思。
少年朱允文與荷花也很好看,但女孩子身上的裝飾太日系了。女主的師父特別美,特別是臉型。
絕代雙驕里的慕容九姑娘在里面飾演了一個公主,最后自盡那段,又聯(lián)想起來章子怡臥虎藏龍的結(jié)局。我真希望公主能拿起刀劍亂武,像九姑娘那樣一心攀登武學(xué)高峰,不問世事,無心情愛。而不是柔弱楚楚的只能喊爹,盡孝道,對男主癡情。公主與父親告別,長鏡頭里,她孤身一人站在紅墻內(nèi),這個場景是我夢中有過的,今日追本溯源于此。
此劇里的一片枯荷,斜陽,window桌面等,意境還是不錯的,喜歡片頭曲的悠遠。
轉(zhuǎn)載自://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3619304263607.html
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名為“清君側(cè)”,實則是篡權(quán)奪位。所以他勢必會將朱允炆給殺掉,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順利坐上皇位。試想一下,如果朱允炆還活著,那么他清君側(cè)完畢之后,是要返回北京去呢?還是要留在南京呢?
所以,此時立志要當(dāng)皇帝的朱棣,自然會將朱允炆給除掉,以絕后患。不過,朱棣并不會立即除掉他,而是會先逼迫他將皇位禪讓給自己,然后再將他軟禁,最后才將他處死。
為何這么說呢?很簡單,因為朱棣只有分這三步走,才能穩(wěn)固自己的皇位!
經(jīng)典好劇
擰巴的邱心志和他的倒霉皇帝系列,溫柔臉。
補標(biāo):這種氣節(jié)和風(fēng)骨,現(xiàn)在已經(jīng)拍不出來了~
風(fēng)格不一樣的劇,只記得里面有很多空鏡頭,小時候沒看懂,有時間再看看
令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一段BGM和主角的經(jīng)歷簡直就是天衣無縫
暴露年齡了,但是這部劇是我兒時的白蓮花,非常優(yōu)秀的古裝劇,用詩意雋永的手法,以明初歷史為背景,講述了建文帝和他兒時青梅竹馬的玩伴從童年到少年的情感、經(jīng)歷和磨難。尤其是小建文和小荷花童年時期的劇情,真的太美,也太悲傷。全劇從始至終籠罩在濃濃的憂傷里,說不出的壓抑、悲涼,至今回想起仍然能瞬間進入那種憂郁的氣氛中。永生難忘。劇中配樂也非常具有古韻和詩意。
記得兒時第一部看的邱心志的戲,很不錯
記憶中是一直飄雪的寂靜宮院。文弱的建文竟然讓孩提時代的我喜歡了邱心志。
去年考研閑暇看到的片子,仿佛把我拉回了500年前夕陽殘照下的森森宮城。很愛此片的布景和配樂,有一種濃濃的戲曲風(fēng),也暗合了本片戲說的定位。邱心志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眉宇間都透著憂郁和惆悵。還記得花了兩天看完全劇,腦海里一直都回放著“你儂我儂他煞情多”的調(diào)子。
極其好看
寶國叔的朱標(biāo)演得不錯!笑的方式跟后來的作品都不一樣啊。這版朱棣演技差,配音也差。
糾結(jié)的演員邱心志,糾結(jié)的帝王之旅,我童年看得那個糾結(jié)~
丘心志真心長了張溫柔臉 那會看只趕腳這片子比較壓抑...
我至今難以理解,為何當(dāng)年看此片時為何渾身被雨淋過似的,冰涼透了,要知此片布景很簡單,也沒有大場面。也許與當(dāng)年我當(dāng)年的心境有關(guān)?真是很讓人頹望的片子
此劇男主演邱心志在新劇《雪中悍刀行》中演的劍神李淳罡很出彩,令我想起這部很多年前看的優(yōu)秀劇目,當(dāng)時邱心志還是青年演員,但氣質(zhì)卓然,文戲細膩動人,演技相當(dāng)可以
記得是一部很不錯的電視?。海?/p>
爛,的確是臺劇的水平
荷花是一個多么有自我的藝術(shù)形象啊。堅定的自我,達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而朱允炆是多么一個沒自我自我被裹挾無力無能好人的藝術(shù)形象啊。原因是在于所處的社會關(guān)系不同嗎??蓯矍檎娴挠欣砜芍v嗎?還是只是因為有緣遇見,初見的吸引歡喜,此后的執(zhí)著與習(xí)性,從中得信仰,得自我。得我執(zhí)。臺詞和服化道(景)、畫面都很有風(fēng)格,方孝孺泛舟,真的國畫一般的影像語言,還有無數(shù)編曲不同節(jié)奏貫穿的"你儂我儂"。果然歷史(長時間)塑造的文化比政治的聯(lián)結(jié)更緊密綿長,但最終可能還是會被政治的力量所切割,劃開口子,文化進入,像歌里說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塑,文化是人與人沒有國界的觸碰交融,最終是人與人的面對面。無論是關(guān)于情,還是關(guān)于政治與人道,關(guān)于自我,都很經(jīng)典的一部劇。
十幾年前被邱心志的建文帝驚艷過
是某臺的午夜播放,連劇名都不知道,只知道兩個小人兒。此劇應(yīng)該已成心中的白月光,無處描畫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