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愛情不能開玩笑..
很久以前看的,各方面都不錯的電影..
愛情不能開玩笑..
以男主角的個性,一定會是這樣的選擇和結局..
2 ) 再見 威尼斯
我們欲 我們求 我們窺探 我們逢場作戲 步步驚心 我們游覓于理性與狂熱的曖昧地帶 捕獵道德底線的缺口 掙扎過 便也釋然 以愛之名 佯裝了善良欺騙了自己 辜負了威尼斯起伏的波和連綿的雨 而這座城市成了回憶中燃不滅的灰燼 化作愛床上你流著淚的瞳仁。
最后的最后 馬卒車傷 這場棋把我們變成兩個不堪回首的自己。 以愛之名 卻如墜深淵。逃避的眼神里 我們看到彼此抹不去的傷痕 愈擦拭 愈深 愈掩埋 愈恨。你我,親手創(chuàng)造并撕裂了愛情的夢 以及對自己靈魂的信任。
哦 威尼斯 賜我一雙鴿翼。
3 ) 平衡的構圖,翼動的心
這部新古典主義電影,風格細膩,改編自亨利.詹姆士的原著小說。一直覺得美國作家亨利.詹姆士筆下的女人是最可愛的美國女人,他長年生活在歐洲,作品常常描寫美國人與歐洲人的交往問題,并一直用一種冷靜的眼光審視歐洲的各種禮教傳統(tǒng)。這正如電影中的Milly,旅居歐洲,在高級社交圈里不合時宜的大聲談笑, Merton笑稱這是典型的美國女人。而Kate,則是一個標準的在浮華的高級社交圈中丟失靈魂的女性,這也是亨利.詹姆士所擅長描寫的,道德與純潔的墮落。然而,人性的復雜就在于人能夠在崇高面前意識到自己的卑賤,所以,當Milly說“我愛你們兩個”的時候,Merton能夠在她懷里失聲痛哭,而 Kate在最后也意識到“你還愛著對她的回憶?!逼腥齻€演員表演的非常到位,尤其是Kate的扮演者,把那種復雜細膩的情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片中有兩場Kate和Merton做愛的戲。一場是在威尼斯假面舞會時兩人在街角偷情,一場是片尾Kate來到Merton的家和他在床上做愛。比較這兩場戲會覺得非常有意思,第一場戲充滿了激情,一是因為偷情的刺激,二是因為Kate對Milly的妒忌,兩人的情緒在這里得到了完全的釋放。而到了片尾, Kate的陰謀終于達成,兩人在床上赤裸相對,卻反而毫無激情,甚至帶著傷感。他們都知道,他們傷害的不僅僅是Milly純潔的情感,更傷害了自己的靈魂。原本最具激情的時刻變成了一種質問自我的儀式,最后的擁抱也不能溫暖彼此的傷口,Kate起身離開,Moerton的腦中又出現(xiàn)了Milly的話。
另外一處頗具匠心的地方是攝影上構圖的應用。因為故事的背景是1910年的歐洲,整個攝影的風格都相對非常傳統(tǒng),攝影師在用光和移動上也力求一種古典主義的靜美,構圖更是以水平和對稱的畫面為主。比如影片剛開始的Kate的眼睛特寫,Merton在公園等待Kate時躺在長椅上的俯視鏡頭,還有Kate 開始適應社交生活后的桌面餐具的俯視特寫,以及城堡,街道。這一切平衡的畫面象征了一個穩(wěn)定,傳統(tǒng)的貴族社會。在這個系統(tǒng)里,你不可能去改變它,只能去適應它,正像Kate,一步步成為一個上層階級的典范女子。而到了威尼斯的時候,三個人坐著貢多拉暢游水城,導演借用一個主觀視角拍攝威尼斯建筑。和以前的構圖不同,這次因為是人在船上的主觀鏡頭,所以建筑在畫面中心微微的晃動,破壞了一種平衡的沉靜。而這時,也正是Kate開始策劃她的陰謀的時刻,于是,這個特別的鏡頭就具有了更深層的含義,就像片子的中文翻譯名一樣:這是“三顆翼動的心”。
4 ) 感受
在許多個具體的時段中,我甚至是要全部的汲取。這好像是每個欲望承載者自帶的,難忤逆的。
但在脫離了一個具體的時段后,我將要承認并且做到我不擁有整體,我做到這點,與這個流動的整體本就是擁有的失敗的證明無關。(盡管總是知曉,而不是做到,并且認識到之后還要經(jīng)歷情緒上的折磨)
我愛著你,但很大可能我會多次錯過你,就像我多次錯過自己那樣。時機不對,真的不是說說而已,許多人都被迫交出自己的時間。
同時,我不得不在知曉了我實際上并不擁有你這一事實之后,仍然在某個具體的時段中,全部的去愛,毫無保留。
最后想說說無止境的自我追逐。這個過程中確實有一些極其豐富的體驗,即使只有自己知道,這些感覺的過程里確實是極舒爽的。
但我還是不完全肯定一種效果上好的努力,這樣的痛(不僅僅是肉體)不是該被體驗的。除非改造,以后肯定會要面臨改造,但這種改造很難是沒有代價的…而切換,這幾乎只能是魔法吧…
5 ) 精神無價
凱特外表看起來單純,聽話,骨子里卻是一個很有心機的鬼靈精,決不甘心屈服于命運的擺布,她既要真爰,又不想步媽媽的后塵,失去榮華富貴,賭局是她自己設計的。米莉知道自己時日將至,卻希望象正常人那樣,自由自在過日子——有愛有歡樂,她渴求生命,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在莫頓的心中烙下了不滅的記憶,莫頓對米莉的思念令凱特始料莫及,凱持的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所以沒有錢不行,但金錢也不是萬能的,精神無價!
6 ) 愛情與道德雙失
先看的《天堂之日》,又看的該片,兩部主題相同,都是相戀的人為了飛黃騰達在一起,其中一個提議對方先跟別人在一起的。結果當然是傷感的,這件事有悖愛情和道德,所以總是愛情一拍兩散?!而澲怼匪茉炝送昝赖奶焓埂桌虻男蜗?,襯托的女主在欲望之下凋零。也真是奇怪哈,看威尼斯也有斑駁的墻壁,但就是有藝術的美感,回想中國有些南方城市潮濕發(fā)霉的墻體,就覺得一聲嘆息,當然,古鎮(zhèn)除外。
7 ) 死于威尼斯
威尼斯是個適合于死的城市,盡管它是那么夢幻、那么豐盛地快樂著。黑沉沉的水,瀉湖上閃爍著碎金的陽光,浪潮在運河里翻涌,連綿的拱橋,夾岸的屋宇外伸出的露臺,夜晚,迤邐的夜晚,夢與死的孿生子糾纏盤桓。有人來生活,有人來結束。青春絢爛如煙火,瞬即消逝。威尼斯是個吞噬人心的城市,人們來到這里,就把心失落了,再也帶不回去。
“你要答應我,你不能愛上有她的記憶。”
他躺在她裸露的背后,寂靜無聲。眼前是黑沉沉的水,遠處的橋,搖晃的船燈,河面上傳來年輕女孩的笑聲??v使有潔白雙翼,他的心終也再無安寧。他已無處可去。垂死的鴿子折斷了羽翼。這一場浮華中追逐的荒誕戲。
《鴿翼》拍攝于1997年,根據(jù)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原著改編,Iain Softley執(zhí)導,HBC和LR分別出演男女主角Kate Croy與Merton Densher。亨利·詹姆斯有許多作品都被改編為了電影,Iain Softley的這一部是其中的佼佼者。出道甚早的HBC在《天使不敢涉足之地》、《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霍華德莊園》等一系列根據(jù)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中都擔當主演,而她在《鴿翼》中對凱蒂這一悲劇女性角色的有力表現(xiàn)卻是最出色的。
《鴿翼》的外殼故事相當大流,講述了一位家道敗壞的年輕女子凱蒂為阿姨茉莉收留,阿姨希望她能嫁入豪門,但凱蒂自己卻喜歡上了沒錢的報社記者莫頓。茉莉阿姨警告她如果跟莫頓來往,她就不會再有經(jīng)濟上的支持,她的窮困潦倒的父親也將無人供養(yǎng)。為了父親與自己,凱蒂作出了妥協(xié)。此時美國富豪的孤女米莉來到英國度假,在宴會上偶然見到了莫頓并為之鐘情。凱蒂從馬克爵士那里得知米莉身患癌癥,即將不久人世的秘密后,勸說莫頓去陪伴米莉,以便在孤獨無依的米莉死后成為她的財產(chǎn)繼承人。從而使凱蒂不必再受茉莉阿姨的挾制,能夠與她所愛的莫頓結婚。蒙在鼓里的莫頓聽從了凱蒂的安排。在威尼斯三個人度過了歡樂的一段日子。但最終米莉出現(xiàn)了病癥,被莫頓發(fā)覺。凱蒂袒露真相,堅持要莫頓為了他們倆的未來繼續(xù)演戲,并提前抽身返回英國。莫頓無奈。他們倆流連在威尼斯大大小小的街巷,由陌生而漸至熟悉,熟悉而漸至親近。莫頓的“愛”使得米莉仿佛活了過來。然而面對一顆真摯的心靈日夜作戲,莫頓覺得越來越艱難。
與此同時,遠在英國的凱蒂卻日漸忐忑,她害怕莫頓假戲真作,日久生情,真正愛上了米莉。她不得已將真相泄露給企圖娶到米莉的馬克爵士,馬克前往威尼斯向米莉和盤托出凱蒂與莫頓的真正關系。被摯友和愛人雙雙背叛的米莉崩潰了。疾病熄滅了她剛剛復蘇的生命。但垂死的她卻以無限的愛意和溫情寬恕了凱蒂與莫頓,她對莫頓說,我愛你,我愛你們兩個。莫頓追悔莫及,跪倒在米莉病榻前痛哭失聲。然而一切為時已晚,無法挽回。米莉仍將遺產(chǎn)留給了莫頓。莫頓卻再也不能跟凱蒂在一起。死亡的陰影籠罩了他的心靈。如同凱蒂絕望地認識到的那樣,他愛上了有米莉的回憶。在她活著時,他一點也不愛她,但在她死后,他卻愛上了有她的回憶,他們共同度過的威尼斯的日日夜夜。影片的末尾,只身一人的莫頓重又回到了水城。那里長眠著米莉,還有那位善良的美國女孩對他的愛。
托馬斯·曼讓他的埃森巴赫死在威尼斯,伊夫林·沃讓威尼斯做了查爾斯與塞巴斯蒂安青春盛景的見證與布萊茲赫德衰敗的序曲,亨利·詹姆斯又把他筆下的莫頓丹希永遠留在了威尼斯。威尼斯似乎是一代又一代文學人對青春的祭奠之地。它的浪漫,它的熱烈,它的浪漫與熱烈中蘊藏的死亡的芬芳。伊夫林在他的《舊地重游》中如此描繪這座建造在水中以反抗被水淹沒的命運的城市:
“……我沉浸在甜蜜的幸福中,無憂無慮。有幾天,日子就消磨在那條岡朵拉上,我們緩緩地駛過大運河的支流,船夫發(fā)出哀怨的、鳥叫般的警告聲。另外幾天,我們坐著快艇騰越在通海的瀉湖上,航行在閃爍于陽光下的滾滾而來的泡沫浪花上;如今留下的混亂回憶是沙灘上的灼熱的陽光和大理石建筑里的陰涼,到處是水拍打著平滑的石塊,在彩繪的天花板上反映出斑斕的光點,是像拜倫可能度過的科隆波娜的貴族府第的夜晚,還有另一個拜倫式的夜晚——在基奧賈的淺灘上捕大鰲蝦,小船后面泛起閃著粼光的尾波,船頭上搖曳著的船燈,撈上來滿網(wǎng)的水草、沙石和歡騰亂跳的魚兒;還記得在清涼的早晨,在陽臺上吃甜瓜和熏火腿;還記得在哈里酒吧吃熱奶酪三明治和香檳雞尾酒?!?br>
一種富足的歡樂撲面而來。一種與世隔絕的無憂無慮。《鴿翼》里描繪了狂歡節(jié)的景象,火樹銀花,戴假面的奇裝異服的游客們,在人群中歡快地跳著舞的莫頓與米莉。凱蒂在遠處恐懼地窺探。一場混亂。凱蒂拖著莫頓跑離了米莉和蘇茜。在黑暗中她向他交出了自己,作為證明。情欲在夜色與此地的靜寂中蒸騰。米莉,我想她便是在這一晚,已經(jīng)猜測到了欺騙的真相了吧。她不是個傻女孩,相反,她那么聰慧,那么熱愛生命,即使命不長久,也不愿被人憐憫,而要快快活活地度過殘余的生命,快快活活、竭盡全力地去愛一個人。她對莫頓的愛,較之凱蒂對莫頓的愛,又相差多少呢?
貧窮摧毀愛情。凱蒂不愿意試探這條真理,她寧愿去掙取維持愛情的資本,而不愿意去相信愛情本身。窺透死亡的米莉卻只熱愛生命本身,最殘酷的欺騙與惡意,到最后都沒能徹底奪走她的愛。這就是亨利·詹姆斯筆下的美國人面貌。在貴族意識仍根深蒂固的英國人眼里,美國人不夠雅致,他們淳樸、容易受騙,像是鄉(xiāng)下人,莫頓嘲諷米莉“笑得太大聲”。亨利·詹姆斯的小說里美國人在歐洲的遭遇與隔閡是個中心話題。在《鴿翼》的外層故事之內(nèi),米莉蒙受到的欺騙正是這種隔閡的悲劇體現(xiàn)。
《鴿翼》的畫面極為精致,影片中人物的衣飾富于希臘古典風,輕羅小扇,纖細的腰肢與裸露的光潔手臂,淡紫淺粉的裙擺款款拖曳過威尼斯小橋街巷,撐起的傘,飄落的雨絲,不自禁便穿梭了時光。
一切都是為了愛,一切又都不是當初所想的樣子了。 這是愛情最讓人悵惘的地方。
Linus Roache ???
非常舒緩的片子,一開始覺得很動人,表面平靜,暗潮洶涌。慢到后來就有點吃不消了。故事有點像尼羅河慘案,只不過掘金郎最后愛上了富家女,而大家還都有良心在。道德與純潔的墮落。
等你發(fā)現(xiàn)橫亙在你們中間的,除了鬼魂,還有愛恨難辨時,你將長年后悔。
真是個道德難題,得到的代價就是失去。每次看到海倫娜·邦漢·卡特前期的作品,都會覺得嫁給蒂姆·波頓這種怪人真是挑戰(zhàn)啊,現(xiàn)在的她已經(jīng)完全被同化成巫婆樣了
溫和三角戀,畫面很美~
這片被嚴重低估了?。?!故事 編劇 臺詞 導演 音樂 演員 場景 服裝方方面面都完美。非要雞蛋里挑骨頭的話 男主欠點火候。這是海倫娜的古典類型片里表演最成功的一部 比她之前演的那些小丫頭片子有深度,當然角色本身也更具表現(xiàn)力。等我有空去看原著。
能把亨利詹姆斯拍成這個樣子,導演和編劇應該問心無愧了。奇怪的是這個Iain Softley 為啥沒什么名氣呢?(相較于James Ivory而言)另外,本片的美術指導應該成為所有愛美小女生膜拜的對象吧。片中的色彩……可以用“嬌艷欲滴”來形容。
女主最后可以不為錢嫁給他,男主卻無法承諾不會愛上米莉的記憶。果然逝者是完美的,人心經(jīng)不起試探和操控。no zuo no die
“oh, that i had wings like a dove... for then i would fly away...” 開始懷疑法版的字幕會不會全是錯的。這種愛恨糾纏真是無法理清。男主很不好演,強一點變成了危險關系,弱一點又隱沒在兩個女主之間。年輕時的HBC清秀如今日的小K.
說說你有多遺憾 而你又有多愛
影片三星,還有一星是給海倫娜奉獻的從影以來最激情演出。
失去的永遠刻骨銘心,哪怕不曾愛過也要遺憾一生。愛情再強大也要被柴米油鹽的生活擊得粉碎。金錢雖萬能但無法為其泯滅良心更無法割舍真愛。吶,矛盾心里無限掙扎。
奔著海倫娜去,卻被威尼斯迷倒(二十世紀初英美文學中的意大利也不失為一個題目?。。?!我這是分分秒秒想甩藝術史的節(jié)奏么T.T)
明明可以沒有愧疚但清貧的在一起,可是貪圖愛情和財富,所以雖然三人擁有快樂的回憶,卻隨著米莉的死,莫頓和凱蒂的愛多了永遠不能從腦中抹去的隔閡,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
那句“I love you both”真是殺人不見血
看多了這類文學改編的電影,你會發(fā)現(xiàn),在威尼斯很容易老去,不僅是人的軀干,還有情感……
雖然沒讀過亨利詹姆斯的原著,但基本可以感覺到電影做了過多破壞留白的視覺化呈現(xiàn)(例如結尾和威尼斯的兩段性愛戲),以至于讓電影顯得更像是改編自拉克洛《危險關系》,而不是《鴿之翼》。
這當然不會是個擁有美好結局的故事,身份調換也不能成??扇羰桥巳ッ半U,故事的脈絡會有另外的方向吧。女人總是更堅定些。為愛堅定,又被愛拋棄,
蝴蝶夢里面說的可以和活人爭辯,無法和死人拼命,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