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大泉洋的演技拯救了《黑井戶疑案》,電影前140分鐘,都被野村萬齋這個偵探的浮夸,刻意說話的腔調所折磨,以至于當他通過細節(jié)推理,抽絲剝繭的把別墅里每個人的謊話拆穿,嫌疑排除,故事串聯,而后,一一排除看似最有嫌疑的人時,我都不能習慣這位浮夸的名偵探。
而當他將兇手的面具從呆萌醫(yī)生的臉上撕下,醫(yī)生瞬間呆萌到腹黑的轉變,才讓故事迎來高潮,為了幫相依為命,患了腦癌的姐姐籌備出國醫(yī)治的費用,而不得不勒索黑井戶戀人,而不堪承受無止境的勒索的戀人,選擇了安眠藥自殺,于是,犯了貪念的醫(yī)生,一步走錯,就再無回頭路,于是,一個謊言制造另一個謊言,一起富豪謀殺案,引來不同人的居心叵測,就如偵探所說【對金錢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想要的只會更多?!?/p>
我不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粉,但不得不說,她的作品,群戲里每一個人物的設定都很鮮明,而推理手段,目前我還看不太出來,只覺得細節(jié)的串聯,將真相推出很棒。
電影中的背景和音樂都很美,每一個人物的演技也沒得說,如果偵探的演技不那么浮夸,也許電影會更好。
一般般。
1.黑井戶死后,其周邊的人談笑風生,一點悲戚之色都沒有。
2.最后醫(yī)生的疑問,為何偵探會來到村里,以及畫面上偵探貌似很折磨的抓自己的頭發(fā),想表達什么?
3. 那個作家,基本是個醬油,除了為黑井戶的侄女做鋪墊外,什么用都沒有,貌似沒他,一起也得說的起來。
4.一切都太巧,出現的任何人,任何物,最后竟然都澄清了案件的某處疑問,太假,按理來說,總會有一些環(huán)節(jié)是和案件無關的。竟然沒有任何煙霧彈。
好看的,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全部看完中間基沒有走神也沒有發(fā)困!
其實電影一開始女人的第六感就覺得醫(yī)生很可疑,但是因為后面醫(yī)生一直是第一視角就先入為主地k覺得他是主角,就把他排除了,結果么最后果然他是兇手?。?/p>
不過有一個疑問,十分鐘醫(yī)生口碑在村里一直很好,那么姐姐生病了需要錢去問黑井戶借錢看病好了,沒道理不借吧,何況他倆還是好朋友。為啥要冒險去敲詐呢?黑井戶和唐津的關系基本在村里人盡皆知了,去敲詐寡婦另一個也會知道的吧!這風險太大了吧!
還有醫(yī)生這么聰明咋會疏忽騎自行車來回時間差的問題呢?平時騎車兩分鐘,那天需要十分鐘,明顯有問題啊,警察詢問的時候就沒想到這個問題嗎?
“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曾經推出一百部最佳推理小說名單,其中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入圍了四本小說,分別是第10位《無人生還》,第12位《羅杰疑案》,第19位《阿加莎短篇選集》和第41位《東方快車謀殺案》。
四本之中,《羅杰慘案》是阿婆的成名之作,也是爭議之作。
成名的原因是:這個精彩的故事把所有人都騙了。
爭議的原因是:有評論家認為這種敘述方式屬于開掛作弊。
《羅杰慘案》無論犯罪手法還是作案動機上其實并不復雜,但特殊的記敘方式,讓這個故事前所未有的精彩。
簡單來說,一般的懸疑故事,可以粗暴的分為這三個類型。
A類:一個人VS一群人。精明的罪犯(或者其幫兇)騙過所有的人,然后抽絲剝繭,戳穿他的騙局。比方那部《嫌疑人X的獻身》
B類:一群人VS一個人。一幫人之間互相都不說實話,大部分人在撒謊,他們可能是施害者,也可能是隱瞞者。比方阿婆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C類:沒一個人說實話,大家都瞎掰。少數派和多數派互相敵對證詞相反,但是每個人之間又牽牽絆絆,各有隱瞞。這樣固然案情撲朔迷離,但寫起來真的很難,當所有人都沒實話的時候,不但讀者會暈,連作者自己也會走火入魔,說不定最終草草收尾。
無論哪一種類型,偵探和讀者大多是從上帝視角來看這個案情的。
《羅杰慘案》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但采用了最麻煩的C類,劇中每個人都有隱情,各說各的謊話,證言都不能全信,并且把讀者帶上了賊船,讀者再也不和偵探一樣是個局外人,你在閱讀或者觀看中形成的所有認知,到結尾的時候全都變成謊言。
這也就難怪評論家會說阿婆開掛作弊。
日本改的這一部《羅杰疑案》名為《黒井戶疑案》,我個人認為是改編最精彩的一部。劇中每個角色都非常成功。并且逗逼的氣質很令我信服。
推理電影最忌諱劇透,所以不劇透。畫一畫劇中的逗逼眾人相。
板著臉的死人老爺
鱷魚臉的遠藤憲一扮演受害者黑井戶老爺,他是當地名流,是第一的企業(yè)主,富豪,還是大家族的家長,對家人和員工傳統(tǒng)古板,稍顯刻薄,并鐘情于同村的俏寡婦。
簡單來說,就是那種誰都想弄死他的主兒。
放蕩不肖的少爺
黑井戶家的繼子,是黑井戶前妻帶來的拖油瓶,各種作孽,不懂世故。原著中這個角色除了沒出息之外,酒色財氣樣樣都精,還是個嚴重女仆裝擁躉。
案發(fā)時他身無分文,急需老頭子給錢,同時被老爺強制婚姻,總之對老頭子是各種不服。
純情苦情的女仆
一個家道中落的女子,被逼無奈到和自己之前一樣有錢的人家當女仆,然后和少爺戀愛,不但生米煮成熟飯,連證都領了,結果硬生生被老爺拆散了。
這還不夠慘。最慘的是,那個拔吊無情的少爺,被老爺一攔,明顯要打退堂鼓。
他竟然想和另外一個女人先結婚再說……所有苦情女都要這么傻嗎?
用眼神告訴你:我肯定不正常的女管家
女管家的角色很有意思,原著中她原本有希望成為家族的太太,但是被心懷鬼胎的二嬸一直攔著上不了老爺的床。
她每天操心那個吸毒成癮的不孝子。老戲骨余貴美子用恐怖的眼神和表情告訴觀眾:老娘心里有事兒,但什么事兒就是不告訴你。
猥瑣到逗逼的男仆
無論扮相還是眼神,男仆都在徹頭徹尾的告訴你什么叫猥瑣。全家人都在防著他,因為誰的話他都偷聽,偷聽的姿勢也盡量保持了猥瑣的本性。
得知老爺死掉,醫(yī)生讓他踢門的時候,這小子一臉緊張的說:“說實話,我早就想試試踢這個門了?!?/p>
簡直猥瑣到可愛。
嗯,他成功扮演了一個絲毫不掩飾自己猥瑣的男人,猥瑣到誰見了都想揍兩拳——但一般這樣的都不是兇手。哈哈。
精明的廣場舞二嬸
老爺那個不成器的弟弟二叔死了之后,她帶著女兒一起來投奔老爺。目標當然是因為老爺沒有親生后代,希望能熬到老爺死掉之后,有血緣關系的女兒能繼承下遺產。
原著中老媽志向遠大,拼命阻止老爺對女管家下手,她擔心以后的財產繼承問題,說不定她內心也想過爬上老爺的床——奈何年老色衰了,從來不討老爺喜歡。
她提前知道遺囑上自己沒多少錢,對老爺心懷恨意。
嗯,她就是我們常見的廣場舞大媽
白窮美的受氣包侄女
典型的公主命丫鬟身。不成器的老爹死了之后,世故的老媽帶著她投奔老爺。寄人籬下吃盡了人家白眼不說,關鍵是真窮啊
好不容易和少爺訂了婚,原本有希望成為富婆,結果不但少爺被勾走了,自己也被個老流氓勾走了。
寄居的老流氓
對于這種沒事住在有錢人家里蹭吃蹭喝,并且還勾搭人家侄女的老作家,我們都稱之為老流氓。
有趣的是,老家伙保持了流氓本色,一身混不吝氣質,是整部電影中一直說著實話的人(除了勾搭人家侄女這事兒沒提)。
臉上寫滿無辜的管家兒子
好巧不巧,這個倒霉蛋剛好在案發(fā)時間出現在案發(fā)地點,明明完全不明白什么狀況, 但喝著小酒哼著歌就進局子了 。
這張沒出息的臉上,簡直寫滿了無辜。
心有不甘的秘書
秘書是幫著打理工廠事務的,見識更多,眼界更廣,所以他和家族里面這些斤斤計較的人不一樣,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他更斤斤計較。
他和老爺之間的抱怨就是員工和老板之間的抱怨。
薪資方面,認為自己的錢少了;態(tài)度方面,覺得對他苛刻;能力問題,他覺得在經營問題上自己比老板更有發(fā)言權(英國版對此有所體現)。
全知全能的姐姐
婦女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說的就是這個姐姐了。女人的業(yè)余生活就是東家長西家短的嚼舌根,她們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八卦集中地。
誰家寡婦出事了,誰家小兩口私奔了,她簡直門兒清。
同時她還具有女性天生的八卦想象力,張愛玲說:女人說話,第一句還可能是實話,第二句就開始寫小說了——寡婦死了之后,她第一時間想象出了一個自責自殺的劇本。
對這樣優(yōu)秀的女人來說,隔壁住著一位有名的偵探自己竟然對他一無所知,這簡直就是職業(yè)的侮辱。
劇中的姐姐簡直太可愛。日版把姐姐的角色強加了悲情的戲份,讓她的形象更加突出。
這個人物還啟發(fā)了阿婆,開啟了馬普爾小姐系列。
所有配角都完成之后,就是我們登場的兩位主角。
被批評猥瑣的日版大偵探波羅
我個人很喜歡野村萬齋的這個形象,雖說無論形象、年齡還是氣質都和原著不相符。
但無論是該系列的第一部《東方快車謀殺案》,還是這一部,癲狂逗逼的勝呂武尊都和整部劇集歡脫的氣質很搭調。
畢竟這不是阿婆的波羅,這是三姑的勝呂武尊。
靠賣萌開掛的醫(yī)生
大泉洋簡直是賣萌界的一朵奇葩。不知道是不是《真田丸》余毒未清,我看見他那些委屈的小眼睛,忍不住想喊一聲:大馬咧,寇啪!
阿婆的這部作品當然是開掛,是作弊,大泉洋有賣萌技能加持,開掛技能更上一層樓。
和原著相比,醫(yī)生的角色加上了對侄女的暗戀,全片你都覺得他不是在吃醋,就是在無辜,反正妥妥是個等著被人吼一聲的“大馬列,寇啪”的小受。
身為一個外掛,你這么賣萌真的可恥知道嗎?
版本比較
在日本這個版本之前,英國和俄羅斯各拍攝了一部電視劇版,英國版慘敗,俄國版完勝。
英國慘敗的原因是把這個案子放在《大偵探波羅》系列劇之中,繼續(xù)讓觀眾和偵探一樣保持上帝視角,當然要失敗。所以《羅杰疑案》就成了:連英國人自己也改編不好的作品。
俄國版好在一板一眼尊重原著,雖然比較悶,但還原度高。
因為劇集小眾,俄國版在豆瓣8.4的高分應該大多是原著粉給的,該片IMDb上的評分才6.6,主要是因為太悶了。
日本富士電視臺,2015年開始推出三谷幸喜&阿婆系列第一部《東方快車謀殺案》,上映后褒貶不一。但看IMDb上給出了7.0的分數,比2017年德普的那部6.6要高。
網友最不能接受波羅的日本形象:勝呂武尊。對原著粉來說,固然波羅有點老頑童的可愛,但是像野村萬齋這么古靈精怪很多人受不了。
被詬病的第二點是氛圍。三谷幸喜的作品有點輕喜劇,即便是罪案也讓你看的很愉快——這么歡脫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當初網友評價三谷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時說:明明殺了人,他們卻像郊外野餐一樣開心愉快。
同樣的三谷,同樣的野村,同樣古靈精怪+歡脫底蘊,這次又加上了賣萌的大泉洋,帶來了這一部《黒井戶疑案》,竟然起了化學的反應奇妙。
雖然目前豆瓣評分不過7.5,在我看來卻遠勝于英國版和俄國版。拋開原著因素不說,這是一個足夠精彩的探案故事。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深夜門”( wdydt2014 ),老衲這廂謝過了。
本劇敘事和疑點設計都還挺過關的,但是動機時間點邏輯上是不是有個明顯漏洞啊,還是我沒看仔細?提出來和愛好者探討下:(因為是案情邏輯探討,肯定涉及關鍵劇情透露,這不是劇評,還沒看的請見諒并繞道)
先說背景:關鍵時間的時間線如下,T代表殺人事件當天昭和27年即1952年3月17日周一 A.T-1年:唐津佐奈子毒夫,柴平祐醫(yī)生發(fā)現并敲詐勒索 | B.T-3個月:黑井戶祿助向唐津佐奈子求婚(未回應) | C.T-1個星期:柴平與唐津有最后一次會面(繼續(xù)敲詐勒索) | D.T-4天:推銷員來(管家袴田作證幾天前星期四來的,以此計算)黑井戶瞞家人購下錄音電話機 | E1.T-X天:黑井戶向柴平展示錄音電話機(具體哪天劇中沒明確到,下面柴平拿走機器理論上有可能是同一天,但剛買的機器新鮮,之后拿走可能性大;1=<Y<=X<=4) E2.T-Y天:柴平“事先以保養(yǎng)為名從黑井戶那里拿到機器”(這“以保養(yǎng)為名”明顯的蓄謀意味,這是下面提到矛盾關鍵的之一,在柴平最后自白書中,確認是這個時間先后順序,不可能是唐津死后,一來時間緊迫,二來時間不合適黑井戶沒心情,三來黑井戶會生疑;1=<Y<=X<=4) | F.T-1天:唐津向黑井戶訴苦衷:包括毒夫、被要挾(但還沒透露要挾人名)、再考慮一天如何處理后回應黑井戶;當晚自殺 | G.T早上:發(fā)現唐津佐奈子自殺(柴平祐醫(yī)生前去檢查)隨后柴平見到黑井戶并受邀晚上到黑家吃飯 | H.T日間:柴平為晚上作案做系列準備——設置錄音電話機定時器、到豬之湯旅館找黑井戶繼子春夫并盜鞋作為嫁禍之用、交代當日來注射疫苗的船員晚10點15分來電制造通知假象、準備隨身小刀(最后臨時改用書房突尼斯短劍作為兇器)。(準備工作是嫁禍的[關鍵作案手法],這系列是隱藏時間線,從后面的供述、回憶鏡頭柴平的服裝等確認的) | I.T晚7點:柴平受邀到達黑井戶家 | J.T晚7點5-10分:柴平在接待室展柜取出突尼斯短劍藏身(結合柴平自白和會客室畫面背景鐘表) | K.T晚8點xx分-8點35分:餐后黑井戶向柴平談及以上唐津相關事情(時間點結合用餐時敲鐘和書房背景鐘確認,下同理) | L.T晚8點35-45分:黑井戶剛收到唐津遺書并知悉要挾人是柴平,沒有讀出,要求柴平離開 | M.T晚8點45-50分:柴平自知敗露,行兇(敗露是[關鍵作案動機]) | N.T晚8點50:柴平離開黑井家大門(管家)(穿鞋制造假現場、遇到女管事來仙的兒子等干擾項不羅列贅述) | O.T晚9點半:柴平設定定時器的錄音電話機播發(fā)黑井戶之前演示錄下的聲音 | P.T晚10點15分:假來電…… 8點50分后續(xù)時間點其實和本次疑問討論無關,不再一一羅列
現在我對時間點邏輯疑問是,動機和準備工作時間邏輯上的矛盾,其實點時間點L、M的“敗露”才使的[關鍵作案動機]完全確認,但前面的鋪墊但[關鍵作案手法]在時間點E2就“以保養(yǎng)為名”開始準備,邏輯上不通; 退一步講,作案動機在時間點G黑井戶邀請柴平時已經形成,他因為心虛就已經形成,前面的E2點的“以保養(yǎng)為名拿到機器”準備仍矛盾; 退兩步講,假設E2點拿到機器只是碰巧被兇手后面作為條件利用,但還沒有確認時間點L的突發(fā)遺書事情就提前在時間點H做了周密詳細的準備殺人方案,在嚴謹的推理之外,使得這個劇情實在不嚴謹,更何況柴平自白“事先以保養(yǎng)為名從黑井戶那里拿到機器”,明顯還是有預謀的。
總的來說,準備作案手法工作時間點E2、H、J,動機可能形成的時間點G、L,作案準備工作過于超前了,在唯一勉強解釋的通的時間順序上:因為時間點G產生動機,因而做了時間點H、J的準備工作,但顯得E2的極早準備和更合理的動機時間點L這兩個差異太說不通。
以上疑問,還請細心人能否解惑。(只討論本劇,不討論原著。)
看了一半的時候才發(fā)現這是根據“羅杰疑案”改編的。里面有很多日式冷幽默穿插其中,如果平時總是看日劇的話會覺得非常可笑,反之會覺得有些做作。尤其是勝呂偵探,看起來總有種演舞臺劇的感覺。
對于推理小說迷來說,所有的推理小說重點不是找到兇手,而是在結尾前能夠完美的還原作案手法和過程。本片算是一部較好的改編作品,對于推理小說迷來說,這部作品最大的里程碑意義是自此以后,所有的推理小說規(guī)定不能以兇手為第一人稱。如果是根據這個標準來衡量,本片改編還是很成功的。
另外個人感覺用勝呂偵探代替大偵探波羅是本片的一個瑕疵,不是演的不好,而是沒有自己的風格,完全就是換了一個日本名字的波羅而已,總感覺跟劇中的日式風格很格格不入,他一出場,我會覺得該演員是跑錯了片場,總有一種在一個壽司上發(fā)現了一塊起司的感覺。
昨天晚上19:57到23:10分,日本富士電視臺播出了三小時特別電視劇《殺掉黑井戶》,這是名編劇三谷幸喜自從2015年改編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大獲成功后,再次本土化阿婆的第二彈。
此前三谷幸喜首次改編阿婆名作《東方快車謀殺案》,將之改編成四個小時的兩集電視劇,前集完全按照原著小說情節(jié)拍攝,收視率達到了16.1%,后集則是三谷幸喜完全原創(chuàng),增補了列車上所有乘客的前情概要,收視率達到了15.9%,原著中的大偵探波洛一角改編成日本名偵探勝呂武尊,由狂言師野村萬齋扮演。
這次的《殺掉黑井戶》則是根據阿婆創(chuàng)作于1926年的《羅杰疑案》改編而成,這是大偵探波洛系列的第三部,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星期五的晚上,羅杰被“我”和他的管家帕克發(fā)現死在他的書房中。因為“我”對羅杰比較了解以及“我”的不在現場的證明,“我”成了波洛的助手。隨著案件的剝繭抽絲,嫌疑人的逐漸排除,最后結局出人意料。這部小說以閱讀醫(yī)生筆記本的方式來展開故事,這樣的技巧震驚了當時的文壇,隨后引起公平與否的爭論,因此算得上是阿婆的成名作與代表作,一度被認為是無法影視化的作品,英國曾經在2000年拍攝過電視劇版本,也被認為改編得不太理想,昨晚三谷幸喜改編的這版《殺掉黑井戶》也是《羅杰疑案》第一次被日本影像化。
在三谷幸喜的改編作中,時代與地點被置換為1952年的日本,波洛的日本版本勝呂武尊,仍然由野村萬齋扮演,而“我”則由大泉洋扮演,羅杰的日本版本黑井戶祿助則由“鱷魚臉”遠藤憲一扮演。這次三谷幸喜并沒有參與《殺掉黑井戶》的演員選擇中,富士電視臺的制片人渡辺恒也認為《東方快車謀殺案》和《羅杰疑案》的共同點在于,都是通過長時間的策劃來謀殺一個人,因此這個受害者的形象樹立非常重要,黑井戶是一個強勢嚴苛的家族長,但又隱藏著知性的一面,制作人感覺和三谷幸喜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中扮演上杉景勝的形象很相似,于是決定讓上杉景勝的扮演者遠藤憲一來出演這個重要的角色。三谷幸喜表示:“結束了《真田丸》的拍攝以后,因為制片人是遠藤憲一的粉絲,所以就讓遠藤憲一來演了,然后沒想到最后出來就是我心目中的形象?!?/p>
“大部分場景中遠藤憲一的表情都是很強硬的,唯有一個場景的時候他微笑了,我想這個時候遠藤先生完全已經化身為黑井戶了。還有一場很讓人愉快的拍攝是,當時是拍攝他被匕首刺殺的恐怖鏡頭,然而拍攝余暇時看到遠藤先生背插著小刀在現場走來走去,實在是讓人莞爾?!痹搫〉臄z影這樣說。
關于野村與大泉洋的組合,三谷幸喜說“我想要大泉洋,但我并沒有說大泉洋怎么怎么好,但如果他能加入進來我會非常高興?!?/p>
只有一個角色,齊藤由貴出演的加洛林這個角色是三谷幸喜強烈要求指定她出演的,這是一個關鍵人物的角色,也許這并不是一個特別討喜的角色,但她可能是所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有悲哀的一面,也有母性的一面,齊藤由貴塑造出一個鮮明強烈的形象。(現在正在國內公映的《第三次殺人》中,齊藤由貴扮演的母親形象就非常復雜,表演非常精彩)
佐藤二郎也是第一次出演三谷幸喜的作品,“我是第一次參與三谷幸喜的電視劇拍攝,想要加多一點自己的色彩來演出,會和那么多擅長表演的演員一起斗戲非常愉快,這簡直是夢幻般的工作體驗。我想這會是劃時代的表演吧?哈哈哈”佐藤扮演的是追蹤這個案件的警部袖丈幸四郎。
劇中的余貴美子、草刈民代、向井理、佐藤二朗和田正人都是第一次參加が三谷作品的演出。當然也包括三谷幸喜曾經合作過的班底演員松岡茉優(yōu)、秋元才加、寺脇康文、藤井隆、今井朋彥、吉田羊、淺野和之俊和斉藤由貴等組成的豪華演員陣容。導演則是曾經執(zhí)導《世界奇妙物語》與《勝利即是正義》的城寶秀則氏。
事實上,三谷幸喜在拍攝《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時候,就表示想要把日本名偵探勝呂武尊這個角色固化,作為長期改編阿婆小說的一個日本版符號,當時已經考慮下一部阿婆作品中應該出現“殺死我”的情節(jié)。
對于阿婆作品,三谷幸喜表示“現在能夠重讀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真是太好了”,他還說從學生時代自己就是阿婆的粉絲了,因此他在寫劇本的時候也特別小心,“我認為原著的情節(jié)是不能改變的。”“這次也是盡量忠于原著,三個小時的殺人事件只有一次,如果故事仍然很有意思,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推理的部分?!比刃蚁策@樣介紹該劇的看點與特色。
三谷幸喜表示:“托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福,本身故事就已經很精彩,如果能夠好好拍攝推理部分,同時影像也漂亮的話,電視劇也可以讓日本觀眾更好的理解阿加莎的小說優(yōu)點,我想推進這一系列,至少可以拍五十部吧。”他笑著說。
三谷幸喜版《殺掉黑井戶》故事梗概:
1952年也就是昭和27年3月、在片田舎殿里村,某個已故富豪的遺孀唐津佐奈子(吉田羊扮演)被發(fā)現死在臥室中。村里唯一的醫(yī)生柴平祐(大泉洋扮演),匆匆趕到佐柰子家中檢視,認為死因是吞服了過量的安眠藥。佐柰子在前一年曾被懷疑毒殺了她的丈夫,因此柴平佑的姐姐加洛林(齊藤由貴扮演)認為佐柰子是因為背負著殺夫之罪無法承受而自殺的。
村里另一個富豪黒井戸祿助(遠藤憲一扮演)是柴平佑的好友,正在向佐柰子求婚,因為她的死而大受打擊。黑井戶在自己的家中設宴招待柴平佑,陪宴的包括他的侄女黑井戶花子(松岡茉優(yōu)扮演)、妹妹黑井戶滿蔓(草刈民代扮演)、秘書冷泉茂一(寺脇康文扮演)以及舊友蘭堂吾郎(今井朋彥扮演)。飯后,黑井戶把柴平佑叫到單獨的房間,透露了一個消息給柴平佑,佐柰子因為殺夫事件正被一個男人的威脅所困擾著。
佐柰子給黑井戶留下了遺書,黑井戶說他想獨自閱讀,因此柴平佑離開了房間回家了,出去的時候發(fā)現門外有個陌生的男人(和田正人扮演)似乎正在偷聽。
回家后不久,柴平佑就接到了黑井戶管家袴田(藤井隆扮演)的電話,說黑井戶被殺了!然而當柴平佑聞訊回到黑井戶的豪宅時,管家袴田稱自己并沒有給他打過電話,柴平佑覺得事情不妙,就破門而入黑井戶獨自閱讀遺書的那個房間,結果發(fā)現黑井戶背上被刺了一把短劍,死在房間中。
報警后,警察袖丈(佐藤二郎扮演)趕到了現場,家里的女傭來仙恒子(余貴美子扮演)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她在村里看到了黑井戶的養(yǎng)子兵藤春夫(向井理扮演)的身影,而本來他此時應該是在東京的。因此養(yǎng)子的嫌疑非常大。
已經與春夫有了婚約的花子,覺得不太可能這樣,她得知半年前正好閑居在柴平佑家旁的勝呂武尊(野村萬齋扮演)是一個隱退的名偵探,就拜托柴平佑請他來調查案件,勝呂武尊欣然答應了花子的請求,并要求柴平佑作為自己的搭檔一起探索這個案子的真相。
于是勝呂武尊與柴平佑組成搭檔,開始了共同的行動。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最后揭開的案件真相令人目瞪口呆。
知名的推理故事真的很難改編,三谷幸喜厲害,在早知道兇手的情況下,吸引我看了155分鐘,推理部分做的很縝密,更重要是太有趣了。
其實,我心目中的日版波洛是西田敏行,起碼這位的身材接近原著。改編比ITV版更勝一籌,比俄版還是差一截。
還不錯,本來案子就非常非常優(yōu)秀,能把那個梗這樣呈現出來,是挺好的一個思路,野村萬齋真的浮夸了。
臺詞風格太明顯了hhhhhhhh所有人都講敬語帶出的裝腔作勢氣氛之下,萬齋的波羅跟東方快車比相對來說沒那么突兀了……結尾的反轉好看
很不錯!看到最后兇手承認了時我第一反應就是,這電影的精彩不在于這個案件中的復雜縝密,精彩應該是在于這一整個電影的整個大故事 (特別表揚各位演技),三姑真是鬼才。其實殺人案件這樣鋪陳真的很好,稀松平常當做日常事地講述整個案件的經過,不過分嘩眾取寵地顯露線索,也沒有特意把某一個角色設定得特別沒嫌疑或特別有嫌疑 沒看過羅杰案的應該會最后一刻才知道真兇。然而缺點在于感覺勝呂在各位大集合時所說的 如花子下樓梯 媽媽慫恿女兒干壞事等 都只是推測 然后對方一下子就承認了有點兒戲。 姐姐真的是個好人 所以到底人性 應該怎么定奪呢?
最大的疑問是兇手并不知道有那封泄密的信,卻為什么會做好準備選擇那天下手!還有一個疑問是花子的實驗,如何看出她是從樓上下來的。羅杰疑案之前沒看過,真相卻是出乎意料,波羅的人設感覺都挺悲傷孤獨。
阿婆名著第二彈,整體觀感不如第一部,卡司陣容略弱,大泉洋擔綱最重要角色最為出色,尤其最后解謎時的性格層次表現很好,鱷魚叔難得的帥氣一面,野村還是過于浮夸的舞臺感。劇作的龐大格局和諸多人物在調度下略顯松散,前半段依舊冗長,好在片尾有點拉回來。
比上一部東方列車明顯進步很多,在看了一些野村的視頻也終于明白了他塑造的波洛為什么是這樣,不是演技不好,是演技沒法融入整體有突兀感,但最后還是有改進,洋叔真是少有能配合這種節(jié)奏的人,只有兩人戲時才能看出張弛有度,對于動機也更有東方色彩,演員整體不錯,就是真的時間有點長,4星
三姑改編得很精彩!不過我仿佛在看昭和版的真田丸,可愛的春跟大野治長好上了……大泉洋演技真是厲害啊,其他配角也發(fā)揮得不錯,就是野村萬齋說話的方式設定成那樣聽起來真的很難受。還有就是今天的腹肌意外的良心,CM時間挺短的,雖然我看到中間還是差點睡著了……
比女王大人的命案目睹記好多了
這個兇手的設定。。讓我以為我在看楚留香跟陸小鳳傳奇。。。OTZ
羅杰疑案不好改,三姑很努力了!比東方快車好!不過仍有遺憾。野村的波羅我怎樣都沒辦法習慣…………………
又是三谷幸喜!2018-03-28想看|唏噓的結局,都是因為愛。小說本身的特殊性(不劇透)導致了翻拍的難度,這版雖然沒有特別驚喜,但是規(guī)定動作都完成了,而且本土化做得很好,不像命案目睹記各種bug違和感= = 日版波羅在東快的時候覺得太跳戲,現在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感覺還不錯。
相比看了N個版本的東快,第一次看這個案子,真相確實令人意外(話說某職業(yè)的兇手概率太高了),比今年之前兩部阿婆作品改編的SP好看多了,至少不會覺得有違和和bug的部分。野村萬齋版的波羅扮相,音聲,姿儀,也意外可以接受了。大卷羊的戲路一直很多元,有些人說從喜劇轉型建議多看看他近幾年的作品。
比上一部東方列車明顯進步很多,比今年之前兩部阿婆作品改編的SP好看多了,至少不會覺得有違和和bug的部分。野村萬齋版的波羅扮相,音聲,姿儀,也意外可以接受了。大卷羊真是少有能配合這種節(jié)奏的人,也只有兩人戲時才能看出張弛有度
一個早已泄底的案子,在三谷幸喜和一眾有意思的演員加持下,居然能妙手回春,真是太不容易了。
原著底子太好,敘事詭計的巔峰之作,但要改編成影像并不容易,波洛版也不算成功,推薦2002年俄羅斯版,各方面都相當出彩;不理解為什么要搞得如此浮夸做作、鬧騰歡躍,比起推理過程有喧賓奪主之嫌,作為已知答案的人,現在再回味這版,著實并無驚喜。
“或許這是我僅存的人性吧。”可惜波洛沒有華生
倒是第一次看羅杰疑案這個故事,結局非常令人驚喜,看似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比起之前的兩部阿婆小說改編的sp,三谷幸喜的功力可見一斑,懸疑與趣味并重,長而不悶。唯一最讓人不習慣的還是野村版的波羅了,說話的調調太奇怪了。
相當于連看三集喜鬧色彩的推理日劇。案子精彩的同時,沒有亦步亦趨,風格鮮明,改編得出色,三谷幸喜的正常發(fā)揮。